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 1-2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新人教版必修3

上传人:xian****hua 文档编号:150112710 上传时间:2022-09-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1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 1-2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 1-2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 1-2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201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 1-2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 1-2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新人教版必修3(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1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 1-2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新人教版必修3一、选择题1(2012河南洛阳统考)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时,以下生理活动不会发生的是()A生物膜的融合和转化B钠钾离子的跨膜运输CATP的合成和分解D信号分子与突触前膜上受体的识别和结合【解析】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中,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同时突触小泡膜转化成突触前膜,该过程消耗ATP,而ATP每时每刻都在合成;神经递质识别和结合的受体位于突触后膜,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使突触后膜钠离子通道开启,大量钠离子内流。【答案】D2下列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

2、导方向一致B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状态的零电位C突触小体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解析】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静息状态),细胞膜内外存在着一定的电位(内负外正),当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后,兴奋部位发生电位变化(内正外负),当兴奋向前传导后,原兴奋部位恢复到原先的电位(内负外正),而不是零电位。突触小体完成的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答案】A3下列关于突触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神经元的树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形成突触小体B突触小体可以与其他神经元的胞体或

3、树突等通过一定方式形成突触C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突触的亚显微结构D前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前膜和后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后膜共同构成突触【解析】在电子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突触的亚显微结构,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构成。突触前膜是突触小体的膜,突触后膜是与突触前膜相对应的后一个神经元的胞体膜或树突膜。【答案】B4(2012山东临沂模拟)分析下图,关于神经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静息电位的形成可能与膜上的b物质有关B在c处给以足够强的刺激,钾离子从上往下流C假设这是突触前膜,则突触间隙位于图示膜的上部D将神经细胞膜的磷脂层平展在水面上,c与水面接触【解析】据图中糖蛋白可知,上为外、下为内,在动

4、作电位形成时Na内流即从上往下流。【答案】B5(2012山东潍坊一模)图为神经肌肉连接示意图,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A刺激图中的肌肉,电流表的指针将偏转2次B刺激M点引起的肌肉收缩不属于反射现象C兴奋传到突触后膜时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D刺激N点电流表指针只发生1次偏转【解析】刺激肌肉,信号先传到电流表左边,产生电位差,再传到电流表右边,产生电位差,所以电流表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A项正确。反射的发生要有完整的反射弧,刺激M点反射弧不完整,不属于反射,B项正确。兴奋传到突触后膜时,发生的信号变化应为化学信号电信号,C项错误。【答案】C6(2013保定摸底)将神经细胞置于相当于细胞

5、外液的溶液S中,可测得静息电位。给予细胞一个适宜的刺激,膜两侧出现一个暂时性的电位变化,这种膜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适当升高溶液S中的Na浓度,测量该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可观察到()A静息电位值减小B静息电位值增大C动作电位峰值升高 D动作电位峰值降低【解析】动作电位的形成主要是Na内流引起的,当细胞外液S中Na浓度适当升高时,Na内流相对增加,故动作电位峰值升高。故选C。【答案】C7(2012山东滨州一模)神经电位的测量装置如图所示,其中箭头a表示施加适宜刺激,阴影表示兴奋区域。用记录仪记录b、c两电极之间的电位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静息状态下神经元的细胞膜内外没有Na进出B动作电

6、位主要是由膜外Na在短期内大量涌入膜内造成的C兴奋的传导方向只是从b到cD在整个过程中记录仪指针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同的偏转【解析】静息状态下神经元可以通过主动运输来调节细胞膜内外的Na浓度,A错误;动作电位形成时,Na通过特殊的离子通道能迅速进入细胞内,造成极性转换,B正确;离体神经纤维接受刺激时,会出现双向传导的情况,C错误;由于兴奋到达b、c的时间不同,记录仪指针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D错误。【答案】B8(2012北京东城二模)甘氨酸是脊髓中主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能使突触后膜的Cl通道开放,使Cl内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脊髓神经元细胞静息状态时膜内外没有离子进出B甘氨酸以自由扩散的方

7、式经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C甘氨酸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后引起膜外电位由正变负D某种毒素可阻止神经末梢释放甘氨酸,从而引起肌肉痉挛【解析】神经元细胞在静息状态下,仍有离子进出细胞,但此时离子的移动对膜电位的维持并不产生影响。甘氨酸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以胞吐方式经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后,对突触后膜产生刺激,导致Cl内流,进而使外正内负的膜电位增大,抑制了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故膜外电位不能由正变负;若某种毒素阻止甘氨酸的释放,则突触后膜不能受到正常的抑制作用而表现为持续兴奋,即肌肉痉挛。【答案】D9(2013河北保定期末调研)将记录仪(R)的两个电极置于一足够长的结构和功能完好的神经表面(如图)

8、,给该神经一个适宜刺激使其产生兴奋,可在R上记录到电位变化。下列能正确反映从刺激开始到兴奋完成这段过程中电位变化的曲线是()【解析】由于刺激顺序传递至两个电极所在位置,首先使近刺激点电极处发生电位变化使两个电极之间产生电位差,然后恢复为零电位,经一段时间后,使远电极处发生电位变化,在两电极之间形成一个新的电位差,然后恢复为零电位,故选C。【答案】C10(2012北京海淀二模)下图示大鼠皮肤冷觉感受器和温觉感受器在不同温度时的传入神经放电频率(敏感程度),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不同的温度感受器有其特定的敏感温度范围B环境温度为28时冷觉感受器最敏感C大鼠的正常体温接近于两个曲线交点对应的温

9、度D当温度偏离感受器的敏感温度时传入神经放电频率增大【解析】由图示可知,冷觉、温觉感受器均有其特定的敏感温度范围,如冷觉感受器敏感温度范围在1037之间,当温度偏离感受器的敏感温度时,传入神经的放电频率将降低。冷觉感受器最敏感的温度是传入神经放电频率最大值的点即28。当温度为大鼠体温大小时冷觉和温觉感受器的兴奋性均较低,传入神经放电频率也较低,故大鼠的正常体温接近于两个曲线交点对应的温度。【答案】D二、非选择题11(1)将3根离体神经纤维(枪乌贼的巨轴突)分别放置于盛有海水(A)、等渗KCl溶液(B)、等渗葡萄糖溶液(C)3个培养皿中。若都给予适宜的刺激,_(填A、B、C编号)培养皿中的神经纤

10、维可以产生神经冲动,原因是_。(2)右图为神经肌肉连接示意图。C1、C2表示免疫细胞,黑点()表示神经元胞体,表示神经纤维。按图示,肌肉受到刺激不由自主地收缩,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出现的顺序依次为_(填编号)。大脑感觉到肌肉受到刺激,其信号(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出现的顺序依次为_(填编号)。(3)重症肌无力是自身免疫病,多数患者的免疫系统误将自身肌肉细胞膜(突触后膜)上的神经递质受体当作_,产生的自身抗体攻击了此类神经递质受体,从而神经冲动传递受阻,肌肉收缩无力。图中免疫细胞C2的名称为_。【解析】(1)动作电位的产生原因是Na内流,KCl溶液和等渗葡萄糖溶液中没有Na,因而不能产生动作电位

11、。(2)根据图示,肌肉受到刺激,可将电信号首先传给、,通过突触后可传给(根据递质的释放方向,不可能传给),进而引起肌肉收缩。大脑感觉到刺激,电信号应上传,即先经过、,经过突触后传给。(3)重症肌无力是自身免疫病,患者的免疫系统误将自身突触后膜上的神经递质受体当做抗原而进行攻击。图中免疫细胞C2可以产生抗体,因此为浆细胞(效应B细胞)。【答案】(1)A神经冲动的产生需要Na(或海水类似于细胞外液)(2)(3)抗原浆细胞(效应B细胞)12(2012郑州三模)兴奋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传导过程中,有时存在一个突触引起的兴奋被后一个突触抑制的现象。下图是突触2抑制突触1兴奋传导的过程示意图,请回答。(1)图

12、1中能够体现出的内环境构成部分是_。(2)图2中a段表示_(静息/动作)电位,b点时膜外是_(正/负)电位。(3)甘氨酸(Gly)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可作为神经递质,它的受体是膜上某些离子的通道。当兴奋抵达时,贮存在_内的Gly释放出来,并与分布在_上的Gly受体结合。当Gly与受体结合后,通道开启,使_(阴/阳)离子内流,导致A处的兴奋不能传至B处。释放到突触间隙的Gly可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再被利用,图中结构表示_。(4)上述整个过程中体现了细胞膜具有的功能是_和_。【解析】(1)突触间隙充满的是组织液。(2)图2中a段为静息电位,b为动作电位,膜电位为外负内正。(3)当兴奋抵达时,贮存在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释放出来,并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使阴离子通道打开、膜内外电位差加大,抑制兴奋传导。由图1可知:释放到突触间隙的Gly可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再被利用,结构为载体蛋白。(4)图中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交换和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答案】(1)组织液(2)静息负(3)突触小泡突触后膜阴载体蛋白(4)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