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专业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49445933 上传时间:2022-09-07 格式:DOC 页数:395 大小:2.44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专业课程教学大纲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395页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专业课程教学大纲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395页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专业课程教学大纲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395页
资源描述: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专业课程教学大纲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专业课程教学大纲汇编(39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目 录电路原理(一)/(二)教学大纲1电路原理(一)/(二)课程简介11工程电磁场教学大纲12工程电磁场课程简介18电子技术基础(一) 教学大纲19电子技术基础(一) 课程简介28电子技术基础(二)教学大纲29电子技术基础(二)课程简介35电力系统信号分析与处理教学大纲36 电力系统信号分析与处理 课程简介41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教学大纲42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简介50自动控制理论教学大纲51自动控制理论课程简介56电气工程学科概论教学大纲57电气工程学科概论课程简介60电机学(一)教学大纲61电机学(一)课程简介66电机学(二)教学大纲67电机学(二)课程简介71电力电子技术教学大纲72电力电子

2、技术课程简介79电力系统分析(一)/(二) 教学大纲80电力系统分析课程简介86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教学大纲87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简介97高电压技术教学大纲98高电压技术课程简介107输变电工程项目管理教学大纲108输变电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简介115电路实验教学大纲116电路实验课程简介119电子实验教学大纲120电子实验课程简介123电机实验(一)教学大纲124电机实验(一)课程简介126电机实验(二)教学大纲127电机实验(二)课程简介129校企联合培训教学大纲130校企联合培训课程简介133毕业设计教学大纲134毕业设计课程简介139单片机综合作业教学大纲140单片机综合作业课程简介142自

3、动控制综合作业教学大纲143自动控制综合作业课程简介145电力电子综合作业教学大纲146电力电子综合作业课程简介148高电压综合作业课程教学大纲149高电压综合作业课程简介152继电保护综合作业教学大纲153继电保护综合作业课程简介159电力系统自动化综合作业教学大纲160电力系统自动化综合作业课程简介164电力设备绝缘检测综合作业教学大纲165电力设备绝缘检测综合作业课程简介168交直柔混联电网综合作业教学大纲169交直柔混联电网综合作业课程简介172水电站运行综合作业教学大纲173水电站运行综合作业课程简介176电子系统综合作业教学大纲177电子系统综合作业课程简介182发电厂综合作业教学

4、大纲183发电厂综合作业课程简介187电力系统综合作业教学大纲188电力系统综合作业课程简介192新能源发电系统综合作业教学大纲193新能源发电系统综合作业课程简介197控制系统综合作业教学大纲198控制系统综合作业课程简介200发电厂变电站工程设计教学大纲201发电厂变电站工程设计课程简介208输电线路工程设计教学大纲209输电线路工程设计课程简介213电力系统自动化教学大纲214电力系统自动化课程简介220电器与可编程控制器教学大纲221电器与可编程控制器课程简介228电气CAD教学大纲229电气CAD课程简介233电力市场与电力经济教学大纲234电力市场与电力经济课程简介239电力安全基

5、础教学大纲240电力安全基础课程简介244传感器与检测技术II教学大纲245传感器与检测技术II课程简介253电力系统的MATLAB/SIMULINK仿真及应用教学大纲254电力系统的MATLAB/SIMULINK仿真及应用课程简介259电能质量概论教学大纲260电能质量概论课程简介267发电厂动力部分教学大纲268发电厂动力部分课程简介276电力系统通信技术教学大纲277电力系统通信技术课程简介282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教学大纲283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课程简介288电力系统规划教学大纲289电力系统规划课程简介293配电网及其自动化教学大纲294配电网及其自动化课程简介

6、301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教学大纲302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课程简介307风能及新能源发电技术教学大纲308风能及新能源发电技术课程简介313高压直流输电教学大纲314高压直流输电课程简介319风力发电原理教学大纲320风力发电原理课程简介326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教学大纲327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课程简介332风电机组监测与控制教学大纲333风电机组监测与控制课程简介339CPLD及电子CAD教学大纲340CPLD及电子CAD课程简介344 计算机控制I 教学大纲345计算机控制I 课程简介351DSP技术与应用(控制)教学大纲352DSP技术与应用课程简介357电子技术综合设计(一)教学大纲358

7、电子技术综合设计(一)课程简介363电子技术综合设计(二)教学大纲364电子技术综合设计(二)课程简介369新能源发电系统综合作业教学大纲370新能源发电系统综合作业课程简介372风电厂综合作业课程教学大纲373风电厂综合作业课程简介377新能源电力系统综合作业教学大纲378新能源电力系统综合作业课程简介383风电场工程设计教学大纲384风电场工程设计课程简介392电路原理(一)/(二)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电路原理(一)/(二)课程英文名称:Circuits Theory()/()课程编号:C1280/ C1281学分:3/2学时:48/32(其中:讲课48/32学时 实验0学时 实践0学

8、时)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适用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含新能源发电方向、输电线路工程方向)、智能电网信息工程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必修使用教材:1.吉培荣、佘小莉. 电路原理.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6. (中文授课使用)2.Charles K Alexander,Matthew N O Sadiku. Fundamentals of Electric Circuits,Fifth Edition.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双语授课使用)3.吉培荣、李宁、胡芳. 电工测量与实验技术.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中文和双语授课使用)开课单位:电气与新能源学院一

9、、课程性质本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含新能源发电方向、输电线路工程方向)、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专业的核心课与学位课,具有理论严密、逻辑性强的特点,对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作风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重要的作用。二、教学目标1、本课程支撑专业培养计划中毕业要求1、毕业要求2。2、本课程支撑专业培养计划中毕业要求1的第1指标分解点1.1: 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运用到电力系统(智能电网)复杂工程问题的恰当表述中。3、本课程支撑专业培养计划中毕业要求1的第2指标分解点1.2: 能针对一个电力系统(智能电网)复杂工程问题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并利用恰

10、当的边界条件求解。4、本课程支撑专业培养计划中毕业要求1的第3指标分解点1.3: 能将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电力系统(智能电网)工程问题的分析和优化。5、本课程支撑专业培养计划中毕业要求2的第1指标分解点2.1、能识别和判断电力系统(智能电网)复杂工程问题的关键环节和参数。三、教学内容及要求第1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和两类约束(4学时)(1)掌握实际电路与模型电路;(2)掌握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3)掌握电能量与电功率的计算;(4)掌握集中参数电路与分布参数电路的概念;(4)掌握元件(电阻、电导、独立电源)的特性;(5)掌握拓扑约束;(6)了解电路的分类。重难点:模型化的概念、关联参考方向、电阻

11、(电导)和独立电源的特性、拓扑约束。考核要点:KCL、KVL、电阻元件约束教学方法:课堂讲授(PPT课件结合黑板板书)、课堂讨论。作业安排:从1-1、1-2、1-3、1-6、1-7、1-9中选4-6题。第2章 电路的等效变换(4学时)(1)掌握等效变换和等效电阻的概念;(2)掌握电阻的各种连接及其等效变换;(3)掌握电阻星形连接与三角形连接的等效变换;(4)掌握实际电源两种模型的等效变换;(5)了解无伴电源的等效转移;(6)了解电源的不同连接方式及其等效变换。重难点:等效变换的概念、等效变换的方法。考核要点: 各种连接的等效、电源两种模型的等效变换教学方法:课堂讲授(PPT课件结合黑板板书)、

12、课堂讨论。作业安排:从2-1、2-3、2-5、2-10、2-2、2-16中选4-6题。第3章 电路分析的一般方法(6学时)(1)掌握支路约束和独立拓扑约束;(2)掌握支路法;(3)掌握网孔电流法;(4)了解寻找独立回路的系统化方法;(5)掌握回路电流法;(6)掌握节点电压法。重难点:支路法,回路电流法、节点电压法。考核要点: 回路电流法、节点电压法。教学方法:课堂讲授(PPT课件结合黑板板书)、课堂讨论。作业安排:从3-1、3-2、3-4、3-6、3-9、3-13、3-15、3-16、3-17中选6-9题。第4章 含受控电源的电路(3.5学时)(1)掌握受控电源的特性;(2)掌握含受控电源时的

13、网孔电流法;(3)掌握含受控电源时的回路电流法;(4)掌握含受控电源时的节点电压法;(5)了解输入电阻与输出电阻。重难点:受控电源的特性、含受控电源时的回路电流法、含受控电源时的节点电压法。考核要点: 含受控电源回路电流法、含受控电源节点电压法。教学方法:课堂讲授(PPT课件结合黑板板书)、课堂讨论。作业安排:从4-2、4-3、4-8、4-10、4-13、4-14、4-18、4-19中选4-6题。第5章 含运算放大器的电路(0.5学时)(1)了解实际运算放大器的基本特点(自学);(2)了解实际运算放大器的常用模型(自学);(3)掌握理想运算放大器的特性;(4)了解运算放大器特性的一些相关内容(

14、自学); (5)了解有源电路和无源电路的概念与判断方法(自学)。重难点:理想运算放大器的特性。考核要点:不做要求教学方法:课堂讲授(PPT课件结合黑板板书)、课堂讨论。作业安排:不做要求(说明:电路课程中,对该章内容只做简介,对应的详细内容在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中学习)第6章 电路的基本定理(4学时)(1)掌握叠加定理与齐性定理;(2)掌握替代定理;(3)掌握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4)掌握最大功率传输定理;(5)了解特勒根定理(自学);(6)了解互易定理(自学);(7)了解对偶原理。重难点:叠加定理、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考核要点: 叠加定理、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教学方法:课堂讲授(PPT课件

15、结合黑板板书)、课堂讨论。作业安排:从6-1、6-3、6-7、6-9、6-13、6-17、6-19中选4-6题。第7章 动态电路的方程及其初始条件(3学时)(1)掌握电容元件与电感元件;(2)了解忆阻元件的特性(自学);(3)掌握电容元件和电感元件的串联等效与并联等效;(4)掌握动态电路的方程;(5)掌握电容元件和电感元件的换路定理;(6)掌握动态电路初始条件的确定。重难点:电容元件与电感元件的特性、电容元件和电感元件的换路定理、动态电路初始条件的确定。考核要点: 电容与电感的VCR、电容和电感的换路定理。教学方法:课堂讲授(PPT课件结合黑板板书)、课堂讨论。作业安排:从7-1、7-3、7-

16、5、7-6、7-7、7-9中选3-5题。第8章 一阶电路和二阶电路的时域分析(7学时)(1)掌握RC电路的时域分析;(2)掌握RL电路的时域分析;(3)掌握一阶电路响应求解的三要素法;(4)掌握 二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5)了解二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和全响应;(6)掌握一阶电路的阶跃响应;(7)了解一阶电路的冲激响应;(8)了解二阶电路的阶跃响应和冲激响应(自学);(9)了解一阶电路正弦激励时的零状态响应(自学)。重难点:RC、RL电路的时域分析、三要素法、二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考核要点: 一阶电路响应求解的三要素。教学方法:课堂讲授(PPT课件结合黑板板书)、课堂讨论。作业安排:从8-1、8-

17、4、8-9、8-13、8-14、8-18、8-21、8-27、8-27中选6-9题。第9章 正弦稳态电路的相量分析法基础(2学时)(1)掌握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2)掌握正弦量的相量表示;(3)掌握相量形式的拓扑约束和元件约束。重难点:正弦量的相量表示、相量形式的拓扑约束和元件约束。考核要点: 相量形式的拓扑约束和元件约束。教学方法:课堂讲授(PPT课件结合黑板板书)、课堂讨论。作业安排:从9-1、9-3、9-6、9-10中选2-3题。第10章 正弦稳态电路(6学时)(1)掌握阻抗和导纳及其串联与并联;(2)掌握正弦稳态电路的相量分析法;(3)掌握正弦稳态电路的功率概念和计算方法;(4)了解

18、谐振电路的定义及基本特点。重难点:正弦稳态电路的相量分析法、正弦稳态电路的功率。考核要点: 相量分析法、正弦稳态电路的功率。教学方法:课堂讲授(PPT课件结合黑板板书)、课堂讨论。作业安排:从10-1、10-5、10-8、10-16、10-24、10-26、10-28、10-30、10-33中选6-9题。第11章 含耦合电感元件和理想变压器的电路(4学时)(1)了解耦合线圈的磁耦合;(2)掌握耦合线圈的同名端;(3)掌握耦合电感元件特性;(4)掌握变压器的耦合电感模型;(5)掌握耦合电感的去耦合等效;(6)掌握理想变压器特性;(7)了解理想变压器传输直流特性及分析(自学)。重难点:耦合电感元件

19、、理想变压器。考核要点: 耦合电感元件和理想变压器的元件约束。教学方法:课堂讲授(PPT课件结合黑板板书)、课堂讨论。作业安排:从11-1、11-5、11-7、11-9、11-15、11-18中选4-6题。第12章 三相电路(4学时)(1)掌握三相电源;(2)掌握三相电路的连接与结构;(3)掌握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4)了解不对称三相电路;(5)掌握三相电路的功率及其测量。重难点: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三相电路的功率及其测量。考核要点:三相化一相方法、三相电路的功率计算。教学方法:课堂讲授(PPT课件结合黑板板书)、课堂讨论。作业安排:从12-1、12-2、12-4、12-10、12-15中选6

20、-9题。第13章 非正弦周期稳态电路(2学时)(1)了解非正弦周期信号的傅里叶级数展开和信号的频谱;(2)掌握非正弦周期信号的有效值和平均功率;(3)掌握非正弦周期稳态电路的计算。重难点:非正弦周期信号的傅里叶级数展开和信号的频谱、正弦周期稳态电路的计算。考核要点:正弦周期稳态电路的计算(叠加定理的应用)。教学方法:课堂讲授(PPT课件结合黑板板书)、课堂讨论。作业安排:从13-3、13-4、13-7、13-9、13-15中选2-3题。附加章 电工测量仪表原理及现代电路分析软件简介(4学时)(1)磁电系仪表工作原理;(2)电磁系仪表工作原理;(3)电动系仪表工作原理;(4)现代电路分析软件简介

21、(Multisim、MATLAB、Electronics Workbench等)。重难点:电动系仪表工作原理。考核要点: 常用仪表工作原理、软件使用(纳入平时成绩考核,不纳入卷面考核)。教学方法:课堂讲授(PPT课件结合黑板板书)、课堂讨论。作业安排:仪表内容学习报告,软件应用体验报告。(说明:学生应在暑假中完成该项作业,秋季学期开学提交作业,结果纳入秋季学期平时成绩中,占平时成绩50分的10%,即记5分。)第14章 动态电路的复频域分析(6学时)(1)掌握拉普拉斯变换及其性质;(2)掌握拉氏变换反变换的部分分式展开;(3)掌握元件约束和基尔霍夫定律的复频域形式;(4)掌握动态电路的复频域分析

22、方法。重难点:拉氏变换反变换的部分分式展开、动态电路的复频域分析方法。考核要点: 元件约束和基尔霍夫定律的复频域形式、复频域分析方法。教学方法:课堂讲授(PPT课件结合黑板板书)、课堂讨论。作业安排:从14-1、14-2、14-3、14-5、14-9、14-11、14-18中选5-7题。第15章 网络函数与频率特性(2学时)(1)掌握网络函数;(2)掌握网络的频率特性;(3)了解谐振电路的频率特性(自学)。重难点:网络函数、网络的频率特性。考核要点: 网络函数的计算。教学方法:课堂讲授(PPT课件结合黑板板书)、课堂讨论。作业安排:从15-1、15-2、15-5、15-6、15-10、15-1

23、3中选2-3题。第16章二端口网络(4学时)(1)了解二端口网络的概述;(2)掌握二端口网络的约束方程;(3)掌握二端口网络参数的相互转换;(4)了解二端口网络的等效电路(自学);(5)了解二端口网络的互联;(6)掌握二端口网络的网络函数;(7)了解二端口网络的特性阻抗(自学);(8)了解回转器和负阻抗变换器(自学)。重难点:二端口网络的约束方程、二端口网络的网络函数。考核要点: 二端口网络约束方程的计算。教学方法:课堂讲授(PPT课件结合黑板板书)、课堂讨论。作业安排:从16-5、16-8、16-9、16-13、16-17、16-23中选4-6题。第17章 电路的计算机辅助分析基础(3学时)

24、(1)了解电路的计算机辅助分析概况;(2)掌握割集;(3)掌握关联矩阵;(4)了解不同关联矩阵之间的关系和特勒根定理的证明(自学);(5)掌握标准支路的约束关系;(6)掌握矩阵形式节点电压方程;(7)了解矩阵形式回路电流方程、割集电压方程(自学);(7)了解含受控源和互感元件时的矩阵方程(自学)。重难点:关联矩阵、矩阵形式节点电压方程。考核要点: 关联矩阵列写。教学方法:课堂讲授(PPT课件结合黑板板书)、课堂讨论。作业安排:从16-2、16-3、16-7、16-12、16-13中选3-4题。第18章 动态电路的状态方程(1学时)(1)掌握电路的状态和状态变量;(2)了解状态方程和输出方程;(

25、3)了解状态方程的建立。重难点:状态方程。考核要点: 状态和状态变量。教学方法:课堂讲授(PPT课件结合黑板板书)、课堂讨论。作业安排:从18-3、18-5、16-7中选1-2题。第19章 非线性电阻电路(3学时)(1)了解非线性电阻电路及其方程;(2)掌握图解法;(3)掌握分段线性化法;(4)掌握小信号分析法。重难点:图解法、小信号分析法。考核要点: 小信号分析法。教学方法:课堂讲授(PPT课件结合黑板板书)、课堂讨论。作业安排:从19-1、19-2、19-5、19-12、19-18、19-20中选4-6题。第20章 均匀传输线(3学时)(2)掌握均匀传输线的正弦稳态解;(3)了解行波和反射

26、系数;(4)了解均匀传输线的特性与无畸变均匀传输线(自学);(5)了解终端连接不同类型负载的均匀传输线(自学);(6)了解无损耗均匀传输线正弦稳态响应特性及其应用(自学);(7)了解无损耗均匀传输线的暂态过程(自学)。重难点:均匀传输线及其方程、均匀传输线的正弦稳态解。考核要点:小信号分析法。教学方法:课堂讲授(PPT课件结合黑板板书)、课堂讨论。作业安排:从19-1、19-2、19-3、19-11、19-12、19-20中选3-5题。四、学时分配及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章教学内容支撑的毕业要求指标点学时分配讲课实验实践1电路的基本概念和两类约束1.1、1.2、1.3、2.14002电路的等效

27、变换1.1、2.14003电路分析的一般方法1.1、1.26004含受控电源的电路1.1、1.23.5005含运算放大器的电路1.1、1.20.5006电路的基本定理1.1、1.2、1.3、2.14007动态电路的方程及其初始条件1.1、1.23008一阶电路和二阶电路的时域分析1.1、1.3、2.17009正弦稳态电路的相量分析法基础1.1、1.2、1.320010正弦稳态电路1.1、1.2、1.360011含耦合电感元件和理想变压器的电路1.1、1.2、1.340012三相电路1.1、1.2、1.340013非正弦周期稳态电路1.1、1.2、1.3200附加电工测量仪表工作原理及现代电路分

28、析软件简介1.1、1.2、1.3、2.140014动态电路的复频域分析1.1、1.2、1.3、2.160015网络函数与频率特性1.1、1.2、2.120016二端口网络1.1、1.2、1.3、2.140017电路的计算机辅助分析基础1.1、1.2、1.330018动态电路的状态方程1.1、1.2、1.310019非线性电阻电路1.1、1.2、1.330020均匀传输线1.1、1.2、1.3、2.1300复习(两学期)400合计8000五、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标准1、课程考核方式课程考核采用平时成绩占50%,期末考试成绩占50%的方式进行,期末考试为闭卷方式。2、课程成绩评定标准课程考核形式分值

29、考核细则电路原理(一)1. 课堂考勤25根据学生课堂出勤情况确定2. 平时作业20根据学生提交平时作业情况确定3. 课堂提问和讨论5根据课堂上学生回答提问情况确定4. 期终考试50根据学生答卷情况确定总计100电路原理(二)1. 课堂考勤25根据学生课堂出勤情况确定2. 平时作业15根据学生提交平时作业情况确定3. 课堂提问和讨论5根据课堂上学生回答提问情况确定4. 春季学期布置的暑假课外作业5根据学生提交仪表内容学习报告、软件应用体验报告确定5. 期终考试50根据学生答卷情况确定总计100六、参考书目1.电路(5版).邱关源、罗先觉.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电路原理. 胡钋,樊亚

30、东.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3.电路理论基础(3版).梁贵书,董华英.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4.James W Nilsson, Susan A Riedel. Electric Circuits, Eighth Edition.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七、教学参考资源本课程已在三峡大学“求索学堂”平台上建设,网址为:http:/210.42.35.80/G2S/Template/View.aspx?action=view&courseType=0&courseId=109。八、大纲说明本课程共80学时,分两学期完成,其中讲课76学时,复习4学时,具体执行方案为:春

31、季学期(课程编号:C1280):第1章(4学时)、第2章(4学时)、第3章(6学时)、第4章(3.5学时)、第5章(0.5学时)、第6章(4学时)、第7章(2学时)、第9章(2学时)、第10章(6学时)、第11章(4学时)、第12章(4学时)、第13章(2学时)、附加章(4学时),复习(2学时),共计48学时。秋季学期(课程编号:C1281):第7章(1学时)、第8章(7学时)、第14章(6学时)、第15章(2学时)、第16章(4学时)、第17章(3学时)、第18章(1学时)、第19章(3学时)、第20章(3学时)、复习(2学时),共计32学时。 大纲编写人:吉培荣大纲审定人:魏康林 大纲编写

32、时间:2017年9月电路原理(一)/(二)课程简介课程中文名称:电路原理(一)/(二)课程英文名称:Circuits Theory()/()课程编号: C1280/1281学分:3/2学时:48/32 (其中:讲课48/32学时 实验0学时 实践0学时)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适用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含新能源发电方向、输电线路工程方向)、智能电网信息工程内容提要:本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含新能源发电方向、输电线路工程方向)、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讲授实际电路模型化的概念和模型电路分析方法。课程内容为:电路的基本概念和两类约束、电路的等效变换、电路分析的一般方法、

33、含受控电源的电路、含运算放大器的电路、电路的基本定理 、动态电路的方程及其初始条件、一阶电路和二阶电路的时域分析、正弦稳态电路的相量分析法基础、正弦稳态电路、含耦合电感和理想变压器的电路、三相电路、非正弦周期稳态电路、常见电工仪表的测量机构、电工测量仪表原理及现代电路分析软件简介、动态电路的复频域分析、网络函数与频率特性、二端口网络、电路的计算机辅助分析基础、动态电路的状态方程、非线性电阻电路、均匀传输线。考核方式:闭卷考试(占50%)+平时成绩(占50%)使用教材:1吉培荣、佘小莉. 电路原理.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6. (中文授课使用)2吉培荣、李宁、胡芳. 电工测量与实验技术.

34、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中文和双语授课使用)3Charles K Alexander,Matthew N O Sadiku. Fundamentals of Electric Circuits,Fifth Edition.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双语授课使用)工程电磁场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工程电磁场课程英文名称:Engineering electromagnetic fields课程编号:C1006学分:2学时:32 (其中:讲课学时:32 实验学时:0 实践学时:0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适用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程/必修使用教材

35、:工程电磁场第二版 王泽忠编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开课单位:电气与新能源学院一、课程性质工程电磁场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计划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专业基础课,它建立在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课程知识的基础上,为电气类专业课程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二、教学目标:1. 本课程支撑专业培养计划中毕业要求1、2、4、5;2. 本课程支撑专业培养计划中毕业要求1中的指标点1: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运用到电力系统复杂工程问题的恰当表述中;3. 本课程支撑专业培养计划中毕业要求1中的指标点2:能够将电气工程、控制工程和计算机的基础知识用于解决复杂电气工程问题;4. 本课程支撑专业培养计划中

36、毕业要求1中的指标点3:能将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电力系统工程问题的分析和优化;5. 本课程支撑专业培养计划中毕业要求2中的指标点1:能识别和判断电力系统复杂工程问题的关键环节和参数;6. 本课程支撑专业培养计划中毕业要求4中的指标点2:能够基于专业理论,根据对象特征,选择研究路线,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7. 本课程支撑专业培养计划中毕业要求5中的指标点2:能选择、开发相关的技术、资源和工具、并应用于电气工程问题的解决过程。三、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 矢量分析与场论基础1.教学内容(1)了解矢量分析的内容。(2)理解方向导数和梯度的含义。(3)理解通量与散度的含义。(4)理解环量与旋度的含义。2

37、.重、难点梯度、散度、旋度 3.考核要点不单独考核,结合后面电磁场内容考核。4.教学方法讲授5.作业安排1-7,1-16、1-22第二章、 静电场的基本原理1教学内容:(1)掌握电场强度、电位的概念。(2)掌握高斯定理、静电场的边值条件。(3)了解电介质的极化。(4)了解静电场边值问题。2.重、难点基本概念,高斯定理,边值条件3.考核要点电场、电位、高斯定理、边界条件4.教学方法讲授、讨论、自学5.作业安排2-5、2-6、2-7、2-8、2-15、2-16第三章、 恒定电场的基本原理1教学内容:(1)了解电流密度的概念(2)理解恒定电场的规律(3)了解恒定电场边值问题2.重、难点欧姆定律微分形

38、式3.考核要点电流密度、欧姆定律、边界条件4.教学方法讲授、讨论5.作业安排3-1第四章、恒定磁场的基本原理1教学内容(1)掌握磁感应强度、矢量磁位的概念(2)掌握安培环路定理、恒定磁场边值条件(3)了解磁媒质的磁化(4)了解恒定磁场边值问题2.重、难点安培环路定理,恒定磁场边值条件3.考核要点磁感应强度、安排环路定理、磁通、磁场强度、边界条件4.教学方法讲授、讨论、自学5.作业安排4-5、4-6、4-7、4-8、4-10第五章、时变电磁场的基本原理1教学内容(1)了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2)了解全电流定律(3)掌握电磁场基本方程组2.重、难点电磁场基本方程组3.考核要点位移电流、法拉第电磁感

39、应定理、基本方程组4.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5.作业安排 5-4、5-7、5-8第六章、电磁场边值问题的解析方法1教学内容(1)理解镜像法的基本原理(2)掌握平面边界静电场镜像法(3)掌握球面边界静电场镜像法2.重、难点镜像法的基本原理与实施方法3.考核要点镜像法原理、平面导体边界镜像法、球面导体边界镜像法4.教学方法讲授5.作业安排 6-3、6-4第八章、电磁场的能量与力1教学内容(1)掌握电场能量密度及能量计算(2)掌握磁场能量密度与能量计算(3)了解恒定电场功率密度计算(4)理解坡印亭定理(5)掌握虚位移法计算电磁场力2.重、难点虚位移方法计算电磁场力3.考核要点静电场能量、恒的电场能量、

40、恒定磁场能量、坡印亭定理、电磁场力4.教学方法讲授、讨论5.作业安排5-6、5-7、5-7、5-11第九章、平面电磁波1教学内容(1)理解平面电磁波在理想介质中的基本特征2.重、难点波速、波阻抗、相位常数概念的理解3.考核要点理想介质中的均匀平面电磁波4.教学方法讲授5.作业安排9-2、9-3第十章、电路参数的计算原理1教学内容(1)理解电容参数的计算方法(2)理解电阻或电导参数的计算方法(3)理解电感参数的计算方法2.重、难点部分电容、部分匝数、内自感、外自感、接地电阻等概念的理解。3.考核要点电容、电阻、电感4.教学方法讲授、讨论5.作业安排10-1、10-4、10-6四、学时分配及对毕业

41、要求指标点的支撑章节教学内容支撑的毕业要求指标点学时分配讲课实验第1章矢量分析与场论梯度、散度和旋度的物理意义和计算1-14第2章静电场的基本原理电场强度、电位、电位移矢量、高斯定理、边界条件、边值问题1-2、1-36第3章恒的电场的基本原理电流、电流密度、欧姆定律微分形式、边界条件、边值问题1-32第4章恒定磁场的基本原理磁感应强度、矢量磁位、安排环路定理、磁通、磁场强度、边界条件、边值问题1-2、1-36第5章 时变电磁场的基本原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位移电流、基本方程组1-3、4-22第6章 电磁场边值问题的解析方法镜像法原理、平面镜像法、球面镜像法1-22第8章 电磁场的能量和力静电场

42、能量、恒定电场能量、恒定磁场能量时变场能量、虚位移法计算电场力4-2、5-24第9章平面电磁波理想介质中的均匀平面波2-12第10章电磁参数的计算原理电容、电阻、电感参数的计算2-14合 计32五、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标准1. 课程考核方式:考核方式包括期末考试、平时及作业情况考查。期末考试采用闭卷笔试。2. 课程成绩评定标准课程成绩=平时考核成绩50%+期末考试成绩50%。成绩的具体构成如下:考核形式分值考核细则平时成绩50%平时作业10主要考核学生对每节课知识点的复习、理解和掌握程度,计算全部作业的平均成绩再按10%计入总成绩。课堂考勤与小测验10以随机的形式,在每章内容进行中或结束后,随堂

43、测试1-2题,主要考核学生课堂的听课效果和课后及时复习消化本章知识的能力,结合平时的随机点名,最后按10%计入课程总成绩。课外大作业30完成一个电力系统电磁场工程问题仿真计算,提交仿真计算报告,最后按30%计入课程总成绩。期末考试50%期末考试卷面成绩50试卷题型包括判断题、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计算证明题和综合分析应用题等,以卷面成绩的50%计入课程总成绩。六、参考书目1、工程电磁场,杨宪章主编,中国电力出版社,2011年9月第2版七、教学参考资源:本课程已在三峡大学“求索学堂”平台上建设成为在线开放课程,网址为:http:/210.42.35.80/G2S/Template/View.a

44、spx?action=view&courseType=0&courseId=573大纲编写人:李亚莎大纲审定人:刘会家大纲编写时间:2017年9月 工程电磁场课程简介课程中文名称:工程电磁场课程英文名称:Engineering electromagnetic fields课程编号:C1006学分:2学时:32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适用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内容提要:本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本课程的目的在于向学生介绍工程电磁场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以及工程电磁场新成就,学生学习该课程后,能够掌握工程电磁场的基本理论、工程问题的基本分

45、析方法、工程电磁场边值问题的表述方法、电磁参数的计算方法、电磁场能量和力的计算方法、平面电磁波在介质和导体中的传播特性、工程电磁场在电气领域的应用。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够解释有关工程电磁场的基本问题和现象,为以后从事本专业的工作打下基础。考核方式:考试使用教材:工程电磁场 王泽忠,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第2版电子技术基础(一) 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电子技术基础(一)课程英文名称:Analog and Digital Electronics()课程编号:C1111学分:3学时:48 (其中:讲课学时:48 实验学时:0 实践学时:0 )先修课程:大学物理、电路原理适用专业:电气工程及

46、其自动化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程/必修使用教材:康华光.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第六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开课单位:电气与新能源学院一、课程性质电子技术基础(一)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必修的专业核心基础课程、学位课程之一。本门课程是以信号为主线,采用半导体器件构成各种电子电路,实现不同组态和功能的放大电路以及信号波形。电子技术基础主要应用于通讯、计算机、广播、电力电子设备等领域。二、教学目标:1、本课程支撑专业培养计划中毕业要求1、毕业要求3和毕业要求4。2、本课程支撑专业培养计划中毕业要求1的第4指标分解点,具体为:指标点1.4:能将工程和专业知识用于电力系统复杂工程问题的设计和改进。3、本

47、课程支撑专业培养计划中毕业要求3的第3、4指标分解点,具体为:指标点3.3:能够通过模型构建对工艺设计、系统参数和设备指标进行计算。指标点3.4:掌握基本的创新方法,具有追求创新的态度和意识,并在设计/开发中有所体现。4、本课程支撑专业培养计划中毕业要求4的第2指标分解点,具体为:指标点4.2:能够基于专业理论,根据对象特征,选择研究路线,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三、教学内容及要求(一)绪论(2学时)1.教学内容 (1)掌握放大电路的基本模型和性能指标。(2)了解信号的频谱。(3)了解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4)了解电子课程学习的基本方法。2.重、难点课程主要研究对象和核心、常用评价放大电路性能指标

48、。3.考核要点信号的含义及描述方法;放大电路的类型和性能指标。4.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讨论;5.作业安排1.5.3;1.5.6。(二)运算放大器(4学时)1.教学内容 (1)掌握理想运算放大器的传输特性:包括线性区和饱和区。(2)掌握基本运算放大电路的构成及运算关系。(3)掌握同相、反向、求和、积分和微分等线性应用。(4)了解运算放大器的非线性即饱和区工作特性。(5)能够了解和学习对应的SPICE仿真有关电子电路。2.重、难点运算放大器的传输特性及其线性应用。3.考核要点运算放大器的特点,运算放大器的线性运用。4.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讨论5.作业安排2.3.3, 2.4.7。(三)二极管及其基本电

49、路(6学时) 1.教学内容(1)了解半导体的基本概念和特性,包括基本常识中的术语,半导体的特性和分类等基本概念。(2)掌握PN结的形成原理及单向导电性的理解。(3)理解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了解其主要参数。(4)掌握含有二极管电路的分析方法:包含图解分析法和简化模型分析法。(5)了解几种特殊的二极管特性:齐纳二极管、变容二极管、肖特基二极管和光电器件等。2.重、难点 PN结的构成及单向导电性的理解;二极管的建模计算及画图。3.考核要点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二极管的V-I特性,二极管的建模。4.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讨论。5.作业安排3.2.1,3.4.15, 3.5.3。(四)场效应三极管及其放大电

50、路(10学时)1.教学内容(1)了解场效应三极管的基本分类、基本结构、电路符号、工作原理和主要参数。(2)理解场效应三极管的I-V特性曲线及特性方程。(3)掌握MOSFET基本共源极放大电路的组成特点和放大的工作原理,能够熟练利用估算法分析其静态工作点。(4)掌握小信号模型分析法,熟练利用此方法分析MOSFET基本共源极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包括放大倍数、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的求解。(5)掌握其它两种组态的基本放大电路的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并能够理解三种组态的放大电路性能指标的差异。(6)理解结型场效应管(JFET)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会分析其构成的放大电路的静态和动态分析。(7)了解静态工作点

51、对输出波形的影响。(8)了解集成电路单级放大电路的基本构成和分类,了解多级放大电路的构成和设计意义。2.重、难点场效应管组成的放大电路的原理分析,以及各种组态的放大电路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3.考核要点场效应管的直流偏置电路及分析,场效应管放大器的微变等效电路分析法4.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讨论5.作业安排4.1.1, 4.2.2, 4.4.3, 4.4.3, 4.5.6, 4.7.1, 4.8.8(五)双极结型三极管(BJT)及其放大电路(7学时)1.教学内容(1)理解BJT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I-V特性曲线及主要参数。(2)掌握基本共射级放大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能够熟练的对放大电路进行静态和

52、动态分析。(3)掌握其它两种组态(共集电极和共基极)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并能够对比三种组态放大的性能不同。(4)了解多级放大电路和其它类型的双极型三极管。2.重、难点双极结型三极管(BJT)放大的原理;三种组态放大电路的静态和动态分析。3.考核要点BJT三极管放大的条件;BJT三极管的电流控制和放大作用;BJT三极管放大电路的静态与动态分析;BJT三极管放大电路工作点的稳定问题,BJT三极管放大电路三种组态及其特点。4.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讨论5.作业安排5.1.1, 5.2.2, 5.3.9, 5.3.11, 5.4.3, 5.5.3, 5.4。(六)频率响应(2学时)1.教学内容(1)了解放

53、大电路的频率响应的原因和基本分析方法。(2)理解RC低频和高频响应中的幅频和相频响应。(3)理解共源极和共射极的低频和高频响应。(4)了解其它组态形式的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包括共栅极、共漏极等和多级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2.重、难点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的理解以及截至频率的理解;共源极和共射极放大电路在频率响应下的分析。3.考核要点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的影响因素和基本分析方法;共源极和共射极放大电路在频率响应下的分析。4.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讨论。5.作业安排6.1.1,6.1.2,6.1.3。(七)模拟集成电路(3学时)1.教学内容(1)掌握差分式放大电路的一般结构特点,以及FET和BJT差分式放大电

54、路的工作原理分析(2)了解差分式放大电路的传输特性(3)了解几种常见的集成运算放大器,包括MC14573、LM741等的基本应用(4)了解实际集成运算放大器的主要参数一对应用电路的影响2.重、难点差分放大电路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分析3.考核要点差分式放大电路的一般结构特点;FET和BJT差分式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分析及指标求解。4.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讨论5.作业安排7.2.7, 7.2.8,7.7.2。(八)反馈放大电路(6学时)1.教学内容(1)理解反馈的基本概念、基本分类以及负反馈的四种组态形式。(2)能够准确的判定负反馈的类型(串并联、电压电流)。(3)理解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并能够计

55、算对应的量。(4)了解负反馈放大电路的设计的一般步骤。(5)了解正反馈以及负反馈的自激振荡条件。2.重、难点反馈类型的判定以及不同反馈类型对放大电路性能指标的影响计算。3.考核要点反馈的基本概念、基本分类以及负反馈的四种组态形式;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深度负反馈下增益指标的计算。4.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讨论。5.作业安排8.1.1, 8.1.5,8.2.1,8.3.1,8.3.6。(九)功率放大电路(2学时)1.教学内容(1)了解功率放大器的作用、特点以及基本的工作状态。(2)理解和掌握甲类、乙类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的电路组成特点、分析计算以及对应BJT的选择。(3)了解甲乙类互补对称功率

56、放大电路的结构、工作特性。2.重、难点。教学重点难点:功率放大电路三种工作状态的比较和分析。3.考核要点功率放大电路的特点及分类;功率放大电路的提高效率的方式;乙类和甲乙类功放电路的分析计算。4.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讨论。5.作业安排9.1.1,9.3.3 。(十)信号处理和信号产生电路(4学时)1.教学内容(1)理解滤波电路的基本概念、分类。(2)掌握几种常见的有源滤波器,包括一阶滤波器和高阶滤波器。(3)掌握正弦波振荡电路的工作原理以及产生的条件,主要包括RC和LC正弦波振荡电路。(4)掌握非正弦信号产生电路的条件和工作原理,主要包括电压比较器、方波产生电路、锯齿波产生电路。2.重、难点正弦

57、和非正弦振荡器的工作原理;正弦波振荡电路幅值、相位平衡条件。3.考核要点正弦、非正弦振荡器的构成与工作原理;正弦振荡器的幅值、相位平衡判定条件。4.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讨论。5.作业安排10.1.2,10.6.6, 10.7.2, 10.8.6。(十一)直流稳压电源(2学时)1.教学内容(1)理解直流稳压电源的基本构成以及工作原理,包括整流和电容滤波电路的工作过程。(2)能够对单相桥式整流电路及性能参数进行计算。(3)了解几种线性稳压电路和开关式稳压电路,了解其基本结构和基本工作过程。(4)拓展学习,联系实际。2.重、难点直流稳压电源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3.考核要点单相桥式整流电路及性能参数计算;串联反馈式稳压电路工作原理及输出电压的计算。5.作业安排11.1.3,11.1.4,11.2.3,11.2.6。四、学时分配及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章节教学内容支撑的毕业要求指标点学时分配讲课实验实践第一章绪论放大电路的基本模型和性能指标;信号的频谱;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基本概念。1.4,3.4, 4.2200第二章运算放大器理想运算放大器的传输特性;基本运算放大电路的构成及运算关系;同相、反向、求和、积分和微分等线性应用;运算放大器的非线性即饱和区工作特性。1.4,3.3,3.4,4.2400第三章二极管及其基本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