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生物 模拟冲刺16天 6生物与环境

上传人:wu****ei 文档编号:150053379 上传时间:2022-09-08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01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13高考生物 模拟冲刺16天 6生物与环境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3高考生物 模拟冲刺16天 6生物与环境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3高考生物 模拟冲刺16天 6生物与环境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资源描述:

《2013高考生物 模拟冲刺16天 6生物与环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高考生物 模拟冲刺16天 6生物与环境(1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专题检测卷(十二) A组(45分钟 100分)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1.(2012淄博一模)关于种群和群落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生物进化必然伴随着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B.11的性别比例最有利于种群数量增长C.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是动物分层分布的原因D.火灾后森林中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2.如图表示某一种群在有限环境中增长的曲线。现围绕此曲线,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A.K是环境条件所允许达到的种群数量最大值,其数值是恒定不变的B.在K值之前,种群的数量逐渐增大,年龄组成由增长型逐渐转为衰退型C.如果不考虑迁入、迁出等其他因素,在K值时出生率死亡率D.假设这是鱼的种群,当种群达

2、到K值时开始捕捞,可持续获得最高产量3.有关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与能量流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能量经捕食食物链流动时只能从较低的营养级流向较高的营养级B.食物链越长,最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越少C.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少D.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到环境中4.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说法错误的是( )A.该研究过程是:提出问题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B.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C.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收集样土中的小动物D.取样时尽量不要破坏环境,并应事先取得有关部门的同意5.(2012

3、海南高考)疟原虫在人体内只能进行无性生殖,在按蚊体内才进行有性生殖。人被感染疟原虫的按蚊叮咬后可患疟疾。在水中,按蚊幼虫(孑孓)以藻类和细菌为食,同时又被鱼类捕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疟原虫与人是寄生关系B.疟原虫与按蚊是共生关系C.藻类属于生产者,孑孓和鱼类属于消费者D.鱼类与藻类既存在捕食关系,也存在竞争关系6.(拔高题)(2012唐山模拟)如图为一个简化的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示意图,对图中箭头的含义表述错误的是( )A.和可表示生物群落中能量的散失B.可表示生物群落中的物质回归无机环境C.表示能量在生物体之间单向流动D.可表示碳元素从二氧化碳转变为有机物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

4、,共64分)7.(18分)(2012四川高考)为防治农田鼠害,研究人员选择若干大小相似、开放的大豆田,在边界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适宜高度的模拟树桩,为肉食性猛禽提供栖息场所。设桩一段时间后,测得大豆田中田鼠种群密度的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农田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 ,猛禽与田鼠的种间关系是 。(2)该生态系统中田鼠的种群密度是由 决定的;b点以后田鼠种群密度大幅上升,从田鼠生存环境变化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 。(3)与曲线相比,曲线所示环境中猛禽的密度 。若在农田周围合理植树可控制鼠害,从而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该生态系统中的 关系,使人们从中更多获益。8.(10分)(2011广东高考改

5、编)人们使用含三丁基锡、三苯基锡等有机锡化合物的油漆涂于船只、海洋建筑物等的表面,有效防止了海洋生物附着生长,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油漆中的有机锡可释放入海,对多种生物造成毒害。有关该污染物的部分研究如下,请回答:(1)有机锡污染导致某海域一种鱼的种群年龄组成发生改变(如图),请预测该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2)某海域受有机锡污染后,部分海藻以及多种软体动物的生物量显著下降,个别物种消亡,而沙蚕等多毛纲动物变为优势类群。这是在 水平上研究的结果。(3)以上资料表明,如果有机锡长期污染将会导致 下降,从而降低生态系统的 。若想探究海洋底泥中是否存在分解三丁基锡的细菌,以便用于今后的生态修复,筛选目

6、标菌株的培养基成分为:蛋白胨、 、NaCl、H2O和琼脂。9.(20分)(2012朝阳模拟)根据下面生态系统概念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分别为 、 、 。(2)碳在生态系统之间主要是以 的形式进行传递的。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动的特点是 。(3)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主要通过_(填写图中编号)的_作用完成的。(4)生物的同化作用类型是 。(5)维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的调节机制是 。10.(16分)(拔高题)(2012日照一模)我国西部有得天独厚的发展牧业的资源优势,这为西部发展牧业提供了广阔前景。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西部发展面临的艰巨任务。下图为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7、请据图回答: (1)由图可见,该草原生态系统含有的食物链共有 条。E表示牧草一年固定的太阳能总量,E1、E2、E3分别表示流入牲畜、昆虫、鼠的能量,由第一营养级传递给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是 。人类发展草原生态系统主要是为了更多的获取第 营养级的能量。(2)某草原存在着严重的超载放牧现象,这种现象首先会导致图中 的大量减少,使草原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后来,采取了适当的保护措施,该草原生态系统慢慢恢复原貌,这种现象在生态学上称为群落的 。(3)牧民在放牧时,发现鼠害现象有逐渐扩大趋势,这说明该草原上鼠的种群数量最可能呈 增长。为保护牧草,牧民开展了鼠群密度调查,应采取的方法是 ,采取措施、控

8、制鼠类大量繁殖的目的是 。B组(45分钟 100分)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1.(2012全国卷)如图为某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K1为长期处于相对稳态时该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允许的最大值,b点由于某种因素的改变,最大值由K1变为K2。导致K1变为K2的原因最不可能的是( )A.该种群的天敌大量迁出B.该种群迁入了大量同种个体 C.该种群的生物发生了基因突变D.该地区引进了新物种2.(2012全国卷)下列关于森林群落垂直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群落中的植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B.群落中的动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C.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层与植物的分层有关D.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不会影响草

9、木层的水平结构3.(2012温州模拟)温州某地乌鸦连续10年的种群数量增长情况如图所示,后一年的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的倍,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第6年以前乌鸦种群数量进行“S”型增长B.第5年和第7年的乌鸦种群数量相同C.第3年的乌鸦种群增长速率最大D.第3年的乌鸦种群数量最大4.(2012广州一模)我国从越南引进姬小蜂来控制本地区对棕榈科植物危害极大的害虫椰心叶甲,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利用姬小蜂进行生物防治应作全面评估和监测B.引进姬小蜂后可降低本地椰心叶甲的环境容纳量C.姬小蜂引进本地后其种群增长曲线呈“J”型D.引进本地的姬小蜂会与椰心叶甲共同进化5.(2012海南高考)如图

10、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简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B.该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C.能量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并进入系统,可以热能形式输出D.甲、乙和分解者所贮存的能量之和是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6.(拔高题)(2012桐乡模拟)奶牛场每天排放大量的粪便、饲料残渣,如不处理会严重影响周边人、畜的饮水安全等。下图是某奶牛场废水处理流程图。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废水流入厌氧池前,需经稀释处理,是为了防止微生物失水过多死亡B.控制废水流入氧化塘的速率,除有利于氧化塘中有机物被充分分解外,还有利于无机盐被充分吸收,使出水口处的水质达到排放要求C.输入此氧化塘的能量有

11、太阳能和化学能,氧化塘前部的溶解氧含量比后部的多D.氧化塘后部种植莲等挺水植物,有利于减少出水口处水中的浮游藻类,原因是挺水植物起遮光作用,影响浮游藻类进行光合作用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64分)7.(14分)(2011新课标全国卷)假设a、b、c、d是一个简单生态系统中最初仅有的四个种群,其中a、c、d的营养关系为acd,a与b的关系如图,a是该生态系统主要的自养生物,请回答:(1)该生态系统中a和b的种间关系是 。(2)若d大量死亡,则一定时间内种群密度增加的种群是 ,种群密度减少的种群是 。(3)若持续干旱使a大量死亡,c和d种群密度将会 。(4)当受到外界的轻微干扰后,经过一段时间,

12、该生态系统可以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说明该系统具有 。与热带雨林相比,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低、高)。(5)为了调查该系统c种群的密度,捕获了50个个体,将这些个体标记后放掉,一段时间后重新捕获了40个个体,其中有5个带有标记,c种群的数量约为 个8.(14分)(2012池州模拟)调查研究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研究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关系,对某野外四个物种在一天中的平均活动时间(活动时间以%表示)进行观察和记录,结果如下表(1)组成一个典型的生态系统,除表中涉及的成分外,还应有 。画出该生态系统中可能的食物网。(2)下图1是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向物种甲后发生的一系列变

13、化示意图。图2中ad表示物种甲和物种丙在能量流动过程中不同去向能量的相对值。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图1中的A表示物种甲同化的能量,则C、D表示的含义分别为 、 。若图2中c1=a2b2c2d2,则从物种甲到物种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用字母表示)。(3)据观察发现近几年该地区的生物种类和数量显著减少。下表是科学家调查研究该地区哺乳动物和鸟类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及其比例。根据这些数据绘制柱形图,横轴表示每类动物受威胁的各种原因,纵轴表示数值。根据两类动物生存受到威胁的原因,请提出你的保护建议(至少要答2点)。9.(14分)(2012天津高考)夏初,在某河口多地点采集并测定水样,结果表明,各采样点无

14、机氮浓度相近,而无机磷浓度差异较大,按无机磷浓度由低到高的顺序,绘制各采样点对应的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密度曲线,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回答:(1)磷元素进入浮游植物细胞后,以 分子的形式成为细胞膜支架的成分;在细胞内,磷元素通过参与 反应(写反应式),保持细胞内ATP含量的相对稳定。(2)分析发现,P1、P2采样点浮游植物种类差别非常明显,从进化角度分析,这是 的结果。(3)无机磷浓度高于P1的采样点,浮游动物的密度反而比P1采样点低,下列有关其原因的分析,不可能的是 (单选)。A.可被浮游动物取食的浮游植物种类较少B.水体溶解氧较高C.浮游动物的捕食者数量较多D.水体有害物质浓度较高(4)请用箭

15、头补充完成该河口生物群落中氮元素的流向图。10.(22分)(拔高题)(2012南昌一模)下图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为生态系统中的三种组成成分,A、B、C、D是乙中的四种生物。(1)丙代表 ,它是 (填序号)。原核生物 真核生物 原核生物或真核生物(2)该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维持主要通过 调节。(3)写出图中存在的食物链(网): 。(4)B和D之间的信息传递的种类可能有 。(5)若由于某种原因造成了生物C灭绝,请回答:其他生物数量发生较大波动后才逐渐趋于稳定,是由于此生态系统 。请用箭头和文字(字母)表示这个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物的呼吸耗能不做要求)。答案解析A组1.【解析】选

16、B。生物进化的实质就是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所以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必然伴随着基因频率的改变。不同的种群往往会有不同的性别比例,11的性别比例不一定有利于种群数量增长,如鸟类的性别比例若为11,则不利于种群数量的增长,故B错。植物为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场所,因为植物具有分层现象,所以导致了动物也具有分层现象。火灾后的森林依然保留了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和其他繁殖体,所以火灾后森林中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2.【解析】选C。A项,环境中K值不是一成不变的,可发生改变,种群数量最大值是在K值附近波动;B项,K值前种群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到达K值,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组成为稳定型;D项,鱼群的捕捞应在大于K/2

17、时开始,K值时开始捕捞,持续获得最高产量是错误的。【方法技巧】种群增长曲线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1)K值的应用:野生生物资源保护:保护野生生物生活的环境,减小环境阻力,增大K值。有害生物的防治:增大环境阻力(如为防鼠害而封储粮食、清除生活垃圾、保护鼠的天敌等),降低K值。(2)K/2值的应用:资源开发与利用:种群数量达环境容纳量的一半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再生能力最强。维持被开发资源的种群数量在K/2值处,可实现“既有较大收获量又可保持种群高速增长”,从而不影响种群再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有害生物防治:务必及时控制种群数量,严防达K/2值处(若达K/2值处,可导致该有害生物成灾,如蝗虫的防控

18、即是如此)。3.【解析】选C。本题考查了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和变化规律。A正确,根据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不循环,只能从较低的营养级流向较高的营养级;B正确,根据能量的传递效率遵循1020的规律,能量流经各个营养级时逐级递减,流经的营养级环节越多,消耗的能量越多,食物链越长,最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越少;C错误,由于捕食关系,初级消费者中的能量有一部分流入次级消费者体内,即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也越多;D正确,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最终由生产者、各级消费者和分解者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到环境中。4.【解析】选B。标志重捕法适用于个体较大、活动能力较强的动物,而个体较小、活动能

19、力较强的小动物的研究常用取样器取样法。5.【解析】选B。根据题中信息可断定疟原虫与人为寄生关系;疟原虫也可以感染蚊蝇,则疟原虫与被其感染的蚊蝇之间为寄生关系;藻类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属于生产者,孑孓以藻类和细菌为食,鱼类也以藻类为食,故孑孓和鱼类为消费者;鱼类和藻类植物在水中因生存空间、氧气等资源而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并且鱼类以藻类植物为食,故二者也为捕食关系。6.【解析】选A。由题图可知,可表示生物群落中的物质回归无机环境,表示生物群落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的能量,A错、B正确;表示能量或物质从第一营养级流入第二营养级,其特点是单向流动,C项正确;表示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等无机物合成有

20、机物,D项正确。7.【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种群数量变化的特点和生态系统的结构。(1)该农田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大豆;猛禽以田鼠为食,所以两者为捕食关系。(2)决定该生态系统中种群密度变化的直接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与迁出。由于农田中食物增多提供了生活保障,株冠形成提供了合适的生存环境,所以B点以后田鼠种群密度会增加。(3)与曲线相比,曲线田鼠的种群密度较小,则猛禽的种群密度较大。若在农田周围合理控制鼠害,则能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农作物,从而使能量得到高效利用。答案:(1)大豆 捕食(2)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株冠形成有利于躲避天敌;食物增加(3)更大 能量流动8.【解析】(1)根据数量金字塔

21、的前后对比,可得出年龄组成由增长型变成衰退型,种群数量将下降。(2)研究生态系统中各生物之间的关系,这是在群落水平上研究的结果。(3)油漆中的有机锡可释放入海,对多种生物造成毒害。将会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从而降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若想探究海洋底泥中是否存在分解三丁基锡的细菌,应用三丁基锡作为筛选菌株的关键物质。答案:(1)由增长型变成衰退型,种群数量下降(2)群落(3)生物多样性 抵抗力稳定性 三丁基锡9.【解析】本题考查了生态系统的基本知识框架。(1)图中的分别为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信息传递。(2)碳在生物群落之间主要是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传递的,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

22、、逐级递减。(3)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主要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来完成。(4)是消费者,同化作用类型是异养型。(5)维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的调节机制是负反馈调节。答案:(1)生态系统的结构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信息传递(2)有机物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3) 光合(4)异养型 (5)负反馈调节10.【解析】(1)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有:牧草牲畜人,牧草昆虫食虫鸟鹰,牧草鼠鹰,牧草鼠狐狸鹰,共4条食物链。由第一营养级传递给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是:第二营养级同化量/第一营养级同化量100%,即(E1+E2+E3)/E100%。人类发展草原生态系统主要是为了更多的获取第二营养级的能量。(2

23、)超载放牧会导致牧草大量减少,使草原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破坏后再采取适当措施进行保护使其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属于次生演替。(3)草原上鼠大量增长,所以可能的增长方式是指数式增长,即“J”型增长。鼠是活动范围较广的动物,因此调查其种群密度最合适的方法是标志重捕法,鼠对草原的危害主要是造成第二营养级动物数量的减少,使人类得到的能量减少,所以要控制鼠害,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答案:(1)4 (E1+E2+E3)/E100% 二(2)牧草 次生演替(3)“J”型曲线或指数式 标志重捕法 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B组

24、1.【解析】选B。由曲线可知,b点后种群的K值增大,其原因可能是环境阻力减小(如天敌大量迁出)或生存能力增强(如发生了基因突变或引进新物种影响了种间关系),但迁入大量同种个体不会改变生物的K值。 2.【解析】选D。垂直结构是指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明显分层现象,故A、B正确;动物的垂直结构与植物提供的栖息场所和食物有关,C正确;乔木层的疏密程度影响下层的光照强度,从而影响草本植物的水平结构,D错误。3.【解析】选D。由图可知,当=1时,种群数量不变;当大于1时种群数量增加;当小于1时种群数量减少。第3年第6年,种群数量减少,因此种群数量并不呈“S”型增长,A错;第3年到第9年小于1,种群数量一直减

25、少,第7年比第5年的乌鸦种群数量少,B项错;第3年的乌鸦种群数量最多但增长速率为0,C项错、D项正确。4.【解析】选C。从题意知从越南引进姬小蜂是椰心叶甲的天敌,可以有效的防治椰心叶甲,从而降低其环境容纳量,姬小蜂控制椰心叶甲数量的同时,二者将共同进化,因此选项A、D正确。作为外来生物的姬小蜂刚进入本地区时要适应环境,数量才开始迅速增长;一段时间后姬小蜂的数量增长又会受到食物、空间、天敌等因素的限制,故而停止增长,处于平衡状态,呈“S”型增长。因此选项C错误。5.【解析】选D。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涉及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等知识点。根据题中简图可知,甲能够固定太阳能,为生产者,乙从甲

26、获取能量,为消费者;该生态系统需要从外界获得能量,同时能量也可以扩散到外界,是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能量通过光合作用进入生态系统,经过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呼吸作用后有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甲固定的太阳能总量。6.【解析】选C。废水流入厌氧池前,若不经稀释处理,则浓度较高,会使微生物的细胞失水乃至死亡,A正确;氧化塘后部种植莲等挺水植物,有利于减少出水口处水中的浮游藻类,原因是挺水植物起遮光作用,影响浮游藻类进行光合作用,控制废水流入氧化塘的速率,除有利于氧化塘中有机物被充分分解外,还有利于无机盐被充分吸收,使出水口处的水质达到排放要求,B、D正确;输入此氧化塘

27、的能量有太阳能和废水中的化学能,氧化塘前部的有机物多,分解者分解有机物需消耗氧气,所以前部含氧量少,后部无机物较多,生产者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所以后部溶氧量较多。7.【解析】(1)根据图示,a、b两种生物的数量最初都增加,随后a继续增加,b趋于消失,二者的关系曲线符合竞争关系。(2)d大量死亡后,c的种群密度由于天敌大量减少而增加,a的种群密度由于c的增加而减少。(3)若持续干旱使a大量死亡,c和d的种群密度会由于缺乏食物来源而降低。(4)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当受到外界的轻微干扰后,经过一段时间,该生态系统可以恢复到原来的状态。抵抗力稳定性的大小与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有关,生物种类越多,

28、营养关系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大。(5)设c种群的数量为x,根据题意可得:50x=540,解得x为400。答案:(1)竞争(2)c a(3)降低(或快速降低)(4)恢复力稳定性(或自我调节能力) 低(5)400【方法技巧】种群数量的变化分析(1)具有竞争关系的两种生物,一种生物的数量逐渐增加,最后趋于稳定,另一种生物的数量先增加,后减少,最后消失;具有捕食关系的两种生物,先后发生数量变化,捕食者的数量随被捕食者的数量变化而变化。(2)分析某种生物数量的变化,可以从该生物的食物来源是增加还是减少,被捕食机会是增加还是减少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若某种生物的食物来源增加,则该生物数量将增加,反之则减少;

29、若某生物被捕食机会增加,则该生物的数量将减少,反之则增加。(3)分析食物网中一种生物的数量变动对另一种生物的影响,应考虑就近原则,从两种生物之间较为直接的联系入手。8.【解析】(1)生态系统中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消费者和生产者。根据表中的进食关系:甲、乙吃植物,丙吃甲,丁吃丙,可知甲、乙为初级消费者,丙为次级消费者,丁为三级消费者。(2)图1中的A是去除粪便之后的能量,表示物种甲同化的能量,C表示分解者利用的能量,D表示通过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物种甲的能量为a1b1c1d1,物种丙的能量为a2b2c2d2,从物种甲到物种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c1/(a1b1c1d1)100%或(a2b2

30、c2d2)/(a1b1c1d1)100%。(3)根据表中数据绘制柱形图;根据两类动物生存受到威胁的原因,保护建议有: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加强法制教育,建立自然保护区,禁止偷猎,防止外来物种入侵等。答案:(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分解者(2)分解者利用的能量通过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100%(或100%)(3)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加强法制教育,建立自然保护区,禁止偷猎等。9.【解析】(1)考查细胞膜的基本支架和ATP生成反应式。(2)考查学生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高浓度环境植物、动物均难以生存。(3)考查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并分析有利和非有利因素。若水体中溶氧量较高,则对大多数动物而言是有利的,不应是减

31、少的原因。答案:(1)磷脂 (2)自然选择(3)B(4)10.【解析】由题图分析可知: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乙中A为初级消费者,B、C为次级消费者,D为三级消费者。(1)丙为分解者,是营腐生生活的生物,有原核生物也有真核生物。(2)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3)食物链(网)由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起点是生产者(甲),为第一营养级,然后依次为第二营养级(初级消费者A)、第三营养级(次级消费者B、C)、第四营养级(三级消费者D)。(4)第三营养级C(次级消费者)、第四营养级D(三级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传递的种类可能有物理、化学、行为信息。(5)由于

32、某种原因造成了生物C灭绝,该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单纯,营养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低,自我调节能力弱;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太阳能)和在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流动。答案:(1)分解者 (2)负反馈(3)(4)物理、化学、行为信息(5)组成成分较少和食物网的复杂程度低(或组成成分单纯和营养结构简单) 【方法技巧】食物网分析技巧(1)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即最高营养级。中间的任何停顿都不能算完整的食物链。分解者不参与构成捕食食物链。(2)食物链中的捕食关系是长期自然选择形成的,不会倒转,因此箭头一定是由上一营养级指向下一营养级。(3)某一营养级的生物代表处于该营养级的所有生物,不代表生物个体,也不一定是某种群。(4)同一种生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5)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有可能出现不同概念上的重合,如食虫鸟与食虫昆虫,二者之间经常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6)食物网中,当某种生物因某种原因而大量减少时,对另一种生物的影响,沿不同的食物链分析结果不同时,应以食物链最短的为分析依据。(7)食物网的复杂程度取决于有食物联系的生物种类而非生物数量。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