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数学-1-8推理理论.ppt

上传人:za****8 文档编号:14926223 上传时间:2020-08-01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361.8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离散数学-1-8推理理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离散数学-1-8推理理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离散数学-1-8推理理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资源描述:

《离散数学-1-8推理理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离散数学-1-8推理理论.ppt(2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1,第一章 命题逻辑,1-8 推理理论 授课人:李朔 Email:chn.nj.lS,2,在数学和其它自然科学中,经常要考虑从某些前提A1、A2、An出发,能推导出什么结论。 数理逻辑的主要任务是用逻辑的方法研究数学中的推理。所谓推理是指从前提出发,应用推理规则推出结论的思维过程。任何一个推理都由前提和结论两部分组成。前提就是推理所根据的已知命题,结论则是从前提出发通过推理而得到的新命题。 要研究推理,首先应该明确什么样的推理是有效的或正确的,3,一、有效推理,假设一些命题为,并使用一些公认的规则,得到另外的命题,形成结论,这种过程就是论证。 定义1-8.1 设A和C是2个命题公式,当且仅当A

2、C为一重言式,即AC,则称C为A的有效结论。或C可由A逻辑的推出。A叫做C的前提。 上述定义可以推广到n个前提的情况: 设H1,H2,Hn,C是n+1个命题公式,当且仅当 H1H2HnC, 称C是一组前提H1,H2,Hn 的有效结论。 *判断有效结论的过程就是论证过程,基本方法是真值表法、直接证法、间接证法。,4,二、真值表法,由定义1-8.1可以看出,要证明C是一组前提H1,H2,Hn 的有效结论,只需证明H1H2HnC为重言式。而证明一个公式为重言式,可以用真值表、等值演算、主析(合)取范式或已知的蕴含式等方法进行。用等价演算和主析(合)取范式证明重言式的方法前面已经讨论过了,我们已经非常

3、熟悉了。这里仅对真值表法作简单说明。 (1)真值表法 设P1,P2,Pn出现于前提H1,H2,Hm 和结论C的全部命题变元,假定对P1,P2,Pn作了全部的真值指派,这样就能对应地确定H1,H2,Hn 和C的所有真值,列出这个真值表,即可看出 H1H2HmC 是否成立 即找出H1,H2,Hm 均为的行,对于每一个这样的行,若C也为,则上式成立。或C为, H1,H2,Hm 中起码有一个为,5,二、真值表法,例:分析事实:“如果我有时间,那么我就去上街;如果我上街,那么我就去书店买书;但我没有去书店买书,所以我没有时间。”。试指出这个推理前提和结论,并证明结论是前提的有效结论。 解:令 :我有时间

4、。 :我去上街。 :我去书店买书。 根据题意,前提为:, 结论为: 以下证明是一组前提,的有效结论。 即证明:(PQ)(QR)RP,6,二、真值表法,作公式PQ,QR,R,P的真值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PQ,QR,R都为1的行(赋值000的行),P也为1。 (或P为0的行(赋值100,101,110,111的行) PQ,QR,R至少有一个为0) 所以 (PQ)(QR)RP,7,三、命题逻辑的推理理论,当推理中包含的命题变元较多时,真值表法或等值演算法,主析取范式法等方法的演算量太大。给推理带来了困难。为此引入命题逻辑的推理理论。命题逻辑的推理是一个描述推理过程的命题公式序列,其中的每个命题公式或

5、者是已知前提,或者是由某些前提应用推理规则得到的结论(中间结论或推理中的结论)。它有两种方法:直接证法(直接推理)和间接证法(间接推理)。,8,直接证法(直接推理), 直接证法(直接推理) 基本思想是:由一组前提出发,利用一些公认的规则,根据已知的等价式或蕴含式,推演得到有效结论。 公认的推理规则有4条: P规则:前提在推导过程中的任何时候都可以引入使用。 T规则:推导中,如果一个或多个公式蕴含着公式S,则公式S可以引入到以后的推理之中。 置换规则:在推导过程的任何步骤上,命题公式中的子 公式都可以用与之等价的公式置换。(等价式表) 合取引入规则:任意两个命题公式A,B可以推出AB 常用的蕴含

6、式和等价式见P43表1-8.3表1-8.4,9,直接证法(直接推理),例题:用直接推理法证明 ()() () 证法1: (1) P -(P规则,引入前提) (2) Q T(1) E -(对(1)式T规则,根据E16蕴含等值式) (3) P -(P规则,引入前提) (4) T(2),(3) I-(对(2),(3)式规则,根据I13 假言三 段论) (5) SP T(4) E-(对()式T规则,根据E16蕴含等值式) (6) P -(P规则,引入前提) (7) SR T(5),(6) I (对(5),(6)式规则,根据I13 假言三段 论) (8) T(7) E -(对(7)式T规则,根据E16蕴

7、含等值式),10,直接证法(直接推理),证法2: (1) P (2)R T(1) I (3) P (4)R SR T(3) I (5)SR T(2)(4) I (6) P (7) T(5),(6) I,11,直接证法(直接推理),用直接推理法证明(PQ)(QR)PR 证明: PQP P P Q T I 假言推理(I11) QR P R T I 假言推理(I11),12,间接证法(间接推理),定义1-8.2假设公式H1,H2,Hm中的命题变元P1,P2,Pn,对于P1,P2,Pn的一些真值指派,如果能使H1H2Hm的真值为,则称公式H1,H2,Hm是相容的。如果对于P1,P2,Pn的每一组真值指

8、派,使H1H2Hm的真值均为,则称公式H1,H2,Hm是不相容的。,13,间接证法(间接推理),将不相容的概念应用于命题公式的证明(归谬法) 设有一组前提H1,H2,Hn ,要推出结论C, 即要证 H1H2Hn C , 令 SH1H2Hn 则上式可以简记为 SC 由永真蕴含的定义有 1SCSC 两边否定0SC H1H2HnC 即要证明C是前提H1,H2,Hn的有效结论,只须证明 H1H2HnC0 (即H1,H2,Hn 与 C不相容) 这种间接推理方法称为归谬法,14,间接证法(间接推理),例题证明,(C)可逻辑推出。 证明: (1) P (2) P(附加前提) (3)(C) P (4)C T(

9、3) E (E9德摩根律) (5)B T(1),(2) I (I11假言推理) (6) T(4) I (I1简化式) (7)(矛盾)T(5),(6)I(I1合取引入 规则),15,间接证法(间接推理),CP规则 间接证法的另一种情况:要证H1H2Hn()。 设SH1H2Hn,则上式可以简记为 S(AB) 由永真蕴含的定义有 1S()S() (SR)C(SR)C (SR)C H1H2HnRC 即 H1H2HnRC 所以,要证明H1H2Hn (RC),只需证明H1H2HnRC,其中R叫做附加前提。 *这种间接推理方法称为CP规则。,16,间接证法(间接推理),例题证明(), ,B重言蕴含 证明:(

10、1) D P (附加前提) (2) P (3) T(1)(2) I 析取三断论 (4)() P (5) T(3),(4) I (I11假言推理) (6) P (7) T(5),(6)I (I11假言推理) (8) D CP,17,间接证法(间接推理),例 用CP规则证明: P(QR),TP,QTR 证明: T P(附加前提) TP P P T 析取三段论 P(QR) P QR T 假言推理 Q P R T 假言推理 TR CP规则,18,间接证法(间接推理),例试构造下面推理的证明。 如果小张和小王去看电影,则小李也去看电影; 小赵不去看电影或小张去看电影; 小王去看电影。 所以,当小赵去看电

11、影时,小李也去看电影。 解:(.将简单命题符号化)设 P:小张去看电影。 Q:小王去看电影。 R:小李去看电影。 S:小赵去看电影。 (2.找出前题与结论。) 前提:(PQ)R,SP,Q ,结论:SR ),19,间接证法(间接推理),故本题即要证明: (PQ)R,SP,Q推出SR 证明:(.用CP规则证明)(1) S P(附加前提引入) (2) SP P (3) P T(1)(2) I (析取三段论) (4) (PQ)R P (5)Q P (6)PQ T(3)(5) I (合取引入规则) (7)R T(4)(6) I (假言推理) (8) SR CP,20,间接证法(间接推理),例 构造下面推

12、理的证明。 如果小张守第一垒并且小李向B队投球,则A队将取胜; 或者A队未取胜,或者A队获得联赛第一名; A队没有获得联赛的第一名; 小张守第一垒。 因此,小李没有向B队投球。 解:设 P:小张守第一垒。 Q:小李向B队投球。 R:A队取胜。 S:A队获得联赛第一名。,21,间接证法(间接推理),前提:(PQ)R,RS,S ,P 结论:Q 证明:(用归谬法) (1) Q P(附加前提) (2)RS (3)S (4)R T(2)(3) I(析取三段论)(5)(PQ)R P (6)(PQ) T(4)(5) I(拒取式) (7) PQ T(6) E(德摩根律,置换) (8)P P (9)Q T(7)(8) I(析取三段论 (10)QQ(矛盾) (1)(9) I(合取引入规则),22,本课小结,有效推理 真值表法论证 命题逻辑的推理理论直接证法,间接证法(归缪法、规则),23,课后作业,通读书本本节例题 P47 (2) a,c,e (3) a,b 补充:构造下面推理的证明 以下前提已经成立: (1)甲或乙作的案 (2)如果甲作的案,作案时间应在午夜后 (3)若乙证词正确,则午夜灯光未灭 (4)若乙证词不正确,则作案时间不在午夜之后 (5)午夜灯光灭了 结论:乙作的案 令A:甲做的案 B:乙做的案 C:作案时间在午夜前 D:乙证词正确 E:午夜灯光未灭,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