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答题总结

上传人:s****a 文档编号:149569633 上传时间:2022-09-0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5.8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说明文答题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说明文答题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说明文答题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说明文答题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说明文答题总结(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说明文答题技巧一:说明对象考查类型:“这篇文章(或文段)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对策: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说明对象一看文题二 看首尾段。事物说明文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二:说明对象特征类型1:直接找出说明事物特征的句子。对策:A、看题目;B、在首段中找;C、抓关键词句(比如:运用了说明方法的语句、中心句)。类型2:概括说明事物的特征。对策: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考点1:划线句的作用(1)说明了紧挨划线句的句子(2)说明了划线句所在节的中心句(3)说明了说明对象+说明对象所在句子特征(一定要找准划线句的说明对

2、象)* 先(1)后(2)再(3)考点2:说明文第一节的作用(1)内容上概括大意,有中心句抄中心句(节首节尾)(2)结构上引出下文对说明对象具体说明(3)吸引读者,引发阅读兴趣考点3:说明文中两节能否互换?(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总分、主次、概括到具体、现象到本质、总体到局部)。 逻辑顺序中的“由主到次”与空间顺序中的“由整体到局部”要分清近几年说明文选段多为科技类说明文,此类说明文一般是事理说明文居多,故多用逻辑顺序。)(1)不能(2)大意内容,概括两段大意(3)结构上寻找上、下两节的关系: 两段之间如何排列?(*时间、空间、逻辑)逻辑:由主到次,由原因到本质,由概括到具体

3、两段中的第一节与上一节的关系、第二节与下一节的关系 照应全文内容(一般为第一节)(4)互换的结果(5)总结:符合人们认识事物、发现事物的客观规律(有逻辑性)(6)所以不能换*时间顺序:如:发展时间空间顺序:如:由西向东逻辑顺序:写具体由一般到个别原因到结果由现象到本质由主到次为什么不能调换段落顺序不能调换:原文采用由到的顺序介绍事物,调换后不合逻辑。例题;(向沙漠进军5、6段照应上文游击战、阵地战顺序)总分关系中分说部分与前文总说部分顺序相照应。(看云识天气)考点4:分段分层的理由、依据说明文结构:总分总;分总;并列理由:(1)前后段的关系总分、分总、总分总、并列(2)各大段具体大意*说明文中

4、分层分到最小化*分层中哪些句子不可分开:1、上一句并与市下一句话主语2、相同句式3、主语相同句子4、主语为代词5、先肯后否6、复句(虽然但是/不仅而且)考点5:概括某一节大意(段意概括):(1)中心句(首/末)(2)前一节末句(3)下一节首句(4)自己概括如有例句,要与其结构、字数保持一致句式:说明了介绍了方法:找中心句;结合本段说明特征概括,摘要联合,结合标点,尤其注意分号,认真提炼。考点6、能否删去一个词、字(1)解释该词(该字)(2)解释该词在句中的作用(表层、中心句)(3)体现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准确周密性)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类型1、加点字词有可作用 对策:抓住说明文语文准确这一特点答题,

5、格式/生 ”的特很事理。类型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对策:(1)不可以。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类型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对策 )1)表态)删还是不删)。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右等表 估计,多”有奈等表数量。)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 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不能删,先解词,说明原句意思是,在(程度、状态、性质、范围)上加以限制(强调、说明),换后(删掉)意思变为,与实际不符,不符原意,不准确,不严密、不科

6、学。)类型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类型5:指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考点7:说明文段落的作用(1)内容上作用:联系啊上下文,概括本段内容(2)地说明了中心句(首、末)(3)地说明了末句(4)的说明了下节的首句 (2、3两点均应是与该节有关的句子)*有选择地抄*关注过渡句“不仅而且”(1、承上,段落最后一句话2、启下,段落第一句话3、承上启下,段落第一句话)考点8:对说明文段落的理解、举例说明(1)把握本段主要意思,提炼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2)“理解”不能抄原文(3)举一例不能为文中的例子考点9:说明方法(1)常用说明方法:举例子、列

7、数字、作比较;分类别、打比方;列图表、1. 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XX特点。2. 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XX特点。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 理3. 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XX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4. 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XX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5. 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XX特点(地位、影响等)。6. 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或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 事物的特征(或事理)。7. 列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XX特点。8. 引用法: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

8、,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引用说明在文章开 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9. 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10. 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11. 引用说明: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 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考点10:说明文标题的作用(1)如果用了修辞手法,分析并写作用(2)引起读者兴趣、思考,与趣味

9、性(3)解释说明对象,引出全文说明内容区分以下3种题型:考点11:概括文章主要内容(1)仔细读文本(2)概括各部分中心内容之和,合并同类项(要涵盖全文)(3)概括不能抄原文,用简洁的语言(4)主要内容:要涵盖全文,答案和段落一致,一一对应考点12:写出文章的说明对象(1)看文章题目(2)各部分内容提取公因式*如题目旁标注“节选”,那么这篇文章的中心不一定为文章题目考点13:说明文取题目(1) 找到本文说明对象 提取公因式:*的生活、*的种类 关注文章首尾(2)题目一般与内容有关(3)分段、分层、概括段层意(段意、层意之和)(4)总起、总结段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考点14:解释词语题型一:解释该词在文中的意思一一需联系上下文题型二:解释该词的意思一一词义考点15:选择一个适当词语(1)看词语意义差别(2)看哪一个与原文搭配最准确(联系前后文)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