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热的测定教案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49820527 上传时间:2022-09-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07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和热的测定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和热的测定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和热的测定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中和热的测定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和热的测定教案(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实验二 中和热的测定【教学目标】1、理解中和反应反应热测定的实验原理2、掌握中和反应反应热测定的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和数据处理【教学重点】1.中和热的测定原理和方法。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实验目的】1.测定强酸、强碱反应的中和热,加深理解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2.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3.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4.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实验用品】大烧杯(500 mL)、小烧杯(100 mL)、温度计、量筒(50 mL)两个、泡沫塑料或纸条、泡沫塑料板或硬纸板(中心有两个小孔)、环形玻璃搅拌棒。0.50 mol/L 盐酸、0.55 mol/L NaOH溶液【教学过程】

2、引言上节课我们刚刚认识了中和热,本节课我们就来亲自测一下强酸强碱反应的中和热。板书 实验二 中和热的测定设问我们利用什么原理来测定酸、碱反应的中和热呢?板书实验原理问中和热与反应热是否相同?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学生讨论后回答本节课,我们取一定量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中和反应,哪些数据可以帮助我们测出它们的反应热呢?请大家讨论回答。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板书Q=mct Q:中和反应放出的热量。m:反应混合液的质量。c:反应混合液的比热容。t:反应前后溶液温度的差值。问我们如何得到上述数据呢?生m的质量为所用酸、碱的质量和,测出参加反应的酸、碱质量相加即可;c需要查阅,t可用温度计测出反应前后

3、的温度相减得到。问酸、碱反应时,我们用的是它的稀溶液,它们的质量应怎样得到?生量出它们的体积,再乘以它们的密度即可。师如此说来,上述计算Q的式子可表示为板书Q=(V酸酸V碱碱)c(t2t1) 讲解本实验中,我们所用一元酸、一元碱的体积均为50 mL,它们的浓度分别为0.50 mol/L和0.55 mol/L。由于是稀溶液,且为了计算简便,我们近似地认为,所用酸、碱溶液的密度均为1 g/cm3,且中和后所得溶液的比热容为 4.18 J/(g)板书V酸=V碱=50 mL。c酸=0.50 mol/L c碱=0.55 mol/L。酸=碱=1 g/cm3c=4.18 J/(g)师请大家把以上数据代入式,

4、得出Q的表示式。其中热量的单位用kJ。学生得出结果后回答教师板书Q=0.418(t2t1)kJ 思考:式表示的是不是该反应的反应热?是中和热吗?为什么?学生讨论后回答设问该反应的中和热应怎样表示呢?请一位同学上黑板写出学生板书H=-kJ/mol过渡下面,我们便根据以上原理,利用实验台上已有的仪器和药品设计出测定酸、碱反应中和热的实验步骤。板书实验步骤阅读教材实验步骤1.在大烧杯底部垫泡沫塑料(或纸条),使放入的小烧杯杯口与大烧杯杯口相平。然后再在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泡沫塑料(或纸条),大烧杯上用泡沫塑料板(或硬纸板)作盖板,在板中间开两个小孔,正好使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棒通过,如下图所示。中和

5、热的测定2.用一个量筒最取50 mL 0.50 mol/L盐酸,倒入小烧杯中,并用温度计测量盐酸的温度,记入下表。然后把温度计上的酸用水冲洗干净。3.用另一个量筒量取50 mL 0.55 mol/L NaOH溶液,并用温度计测量NaOH溶液的温度,记入下表。4.把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棒放入小烧杯的盐酸中,并把量筒中的NaOH溶液一次倒入小烧杯(注意不要洒到外面)。用环形玻璃搅拌棒轻轻搅动溶液,并准确读取混合溶液的最高温度,记为终止温度,记入下表。5.重复实验两次,取测量所得数据的平均值作为计算依据。思考1.大、小烧杯放置时,为何要使两杯口相平?填碎纸条的作用是什么?2.温度计上的酸为何要用水冲

6、洗干净?3.酸、碱混合时,为何要把量筒中的NaOH溶液一次倒入小烧杯而不能缓缓倒入?4.实验中所用NaOH为什么过量?若用HCl过量行吗?学生讨论后回答,老师点评请学生按以上操作步骤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实验完毕后,请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各自所测得的中和热,并与其他同学交流实验结果讨论你所测得的数据是否为57.3 kJ/mol,若不是,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板书误差分析。学生分析后进行回答交流可能的原因有:1.量取溶液的体积有误差。2.温度计的读数有误。3.实验过程中有液体洒在外面。4.混合酸、碱溶液时,动作缓慢,导致实验误差。5.隔热操作不到位,致使实验过程中热量损失而导致误差。6.测了酸

7、后的温度计未用水清洗而便立即去测碱的温度,致使热量损失而引起误差。总结以上产生误差的原因,也是大家提高中和热测定的准确性而需注意的问题。请大家根据已有知识,讨论下列问题:投影1.本实验中若把50 mL 0.50 mol/L的盐酸改为50 mL 0.50 mol/L醋酸,所测结果是否会有所变化?为什么?2.若改用100 mL 0.50 mol/L的盐酸和100 mL 0.55 mol/L的NaOH溶液,所测中和热的数值是否约为本实验结果的二倍(假定各步操作没有失误)?学生讨论,并回答讨论结果练习试回答下列中和热测定的有关问题。(1)实验桌上备有烧杯(大、小两个烧杯)、泡沫塑料、泡沫塑料板、环形玻

8、璃搅拌棒、0.50molL1盐酸、0.55molL1 NaOH溶液,尚缺少的实验用品是_。(2)实验中能否用环形铜丝搅拌棒代替环形玻璃搅拌棒_,其原因是_。(3)实验时所用盐酸及NaOH溶液的体积均为50mL,各溶液密度为1g/cm3,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4.18J/(g),实验起始温度为t1,终止温度为t2。试推断中和热的计算式:H_。(4)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代替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 ;用50 mL 0.50 molL1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 。(均填“偏大”“偏小”“无影响”)小结本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中和热的测定原理及方法。布置作业完成本

9、次实验的实验报告。板书设计实验二 中和热的测定实验原理:Q=mctQ:中和反应放出的热量。m:反应混合液的质量。c:反应混合液的比热容。t:反应前后溶液温度的差值。Q=(V酸酸V碱碱)c(t2t1)V酸=V碱=50 mL。c酸=0.50 mol/L c碱=0.55 mol/L酸=碱=1 g/cm3c=4.18 J/(g)Q=0.418(t2t1)kJH=kJ/mol实验步骤误差分析【教学说明】本实验的实验操作并不复杂,难就难在学生对中和热测定原理的理解上,学生只有理解了,才能对中和热这个概念有较深的认识,同时在进行操作时能做到胸有成竹。为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放在了引导学生理解测定中和热的原理、对实验过程及结论的分析及误差的分析上。并把一些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易出现的错误让学生分析、思考和讨论。这样做一来可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得以巩固并提高认识,二来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