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外立面现浇框架梁柱成型质量存在问题及控制对策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49437166 上传时间:2022-09-0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83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毕业设计论文外立面现浇框架梁柱成型质量存在问题及控制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毕业设计论文外立面现浇框架梁柱成型质量存在问题及控制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毕业设计论文外立面现浇框架梁柱成型质量存在问题及控制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资源描述:

《毕业设计论文外立面现浇框架梁柱成型质量存在问题及控制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设计论文外立面现浇框架梁柱成型质量存在问题及控制对策(1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外立面现浇框架梁柱成型质量存在问题及控制对策摘要:本文结合工程外立面现浇框架梁柱成型质量实际情况,从现状调查、设定目标、原因分析和对策实施等四方面内容,提出了提高成型质量施方案为外立面现浇框架梁柱成型工程提供参考。关键词:现浇框架梁柱 现状调查 设定目标 原因分析 对策实施一、前言金科十年城四期工程位于宝鸡市行政大道,是托斯卡纳建筑风格纯34层住宅单元。框剪结构,总建筑面积63275。工程建筑造型独特、美观、融中西风格为一体,外立面线条复杂,大量采用GRC,EPS等新型材料进行装饰,又对外立面基层成型质量精度要求非常高,施工难度较大,而且外立面现浇框架梁柱成型质量不符合要求会直接影响外墙保温层

2、厚度,达不到节能要求。二、现状调查经过调查,外立面现浇框架梁柱成型质量差,导致GRC、EPS等新型材料安装后达不到预期质量要求的同时,使宝鸡地区全面普及的外墙保温系统施工时保温层偏薄事件频繁发生。2011年9月2日至4日对宝鸡市相类似的3个工程施工现场的外立面梁柱成型质量进行调查,收集整理资料后,得出以下质量调查分析表。表1 质量调查分析表序号检查项目检查工具检查点数合格点数1外立面平整度检测尺2001432外立面线条截面偏差卷尺2001583外立面阴阳角顺直度经纬仪、线坠、卷尺18164外立面垂直度检测尺、线坠、卷尺2001875外立面孔洞、蜂窝、漏浆目测200191合计818695表2 外

3、立面现浇框架梁柱成型质量问题统计表序号检查项目缺陷点数累计点数频率累计频率1外立面平整度575746.34%46.34%2外立面线条截面偏差429934.15%80.49%3外立面阴阳角顺直度1311210.57%91.06%4外立面垂直度91217.32%98.37%5外立面孔洞、蜂窝、漏浆21231.63%100.00%合 计N123图1 影响外立面现浇框架梁柱成型质量排列图由排列图分析看出,影响外保温施工质量的主要问题是外立面平整度、外立面线条截面偏差。这两项问题累计频率达到80.49,是A类因素,成为解决问题的主要对象。三、设定目标结合技术和规范要求对现场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分析认为,

4、如果将现浇框架梁柱外立面平整度、外立面线条截面偏差的样本合格点都提升到180点以上,即该两项检查项目的样本合格率提升到90%以上,同时保持其它检查项目的样本合格率不变。则外立面现浇框架梁柱成型质量合格率可以提升至四、原因分析对上面“外立面现浇框架梁柱成型质量问题统计表”中的主要质量问题结合施工现状进行多次原因分析,查阅技术资料,广泛收集意见,绘制成了关联图,找出如下相互关联的原因。图2 外立面现浇框架梁柱成型质量问题分析关联图从上面的关联图可以清晰的找出影响“外立面现浇框架梁柱成型质量问题”的10个末端因素,并逐条进行了要因确认。表3 要因确认表计划表序号末端因素确认内容确认方法确认标准1楼层

5、交接处漏浆楼层交接处漏浆程度是否足以导致外立面成型后平整度超过规范要求现场验证楼层交接处漏浆致平整度偏差结构自重+设计荷载3施工工艺不完善现在施工工艺是否满足施工需求调查分析施工工艺要求满足相关规范4柱外边模缝宽过大柱外边模缝宽过大是否足以导致外立面成型后平整度超过规范要求测试测量缝宽致平整度偏差8mm,致截面偏差界于+8,-5之间5拆模时间过早拆模时构件强度是否足以抵抗一般应力破坏现场验证拆模时构件强度满足规范要求6不注重成品保护易损构件是否有保护设施现场验证易损构件有保护设施7施工时天气过热,原材应变加快施工时天气是否存在异常,原材料是否因天气发生异变调查分析超过38应暂停混凝土施工,原材

6、料终凝时间8mm,超过相关要求。确认结论:是要因。确认二:支撑体系不健全图3外立面现浇框架梁柱现场实图2011年9月12日至13日经现场验证,模板支撑体系符合施工组织设计中对承载力的要求,异型角加固形式可以抵抗施工中发生的意外冲击。极限应力验算值结构自重+施工荷载,支撑体系安全可靠。确认结论:非要因。确认三:施工工艺不完善2011年9月14日至16日经调查分析,通过查阅技术资料及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工程的施工工艺符合相关规范要求,能够指导作业人员正常施工。确认结论:非要因。确认四:柱外边模缝宽过大图4外立面现浇框架梁柱模板2011年9月17日经现场测试测量,外立面框架柱侧模部分存在缝宽超过

7、5mm的情况。混凝土浇筑时,混凝土液态浆体经缝隙溢出,拆摸后在缝宽处形成10mm左右的凸槽,经过工人剔凿打磨后仍存在不均匀块状遗留,从而导致缝宽处平整度偏差值+8mm。确认结论:是要因。确认五:拆模时间过早2011年9月15日,拆模现场经JGT-A型回弹仪现场验证,拆模时梁柱早期强度已经符合规范要求的拆模强度。但是部分小造型构件,如阳台梁上面的混凝土装饰线等,由于棱角多,在梁柱达到早期强度时,此类构件边缘仍比较脆弱,导致拆除后棱角缺失,达不到GRC、EPS等新型材料对基层成型质量精度的要求。确认结论:是要因。确认六:不注重成品保护2011年9月14日,经现场验证,多边棱角构件没有按要求进行防碰

8、撞保护,在施工过程中容易被损伤。确认结论:是要因。确认七:施工时天气过热,原材应变加快2011年9月15日至16日,经调查分析,查询浇筑记录,没有发现在超常温下进行施工作业。同时,同条件混凝土试块也没有因温度变化而发生异常应变。确认结论:非要因。确认八:作业人员素质差2011年9月14日至16日,经调查分析和现场验证,对38名作业人员进行了素质测评,通过测评考试8人,素质合格率仅为21%。同时发现作业人员对保温系统、GRC、EPS等后续作业认识不够深刻,质量意识淡泊,作业时随意简化操作程序,责任心差。多数作业人员工作中行为松懈,对成品有所破坏。确认结论:是要因。确认九:机具老化不齐2011年9

9、月16日至17日,经调查分析,项目现场各类机具状态均维护良好。使用设备保养频率正常,记录齐全,机具准确度和安全性可靠,能够满足施工要求。确认结论:非要因。确认十:仪器精度不足2011年9月17日,经调查分析,现场使用的南方(NTS352)全站仪经法定计量单位检定合格,有鉴定证书,在正常使用时限内,测量误差满足施工要求。确认结论:非要因。五、制定对策通过以上的要因确认,我们发现有5条主要因素影响外立面平整度及外立面线条截面偏差,针对这几个因素,研究对策,编制措施,具体详见对策表:表4 对 策 表序号要 因对 策目 标措 施1楼层交接处漏浆设置缓冲缝防止漏浆现象通过设置缓冲缝,将漏浆比率控制在5%

10、以下组织项目部针对楼层交接处容易漏浆的问题重新技术探讨,寻找解决方案。在柱顶设置10*40,同柱长的缓冲缝,并增设双面胶条,防止漏浆现象发生。2柱外边模缝宽过大改柱外边模为整体模板,提高缝宽合格率保证大模板基层符合后续施工要求,平整度8mm的不合格率降至5%以下。在大体积模板内侧增加镀锌铁板,让模板形成整体,杜绝出现模板拼缝。在大体积模板底部增设1组预埋丝杆,确保大体积模板底部受力可靠。3拆模时间过早加强管理落实到位落实拆模时间,强度损失致损率降至5%以下。严格控制拆模时间12h。对于小型装饰构件,强制要求达到楼层清理完毕后再拆除模板。4不注重成品保护完善成品保护制度完善并落实成员保护制度,将

11、成品保护率提升至95%以上。落实成品保护制度,对有意破坏成品的行为严历处罚。增加小型构件模板高度,防止小型构件意外损伤。5作业人员素质差落实完善教育培训,培养工人素质及爱岗敬业责任心工人素质提高,熟悉和掌握岗位技术,现场考核通过率100%组织培训,提高工人技能素质和工作意识,让工人了解工序重要性,以及后序操作对本工序的精度要求。实行责任奖惩制度约束工人提高自身素质及工作责任心。进行素质考核,确保考核通过率100%六、对策实施按照对策表中的措施,进行实施:实施一、设置缓冲缝防止漏浆现象针对楼层交接处容易漏浆的老大难问题,项目部经过研究,采取设置缓冲缝来保证浆体不外溢。在混凝土浇筑完毕拆除柱边模后

12、,在柱外立面方向沿柱边向内用切割机切出宽10mm,高40mm,同柱边长的缓冲缝,并在缓冲缝下边口设置一道双面胶条。同时,增加边模配料长度,使边模可以覆盖缓冲缝。当浇筑混凝土时,细骨料下落嵌入缓冲缝,震捣时,缓冲缝内尚未失去塑性的骨料通过自身柔性阻止浆料溢出缓冲缝,拆模后,当层混凝土与下层混凝土平滑的形成整体,杜绝了交接处的漏浆现象。实施结果: 从根本上杜绝了楼层交接处因混凝土浆料外溢干燥形成凸块现象的发生,漏浆率降至5%以下。图5缓冲缝现场实图实施二、改柱外边模为整体模板,提高缝宽合格率柱外边模由于面积大,且在加固前无有效支撑,一旦底部滑移,拼接处就会产生较大的缝宽。为此,项目部对现有柱外边模

13、进行改造,先在平地上将柱边模拼接完毕,再在模板内侧增加镀锌铁板,让边模形成整体,直接杜绝了拼缝的产生。同时,增加的镀锌铁板保证了柱面平整度和柱面观感。为防止不当滑移,在柱边模底部增设1组预埋丝杆,使预埋丝杆从3组增加到4组,在柱边模加固前,能更均匀的分担模板自重,降低了不当滑移机率。图6 柱外边模板实施结果: 经整体边模浇筑成型的框架柱平整光滑,没有产生拼接缝,缝宽合格率上升到100%。实施三、加强管理落实到位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项目部严格控制拆模时间,自混凝土终凝时间起算,12小时后才允许拆除垂直方向的模板。为防止棱角损坏,工作操作面以外的小型装饰构件,同条件试件强度达到85%以上,经质量员和

14、施工员共同检查确认后才允许拆除模板。工作操作面以内的,待到当层板模拆除,材料运转至工作层以后,才允许拆除模板。实施结果:拆除后的外立面线条平整顺直,小构件成型质量大幅提高,强度不足致损率降至5%以下,外立面线条截面偏差率大幅降低。实施四、不注重成品保护为提高成品保护,项目部编制了成品保护奖惩措施,对操作面成品有意识破坏的行为进行500元/次的处罚,对成品保护得当的班组每月给予200元奖历。同时,增加线性装饰构件配模高度20mm,让线性装饰构件表面棱角在拆模前得到有效保护。 实施结果:作业班组大幅提高成品保护意识,线性装饰构件成品保护率上升至95%以上。实施五、落实完善教育培训,培养工人素质及爱

15、岗敬业责任心组织专项培训,提高工人自身素质,让工人了解GRC、EPS等后续工作的基本工序和精度要求,认识到不负责操作会对后续工作造成何种影响。培训完成后,对参加培训的工人进行了素质考核,考核合格率为100%。为了巩固培训效果,项目部制定了工程质量责任奖惩制,对细心负责的工人给予经济奖励,对不负责的工人给予批评、教育、处罚直至取消劳动资格。工程质量责任奖惩制的实施,加深了作业人员的爱岗敬业责任心。 实施结果:工人自身素质、工作责任心均得到提高,促进了成品合格率上升。七、效果我们有效提高了外立面现浇框架梁柱成型质量。对外立面现浇框架梁柱成型质量检查项各检查了100个点位(外立面阴阳角顺直度60个点

16、),合格率达到了92.83%。少部分不合格点的实测偏差值均小于规范的允许偏差,同时满足了GRC、EPS等新型材料对基层结构精度的要求。表5 质量检查统计表序号检查项目检查工具检查点数合格点数合格率1外立面平整度检测尺1009292.00%2外立面线条截面偏差卷尺1009393.00%3外立面阴阳角顺直度经纬仪线坠、卷尺605795.00%4外立面垂直度检测尺线坠、卷尺1009494.00%5外立面孔洞、蜂窝、漏浆目测1009191.00%合计46042792.83%对比对策实施前后检查结果,可以看出现浇框架梁柱成型质量中“外立面平整度”、“外立面线条截面偏差”都有显著的提高,分别从对策实施前的

17、71.5、79.00提高到92.、93.00,外立面框架梁柱成型质量合格率从对策实施前的84.96%提高到92.83%,达到了预定的目标值90%和理论目标值91.57%并有所增长。对比前后的数据,绘制效果对比图如下:图7 外立面现浇框架梁柱成型质量排列图 由于在施工中有效的解决了外立面平整度、外立面线条截面偏差等问题,一方面减少了GRC、EPS基层处理费用,同时节约了外墙保温浆料厚度,创造了经济效益46366元。(详见经济效益分析表)经济效益分析表计费子目取费表达式数量单价金额(元)F1:节约GRC、EPS基层处理费用F1172011720F2:节约外墙保温系统浆料(折算为施工面积)F2176

18、23358146F3:QC活动投入材料费用F3185008500F4:对策实施成本费F45000F5:经济效益F1+F2-F3-F446366八、实施中的注意事项:1、加强管理,注意工作班组之间的合理配合,各工种的协调、各工序的合理穿插。2、技术全面交底,要使有关操作人员都明确各项计划任务的实施方案和措施,严格按照专项对策与技术交底施工。3、安排专项人员,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工作,加强监督管理。九、结语制定对策实施后,外立面现浇框架梁柱成型质量分别从对策实施前的71.5、79.00提高到92.、93.00,外立面框架梁柱成型质量合格率从对策实施前的84.96%提高到92.83%。在保证实体质量的

19、同时,大大增强了大型公共建筑的外立面视觉效果。并且减少了GRC、EPS基层处理费用,同时节约了外墙保温浆料厚度,创造了经济效益。但是还存在有不足之处,外立面的孔洞、蜂窝、漏浆现象合格率为91.00%,任然需要进一步采取合理的措施,来提高此类现象的合格率,从而进一步提高外立面框架梁柱成型质量合格率。这将是我下一步研究的方向。参考文献:1 国家标准.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GB 500102002).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 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3 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O3002001.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4 杨南方、尹辉等建筑与市政工程质量监控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5 魏汉贤、张安国工程建设监理与质量通病防治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6 学术期刊. 骆红伟.框架结构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山西建筑,20057 朱勇年主编高层建筑施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10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