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基础训练试题 人民版必修2

上传人:wuy****ng 文档编号:149794833 上传时间:2022-09-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31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基础训练试题 人民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基础训练试题 人民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基础训练试题 人民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基础训练试题 人民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基础训练试题 人民版必修2(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基础训练试题 人民版必修2基础达标1考古学家曾在陕西、河南等处发现 “长角铜公牛”,该物品约五英尺长,四英尺高,形态极像在拉犁耕地。据右图判断,这幅“长角铜公牛”最早可能是哪个时期的物品?()A夏朝B商朝C西周D春秋解析:牛耕开始于春秋末年,其他选项时间不合。答案:D2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据此可知宋代()A中央集权弱化B流民问题严重C土地兼并缓和D自耕小农衰退解析:宋太祖曾经说过:“富室连我阡陌,为国守财耳”,有鉴于此,宋代采取了“不抑兼并”的措施,其后果必然是导致土地兼并严重,从而导致租佃关系盛行,自耕农经济

2、衰退。据此判断,D项符合题意,C项表述错误;宋代中央集权空前强化,A项表述错误,材料未涉及流民问题,排除B项。答案:D3(xx吉林长春模拟)汉书食货志在谈到先秦时代的农业生产时说:“种谷必杂五种,以备灾害”;“还庐树桑,菜如有畦,瓜瓠果菔殖於疆易,鸡豚狗彘毋失其时”。它所体现的基本经济特征是()A精耕细作 B自给自足C农林牧业相互补充 D农业生产结构完备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对有效信息进行概括、归纳、准确解读的能力。自给自足是自然经济的基本的特征。而A、C、D三项不符合题意。A项,精耕细作是指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而C、D两项则在自然经济中无法体现。答案:B4左传为左丘明解释春秋

3、而作。书中记载“郤绮夺夷阳五田”“郤犨与丝矫争田”“晋郤至与周争堠田”(注:“_”部分为人名),这些历史现象反映的实质是()A贵族间的争权夺利B土地日渐私有化C地主土地兼并严重D少数民族对中原的冲击解析:本题考查土地所有制的变化情况。“争田”“夺田”反映了春秋时期井田制日益瓦解、土地日渐私有化的情景。答案:B5(xx佛山质检)有的朝代出现经济重心与政治中心分离的现象,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谈到某个朝代的后期“立国于西北而植根于东南”。这个朝代可能是()A西汉 B唐代C北宋 D明代解析:解答此题要理解“立国于西北而植根于东南”的含义,指的是唐朝的都城在西北长安,但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唐朝的

4、经济仰仗于东南。答案:B6谚语是民众智慧和经验的总结。下列谚语能反映我国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特点的是()A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B黄牛过河各顾各C苗儿出得齐,丰收不用提D小满芝麻芒种谷答案:B7耕织图耕图为南宋作品,为历代帝王推崇和嘉许。 清康熙帝命画家重新绘制了该作品(右图),也真实地反映了清代生产方式。该作品反映出清代() A出现一牛一人的耕作技术B经济重心实现了南移C租佃关系日益普遍化D农耕技术没有突破性发展解析:一牛一人的耕作技术早在东汉时期已经出现。南宋时期,经济中心南移已经完成。宋代土地兼并激烈,租佃关系日益普遍化。据此可排除A、B、C三项。从图片信息可知,当时农村依然是传统的精耕细作

5、模式,即农耕技术没有突破性发展。故选D项。答案:D8据分析统计,孟子一书中关于水利的谈话有11次,都涉及黄河洪水泛滥殃及邻国问题。从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来看,解决洪水泛滥的根本之道在于()A各国减少战争,专力治黄河B各国加强协调,统一治黄河C统一中原,由中央政府治理D各自为政,加强治理解析:就历史发展趋势而言,一是诸侯争霸,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二是当时刚刚兴起的分散的小农经济需要强有力的中央政权的保护,需要中央政权集中分散的力量改善农业生产环境。治理水患是发展小农经济的一个重要的保障措施。答案:C9按照安格斯麦迪森的计算,在公元元年中国GDP(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总量的26.2%,仅次于印度,是

6、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公元1500年中国超过印度,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导致中国这一状况的根本原因是()A. 生产方式的先进B. 重农抑商政策的持续推行 C. 多民族国家的长期统一D轻徭薄赋思想被皇帝接受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经济状况。古代中国经济生产以农业为主,农业生产精耕细作,生产技术领先,生产方式先进,故A项正确。古代中国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农业发达,B项不符合题意。古代中国分裂与统一并存,C项错误。D项不属于根本原因。答案:A10(xx江门市高考模拟)人口的变化反映社会发展状况,从下表可推出的正确结论有()朝代南方北方人口(户)占全国比例人口(户)占全国比例西汉247068519.8%998

7、578580.2%唐朝392041543.2%514852956.8%北宋302554162.9%112247637.1%A.北方安土重迁的观念较淡薄B北宋的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均在南方,使南方人口大增C经济重心南移和战争频繁导致人口不断南迁D由北宋人口数量的减少可知汉唐经济远比宋朝繁荣解析:安土重迁的观念不分南北,所以排除A项,北宋的都城在开封,属于北方,所以排除B项,北宋人口数量的减少主要是因为战乱造成的,所以排除D项,经济重心南移和战乱导致人口不断南迁,推动了南方的开发。所以选C项。答案:C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多治丝

8、麻葛绪捆布,此其分事也。墨子材料二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的供应,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诚然,自耕农这一阶层是很不稳定的,经常分化。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材料三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

9、者矣。(西汉)晁错论贵粟疏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小农经济的突出特征。(2)据材料二回答: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为什么都实行扶植小农经济的政策?(3)材料三表明在封建社会农民的实际生活情况怎样?为什么在封建制度下小农阶层不能保持较长时期的稳定?解析:本题组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和概括分析问题的能力。第(1)问“概括”作为提示词,要求对材料中反映的信息加以概括,提炼出小农经济的突出特征。第(2)、第(3)问要求根据材料分析统治者实行扶植小农经济的政策的原因,要注意对材料分层提取信息,答案要有条理、全面。答案:(1)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2)小农经济是封

10、建王朝赋税的主要来源,农民是封建国家的主要兵源,小农经济状况直接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国家的安危。(3)农民生活辛劳困苦,承担繁重的国家赋税、徭役,备受水旱之灾,遭受封建债务的压迫,生活常陷入绝境以至卖田宅,鬻子孙。由于封建王朝无法避免自身的腐败和衰落,每一个封建王朝统治后期都会加重剥削,放任土地兼并,再加上水旱灾害,小农经济必然大量破产。素能提升1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现了牛耕,对他最有利的证据是()A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B诗经里有农耕生活的描写C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有耕、牛二字D古文字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引犁头启土状答案:D2(xx南通市高三调研 ) 战国吕氏春秋任地载:“上田

11、弃亩(垄),下田弃圳(沟);五耕五耨,必审以尽;其深殖之度,阴土必得,大草不生,又无螟蜮(虫类);今兹美禾,来兹美麦。”材料表明这一时期()A铁犁牛耕成为主要耕作方式B农业生产已经懂得精耕细作C水利灌溉推动农业迅速发展D私有制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是古文,对学生难度较大。原文的大意为:高旱田要把庄稼种在凹下之处,而不种在高出的亩上;下湿田要把庄稼种在高处,而不种在凹下的小沟里。播种前要耕五次地,之后要锄五次地,一定要仔细地做彻底。种植深浅的标准,用润泽的土为宜,不许滋生杂草,不许有螟蜮一类的害虫出现。材料中原文论述了如何耕作土地,如何种植农作物,描

12、述了我国战国时期垄作法的耕作模式和优点, 是精耕细作的表现,结合史实可以知道B项表述正确。A项内容出现在汉代,C、D两项说法材料没有体现。答案:B井田制中国是农耕社会,最早的土地管理制度叫“井田制”。据史书记载:八户人家共一井。这个“井”有两层意义:本义为“凿井而饮”的“井”,即水井;另一层意义指“井田”,八户人家,九百亩田,每家种一百亩,中间一百亩分为两部分,一是八十亩为公田,八户人家合种,作为向国家纳税部分,这样,各户不用另外纳税;余下二十亩,作为各户修建庐舍和公共设施之用(如水井、打谷场等)。这九百亩被分割成一“井”字形,所以叫“井田制”。当时的房屋叫“庐”,用六根柱子支成一个房架,架子上盖着草或瓦。庐,甲骨文写作(图一)。“(图一)”又读做“六”。因为,庐是由六根柱子支起来的。所以,甲骨文“学”字写作(图二)。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