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核心知识点复习提纲(含6个单元试卷及答案全套)

上传人:xin****18 文档编号:149642892 上传时间:2022-09-07 格式:DOCX 页数:82 大小:315.9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新教材]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核心知识点复习提纲(含6个单元试卷及答案全套)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新教材]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核心知识点复习提纲(含6个单元试卷及答案全套)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新教材]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核心知识点复习提纲(含6个单元试卷及答案全套)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资源描述:

《[新教材]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核心知识点复习提纲(含6个单元试卷及答案全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核心知识点复习提纲(含6个单元试卷及答案全套)(8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新教材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核心知识点复习提纲第1课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课标要求】1. 知道人类由食物采集者向食物生产者演进的过程及意义。2. 知道古代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知识概要】一、人类早期的生产与生活1、远古人类的生活:远古时期的人类过着怎样的生活?远古时期,人们从事采集和渔猎,在一定的地域内过着迁徙的生活。(主要活动是女性来完成)2、原始农牧业的出现:原始的农耕和畜牧大约在何时出现?原始农业主要兴起于哪些地区?原始农业的兴起有何意义?畜牧业是怎样产生的?(1) 出现时间:约1万年前,原始的农耕和畜牧出现,成为人类获取食物的主要手段。(人类从食物

2、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2) 原始农业兴起:从世界范围看,农业主要起源于东亚、西亚和中美洲。(3) 原始农业兴起的意义: 是人类经济和社会生活上的第一次革命。人类开始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 促进了生活和生产方式的变化。人类从迁徒过渡到定居,从临时窝棚到长期住所,并逐渐形成聚落。开始出现手工业劳动,文化艺术获得发展。 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天文历法、数学和其他学科逐渐发展。(4)畜牧业的产生:畜牧业是在狩猎的基础上,随着农业和定居而产生的。地域农业畜牧业东亚中国种植水稻和粟,栽培白菜和芥菜等河姆渡居民饲养猪和狗西亚种植大麦、小麦饲养山羊和绵羊美洲种植玉米、甘薯和马铃薯印第安人驯化了骆马

3、、羊驼和火鸡(不同地区,由于生存环境的不同,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也各不相同,不同地区的居民,培育或引进了适合本地区的农作物和家畜)二、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1、大河文明:(主要是说的四大文明古国)分别说明古巴比伦王国、古埃及、古代中国人民的生产与社会生活状况。(1)西亚两河流域,古巴比伦王国:王室、神庙和贵族占有大量土地,或出租给佃户,或合伙经营。(2)尼罗河流域,古埃及:土地主要由王室和神庙占有,尼罗河为发展农业提供了条件。以尼罗河为中心的农业体系决定了古埃及的命运,崇拜尼罗河和太阳神,成为埃及人宗教信仰的核心内容。(3)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古代中国:分为北方粟麦农业区和南方稻作农业区。

4、铁犁牛耕的岀现,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由集体耕作到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的个体经营。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重视修建水利工程,形成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体系。2、海洋文明:(主要是指爱琴海地区,古希腊、罗马的文明)说明古希腊人民的生产与社会生活状况。主要种植从西亚传入的大麦和小麦。实行谷物与蔬菜轮作,建立果园,从事农产品加工。城未邦公民占有土地,农业中普遍使用奴隶劳动。3、失落的文明:(主要是指美洲的玛雅、印加、阿兹特克三大文明)说岀古代美洲的主要居民和他们的生活状况。主要居民是印第安人:阿兹特克人的土地有贵族私有,还有村社公有土地。他们发明了“浮动园地”,扩大了耕地

5、面积。(是一些在湖底丛生的杂草上铺垫湖土、由生长的杂草固定在湖底的浮岛。“浮动园地”使阿兹特克人的人口和财富剧增。)。三、生产关系的变化:(注意两点)1、男女地位的变化:农业和畜牧业产生以后,男女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农业和畜牧业产生以后,男子开始在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妇女以家务劳动和家庭副业为主,女子在农业生产中逐渐退居从属地位。2、国家的产生:国家是怎样产生的?生产力发展剩余产品出现一一私直制产生一一分化加剧一一产生一一形成。(为了调节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需要一个强制机关,国家应运而生;国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第2课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课标要求】1. 掌握美洲物种的外传;

6、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的推广的史实。2. 引导学生认识物种交流所带来的影响,从而进一步加深对物种交流的认识,形成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3. 通过不同物种在世界不同地区之间的相互的交流及发展不同状况的学习,了解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并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知识概要】一、美洲物种的外传:美洲物种是在什么背景下开始外传的?简述美洲物种外传的基本概况(注意在中国的种植)。1、背景:新航路的开辟,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世界各地区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加强2、外传概况(表现):总:玉米、马铃薯、甘薯:番茄、辣椒、南瓜等,由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带到欧洲,之后传播到亚洲、非洲等地。(具体把握以下几点)(1)

7、玉米的传播:(玉米传入欧洲后,最初只是种植在庭院中供人们观赏。) 16世纪中叶起,在南欧广泛种植。到17世纪,成为仅次于小麦的粮食作物,传遍欧洲各国。 明朝时期,由多种途径传入中国。鸦片战争前,种植已经遍布全国。(2)马铃薯和甘薯:(马铃薯传入欧洲后,最初只是种植在庭院中供人们观赏。) 16世纪末,马铃薯开始在欧洲推广。马铃薯和甘薯也是在明朝时传入中国的。(3)番茄的传播(由西班牙人带回欧洲,最初只是作为观赏植物) 由西班牙人带回欧洲,18世纪中叶开始作食用栽培。(18世纪末欧洲培育的番茄新品种又传回美洲)。 明朝万历年间,由欧洲传教士引入中国(长期作为观赏和药用植物)。清朝光绪年间,开始作为

8、蔬菜在农场种植。(4)辣椒的传播 15世纪末传入西班牙。16世纪,传到英国和中欧各国。 16世纪后期传入中国,被称为“番椒”。中国的西南和中南地区流行(气候潮湿)。二、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的推广:说出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的推广概况。1、传入美洲的欧亚作物有:小麦,大麦,水稻;苹果,葡萄,甜橙,柠檬;黄瓜,甜瓜,豌豆;甘蔗等。其中小麦和水稻对美洲的影响最大。记忆口诀:小麦大麦和水稻,苹果生气打葡萄,甜橙柠檬来劝架,黄瓜甜瓜哭号号,豌豆甘蔗来讲理。(1)小麦:由欧洲移民带到美洲,后来成为美洲的主要粮食作物。(2)水稻:由西班牙人带到美洲。18世纪中期,成为北美第二大农作物,产量仅次于小麦。2、传入美洲

9、的欧亚畜禽:牛、驴、骡、马、猪、羊和鸡。记忆口诀:牛驴骡马猪羊鸡,结伴旅游美洲去。历史影响:改变了美洲的动物群落,推动了畜牧业、农业的发展。3、咖啡与咖啡馆:咖啡原产于何地?简述其外传和咖啡馆出现的概况。第3页共75页(1)产地:咖啡原产于韭洲;(2)传播:先是传到阿拉伯半岛,再由阿拉伯人传播到欧洲,被称为“阿拉伯酒”。荷兰人将咖啡移植到锡兰岛(今斯里兰卡),后传到印度、印度尼西亚。18世纪初,咖啡传入拉工美洲,这里成为了日后世界咖啡的主产区。(3)咖啡馆的出现:17世纪初,威尼斯商人开设了欧洲第一家咖啡馆,此后英国、法国等国相继出现,并推广到北美。三、食物物种交流的影响:食物物种的交流有何意

10、义?(注意以下几点)1、提高了全球粮食产量,使世界人口激增。(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扩大,提高了抗饥荒能力,加速了人口的增长。1800年前后,世界人口已经突破9亿)。2、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3、推进了当地经济和贸易的发展。(比如水稻在北美的推广,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4、对当地环境产生了一定影响。(美洲的地表植被遭到破坏;中国过度的垦荒造田,导致了水土流失)第3课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课标要求】1、能够以时空为序梳理食物生产、储备现代化的发展历程等重要史实。2、能够运用史料分析、说明食物生产的现代化和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对食品供给的影响,并从历史角度论述食物生产、储备现代化对消除饥饿和食

11、品安全的重要意义。【知识概要】一、食物生产的现代化1、食物生产现代化的实现:食物生产现代化的最重要推动因素是什么?又是怎样实现的?简述食物生产现代化的主要表现。(1)原因(背景):食物生产现代化的最重要推动因素是科学技术(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的大机器生产推动着农业的转变。)(2)实现:20世纪中叶,欧美各国完成了农业机械化,建立起规模庞大、集约化的现代农业。(3)表现:优良品种育成推广,高效化肥广泛使用:农业设施取得突破性进展,生产量大幅度增长;大型农场、养殖场成为主要牛产经营方式。2、农业的机械化的实施:农业的机械化实施的前提是什么?说出农业的机械化过程中的主要机械和各国机械化的不同特征。指

12、出农业的机械化有何历史意义?(1)前提:汽油拖拉机、柴油拖拉机相继实现批量生产,为农机的广泛使用创造了条件。(2)主要机械:铧式犁、播种机、联合收获机等。(3)各国的特征:美国以大型为主:法国以中型为主:日本以小型为主:中国个体农户主要使用小型机械,大型农场普遍采用大型机械。(4)历史意义:推动着农作物的播种、收割与加工等从人工化向自动化转变。3、杂交育种技术:(古代已有温室种植技术)简述各国农业杂交育种的概况。指出农业杂交育种技术的提高有何历史意义?(1)概况: 1930年,美国培育出杂交玉米新品种。 1941年,墨西哥培育出小麦新品种。 1960年,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成立。 1973年,

13、袁隆平培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二号。 2013年,“中国超级杂交水稻”创世界纪录。(2)历史意义:食物生产现代化提高了粮食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为人类消除饥饿作出了突出贡献。养殖场和牧场的各个环节,都实现了机械化和自动控制。(伴随着食物生产的现代化,粮食产量的提高,食物储备技术也有了相当大的进步)二、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简述食物储备技术进步的主要表现。指出食物储备技术进步的原因及影响。1、食物储备技术进步的表现:(1)在古代,人们利用地窖和淘器来存储余粮,后来修建粮仓。(如隋炀帝时期修建的含嘉仓,被誉为“天下第一粮仓”)(2)20世纪,粮食储备技术取得进步,表现在: 20世纪50年代,美国已经使

14、用机械通风储粮技术。 1958年,德国成功开发了谷物冷却机。 到1990年,全世界已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采用了机械低温制冷储粮技术。 20世纪20年代起,冷冻技术不断进步,家用冰箱和冰柜普及,冷冻食品工业有了巨大发展。2、原因: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3、影响: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增加了良仓仓容量,实现了粮食储备自动化和智能化,便利了人们的生活,对食品安全有重大意义。粮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粮食安全不仅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安全,而且关系到世界的和平与稳定。科技的进步,大大增加了食物供给,那么,当今世界是否已经实现了粮食安全呢?不是的,消除饥饿和保障食品安全仍是当前政

15、府和国际组织的重要责任三、消除饥饿与食品安全:1、粮食安全(消除饥饿):粮食安全问题是怎样产生的?列举各国政府与国际组织积极应对粮食安全的主要措施。(1)起因:人口激增:工业化与城市化加速,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2)解决措施: 各国政府的重视,都把解决粮食安全与消除饥饿作为首要任务;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协调。 中国措施:1996年,提出立足国内资源、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与粮食安全相关的是食品安全问题,食品安全关系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政府高度重视的重要问题)2、食品安全:食品安全问题出现的因素有哪些?各国政府是怎样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自己谈一谈,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应对食品

16、安全问题?(1)食品安全问题出现的主要因素: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抗生素的过度使用,食品添加剂的过度使用等。(2)解决:高度重视,制定标准,加强监管,加强惩罚,加强问责。(3)谈一谈:提高食品安全标准,杜绝源头污染;强化企业责任,从生产加工到流通消费全过程监管,严把安全质量观;依法监管,严惩不法商家;创新防控手段,鼓励群众举报问题商品;自觉远离不安全食品,以身作则;增强食品安全意识珍爱生命,树立生态文明观,热爱自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同时,我们也应正确发挥科技的作用,创建更美好的生活。各国政府为什么都把解决粮食安全与消除饥饿作为首要任务?粮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粮食安

17、全不仅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安全,而且关系到世界的和平与稳定。第4课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课标要求:了解劳动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以及历史上劳动工具和主要劳作方式的变化。1、梳理古代耕作工具的发展演变?(1)演变:人类的耕作工具,材质大体经历了从石、木、蚌到铁的变化。第5页共75页(2)分类:石器农具特点质地坚硬,比竹、骨、木器更为坚硬。制作 旧石器时代:以打制石器为主。 新石器时代:在打制的基础上增加磨制;需要专人制作。青铜农具青铜在当时是珍贵的资源,青铜农具数量有限。铁制农具世界:公兀前1514世纪,小亚细亚东部的赫梯人率先掌握了冶铁技术,之后传入两河流域、中亚、北非和欧洲。中国:战国时期,铁制农具

18、在中国广泛使用。南北朝时期,出现了灌钢法制作的农具。2、梳理古代灌溉工具的发展演变?(1)原始社会末期,人类已经能制造陶器,汲水灌溉。(2)古埃及和中国等地,人们已懂得利用杠杆原理进行灌溉。(3)中国东汉末年已出现翻车,三国时期马钧进行了改进,之后在民间得到广泛使用。(4)唐朝出现了筒车,借助水力汲水入筒进行灌溉。3、梳理古代畜牧业工具的发展演变?(圈厩、弓箭、渔网、马槽等)4、耕作工具和灌溉工具的进步,是怎样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1)耕作工具和灌溉工具的进步对农业生产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人类历史上的耕作工具种类繁多,从木、石、蚌、骨等质的耕作工具到青铜铸造的耕作工具再到铁制工具,经历了由

19、粗到精的演进历程。金属耕作工具的发明,特别是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当时的农业生产力,使得大量荒地得到开垦,私田大量增加,并对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和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具有革命性的意义。(2)灌溉工具的进步也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人类从汲水灌溉到使用杠杆原理进行灌溉再到借助水力汲水入筒进行灌溉,大大提高了灌溉效率,使得更多的农田可以得到灌溉,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5、中国古代农业工具发展的历程体现出怎样的变化?在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什么特征,并分析其因素。农具材料:木、石、骨、蚌制农具铁农具耕作方式:刀耕火种耒耜锄耕铁器牛耕农用动力:人力畜力、自然力特点:通用性广、材料以木石竹为主节省

20、金属、轻便灵活、结构轻巧、不断创新因素:劳动人民的智慧、政府重视推广、注重经验总结和传承6、梳理古代手工业工具的进步(纺织工具、陶瓷工具、冶炼工具)7、古代的劳作方式主要有哪几类?(1)农业家庭式劳作条件铁犁牛耕的逐步推广。集体劳作的形式逐渐瓦解。表现中国战国时期:鼓励发展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生产模式。第7页共75页古希腊罗马:氏族部落解体后,一家一户的家庭劳作日渐普遍。拓展1: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1) 分散性: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经营为主的经营方式。(2) 封闭性: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具有封闭性。(3) 自足性:生产的主要目的是满足自家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4) 脆弱性:是

21、一种具有规模小、水平低、分散性和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差等特点的简单落后的小生产模式。(5) 落后性:生产工具简单、生产技术长期不变。拓展2: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影响(1) 积极:较稳定,农民拥有一定的土地、农具或耕畜等生产资料,有利于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促进了封建经济的繁荣;是古代中国一切文明成就的基础。(2) 消极:具有封闭性、脆弱性,分散性,难以应付天灾、战乱及苛捐杂税,后期成为阻碍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易形成安土重迁、小农意识等观念。(2) 农业庄园式劳作特征众多奴隶或农奴在庄园土地上进行集中劳作,劳动者被束缚在土地上,生产力低下。表现罗马共和国晚期:战争给罗

22、马带来大量奴隶,出现了大型奴隶制庄园。中古时期的西欧:大量农奴或农民在领主的庄园中服劳役。魏晋南北朝时期:坞堡除车事作用外,也带有庄园经济的色彩。(3)手工业家庭与作坊式劳作 手工业家庭:以制作手工业产品为生。 手工业作坊:拥有某种手工工艺的民营和官营作坊。拓展3: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传承的特点、原因及影响(1) 特点:家庭内部传承,具有保守性;传男不传女,具有独占性。(2) 原因:传统的小农经济的束缚;官府的干涉和控制;手工业内部竞争激烈;落后的宗法观念。(3) 影响:这种传承有利于保证工艺水平,但影响技术的推广与交流,从长远来看,妨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8、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经营形态是:在商周

23、时期,手工业由官府垄断到;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和小农经济的形成,开始出现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经营形态经营模式产品及流向流通方式劳动力地位官营手工业政府直接经营,集中的大作坊生产主要生产武器和供贵族消费的日用品不投放市场无偿调用各类匠户直到明代前期,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民营手工业民间私人经营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投放市场私营主雇工明中叶以后在一些部门占主导地位家庭手工业农业的副业主要供自己消费和缴纳赋税剩余产品投放市场农民自身稳定了小农经济,在近代破产第5课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课标要求】认识大机器生产、工厂制度、人工智能技术等对改变人们劳作方式及生活方式的影响。1、工业革命前后

24、生产工具、劳作场所的变化生产工具:手工劳动(零碎分散)到机器大生产(专业集中)劳作场所:家庭手工作坊、分散的手工工场、集中的手工工场到工厂2、工厂制度的特点、影响?特点:生产资料集中,劳动力集中,规模大,分工精细,协同合作,大机器生产,严格的规章制度影响:经济:促进标准化生产模式诞生,保证产品数量与质量;有利于科学管理,提高生产效率,挖掘工人劳动潜质,促进早期管理人才出现,获得巨额利润。政治:促进家庭领域与社会生产领域分化,妇女走出家庭加入社会生产,逐渐提高社会地位。文化:早期工厂大量雇佣童工,一定程度上阻碍近代基础教育发展。3、工业革命对近代中国的影响?积极: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资本主义思想和

25、生产方式,从而推动中国迈向近代化。消极: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使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4、工业革命后生活方式的变化?积极:(1)城市化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空间(2)交通运输业的进步,社会的流动性大增(3)乡村发生变化:农业现代化水平大大提高:农业机械日益普及,建立大农场人们的眼界开阔:大量人口从农村移向城市(城市化)。(4)生活节奏的加快,时间观念更为增强(5)文化素质的提升问题:社会贫富分化加剧、工人健康问题、环境污染严重、疾病与犯罪等。第6课新科技革命与现代社会发展【课标要求】理解劳动人民对历史的推动作用,以及生产方式的变革给人类社会带来的革命意义1.

26、新科技革命的成就P29二战后,在计算机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引领下,航天、海洋、原子能、生物、新材料技术等迅速发展。2.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发展的原因? 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提供理论基础; 世界经济的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战争及激烈的国际竞争的刺激; 各国政府对高科技的大力支持。3.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特点、认识?特点:科学技术在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 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进步离不开科技发展; 人的智慧和创造力是推动科技进步的重要因素; 在发展科学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与资

27、源。4. 现代科技进步的革命性意义1. 计算机与人工智能技术带来了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促使劳作方式由粗放型转化为集约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逐步发展起来。2. 人类文化生活也出现了新的模式。人们与外界沟通更加方便,丰富了大众的文化生活,推动了电子商务的发展。3. 人类视野也产生了新的变化。(全媒体不断发展,为人们认识世界提供了不同的视角;交通和通讯技术是地球成为“地球村”)。4. 现代科技应用不当,也会带来负面影响。第7课古代的商业贸易课标要求了解商业贸易的起源和古代的商贸活动与贸易通道;知道货币、信贷、商业契约等在日常生活中的角色。一、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1. 起源:原始社会后期社会分工、产品剩余

28、、私有制产生交换出现商业贸易发展2. 古代中国的商业(1) 商朝,出现职业商人。商周时期,实行“工商食官”。(2) 春秋战国时期,“工商食官”格局被打破,出现许多大商人。如范蠡、子贡、吕不韦等。(3) 秦汉朝,商业初步发展。促进因素:统一局面的形成;统一货币、度量衡和车轨;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丝绸之路的开通。阻碍因素:市坊分区制度的实行(4) 两宋,经济重心南移,城市中市坊界限被打破,出现纸币。(5) 元明清时期: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和手工业的发展。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形成全国性的商业贸易网络。钱庄、票号等机构出现,商帮形成(如晋商、徽商、闽商、潮商和宁绍商人)3. 古代世界的商业(1) 古埃

29、及,市场交换普遍。对外贸易由国家控制,国王派商队到国外去从事贸易活动。(2) 古希腊,各城邦形成了商业贸易中心,海外贸易活跃。如雅典就是贸易中心。(3) 古罗马,征服地中海地区后,商贸逐渐繁荣,海外贸易发达。如丝绸之路西起汉朝长安,东达欧洲罗马。(4) 拜占庭帝国,垄断了中国丝绸等物品在欧洲市场的贸易。其首都君士坦丁堡,成为沟通东西方的桥梁。(5) 阿拉伯商人,在欧、亚、非三洲之间从事中介贸易,活动范围遍及世界各地。4. 古代的贸易通道丝绸之路(1) 两汉,中国的丝绸等运往中亚和欧洲,欧洲和西域各国的物品输往中国。(2) 唐宋时期,海上贸易兴盛。中国出口丝绸、瓷器、纸张、茶叶等。官府设置市舶司

30、,管理对外贸易。(3) 古代中国,朝贡贸易是主要方式。明清时期,严格规定朝贡贸易。清政府在广州设置公第11页共75页行,统揽对外贸易事务。5. 商业贸易的作用:(1) 促进了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流,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2) 对中国:中国通过对外贸易引进了国外的优良马匹、植物新品种、香料、药材、琉璃和玻璃等。(3) 对世界: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流行于亚、非、欧三大洲,丰富了当地人的生活。二 货币、信贷、商业契约1. 货币(1) 中国商代时,用贝作为货币。后来,金、银、铜、铁等金属货币逐渐成为主要货币。(2) 前8一前7世纪,小亚西亚出现金属铸币。(3) 货币出现前,商业交换

31、的形式是以物易物。货币出现后,逐渐具有了三大功能:交换媒介,价值尺度,财富象征。(4) 商业的功能:互补余缺逐利增财。2. 信贷世界信贷(1) 前22一前21世纪,两河流域出现了经营借贷的商人,神庙、宫廷也从事放贷业务。(2) 前16一前11世纪,古埃及出现了较为完备的借贷合约。如要有证人,履行担保,受到法律保护。(3) 前4世纪,古希腊开始兴起货币经营业,出现了汇票的雏形。(4) 15世纪,威尼斯和热那亚的商人创立了银行。(5) 意大利、荷兰、英国等国出现新业务,先后成为国际信贷的中心。中国信贷(1)春秋时期,实物借贷比较普遍,并出现货币信贷。(2)唐代,由存贷款发展到汇兑,出现“飞钱”(汇

32、票)。(3) 宋代,交子、会子、官子等纸币开始使用,逐渐取代汇兑业务。(4) 明朝中期,钱铺等机构盛行。(5) 清朝,资本性借贷显著发展,出现了庄票。3. 契约(1)约前3000年,古埃及契约广泛使用并受到法律保护。(2)前2600年左右,苏美尔人已经使用契约。订立契约是普遍现象。(3) 中国,商周时期产生契约;汉代以后,契约应用更加广泛。第#页共75页4. 货币、信贷、商业契约出现的意义:是商品经济发达的表现,便利了商品交换,扩展了商业活动的领域。第8课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1.世界市场形成过程进程时间关键事件方式/途径开始形成15世纪未18世纪中期新fl矚的开辟早期殖民旷张暴力掠寺初步形成13

33、世紀皿年代世纪中期第一次H业革命掠夺原料商品输岀範形成号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贵本输岀瓜分世界2. 近代商业贸易变化的表现(商业革命的表现)(1)商贸中心转移:欧洲贸易中心从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新的亚洲贸易中心(三角贸易、马尼拉大帆船贸易)(2)商业经营方式变化:开始出现商品交易所、银行、证券交易所、百货公司、股份制贸易公司(东印度公司、西印度公司)(3)新的商业经营形式引入中国:银行、股票市场、百货公司(4)商品流通的种类增多:烟草、咖啡、可可和茶叶等进入欧洲市场。香料也大量涌入欧洲等地。三角贸易兴起,奴隶也成为贸易的商品。 18世纪后期,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鸦片贸易

34、发展起来。(5)国际贸易格局变化: 16世纪初,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支配了早期的奴隶贸易。 17世纪,荷兰垄断了海上贸易。荷兰商人被称为“海上马车夫”。 17世纪后期,英国打击荷兰(航海条例、三次英荷战争),逐渐控制了海上贸易。 18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 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美、德等国兴起,英国的贸易垄断地位被打破,世界贸易形成了多中心的新格局。第9课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世界经济的发展第13页共75页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1. 20世纪初,垄断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本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与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最终引发了“一战”。2. 一战后,资本

35、主义经济有所发展。生产和消费的矛盾最终导致了经济大危机。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扭转了危机,德、意、日三国走上法西斯道路,引发了二战。3.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国家:黄金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通过经济计划、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政策以及福利政策等,将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结合起来,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滞胀及调整: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经济发展的停滞和通货膨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调整经济政策,减少对经济的干预;现代科技进步促进了新兴产业的发展与传统产业的升级,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复苏和发展:20世纪80年代经济复苏,20世纪90年代进入新经济时代。4. 资本主

36、义经济危机时有发生(1)原因: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并没有解决;全球化发展,世界范围内贫富分化加剧。(2)表现: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1.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0)(1)背景:国内外敌对势力联合起来企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1918年,国内战争开始,为了把有限的力量集中起来保证战争的胜利。(2)措施:实行余粮征集制,工业国有化、取消商品贸易、食物配给制。(3)影响:(积极)余粮收集制保证了前线的粮食供应,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消极)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导致战后的经济和政治危机。2. 新经济政策(1921-1928)1921年3月

37、,苏俄决定实行新经济政策(1)措施:以固定的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允许私营企业一定程度的发展,并以租让制等形式在一些经济部门引入外国资本;允许自由贸易;按劳分配(2)特点:在无产阶级掌握国民经济命脉的前提下,一定程度上发展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3)影响:得到了工农的支持,稳定和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3. 斯大林体制:(1)特点:集中发展重工业;农业集体化;单一公有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2) 成就: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为战胜德国法西斯奠定物质基础。4. 二战后社会主义的发展20世纪五六十年代,经济发展良好。由于

38、计划经济体制疆化、改革效果不明显,导致社会矛盾不断激化,最终促使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新中国的发展:(1) 建国后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中国现代化的工业基础。(2) 1978年后,实行改革开放,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经济飞速发展。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二战后,新兴民族国家获得独立后,都把经济独立作为首要目标。20世纪六七十年代,经济高速发展。二、国际贸易与人类生活1. 问题:各国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影响国际贸易的发展。(表现:战争与经济危机时,各国通过提高关税等措施保护本国贸易)。2. 解决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1)1947年,23国在日内瓦签署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39、(2)1995年元旦,在关贸总协定的基础上,世界贸易组织(WTO)成立。3. 影响:(1)国际贸易规模不断扩大,科技含量的重要性不断提高。(2) 服务贸易增长迅速。(3) 经济合作方式更加多样化。(4) 贸易手段发生改变。20世纪90年代后,电子商务逐渐兴起。网购与快递三 、国际金融与人类生活1. 背景:20世纪初经济大危机时,各国滥发纸币、货币贬值、汇率战,造成金融混乱2. 解决:(1)1944年7月,在美国主导下,布雷顿森林会议召开,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2) 1945年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成立,重建国际货币制度。(3) 1945年底,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即世界银行WB)成立,促进

40、战后经济的复苏和发展。3. 核心: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4. 作用:稳定了二战后的国际金融秩序,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有利于美国霸权。5. 崩溃:20世纪70年代,美元不再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对美元实行浮动汇率。6. 新发展:(1) 非银行金融机构迅速发展,如证券市场融资规模的不断扩大;(2) 不同金融机构相互融合,如银行、证券和保险三者的产品日益趋同并走向融合,促使大型金融集团和跨国金融企业不断出现。第10课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课标要求了解人类居住条件的变迁及各地民居的差异及其特征;了解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形成的原因及影响。知识概要1.

41、人类居住方式发生了哪些变化?人类的居住形式经历了从穴居、巢居、半穴居到地面筑屋的演变。2. 村落的出现原因、构成、影响。农业出现后,人们筑屋定居,形成居民聚居点村落。村落最早出现在两河流域。村落建有住宅、仓廪、地窖和公共活动场所;为人类提供了比较稳定、安全的生活环境;为人们的定居、繁衍和防卫提供了条件和保障;为人们进行集体活动提供了便利。3、影响人类居住场所变化的原因?(1)人类最初选择穴居,是出于安全的考虑,受自然环境和生存环境制约。(2)人类离开洞穴开始营建房屋定居,与自然环境的变化、原始农业生产出现和房屋建造技术发展等紧密相关。4、村落相对于城市有如下特征:居民的生活依赖于自然界,通常从

42、事种植、养殖或者采伐业;聚居规模较小,并且是内向的;一般都不经过规划,是自然生长的;通常就是一个最简单最基本的社区。5、宋代集镇发展原因及特点(1)原因 商品经济的发展,从事工商业的人数增加。 宋朝政府采取了“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生产力水平提高,大量农业人口脱离农业而从事工商业。 宋朝工商业政策相对宽松。 草市发展规模扩大,促进了集镇的勃兴。(2)特点 从规模来看,集镇数量总体还较少。 从分布地区看,多集中于水陆交通要道,分布不平衡。6、古代中国民居的特点体现等级观念和长幼有序的礼仪制度。讲究对称,主次分明,院落有序。普遍采用木构抬梁结构。风格多样,地域特色、民族特色明显。7、城市的产生对人

43、类社会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1)城市的产生和政治、经济等密切相关,稳定政治局势,促进工商业发展,易于实现资源的高度集中。(2)城市一般都有城墙,增强了安全防御。(3)城市庇护了各种非农业人士,促进了技术、文化的发展。(4)水利工程、道路等的完善便利了人们的生活。(5)为人们参与政治、经济、道德、宗教、体育、艺术等群体生活创造了条件。8、P58学思之窗唐朝对房屋有严格的等级限制。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秩序,用法令的形式对居住的房屋建筑规格做出明确规定。从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在建筑中的体现。9、了解世界各地的民居概况(地区、建筑材料、选材原则),分析影响世界各地民居多样性的因素?自

44、然环境、经济发展、文化水平、宗教习俗、历史传统、国家制度和政策等10、P60问题探究人们对水源、食物的追求贯穿始终。村落一般选择更易于取得水和食物的地方。御寒、取暖遮阳、避雨、散热、通风、防潮等方面的因素也直接影响村落选址和建筑物平面布局、街道、院落等的风格。拓展:人们对于居住地点的选择。总是以有利生产、方便生活为首要条件,气候适宜、阳光充足、水源可靠、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也是英雄杀选择的重要因素。11、.中国城市与西方城市的比较中古西欧城市是经济中心,古代东方的城市是作为政治中心出现的。西欧城市的兴起是因为商品经济的发展,最终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我国古代的城市是建立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上的。西

45、欧的城市通过金钱赎买与武装斗争的方式取得了自治权,而我国的城市一直是处于中央集权管理下。西欧中世纪的城市规模较小,生产水平不高,人口一般在十万左右;我国同时期的宋朝东京、临安人口多达百万。第11课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课标要求了解近代以来城市化进程中人们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的改善及问题。本节重点城市化的演进知识概要一城市化的演进1. 工业革命后,城市化进程开启。(1)表现:工业生产逐渐向城市集中,乡村人口向城市转移。(2)影响: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消费市场;对城市的设施与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一步推动了城市的发展。(2)1851年,英国成为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总人口50%的国家。(3) 二战后

46、,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加快。城市化成为衡量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4. 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城市化进程开启。表现:上海、天津、广州等成为通商口岸,逐步发展起资本主义工商业,吸引了大量乡村人口进城。补充:(1)近代城市发展的原因: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自然经济解体,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近代工商业的发展;交通优越,便利(2)近代城市生活的变迁趋向:物质生活近代化,丰富多彩,政治生活和社会习俗方面民主、平等、自由、科学观念深入百姓生活。5. 建国后,城市化进入新阶段。1978年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第19页共75页居住条件的改善1. 建筑技术

47、的革新,表现在:(1)1854年,美国人发明了电梯。(2)19世纪70年代,比列时首次使用钢筋混凝土技术。(3) 20世纪以来,集中供暖和制冷、私人卫生间等快速普及。2. 生活服务更加便捷、丰富。居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娱乐生活更加多样。3. 二战后,城市中的社区蓬勃发展,功能日益广泛。三公共设施的完备1. 19世纪,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起步。表现:(1)钢铁管道促进水网的建设,自来水与排水系统逐渐普及。(2)煤气灯创造了新的城市夜生活方式,电力为城市居民提供照明。(3) 电报、电话的发明和普及便利了人们的通信联系。(4) 19世纪末,第一条地下铁路在伦敦问世;柏林开始把高架桥纳入交通网络

48、之中。(5) 20世纪初,电车普及。城市交通呈现多样化、立体化趋势。2. 中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1)近代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尤其是通商口岸,发展很不平衡。表现:1864年,上海煤气公司成立。(2)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迅速发展,不断完善。P63.思考点城市管网建设为居民生活提供了方便,照明设备的改善创造了新的城市生活方式,电报电话等通信设备的普及促进了信息交流,地铁电车汽车轮船等交通工具的出现便利了人们的出行。总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四 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1. 环境污染严重,如工业废气污染、汽车尾气污染、城市饮用水源污染等。2.

49、 私人汽车普及,交通拥堵严重。3. 贫富分化,工人阶级生活条件恶劣,生活设施落后。4. 犯罪率上升,失业者增加等。第12课水陆交通的变迁1. 了解古代水路、陆路交通发展的概况(课本6768页)2. 灵渠和京杭大运河的影响(学案补充)3. 结合课本70页复习:工业革命对交通的影响4. 交通发展对社会变迁的影响?第13课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1.结合课本复习现代陆海空交通的发展概况2. 中国交通运输发展的原因: 新中国的成立提供政权保障。 改革开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推动交通运输的发展。 政府制定政策扶持交通运输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推动交通运输的发展。 科学家的不懈努力,创新进取。3.

50、 现代交通运输的发展,对人们社会生活有什么影响?(1)积极:推动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加快社会生活节奏,提高民众生活质量;加快了社会的信息传递和运转效率;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2)消极:城市交通拥挤,交通事故频发;环境污染、噪声污染加重;进一步引发能源危机。4. 中国高速公路发展的意义:提高了公路通行能力和运输效率,促进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大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推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推动了改革开放进程;促进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开发;推动了区域经济一体化和世界经济发展。第14课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1. 古代疫病的影响:(1)政治:重要历史人物丧命,威胁政权统治;阶级矛盾激化

51、,农民起义发生,导致王朝更替;(2)经济:劳动力短缺,生产停滞,饥荒时常发生;(3)文化:冲击了旧的思想秩序,促进了新思想的萌芽;由于社会混乱,宗教变得更加活跃;(4)社会:给人们的健康带来巨大威胁;大量人口死亡,社会秩序混乱道德沦丧;为了防疫,公共卫生意识加强。(5)军事:瘟疫横行,士兵大量死亡,导致战败;军队行军将疾病传播到各地;因战乱出现的难民流动,扩大了疾病传播范围,使疫情更加严重。2. 古代中国防疫(1)措施:隔离、派药、预防、赈恤、接种(2)特点:通过立法防控;政府救治与民间防控结合;协调人与自然关系;探索免疫治疗方法。3)影响: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促进人口增长;有利于社会稳定;促进

52、中医学的发展;为世界医学发展作出重要贡献。3. 结合课本82页,复习中国古代中医药的成就4. 西医传入的影响:有利于医学近代化发展;有利于改善公共卫生环境;有利于西方思想传入,启迪民智,改变陋习;有利于中医自我革新与科学化;文化侵略,过于否定中医。5. 古代中国的医学成就与近代中西医之争(1)理论体系独特完整;诊疗方法(脉诊和针灸)历史悠久;免疫方面贡献突出;医学专著不断出现;政府介入与管理;医学思想影响国外。(2)背景:鸦片战争后,西方近代医学传入中国,对中医形成挑战。内容:中西医学理论、方法的不同;前期争医术为主,后期争医政为主。影响:有利于思想的解放;有利于中西医学的融合和中医的现代化。

53、第15课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1.结合课本简单复习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包含四个部分基本医疗卫生体系、医疗服务体系、药品供应体系、医疗保障体系。2. 推动医疗卫生体系建立的因素:经济发展、现实需要、科技进步、国家政策。第21页共75页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1-6单元共6个单元测试卷及答案全套第一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1据考证,在江苏高邮龙虬庄、河南舞阳贾湖、山东龙山文化等遗址中均发现了稻谷的遗存,浙江河姆渡遗址出土的“干栏式”粮仓(仓中还剩有稻谷)是至今发现的南方最早的储粮设施。这说明当时()A. 水稻栽培技术已相当成熟B. 水稻是最主要的粮

54、食作物C. 浙江地区的水稻产量最高D. 水稻广泛种植并有了剩余2有学者认为中国农业发展的三个阶段是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并指出划分农业发展阶段的标志是工具和技术特征。据此判断,原始农业与传统农业的分水岭应该是在()A夏商周时期B春秋战国时期C隋唐时期D明清时期3 下表是部分物种在亚、欧、美洲传播、种植情况表,据此可知()品种原产地传入欧洲时间传入中国时间&曰丿量烟草墨西哥哥伦布航行后17世纪初中国产量世界第一番茄秘鲁16世纪20年代17世纪初中国产量世界第花生巴西、玻利维亚16世纪初16世纪30年代中国产量世界第一向日葵北美1510年16、17世纪之交中国产量世界第一A. 美洲是世界农

55、业物种的中心B其传播开始于新航路的开辟C17世纪中国闭关锁国不可信D中国农业生产发达世界领先41975年12月,华国锋指示:第一,中央拿出150万元人民币支持杂交水稻推广,给广东购买15部解放牌汽车,装备一个车队,运输“南繁”种子;第二,由农业部主持立即在广州召开南方13省(区)杂交水稻生产会议,部署加速推广杂交水稻。这表明()A. 国家支持是科技发展的巨大动力B. 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科技发展水平C杂交水稻良种南优2号培育成功D.中国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5. 下图是1675年的一幅油画,园艺师正在向英国国王查理二世敬献第一个在英格兰长出的菠萝。菠萝原产于南美洲,在当时的英格兰被称为“国王

56、的水果”。该油画可以体现()A. 新航路开辟促进洲际物种交流B. 南美洲已经成为英国的殖民地C. 工业革命促进农业技术的提高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完全形成6. 随着生产的发展,产品出现了剩余,集体劳动逐渐被个体劳动所取代,由此产生了私有制,随之也出现了阶级,氏族中出现了贵族阶层和平民阶层。这表明() 阶级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阶级和剥削的出现是社会的一种倒退 私有制是社会阶级分化的前提和基础 阶级分化是原始社会解体的根本因素A. B.C. D.7. 有学者认为夏小正记载每月的物候、气象、星象和有关重大政事是夏代的天文历法记录。又有学者认为,夏小正是成书于战国的农业著作,篇中涉及蚕桑、畜牧

57、、渔猎、采集活动。对夏小正的认识说明()A. 学者争论过大的史料没有价值B. 研究角度影响历史认识差异C. 无考古资料佐证的认识不可信D. 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认识错误8. 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A. 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B. 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 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D. 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9. 中国古代关于“五谷”的说法主要有两种:最初流行的说法是指麻、黍、稷、麦、菽,而后来最流行的说法是指稻、黍、稷、麦、菽。其原因最有可能是()A. 水稻的栽培种植历史较晚B

58、. 早期的经济重心在北方C. 水稻的产量不及其他作物D. 民众饮食习惯发生变化10国家是人民通过社会契约而结成的,国家维护一切缔约者的自由、平等、生命财产,国家对任何人都是平等的。这一观点()A. 指出了国家产生的实质B. 否认了国家的阶级性C. 否认了国家的民主性D. 指出了国家的本质属性11白虎通记载:“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上述材料反映的史实是()A. 种植经济的出现B.采集经济的出现C.渔猎经济的出现D.畜牧经济的出现12原始人类在很长时间内过着流动生活,迁徙无常。随着时间推移,人类逐渐定居且定居形式日益普遍,定居生活代替了流动生

59、活,且定居时间越来越长,人类就有可能对周围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所了解,也有可能把捕到的动物看管起来。由此可以看出()A. 原始人类的生活是反复无常的B. 定居生活使种植和饲养成为可能C. 原始人的生活环境非常恶劣D. 原始农业已经产生13当今欧洲的辣椒品种繁多,大的、小的、红的、黄的、长的、圆的,甚至还有像“玫瑰辣椒”这样既可观赏、又可食用的辣椒。欧洲食用辣椒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A.13世纪中期B.15世纪末C.16世纪中期D.18世纪初14化肥、农药的使用,一方面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另一方面也造成了环境污染,甚至危及人类的健康。除此之外,禽畜饲养中过度使用抗生素、食品添加剂等,也严重危害着食

60、品安全。为此我们应该()A.坚决不使用化肥和农药B.加强政府对食品安全的监管C.严厉禁止使用食品添加剂D.听之任之15玉米很久以前就在美洲种植,15世纪末漂洋过海来到了欧洲,随后在意大利、法国等地较早地被引种,进入18世纪以后,在欧洲得以大面积种植。玉米不仅可以作为人的粮食,而且还可以作为牲畜的饲料。玉米得以在欧洲大面积种植的前提是()。A.世界各地联系加强B.欧洲人的生活需要C.玉米的价值与功用D.欧洲人开放的理念16. 明朝后期马铃薯传入我国后,迅速跻身宫廷美食的行列,只有达官贵族方能享用。到清朝中叶以后,马铃薯成为常见主食,走入寻常百姓家。对这一变化原因解释较为合理的是()A.等级观念日

61、益淡化B.人口增长粮食短缺C.中外贸易不断扩大D.崇尚西方生活方式17. “旧石器时代的人们与周围的世界联系紧密。他们开始知道,哪些动物可以猎杀,哪些植物可以食用。”由此可知,旧石器时代人们的食物来源是()A.狩猎和采集B.种植和饲养C.栽培和狩猎D.采集和饲养18. “四合一”储粮技术在2010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它是指综合运用机械通风、环流熏蒸、电子测温、谷物冷却四项技术保管粮食的方法。这种储粮技术()A. 得益于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成果B. 有效提升粮食安全储存和保鲜C. 体现了中国科技独立研发能力D. 说明粮食储备完全实现智能化二、非选择题1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河姆渡原始居民已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他们饲养家畜,制造陶器,他们还制作简单的玉器和乐器。材料二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他们用磨光的石器和木制耒耜等开垦土地用石刀收割庄稼,他们的主要粮食作物是粟他们饲养猪、狗等动物,制造色彩鲜丽的彩陶,上面绘有奔鹿、游鱼等各种动物和各式各样的美丽图案。半坡原始居民已会纺线、织布、制衣。(1)从上述材料中找出我国农耕时代几项世界性的贡献;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有怎样的劳动分工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