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区弱电设计方案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50330402 上传时间:2022-09-09 格式:DOC 页数:139 大小:14.05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住宅区弱电设计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9页
住宅区弱电设计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9页
住宅区弱电设计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9页
资源描述:

《住宅区弱电设计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住宅区弱电设计方案(13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XXX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扩初方案XXXXXXX有限公司XXXX年XX月目 录第1章 前 言6第2章 项目概述8第3章 “XXX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建设分析93.1应用环境特点93.2项目结构特点113.3建设需求11第4章 “XXX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总体规划134.1整体特点134.2小区管理模式134.3系统建设难点164.4系统建设重点174.5总体设计思想:174.6子系统的实现方式184.6.1安全防范系统184.6.2信息管理系统194.6.3信息网络系统194.7智能化系统设计依据19第5章 安全防范子系统215.1周界防越报警系统245.1.1管理方式245.1.2项目分析24

2、5.1.3系统设计思想255.1.4系统的设计说明275.1.5系统结构示意图295.1.6系统功能特点295.2闭路监控系统315.2.1控制管理315.2.2项目分析325.2.3系统设计思想335.2.4系统的设计说明335.2.5系统结构示意图375.2.6系统功能375.3电子巡更系统395.3.1管理方式395.3.2项目分析395.3.3系统的设计思想395.3.4系统的设计说明395.3.5系统结构示意图405.3.6系统功能415.4可视对讲及家居报警系统425.4.1管理方式425.4.2项目分析435.4.3技术选择445.4.4系统的设计思想445.4.5系统的设计说明

3、455.4.6系统结构示意图505.4.7系统的功能特点50第6章 通讯网络子系统526.1计算机网络系统526.1.1小区网络分析526.1.2设计目标576.1.3设计原则586.1.4系统结构示意图606.1.5网络系统设计要点616.1.6物理网络系统结构616.1.7服务器系统646.1.8网络管理系统656.2综合布线系统696.2.1概述696.2.2项目分析696.2.3综合布线系统设计目标736.2.4系统设计说明746.2.5系统原理图776.3家居多媒体配线系统786.3.1系统设计思想786.3.2系统的设计说明796.4电话通讯系统826.4.1系统规划826.5有线

4、电视系统826.5.1系统规划82第7章 小区管理与设备监控子系统837.1一卡通系统837.1.1系统结构图847.1.2系统设计说明847.1.3系统功能857.2背景音乐系统897.2.1管理方式897.2.2系统设计思想897.2.3系统设计说明907.2.4系统结构示意图927.2.5系统功能927.3LED显示屏系统947.3.1系统设计思想947.3.2系统设计说明947.3.3系统结构示意图987.3.4系统功能987.4停车场管理系统997.4.1管理方式997.4.2项目分析997.4.3系统的设计思想1007.4.4系统的设计说明1007.4.5系统功能1047.5远程抄

5、表系统1067.5.1管理方式1067.5.2项目分析1067.5.3技术选择1067.5.4系统的设计思想1077.5.5系统的设计说明1077.5.6系统示意图1087.5.7系统功能1097.6设备监控系统1117.6.1系统的设计思想1117.6.2系统的设计说明1137.6.3系统结构示意图1147.6.4系统功能1157.7物业计算机管理系统1177.7.1设计说明1177.7.2系统特点127第8章 相关工程1288.1中心机房建设1288.1.1系统设计思想1288.1.2系统设计说明1288.2集约化综合管网系统1358.2.1设计要求1358.2.2设计标准135第9章 结

6、束语138第1章 前 言首先非常感谢贵公司对我司的信任,给予我司参与“XXX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设计的机会。国内的小区智能化在市场需求的孕育下,在不断的探索过程中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从实质上实现了由无到有、由单一到整体、由尝试到推广的发展过程。在小区智能化系统的理论和应用中出现了几个具有标志意义的发展阶段:1998年,建设完成的厦门瑞景新村,首次提出了智能化小区系统建设的雏形并得到实际实施;2000年,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示范工程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的颁布从行业部门的角度为小区智能化的发展提供了指引、规范、推广工作的良好平台,为小区智能化的发展注入了一剂强心剂;2001年,第一个智能化乡村住宅在浙江

7、省温州市建设实施,说明小区智能化已深入人心,并得到了不同区域、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生活层面人们的普遍认可;2003年,(随着房地产行业的良性发展,一些有实力、有良好信誉的开发企业将房地产引入了大盘时代,几千户、上万户的住宅小区不断涌现,大盘的小区智能化系统解决方案应运而生。)杭州的经济和房地产市场持续、稳步、快速发展,特别是西进工程必将带动房地产市场的进一步发展,而XXX住宅小区位于XXXXXX道北侧,西进重心之一的XXXX镇。作为高品位的居住小区,项目的开发不仅在硬件建设上注重品位,而且在软环境建设上提供科学的管理、先进的设施、丰富的服务内容。本次设计为针对“XXX住宅小区”弱电系统的规划性设

8、计,系统注重从几个方面进行考虑和阐述。1、 系统的需求定位分析:为“XXX住宅小区”弱电系统的定位、设计提供多角度的分析,力求项目定位与设计贴近实际。2、 系统的结构定位分析:分析“XXX住宅小区”弱电系统由哪些系统组成,提供哪些服务,实现哪些功能,确定了系统的结构形式。结构定位分析以甲方的初步要求为主要依据,结合项目特点提出一些建议性的方案。3、 系统总体技术实现方式:系统的总体设计是从全局的角度考虑技术的架构实现方式,是智能化系统实现的基础,决定了系统的合理性与可行性。4、 子系统实现方式:子系统的实现是在总体架构基础上如何建立的。5、 系统的管理模式:包括智能化系统的运作管理及系统的信息

9、管理。6、 对智能化系统提供保障的辅助系统的设计:如:机房建设、防雷接地、电源设计等等。第2章 项目概述XXX住宅小区位于天目山路西02省道北侧,旅游西进重心之一的闲林镇,闲林镇政府斜对面,距市中心武林广场18公里,从天目山路黄龙体育中心出发,车程仅需20余分钟。项目沿02省道后退60余米城市景观绿化带,背靠3000亩规划中“闲林人家水乡生态园”。总占地面积524亩,总建筑面积约30万平方米。XXX住宅小区为纯多层的低密度花园洋房,全部由4-6层的公寓组成。园区绿化率高达41.3%,与周边绿意融为一体,犹如镶嵌在美丽大城西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整个项目分三期开发,一期总的开发面积为13.63万平方

10、米,二期的开发面积为8.17万平方米,三期的开发面积为7.7万平米,总的建筑面积为29.5万平方米。第3章 “XXX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建设分析我们在对“XXX住宅小区”的项目进行设计时,首先要对项目所处的地理环境背景、居住的客户群体、市场行情进行分析,确定了具体、针对的需求后,再从技术解决方面进行综合考虑。3.1 应用环境特点 地理环境特点地理环境杭州属亚热带季候风气候,四季分明,年温适中,热量丰富,雨量较多,有明显干湿两季,平均气温为17.9摄氏度。极端最高气温39.2,极端最低气温-4.5。杭州属亚热带海洋季风润湿性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7左右。冬季气温平均在6-8,夏季气温平均在26-2

11、9。温度适中,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少酷暑。常年降水量15001900毫米,春夏之交有梅雨,79月间有台风。针对杭州的气候特点,我们认为,智能化系统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特点设计要点潮湿、多雨高度重视室外管网的敷设工作,采取积极的防潮、防腐蚀措施;此外,对于安装在室外的电气设备,应该采取一定的防雨、防潮措施,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台风注意室外设备及辅助设备安装的稳固、不易抖动,主要针对周界防越报警系统和闭路电视监控系统。雷雨天气室外部分与公共部分的防雷与建筑防雷可统一考虑,中心控制室是精密设备集中的区域,防雷对保障系统正常运行和减少损失非常必要。 人文环境人文环境1、 杭州是古

12、老的文化古城,文化气息重,因江南人的风雅性情,比较注重环境的营造;2、 杭州又是我国经济、文化创新与发展的前沿阵地之一,求新、求活、求变的动态思维比较灵活,展现了江南人的灵动;3、 “XXX住宅小区”未来的业主会是以创业过程的中产阶层为主,生活节奏快、创业压力大、信息的需求量大。针对杭州的人文环境和“XXX住宅小区”客户群体的特性,我们认为,智能化系统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特点设计要点文化气息将颇具灵性的声、光技术应用到建筑与景观设计中,给人以视觉和听觉的享受,对整个建筑艺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灵动思维对现代生活的追求,敢于和乐于接受新事物带来的物资与精神上的享受。系统的设计要从安全、便

13、利、快捷、丰富等多方面进行考虑。职工武警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需要有个舒适、便捷的生活环境;希望获取更多的信息服务,丰富自己的学习、工作、生活。 市场环境市场环境杭州是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内一座主要中心城市。杭州的经济发展与房地产业的发展稳步居于国内前列,势头良好。同电话、有线电视等内容一样,对安全、信息、服务的需求正逐步成为住宅的必备配套内容,而杭州也必然走在这种潮流的浪尖上。针对市场环境的特性,我们认为,智能化系统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特点设计要点品质中高档产品选择国内外具有良好品质、功能、服务、性价比的知名品牌,在保障系统的稳定性的同时,也保障设备的品质、外观等能够与“XXX住宅

14、小区生活住宅小区”相匹配。内容丰富系统内容从安全、便利、快捷、舒适、丰富等多个方面为业主考虑。同时通过系统的配套,优化物业管理,最终为业主提供更好的服务。3.2 项目结构特点n 总的建筑面积达30万平方米,整个小区分三期开发建设,形成 三个独立的片区,小区的中心会所位于一期工程片区中。n 小区内有一横穿的主干道,小区的建筑物均匀、整齐呈线型分布在主干道的两侧。n 跨度:东西跨度:约900米,南北跨度约450米。n 最远端与中心的直线距离约为500米。3.3 建设需求根据建设方对智能化系统设计的需求,以及对小区高档定位的理解,结合国内智能化系统建设的形状,拟建设以下系统:本智能化系统主要由安全防

15、范子系统、信息网络子系统、信息管理子系统等三大部分组成:备注:有线电视系统,电话通讯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一般由当地的广播电视公司,电讯公司负责设计施工。第4章 “XXX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总体规划对以上提出的系统需求,结合项目的特点从总体考虑,对项目的整体特点、难点、重点进行分析,并提出总的设计原则:4.1 整体特点1、 居住区范围大、人员多,片区分散、不易采用整体防范。可针对不同地块结构以组团形式建立各自的防范系统。同时可以使本地保安人员及时确认并处理警情。2、 由于居住区作为一个紧密的整体,不应将各组团的管理完全独立化,对于在管理上与组团分割存在较少内在关联的系统采用中心集中管理的方式,

16、这样可以减少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同时对于安全防范的必要信息在总中心进行集中管理和监测,便于物业管理的集中调配和联防工作。3、 技术、投资可行:由于整个居住区的纵横距离不是很远,在技术上使采用较为经济的方案实现集中管理成为可能。4.2 小区管理模式由于项目分三期开发,分区的地块面积大,对系统的整体结构、系统的传输、以及整个小区的管理模式都将产生一定的影响,目前根据小区的建筑结构分布、范围、开发的周期结合各子系统的具体特点以及本项目的实际情况,提供以下两种管理模式以供参考选择:智能化系统从功能和管理上分为安全防范子系统、信息管理子系统、信息网络子系统,从管理模式区分,安全防范系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

17、采用社区管理中心统一管理与片区分控中心分散控制社区管理中心统一协调两种方式,而信息管理子系统、信息网络子系统其管理往往体现出很强的整体性,一般由中心统一管理,为此更能保障系统应用的便利性、信息管理的整体性,同时可以减少设备、机房、人员的投入。所以应用于小区的管理模式的异同主要体现为对安全防范系统的管理方式的不同。针对以上两种管理方式,我们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管理模式主控模式分控模式优点 前期投资(设备、中心机房数量)相对少; 后期的人员投入较少; 系统的结构简单,容量小,系统功能始终处于最佳的运行状态; 传输距离近、信号的传输质量高,系统故障率低; 设计施工灵活,管线投资减少,日后维护简单;

18、系统管理容易,管理人员压力减少(报警)事件处理及时、灵活;缺点 系统的结构复杂,容量加大,系统功能很难达到最佳运行状态; 传输距离远、信号的传输质量下降,系统故障发生的周期缩短; 对前端设备的供电困难,损耗大; 设计施工灵活性降低,管线投资成倍增加,日后维护困难; 系统管理困难,管理人员压力大(报警)事件处理不及时; 前期投资(设备、中心机房数量)相对多; 后期的人员投入较多;安防子系统如周界报警系统、闭路监控系统、电子巡更系统、家居报警系统、可视对讲系统等,不同的片区可以实现本地化管理,由片区的分控中心统一操作、控制,同时把系统运行产生的必要信息经网络传输到小区的管理中心,由中心负责对系统信

19、息的储存、检索,这样既方便了片区的管理,又不与中心脱离,实现片区管理中心与小区的控制中心之间的信息互通、互享。社区管理中心和片区分控中心之间关系如下: 社区弱电系统控制和管理需要以片区分控中心为主。 片区分控中心弱电系统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数据通过社区网络发送到管理中心进行备份和集中管理。 管理中心的另外一个作用是做协调管理,协调各个组团、人员和系统之间的关系。综合以上分析,我司建议采用片区分控中心分散控制社区管理中心统一协调管理模式,即在中心会馆设立一期地块的分控中心,在二期、三期的物业管理中心设立本片区的分控中心,小区的社区管理中心设于一期的中心会馆,形成了小区控制管理格局。小区的管理模式示意

20、图子系统管理方式示意图4.3 系统建设难点安全防范系统由于小区被两条横穿的市政干道分成4个片区,因而每个片区形成各自的防护范围,从而给安全防范系统的设计施工增加了一定的困难,规划在每一片区设立一套相对独立的安防系统负责对本地的安防管理。小区的出入口数量多,外界的闲杂人员容易混入,对小区的安全构成一定的威胁,因此安防系统的建设必须以防范社区的出入口为重点,加强对出入小区人员的限制,保证居民的安全。此外,一期与二期之间有两条对外的商业街,人流量大,成员复杂,且靠近小区的两个主要出入口,因此成为安全防范的重点。4.4 系统建设重点1、 安全防范系统是智能化系统建设的重中之重,有了安全保障,才有更加舒

21、适生活的前提。2、 由于社区总体区域面积较大,系统的结构应结合小区的特点。3、 防雷接地是系统稳定运行的保障之一,对于外部防雷接地适合于同建筑防雷整体考虑,中心防雷接地适合于重点加强。4、 综合管网的合理设计对于系统的施工、维护、交叉配合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5、 系统品质是本项目值得关注的内容,良好的系统功能与美观、稳定的产品是对项目的一种点缀与提升。4.5 总体设计思想:1、 从以上的环境分析、客户群分析、项目特点分析、重点难点分析的结果出发,提出具有针对性、可行、先进的方案和功能。2、 安全防范系统以外部防范为主,内部防范进行辅助,组成综合立体防范体系,提供及时、全面、快速的保障安全防范;

22、3、 注重系统联动:(1)、系统内部联动:周界防越报警系统触发现场的灯光,一方面主动威慑入侵人员,及时中止行为的继续,另一方面可在夜间为周边的监控系统提供更高的照明条件,有利于高质的录取事件画面。(2)、系统间联动:周界报警信号触发硬盘录像机进行实时录像;消防报警联动背景音乐进行紧急广播。4、 注重人性化服务:车辆出入口管理系统对于车辆的出入可以快速、准确、规范的进行处理;抄表系统的建立提高了物业抄收表具的效率,同时避免了对业主的打扰和不安定因素的产生。电子公告牌能为小区的住户提供一些基本的生活信息如(今日天气)、物业管理信息等,方便住户生活。5、 注重美观设计:(1)、设备选型注重品质的同时

23、也注重外形美观,不破坏项目的整体品位。(2)、户外辅助设备(如:箱体、立杆)注重颜色、外观的设计。立杆考虑平衡感,箱体的外形考虑造型化或图文化。4.6 子系统的实现方式4.6.1 安全防范系统安全防范的重点是加强出入口、周边、公共区域的防护,尽早发现和终止犯罪行为。加强主动防范,提高防范效果。在一、二、三期地块围墙分别设置防越报警系统、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出入口设置对讲系统、门禁系统,小区内部加强人工巡逻,户内预留报警系统,从多方位对小区进行防范。在片区的出入口、周边设置监控点,对人员流动及非法入侵进行监控;社区设置保安巡更管理系统,加强人防的规范性,对技术防范进行补充。4.6.2 信息管理系统

24、水电气表的远程抄收系统、背景音乐/紧急广播系统、设备远程监控系统、电子公告牌的建设为业主提供更高效的管理、更便利的应用、更优质的服务。4.6.3 信息网络系统本次信息网络系统针对电话系统、综合布线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进行设计。因考虑一般系统的设计与建设有当地专业公司承担,在本次方案中不作具体的阐述,而只对家居布线系统进行设计说明。4.7 智能化系统设计依据n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n 30MHZ1GHZ声音和电视信号电缆分配系统(GB113181989)n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 16-92)n 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94)n 安全

25、防范工程程序要求(GA/T 75-94)n 安全防范工程验收规则(GA 308-2001)n 家居布线标准(TIA/EIA 570-A)n 五类布线标准(ANSI/TIA/EIA568B)n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1-2000)n 民用建筑电气投计规范(JGJ/T16-92)n 商用建筑线缆标准(EIA/TIA-569)n 显示屏通用规范(SJ/T11141-1997LED)n 电子产品外壳防护标准(GB4208-93)n 居住小区智能化系统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n 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93)n 电子计算机机房施工及验收规范(SJ/T30003-

26、93)n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n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n 建筑防雷设计规范n 不间断电源技术性能标定方法和试验要求(现行国际电工标准)n 电力系统谐波管理暂行规定(能源部标准)n 计算机信息系统防雷保安器(GA173-1998)n 雷电电磁脉冲的防护(IEC1312)n SPD电源防雷器(IEC61643)n “XXX住宅小区总平图”及相关资料第5章 安全防范子系统安全是每个人进行正常生活、活动最基本的前提。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人们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社会活动与人员流动更加频繁,针对小区的犯罪活动越来越多。犯罪手段专业化、行为团伙化对传统的防范手段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业主们都希望在安定的社会大环

27、境下,同样拥有安宁的居住环境,能够更加安心地投入到学习、工作中。除了社会提供的安全防范手段外,社区自身的防范系统建立是更为直接的手段。社区的安全防范应该是一个立体、互补的综合有机整体,因此在设计上我们不应独立的、片面地考虑,而应该全方位综合考虑。尽量将犯罪行为杜绝在外或尽量早期地发现犯罪行为并进行终止,“防范于未然”是最为理想的方式。“XXX住宅小区”区域较集中,外围结构简单,便于进行封闭式管理,因此加强外围防范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外围防范是针对“社区周边”线的防护。在“XXX住宅小区”的外围防范上我们由周界防越报警系统(以监控系统进行辅助)、出入口管理系统组成围合的防区。外围防范并不能完全杜

28、绝非法入侵,特别是对于社区内部的犯罪实施很难掌握,因此我们还需要对社区内部的主要区域进行防护,闭路电视监控系统、保安巡更管理系统可以保障对“社区整体”面的防护;户内报警系统则是起到对“各住家”点的防护。联网对讲系统则结合点、面两种防护方式。只有针对性地进行点、线、面结合考虑才能够保障安防系统设计成为一个功能合理、投资合理的整体。以上我们主要是提出对非法侵入和破坏的防护,另外我们还要考虑人身安全防护,一是在出入口进行人车分流,保障业主特别是老人、小孩避免被车辆的伤害;另外就是在家庭内安装紧急按钮,在意外情况(跌伤、疾病)发生时能够及时得到处理。出入口是对进出人员和车辆的管理,避免外来人员的任意出

29、入,同时加强出入人员的人身安全防护。由于 “XXX住宅小区”的社区档次高,车位容量大,大量的车流对行人的安全存在隐患,特别是老人和儿童的行动能力差,容易产生安全事件。从便于管理和人身安全的角度考虑,建议采用人车分流。人行通道采用感应门禁控制,车行主通道采用视频对比的车辆管理系统,访客通道采用对讲系统。周界总长(米)人行/车行入口一期二期三期AB三期C一期二期三期AB三期C东侧260370140115步行主入口车行主入口西侧24032032080车行次入口步行主入口南侧455230470200车行主入口车行次入口车行主入口车行主入口北侧52018024090车行主入口车行次入口结合上述分析,我们

30、就“XXX住宅小区”的各安防子系统的设计方式进行阐述:5.1 周界防越报警系统为了小区的安全和便于管理,现在的小区多实行封闭式管理,将不安全因素排除在小区之外,然而单纯依靠建成的周界栅栏并不能杜绝非法侵入者进入小区,必须配合一定的技术手段提高周界的防范能力。因此,建立周界防越报警系统从技术方面增强对周界的管理,实现对小区周边的防护。5.1.1 管理方式对于周界报警系统,系统的运行管理方式的不同,将直接影响系统的结构、传输、供电。采取分控方式具有以下的优点: 通过片区分控中心实现本地化管理,快速、方便、灵活; 总线的长度大大缩短,信号的传输可靠性高,无需使用总线延长放大器等附加设备; 对前端设备

31、的供电简单,线路损耗小,供电可靠性高;5.1.2 项目分析根据提供的“XXX住宅小区”总平面图,对小区周界进行以下分析:1、 小区的外部防范主要是对小区周界与出入口的防范,而本项目周界总的周长很长,但一期、二期、三期地块,被市政干道划分成4块独立的防护区域。2、 小区的出入口的数量多,为了实现封闭式管理,阻止非法人员进入小区,保证居民的安全、周边围栏的设立应该尽量使小区合理封闭,配合周界报警系统的管理,使其起到更好的防范作用。3、 小区的范围大,又有市政干道穿过,因此不易形成整体封闭管理,故在一期、二期、三期地块分别设立片区管理中心,以方便设计施工与日后的管理,缩短系统总线的传输距离,保证系统

32、的稳定可靠。4、 一期地块的周界总长将达1500米,采用485总线的传输技术能满足长距离的传输要求,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抗干扰性,简化工程布线。5、 周界结构平直,便于采用红外对射探测器。6、 对于小区各出入口以及商业街等人流量较大的地方则不设置红外对射探测器。7、 防区的设置不宜过长,否则不便于观察与定位,因此对于超过100米的周界采用防区拆分方式。8、 防区的设置应均衡,短距离的探测器一般不作为一个独立的防区,而是并入到相邻的防区中。9、 各个片区独立设置周界防越系统并进行控制,在社区管理中心集中管理,片区分控中心生成的报警数据通过社区局域网发送到社区管理中心生成数据库进行集中管理。5

33、.1.3 系统设计思想主动防范的设计思想:因为传统的周界防范系统本身的防范方式是一种被动的防范方式,它仅仅只能感知入侵报警并将报警信息上传小区的控制中心,中心只能获知小区周界的相应位置发生入侵行为,但无法确定入侵人员的相关信息,而且入侵人员往往在入侵过程中并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已被发现,待进入小区后,保安人员的身份查证时容易造成与入侵人员的对抗,甚至发生其他严重的事件,这同样是一个不安全的因素。为此由我司设计的周界防越报警系统具有很强的主动防范能力,能够将非法行为制止在进入小区之前,避免恶性事件的发生,因此主动防范能力是十分的重要的,也是非常必要。因此,本设计除了考虑建设一套周界报警系统外,另外还

34、增加了周界防越报警与现场灯光设备及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的联动,通过这种主动式的周界报警建设,提高对社区外层防范能力。另外,在现场不设强力声音报警设备,以免干扰居民的正常生活,造成不必要的恐慌。因此采用周界报警联动方式既能起到良好的主动防范作用,又能不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所以它是一种较为合适的周界报警联动方式。5.1.4 系统的设计说明周界报警系统是由前端设备部分(包括红外探测器,灯光联动装置),报警信号的传输部分,以及信号的接受处理部分组成。1. 前端设备前端部分主要包括报警探测器、报警输入模块、灯光联动设备等。 报警探测器红外探测器主要是对前端的非法入侵进行探测,当有非法入侵时探测器发出报警信号

35、到管理中心的报警主机,同时启动前端的报警联动箱,驱动灯光设备,吓退入侵者,这样就可以起到很好的主动防范效果,因此探测器的准确性、可靠性、抗干扰性对于整个系统正常运行是关重要的。 防区划分防区的划分易于均匀分布,防区的大小需适合保安人员的定位和直接观察。结合“XXX住宅小区”的实际情况,防区的距离在60米80米之间,探测器与防区会随围墙实际建设情况而调整,原则上围墙上拐弯少、弧形段落少,相应的防区少,这样可以节约系统投资。 报警联动箱因此设计在社区周界每个报警防区的围墙处均设置一个报警联动箱,报警联动箱内含电源装置和输入输出地址模块,地址模块将报警信号转换成报警通讯控制主机识别的地址码,并在报警

36、发生时驱动输出模块工作。在报警的同时,总线模块驱动现场联动装置,进行现场报警联动。2. 报警信号的传输由于前端探测器到区域管理中心的距离较远,本系统采用的485总线在不进行放大的情况下传输距离可达到2公里,完全满足系统设计的要求。3. 片区分控中心 警情接收在片区控制中心配置总线制报警控制主机、RS485总线接口模块以及报警电脑等进行报警管理。片区内周界的防区模块以总线方式接入报警控制主机,由分控中心的管理人员对小区周界进行统一的管理,在接收到报警信号后,管理人员可迅速通知附近的保安人员赶到现场。报警控制器一方面将报警信息在报警电脑上显示,另一方面将报警信息转发给电子显示屏显示报警发生区域。另

37、外,在管理中心配置有高分贝报警设备,在发生警情时可有效地、及时地发出警报信息提醒值班人员处理。分控中心在接收到报警信号的同时也将警情通过网络传送给社区管理中心,中心对报警时间、现场的图像进行储存。 联动闭路电视监控系统报警电脑上将报警信息转发给电子显示屏的同时,也将信息转发给监控系统的硬盘录象机,硬盘录象机则根据报警发生的区域,将相应区域的摄像机信号进行全屏幕显示,并开始全速录制报警现场的图象画面,保安人员能及时了解现场的情况,并对警情核实、处理。 电源管理同时配置一台不间断电源以保证智能化系统在市电停电的情况下仍然能够正常工作。5.1.5 系统结构示意图5.1.6 系统功能特点 探测器在不良

38、天气环境下抗干扰能力强; 防区划分适于报警时人员调动和准确定位; 有效防护周界区域,对翻越行为提供及时报警和劝阻; 能迅速启动联动灯光,吓跑非法入侵者,阻止入侵者进入小区; 管理中心通过警笛对值班人员提示警情发生,便于值班人员即时处理警情; 与闭路电视监控系统联动,报警时,警情发生区域图像自动在监控中心显示器上提示,并对现场的情况进行实时的录像; 分控中心能对报警状态、报警时间进行记录; 系统产生的报警信息及时通过小区的局域网传送到社区管理中心的服务器上,统一储存、统一管理;5.2 闭路监控系统闭路电视监控系统主要实现小区管理人员集中实时掌握小区内各重要区域的现场状态,同时对犯罪分子起到一定的

39、威慑作用。在小区出入口、周界、地下停车场,高层电梯等重要区域设置监控点,加强对上述区域的监看。闭路电视监控系统是一种直观的防范手段,是人员视觉防范的一种延伸,可以很好地对其他防范手段进行补充。它提供的信息更丰富、更有利于对事件的判断和处理。由于本小区出入口数量多,对出入口的防范成为安防系统的重点,通过在出入口处设立监控点,加强对出入小区人员的监视,能起到一定的防范作用。5.2.1 控制管理闭路监控系统的管理同样是通过片区分控中心实现本地化管理,它具有以下的优点: 视频图像从前端摄像机传输到片区分控中心,避免因长距离引起的各种传输问题,确保图像的清晰。 由于监控系统前端摄像机与管理中心采用星型结

40、构的接线方式,因此在片区设立分控中心不仅可大大减少管线的数量降低施工难度,还能避免使用视频放大器等设备。 距离短,系统的供电简单,保证前端摄像机的可靠运行。 硬盘录像机具有很强的网络功能,通过网络可以实现视频图像远程监看以及完成对前端摄像机的控制。5.2.2 项目分析根据提供的“XXX住宅小区”总平面图,对小区区域状况分析如下:区域描述小区的出入口小区共有10个人行、车行出入口;小区的周界小区周界较长,一、二、三期地块形成独立的防护区域;公共休闲区域面积较大,主要集中在一期、二期地块;高层建筑小区的建筑基本为5-6层的多层建筑,无高层建筑;小区的地下停车场目前情况尚不明确 ;地面临时停车位小区

41、的临时停车位分布亦较为分散,不集中;1、 在周界设置监控点,在发生非法入侵时能及时把现场的情况录制下来,作为事后处理的依据;2、 由于小区的出入口多且较分散,为此设置监控点实现对小区出入口车辆进出和人员流动情况的实时监视,有利于保证小区人员的出入安全;3、 在地下停车场设置监控点可以对进出地下车库的车辆进行监视,而地面的临时停车位的数量多且分散,考虑到系统的造价,对于临时停车位不对其进行监视。5.2.3 系统设计思想在“XXX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中,电视监控系统结合了控制技术、数字硬盘录像和网络技术进行有效管理。在小区将前端所有视频信号接入到相应的硬盘录像机,以单画面/多画面的形式在主显示器上

42、显示,并根据需要对部分摄像机信号进行24小时录像,当有报警信号输入时,自动弹出对应的摄像机图像画面自动开始录像,工作人员通知保安时对现场核实,将现场的全部过程录制下来作为处理事件的依据。另外,设置显示器对小区主出入口摄像机和其他重要区域摄像机进行单屏幕显示,便于工作人员对上述区域进行监控,必要时对摄像机控制获取理想的画面图象。另外,系统设计融合了 “分散控制,集中管理”的思想,在社区管理中心设置视频服务器,实行社区对监控系统的集中管理,利用社区网络实现对分控中心的监控系统图像和硬盘录像的远程调看、控制等功能。5.2.4 系统的设计说明1、 前端部分 监控点设置、摄象机选择一般小区的监控点设置都

43、有一定的空间范围,由于距离的原因大部分情况下很难进行人物面部的分辨,人员的信息除了相貌、外形、行为特征外,还有衣着、服饰的颜色等都是判断的一个重要信息。故我司建议采用彩色摄像机。 镜头设置在小区出入口、主干道交叉口的摄像机配置一体化彩色变焦摄像机,摄像机自身已经配置18倍电动变焦镜头,不需另外配置镜头。小区周界、地下车库出入口等监控点观察的区域较固定,镜头一般选用固定焦距的自动光圈镜头,根据监控现场的实际情况,选择焦距为4mm、6mm、8 mm的自动光圈镜头。 防护罩:为配合小区的整体建筑环境,设置在小区出入口、公建部分的监控点选用球型防护罩。小区周界、地下车库出入口的监控点,采用普通防护罩防

44、护。 解码器的选用:为使中心完成对前端变焦镜头的控制,同时简化工程布线,设计对带变焦镜头的摄像机设置室外解码器,各解码器之间采用总线/星型连接,解码器接收中心的控制信号完成对变焦镜头聚焦、变焦等方面的控制。2、 信号的传输由于在片区设立分控中心,缩短了前端摄像机与控制中心的距离,故采用一般的同轴电缆基带传输的方式。另外解码器以及变焦镜头控制等采用总线/星型连接方式,由中心进行统一管理,通过硬盘录像机的联网实现远程监看。3、 分控中心部分中心设备包括:数字硬盘录像主机、UPS电源及操作台、显示墙等,主要完成对前端传输信号所进行的处理,包括视频信号的切换、显示和记录以及对前端云台、镜头的控制等主要

45、功能。数字硬盘录像主机具备画面分割和硬盘录像的功能。 硬盘录像机数字硬盘录像机具有功能全、容量大、查询方便、效果好、使用费用低、便于管理等优势,同时,系统选用的数字硬盘录像机具有网络接口,可根据小区管理的需求,在小区建有宽带网络支持下,可实现网络化远程调看与管理。报警联动硬盘录像主机带有16路报警输入端口,用于与报警信号的联动录像当前端发生报警信号,对应控制中心硬盘录像主机的画面框将提供报警提示,同时主机对报警现场图像进行记录、存储以及回放打印。远程控制硬盘录像主机带有网络接口,支持LAN、互联网等连接方式,可在远程通过网络对前端现场画面进行调看。 彩色监视器本系统采用彩色监视器是监控系统的显

46、示终端,所有摄像机视频信号都通过硬盘录像机在彩色监视器上显示。彩色监视器显示的图象供给控制中心工作人员识别监控现场情况。4、 系统供电由控制中心统一供给前端监控点的摄像机、中心彩色监视器及其它相关设备所需电源,同时由中心配置的UPS电源保证系统在掉电情况下能正常工作30分钟。UPS电源与周界统一考虑。5、 远程监控为了便于管理人员及时了解各个小区监控系统的运行情况,对小区监控系统进行集中管理,具体实行措施为:在小区的管理中心的计算机上安装远程监控程序,将计算机接入小区局域网或INTERNET,就可以通过远程监控程序实现对硬盘录像机的远程控制和图象调看。这样,就可以通过网络实行小区监控的集中管理

47、。5.2.5 系统结构示意图5.2.6 系统功能 管理人员在小区控制中心通过摄像机对各监控点进行全方位监控,保证小区内的安全,防范事故发生并提早发现隐患; 记录各重要区域的图像,中心可以随意弹出前端相关摄像点的图像,方便管理人员及时掌握现场情况。可任意选择需监视的图像,可迅速实现图像的切换; 系统使用键盘或控制面板进行操作;界面简单、明了; 录像时任意设定需要录像的时间段、摄像点以及录像的压缩比和质量; 硬盘录像机可以方便的进行变焦、聚焦、光圈调整等操作。对小区内各重要区域进行实时监看。通过系统管理,还可以实现对其他矩阵主机的控制操作; 实现与周界红外线防越报警系统的联动功能,周界报警发生时联

48、动相应防区内的摄像机单画面显示并自动录像; 实现系统的远程调看及控制,可以很方便地对小区的主机远程调看及控制; 设置视频服务器对监控系统图像的集中管理,同时还能实现监控系统图像及硬盘录像机的远程调看和远程控制功能;5.3 电子巡更系统电子巡更管理系统,主要是加强对保安人员日常巡逻工作的管理。通过在住宅区、主要公共活动区域、周界等重要区域设置保安巡更点,根据安全防范需求的不同进行合理的巡更路线设置,保安人员根据规定的时间、路线进行日常巡查工作,管理人员通过系统软件实现对保安人员工作的查看及有序管理。 5.3.1 管理方式小区的片区分控中心负责对巡更人员的统一调配、制定时间表、明确巡更路线。5.3

49、.2 项目分析1. 小区的范围大,为了缩小巡更范围将整个小区划分为三个独立的巡更区域;2. 系统宜采用离线方式,便于系统的设置、变更和扩展。5.3.3 系统的设计思想1. 巡更路线应该能够覆盖整个小区,避免出现盲区;2. 巡更点的设置要便于路线的实现,同时对于技术防范的盲区、薄弱点、小区重要场所和重要设备处加强巡更力度。5.3.4 系统的设计说明1、 巡更点的设置系统选用离线式产品,巡更点采用粘贴安装,主要设置在周界、闭路电视监控角度范围之外地区、地下车库、重要公建、出入口、主干道等位置。2、 巡更路线的划分根据巡更点的分布及区域防护要求不同,对小区巡更点的分布设立巡逻路线,不同巡更路线尽量少

50、的重复巡更点(特别地点除外),原则上巡更路线的结合可以覆盖整个小区。3、 巡更方式保安人员携带巡更棒进行巡逻,到达巡更点时将巡更棒贴近巡更点即可,巡更棒将自动读取并存储信息。保安人员在巡逻完毕将巡更棒送回管理中心即可。4、 中心管理系统中心设在智能化控制中心,包含控制器及管理软件。控制器带有计算机接口,在接收巡更棒传送来的信息后,通过软件将对保安人员巡逻情况进行显示、统计并根据需要产生不同的报表。5.3.5 系统结构示意图5.3.6 系统功能 实现对保安巡逻工作的有序管理,合理分配人力。 帮助管理人员全面掌握保安人员的巡查状况。 安装使用简便性,便于系统的扩容及操作者的使用。 WINDOWS操

51、作系统便于管理者的使用。5.4 可视对讲及家居报警系统小区住宅楼单元因为属于公共设施,其安全防范的重要性往往容易被忽视,而这刚好经常被违法人员所利用。将每个单元梯口实行封闭式管理,对于小区内住户的生命财产安全显得非常重要,也比较容易被住户所接受。为加强小区住宅楼出入口的管理,建立联网型可视对讲系统对出入小区和单元楼道的人员进行管理,可有效避免闲杂人员随意进入小区和住宅楼内,提高住户内部安全性。由于片区的户数均较多、人流量大,出入口一般2-4个,不大可能实现全封闭的管理,建议采用分时段,如白天半封闭式,夜间8点以后,关闭次入口进行全封闭式管理,在应用便利上和安全上都有所保障。在主出入口设置管理员

52、主机,实现对来访客人的管理。5.4.1 管理方式可视对讲系统采用片区管理方式,不与总中心联网,在每个片区的分控中心设立一台管理员主机,实行本地化管理。 小区的规模大,未来的住户将超过2500户,如果整个社区只设一个管理中心,所有的住户都联网到社区管理中心,系统的占线率几乎变得很高,直接影响居民的正常使用,为了有效缓解占线,使系统始终处于最佳的运行状态,建议采用片区独立管理的方式。 对讲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实现访客与住户的沟通,而不是物业管理中心与住户的对讲,因此取消这种沟通方式,对于物业管理不会产生多大的影响。 本对讲系统是与住户联网报警系统集成在一起的,由于住户的不正确操作,可能会引起误报,如果

53、是单一管理中心,即使是很低的误报率,对于整个社区也是相当可怕的,这样无形中给工作人员增添很大的压力,采用片区独立接警处警的方式,可以很好解决这些问题。5.4.2 项目分析根据小区总平面图,得出以下数据: 内容数量备注分控中心3个一期、二期、三期、三个分控中心,设立管理员机出入口10个出入口设立围墙机单元梯口数量不清单元梯口设立单元门口机户数数量不清住户内部设立黑白可视分机特点:1、 为了有效对外来人员进入小区进行限制,我们在小区出入口设置门禁系统;2、 在每一单元梯口处设置门禁系统,以限制未经允许人员进入住宅楼内;3、 家居报警系统与可视对讲系统集成在一起,通过住户可视对讲系统就可以启动家庭防

54、盗报警,有效加强住户内部的防范,简化系统的设计,同时降低成本;5.4.3 技术选择对于XXX住宅小区的结构特点,可视对讲采用总线传输方式,分户内、梯口、中心(出入口)的三层结构比较适宜。而家居报警系统的实现方式有很多种类,其中采用与对讲系统集成的方式是近年来发展较快、比较得到认可的方式之一。主要有以下原因:1、 户内终端设备数量减少,便于系统维护、操作,同时避免对户内装饰得过多影响。2、 总线结构,与对讲系统共同布线,便于施工。3、 公用系统资源,较少系统投资。5.4.4 系统的设计思想本系统主要针对小区各出入口、单元楼出入口、住户家庭内部进行防护,采用联网方式,由保安人员及住户对访客身份进行

55、验证,系统在实现可视化的基础上,建立从控制中心、小区出入口、单元楼出入口到住家之间的网络式防范体系。系统在保证对小区出入口、单元楼出入口、住家管理的同时,实现住户与管理中心和小区出入口之间、住户与住户之间的信息传递。另外对于家居报警部分,建议采用预留的方式,即对讲系统按照具有报警功能进行设计,户内管线预留。这样一方面避免住户的二次装修造成管线的破坏,重新格局使探测器的设置不合理;另一方面由业主选择户内报警的配置内容和产品档次,更具有针对性和合理性。报警系统的设置建议以底层(一、二层)住户为主,设置较为全面的入侵防范,其余楼层的住户设置基本的防护配置。系统的配置如下:1. 片区管理中心设一台管理

56、员主机。2. 片区出入口设置联网可视对讲围墙机。3. 每个单元门栋的出入口均安装黑白可视对讲主机。4. 每户安装一台黑白可视对讲分机,跃层住户安装一台非可视分机。5. 室内分机可连接门磁、被动红外探测器、红外幕帘探测器(住户一二层)、紧急按钮。6. 为了满足系统停电情况下的正常使用系统配置不间断电源。5.4.5 系统的设计说明联网可视对讲门禁系统由管理中心、小区出入口、单元楼出入口、住家等几部分组成。1、 中心管理A. 管理中心应用程序提供一个非常友好界面,方便快捷直观。B. 管理中心界面,供一个高清晰度的355x288 的视频窗口,加上一个信 息提示窗口。在界面的上有功能按键,你无须下拉菜单

57、,单击就可实现功能操作。C. 栋门口机呼中心时,高清晰度的视频窗口显示栋门口访客图像,信息 提示窗口显示呼叫的楼栋号并自动存储栋口的图像,与楼栋号,时间。D. 用户呼中心时,信息提示窗口显示用户的地址与用户姓名如来电。如 (3栋502房 陈先生)并自动储存本次来电的资料。如(用户地址、姓名、来电时间、是否接通)。E. 当住户的室内分机发出报警信号时,管理员能迅速判断警情的种类 (火警、防盗报警),以及时做出相应的处理。F. 功能强大,操作简单。 你可监视每一栋的图像,开启每栋的门锁、呼叫每个用户。 如要监视某栋楼,只须输入楼栋号,按监视键既可。 所有的操作可通过PC机键盘操,也可只用鼠标点击。

58、G. 强大的信息发布功能,管理中心可以定时向小区居民发布一些物业管理信息,如停电通知、举办文艺活动、比赛等信息,以方便管理。(可选)H. 方便快捷的资料查阅功能。 可以查阅、打印警情信息。 你可任一时间,查阅所有的资料。 并可打印所有的资料。I. 非常可靠安全的管理资料。 本系统的所有资料,管理中人员只能查看,不可删除,只有超级管理员才可以管理。 管理人员对资料的操作与系统管理有详细的记录。如管理员登陆时间。与交班时间,2、 小区出入口小区共10个出入口,设计在每个出入口分别设置一台联网门禁可视围墙机,外来访客在任意一个出入口通过围墙机可传呼本区域内被访住家,由住户开启小区围墙门口机允许访客进

59、入小区;同时在每个出入口门卫室设置一台管理分机,用于对住户和管理总机的呼叫、对话,实现小区管理的总体谐调。可视围墙机内置黑白CCD摄像头,访客按下住家房号即可传呼住家的室内机,同时CCD将访客的视频图像传输至住家室内机的显示屏上。各片区出入口的人行通道应采取一定的隔离阻断措施,比如栏杆、活动门等,并配备管理人员进行管理,防止外来人员随意进入小区。3、 住宅单元楼出入口在每个单元楼出入口设置一台联网门禁可视门口机、电控锁、闭门器等,外来访客在单元楼梯口通过门口机可传呼被访住家,经住户观察图像、通话识别后开启梯口的电控锁,访客进入住宅楼后,闭门器自动关闭梯口防盗门。住户可以通过在主机上输入密码或刷

60、卡开启防盗门。可视门口主机内置黑白CCD摄像头,访客按下住家房号即可传呼住家的室内机,同时CCD将访客的视频图像传输至住家室内机的显示屏上。可视门口机还配有门禁控制器,可以通过感应卡开启。4、 住家 可视对讲在每户住家入户大门侧安装壁挂式可视室内机,有访客呼叫时,住户通过室内机的显示屏对访客进行观察,并决定是否与其通话及允许其进入住宅楼,在确认后,住户通过可视分机上的开锁键控制梯口电控锁的开启,让访客进入。另外在跃层住户阁楼设置一台非可视分机,除不能显示访客图象外,具有可视分机的功能。 防盗报警可视对讲分机还有另外一个功能,它可以接收来自各种探测器的报警信号,并将警情通过对讲联网传送到片区控制中心。由管理人员对警情进行核实、处理。门磁探测器可安装于大门或阳台落地窗、窗户等,当有人非法打开门或窗户时将触发门磁探测器向对讲可视分机报警。人体移动红外探测器安装于大厅等主要活动场所,监控室内主要通道,当有人非法闯入室内时,及时向对讲可视分机报警。红外幕帘探测器在住户一二层安装幕帘探测器,可以有效阻止非法入侵者从窗户或阳台进入住户家中。紧急按钮:安装于方便及隐蔽性的地方,当遇紧急事件(医疗求助、打劫、火警等)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