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中国现代诗二首二教案设计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49554295 上传时间:2022-09-0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6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最新】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中国现代诗二首二教案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最新】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中国现代诗二首二教案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最新】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中国现代诗二首二教案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资源描述:

《【最新】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中国现代诗二首二教案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中国现代诗二首二教案设计(1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最新精品资料【课堂新坐标】高中语文 2.5 中国现代诗二首教案(二)语文版必修1雨巷【教学设想】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分析、理解本诗的意象和象征意味;能有感情地诵读诗歌。2情感目标:领悟作者的思想情感,感受诗歌的情境美,并正确看待诗人的孤独和忧伤。3能力目标:通过诵读、意象解读,增强对诗歌的分析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审美感悟力和想象力。二、教学重点1营造情感氛围,感悟诗歌朦胧意境中所传达的细腻情感,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2对诗歌中浸润了古典情怀和江南风韵的意象进行解读,引导学生入境。【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欣赏歌曲丁香花,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意境。听完歌曲,教师提问:这首歌中,紫色美丽的丁香花承载了

2、怎样的情感?为什么会承载这样的情感?(初步解读丁香花这个意象。)【答案预设】丁香花承载了忧伤而缠绵的情感。丁香形状像结,开在暮春时节,开花为淡紫色或白色,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丁香象征着美丽、高洁和愁怨。2导入新课:也有这么一位诗人,用丁香花这个意象烘托出一位美丽多愁的姑娘,她走在寂寥而悠长的雨巷中,引出了诗中多情人的期待和惆怅,也为诗人赢得了“雨巷诗人”的美誉。让我们一起走进雨巷中,感受丁香般的芬芳,丁香般的忧愁。二、品读入境1自由朗读诗歌,正音正词。2带着情感小声朗读,并用一句话写出自己的初读体验。3请学生朗读,教师点评。4欣赏乔榛的朗读录音。三、赏析诗歌1雨巷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学生自由

3、交流自己的阅读初体验。知识讲解1:意境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相互交融而形成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这种艺术境界是由主观思想感情和客观景物环境交融而成的。【答案预设】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丁香般结着愁怨的姑娘构成一种凄婉迷茫、朦胧动人,而又具有强烈暗示的意境。2我们对这首诗歌的这种感觉和体验是如何获得的?知识讲解2:(1)意象寓“意”之“象”,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2)语言形象生动,含蓄蕴藉,体现一种回环舒缓、迷离感伤的音乐美。3作者为了能营造出这种朦胧的意境采用了哪些重要意象?一共有6 个,主要有:油纸伞、雨巷、丁香。另外还有篱墙、“我”和姑娘。4学生讨论:油

4、纸伞、雨巷、丁香这些意象具有哪些特点和意义?小组讨论,发言,教师评点。这些意象朦胧、感伤。诗歌从物象的选择,到物象的颜色状态以及赋予的情感都流露出一种朦胧的哀怨。(1)油纸伞。这件真实的雨具,在特殊环境下会构成更典型的意象。雨打油伞的意境是朦胧迷离的。油纸伞本身就具有复古、怀旧、神秘、迷蒙的特点,而且和雨巷很好地结合起来了。时间是在暮春,在寂寥的雨下,平添了一份冷漠、凄清氛围,撑一伞风雨独立销魂的形象,会因为这小小的道具更显得绝尘飘逸、幽缈迷离,更有一种淡淡的感伤梦境一般弥散开来。(2)雨巷。作者幼小时住在杭州大塔儿巷8 号。他小学、中学走的都是长长的青石板路。这是种优美的意境。小巷本来就让人

5、感到幽深,寂静,再加上蒙蒙的细雨,雨打房檐,滴滴答答,湿漉漉的小径,人迹稀疏,平添几分凄清伤感。小巷绵延,看不到尽头,而两旁高墙堆砌,日久斑驳,置身其间免不了要愁肠百转。(3)丁香。整首诗说不清道不明的迷蒙意境都来源于“丁香”两字。美丽的事物总是和姑娘联系在一起。丁香一样的姑娘,丁香一样的忧愁。丁香何以寄愁,我们在之前已分析过,而本诗中诗人是化用古典诗词“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独自愁”(李商隐代赠)、“丁香空结雨中愁”(李璟摊破浣溪沙)中的“丁香”形象。丁香花开花在暮春时节,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是愁品。丁香花白色或紫色,颜色都不轻佻。常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总之,丁香是美丽、

6、高洁、愁怨三位一体的象征。雨中的丁香更是增添了许多的愁怨和凄美。而且丁香花虽美,但容易凋谢。所以,以丁香为象征的姑娘也是容易消失离去的。5诗中的“丁香姑娘”和“我”又是怎样的形象?明确:(1)丁香姑娘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美丽高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哀怨彷徨)(2)“我”独自、彷徨、希望、默默、彳亍、冷漠、凄清、惆怅是个怀着“希望”的,有美好理想追求的青年形象,但又是孤独、迷茫的。6探讨主题:诗人所吟咏的“丁香姑娘”这个抒情形象有什么象征和暗示的意味?结合诗中情节及雨巷、丁香般的姑娘、“我”三者的关系,你认为作者要表达一种怎样的情感?(联系背景)学生可

7、以根据对相关背景的了解来谈这首诗的主题,不限定唯一答案。知识讲解3:(1)戴望舒出生于一个银行职员家庭,虽然不太富有,生活也还是无忧无虑。然而一场天花在他脸上留下了片片瘢痕。这生理上的缺陷,常常被当成取笑的把柄,使得诗人的性格变得沉郁。(2)居住松江期间,诗人对朋友施蛰存的妹妹绛年产生了爱慕之情,但生理上的缺陷使诗人心中充溢着自卑感,给本来甜蜜的初恋罩上了一层阴影。没有真诚的理解,爱情之花注定要枯萎,他终于与恋人分手了。(3)1927 年夏天,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黑暗的时代。反动派对革命者的血腥屠杀,造成了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原来热烈响应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火的高潮坠入了夜的深渊。他们中的一部

8、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们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他们在失望中渴求着新的希望的出现,在阴霾中盼望飘起绚丽的彩虹。戴望舒写这首诗的时候只有二十一二岁。一年多以前,他与同学杜衡、施蛰存、刘呐鸥一起从事革命的文艺活动,并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用他的热情的笔投入了党的宣传工作。1927 年3 月,还因宣传革命而被反动当局逮捕拘留过。“四一二”政变后,他隐居江苏松江,在孤寂中嚼味着“在这个时代做中国人的苦恼”。归结:不管是个性本身的忧郁,还是爱情的失落,还是时代的苦闷,我们从诗中感受到的是:结着愁怨的姑娘是诗人一种想象中的创造,是一种人生理想和希望的象征,也是诗人孤独、苦闷时的一个幻影、一个“白日梦”。

9、是诗人既迷惘又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的暗示。诗人借“丁香一样的姑娘”表达一种追求美好理想的愿望,以及理想幻灭后的空虚和伤感,从而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失望,也是当时不满现实又找不到出路的知识分子共同的复杂内心世界的表露。所以说雨巷是诗人伤感寂寞心灵的痛苦歌唱。7语言赏析:除了意象,这首诗本身在朗读时就能让人陷入那种回环舒缓、迷离感伤的音乐美中。请说说这首诗的语言特点。(叶圣陶盛赞这首诗“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学生交流讨论,结合课文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归纳:(1)雨巷的音节特色舒缓悠扬。诗行的顿数基本为三顿,加上诗歌语言的音质配合,因此读起来有舒缓悠扬的效果。单字顿都设置在诗行的行首。韵

10、律诗停顿时需基本一致,而诗行间停顿稍长,节与节之间停顿更长,雨巷单字顿放行首,一开始就拉长了这个字的韵尾,起着一种强调、舒缓的效果。复沓句式的妙用。以第三节为例“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第四节“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等连贯上下句式,可以说是诗歌内在的巧妙拉长,形成了诗歌回环叠唱的效果,使阅读时有起势强调飞跃的递进效果。特别是首尾两节互相呼应,起结复见,使诗歌节奏显得更整齐和谐,也加重了诗人彷徨和幻灭心境的表现力。词的重叠运用。有时在同一行诗中,如“悠长、悠长”,有时在两行诗的隔开处,如“哀怨,哀怨又彷徨”,有时在诗节的分开处,如二、三节间的“彷徨”。词的重叠把时值相同的停顿复沓化

11、了,从而形成了舒缓悠扬的节奏。雨巷在音节运用上又是灵动、变化而富有生命力的。(2)诗歌的押韵。雨巷共7 节,每节6 行,每行押“ang”2 到3 次,如雨巷,悠长,彷徨,姑娘,芬芳等在诗行中反复出现形成了一种悠长的旋律,这样的音质就同诗人追求的幽深空蒙的意境,凄婉徘徊的情调很好地融合起来,这也是音节要舒缓悠扬的原因所在。诗歌的外在形式是要为诗歌所要表达的意境和内容而服务的。(3)不但使用“ang”的韵尾、用音节的舒缓悠扬来增添幽深空蒙的意境,而且在修辞上也使用了排比的手法来增添幽深空蒙的意境。“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这句是排比。这几句字数相同,结构相似,用排比手法把丁

12、香姑娘刻画得非常妩媚,但却带着淡淡的忧愁,表现诗人对美好理想的追求,但理想又难以实现的惆怅。同时反复吟咏也增强了诗歌的音乐美,营造了一种幽深空蒙的意境。(4)诗歌的用词。雨巷在用词上也别具特色,用了大量很浓的带有情绪色彩的双音词,如寂寥、愁怨、冷清、太息、凄婉、颓圮、忧愁等借以表达诗人朦胧而又感伤的诗情。彷徨、芬芳、惆怅这些双声叠韵词本身就代表着音韵和节奏,把它们巧妙地放在诗行中,形成了精巧优美,舒缓涌动而又迷蒙空灵的意境。四、延伸拓展这首诗的美不仅在于它把握了时代性的精神苦闷,还在于它创造了舒缓迷蒙的内在旋律和音乐性,而其长久的生命力更在于它传达了一种对美的追忆和留恋这种人类共同的情结。同学

13、们能否联系一下自己的阅读和欣赏的经验,谈谈自己的理解?学生发言。示例:李商隐的锦瑟中有“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这段感情早已经逝去了,只剩下当事人面对着多少年后的物是人非来深深的怀恋,然而无论心里有多少痛惜,曾有的深情却也无可挽回了。这又怎么不让人悱恻伤感呢?寂寞【教学设想】一、教学目标1分析意象特点,把握诗歌主题,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2了解诗歌的结构特点及其艺术表现力。3体会对比衬托等艺术手法的运用。二、教学重点1对诗歌意象内涵的把握。2体会诗歌艺术手法的运用。三、教学难点领会诗歌中“寂寞”的内涵。【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回顾断章这首小诗。“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14、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这是卞之琳最出名的诗,也是我们熟悉的一首诗,它通过一种虚拟的“戏剧化处境”,写出事物的相对性和以一种反讽的眼光看人生的智慧。我们阅读时能够隐隐约约感受诗人想表达什么,可又不能确定它就是表达某一个意思。短小、含蓄、不动声色,这些正是卞之琳诗歌的特点。二、介绍作者卞之琳1929 年毕业于上海浦东中学后入北京大学英文系就读,较多地接触英国浪漫派、法国象征派诗歌,并开始新诗创作。1933 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英文系,就读期间曾师从徐志摩,深受赏识,徐志摩不仅将卞之琳的诗歌在其编辑的诗刊上发表,还请沈从文先生写题记。因为这段经历,卞之琳被公认为新文化运动中重要的诗歌流

15、派“新月派”的代表诗人。卞之琳于20 世纪30 年代出现于诗坛,受过“新月派”的影响,但他更醉心于法国象征派,并且善于从中国古典诗词中汲取营养,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他的诗精巧玲珑,联想丰富,跳跃性强,尤其注意理智化、戏剧化和哲理化,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诗的内容并进一步挖掘出常人意料不到的深刻内涵,诗意偏于晦涩深曲,冷僻奇兀,耐人寻味。在中国新诗史上,卞之琳与戴望舒往往被人相提并论,如果说后者是生命的寻梦者,卞之琳就是一位“生命的玄思者”。他的诗,体现了由“主情”到“主智”的艺术转变。他的创作,比起同时代的其他诗人,更具有一种现代的心智,也更讲究艺术的克制、洗练,每每达到一种千锤百炼的结晶状况。

16、三、赏析诗歌(一)朗读诗歌,说出自己的初读感受。(二)诗歌是如何表现“寂寞”这个主题的?1意象解读寂寞中小孩子是一个什么形象?诗中“蝈蝈”“夜明表”等意象有何作用?讨论交流:小孩子是被“寂寞”贯穿一生的小人物的形象,是一个“寂寞”的载体。“蝈蝈”“夜明表”等意象分别衬托了小时的寂寞、死时的寂寞。它们是主人公活着和死亡的见证和承担之物,诉说着生死皆寂寞的生命形态。2结构分析寂寞这首诗篇幅短小,但结构却富有特点。你能说说其特点吗?这种结构是如何有力地表现主题的呢?讨论交流:本诗从内容结构上说,跳跃性非常大,乡下与城里、童年与成年、古老与现代、生与死,将时空高度概括组织到一起,概括了主人公一生的命运

17、,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在宏大的背景下,一个小人物倍显寂寞,这种寂寞是地老天荒的。从音节结构来说,每一行都是八个字,共八行,只有两节,后一节并非前一节的节奏,每一句也各不相同,它以童年/成年,童年/死亡的结构铺开,对称地变化出来,它衍化着,使“寂寞”笼罩我们,并且无所不在。3手法运用怎样理解“如今他死了三小时,夜明表还不曾休止”?讨论交流:以不休止的“夜明表”衬托出静态的死亡,死亡的寂静被加深。而“三小时”一个如此准确的时间,它把“寂寞”逼近了,“寂寞”更清晰了,“寂寞”被放大,变成了宿命,让我们惊心动魄。(三)深层探讨1“寂寞”历来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一个主题,但它们往往写的是成年人的寂寞或隐

18、者的寂寞,而卞之琳的这首诗却从孩童时期来写“寂寞”,诗人这样写有什么寓意?讨论交流:诗人没有写成年人的寂寞,而是从孩童时开始写起,似乎这种古老的寂寞生来就伴随着人们。诗人写的是一种与生俱来,人们从小就“怕”,就想方设法逃避的“寂寞”。这样来理解,才能更深刻地把握诗人的立意。“枕头边养一只蝈蝈”,也不是像一般的诗那样仅止于表现童心,而是为了打破从小就害怕的“寂寞”;长大后在城里操劳,夜明表代替了蝈蝈,也是为了陪伴生命的寂寞;尤其是诗的结尾,不仅写出了一种人生的荒唐和不公,而且对“寂寞”的表现也到了使人暗自惊心的强烈程度。这就是“乡下小孩子”的命运,从一开始懂事起就逃避寂寞,到最后又这样回到了寂寞

19、的怀抱。“言有尽而意无穷”,这首诗到最后留给我们的,就是这样一种地老天荒的寂寞之感。显然,在一个乡下小孩子那里,诗人寄寓了他自己对人生的感受。2你如何看待寂寞中作者的冷静态度?讨论交流:卞之琳认为写诗是把生活经验中那些最深沉的感受,通过艺术过程,使之结晶升华,成为艺术品。在这首诗中,卞之琳以他特有的风格,克制自己的主观抒情(“我写诗,而且一直是写的抒情诗,也总在不能自己的时候,却总倾向于克制,仿佛故意要做冷血动物”。见雕虫纪历自序),只让人物、事物和细节在一种冷静的叙述中陆续出场,让事物本身呈现、演出它们自己,而这样写自有一种特殊的力量。诗一开始的“乡下小孩子怕寂寞,/枕头边养一只蝈蝈”,是叙

20、述,却又写出了孩子的天真和寂寞;而结尾的“如今他死了三小时,/夜明表还不曾休止”,看似是一种客观、冷静的陈述,像一种事实报告,冷静到了极点,然而“此时无声胜有声”,它对人的心灵的冲击是如此强烈!这样不动声色的陈述,不仅加倍写出了一种人生的荒唐,也暗含了一种无声的控诉。阅读比较戴望舒的寂寞与卞之琳的寂寞。寂寞戴望舒园中野草渐离离,托根于我旧时的脚印。给他们披青春的彩衣;星下的盘桓从兹消隐。日子过去,寂寞永存,寄魂于离离的野草。像那些可怜的灵魂,长得和我一般高。我今不复到园中去,寂寞已如我一般高;我夜坐听风,昼眠听雨,悟得月如何缺,天如何老。【期刊拔萃】浅谈雨巷中的青春苦闷黄燕雨巷是中国现代文学史

21、上的名篇,一经发表就广为传诵,成为戴望舒的代表作,戴望舒也因此赢得了“雨巷诗人”的称号。雨巷的感情基调是忧愁、苦闷的,全诗反复咏叹的是凄婉、迷茫、彷徨等低沉的情绪,这是公认的。至于为什么如此低沉、苦闷,却是见仁见智。大体有以下几种代表性意见:一是抒发大革命失败后的苦闷、幻灭感;二是表达恋爱的忧愁;三是由于作者小时候得天花脸上落下了疤痕,从而养成了内向感伤的性格。不朽的作品,是不需要附带说明的,它自己就能最好地表达自己,说明自己。它有一种深刻、内在的力量,表达出一种超越具体时代,具体人、事局限的思想与情感。雨巷就写出了这种具有时代穿透力的思想情感。雨巷抒发的情感,与其说是时代的苦闷,不如说是“青

22、春的苦闷”,因为这种苦闷并不特别属于哪一个年代,而是一种广泛的青春体验。它也许与恋爱有关,但这个时期的恋爱也表现出独特而鲜明的心理特征。雨巷那种忧伤的情绪、浪漫的情调、彷徨的思想无不流露出诗人青年时代特有的人生状态与审美趣味。雨巷中也许有社会时代的投影,但首先是个人青春时代心灵状态的一种隐喻与象征,可以说雨巷是一首忧伤的青春奏鸣曲。青春的一方面,是明媚、烂漫、生机勃勃,但是,不可否认,青春也是一生中内心最彷徨、最动荡、最苦闷、最孤寂的时期。青春是理想主义的时代,理想主义的背面是悲观主义;青春是浪漫主义的时代,但浪漫的对面是现实的藩篱;青春是自我意识觉醒的时代,自我往往遇到人群的桎梏;青春是生命

23、力贲张的时代,但张扬的生命力常常会遇到社会强大惯性的制约,所以,青春时代既是热情的又是忧伤的,既是追求的又是彷徨的,既是浪漫的又是孤寂的。请看作者选择的意象:细雨、小巷。雨,一定不大,否则便喧嚣、淋漓;雨只是淅淅沥沥,像绵长的倾诉,天地只是一层干净的银灰色,清冷。小巷,窄窄的,阻隔了人群;青石板,带着一种不染纤尘的唯美。小巷悠长,为浪漫的遐思做好了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准备。这样的意象,充满着孤独的暗示。其实每个人的青春都是无人陪伴的,所以,与青春有关的画面总显得孤独而落寞。孤独是孕育自我的土壤,没有孤独,就不会有觉醒,不会有成长。如果说雨巷营造出了一种孤独寂寥之感,雨伞则突出了一个自我的天地。一把

24、雨伞,在天地之间,隔出了一个小小的自我空间。外面是笼罩天地的雨幕,耳边是雨的滴答,是自己寂寥的跫音和自己心灵的声音。雨伞下的“我”是独立的,是思绪充实的,是不被扰动的,是寂寥背景下的一个充实的小世界。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成长的心灵,哪怕充满忧伤,但是他深深地沉入自我的内心,并对自己的忧伤玩味不已。雨巷又是充满象征意味的。请看作者反复咏叹的“彷徨”。在这里,行走没有目的,只有一种期待、一种想象。如果说童年的欢笑是无忧的,成年的追逐是奔忙的,一生中真正彷徨的正是青春时代。因为已经觉醒,所以不会再安于现状;因为未曾经验,所以要寻觅、探求。迷茫恰是坚定的必由之路,彷徨恰是开始探求的前奏。青春时代的迷茫

25、是美的,唯经历迷茫才会获得真正的坚定,唯彷徨过后才会一往无前,未曾彷徨的心灵一定是未曾思考的心灵。雨巷中的彷徨正是这样一种青春的彷徨,也许这种彷徨在一个动荡的大时代中会被放大,但实际上应该是生命走向成熟与坚定的必由之路。丁香姑娘,象征着青春的寄托与浪漫的追求。丁香姑娘是作者青春梦幻与理想的集中体现。丁香姑娘只是一个淡淡的身影。唯有这样绰约的身影才能与年轻诗人那浪漫而缥缈的追求相称。她不能有清晰的相貌,因为过于清晰的相貌会有损诗人追求的浓厚的精神气息;她一定是叹息的,只有这叹息符合作者忧伤的心境;她静默地走近,如紧闭的花蕾,那静默中饱含着一种对自我的坚守、一种对孤独的爱好;她在小巷中,远离繁华,

26、远离喧闹,远离滚滚红尘、熙熙攘攘她最后消失在雨巷的尽头,篱墙颓圮处,仿佛走到了时间的尽头、世界的尽头,一种与人群落落难合的感觉顿起,那身影立刻有了一种遗世独立的清高与落寞。一个与繁华无关、与喧闹无关的姑娘,一个疏离于人群的姑娘,她那浅浅的颜色、淡淡的芳香,以及那叹息轻轻、落落难合的神情,无一丝人间烟火气,寄托的正是青年人的审美趣味和人格追求。青春就是这样一种情绪、一种色调。这种情绪与色调也许会与时代有关,但首先是与年龄有关,与青春时代独有的生命体验有关。所以,在比戴望舒晚了将近一个世纪的郭敬明的作品中,我们也能看到这样的一种姿态。郭敬明笔下主人公“以45度角仰望天空”的姿态不仅充满孤独的意味,

27、而且充满了对这种孤独的自赏。而几米的漫画经常是一个人的世界,即便背景是高楼林立,主人公依然是孤独的,将青春时代一个人与外界的对峙突出到了极致,赢得了青年读者广泛的喜爱。那种忧伤会因不同的时代被涂上不同的色彩,又因个体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姿态,但深层的原因是一致的,那就是觉醒的生命第一次面对自我、社会的孤独与迷茫。成长是孤寂的,是充满彷徨与追求的,所以一代又一代人,用诗、用歌,咏叹着青春的哀愁,这哀愁带着别样的浪漫感动着一代又一代人。(选自语文建设,2010年6期)戴望舒雨巷四美解读尤晓娟雨巷写于1928年,是诗人戴望舒前期的代表作,这是一首既具有音乐美,又具有朦胧美的象征诗。这首诗发表后,戴望舒

28、获得了“雨巷诗人”的美称。这首诗之所以征服了无数读者的心,在于这首诗中所表现出的“四美”:意境的朦胧美、情感的含蓄美、形式的音乐美和新颖的象征美。一、意境的朦胧美这首诗的最大特点是朦胧。整首诗都笼罩在朦胧的意境之中。作者为了能营造成这种朦胧的意境采用了以下意象。第一是油纸伞。这是件真实的雨具,作者并没有做过多具体的描写,而是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这样写的好处是一方面避免喧宾夺主落俗套,另一方面又留下了雨打油纸伞的迷蒙意境。因为油纸伞本身就具有复古、怀旧、神秘、迷蒙的特点,而且和雨巷很好地结合起来,时间是在暮春,在寂寥的雨下,平添了一份冷漠、凄清氛围和撑一伞风雨独立销魂的形象。第二是雨巷。作者幼小

29、时住在杭州大塔儿巷8号,他小学、中学走的都是长长的青石板路,这是种优美的意境。小巷本来就让人感到幽深寂静,再加上蒙蒙的细雨,意境更是充满了朦胧美。这里的雨巷,既可实指雨巷,江南阴沉的梅雨季节里湿漉漉的小巷子,两边是寂寞的人家,偶尔有人声和鸡鸣狗吠,间或有人匆匆而过,总之,这一形象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给人丰富的想象天地。我们也可以把雨巷虚化,这是一条追求之路吗?前面是什么地方?它通向康庄大道还是通向死胡同?人生之路不也这样?第三是丁香。整首诗说不清道不明的迷蒙意境都来源于“丁香”两字。美丽的事物总是和姑娘联系在一起,丁香一样的姑娘,丁香一样的忧愁。为什么要选用丁香?因为丁香形状像结,开在暮春时节

30、,开花为淡紫色或白色,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丁香象征着美丽、高洁和愁怨。在李璟和李商隐的诗中都有丁香这种意象。李璟词中有“丁香空结雨中愁”的句子。全词是:“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 。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摊破浣溪沙)李商隐诗中也有“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的句子。第四是姑娘。在诗中丁香一样的姑娘是一个重要的意象,雨巷、油纸伞、丁香等意象都是为了表现女子的形象而服务的。那么诗中的“丁香一样的姑娘”象征着什么?诗中的我在寂寞的雨巷中“彷徨”,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的姑娘,但这个姑娘同时又带着淡淡的忧

31、愁,她的心境和“我”的心境有相同的地方,仿佛是“我”的影子。作者希望她能找到出路,同时希望自己也能找到出路,但是连这最后的一点希望也消失了。“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而“我”仍旧彷徨在这雨巷,仍旧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般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诗人将丁香般的姑娘写得那般清雅凄美、缥缈哀怨,使这个雨巷包含了丰富的内容,象征着诗人对理想、人生和美好事物的信念和追求,也表现了空虚、幻灭和感慨的心境。雨巷是诗人寂寞心灵的痛苦歌唱,诗人把美好生活虚拟成了丁香般的姑娘。诗人明明看到了她,却又无法走近她,像梦一样来,又像梦一样地飘逝。诗中另外的意象还有篱墙。这个篱墙是颓圮的,就让

32、人感到有种哀怨、凄凉的氛围。除了以上几个意象外,雨巷还用了大量很浓的带有情绪色彩的双音词,如寂寥、愁怨、太息、凄婉、颓圮等,借以表达诗人朦胧而又感伤的诗情;而彷徨、芬芳、惆怅等双声叠韵词本身就代表着音韵和节奏,诗人把它们巧妙地放在诗行中,更形成了精巧优美,舒缓涌动而又迷蒙空灵的意境。二、情感的含蓄美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很含蓄,使人难以明了诗人的情感。诗人借助这首诗想表达什么情绪呢?从诗中我们无法找到确切的答案,但这种情感的含蓄美更能激起人们探究的兴趣,不同的读者有不同的理解。有人把这首诗当作一首爱情诗来读。现实生活中完全有可能出现这样的情景:一个多情的少年,在一个特定的时刻,邂逅一位美丽的少女,

33、这少女是那样地孤傲、高洁而忧郁,她令少年怦然心动,念念不忘,“辗转反侧,寤寐思服”,于是诗情喷发,有了诗中这样莫名的忧愁与惆怅。也有人把这首诗当作诗人对心中朦胧的人生理想的追求。文学即为人学,其终极意义即是对人性的揭示,对人生意义的揭示,对生命的观照。对人生而言,那悠长又寂寥的“雨巷”到底意味和象征着什么? 如果我们把诗中的“我”和我们每一个自身都看作人生的赶路人,那么,这悠长寂寥的雨巷正象征着“长亭更短亭”的漫漫人生路。我们每一个人更多地是在孤独地赶自己的人生之路,促使我们前行的,是那不断升起又不断陨落的希望。这正如诗中“丁香一样的姑娘”,“她”美好,“她”是我们前行的理想或者希望,而这理想

34、或希望并不是实实在在,伸手可触的,“她”隐隐约约,朦胧迷茫,迷离恍惚,似真似幻。“她”带给我们那么多希望、期待,又带给我们那么多的失望、忧伤。“她”会有因无因地杳然而失,使我们遭遇“山重水复疑无路”的痛苦、困顿,又会不经意地悄然亮起,使我们拥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执著。唯其如此, “她”才成为我们追寻的动力。人的一生总会面临诸多的希望,当希望破灭,我们失意之时,新的希望又会重新升起,使我们不断前行,这正是人生的过程和意义。雨巷中“我”寻觅求索(希望逢着“姑娘”) 与“姑娘”相逢(惊喜) “姑娘”消失(失望) 再度寻觅(希望飘过“姑娘”) 这一过程正是人生寻寻觅觅的隐喻。还有的读者联系特定

35、的政治背景,把这首诗的思想感情理解得更“实”一些。这首诗写成于1927年夏天,当时中国的政治形势非常黑暗。“国共”分裂后,蒋介石对革命群众进行了血腥镇压,白色恐怖笼罩了全国,造成中国现代历史上空前的黑暗。原来积极响应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火的高潮坠入了夜的深渊,找不到方向和出路,从而陷入苦闷、迷惘、彷徨、幻灭之中,“你往何处去”成了他们的普遍心结,他们在失望中挣扎,在失望中渴求着新的希望出现,在阴霾中盼望飘起绚丽的彩虹。戴望舒本人曾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从事革命的文艺活动。1927 年3 月,因宣传革命而被反动当局逮捕拘留过。“四一二”政变后,他隐居于江苏松江,在孤寂中嚼味着“在这个时代的中国人的

36、苦恼”(望舒草序) 。这种特定的时代氛围和作者此时特定的心境在雨巷中都可以找到对应物。在该诗里,那悠长寂寥、阴暗颓圮的“雨巷”实际上正是那个时代令人压抑的氛围的写照;而“我”的孤独、彷徨,对“丁香一样的姑娘”的追慕和希望破灭后的惘怅、忧伤,实际上正是当时一部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精神状态的流露苦闷、迷惘、失望着,又憧憬期待着。这种心境不禁使人想到金克木先生所译的诗句“那黄金的青春与希望,今在何方? 已如吹啸着的风,风去茫茫。” 诗歌虽是诗人内心深处情感的流露,在所有文体中,最具私人性、个性化,但它必然会或多或少地打上时代、社会的烙印。戴望舒作为一位曾经追随过革命而世界观又尚未根本转变的知识分子

37、,内心难免痛苦失望有幻灭感,思想上消沉,行动上彷徨。时代和个人的忧愁交织在一起,他写出雨巷这样的诗,也就顺理成章了。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雨巷反映了一代知识分子在特定年代里的思想与情绪。三、形式的音乐美这首诗在形式上给人印象最突出的是它的音乐美,它节奏舒缓,音调和谐,为全诗平添一份凄婉迷蒙的意境。全诗节奏舒缓悠扬。节奏舒缓悠扬与全诗的停顿分不开。全诗七节,每节六行,每行虽然长短不一、有的一句一行,有的一句排成几行,但诗句的停顿却很分明,很有规律。单字停顿一般设置在诗行的行首,诗行间停顿稍长,节与节之间停顿更长。雨巷单字停顿放在行首,一开始就拉长了这个字的声音,起着一种强调、舒缓的效果。诗行的停

38、顿基本为三顿,加上诗歌语言的音质配合,读起来有舒缓悠扬的效果。此外,诗中多处运用重叠和反复的手法,如“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而首尾两节,除“逢着”换“飘过”外,其他语句完全相同。诗句的重叠反复,构成声音和感情的回环往复,强化了节奏,美化了声律,增强了诗歌的抒情色彩,形成了舒缓悠扬的节奏。这首诗音韵和谐悠扬。全诗每节第三、六行押韵,一韵到底,保证了音韵的和谐一致,而句中韵(ang韵)的运用,是戴望舒新诗写作中的一大创造。如开头和结尾的两节中,“彷徨”“长”“望”“香”“样”,都是同一韵母ang的字,而且又恰恰和韵脚“

39、长”“巷”“娘”韵母相同,这些字被有意识地安排在诗行内部,构成句中韵,在诗中不断出现,一再重复,并与句尾韵相呼应,形成了鲜明的音乐效果。雨巷在用词上也别具特色,“雨巷”“悠长”“姑娘”“芬芳”“惆怅”等词在韵脚中一再重复,传达出一种流动着的情绪,一种低回而迷茫的感觉,构成了一种回荡往返、摄人心魄的音乐旋律。四、新颖的象征美戴望舒早期的创作明显地接受了法国象征派的影响。他的创作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注意挖掘诗歌暗示隐喻的能力,在象征性的形象和意境中抒情。诗人以鲜明可感的意象表现内心深处的意识,抒写的既不怪诞晦涩,也不过分袒露直白,而是似暗似明,迷离恍惚,具有一种朦胧美,在多层面中蕴含着更深的真实内

40、蕴。诗歌的创作意图没有说穿,也没有点透,让人看得懂却充满朦胧的意味,使人在虚实相生的感觉中思索,拥有无穷的回味。这首诗在象征手法的运用上有以下特点:1立意的象征美。这首诗表面上描绘的是“打着油纸伞”,静静地走过“寂寥而又悠长的雨巷”的“丁香姑娘”,抒写“我”对“丁香姑娘”的倾慕与期盼和在失意中所感到的迷茫和惆怅,深层则抒写“我”所追求的理想和对理想的执著向往与追求,这是一个健康而又忧国忧民的游子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真实的情感体验。但这一创作立意是朦胧的,使诗歌看上去是爱情诗,又不仅仅是爱情诗,它表达了似爱而又超然于爱的一种感情。2背景的象征美。“我”和“丁香姑娘”相遇的环境是怎样的呢?“悠

41、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颓圮的篱墙”,“雨的哀曲”。诗歌所描写的这一抒情环境本身就给人一种朦胧感,在其中却能象征着追求真理、理想道路的孤独、漫长,感到理想破灭后的迷茫、惆怅。这正暗示着诗人当时所处的两难的社会环境。3形象的象征美。雨巷中那阴暗狭窄的小巷,连绵不断的雨丝,是江南小镇梅雨时节司空见惯的普通景色,可是诗中出现的“撑着油纸伞”的“我”和“一个结着愁怨的姑娘”却并非真实生活的具体写照,而是充满象征意味的抒情形象,隐喻着一代青年追寻理想而不得的迷惘心境。展读雨巷,我们被引进了一种梦幻曲般的朦胧飘忽的境界,全诗以其优美低沉徐缓的曲调,抒发了诗人的忧愁和追求无着的失落之情。它是诗人美丽憧憬与

42、虚幻追求的艺术显现。这首诗中的“我”,是一位沉醉于追求的青年,他常常孤身一人,彷徨在江南悠长的雨巷,等待着一位姣好的姑娘,她“冷漠,凄清又惆怅”,“她静默地走近”,然而又终于从身边飘然而过,“她”是个梦,难以觉察,不可捉摸,“在雨的哀曲里”,“她”的一切,统统像轻烟薄雾似的消失在朦胧之中,一去不返。只留下“我”追求无着的惆怅和叹息。这些并非实指的虚幻的形象,既清晰又朦胧,既明快又深沉,隐隐约约,若有若无,使读者深切领悟到诗人飘忽不定的愁闷和徒劳追求的空虚孤寂之情。总之,由于诗人创造了雨巷“四美”,使全诗笼罩着一种迷离恍惚的抒情意境,使作者能够用有限的篇幅来表达丰富的复杂微妙的思想感情,并给读者留下了驰骋想象的广阔天地,使读者能够积极的充分的参与艺术的再创造,并从欣赏时所产生的迷离恍惚、可望而不可即的情状中获得一种特殊的艺术享受。这正是雨巷跨越时间长河深受人们喜爱的原因所在。(选自时代文学,2008年10期)最新精品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