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宁德市高三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

上传人:sha****en 文档编号:14940964 上传时间:2020-08-0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47.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福建省宁德市高三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福建省宁德市高三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福建省宁德市高三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资源描述:

《福建省宁德市高三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宁德市高三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1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福建省宁德市高三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1题;共4分)1. (4分) (2018高一下舟山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甲】众所周知,中华民族在古代曾经以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这四大发明闻名于世,可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20世纪英国著名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到中国考察 , 他满心赞叹又充满困惑。然而放眼今日中国,一轮新的科技创新热潮正如火如荼席卷神州大地神舟飞天创造了“中国高度”,蛟龙潜海成就了“中国深度”,高铁奔腾刷新了“中国速度”,“中国天眼”拓宽了“中国维度”。【乙】而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更被称作中国“新

2、四大发明”,还有已经领先全球的超级计算机、量子卫星高精尖科技创新成果不断出现。从基础建设到消费方式,从商业理念到经济业态,“新四大发明”折射出“中国式”创新的澎湃动能。这种动能正方兴未艾 , 它让我国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兴号”飞驰,令“墨子号”量子卫星腾飞。【丙】如今,越来越多的“发明”,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备受青睐,带来久违的感觉,独特的味道。(1) 文段中划线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考察B . 然而C . 如火如荼D . 方兴未艾(2) 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 . 甲B . 乙C . 丙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3分)2. (3分)

3、(2018高三下安达开学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庄子在逍遥游中为了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列举现实生活中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的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对比的句子是“_,_,_。” (2) 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描写筵席上乐器繁多,将士们开怀畅饮,表现送别的热烈与隆重的两句是“_,_”。 三、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3分)3. (15分) (2017高三下武邑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唐诗的意象中国古典诗歌是极其精炼的语言艺术,言约而意丰是历代诗人共同的追求目标。刘勰云:“规范本体谓之镕,剪裁浮词谓之裁。裁则芜秽不生,镕则纲领昭畅一意两出,义之骈枝

4、也;同辞重句,文之肬赘也。”又云:“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这个原则虽然对各种文体都适用,但显然对于篇幅有限的诗体更为重要。而古典诗歌的篇幅相当有限,作者又希望在有限的篇幅内承载更多的意蕴,所以不能容忍芜辞赘句的存在。从意象的角度来思考这种原则,显然会导出对于意象密度的追求。何谓“意象”?“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假如同样长短的诗句或诗篇中包含的意象或多或少,也就是意象的密度或密或疏,前者所承载的意蕴更加丰富,或者说所传达的信息量更大,如此更可能达到言约意丰的效果。但是,是不是意象密集的诗一定是好诗呢?或者说,是不是意象密度越大

5、的诗就越好呢?下面以五律为例做些分析。“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雨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这是一首千古传诵的名篇,后人的赞扬之词甚多。但是它也招致了一些非议,有人就说:“水声、飞泉、树松桃竹语皆犯重。”其实正是指此诗意象过于密集。那么,为什么意象过于密集也会是一种缺点呢?简单地说,原因在于意象过密会妨碍诗歌意脉的流动,从而显得堆垛、板滞。从上述论述可以得出两个貌似互相矛盾的结论:对于诗句来说,意象密集往往会产生精警的名句;对于诗篇来说,意象密集则是利弊参半的,有些作品因意象密集而见胜,有些作品却因意象过密而受损。这又是什么原

6、因呢?原因在于人们对于名句和名篇的要求有所不同。一般说来,凡是万口传诵的名句都具备某种独立的价值,也就是说,即使把名句从原诗中彻底剥离出来,它们的价值也几乎不受损伤。由此可见,虽然不能说所有的名句都是意象密集的,但是意象密集肯定是构成名句的重要条件。因为名句的篇幅仅有寥寥数字,如果意象的密度太低,那就包蕴不了多少意义,要想成为具有独立价值的名句也就难上加难了。可以看出,唐代诗人对意象的密度是相当留意的。唐诗名句的意象密度大多较高,这是唐代诗人写诗时精雕细琢的自然结果。唐诗名篇的意象则以疏密相济为普遍规律,唐代的优秀诗人有意无意地把一篇作品内的意象密度控制在比较合理的程度,从而写出许多疏密有致的

7、佳作。(摘编自莫砺锋论唐诗意象的密度)(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刘勰强调语言要简洁,指出写作需字斟句酌,才能达到精炼。B . 对于诗篇来说,意象密集则利弊参半,有些作因意象密集而见胜少,有些作品却因意象过密而受损,这需要作者把握一个合理的度。C . 诗篇或诗篇包含的意象越密集,所承载的意蕴越丰富,更能达到言简意丰的效果。D . 唐代的优秀诗人对意象的密度相当留意,把诗歌意象控制在比较合理的程度,从而写出许多优秀的诗篇。(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意象”就是主观的“义”和客观的“象”的

8、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B . 意象过密会妨碍诗歌意脉的流动,从而显得堆垛、板滞,所以意象密集的诗都不是好诗,所以意象密集的诗都不是好诗,而且密度过大甚至是诗的一种缺点。C . 李白的访戴天山道士不遇虽然是一首千古传颂的名篇,后人的赞扬之词甚多,但是这首诗也因为在写景时意象过于密集招致了一些非议。D . 意象密集往往会产生精警的名句,凡是万口传诵的名句都具备某种独立的价值,即使把名句从原诗中彻底剥离出来,它们的价值也几乎不受损伤。(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唐诗是极其精炼的语言艺术,言约而意丰是诗人共同的追求

9、目标,因此唐诗很少有泼墨如水的长篇巨制。B . 如果古典诗词的篇幅不是有限的,作者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情感的需要来选择意象,表达意蕴,对遣词造句也可以不做要求。C . 名句篇幅有限,意象密度太低就包蕴不了多少意义,要想成为具有独立价值的名句,加大诗歌意象密度无疑是必要的创作手段之一。D . 整首诗的意象要“疏密相济”,恰到好处,唐代的优秀诗人都懂得这个道理,他们在创作实践中很好地贯彻了这种精神。4. (18分) (2017高三上新余期末)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各题。百年震柳梁衡地震能摧毁一座山,却不能折断一株柳。约在百年前,1920年12月16日晚8时,在宁夏海原县发生了一场全球最大的地震,震级

10、8.5,裂度12,死27万人,震波绕地球三圈,余震三年不绝,史称环球大地震。这远远大于后来我国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和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海原大地震是地球的印度洋版块与太平洋版块相互挤压所致,与近年来的汶川大地震同出一因。有案可查,1982年国家地震局曾在当地开深槽验土,探得6千年来,在海原地区这两个版块就有6次因较劲失手而引发地震。第六次即海原大地震。这次地震,大地瞬间裂开一条237公里长的大缝,横贯甘肃、陕西、宁夏。裂缝如闪电过野,利刃破竹,见山裂山,见水断水,将城池村庄一劈两半,庄禾田畴撕为碎片。当这条闪电穿过海原县的一条山谷时,谷中正有一片旺盛的柳树,它照样噼噼啪啪,一路撕了下去。

11、但是没有想到这些柔枝弱柳,虽被摇得东倒西歪,断枝拔根,却没有气绝身死。狂震之后,有一棵虽被撕为两半,但又挺起身子,顽强地活了下来,至今仍屹立在空谷之中。为了寻找这棵树,从县城出发,车子在大山的肚子里翻上翻下,左拐右折,沿途几乎没有看到人家。可想百年之前,这里更是怎样的荒凉寂寞。正当我心头一片落寞之时,身下的沟里闪出一团翠绿,车头一折,拐入谷底。行到路尽之处,眼前的一棵大柳树挡住了去路。这就是那棵有名的震柳。它身高膀阔,蹲在那里足有一座小楼那么大。枝叶茂盛繁密,纵横交错,遮住了半道山沟。难怪我们在山顶上时就看见这里有一团绿云。欲问百年事,深山访古柳。但我不知道这株柳,该称它是一棵还是两棵。它同根

12、、同干,同样的树纹,头上还枝叶连理。但地震已经将它从下一撕为二,现两个半树中间可穿行一人。而每一半,也都有合抱之粗了。人老看脸,树老看皮。经过百年岁月的煎熬,这树皮已如老人的皮肤,粗糙、多皱,青筋暴突。纹路之宽可容进一指,东奔西突,似去又回,一如黄土高原上的千沟万壑。这棵树的树龄已经有500年,就是说地震之时它已是400岁的高龄,而大难后至今又活了100年。看过树皮,再看树干的开裂部分,真让你心惊肉跳。平常,一根木头的断开如果是用锯子来锯,无论横、竖、斜,从哪个方向切入,那剖面上的年轮图案都幻化无穷,美不胜收。以至于木纹装饰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风景,木纹之美也成了生命之美的象征。但是现在,

13、面对树心我找不到一丝的年轮。如同五马分尸,地裂闪过,先是将树的老根嘎嘎嘣嘣地扯断,又从下往上扭裂、撕剥树皮,然后再将树心的木质部分撕肝裂肺,横扯竖揪,惨不忍睹。但是灾难过后,它又慢慢地挺了过来。百年的疤痕,早已演化成许多起伏不平的条、块、洞、沟、瘤,像一块凝固的岩石,为我们定格了一个难忘的岁月。我稍一闭目,还能听到雷鸣电闪,山摇地动。柳树这种树种很怪。论性格,它是偏于柔弱一面的,枝条柔韧,婀娜多姿,多生于水边。所以柳树常被人作了多情的象征。但在关键时刻,这个弱女子却能以柔克刚,表现出特别的顽强。它遇土即根,有水就长,干旱时就休息,苦熬着等待天雨,但绝不会轻生去死。它的根系特别发达,能在地下给自

14、己铺造一个庞大的供水系统,远远地延伸开去,捕捉哪怕一丝丝的水汽。它有极强的适应性,适于各种水土、气候,也能适应突如其来的灾难。美哉大柳,在人如女,至坚至柔;伟哉大柳,在地如水,无处不有。唯我大柳,大难不死,百代千秋。我想,那海原大地震,震波绕地球三圈,移山填河,夺去27万人的生命,为什么单单留下这一株裂而不死的古柳?肯定是要对后人说点什么。这株灾后之柳以过来人的身份向我们宣示:战胜灾难唯有坚守。一百年了,它站在这里,敞开胸怀袒露着伤痕;又举起双臂,摇动青枝。它在说:活着多么美好,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能够扼杀生命。我出了沟口翻上山头,再回望那株百年震柳,已看不清它那被裂为两半的树身,只见一团浓浓的

15、绿云。一百年前,在这里地震撕裂了一棵树;一百年后,这棵树化作一团绿色的云,缝合了地缝,抚平了地球的伤口。我知道县里已经建了地震博物馆,有文字,有图片,但是最生动的,莫如就在这里建一座“震柳人文森林公园”,再种它一沟的新柳。老树犹在,雄风不减。绿满天涯,长风浩荡。这不只是一幅风景的画图,更是一座活着的博物馆,一本历史教科书。(有删改)(1)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文章开篇采用衬托的方法介绍海原大地震,把这场地震与唐山大地震、汶川大地震比较,便于读者更形象地认识事物的特征。B . 文章第段巧妙使用动词和比喻修辞,形象再现海原大地震情形,把大地震横摧一

16、切的气势写了出来,反衬了震柳顽强的意志。C . 文章第段采用叙述、说明、议论、抒情相结合的方法,抓住柳树柔弱又刚强、适应性强等特征,对柳树进行了热情的赞美。D . 文章写地震撕裂了一棵树,可是这棵树却化作一团绿色的云,抚平了地球的伤口,暗示了地震给人带来的伤痛已被抚平。(2) 请从表达技巧方面赏析文章第段中画线的句子。 (3) “百年震柳”有怎样的深刻意蕴?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9分)5. (9分) (2017高一上重庆期中)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对雪杜甫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注】

17、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长安失陷时,诗人逃到半路被叛军抓住,解送回长安。书空:世说新语黜免载:“殷中军(殷浩)被废,在信安,终日期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后因以“书空哆哆”为叹息、愤慨、惊诧的真实。(1) 下列对这首诗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A . 诗人用“多”写“安史之乱”造成的悲惨景象;用“独”写自己的处境,抒发了诗人的悲凉之情。B . “瓢弃樽无绿”一句,“绿”借喻指酒,写出了诗人在苦寒中找不到一滴酒的窘态,表现了诗人困居长安生活的艰苦。C . “炉存火似红”中的“红”字写出了炉火熊能燃烧,火光照亮室内的情景,诗人通过对眼前事物的描写

18、,道出了对温暖的渴望。D . 第四联,诗人以殷浩自比,因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写着字,以此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离散的亲人的深切牵挂而又无从着力的苦恼心情。E . 诗歌塑造了因国家动乱而滞留京城的一位贫寒交困、牵挂亲友、愁苦无奈、忧伤国事而又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诗人形象。(2) 诗歌的第二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五、 文言文阅读 (共3题;共41分)6. (20分) (2019高三上通州期中)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亡国之主,必自骄,必自智,必轻物。自骄则简士,自智则专独,轻物则无备。无备召祸,专独位危,简士壅塞。欲无壅塞,必礼士;欲位无危,必得众;欲无召祸,必完备

19、。三者,人 君之大经也。齐宣王为大室,大益百亩,堂上三百户。以齐之大,具之三年而未能成。群臣莫敢谏王。 春居问于宣王曰:“荆王释先王之礼乐,而乐为轻,敢问荆国为有主乎?”王曰:“为无主。” “贤臣以千数而莫敢谏 , 敢问荆国为有臣乎?”王曰:“为无臣。”“今王为大室,其大益百亩,堂 上三百户。以齐国之大,具之三年而弗能成。群臣莫敢谏,敢问王为有臣乎? ”王曰:“为无臣。”春居曰:“臣请辟矣!”趋而出。王曰:“春子!春子!反!何谏寡人之晩也?寡人请今 止之。”遽召掌书曰:“书之!寡人不肖,而好为大室。春子止寡人。”箴谏不可不熟。莫敢谏 若,非弗欲也。春居之所以欲之与人同,其所以入之与人异。宣王微

20、春居,几为天下笑矣。 由是论之,失国之主,多如宣王,然患在乎无春居。故忠臣之谏者,亦从入之,不可不慎,此得 失之本也。赵简子沉鸾徼于河,曰:“吾尝好声色矣,而鸾徼致之;吾尝好宫室台榭矣,而鸾徼为之; 吾尝好良马善御矣,而鸾徼来之。今吾好士六年矣,而鸾徼未尝进一人也。是长吾过而绌 善也。”故若简子者,能厚以礼督责于其臣矣。以礼督责于其臣,则人主可与为善,而不可与 为非;可与为直,而不可与为枉。此三代之盛教。(吕氏春秋骄恣)(注)简:怠慢。春居:齐宣王臣。辟:同“避”。鸾徼:赵简子臣。绌:减损。三代:指夏 商周。(1)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轻物则无备备:储备B .

21、 而乐为轻轻:轻快C . 箴谏不可不熟熟:深思熟虑D . 而鸾徼致之致:招致(2) 下列对文中画线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 欲无壅塞,必礼士 想要不闭塞,必须礼贤下士。B . 贤臣以千数而莫敢谏 即使有一千名大臣进谏,也没有人能劝阻楚王。C . 何谏寡人之晩也 为什么这么晚才劝阻我呢?D . 可与为直,而不可与为枉 可以跟他一起做正确的事,不可以跟他一起做错误的事。(3) 请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宣王微春居,几为天下笑矣。此三代之盛教。(4) 请根据要求作答。 这篇短文的标题是“骄恣”,请用现代汉语的短语形式概括君王骄恣的三种危害。分别用一个恰当的熟语或成语来

22、评价齐宣王、赵简子对待骄恣的态度。7. (16分) (2017高二下桂林开学考)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王安国,字平甫,安石之弟也。幼敏悟,未尝从学,而文词天成。年十二,出所为诗、铭、论、赋数十篇示人,语皆警拔,遂以文章闻于世,士大夫交口誉之。于书无所不通,数举进士,又举茂材异等,有司考其所献序言为第一,以母丧不试,庐于墓三年。熙宁初,韩绛荐其材行,召试,赐及第,除西京国子教授。官满,至京师,上以安石故,赐对。帝曰:“卿学问通古今,以汉文帝为何如主?”对曰:“三代以后未有也。”帝曰:“但恨其,才不能立法更制尔。”对曰:“文帝自代来,入未央宫,定变故俄顷呼吸间,恐无才者不能。至用贾谊

23、言,待群臣有节,专务以德化民,海内兴于礼义,几致刑措,则文帝加有才一等矣。”帝曰:“王猛佐苻坚,以蕞尔国而令必行,今朕以天下之大,不能使人,何也?”曰:“猛教坚以峻刑法杀人致秦祚不传世今刻薄小人必有以是误陛下者以尧舜三代为法则下岂有不从者乎?”又问:“卿兄秉政,外论谓何?”曰:“恨知人不明,聚敛太急尔。”帝默然不悦,由是别无恩命,止授崇文院校书,后改秘阁校理。屡以新法力谏安石,又质责曾布误其兄,深恶吕惠 卿之奸。先是,安国西京,颇溺于声色,安石在相位,以书戒之曰:“宜放。”安国复书曰“亦愿兄远佞人。”惠卿衔之。及安石罢相,惠卿遂因郑侠事陷安国,坐夺官,放归田里。诏以谕安石,安石对使者泣下。既而

24、复其官,命下而安国卒,年四十七。(节选自宋史)(1)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国子,这里指的是国子学,是中国古代隋朝以后的中央官学,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髙学府。B . 祚,福分,国祚是王朝理论上维持的时间,与王朝实际维持的时间有区别。这里的“秦祚”即前秦的国运。C . 教授,本意是传授知识、讲课授业,后成为学官名。汉唐以后各级学校均设教授,主管学校课试具体事务,和现代大学的教授完全一样。D . 郑声,原指春秋战国时郑国的音乐。因与孔子等提倡的雅乐不同,故受儒家排斥。此后,凡与雅乐相背的音乐,为崇“雅”黜“俗”者斥为“郑声”。(2) 下列文句中,断句

25、正确的一项是( ) A . 猛教坚以峻刑法杀人/致秦祚不传世/今刻薄小人/必有以是误陛下者/以尧舜三代为法/则下岂有不从者乎B . 猛教坚以峻刑/法杀人傲秦祚不传世/今刻薄小人必有/以是误陛下者/以尧舜三代为法/则下岂有不从者乎C . 猛教坚以峻刑/法杀人/致秦柞不传世/今刻薄小人/必有以是误陛下者/以尧舜三代为法/则下岂有不从者乎D . 猛教坚以峻刑法杀人/致秦祚不传世/今刻薄小人必有/以是误陛下者/以尧舜三代为法则/下岂有不从者乎(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王安国天资很高,少年时就因所写的诗、铭文、文论、词赋受到士大夫们的交口称赞。B . 因为王安

26、石的缘故,王安国受到皇帝的另眼相看,只可惜他的应对不符合皇帝的心意,最终没有得到提拔重用。C . 王安国认为王安石不能知人善任,指责曾布误了他的哿哥,也非常讨厌吕惠卿的奸诈,并劝谏王安石远离小人。D . 王安国在西京任职时,沉溺于声色之中,因此被罢免了官职,放还家乡。不久虽被官复原职,然而诏令下达时王安国已死了,当时他年仅四十七岁。(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专务以德化民,海内兴于礼义,几致刑措,则文帝加有才一等矣。惠卿衔之。及安石罢相,惠卿遂因郑侠事陷安国,坐夺官,放归田里。8. (5分) (2020模拟)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当地时间4月15日,位于法国首都的巴黎

27、圣母院因工作人员的错误而发生大火,塔尖轰然倒塌,整座建筑损毁严重。巴黎圣母院至今有800多年历史。大学生小华浏览网页时看到这一消息,联想到1860年英法联军焚烧圆明园的事件,在网页上发表留言,表示国耻难忘,巴黎大火大快人心。请根据你对圆明园被焚烧和巴黎圣母院被焚烧这两个事件的思考,写一篇文章,引导与小华持相同或相似看法的人们正确看待这两个事件。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1题;共4分)1-1、1-2、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3分)2-1、2-2、三、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3分)3-1、3-2、3-3、4-1、4-2、4-3、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9分)5-1、5-2、五、 文言文阅读 (共3题;共41分)6-1、6-2、6-3、6-4、7-1、7-2、7-3、7-4、8-1、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