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潮州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上传人:sha****en 文档编号:14926229 上传时间:2020-08-0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2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广东省潮州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广东省潮州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广东省潮州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资源描述:

《广东省潮州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潮州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1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广东省潮州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 (2分) (2016温州模拟)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老炮儿采用全知视角,开篇便交代了人物真实的身份以及被赋予的使命。B . 勤于阅读的人将逐渐成长为一个有着丰富心灵层次,心智成熟饱满的现代人。C . 黄致列兼具花美男外表和爆发力十足的嗓音,在我是歌手的舞台上一鸣惊人。D . 公款吃喝风让老百姓捶胸顿足 , 只有出重拳,下猛药,才能有效根治,取信于民。2. (2分) (2017高二下湖北期中)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 . 沈从文笔下的湘西风光

2、优美,民风淳朴,如世外桃源般令人神往,而那里独具地方特色的端午活动、对歌习俗更是如磁石般吸引着中外游客。B . 苏轼历经仕途坎坷,却始终能以旷达之心消解现实痛苦,他丰富而又精彩的人生经历正是那句流传甚广的话“生活予我以苦痛,我却报之以歌”的真实写照。C . “顺民”林冲面对高太尉的陷害,从“一忍再忍”到“手刃仇敌”的遭遇堪称水浒传里“官逼民反”“逼上梁山”的典型形象。D . 班会上,面对同学们对自己的批评,王老师表示欣慰,并对大家的诚意予以肯定,希望大家互励共勉,齐创佳绩。3. (2分) 给下面一段文字的结尾选择一个恰当的句子( )其实,寂寞给人的不仅是真实,而且也是一种锤炼,一种感情与思想的

3、升华。有时,寂寞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取得非凡成就的人,。A . 往往都是最有才能的人,又都是最耐得住寂寞的人B . 往往是固然最有才能,但首先最能耐得住寂寞的人C . 往往倒不是最有才能的人,而是最耐得住寂寞的人D . 往往是那些首先具有才能,其次还耐得住寂寞的人二、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18分)4. (6分) (2016高三上资阳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简”是一种艺术风格,也是唐宋以来我国艺术、尤其是传统绘画的一大审美追求。当代著名画家程十发在谈到中西绘画艺术异同时曾说:“西洋画是加法,中国画是减法。”这“减法”之喻,颇巧妙地点出了传统中国画在意象经营和意

4、境创构上追求“简”的审美个性,这与中西方民族文化的思维方式、思想积淀的差异有着很深的联系。在古代艺术家看来,“画以简贵为尚”。究其渊源,这种以“简”为贵的思想的兴起与产生,在构成我国传统文化之骨干的禅、道、儒三家学说里已昭然可见。尚“简”的艺术思潮自唐宋兴起,它和当时风靡流行的佛教禅宗多有瓜葛。“自唐宋以来,禅学日盛,才智之士,往往出乎其间。”文人画始祖王维就受禅风濡染极深。他把参禅领悟的意境融入绘画创作,使超然空灵的胸襟和清简萧疏的山水化为一体,在禅心与画意的交响中开创了洒脱、淡简、高远的“南宗”文人画风。自此,五代的董、巨,宋朝的苏、米,元四家,明四家,清六家等,其作画均不用浓墨重彩,而是

5、在绘画技法上从简淡到隐隐约约、若有若无之状,尤其在疏简的笔墨中敞亮出一个幽远的境界。禅学精神,影响到我国艺术,在方法论上给后者的重大启示正在于“以经济的笔墨获取丰富的艺术效果,以减削迹象来增加意境。”(钱钟书语)而古人论画语“弄一车兵器,不若寸铁杀人”,就来自禅家话头,乃宋代禅师宗杲的名言。主张“道法自然”的先秦道家美学,浑身上下都充盈着崇朴尚简精神,与儒家思想一道成为了“简”思想的源流。道家美学、儒家思想比禅宗思想更早出现在我国大地上。老子讲“为道日损”,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诸如此类,无不指向为“简”之道。它们在我国后世艺术里得到了鲜明体现。在道家本体论哲学里,

6、“道”是宇宙的生命本体、造化的本根本源,它“不言”“无为”,既“素”又“朴”,无边无际,无始无终,就其浑整性而言,可谓之“一”。而万事万物皆由它生发而来,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是“至道不烦”的第一层含义。换言之,世间万物作为各单个存在体,当然是既多又杂的,但是,若超越纷纭繁杂的物象而“以道观之”,则种种差异皆泯然不存,最终“道通为一”。此乃“至道不烦”的又一层含义。“通于一而万事备”出自庄子天道的这一哲学命题实为道家“至道不烦”思想的扼要表述。与偏爱自然的道家美学相比,儒家美学更重文饰,但也重“文”不弃“简”,主张“简而文”。儒、道两家美学向来分歧甚多,但在推重“简易”这

7、点上,却是殊途同归。事实上,在后世以巨大张力制约我国艺术走向的,恰是这种儒、道合流的尚“简”观念。在有限的画幅上,一条曲线,即宛若一座起伏的山峦;一块空白,却代表万顷碧波的水面;梁楷画中的人,八大笔下的鱼,白石墨里的虾,用笔用墨极简略洗炼,却气韵生动,跃然纸上。这是一种技巧。“删繁就简”“以少总多”这既是画理,更是哲理,是用于绘画之哲理,是充盈哲理之画理。这是我国传统绘画有别于他国绘画的独到所在。(摘自李祥林中国古代美学的尚“简”精神,有删改)(1) 下列关于“简”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简”作为一种艺术风格,是唐宋以来我国艺术的一大审美追求,源远流长,影响很深远。B . “以简

8、为贵”思想的产生,可以从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禅、道、儒三家学说里找到相关的印证。C . “简”是一个内涵极为丰富的概念,与“少”“朴素”“易”等概念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D . “简”的艺术思想,不仅在我国传统的绘画艺术中得以体现,也大量存在于其他艺术门类中。(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画家程十发关于中国画是“减法”的比喻,点出了传统中国画在意象经营与意境创构上尚“简”的审美个性。B . 因为唐代诗人王维把参禅领悟的意境融入绘画创作,所以后代绘画创作在疏简的笔墨中敞亮出了一个幽远的境界。C . “通于一而万事备”一语中,既包含了“道”具有的浑整性的特质,也包含着对

9、纷纭繁杂物象差异的超越。D . 道家美学偏爱自然,儒家美学更重文饰,两家美学虽向来有很多不同的地方,但殊途同归,都推重“简易”。(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中西绘画艺术存在着不少差异,这些差异的出现源自民族文化的思维方式与思想积淀的不同。B . 佛教禅宗在唐宋时期风靡流行,这为尚“简”的艺术思潮在唐宋兴起奠定了一定的思想基础。C . 我国古代绘画理论关于“简”的一些阐释,语言表述既深刻又形象,体现出中国文化的独特。D . 在我国传统绘画中,“简”是唯一一种能将技巧、画理、哲理等内容巧妙融合在一起的思想。5. (12分) (2019高三上赣州月考) 阅读下面的

10、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魔笛朗风站在考场中间,周围坐满了老师。他操着笛子向大家鞠了个躬,不等口令就开始吹起来。朗风是个不太守规矩的孩子,在梁老师家里,他也总是操起笛子就吹。朗风吹的是乌苏里船歌,这是他特别喜欢的一首曲子。这曲子很甜,第一次听梁老师吹奏时,朗风就感受到那条大河在初春破冰,感受到渔民喜悦的心情。朗风的银笛晃动着,舌尖一下子欢快起来,梁老师为这首曲子加了不少修饰音,依附着甜美的旋律跳跃着,朗风反反复复地吹奏着船歌一段,像舞台上最鲜艳的红绸子不断翻舞着相同的花。吹着吹着朗风忽然就停下来,怯生生地问:“老师,还没让我吹吧?”大家一下子都笑了。刚才看这小孩冲进考场,大家就想笑,他太有个性了,

11、棉袄上系了根红围巾,头发跟鸟窝一样。可大家都不敢笑,这孩子一定是自己从大老远来的,别一笑把孩子笑毛了。“你接着吹吧,孩子”,大个子老师说,“还有什么曲子?”“我想吹一下我老师的一部作品,森林舞曲。”朗风说。他操起笛子演奏起来。这是第一乐章夏末林中,朗风用花舌和颤音不断模仿着各种鸟的声音,从一只小雏燕欢蹦乱跳,到一群乌鸦用翅膀扑打着落叶,再后来是一群大雁从蓝天上飞过。梁老师写的这段曲子,明快而顺畅。朗风想起梁老师带他去听林中漂亮的雉鸡叽叽咕咕地叫,告诉他这嗓音非常自然,是凭着本能随心发出来,然后用笛音来解释它的发音技巧。第二乐章叫作年儿,这一段旋律太欢快了,连朗风家的黄狗听到都会摇晃尾巴。朗风想

12、起,他这大山里的孩子第一次听到梁老师的笛声,不由入神地痴呆着,然后用口哨把刚才的曲子吹了出来,梁老师吃惊地看着他,嘴里更快更拐弯地又吹出一段,朗风又用口哨把这段吹了出来。后来,梁老师主动教朗风吹笛子,爸爸不明白梁老师为什么要这样做,可他坚信梁老师是真正的艺术家。他学吹笛子时,梁老师总是一遍遍地吹给他听,让他感受曲子的每一个细节。长笛是有魔力的乐器,气息的着落点会构成不同的音色,但开始时他总是拿不准,有点想放弃了,可梁老师不厌其烦的示范、鼓励的眼神,让他终究没有放下长笛。朗风吹着吹着,旋律变得激昂起来,随后秧歌调就扭了进来。朗风记得,过年的时候,梁老师把那条红色长围巾系在腰上,和全村男女老少都对

13、扭了一遍,嘴里念念有词,哼着什么调,后来他把这些都变成这段音乐。第三部分农忙,那是梁老师在雪夜里点着油灯写的,在夏天看着河畔开满的野花写的。朗风想起春耕的时候,刚下放到农场的梁老师学开拖拉机,但他开的那辆车总是歪歪扭扭,不能犁出笔直的麦道。大家都在笑。休息时,梁老师吹响这根银笛,笛声悠扬,像从很古远的时候传过来的,也像一阵阵夏日里的微风。梁老师教给他,学音乐要听,当音符被演奏者变成声音时,它们就有了生命,用心听懂这些声音比什么都重要。第四部分是无言曲,朗风记得梁老师说,每个音乐家都有自己的一首无言曲,那是奏给自己听的。梁老师独自一人时,会对着山峰和森林吹奏,笛声平静、清澈,梁老师告诉朗风,就像

14、落叶在水面上漂浮着一样,有时候最简单的声音能吹出最丰富的心灵。朗风的笛声飞扬着,自由地变化,就像梁老师那样,他用笛子感觉自己内在的心思,感觉那些扑面而来的隐在情感。在他的演奏中,无言曲越来越远离当初他记录下来的样子,更像是随风而逝的记忆。一会儿,山林呼啸,那尘封的年代,从卡车上下来的那么多戴眼镜的人,梁老师瘦小单薄的身板,脖子上红色的围巾。一会儿,山谷里飘来春天的气息,梁老师给他重新起的名字,晴朗的朗,像风一样自由自在。一会儿,山风浩荡,他想起梁老师和他一起重奏这段音乐,彼此的呼应像一问一答,也像相互的问候。一会儿,山间大雪弥漫,梁老师没能挺过漫长的严冬,草场边的河滩上,大家为他建了个“家”,

15、这是他的遗愿,他希望留在这里,每年听到春暖花开、冰雪融化的声音。从此,朗风经常来这里,他为梁老师吹笛子,再也没有人指点他,但站在这里,他觉得很多难题会迎刃而解。老师们沉默着,大个子老师摘下眼镜,擦了擦,拿过朗风的笛子,端详着,然后递给其他老师,他们传看着。最后笛子被小心地送回到朗风手里。“是把好笛子,孩子。它原来的主人这里很多人都认识,他是个很好的笛师。”朗风的眼睛有点红,低下头,他想起梁老师生前不止一次对他说的话:“有一天,你会站在音乐学院的乐台上的。”(有删改)(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标题“魔笛”中的“魔”形象生动,既点出梁老师、朗

16、风师徒二人吹奏技巧的出神入化,隐含着他们对音乐的痴迷,也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B . 小说中的朗风是个“不太守规矩”的孩子,他未经允许就吹奏,演奏无言曲时即兴发挥,因为他想成为梁老师希望的“风一样自由自在”的人。C . 小说中老师们开始想笑又不敢笑,后来“一下子都笑了”,这些细节描写既丰富了朗风的形象,又表现了老师们对考生的尊重、对朗风的喜爱。D . 小说结尾部分用老师们传看笛子的举动和梁老师的话暗示朗风能够考取音乐学院,突出了优秀音乐家梁老师在艰苦条件下培育人才、传承艺术的形象。(2) 朗风吹乌苏里船歌段写得精彩,请你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就画线句子作简要分析。 (3) 小说在描述朗风考场吹奏乐曲

17、的同时,用大量篇幅写他对梁老师的回忆,这样处理有哪些好处?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 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4分)6. (14分) (2016高三上扬州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三槐堂铭并序苏轼天可必乎?贤者不必贵,仁者不必寿。天不可必乎?仁者必有后。二者将安取衷哉?吾闻之申包胥曰:“人定者胜天,天定亦能胜人。”世之论天者,皆不待其定而求之,故以天为茫茫。善者以怠,恶者以肆。盗跖之寿,孔、颜之厄,此皆天之未定者也。松柏生于山林,其始也,困于蓬蒿,厄于牛羊;而其终也,贯四时,阅千岁而不改者,其天定也。善恶之报,至于子孙,则其定也久矣。吾以所见所闻考之,而其可必也审矣。国之将兴,

18、必有世德之臣,厚施而不食其报,然后其子孙能与守文太平之主,共天下之福。故兵部侍郎晋国王公 , 显于汉、周之际,历事太祖、太宗,文武忠孝,天下望以为相,而公卒以直道不容于时。盖尝手植三槐于庭,曰:“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已而其子魏国文正公 , 相真宗皇帝于景德、祥符之间,朝廷清明天下无事之时,享其福禄荣名者十有八年。今夫寓物于人,明日而取之,有得有否。而晋公修德于身,责报于天,取必于数十年之后,如持左契,交手相付,吾是以知天之果可必也。吾不及见魏公,而见其子懿敏公。以直谏事仁宗皇帝,出入侍从将帅三十余年,位不满其德。天将复兴王氏也欤?何其子孙之多贤也?世有以晋公比李栖筠者,其雄才直气,真不相上下

19、。而栖筠之子吉甫,其孙德裕,功名富贵,略与王氏等;而忠恕仁厚,不及魏公父子。由此观之,王氏之福盖未艾也。懿敏公之子巩与吾游,好德而文,以世其家,吾以是录之。铭曰:呜呼休哉!魏公之业,与槐俱萌;封植之勤,必世乃成。既相真宗,四方砥平。归视其家,槐阴满庭。吾侪小人,朝不及夕。相时射利,皇恤厥德?庶几侥幸,不种而获。不有君子,其何能国?王城之东,晋公所庐。郁郁三槐,惟德之符。呜呼休哉!【注】晋国王公:下文称晋公,王祜。魏国文正公:指王旦,封魏国公,谥文正。(1) 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阅千岁而不改者阅:经历B . 今夫寓物于人寓:寄存C . 功名富贵,略与王氏等略:

20、大致D . 王氏之福盖未艾也艾:到达(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作者指出,世上谈论天理的人,往往都不等到天理最后彰显就去求取善恶回报,因而世人常常认为天理是不可捉摸的。B . 晋公自身修养德行,几十年后,子孙后代中出现了很多的贤能之士,这就印证了作者的观点:善行会有善报。C . 作者比较了王祜的后人与李栖筠的后人,认为王李两家子孙的才能、气质、功名富贵和忠信仁厚等都不相上下。D . 铭中也指出,与王祜等相比,我辈小人,早晨不考虑晚上,只知窥察时机,追求名利,哪里还有空闲修养自己的德行?(3) 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吾以所见所闻考之,而其

21、可必也审矣。天下望以为相,而公卒以直道不容于时。(4) “三槐”与王家人有着怎样的关联? 请从文章中摘出原句作答。四、 默写 (共1题;共6分)7. (6分) (2019高三上哈尔滨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先强调人要经历各种困苦磨练,后由个人说到国家,提出一旦“_,_”,国家就必定灭亡的论断。 (2)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写邹忌进谏时,先讲自己的切身体会,用类比推理、推己及人的方式得出了“_,_”的结论。 (3)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写自己在刘备“三顾茅庐”前躬耕南阳时心态的句子是:“_,_。” 五、 诗歌鉴赏 (共1题;共8分)8. (8分) (

22、2017高三上乐陵期末)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冬至留滞舒州有怀岁旦泊舟平江门外曹彦约舒郡惊冬节,吴门忆岁时。天寒城闭早,冻合水行迟。再拜为兄寿,同声念母慈。穷年终是客,至日始题诗。【注】舒州:位于安徽省西南部、皖河上游。岁旦,一年的第一天。曹彦约:南宋大臣、诗人,江西人。吴门:指苏州或苏州一带,即诗题中的“平江门外”。岁时:每年一定的季节或时间,此指春节。(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 诗歌标题中的“冬至”交代了诗人写这首诗的时间,“留滞舒州”点明了这首诗的写作地点及缘由。B . 诗歌第五句中的再拜是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是指拜两次,诗中表达的是诗人对兄长

23、的敬意。C . 诗歌第三,四句写诗人回忆去年在吴门时,城门早早关闭,江面结冰,回家的行程被延误的情景。D . 最后两句写诗人想到自己身在异乡,又处于贫寒之中,无暇思念故乡,冬至时思念之情顿起,写下了这首诗。E . 这首诗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将对往事的回忆和现实的担忧融为一体,扩大了诗歌的内涵。(2) 本诗第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个字?请结合全诗分析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六、 语言表达 (共2题;共12分)9. (7分) (2018温州模拟) 分析下面表格内容,回答相应问题。年龄美国中国9-24个月自己扔尿布认字2-3岁扔垃圾、整理玩具、浇花、喂宠物背唐诗3-6岁铺床、摆餐具、擦桌子、收拾

24、房间各种艺术能力培训6-12岁做简单的饭、清理洗手间、使用洗衣机做作业,艺术培训13岁以上换灯泡、做饭、洗衣、修剪草坪做作业,艺术培训(1) 美国家长认为,孩子应该_。 (2) 中国家长认为,孩子应该_。 (3) 你认可哪种教育方式?理由? 10. (5分) (2017高一下安平月考) 下面是某位医生给病人讲解其颈椎病时画的草图,请根据这个草图写成一段话,让病人明白其要表达的意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个字。七、 作文 (共1题;共5分)11. (5分) (2017高三下厦门模拟)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小卢的妈妈学会了微信,成了女儿的微信好

25、友。结果没过多久,小卢诉苦说:“微信聊天时,我妈总发一些中老年表情包,又说我发的表情莫名其妙。同学聚餐时,我在朋友圈发了张关食照,我妈说这菜太油了不健康;男同学送我一束花,我妈说先找到工作,恋爱可以放放我感觉背后时刻有双眼睛。”后来小卢将她妈妈设为分组可见,妈妈发觉后很委屈。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1、2-1、3-1、二、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18分)4-1、4-2、4-3、5-1、5-2、5-3、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4分)6-1、6-2、6-3、6-4、四、 默写 (共1题;共6分)7-1、7-2、7-3、五、 诗歌鉴赏 (共1题;共8分)8-1、8-2、六、 语言表达 (共2题;共12分)9-1、9-2、9-3、10-1、七、 作文 (共1题;共5分)11-1、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