在生态富民小康村示范工程建设动员会上的讲话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50330677 上传时间:2022-09-09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57.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在生态富民小康村示范工程建设动员会上的讲话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在生态富民小康村示范工程建设动员会上的讲话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在生态富民小康村示范工程建设动员会上的讲话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资源描述:

《在生态富民小康村示范工程建设动员会上的讲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生态富民小康村示范工程建设动员会上的讲话(2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范文最新推荐- 在生态富民小康村示范工程建设动员会上的讲话 掀起生态鱼池建设高潮 推进实施生态富民小康示范带工程 在生态富民小康村示范工程建设动员会上的讲话(2004年12月13日)同志们: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生态富民小康村示范工程建设动员会,主要是紧跟区农业厅、市委市政府联合于12月5日在举行的启动仪式,进一步推进实施这项工程,从这个月起至明年底,在等五县区掀起生态鱼池建设的高潮。是块英雄的土地,但也是全国著名的“老、少、边、山、穷”地区,多年来在党中央和地方党委政府、各部门,特别是自治区农业厅的关怀支持下,人民艰苦奋斗,农业和农村经济有了较快地发展,第一产业增加值在gdp当中占有重要的位

2、置,幅度增长也较大,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全国全区的平均水平差距也逐步缩小,为今后农业和农村经济地全面、协调、持续地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的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90%以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关键在增加农民收入,如何寻找农民增收的突破口,已成为当前“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深感这一历史责任的重大。一方面的农业和农村发展基础薄弱,制约因素众多。另一方面这一历史性的课题没有现成的答案,国内外可借鉴的也极少。的农村小康社会要走哪条路?怎么建设?怎样在“十五”和“十一五”期间奠定坚实的基础?要破解这一难题,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

3、想,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不断地探索创新,建立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奔小康的长效机制。实施“生态富民小康村示范工程”,正是我们探索建设小康农村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探索在农业不断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得到保护和农业资源得到持续利用的重要举措。为此,我们将做好以下工作:一、健全机构,加强领导一是完善工程建设的领导机构,在市一级,已经成立“工作协调领导小组”,由市委书记、副市长担任领导,下设办公室在市农业局,成员包括农业局、水产畜牧局、林业局、水利局、扶贫办、粮食局、科技局、供销社、农机局、财政局、发改委、国土资源局、农村信用联社、组织部、宣传部、法制办的主要领导

4、和五县的县长。五县区在县、乡一级都要成立相应的工作领导小组,并明确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和义务,做到职权明确、责任分明,层层落实的工作局面。二是实行鱼池建设大会战县(区)长责任制,今天我们在这里要签订目标管理责任状,回去后就要按照责任状里的各项指标抓紧落实,今后市政府将按照这些指标进行督察,县(区)长必须对所签订的目标管理责任状负责。二、精心组织,全面实施一要因地制宜,周密部署。各级农业部门要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具体可行的实施方案,要把任务落实到县、乡、村、屯,落实到具体的农户。二要抓好典型,以点带面。要建设一批高标准、高质量、上规模、高效益的示范村和示范户,并以此为带动,辐射面上的工程建设。三要定期

5、汇报工作进展,同时按照市“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制作的各种表格认真汇总,做到月由月报、季有季报;各级领导办公室及时公布本辖区内的工作进度,各县区、各乡镇之间直接比较,做到季度一小比,年终一大比。三、完善机制,加大投入一是切实贯彻落实生态农业政策,并在落实过程中根据实际实际情况加以完善;发挥农民在保护环境方面的能动性,引导农民对土地、水等资源进行有效的保护。二是加大投入。市政府将按项目出资比例足额配套资金,着力解决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资源合理配置、农业资源污染防治、生态农业产业化和无公害农产品技术等问题;同时建立生态农业建设的多元化投入机制,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生态农业建设的积极性。各县区、乡镇也

6、要从财政中调拨一定资金或物资,采取垫资等形式解决资金、物资等困难,做好各种服务工作。三是建立生态农业建设的有效政策激励机制与保障体系,制定生态农业建设的有关法律、法规在我市的配套政策、措施和规范,逐步使其走上规范化、法制化轨道;建立工程建设的激励机制,大力表彰“生态富民小康村示范工程”建设的先进村屯、示范户。四、整合力量,加大生态农业推广力度主要就是推广“养殖沼气种植”这一生态农业发展模式,采取滚动发展、分步实施姆椒鸩浇雍庸人南厍乒阒亮揭砩角健笆晃濉蹦谠谖沂信迤占啊皇桥挡棵乓忧垦芯浚谏档氖导校优盅竽裂场试纯蒲肪晨蒲庸际跻约吧缁峥蒲谀诘亩嘀盅评囱芯考际醮胧劝臣际跞绾畏梗舶咝录际跞绾我任侍猓灰岢稚

7、锎胧檀胧肱沾胧嘟岷希肪辰栌氩悼裢哑吨赂弧赜蚓梅瓜嘟岷希咭灾种惨滴。悠栉氐悖竽烈滴劳校蹇萍际痉痘诺姆剐侣纷樱痰耐平凳峁辛募际踔拧忧颗嘌担竦轿弧骷杜挡棵乓惺德男兄霸穑惺底龊蒙慵际醯呐嘌岛头裰傅脊鳌狭浚蚜忠档耐烁沽止獭奥贰恰恪鄙稚捍韬头瞧独逭悠亟瑁銎犊棵诺钠独逭悠亟琛氐闫独宸銎犊约吧竽敛棵诺闹植菅蟆把荨剐逵嬉迪钅康认嘟岷希试础式鸬恼希餐蛟炜缧幸怠绮棵诺摹吧幻瘢】荡迨痉豆獭薄氖羌忧啃没悴缡印又拘教宓扔行问剑罅栏鞯胤股档某尚偷湫停炝己玫纳缁嵊呗鄯瘴杆傧破鸱股档母叱保桓饔泄夭棵乓饧笆弊芙幔瞥鲁鲂拢欢戏岣弧把常悠种病蹦降哪诤托问剑剿魇屎稀痢潦导实摹啊痢辽的健薄?/p> 五、加强产业联动,统筹城乡经济社

8、会发展一是加强产业的联动发展。发展生态农业必须树立大农业、大经济的观念。实施“工业立市”战略以来,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不断推进,加快了城乡之间各种生产要素的流动,促进了一二三产业之间的互动发展。生态农业的发展过程,是三次产业之间的联动发展过程。发展生态农业,不仅要为城乡居民提供优质安全的农产品和工业原料,还要营造优美宜人的生态景观、改善自然环境、缓解城市污染,提供休闲、观光及体验农业的场所和机会,丰富现代农业的文明内涵。该项目要紧密链接农业生产的各个产业,形成合理高效的农业产业链,实现物质高效循环,提高资源利用率,产出更多成本低、质量优的农产品,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生态安全和食品安全、农

9、业整体效益不断得到提高,引领我市农业走上品种优良化、产品优质化、生产规模化、结构布局合理化、服务社会化、经济特色化、市场化、高效化的发展轨道。二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发展生态农业,正是要围绕满足城市和农村不同层次的需求,按照市场规律,调整农业产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并结合地区优势和产业特点,确定农业发展主导产业,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合理组织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活动,发展市场,有效提高农民收入,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使农村经济和城市经济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六、以产业化为龙

10、头,确保农产品环境质量安全随着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使农业直接面对东南亚,这对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因此,增强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是当前生态农业发展亟须解决的问题。我们一是以环境质量安全全程控制和标准化为手段,通过对农产品生产基地环境质量监测和评价、生产过程中农药和化肥等农用化学物质的合理使用以及最终农产品的环境安全质量检测,从产前、产中和产后对农产品进行全程质量控制,生产出符合标准的无公害农产品,进一步改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提高我市农产品内在品质,提升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二是全面推进生态农业产业化经营。其一是制定政策吸引企业和农民投身于生态农业的产业化开发;其二是鼓励采取“公司+

11、农户”、“龙头企业+基地建设”和“订单农业”等多种经营方式,发展生态农业;其三是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企业、科研单位等进入生态农业建设和无公害食品加工销售领域,与生态农业建设基地和农户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关系;其四是采取财政、信贷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扶持一批龙头企业加快发展。七、注重以人为本,发挥农村党组织的积极作用生态农业发展是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终极目标是实现的人的全面发展。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是加快发展的前提和保证,人的全面发展程度是衡量发展的客观标尺。发展生态农业,必须按照这一要求,逐步实现以物为中心转向以人为中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一是充分发挥农村“党员中心户”

12、、科技示范户的积极作用,大力培养和扶持有一定致富能力的党员家庭,通过技术指导和资金扶持,促进其扩大生产规模,调整种养结构,提高产品技术含量,率先致富,然后辐射带动村里其它家庭科技致富,从而实现全屯、全村共同致富,同时也增强了党员的群众影响力,树立起基层党员的良好形象。二是结合即将开展的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以“提高党员素质、建设坚强堡垒、造福人民群众、加快小康进程”为目的,率先在我市农村基层党组织,特别是“生态富民小康村示范工程”所在的村开展探索性的党员“保先”活动,为在面上全面实施积累经验。这次生态鱼池建设大会战,以“大生态、大产业、大循环、大发展、快致富”为宗旨,以“生态农业、富裕农民、

13、小康农村”为目标,全力推进“生态富民小康村示范工程”建设,创建“生态富民小康建设长廊”,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XXX同志在全市国有粮食购销改革讲话同志们:今天这次会议是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刚才李书记已经讲了这次会议的目的和任务,等一会毛市长还要做重要讲话。我先讲几点意见,供同志们在工作中参考。一、关于我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前段情况的简要回顾20xx年,省委、省政府把我们商丘市确定为全省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的五个试点市之一,在全市范围内我们推行了以“三放开”“一调整”“一锁定”“一加快”为主要内容的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从一年多来的情况看,我市的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进

14、展是比较顺利的,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改革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但是总体上进展比较迟缓,效果不很理想。改革方面取得的成绩:一是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已经完成人员分流安置4104人,共使用资金2826万,其中省拨资金1800万,企业自筹1000多万元。在这同时,全市粮食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转变思想观念,变“坐门等客”为“主动上门服务”,采取下乡设点收购到户,收购数量与职工效益挂钩等措施,在发挥国有粮食企业主渠道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如虞城县粮食局在去年的粮食收购中实行收购目标责任制,广大职工放下架子、推上车子入村入户收粮近2亿斤,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我们积极发展订单农业,搞好农

15、村粮油服务社建设,创办经济实体,增加就业岗位,富余职工分流安置工作稳步推进。如民权县褚庙粮管所利用现有场地和临街门市部成立了褚庙粮油贸易批发市场和综合商业超市,设置粮油销售部、化学农药销售部、种子部、副食品经营部,在主要村委和优势地段设立了2个粮油收购部、3个综合服务社、2个粮油加工店,各部厂店独立核算、独立经营、商品物资统一配送,实行效益工资,体现多劳多得。全所职工除定岗定编29人外,其余人员均安置到位,实现了人人有活干、人人有饭吃的目标。睢阳区包公庙粮管所发挥自身优势,建立日处理60吨面粉厂一座。并以此为依托,开展多代多换业务,全所55名职工无一人下岗,还安置社会人员36名,年实现利润数十

16、万元。睢县城关粮店抢抓商机,创办年产330万条编织袋厂一座,为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后的城镇粮店职工找到了新的就业门路。虞城县粮食系统在全县农村建立固定收购点60个、网点260个、发展养殖专业户20家,实现职工转岗就业800多人,20xx年实现多种经营利润879万元,全系统当年减亏1000多万元。这个县的稍岗、张集等不少粮管所均实现了职工平稳分流转岗。除了以上典型之外,我们还有不少地方和单位在推进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摸索了一些经验。另外,20xx年省组织对我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审计中发现的问题,也已全部得到了纠正。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地方和一些部门的领导对

17、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复杂性还缺乏足够的认识,改革的主动性、责任感不强,等待、观望、求稳怕乱、依赖思想严重。尽管我市试点工作已经开展了一年半的时间,尚有4个县(市)区政府至今没有正式出台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方案。其他地方已出台的方案可操作性也不强,基本上是为迎接省里检查比照市里文件照抄照搬的,换个头换个称谓发下去了。二是还有一些地方的粮食系统对“三老”问题底子不清,对资产底子不清,对如何改革思路不清,改革工作的安排部署处于一般号召。三是组织机构不健全。有的政府没有成立领导小组,没有设立改革办公室,仅靠粮食部门自己做了一些基础性工作,其他县直单位比如说计委、财政、劳动、农发行等还

18、没有进入状态,粮食部门跳“独脚舞”。四是一些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职工思想不解放,缺乏创新意识,等、靠、要思想严重,消极畏难情绪大。企业改革没进展,“大锅饭”问题依然存在。二、认清形势,明确任务,强力推进我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和全省粮食改革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的意见,我们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和强力推进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的政策措施,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改革产权制度和分流安置富余职工为重点,加快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战略性调

19、整和改组,强力推进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和管理体制的创新,使国有粮食企业尽快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总体目标是:20xx年底,国有粮食企业的改革要全面到位,全市国有独资及国有控股、参股粮食购销企业个数由237个压缩到80个左右。全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职工总数有现在的26741人压缩到8000人左右。总体要求是9月底以前必须完成人员分流安置和基本完成企业改组。10月扫尾。11月份市政府组织验收。年底报省验收。总之,20xx年底必须全面完成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改革XXX同志在全市国有粮食购销改革讲话第2页任务。要完成上述目标,达到上述要求,必须突出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第一,认

20、清形势、统一思想,增强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的紧迫感、责任感。要认清形势,我们面临的什么形势?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中央、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有部署,那就是说上面有精神。第二个方面就是说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三老”问题突出。我们经历过亏损、挂帐、再亏损、再挂帐的几次挫折。国家对粮食企业的“三老”问题花费和投入了很大的代价,仍然解决不了粮食部门的亏损问题。说到底是个体制问题、机制问题,由此看改革是势在必行,所以中央下决心推进粮食改革。其一是对农民实行直补,减税让利;其二是粮食市场、粮食价格彻底放开;其三是建立中央直属粮食储备库,国家直接控制一部分粮源;其四是从中央到地方党委、各级政府都出

21、台了一系列关于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政策措施,一环套一环、一层深一层地迫使粮食部门、粮食企业尤其是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必须改革。市场放开了,价格放开了,以后也不给你亏损挂帐。而且还有一个措施,即是农发行贷款按照购得进、调得出、有效益的原则进行发放,不再提坚决杜绝打”白条”的问题了。国家对农民实行直补、减税两种补贴,不再说农民的粮食必须卖出去了,想卖就卖,不想卖就不卖,农业税交钱也行,交粮食也行。这个情况同志们都心中有数,从这个情况看改革也是势在必行的。第三个方面就是目前我们全省18个市都在全面推行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改革。而且我们市是5个试点市之一,其他市的改革、兄弟市的改革、我们自己的改革试点也为我们

22、下一步全面推进改革作了充分的物资准备和思想准备。省里拨给我们有钱,而且给我们的有政策,兄弟市和我们本市一些粮管所、一些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改革都有了可行的经验和做法,可以供我们全面推行改革拿来借鉴。第四个方面就是从我市国有粮食企业的改革的实践证明改革就有出路,不改革就寸步难行。刚才我表扬的几个县局和粮管所,都是在改革方面已经尝到甜头的。也还有一些国有粮食企业面临倒闭、破产,已到了不改不行的地步。以上这四个方面就是我们面临的形势。我们必须痛下决心,坚定不移,强力地、稳妥地、有序地、有领导、有组织地推进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改革。第二,加大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分流安置力度,确保完成分流目标。在认清形势的基础

23、上就要明确我们改革的任务是什么,说到底就是今天要强调和部署的人员分流与企业改组改制,其他的改革都要围绕这两项改革来进行,或者说要服务于这两项改革。在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中,要在按照正常的经营业务量合理定编、定员、定岗的基础上,主要做好定岗定员后富余人员的分流安置,这是决定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成败的中心环节,也是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具体措施有以下几点:1、按照国家规定,对符合退休、病退、特退条件的人员办理退休手续。对现有距离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含5年)和工龄在30年(含工龄30年)以上的尚未办理内退手续的547名职工办好内退手续(前一阶段已经办理内退2130人),实行内部退养,到年

24、龄再退休。2、根据个人自愿,对不符合内退条件,但年龄偏大(女40岁以上、男50岁以上)的1754名职工,办理协议保留劳动关系手续,实行协议退养。企业按规定交纳职工社会保险费和发放一定的生活补助费。生活费标准由各县(市)区政府自定。待达到内退年龄时,再办理内退手续,享受内退人员待遇。3、对个人自愿申请解除劳动关系的11000多名职工,办理解除劳动关系手续,一次性给予经济补助,与企业彻底脱钩。经济补偿标准由各县(市)区自定。4、根据定岗、定员、定编标准,通过考试、考核、考评,公开竞聘上岗8000人左右。保留这8000人左右的购销企业队伍,必须是通过考试、考核、考评,公开竞聘;必须与企业重新签订劳动

25、合同,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新型劳动关系。5、拓宽经营渠道,创办经济实体,安置分流职工。这方面粮食部门和计委初步算了个帐,全市计划按照覆盖现有50行政村的计划,建立1500个服务社,100个城镇商贸经营网点,加上粮食部门订单面积达到400万亩以上,每个县(市)区至少建立一个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这些载体,安置职工转岗就业4000人左右。这样一算账26000多人的分流安置问题也就解决了,计划是这样,但做起来还是有很大的困难要克服。6、退伍转业军人、工伤等职工按省政府办公厅豫政办20xx45号文件和商政办20xx1号文件的有关规定分类妥善安置。在落实以上措施过程中,要注意做好以下四项工作:首

26、先,要认真做好广泛的宣传发动和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我们的改革政策是无情改革、有情推进;无情改革、有情实施。为了我们广大的常年在粮食战线上为我们的粮食工作作出过贡献的干部和职工的现实和长远利益,我们的改革是势在必行、矢志不移,我们改革的措施和办法要以人为本,要坚持开展广泛的宣传发动和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逐人解决思想问题,要让留者安心,要让走者放心,说到底一句话要确保稳定。这个时候正是体现我们各级政府和粮食、计委、财政、劳动、发行等有关部门工作能力和水平的时候。能不能处理好中央经常强调的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在这次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中是一个检验和考验。其次,要

27、完备手续,规范操作。在职工分流安置中,除协保、内退外的其他在职职工,无论选择哪种分流安置办法,原企业都要与职工解除原有的劳动合同关系,其中对离休、退休、特退、病退人员的管理和档案全部移交当地社保管理机构管理,与原企业脱离关系;对内退、协保人员签定相关协议,实行托管;对重新返聘到购销企业、附营企业人员重新签订劳动合同,一律转换为合同工身份。个人经济补偿金可作为股本金或上岗保证金交新企业管理,当合同期满或者不再续签合同者,再由所在企业按规定补偿给职工个人。通过竞聘、考核愿意上岗、留岗的人员要交保证金。人员分流一定要从实际出发,规范操作,在实施过程中必须做到钉是钉、卯是卯,不留尾巴,不留后遗症。其三

28、,要用足用活政策,千方百计筹措粮改资金。富余人员的分流安置的资金筹措,根据外地的先进经验,结合省政府精神,我们大概划分以下7个资金来源渠道:一是资产变现收入;二是土地出让金收益;三是企业原有积累;四是省政府安排的粮食风险基金;五是当地政府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的专项资金;六是竞争人员上岗交纳的风险抵押金;七是其他渠道筹集的资金。竞争上岗人员交纳的风险抵押金有两重性,一个是负面的,这个钱本来是拿来搞经营的拿出来补给下岗分流人员有一定风险;正面作用就是其他下岗人员心安理得。市委市政府多次谈论这个问题到底合理不合理,这是改革中的探索,成功的地方就合理了,不成功的地方就不合理了,但它有利于下岗分流。省政府今

29、年补助我市的改革资金已经下发到各县(市)区财政,这部分钱是省政府专门支持粮食购销企业改革的,用于下岗分流安置,这个钱是生命钱,任何县(市)区、粮食购销企业包括财政部门、个人不能有一分钱的克扣,一旦发现将严加惩处。其四,要落实社会保障,把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职工统一纳入社会保障体系。未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或者是欠缴各项社会保险的企业,要按国家规定补办补交,改制企业必须及时为职工接续养老、失业保险等社会劳动保障关系,已参保企业的退休职工按有关政策规定移交社区管理,其基本养老金由社保经办机构按规定实行社会化发放,离休职工按现行政策管理。企业改制时,历年所欠医疗、保险、失业

30、、工伤等社会保险费可从企业资产变现中全额清偿,也可从净资产或有效资产中一次性扣除交由新企业接管,由新企业负责上交。一次性交纳确有困难的可以缓交,由新企业制定分期补交计划,并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签订补交协议。改制企业的退休职工、工伤或患职业病的职工的社会保险金、伤残抚恤金、供养直系亲属的抚恤金等,按有关规定,经同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审定,从企业净资产中一次性扣除,扣除后的资产由改制后的企业经营,用于上述人员今后专项费用的支出,净资产不足的部分从企业的有效资产中划出抵缴。医疗保险的缴费办法按同级政府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有关规定执行。对依法解除劳动关系而又不能就业的人员,其档案管理、失业登记、申领失业保

31、险金、以个人身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及申请享受城市居民最低保障待遇时,按现行有关规定办理。第三,要以企业整合为切入点,加快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改组改制步伐,转换企业的经营管理机制。目前我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基本上是按行政区划建立的,点多分散,战线过长,实力弱小,组织结构和功能单一,很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和粮食购销市场化的新形势。必须按照“收缩战线、重组再造、规模经营、壮大实力的思路”,下决心大刀阔斧地进行区域布局调整,搞好资源整合。首先,理顺关系,转变职能,实行政企分开。要明确和界定县(市)区粮食局的职能,要与企业实行人、财、物彻底脱钩,按照职能业务范围和工作需要核定人员编制,落实行政经费,

32、改革前尚未纳入当地财政预算的,改革后要全部纳入当地财政预算。其次,组建县级粮食购销公司。全市计划建立910个县级粮食购销总公司或集团公司,对已经建立的县级粮食购销公司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行规范,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没有建立的要尽快组建。县级粮食购销公司的职能除正常的经营外,还包括国有资产的管理职能、政策性业务管理职能、历史问题的处理职能。县级粮食购销公司成立后,原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老帐包括资产、债权、债务全部上收,集中管理。老粮实行委托保管。在改革中实行内退、协保的职工由县级粮食购销公司托管。县级粮食局和县级粮食购销公司要分开,各是各,不能再一个单位两块牌子了。实践证明10年前的改革是失败的

33、,没少戳大窟窿,如果不是两次清产核资、两次挂帐,会把很多人都弄进(监狱)去了。这里特别强调粮食局和粮食购销公司一定要分开,彻底实现政企分开。其三,整合基层粮食购销企业,撤消现有基层粮管所的一级法人地位。其中对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可作为县级或中心粮食购销公司的报帐单位,其他不符合条件的偏小差的所站通过各种形式进行产权改革,退出国有序列。企业具体设置由各县(市)区根据自己的情况合理划定企业布局,确定企业个数。一般按照区域辐射能力、合理经济流向、交通环境条件、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以及对农民服务及粮食的购销功能,每10万人的区域设置一个中心粮食购销分公司,这样全市计划组织建立70个左右区域性的中心分公司

34、,加上县里的购销企业总数控制在80个以内,各县(市)区根据自己的情况研究确定。在具体操作中,原则上对现有年经营量在2500万公斤以上的乡镇粮管所、粮库改建成县级粮食购销公司所属具有企业法人资格的国有独资或控股的中心粮食购销分公司。年经营量在2500万公斤以下的乡镇粮管所(站)、粮库根据实际情况分类处置。其中对资产优良符合经营条件的乡镇粮管所、站、库,改造成中心粮食购销公司的经营网点和报帐单位;对地处偏僻、交通不便、没有条件、没有前景的所、站、库,经过评估整体出让分拆出让、或实行承包、租赁经营;对长期亏损、资不抵债的所、站、库,依法实行破产。其四,支持和鼓励骨干企业利用品牌和自信优势跨地区兼并重

35、组收购相关企业,建立粮食企业集团,壮大实力。比如睢县城关粮所,这就是个很好的机遇,可以做大做强,兼并其他粮所、其他粮库,有这个能力可以大踏步的前进,经营效益很好。我们还支持鼓励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与粮食加工企业、科研单位、种植企业、养殖企业、农民进行联合,也可以组成生产销售和加工经营一体化的经营实体,开展粮食产业化经营,同时还支持鼓励其他国有制和非国有制企业以收购、兼并、控股、参股、租赁承包等多种形式参与国有粮食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和资产重组。总而言之一句话,在改制改组方面,要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怎么赚钱怎么搞。第四,要以股份制改造为核心,加快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这个我不具体讲了,按照我们市政府国有企业

36、改革的方案进行,粮食企业还可以考虑自己的特殊性,我看还可以放的更开一些,只要安置好职工、只要把企业救活,把国有资产盘活了,你想弄啥弄啥,大胆的试、大胆的闯,不违法不犯罪就行。在这个基础上,要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规范公司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者的权责,完善企业领导人的聘任制度。这个我们政府的方案中已讲的很清楚,粮食改革的方案中讲的也很清楚,要按照其中的政策规定认真抓好落实,规范操作。三、认真处理好相关问题第一,要搞好清产核资,妥善处理改制企业的土地、债权问题。这实际上是为改制、改革、分流人员作准备的,不清产核资,你底子都不清楚,这盆水有多深?债权、债务不明确,下

37、一步没法改,所以必须清产核资,妥善处理改制企业的土地、债权问题。各县(市)区政府在改革中首先要组织粮食、审计、国资、金融等部门联合成立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清产核资办公室。统一领导协调对粮食企业的清产核资工作。要委托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对企业资产进行清理、评估,界定企业实有资本数额,彻底澄清企业资产、债权、债务、人员结构等情况。改制企业资产或股权转让时,要公开、公平、公正,严禁暗箱操作,购买方一次性付清价款的可给予一定比例的的优惠。允许将企业资产变现收入和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安置职工和支付改革成本。要设立国有粮食企业改革专项资金,主要弥补国有粮食企业职工安置和补社保资金不足。第二,要做好仓储库存粮的销售工

38、作。说到销售问题,我们政府要少管一点,尤其是我们成立粮食购销公司以后,一定要按照市场的要求,把握市场的脉搏来确定购销。什么时候出粮食,什么时候调粮食,一定要由企业按照市场规律自主确定。政府、老库存粮要抓紧时间销售,抓紧时间回笼货款。销售后的利润可以拿来作为改革资金,不能存着粮食不卖。我听到一些库、粮店还是不卖粮食,现在我市的小麦收购价格低的到了7角,高的到7角2分多,有的客户来买粮食给7角5还不卖,我认为应该边收边卖,只要赚钱都可以快收快卖、大进大出、快进快出,时间越长费用越高。准备一些资金,农发行田行长一直很支持我们粮食企业的改革,各级粮食部门、粮食企业要去当地发行主动协调,搞好配合,接受监

39、督。我市今年夏粮收购已达到10个亿,这与发行的大力支持是密不可分的,农发行已提供资金6个亿,超过了去年的3个多亿。我们一定要相信发行、依靠发行、支持发行、帮助发行,达到互惠互利的最终结果。群众卖粮,你只要赚钱,就抓紧时间收购。越是在改革期间,越是改制的时候,越要多收粮。粮食公司、粮管所,里面没粮食那算什么?改革都没资本。第三,要认真学习贯彻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实现对粮食流通的依法管理。各级政府、各级粮食部门,各级财政、计划、农发行、工商等部门都要认真学习,尤其是各县(市)区分管的副职、粮食局局长、粮管所主任更要特别注意学习好粮食流通管理条例。要切实抓好条例的贯彻落实,依法加强对粮食购销企业市场的

40、监督和管理,维护正常的粮食流通秩序。第四,切实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分工负责,抓好落实,确保粮改目标的实现。这方面的具体内容请毛市长讲,大家要按照毛市长的讲话要求认真抓好落实。 在全市竹产业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林业系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林业工作,5月9日召开了规模大、规格高的全市林业工作会议,提出“建设绿色*,培育林业产业,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的奋斗目标,做到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以竹产业为突破口,全力建设五大产业基地,将全省竹资源第一大市打造成为全省竹产业第一强市。这段时间以来,各地政府做了大量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贯彻意见,林业部门完成了全市竹产业的调查工作,基本摸清了我市竹林资源与竹

41、产品加工企业的家底。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竹产业座谈会,共同研究和探讨加快我市竹产业发展的思路和对策,这种形式很好。此前,各位都作了很好的发言,总结了经验,查找了问题,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请市林业局认真加以归纳总结,形成会议纪要,为政府决策和编制“十一五”竹产业发展规划提供参考。下面,就我如何做大做强我市竹产业,谈几点意见:一、要坚定做大做强竹产业的信心首先,要充分认识我市发展竹产业的优势。一是“人无我有、人有我多”的自然资源优势。世界竹林80分布于亚洲,中国是世界上竹林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我国90以上竹林分布于长江以南。安徽是中国竹林资源较多的省,现有竹林400万亩,80以上分布于皖

42、南和大别山区。我市现有竹林172万亩,占全省竹林面积的44,位居全省第一,仅*县就有70多万亩。二是独到的市场区位优势。目前,竹产品国内、国际市场需求很旺,竹地板等产品在欧美、日本等地供不应求。我市是安徽与“长三角”对接的前沿阵地,公路、铁路、水路畅达,销售市场看好,外贸出口非常便捷,非常利于竹产品的市场开拓。三是潜在的后发优势。竹子浑身都是宝,产业关联度强,成长性好,综合利用价值高。竹子具有很强的加工性能,随着竹产品加工领域的不断拓展,竹子三经涉及建筑、家具、造纸、包装、运输、食品、医药、保健、牙织、旅游、环保、化工、军工等众多行业,竹产品已达千种以上,市场和效益潜力巨大。主动接受近邻浙江湖

43、州市的辐射,必将促进竹产业的快速发展。其次,要正视我市竹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为,大资源,小产业,低效益。在资源培育方面,一是资源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三县市,占81,其余四县仅占19。二是经营目的比较单一。约85以上以单一生产竹材为经营目的,笋用价值没有得到挖掘。三是效益低下。据统计,我市毛竹每公顷年产竹材仅5.1吨、竹笋0.27吨,年产值2400元。中小径竹每公顷年产竹材仅1.7吨、竹笋1.9吨,年产值4400元。而浙江丰产的笋用和材用竹林每公顷年产均达到10-15吨。我市竹业年产值为10.5亿元,而相邻浙江湖州市的竹林资源不及我市,竹业产值却达到40亿元,差距很大。在产品加工方面,

44、一是竹产品加工能力不强,我市现有年产值50万元以上的竹产品加工企业仅241家,年加工产值仅69亿元,尚有40的竹材、竹笋以原料形式销往外地。二是产品结构不合理。我市年产值50万元以上的竹产品加工企业中,只有*的5家企业从事竹笋加工,其余236家企业都为各类竹材加工,产品附加值低。三是各地加工企业发展不平衡。年产值50万元以上的竹产品加工企业中,*县为195家,占80以上,*县18家,*县15家,其余四县13家。四是缺少龙头企业。现有竹产品加工企业中,年产值在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仅9家,其中:亚普公司年产值为4000万元,国林公司年产值为2200万元,宏宇公司年产值为1880万元。全市没有年产

45、值5000万元以上的竹产品综合加工龙头企业。在管理服务方面,存在着投入资金不足、资源供给不稳定、缺乏有效扶持措施、企业间缺乏联合与交流平台等问题。第三,要看到我市竹产业发展的潜力。当前,林业发展正面临历史性转变,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太好时机,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努力解决好我市竹产业发展所面临的诸多问题,那么,差距就会变成发展潜力。一是如果通过精细培育、科学管理,使毛竹林平均每公顷竹材年产量达到9吨,竹笋年产量达到3吨,中小竹林平均每公顷竹材年产量达到7.5吨,竹笋年产量达到4.5吨。那么,我市就会年增毛竹竹材33.8万吨、竹笋23.6万吨和中小径竹竹材18.9万吨、竹笋84.6万吨。竹林一产产值将由

46、现在的36亿元提高到10.2亿元,增加6.6亿元。二是如果将年增竹产品产量的80按现有的加工水平进行加工,则二产产值将由现在的6.9亿元提高到174亿元,增加10.5亿元。全市竹产业年产值将由现在的105亿元提高到276亿元,增长162。三是如果考虑到提高原料综合利用率和加工精深产品提高附加值两个因素,实际增值潜力还要大得多。二、突出做大做强竹产业的重点按照“市场运作,自主发展;政府推动,促进发展;科技支撑,滚动发展”的原则,做大做强我市竹产业,必须坚持资源培育与资源转化两手抓。一是扩大面积。围绕市场需求,通过低产林分改造、扩鞭、于造等,积极发展毛竹丰产用材林、笋用林、笋材两用林,力争到20x

47、x年竹林面积达到180万亩。二是提高产量。通过优化品种与构和推广应用先进实用的丰产技术,大幅提高用材林的产竹量和笋用林的产笋量,力争将40毛竹林改造建成丰产林基地。三是优化布局。其次,抓资源转化,快速提高加工增殖能力。以金鹿为龙头,大力发展竹纤维产业;以亚普、国林和永国等企业为依托,大力发展竹地板加工业,以青峰、斑澜竹业等企业为依托,大力发展竹家俱加工业;以高峰为重点,加快竹二艺系列产品的开发;大力发展壮大竹笋产品和竹食品、竹饮料广三产、加工。不断提高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能力。以乏有企业为载体,在组建竹产业协会的基础上,对竹纤维、竹地气、竹家具、竹工艺品、竹笋等五大加工产品分类指导、协调

48、、整合和技术改造,提升产品档次,优化资源配置,打造品牌,提高综合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建立生产、科研、市场有机协调的新格局。到20xx年,竹生产加工业力争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三、强化做大做强竹产业的措施首先,要加强行业规划指导,科学编制“十一五”竹产业发展规划,指导我市竹产业快速、持续发展。其次,要积极组建竹产业协会,充分发挥其在政府与企业、企业与竹农、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和纽带的作用,促进竹林经营户与竹产品加工企业、各类竹产品加工企业之间的协作和交流,强行业自律,规范行业发展,维护会员利益,提高我市竹产品的市场综合竞争能力。市竹产业协会力争十月份成立,各县市区要在年内成立县级竹产业协会。第

49、三,要加大科技示范推广力度,加强产学研结合,加快新品种的引进和科技试验示范基地的建设,积极推进标准化生产和竹产品原产地保护及产品质量认证等工作。第四,要全方位为竹产品加工企业搞好服务。对竹产业项目的申报、审批要予以倾斜;要加大竹产业招商引资力度,市、县林业局要编制竹子投资指南宣传材料;要制定鼓励政策吸引、启动民间资金投入竹产业的发展;林业部门要在税费征收、采伐、原料外运等方面提供更多方便。同志们,有关专家预测,竹产业与花卉苗木业、森林食品业、生态旅游业将成为我国本世纪四大林业朝阳产业,竹业产值以每年1520亿元的速度在持续增长。可以说,竹产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我相信,只要我们坚定信心,突出重点强化措施,以创新的精神和科学的理念为指导,就一定能够做好“竹文章”,把竹产业培育成我市林业第一支柱产业。 27 / 27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