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年教师考编知识点整理

上传人:z**** 文档编号:149511559 上传时间:2022-09-0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11年教师考编知识点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11年教师考编知识点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11年教师考编知识点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资源描述:

《11年教师考编知识点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年教师考编知识点整理(1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名词解释 教育:广义的教育泛指能增长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增 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学制: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 性质,任务,培养目标,入学条件,修业年限,管理机制以及各级各类学校的关系等。教育目的: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 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产生怎样的结果。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国家对培养什么样的 人才的总要求。教师:是受过专业训练,在学校中从事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智力,完善品德结构,增强体质,促进 学生身心发展的专职人员.

2、教育过程: 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系统地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发展能力,增强体质并形成一定思想品德的过程.教学组织形式: 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 ,教师和学生按照一定的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 的结构.班级教学: 是指根据年龄或学习程度,把学生编成有固定人数的班级,由教师按照教学计划统 一规定的内容和时数并按课程表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班主任:是学校委派具体负责管理一个班级的教师教学评价: 是指依据一定的客观标准,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测量,分析和评定的过程.教学模式: 是从教学的整体出发,根据教学的规律原则而归纳提炼出的包括教学形式和方法 在内的具有典型性,稳定性,易学

3、性的教学样式.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和安排。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 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狭义的课程是某一门学科课程目标:广义的课程目标即是教育意图,包含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教学 目的和教学目标。狭义的课程目标是指教育目标课程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计划,它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做出全面安排, 具体规定了学校应设置的学科,学科开设的顺序以及课时分配,并对学期,学年,假期进行 划分教科书:又称课本,是根据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应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课程实施:是指通过一些列的教学活动,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的课程 目标

4、的基本途径课程评价:是指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通过系统地收集有关信息,采用各种定性,定量的方法,对课程的计划,实施,结果等有关问题做出价值判断并寻求改进途径的一种活动德育:又叫思想品德教育,是教育者有目的,有意识地把一定社会要求的整治规范,思想规 范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品德的教育过程。德育过程:是教育者依据社会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有目 的地施加思想品德的影响,以达到预定德育目的的过程心理健康: 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里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学习动机:是

5、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心理动因,即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具 有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指示学习方向的作用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包括 三个功能:激活,指向和强化功能智力:是个体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各种认知能力的有机结合,是个人有目的地行动, 合理地思考,有效地应付环境的一种综合能力。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到成年直至死亡整个生命历程中心理发生的有次序的变化过程。 即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狭义的学习是指个

6、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 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学习:广义的学习是指从低等动物到人类在后天生活过程中,通过活动,联系,获得行为经 验的过程学习策略: 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 的复杂方案学习迁移: 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即再一种情境中知识,技能,态度的获得对另一 种情境中知识,技能,态度的获得的影响教师的威信: 是指由教师的资历,声望,才能和品德等因素决定的,教师个人或群体在学生或社 会中的影响力.课堂管理: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协调课堂中的各种关系以建立一个有效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从

7、而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的过程各种理论学说教育的起源说:生物起源说(勒图尔诺) 心理起源说(孟禄) 劳动起源说(马克思)影响个体身心发展因素观点:内发论(孟子,威尔逊,格赛尔)外铄论(荀子,洛克,花生)心理学流派: 构造主义(铁欠纳) 机能主义(詹姆斯,杜威) 行为主义(华生,斯金纳) 格式塔(韦 特海默,考夫卡,苛勒) 精神分析(弗洛伊德) 人本主义(马斯洛,罗杰) 认知(奈瑟.西蒙)归因理论: 海德共变理论, 凯利三度理论, 韦纳归因理论, 琼斯对应理论耶基斯-多德森定律:当学习比较容易的课题时,学习效率会随着学习动机强度的增强而提 高;当学习比较困难的课题时,学习效率反而会因学习强度的增加而

8、降低;在一定范围内, 学习动机强度的增强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特别实在学习力所能及的课题时。斯坦福- 比纳智力量表:智商=智力年龄/实际年龄 *100韦克斯勒智力量表: 智商=(15*(原始分数-平均分数)/标准差 +100心理发展理论:1.高尔顿遗传决定论 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同化,顺化和平衡化)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知道的情况下,借助承认帮助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 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维果斯基学习理论:1.格式塔学派的顿悟完形说(苛勒,考夫卡,韦特默)2. 托尔曼的认知目的说3. 布鲁纳的认知-机构学习论4. 奥苏泊尔有意义接受学习5. 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论6. 海德和韦纳的

9、归因理论学习动机理论:1.强化动机理论 2.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 3.成就动机理论(德韦克) 4. 成败归因理论(韦纳)5.自我效能感理论(班杜拉)遗忘的理论解释: 1.痕迹衰退说(最古老) 2.干扰说(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3.同化说(奥苏泊尔) 4.动机说(弗洛伊德)特点,特性和功能类20 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和现代化教育目的的功能:导向功能,选择功能,激励功能,评价功能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 普及性,基础性和强制性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顺序性,差异性,不均衡性,阶段性,互补性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因素:遗传,环境,教育和人的主观能动性

10、 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具有主导作用的原因: 具有目的性,具有专业性和系统性,具有 基础性,最重要得一点是具有选择性学生的权利:1.生存的权利 2. 受教育的权利 3. 受尊重的权利 4.安全的权利 5.人身自由权 利学生的义务:1.遵守法律,法规 2.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 惯 3.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4. 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教师的社会地位及作用:1.教师是人类文化和民族文化的继承者与传递者.2. 教师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间接或直接创造者.3.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职业的角色 : 1.授业解惑角色 2.传道者角色 3.

11、 管理者角色 4.示范者角色 5.父母与朋 友角色 6.研究者角色教师劳动特点: 复杂性, 示范性, 创造性, 长期性, 群体和个体的统一性教师职业素养: 道德素质,知识素质和能力素质现代教师观: 1.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2. 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3. 教师不再是静态知识的占有者,而是动态教育活动的研究者师生关系的功能: 教育功能, 激励功能, 调控功能, 社会功能 良好师生关系的意义: 1. 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教育活动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2. 有助于学校凝聚力的形成3. 是提高学校生活质量,建立良好教育教学秩序的基础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需要 :

12、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正确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式, 加强自身 的修养教学过程基本规律: 1.教育学双边活动规律 2. 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规律 3.掌握知识 与发展智力相统一规律 4.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相统一规律学生认识的基本阶段: 1.引起学习动机 2.领会知识 3.巩固知识 4.运用知识 5.检查知识 课的结构: 1.组织教学 2.检查复习 3.学习新教材 4.巩固新教材 5.布置课外作业上课的基本程序和步骤: 备课, 上课, 布置课外作业, 课堂教学效果测评一堂好课的特征: 目的明确, 内容正确, 方法恰当, 组织得好, 积极性高教学模式特点: 指向性, 操作性, 完整性, 稳定性,

13、 灵活性德育原则: 1.正面说服原则 2.疏导原则 3.知行统一原则 4.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5.尊重学生和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6.通过集体进行教育原则 7.教育一致性原则德育方法: 1.说服教育 2.榜样示范 3.陶冶 4.到的体验 5.品德评价我国新时期德育特点:1.社会主义方向性 2.全民性和民主性 3.变革性 4.开放性 班主任工作基本内容: 1.了解学生 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3.建立学生档案 4.个别教育 5.班会活动 6.协调各种教育影响 7.操行评定班主任劳动特点: 1.事务性 2.消耗性 3.持续性 4.创造性一个良好班集体特征 : 1.共同的班级奋斗目标 2.一个

14、健全的组织系统 3.严格的规章制度与纪律 4.平等,民主的班级氛围班集体的建设: 1.班集体的组建阶段 2.班集体骨干力量的形成阶段 3.学生自主管理阶段班集体的培养: 1.确定班集体的共同目标 2.充分发挥班委会的作用 3.制定班级规章制度 4. 发挥集体活动的教育作用 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班级管理的改革发展趋势:1.呈现出主体多元化趋势,更注重学生的自我管理功能2. 重视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共同管理3. 教师影响力由传统的权力性影响向非权力性影响过渡班主任的作用:1.是班级的组织者,管理者,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引路人2. 是学校进行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3. 是各方面教育力量的组织

15、者课外活动特点:1.自愿性和选择性 2.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 3.过程重视学生独立性,自主性 发挥课外活动作用:1.充实学生生活,开阔眼界,密切学生与社会联系2. 激发学生兴趣爱好,发展学生个性和特长3. 培养学生自主能力,探索意识和创造才能课外活动意义:1.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2. 有利于发现和选拔各种专门人才3. 丰富学生精神文化生活,扩大知识面制约课程的因素:1.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2. 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3. 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4. 课程理论课程实施结构:1.安排课程表(整体性原则 迁移性原则 生理适宜原则)2. 分析教学任务 3.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 4.选

16、择并确定教学模式 5.规划教学 单元和课 6.组织教学活动 7.评价教学活动过程与结果影响课程实施因素:1.课程计划本身特点 2.学校的特点 3.教师的特点 4.校外环境 心理学研究原则: 客观性, 发展性, 系统性, 教育性心理学研究方法: 观察法, 实验法, 调查法, 心理测验法注意的特性:1.稳定性 2.集中性 3.注意的范围 4.主义的分配 5.注意的转移 注意力的培养:1.教学方法具体生动,引起学生注意2. 保持正常教学进度3. 避免学生过度疲劳4. 利用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交替5. 避免分散学生注意力的诸多因素记忆的种类:1.形象记忆 2.逻辑记忆 3.情绪记忆 4.运动记忆 5.

17、瞬时记忆 6.长时记忆 7.短 时记忆记忆能力的培养:1.提高正确识记方法的能力2. 明确记忆目的,增强记忆效率3. 理解是基础4. 提高对记忆内容的兴趣5. 多种分析器官共同参加6. 自我检查,提高再认和回忆能力 想象力的培养:1.学科教学为基础,把培养想象力的任务贯穿到课堂中2. 课外兴趣小组3. 阅读材料和阅读场所4. 创设情境,激发想象情感5. 参加实践,丰富经历,增加感性认识 思维的基本过程:1.分析和综合 2.比较,概括和系统化 3.抽象和具体化 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1.迁移 2.原型启发 3.定势 4.功能固着 5.个性特征情感对人的影响:1.影响人们的认识和态度2. 影响人

18、们的行为活动3. 是交流思想的一种手段意志的特征:1.有自觉的目的性 2.有意识地支配自和调节自己的行动 3.与克服困难相联系意志品质的种类:1.坚定的目的性 2.独立性 3.坚定性 4.果断性 5.自制力 自我意识结构: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控自我意识的发展:生理自我, 社会自我, 心理自我人格的基本特性:1.整体性 2.稳定性 3.独特性 4.社会性高级神经活动类型: 1.兴奋型(胆汁质) 2.活泼型(多血质) 3.安静型(黏液质)4.抑制型(抑 郁质)影响人格形成和发展因素:1.生物遗传因素 2.社会文化因素 3.家庭环境因素 4.早起童年经 验 5. 自然物理因素影响人格发展社会因

19、素:1.家庭教养模式 2.学校教育 3.同辈群体品德的基本成分:道德认识 道德情感 道德意志 道德行为培养良好的品德坚持原则:1.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2.全面性原则 3.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 合原则 4.身教胜于言教原则培养学生良好品德途径:1.丰富道德知识,提高道德认识2. 培养道德评价能力3. 激发和培养道德情感4. 锻炼道德意志5. 训练道德行为和习惯知觉基本特征: 整体性, 选择性, 理解性, 恒常性社会化类型: 早期社会化, 预期社会化, 发展社会化, 反向社会化,再社会化影响社会知觉因素: 1.认知者本身的特点 2.认知者的经验 3.认知者的性格 4.认知者的需要 印象形成效应:

20、定势效应, 投射效应, 刻板效应, 晕轮效应, 首因效应, 近因效应 影响人际交往因素: 1.文化因素 2.情境因素 3.个体因素(性别,年龄,个性,心理健康) 人际交往的功能和意义: 1.协调功能 2.心理保健功能 3.心理发展动力功能人际关系的功能: 1.幸福感 2.心理健康 3.身体健康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1.连续性与阶段性 2.定向性与顺序性 3.不平衡性 4.差异性影响心理发展因素:1.生物遗传因素 2.社会环境因素 3.学校教育影响教育学研究内容: 五要素学生,教师, 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三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教育心理学作用: 1.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作用2

21、. 教育心理学的时间作用 A 帮助教师准确分析教育问题B 帮助教师实行科学教学C 帮助教师有效引导和教导学生D 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特殊儿童类型: 1.资质优异儿童 2.智力落后儿童 3. 盲聋哑儿童 4.情绪困扰儿童 4.学习困 难儿童特殊儿童教育原则: 发展性,个别化,系统化特殊儿童教育方式: 1.随班就读 2.普通班加资源教室 3.普通班加巡回班 4.设置特殊班教师心理特征: 1.人之特征A 观察力特征 B 思维特征 C 注意力特征2. 人格特征A 情感特征 B 意志特征 C 领导方式教师能力素质: 1.教师的表达能力 2.教师的班级管理能力 3.教师的教学能力 4.教师的人际

22、关系处理能力教师威信作用: 1.有引导性,是学生接受教育引导的心理基础2.具有精神感召力3. 促成班级凝聚力的形成4. 是增强榜样力量的条件教师威信的维持发展 : 1.巩固已获得的威信 2.发展不全面的为全面的,发展低水平为高水平3. 防止威信下降和丧失 4.提高威信教育影响力 要求教师做到: 1. 有坦荡的胸怀和实事求是态度 2.正确认识和合理 利用威信 3.不断进取,献身教育的职业精神 4.言行一致,做学生的榜 样.影响教师心理健康因素: 1.工作环境-工作压力, 比较而失衡, 成就感和前途干, 人际关系2.个人环境-个人婚姻状况, 子女成长带来问题. 家庭事件3. 自身因素-心理因素,生

23、理因素4. 学生因素影响课堂管理因素:1.学校领导的管理方式 2.教师的领导风格 3.班级的状况 4.学生对教师 的定型期望对正式群体的管理:1.选好班级正式群体中的领导 2.注意引导支持非正式群体特点:自发性,具有较强的内聚性和排他性,有不成文的行为规范,成员的角色 和数量不固定, 交往频繁而且信息沟通迅速非正式群体管理对策:1.正确认识非正式群体的性质,加以区别对待2.调动非正式群体的积极性,加强与正式群体的交流3.争取非正式群体中的核心人物4. 制造正确的舆论和导向5. 在正式群体内创造和培养团结友爱的气氛,防止不正常的非正式群 体产生培养群体凝聚力的措施:1.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2

24、.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3.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4. 改进教师的领导方式5. 提高群体成员对群体目标的认同影响学生人际关系的因素:1.相似性因素 2.接近性因素 3.补偿新因素 4.仪表因素课堂纪律的类型:1.教师促成的纪律 2.集体促成的纪律 3.任务促成的纪律 4.自我促成的纪 律维持课堂纪律策略:1.维持学生学习的注意和兴趣2.建立积极,有效的课堂常规3.运动非言语线索4. 合理运用表扬和惩罚课堂问题行为的预防和矫正:1.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2.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的认知结构3.对于课业给予精确的指导4. 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5. 协调同伴间的人际关系6. 建立家校联系7. 行为矫正与心理辅导问题解决

25、特点: 1.目的性 2.认知性 3.序列性影响问题解决因素: 1.问题的特征 2.已有的知识经验 3.定时与功能固着 4.个性心理特征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 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和质量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3.提供多种练习机会4. 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1.改变课程功能 2.调整课程结构 3.精选教学内容 4.改进教学方式5. 改革考试和评价制度 6.重建课程管理体系有意义学习条件:外部条件:学习材料有逻辑意义,在学习者的心理上可以理解,在学习能 力范围之内 内部条件:1.学习者认知结构中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认知结构 2.学习者有积极主动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

26、与认知结构中的 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3.学习者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 构中的有关就只是发生相互作用,使认知结构或旧知识得到改善。学习动机的作用:1.使个体的学习行为朝向具体的目标2.使个体为达到某一目标而努力3.激发和维持某种活动4. 提高信息加工水平5. 决定了何种结果可以得到强化6. 导致学习行为的改善学习动机的培养:1.设置具体目标及达到方法2.设置榜样3.培养对学习的兴趣4. 利用原有动机的迁移,使学生产生学习需要5. 注意学生归因倾向激发学习动机:1.坚持以内部动机作用为主,外部动机作用为辅2.实施启发式教学3.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4. 正确运动竞赛,考试

27、和评比5. 注意内外动机的互相补充和相辅相成6. 注意个别差异学习策略特点:1.操作性与监控性的有机统一2.外显性和内隐性的有机统一3.主动性和迁移性的有机统一认知策略: 1.复述策略利用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 . 排除相互干扰, 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多种感官协同参与, 画线帮助记忆, 复习形式多样化2.精细加工策略记忆术(位置记忆法,首字联词法,谐音联想法, 形象化法, 寻找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 充分利用背景知识, 记笔记, 自我提问, 生成性学习3.组织策略 列提纲, 利用图形(系统结构图, 流程图, 模式图或模型图, 网络关 系图), 利用表格(一览表, 双向图), 概括和归纳元认知策略:

28、 (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技能) 1.计划策略 2.监控策略(领会监控, 集中注意) 3.调节策略资源管理策略: 1.时间管理策略 2.努力管理策略 3.学习环境设置策略 4.工具的利用策略 5. 社会性人力资源的利用策略学习策略训练原则: 1.主体性原则 2.内化性原则 3.特定性原则 4.有效性原则 5.经济性原则6. 控制性原则 7.激励性原则学习策略训练方法: 1.指导教学模式 2.程序化教学模式 3.完形训练模式 4.交互式教学模式5. 合作学习模式影响迁移的因素:1.学习任务的相似性 2.原有认知结构 3.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4.学习的指导如何在教学中促进迁移: 1.精选

29、材料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3.合理编排教学程序 4.创设与应 用情境相似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情境 5.教授学习策略创造性的基本特征: 流畅性 变通性 独创性创造性的培养: 解决两个问题, 一是解决创新意识问题 二是解决创新能力问题1. 创设适宜环境2. 注重创造性个性塑造3. 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策略知识的表征: 概念 命题 表象 图式知识学习的作用: 1.是学校教学任务之一2.是学生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 3.是创造性产生的必要前提4. 是学生的态度和品德形成的因素之一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 1.深度加工材料 2.有效运用及艺术 3.进行组块化编码 4.适当 过渡学习 5.合理进行复习影响知识应用的因素: 1.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程度 2.课题的性质 3.智力活动方式 4.解题时的 心理状态 操作技能特点: 客观性 外显性 展开性 智力技能特点: 观念性 内潜性 简缩性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