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哲理故事15篇

上传人:卷*** 文档编号:149655516 上传时间:2022-09-07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7.6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古代哲理故事15篇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古代哲理故事15篇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古代哲理故事15篇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资源描述:

《古代哲理故事15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哲理故事15篇(2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古代哲理故事15篇 古代哲理故事1 寺外竖的旗杆上,挂了一面长幡,风吹幡动,引起两个和尚对缘起原委的争论:“看!风在飘动!”不对,这不是风飘动,是幡在飘动!”“是风动!没有风,幡不会飘;幡因风而显,主因是风,是风动!”“不不!是幡动!没有旗幡动,又怎么知道有风?风因幡而显,旗幡是主,应是幡动!”慧能大师见两者争辩不休,当机立斩,一声断喝:“不是风动,不是幡动,是仁者心动!”两个和尚一听到慧能大师的话,立即茅塞顿开。古代哲理故事2郭文本是唐文宗时皇宫内一名一般的士兵,可是这个人很聪慧,懂得巴结主子和上级官员,因而上下关系搞的特别好。不久就被安排到皇太后宫中当差,成了皇太后的亲兵。为了博得皇太后的

2、欢心,他硬是把自己的两个女儿都送进了宫里。他就有这么两个女儿,他老婆因此和他大闹了一场,可是郭文有自己的准备,他骂老婆头发长见识短,心想我还要希望着这两个女儿升官发财呢。郭文的两个女儿也被分到皇太后身边做侍女,临进宫前,郭文千吩咐万叮嘱,告知女儿们如何在宫里当差,如何讨皇太后欢心等等。皇太后得知郭文把自己的一对女儿也送进了宫里,心里很是感谢,亲自接见了郭文,对他很是客气,还赏赐了他不少的金银财宝。郭文更是趁此机会舍命的奉承皇太后,并且表达自己对朝廷的一片忠心。皇太后见他这样赤胆忠心,就许诺说将来肯定要给他一官半职。郭文心中窃喜,可嘴上还是说:“太后,小人没什么本领,书读的也不多,不能胜任啊。”

3、皇太后越听他贬低自己越觉得此人是个人才。不久,皇太后就和皇帝唐文宗说了郭文一家的事,要求皇帝给郭文赐个官。唐文宗也是个大孝子,看到母亲这样观赏郭文心想肯定错不了,于是就派郭文去某地做了县令。朝中的大臣们听说了此事,纷纷争论,大家都说郭文用两个女儿换了个县官做,不合朝廷礼法。于是工部侍郎柳公权对唐文宗说:“皇上,凡是朝廷命官,都必需是经过严格考核的人才,绝不能采纳不正值的途径任命啊。”唐文宗有些犯难的说:“寡人知道,可是郭文把自己的两个女儿都献给皇太后,皇太后很观赏他,而且皇太后还亲自接见了郭文,说他是个德才兼备的人,我也不愿违反皇太后的旨意啊。”柳公权说:“皇上,即使郭文有再大的本领,没有经过

4、考核就任命他官职,人们也会说他是沾了两个女儿的光啊。”唐文宗面有难色,不知道该怎么办,心想,柳公权说的不错,可是也不好违反皇太后的意愿啊。柳公权看到唐文宗一时也拿不定办法就说:“皇上,古人云,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意思是说,在经过瓜田地的时候不要弯腰提自己的鞋子,当走到李子树下的时候不要抬手整理自己的帽子,以免人家怀疑你是在偷瓜摘李啊。”唐文宗听到这,知道了事情的严峻性,心一横,也顾不得皇太后兴奋不兴奋了,毅然罢免了郭文的官职。古代哲理故事3南宋时临安(今杭州)城内,有个名叫俞嘉的孩童,天资聪颖,才思灵敏,7岁即会吟诗作对,平日淡吐也不同凡响,故被称为“神童”。一日正值清明,郊外山明水秀,风

5、光旖旎,游人多扶老携幼出城“踏春”,俞嘉也到金波门外游玩。游人见“神童”来了,纷纷围住他,笑出偏题难他,俞喜均应对自如。正好,忠臣宗泽与奸相秦桧也各自祭祖后归衙,路过此地,见神童如此机繁,也下轿逗趣。宗爷从地上捡起一根枝枝问俞嘉道:“你可知这是什么树?”俞嘉说:“以木配公,岂不为松?”秦桧见状,也从地上捡起一根枯树枝问:“小孩,你说说看,我手里的又是什么树呢?”俞嘉见是人人憎恶的奸相秦桧,于是冷笑一声说:“这谁不知?你手里是槐树。”秦桧问:“何以见得?”俞嘉回道:“以鬼就木,非槐莫属!” 围观者无不哈哈大笑,拍手称快。秦桧既羞又恼,但对孩童又不便发作,只好狼狈而去。古代哲理故事4莫问前程郑詹尹

6、:“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用君之心,行君之事。”楚辞卜居楚国大夫屈原忧国忧民,却受到奸党的陷害而被放逐他乡,连着三年都不能见到楚王。屈原心中一片茫然,不知该何去何从,于是就向太卜(负责占卜算卦的官员)郑詹尹询问自己的前程。屈原问道:“我究竟该如何?是该为国家尽忠,还是为名利奔波?是该仗义执言,还是苟且偷生?是该明哲保身,还是同流合污?是该像骏马一样昂昂千里,还是像水鸟一样泛泛波中?是要与鸿鹄比翼,还是与鸡鸭争食?孰吉孰凶?何去何从?”郑詹尹回答:“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用君之心,行君之事。(一尺虽长,但有时却会觉得它短;一寸虽短,但有时却恰恰觉得它长。先生自然不必多虑,根据你自己的意愿做你想做的事

7、就好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这长长短短谁又说得清?郑詹尹并没有给屈原答案,其实屈原也不须要答案。真正的强者是不会去算命的,因为去算命本身就意味着向命运屈服,而只要向命运屈服,就难免受到命运的戏弄。燃起烛光燕相:“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春秋时候,有一个楚国人给燕国的宰相写信。因为天色已晚,他便对仆人说:“举烛”。由于他写得太用心,将这两个字也写在了信里。燕国的宰相收到信后,看到信中稀里糊涂的“举烛”二字,很是惊奇。经过一番琢磨,他才茅塞顿开,说明道:“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举烛就是要提倡清正开明的政策,就要任用贤才!)”于是他带着这封信向燕

8、王禀告。燕王一听也很兴奋,于是就根据“举烛”的理解任用贤才,实行开明的政策,尽然也把燕国治理得很好。燕国最终能实行开明的政策、百姓能安家立业,绝不是一个偶然的巧合,而是燕王乃至燕国全体百姓的品德、才智和福报累积到肯定程度的必定结果。其实,早在这封信到达燕国之前,燕国的烛光就已燃起。人师难遭魏昭:“经师易遇,人师难遭。愿以素丝之质,旁边朱蓝!”尚友录东汉闻名的博学大师郭泰,自幼刻苦学习,博通经史,且为人刚直。其众多弟子中有一个来自陈国的青年叫做魏昭。魏昭初次见到郭泰,就拜倒在他脚下恳求道:“晚辈愿跟随在先生的左右,洒扫侍候!”郭泰说:“你应当到课堂上好好地读书,大老远跑来跟着我做什么?”魏昭答道

9、:“经师易遇,人师难遭。愿以素丝之质,旁边朱蓝!(能传授学问的老师简单遇见,但是能教会如何做人的老师太难得了。我情愿用自己纯净的本质,来接受先生的熏染!)”于是郭泰就收下了这个侍者。一次,郭泰生病,几次三番犯难魏昭,魏昭都没有一丝怨恨。郭泰这才说:“我过去只是知道你的容貌,而今日知道了你的心。”从今,郭泰就把魏昭当作了真心的挚友。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老师”,不仅要传授学问与技能,更要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学问与技能的传授在课堂上就能完成,但是个人的熏染,若不是在日常生活中言传身教,唯恐很难有效果。古代哲理故事5王羲之小的时候,练字非常刻苦。据说他练字用坏的毛笔,堆在一起成了一座小山,人们叫它“笔山”

10、。他家的旁边有一个小水池,他常在这水池里洗毛笔和砚台,后来小水池的水都变黑了,人们就把这个小水池叫做“墨池”。长大以后,王羲之的字写得相当好了,还是坚持每天练字。有一天,他全神贯注地在书房练字,连吃饭都忘了。丫环送来了他最爱吃的蒜泥和馍馍,催着他吃,他似乎没有听见一样还是埋头写字丫环没有方法,只好去告知他的夫人。夫人和丫环来到书房的时候,望见王羲之正拿着一个沾满墨汁的馍馍往嘴里送,弄得满嘴乌黑。她们忍不住笑出了声。原来,王羲之边吃边练字,眼睛还看着字的时候,错把墨汁当成蒜泥蘸了。夫人心疼地对王羲之说:“你要保重身体呀!你的字写得很好了,为什么还要这样苦练呢?”王羲之抬起头,回答说:“我的字虽然

11、写得不错,可那都是学习前人的写法。我要有自己的写法,自成一体,那就非下苦工夫不行。”经过一段时间的艰苦摸索,王羲之最终写出了一种妍美流利的新字体。大家都赞扬他写的字像彩云那样轻松自如,像飞龙那样雄健有力,他也被公认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书法家之一。古代哲理故事6秦士好古秦朝有个读书人特别喜爱古物,即使价值非常昂贵也肯定要求购。有一天,有人带来了一张破席子。亲自上门对他说:“过去鲁哀公向孔子询问国事,就让孔子坐在这张席子上。”他心里特别兴奋,认为这席子很古,就用近郊的田地换了它。过了不久,又有一个人拿了一根旧拐杖来卖,对他说:“这是周太王逃难时所用过的拐杖,它比孔子坐过的那席子要早几百年,您用什么来

12、报偿我呢?”他就把家里全部的资金给了那人。又过了一阵,又有人拿来了一只快腐烂的木碗对这好古的读书人说:“那席子和拐杖还不算很古,我这只碗是夏朝时造的,比孔子和周太王时要古得多。”读书人也深信不疑,就把家中全部的东西都给了这人。三件古物都得到了,可是田地、资金和家产都已失去,无法解决衣食问题。于是,他披上哀公时的破席子,拄着周太王的拐杖,拿着夏朝时造的碗,到街上去乞讨,说:“哪位做好事的施主啊,假如有姜子牙铸造的钱币的话,请赐一文给我吧!”这个故事告知人们,盲目好古或者崇洋都是不行取的。假如仅仅为好古而好古,为崇洋而崇洋,不考虑自身的实际须要,就会产生拿着珍宝讨饭吃的悲剧。古代哲理故事7黄布染红

13、了水先秦晏婴晏子春秋齐景公对晏子说:“东海之中有一片红水,水中有棵只开花不结果的枣树,这是什么原因?”晏子回答说:“从前秦穆公乘龙舟巡察天下的地理分野,曾用一块红布包了一些蒸熟了的枣儿,到了东海便把布包扔下了。由于那是块红布,所以把水染红了;枣儿是蒸熟的,所以长出的枣树只开花不结果。”齐景公听宴子答得有板有眼,就笑着说:“我不过是开个玩笑胡乱问问罢了。”晏子也笑着说:“我听说过有这么一句话:假问假答。刚才我也是胡乱答呀。”楚人隐形魏邯郸淳笑林楚国有个人,家境贫苦,却整日挖空心思想着富有。一天,他读淮南子一书,见上面有“得螳螂伺蝉自鄣叶,可以隐形”一句,忽然来了爱好。于是连忙来到树下,聚精会神地

14、仰起头搜寻螳螂捕蝉时借以隐藏的那片树叶。树叶随风落下,与原先落在地上的混在了一起,这人无法辨别,就把全部的落叶扫拢在一起装了满满几斗带回家中。他一片叶子一片叶子拿在手里,问妻子:“你能望见我吗?”妻子接连几次都说看得见。这样下去,妻子最终被问得不耐烦了,就生气地说:“看不见了!”这人听了,兴奋极了,以为树叶的确能隐形了,就急连忙忙拿着那片树叶来到集市上,竟当着人家的面干脆拿人家的东西。吏卒们立即上去把他绑到县衙问罪。县官听了这人的一番自白,被他的荒诞离奇逗笑了,也没治他的罪就把他给放了。有其母必有其女魏邯郸淳笑林平原县有个叫陶丘的人娶了渤海墨台氏之女为妻。妻子年轻貌美,才艺过人,陶丘与她互敬互

15、爱,感情始终很好。后来妻子生了个男孩,陶丘送妻子回娘家过满月,他在岳母家见岳母已年老色衰,心中不快。等妻子从娘家回来后,陶丘就急着要把她赶回娘家去。妻子不知自己犯了什么罪,就很委屈地询问缘由。陶丘说:“我见你母亲年老了,面目丑陋,大不比从前,唯恐你将来年老也确定是这个样子。所以我要把你遣送回娘家,并没有别的缘由。”失火奇事魏邯郸淳笑林太原有个家里深夜失火,慌张从屋内往外抢救东西。他本想把一杆铜枪搬出来,却误拿了已烧热的熨斗。他特别惊惋地对儿子说:“真是怪事!火还没烧过来,铜枪却已被烧掉了杆!”拿火点火魏邯郸淳笑林某人夜里突然发病,他慌张喊仆人钻火燃烛。深更半夜,一团漆黑,仆人忙乱了好长时间也没

16、点着火,主子却一遍一遍地催问。于是,仆人气忿忿地说:“您催问得这么急真是没道理。现在漆黑一团,您为何不拿火来给我照照?这样,我找到钻火器具,不也简单了吗?”煮竹席晋陆云笑林蜀汉之地有个人来到吴越之地,主子煮竹笋款待他,他吃得兴致勃勃,就问这是什么,主子告知他说:“这是竹子。”这人回到家后,就把竹席放在锅里煮,翻来覆去却煮不熟,他气忿忿地对妻子说:“吴人竟然如此欺瞒我!真是可恼!”古代哲理故事8北宋学者丁谓拿着诗文去探望王禹偁。王禹偁很观赏他,认为其文采与才子孙何不前不后,可与韩愈、柳宗元同日而语,赋诗一首:“五百年来文不振,直从韩柳到孙丁。如今便可令修史,二子文章似六经。”自此,丁谓便以孙何为

17、对手。同年参与科举,孙何中学状元,丁谓名列第四,忿忿不已。宋太宗知道了此事,不无幽默地对丁谓说:“甲乙丙丁,你既姓丁,该得第四,无须埋怨!”古代哲理故事9马车夫的故事齐国的相国晏子有一次外出时,乘坐的马车正好经过马车夫的家门。马车夫的妻子得到了这一信息后,便在家中打开一条门缝,向外观望。她原来只是为了目睹一下当朝相国的风采,却不想同时看到了自己的丈夫在替相国驾车路过家门时,竟是那样神气活现地坐在车前的大伞盖下,洋洋得意地挥动手中的鞭子,目无行人,昂然前进,似乎替相国驾车,自己也成了相国似的。晚上,马车夫回到家中,白天那种自我沉醉的心情还没有消逝呢,妻子就闹着要与他离婚。这真是一个晴天霹雳,一下

18、子将马车夫打入了五里雾中,半天摸不着头脑。他百思不得其解地追问妻子闹离婚的缘由,妻子余怒未消地说:“晏子是齐国的当朝相国,学问名望在各国诸侯大臣中间有口皆碑,如雷贯耳。可是,今日我看他坐在车上,仪表端庄,看法谦和,思想深厚,令人起敬。而你只不过是给他驾车的一个马车夫而已,却在车上趾高气扬,目空一切,自以为多么了不得,在赶车时竟不把路人百姓放在眼中。像你这样胸无大志的人,将来怎么会有出息呢?所以,我要与你离婚!”妻子的一番数落,使马车夫发觉了自己的浅薄和无知,顿感惭愧万分,无地自容。他从今以后,彻底变更了自己的生活看法,不仅勤奋好学,而且虚心谨慎,最终用实际行动赢得了妻子的谅解。马车夫的改变引起

19、了晏子的留意,他新奇地探询其中的奇妙。马车夫坦诚地将妻子的指责和自己的决心和盘托出,令晏子非常感动。他不仅观赏马车夫的妻子志存高远、超凡脱俗的境界,而且赞佩马车夫知错即改、从善如流的精神。后来,晏子果真在齐国国君的面前,举荐这位马车夫做了大夫。马车夫的故事说明:只有无知无志之人才会盲目傲慢,而勇于正视自身的缺点并能仔细加以改正的人,肯定会有出息。古代哲理故事10一天,庄子正在涡水垂钓。楚王委派的二位大夫前来聘请他道:“吾王久闻先生贤名,欲以国事相累。深望先生欣然出山,上以为君王分忧,下以为黎民谋福。”庄子持竿不顾,淡然说道;“我听说楚国有只神龟,被杀死时已三千岁了。楚王珍藏之以竹箱,覆之以锦缎

20、,供奉在庙堂之上。请问二大夫,此龟是宁愿死后留骨而贵,还是宁愿生时在泥水中潜行曳尾呢?”二大夫道:“自然是愿活着在泥水中摇尾而行啦。”庄子说:“二位大夫请回去吧!我也愿在泥水中曳尾而行哩。”庄子不愿为官而要做一般的百姓,表现了他对自由的憧憬古代哲理故事11薛登是宰相的儿子,自幼聪慧伶俐。当时有个奸臣金盛,总想陷害薛登的父亲,但苦于无从下手,便在薛登身上打办法。有一天,金盛见薛登正与一群孩子玩耍,于是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忙喊道:“薛登,你像个老鼠一样胆小,不敢把皇门边的桶砸掉一只?”薛登不知是计,一口气跑到皇门边上,把立在那里的双桶砸掉了一只。金盛一看,洋洋得意,马上飞报皇上。皇上大怒,立传薛登

21、父子问罪。薛登父子跪在堂下,但薛登却若无其事地嘻嘻笑着,皇上怒喝道:“大胆薛登,为什么砸掉皇门之桶?”薛登毫无惧色,抬起头反问道:“皇上,你说是一桶(统)天下好,还是两桶(统)天下好?”“当然是一统天下好。”皇上说。薛登兴奋得拍起手来:“皇上说得对!一统天下好,所以,我把多余的那只桶给砸了。”皇上听了转怒为喜,赞扬道:“好个聪慧的孩子!”又对宰相说:“爱卿教子有方,请起请起。”金盛一计未成,又生一计,下堂后把薛登拉到背后,假装赞扬他说:“薛登,你真了不得,你敢把剩下的那只也砸了吗?”薛登瞪了他一眼,说了声“砸就砸”,便头也不回,奔向皇门边,把剩下的那只木桶也给砸了。金盛又飞报皇上,皇上要治薛登

22、父子的罪,怒喝道:“顽童!这又作如何说明?”薛登不慌不忙地问皇上:“皇上,您说是木桶江山好,还是铁桶江山好?”“当然是铁桶江山好。”皇上答道。薛登又拍手笑道:“皇上说得对。既然铁桶江山好,还要这木桶江山干什么?皇上快铸一个又坚又硬的铁桶吧!愿吾皇江山坚如铁桶。”皇上转嗔为喜,下旨封薛登为“神童”,但薛登听后并没有立刻谢恩,却放声大哭起来,边哭边说:“金盛两次要我砸皇桶,意在害我父子;而皇上封我神童,他岂肯罢休?与其我薛家父子死在奸贼之手,倒不如请皇上现在就下旨治我死罪为好!”皇上听了,忽然醒悟,马上将金盛斩首示众。古代哲理故事12白居易是唐朝闻名的诗人,他的那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曾经鼓

23、舞了多少代人。白居易少年时就充分显露了他在诗歌创作上的才华,十几岁就在家乡成为远近著名的天才少年。他出口成章,下笔成文,就连他的老师也不如他,一时间,他的家乡找不出其次个比他学问好的人。白居易深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在自己居住的狭小范围内,自己的写作水平还可以,可是到了大城市,自己的水平可就不敢说了。因此,他确定来都城长安,那里是文人墨客汇聚的地方,肯定能够学到不少的东西,也肯定能够得到施展自己才华的机会。白居易在长安也没有什么亲戚,靠着自己老师写的一封举荐信,来投奔当时德高望重的顾况。顾况和白居易的老师曾经一同来京城参与科考,有过一段日子的交情。可是当年顾况考取了功名,而白居易的老师却名落

24、孙山,两人当时还有些书信往来,可日子久了就断了联系。白居易拿着老师的举荐信,来到顾况的府邸探望。书童把白居易带到客厅,敬上茶后就离开了,白居易以前从来没有见过顾况,只见客厅里摆设的都是名人字画诗句,知道顾况的学问特别的了不得,于是内心里感到一丝担心。而过了也许一个时辰左右,顾况才慢悠悠地踱着四方步出来,白居易一看主子出来了,纳头便拜。顾况一见这个后生不过十五、六岁的样子,心想这小子这么年轻就敢来长安闯荡,真是志气可嘉啊,当他看到白居易的名字时,觉得特别有意思,于是就对白居易打趣说道:“年轻人,你知道长安是个什么地方吗?这里可是藏龙卧虎之地呀。白居易,白居易,呵呵,长安米贵,白居不易啊!”白居易

25、没有说明什么,而尊敬地递上了自己的诗集。顾况翻看后,看法忽然发生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尤其是当顾况看到诗中那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禁不住对这个少年大加赞许,说“想不到你小小年纪便有如此才华,能写出这么好的诗句来,将来确定会有大出息的,看来你在长安城住下去是不会有什么困难的,呵呵!”于是白居易就在顾况的家里先住了下来,每日读书写字,吟诗作画,还结交了不少的青年诗人和当时的文坛巨匠,白居易的名字也慢慢地传开了,没过多久,白居易就成了长安城出了名的大诗人,他的名字传遍长安城的时候,白居易才不过*岁。古代哲理故事13从前有一天,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自己特别欢乐,闲情逸致

26、,不知道自己是庄周。一会儿梦醒了,却是僵卧在床的庄周。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呢?这则寓言是表现庄子齐物思想的名篇。庄子认为人们假如能打破生死、物我的界限,则无往而不欢乐。它写得轻灵飘渺,常为哲学家和文学家所引用。庄子蝶梦中有一段妙语:“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清人张潮写的幽梦影,可称得上是一副供燥热的现代人服用的凉爽散。禅不行说,清言不行译。幽梦影中有这么一句妙语,可谓是点出了庄子哲学的精髓:“庄周梦为蝴蝶,庄周之幸也;蝴蝶梦为庄周,蝴蝶之不幸也

27、。”不是吗?庄周化为蝴蝶,从喧嚣的人生走向逍遥之境,是庄周的大幸;而蝴蝶梦为庄周,从逍遥之境步入喧嚣的人生,唯恐就是蝴蝶的悲伤了。道理:庄周梦蝶是庄子提出的一个哲学论点,认为人不行能准确地区分真实和虚幻。庄子以故事的形式对此进行了如下阐述:“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选自庄子内篇齐物论其次 其大意就是庄子一天做梦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梦醒之后发觉自己还是庄子,于是他不知道自己究竟是梦到庄子的蝴蝶呢,还是梦到蝴蝶的庄子。在这里,庄子提出一个哲学问题人如何相识真实。假如梦足够真实,

28、人没有任何实力知道自己是在做梦。古代哲理故事14驼背翁捕蝉孔子带领学生去楚国采风。他们一行从树林中走出来,望见一位驼背翁正在捕蝉。他拿着竹竿粘捕树上的蝉就像在地上拾取东西一样自如。“老先生捕蝉的技术真超群。”孔子尊敬地对老翁表示赞扬后问:“您对捕蝉想必是有什么妙法吧?”“方法确定是有的,我练捕蝉五、六个月后,在竿上垒放两粒粘丸而不掉下,蝉便很少有逃脱的。如垒三粒粘丸仍不落地,蝉十有八九会捕住;如能将五粒粘九垒在竹竿上,捕蝉就会像在地上拾东西一样简洁简单了。”捕蝉翁说到此处捋捋胡须,肃穆地对孔子的学生们传授阅历。他说:“捕蝉首先要学练站功和臂力。捕蝉时身体定在那里,要像直立的树桩那样文风不动;竹

29、竿从胳膊上伸出去,要像限制树枝一样不颤抖。另外,留意力高度集中,无论天大地广,万物繁多,在我心里只有蝉的翅膀,我用心致志,神情专一。精神到了这番境界,捕起蝉来,那还能不手到擒拿,得心应手么?”大家听完驼背老人捕蝉的阅历之谈,无不感慨万分。孔子对身边的弟子深有感受地争论说:“神情专注,用心致志,才能出神入化、得心应手。捕蝉老翁讲的可是做人办事的大道理啊!”驼背翁捕蝉的故事向我们昭示了一个真理:学好任何本事都需苦练扎实基本功,用心致志,日积月累,才能取得真功。古代哲理故事15我站在山脚下,看着山顶,问当地人:“从山脚到山顶,须要多长时间?”当地人说:“少说也得两个小时吧。”我说:“怎么可能呢?山不高。”当地人说:“那是你看到的,而不是你走到的。”果真,从山脚登上山顶,我花了两个多小时。我们用眼看到的,只是树立的目标,只有用脚走到的,才是实现的目标。眼里看到的目标是直的,而脚下走到的目标往往是弯的,其间的坎坷、挫折和障碍,不是我们能用眼看到的。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23页 共23页第 23 页 共 23 页第 23 页 共 23 页第 23 页 共 23 页第 23 页 共 23 页第 23 页 共 23 页第 23 页 共 23 页第 23 页 共 23 页第 23 页 共 23 页第 23 页 共 23 页第 23 页 共 23 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