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区域地理的复习方法

上传人:时间****91 文档编号:150045722 上传时间:2022-09-0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8.5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三地理区域地理的复习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三地理区域地理的复习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三地理区域地理的复习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高三地理区域地理的复习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地理区域地理的复习方法(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高三地理区域地理的复习方法高三地理区域地理的复习方法高三地理的复习正进入基础学问的扎实、精确、娴熟阶段,其中区域地理的复习占有重要地位。区域地理是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动身点和归宿。很多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案例都离不开区域地理的详细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它们的分布、特征、成因、改变等,都是自然地理或人文地理的最好注解或说明;而系统地理的原理、规律、结构、联系等又须要在区域地理中去落实、验证。因此,区域地理的内容是复习地理学问的基础,很多图像判读技能的训练、基本概念的理解、地理要素间的联系、地理事物的分布、空间概念的建立、地理基本观点的建立等,都应在区域地理学习中完成。近年来高考试卷中明显反映出区域

2、地理内容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特殊是很多实力要求的体现,常反映在对基础学问的思索和运用上,其中有许多是以区域地理内容为载体。这就提示我们:在复习备考过程中,肯定要重视对区域地理的驾驭。对区域地理的复习,并不是机械地重复一遍已学过的初中课本,而应当重视对旧学问的加工、整理、重组和联系,并巩固在图像或图表上,还要留意与中学系统地理学问的有机联系。一、了解学问系统驾驭内容结构区域地理的学问系统一般都是从总论到分论。总论从宏观上了解自然条件,如位置、地形、气候、河湖、生物、资源等;还有人类活动如农业、工业、商业、旅游业、交通、人口、城市等。分论按分区论述不同地区的自然特征、发展状况、人文景观、人地协调发展

3、等,以及地域之间的差异。驾驭学问的层次、脉络及相互关系,绘出学问系统图或列出系统联系表,是复习的重要环节。结构是局部学问的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概括。复习时一般先要了解其组成要素,然后再考虑其相互关系,绘出结构式或关系式。如位置包括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与其他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地形包括地势、地形类型及分布、地形特征及成因、特别地貌等;气候包括气候因素、气候要素、气候特征、气候类型、气候分布、气候资源、气象灾难等;河流包括源流概况、水文特征、各段划分、利用与改造等;湖泊包括类型、特征、演化、利用等;工业包括部门、布局、产品与市场、原料与能源、资金与技术等;农业包括类型、分布、作物或产品、耕作制

4、度等;交通包括类型、路途、作用或意义、枢纽站或港口等;城市包括职能、规模、位置特点、发展方向等。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主要有因果关系、主次关系、并列关系、包含关系等。绘制图表时可把组成要素列在方框内,然后依据它们的关系分别用箭头、大括号、破折号等联系起来。二、重视空间分布建立联系线索地理事物的存在,地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及改变,都须要依存于肯定的空间位置,在此基础上才有空间联系、空间结构,以及空间思维、空间想像的出现。这一切要亲密结合有关图像,以详细的地理事物空间分布为凭借,绽开想像,拓宽思路,建立联系线索,使学问多方联系,形成网络,便于提取应用。例如:七大洲和曲大洋,要从名称、位置、轮廓进行读图记

5、忆,再了解界线及相互关系,最终还要从图上驾驭通过该大洲或大洋的重要经纬线,或通过其中部的经纬线,以作为参照。在驾驭某项地理事物空间位置的基础上,即可进一步联系记忆其他地理事物,形成联系线索。如:七大洲四大洋板块分布全球火山地震带一年轻的褶皱山及其旁边的高原古老的高原世界重要的平原世界大河的分布。又如:七大洲四大洋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洋流的分布气候类型分布世界自然带分布。并由此可联系植被类型的分布农作物的分布农业类型分布土地利用类型等。再如:把城市、交通线、区域三者联系起来,按点、线、面结合,点连线,线穿点,点线带面,来思索点的分布规律、线的延长方向、面的区域特征。这都须要以图像上的地理事物分布

6、为基础,才能分析联系、总结规律、综合特征、类比差异、了解发展改变,使地理的学习变得生动好玩,便于记忆、理解和应用。三、驾驭图像要领熟识判读技能地理图像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建立空间概念和发展形象思维都须要以图像作为主要媒介。运用地理图像是地理学习的特色和优势,也是复习活动中不行缺少的学具。地理图像类型许多,如各种地理事物分布图(可分综合图与专题图)、地理原理示意图、地理景观图(单项或综合、自然或人文)、各种等值线图、各种统计图表、地形剖面图、模式图(成因、过程、分布)、系统联系框图等。它们或展示了地理事物的分布位置,或说明白地理现象的形成缘由、改变过程,或呈现了地理事物的

7、详细状况,或以数据图表的形式反映它们的数量特征,或从多个侧面显示它们的内部状况、成因剖析、阶段特征、分布规律、结构关系等,以直观形象的手段帮助我们理解、记忆、分析、比较,因此在复习过程中肯定要驾驭主要图像的组成要素、绘图要领,并进而熟识判读技能。在众多图像的判读技能中,尤其要留意等值线图的判读。以等高线图的判读为例,先要阅读等高线图中的等高距数据,然后看高度递增或递减的方向,最关键的是视察线间点和线上点高度的差异,如线间点高于线上点,则线间点的连线为分水线,地形为山脊;反之,如线间点低于线上点,则线间点的连线为集水线,地形为山谷。由以上判读要领可迁移到其他等值线的判读上。如等高线图中的分水线(

8、地形为山脊),可相当于等压线图中的脊线,因而可推断为高压脊;在等温线图上即表示气温比同纬度地区高;在等水温线图上则表示有暖流经过。同理,等高线图中的集水线(地形为山谷)可相当于等压线图中的槽线,因而可推断为低压槽;在等温线图上即表示气温比同纬度地区低;在等水温线图上则表示有寒流经过。此外,两条等值线之间如有一闭合曲线,其数值的判定要领是:如闭合曲线上数值与低值相同,则表示其内部比四周数值低;反之,如闭合曲线上数值与高值相同,则表示其内部比四周数值高。据此可以分析形成差异的缘由,或说明该项等值线所显示的特征。对于各种统计图表的判读,要驾驭绘图的要领,知道纵横坐标的含义,了解不同形式的图表所表现的

9、内容和意义(如柱状、折线、曲线、饼状、扇状、三角形、金字塔形等),经过判读,可说明特征、比较差异、分析缘由、预料趋势、依据定量分析作出定性结论。气温改变曲线和降水柱状图也是常用来分析气候特征或推断气候类型的图表。要留意先依据气温曲线的走势来推断所在半球,波峰式为北半球(7月气温高),波谷式为南半球(1月气温高);再看月平均气温数值凹凸来推断所在温度带,同时计算年较差来分析气温改变;依据降水的月份安排看雨季的长短和迟早,还可大致计算一下年降水总量;最终把气温柔降水二者结合起来分析,得出气候特征(如终年高温多雨、雨热同季、夏干冬雨、温凉潮湿、降水匀称、燥热干早等),从而推断气候类型。四、综合区域特

10、征类比区域差异区域地理是多项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的有机组合。复习区域地理,重要的就是要驾驭区域特征,了解区域差异,并懂得因地制宜的道理。对中国区域地理不要局限于教材中的四大分区,还要外延至: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秦岭一淮河以北与秦岭一淮河以南、外流区与内流区、中国地势的三级阶梯、经济发展的三个地带,以及工业区、农业区、旅游区、高新技术产业区、经济特区等。世界地理也不要局限于教材中出现的13个分区和8个国家,也应外延至:大洲、大洋、重要海疆、世界气候区、全球地形分布、自然带、工业区、农业区等。区域特征就是自然和人文要素在区域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体现。在肯定空间范围内,由于所处的位置、所具备

11、的条件、影响的因素有别于其他地区,因此形成该地区所独有的特征。区域差异是不同地区因自然条件、历史沿革、经济发展、文化景观、生产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不同而形成的差异。了解相识并综合区域特征。分析比较区域差异,以便因地制宜地确定发展方向,制定国土开发整治或改造措施,并进而相识和理解我国地理国情、基本国策及有关政策法规。这是复习中国地理应当留意的。世界地理则应留意各大洲自然环境的差异性与整体性,并了解资源分布与全球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对当前世界中的地缘政治敏感区、民族冲突尖锐区、自然灾难多发区、经济持续增长区、高科技产业集中区、战略资源丰富区、海陆交通枢纽区、生态环境脆弱区等,应驾驭一二案例进行分析

12、。目的在于学会方法,切忌堆砌大量所谓热点焦点,进行猜题押宝,那是与以实力立意的命题思想南辕北辙的。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同学们要结合个人状况,通过实践,形成适合自己的、对路的学习方法。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对学问的整理和加工,使区域地理复习得更敏捷,便于应用;使图像驾驭得更扎实娴熟,有利于思维;对高考试卷中的区域地理内容要仔细剖析,以便能体会命题意图和设计思想,使复习备考的思路更精确、方法更科学。区域地理是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动身点和归宿。很多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案例都离不开区域地理的详细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它们的分布、特征、成因、改变等,都是自然地理或人文地理的最好注解或说明;而系统地理的原理、

13、规律、结构、联系等又须要在区域地理中去落实、验证。因此,区域地理的内容是复习地理学问的基础,很多图像判读技能的训练、基本概念的理解、地理要素间的联系、地理事物的分布、空间概念的建立、地理基本观点的建立等,都应在区域地理学习中完成。近年来高考试卷申明显反映出区域地理内容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特殊是很多实力要求的体现,常反映在对基础学问的思索和运用上,其中有许多是以区域地理内容为载体。这就提示我们:在复习备考过程中,肯定要重视对区域地理的驾驭。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9页 共9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