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孟州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上传人:sha****en 文档编号:14934430 上传时间:2020-08-0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1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河南省孟州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河南省孟州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河南省孟州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资源描述:

《河南省孟州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孟州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1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河南省孟州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7温州模拟) 根据下面两副对联的上联,对出下联。(1) 赠给语文老师:品明月 叙情怀 吟诗作赋(2) 羊年春联:春满神州舒画卷。二、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18分)2. (6分) (2019高二上大庆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谈传世雷达常常有人问我:为什么我们的古典名著一直流传不衰,而现在的一些比较优秀的长篇小说,作者花了好大气力,流传却很困难,多则一两年,少则一两个月,就再也不大为人提起了?还有人进一步追问:从小说艺术发展的眼光来看,今天小说的技术手段,比

2、起中世纪来不知丰富了多少,高明了多少,可为什么在赢得读者和流传程度上,现今的作品反而赶不上古典名著呢?初看这问题,似乎问得有点傻,不值一提,但真要把它说清楚,还不那么容易。我想了想,觉得这问题与今天的写作并非毫无关系,一些名著的传世其实是能够给我们很多启发的。若从漫长的历史时空来看,文学发展的总趋势是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向复杂,但文学的历史终究不是进化的历史,而是变化的历史。从古及今,文章变化万万千,各擅其妙,难分高下。故而,一时代有一时代的文学,硬要互相攀比是不明智的。古典名著再传世,也取代不了当代小说的需要和位置。当代正在发展中,谁能说当代小说中的杰出之作就一定不传世呢?不过,现今的学者一

3、般认为,小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生活故事化阶段、人物性格化阶段和人物内心审美化阶段。这大致是不错的。可这并不意味着,后一阶段是对前一阶段的扬弃,后者一定高于前者。故事化也好,性格化也好,心灵审美化也好,完全可以并行不悖,或发挥各自优势,或三管齐下,或一管独胜,没有必要过分地抑此扬彼。读者的层面甚复杂,需要也极多样,几乎任何一种审美形态的东西,都能在今天的中国找到它的对应。就说水浒传吧,它传世的一个重要秘密,是其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强烈的民间性,那些英雄的传奇故事早就在老百姓口头上传递着,连呼保义、玉麒麟之类的诨号,也早已有之。它的人物、故事、价值立场,已跟我们民族文化的精神传统焊接在一起,化为血

4、肉,无法拆解了。它不传世谁传世?今天的生活中也有很多编都编不出来的传说和事迹,我们的作者不也可以利用它们重起楼阁,精深加工,从民间土壤上建起大厦吗?弄得好,虽未必传世,却也能赏心悦目。有时我看某些公安题材小说,编的人很吃力,但并不动人,比起某些罪犯的想象力来,不知逊色了多少。我当然并不主张照搬生活,而是主张把根子深深扎进民间,到那里去充分吸吮民间生活本身的遗传性资源。这几年创作上的一个趋向是回归故事,让小说回到小说,崇尚故事性的影视业对文学的索取又在助长着这种倾向。这似乎是大势所趋。听故事是人的天性,小说的基本层面本来就是讲故事。问题在于怎么讲,会不会讲。古典名著的讲故事,一是突出人物,二是饱

5、含细节,三是富有文化底蕴,这是它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人是魂,没有比平添几个不朽的文学形象更令人神往的了。世事无论多么新鲜,都会转眼即逝,唯有人物,可以长期存活。现在的某些小说,故事之内无人物,人物身上无细节,故事之外无意蕴,剩下的就只能是一个事件过程的空壳子了,作者怎样玩叙述圈套也掩不住贫乏的内质。这自然就谈不上流传与否的问题了。现在讲故事的人和讲故事的机会越来越多了,可惜好故事并不多,于是想到,不妨多看看古典名著,或能让人清醒:故事框架里该立个什么人,人的骨头上该长些什么肉,它们一起该撑起多大的审美空间。(选自作家文摘,有删节)(1) 下列对于古典名著流传不衰原因的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

6、 A . 古典名著能够传世是因为它们完全能够满足不同时代读者的审美需求。B . 古典名著都是以民间传说为创作基础,有其深厚的群众性和强烈的民间性。C . 古典名著有着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正好迎合了读者爱听故事的天性。D . 古典名著讲故事时注意突出人物,细节也很丰富,且富有文化底蕴。(2) 下列对于当代小说的认识,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 许多当代小说创作的技术手段比古典名著更为丰富高明,但流传性却比不上古典名著。B .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当代小说也有古典名著取代不了的需要和位置。C . 当代小说中的杰出作品也有传世的可能,没有必要将当代小说与古典名著硬性攀比。D . 当代小说

7、强调故事性,但故事往往与人物脱节,只是一个事件过程的空壳子罢了。(3)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 生活故事化、人物性格化和人物内心审美化这三个阶段可以并行不悖,相辅相成。B . 当代生活并不缺少传说和事迹,缺少的是对民间生活本身的遗传性资源的充分吸收。C . 崇尚故事性的影视业对文学创作回归故事的创作倾向起到了一种良性的引导作用。D . 当代作家在创作中应该借鉴古典名著成功的经验,进一步提升作品的艺术价值。3. (12分) (2018湖北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卜白袁良才民国时期的上海,凭一张纸名满天下且赚得盆满钵满的,只有申报。申报副刊自由谈更是牛气

8、冲天,在上面发稿的多是鲁迅、郁达夫、茅盾、叶圣陶等这样的超级大腕。文豪扬眉吐气,编辑、记者先生也神气活现,洋气十足。但凡事都有例外。卜白就是个例外,不,简直是个另类。他是申报的资深编辑,陈寅恪的高足,国学功底不可作等闲观,然却土得掉渣,土得冒烟儿。瘦高个儿,白净无须,常年着一袭青布长衫,足穿黑色方口布鞋,架着一副琇琅圆形近视眼镜,讲一口江南土语。在报社,他专司划版、校对,有时副刊缺边少角的,主笔大人就会说一声,卜先生,您给补一点白吧。卜白二话不说,展纸挥毫,须臾立就:或杂谈,或轶闻,或小幽默,或诗画配,虽短小得可怜,却鞭辟入里,妙趣横生,无不是锦绣文章。不少读者就是冲着卜白的补白文章,才订买申

9、报的。其补白文字,政治、经济、文化,天文、地理、历史,无所不包,涉笔成趣。依其姓名谐音,人送雅号“补白大王”。真是通才、捷才、怪才。怪才必有怪癖。他嗜茶。西湖龙井、碧螺春、太平猴魁,他宁愿饿肚子也要设法买来饮。有好事者悄悄作了统计,卜白每天饮茶能饮掉五瓶热水,可见嗜茶之深。但他很少如厕,你说怪也不怪?一天,主笔大人对卜白说,卜先生,您也该给自己的人生补补白啦。卜白会意,三十好几的人,竟酡红了脸,期期艾艾道,不急,不急。事业未就,何以家为?主笔不由分说,扯着卜白的青布长衫袖口说,走,我陪您去见一位女士,我太太已候在那里了。卜白见到那位神情忧伤的女士,得知她男人是谢晋元的部下,在淞沪战役中为国捐躯

10、了,撇下孤儿寡母,卜白竟爽快地应承了这桩婚事,主笔夫妇大感意外,又惊又喜。卜白一段话让女士为之涕泪交流:我虽一介书生,亦当为抗战效绵薄之力。让我为你这个抗日英烈之家补白吧!再说,你的娘家福建安溪有好茶“铁观音”呢!卜白没啥业余爱好,除了饮茶,就是看看京戏,尤其迷梅兰芳的戏,一来二去,结识了梅兰芳,成为票友。一次,梅兰芳在天蟾舞台演贵妃醉酒,观者如堵,一票难求。卜白却接到了梅兰芳专门差人送来的戏票。卜白急急地赶到剧场,戏正待开演,梅兰芳的嗓子突然发不出声音了,在后台急得团团转!卜白听闻,急急如风地挤进后台,对梅兰芳说,救场如救火!你在台前演,我在台边唱,合作一曲双簧。梅兰芳将信将疑,台下的观众已

11、作哄叫闹起来,梅兰芳只得上台去。海岛冰轮初转腾,见玉兔,见玉兔又早东升。那冰轮离海岛,乾坤分外明剧场顿时响起暴风雨般的掌声。整场戏下来,梅兰芳的表演与卜白的唱腔念白浑然一体,俱臻妙境,竟无一名观众识破此中玄机。事后,梅兰芳特意答谢,卜白又是一句,急人所难,君子不可不为,补白亦大快事也!民国三十八年初夏,解放军的隆隆炮声响彻大上海城郊,吴淞口外。汤恩伯率重兵扼守上海。申报选派战地记者,“大笔杆子”们虽西装革履,却顿失绅士风度,不是低头狠劲抽烟,就是把咖啡喝得嘴里一半、地上一半。卜白饮了一口铁观音,一抹嘴,石破天惊地说,我去!有一天,上海市民突然从申报上看到一则快讯: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副司令刘昌

12、义中将率部投诚,为解放军打开进入上海中心城区的大门。谁也没想到,这竟是卜白平生最“得意之作”。多年后,卜白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写道,我是中共隐蔽战线的一名战士,策反敌人弃暗投明,是我对军事斗争的一种补白!卜白,姓卜名白,一生补白。(选自小小说月刊2017年8期,有删减)(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开篇极为凝练,不仅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而且写出了申报的社会影响力及其效益情况,为人物出场营造了一个特殊的环境。B . 申报副刊自由谈有鲁迅、郁达夫、茅盾、叶圣陶等这样的超级大腕投稿,文豪聚集如云,这是申报“凭一张纸名满天下”的一个重要的原因。C

13、 . 小说善于运用多种描写手法来表现人物,“竟酡红了脸,期期艾艾道,不急,不急。事业未就,何以家为”,通过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表现了人物性格。D . 解放军进攻上海时,卜白挺身而出去做战地记者,一个重要原因是他是中共隐蔽战线的一名战士,他想为军事斗争做出自己的贡献。(2) 小说以“补白”为中心谋篇布局,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3) 这篇小说在行文过程中提到了主人公之外的许多其他人物,如记者先生、主笔大人、梅兰芳及申报的“大笔杆子”们等,作者为什么这样处理?请简要分析。 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4. (11分) (2017高二上衡阳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李密,字令

14、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臣以险衅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

15、、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 , 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选自晋书李密传)(1)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祖母刘氏,躬自抚养 躬:亲自B . 数使吴,有才辩 数:多次C . 是知成败一也 是:这样D . 密有才能,常望内转 内转:归家(2) 下列给文

16、中画线的文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B .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C .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D .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3)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李密几岁大的时候就成了孤儿是祖母刘氏把他抚养成人,他曾拜谯周为师,周的门人把他比作子游

17、和子夏。B . 李密因为孝敬祖母而闻名也因祖母年老,无人奉养,上疏陈情表“辞不就职”;皇帝看后停止征召他为太子洗马。C . 李密在祖母去世后,服孝期满,到朝廷任洗马的官职,实现“先尽孝,后尽忠”忠孝两全的夙愿。D . 李密做温县县令时,讨厌下属官吏,因给人写信说“庆父不死,鲁难未已”而被上告,司吏因为他在温县做官清廉谨慎,没有弹劾他。(4) 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5. (7分) (2018聊城模拟)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水调歌头叶梦得九月望日,与客习射西园,余偶

18、病不能射。霜降碧天静,秋事促西风。寒声隐地,初听中夜入梧桐。起瞰高城回望,寥落关河千里,一醉与君同。叠鼓闹清晓,飞骑引雕弓。岁将晚,客争笑,问衰翁。平生豪气安在,沈领为谁雄。何似当筵虎士,挥手弦声响处,双雁落遥空。老矣真堪愧,回首望云中。【注】叶梦得(1077-1148),宋代词人,宁少蕴。1138年再次知建康府,总管四路漕计,致力于抗金防备及军饷勤务。此词大约作于这个时期。云中:云中郡,汉代名将魏尚、李广都曾做过云中太守,并于此地奋勇抗击匈奴。(1) 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 “秋事”,指秋收、制寒衣等事。本句为倒装句式,西风渐紧,催促人们做好准备迎接寒冬的到来。B

19、. “叠鼓”两句,写出破晓时分,军鼓震啊,武士手持雕弓,走马飞驰的豪壮场面,视听结合,振奋人心。C . “争”字写座中宾客正当盛年,习射武场得胜,嘲笑衰翁年事已高,还想与客走马比武,使人顿生衰病之叹。D . “何似”三句,虚写诗人自己年少力壮时,骑射技艺高超,回答了客人“豪气安在”“为谁雄”的疑问。E . 词的上片言“回望”千里江山,结句说“回首”云中郡发出许多感慨。前后呼应,使词作结构浑然一体。(2) 作品表现了词人哪几种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五、 情景默写 (共1题;共4分)6. (4分) (2016高三上烟台期中)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诗经氓中描述女子对男子行为没有标准

20、,德行不专一而表达不满的两句是“_ , _”。李白蜀道难描写入蜀山川路途之高之险,就连黄鹤猿猴都望而却步的两句是“_ , _”。韩愈师说在阐述师生关系时,以“_ , _”来说明学识有早晚,能力各有所长的师生观。六、 其他 (共1题;共5分)7. (5分) 根据语境,在下面写出处适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一枚古老而美丽的月亮,沉淀在江河的激流与浩瀚里,沉淀在稻谷的光泽与禾香里;也沉淀在文化的博大与风韵里,沉淀在宋词的悠扬与浪漫里。在任何一个地方掬起一捧水,都会有一个月亮。七、 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8. (5分) (2017高二上河北开学考) 请将“窗外的_”补充完整,并以此为题,完成一篇不小干600字的记叙文,要求文体特征鲜明,主题突出,书写工整。第 11 页 共 11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1、1-2、二、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18分)2-1、2-2、2-3、3-1、3-2、3-3、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4-1、4-2、4-3、4-4、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5-1、5-2、五、 情景默写 (共1题;共4分)6-1、六、 其他 (共1题;共5分)7-1、七、 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8-1、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