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宿州市高一上中段考试语文试卷

上传人:sha****en 文档编号:14922917 上传时间:2020-08-01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54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安徽省宿州市高一上中段考试语文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安徽省宿州市高一上中段考试语文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安徽省宿州市高一上中段考试语文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资源描述:

《安徽省宿州市高一上中段考试语文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宿州市高一上中段考试语文试卷(1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安徽省宿州市高一上中段考试语文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 (2分) 下面语段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是( )神曲江南Style红遍全球,其标志性的“骑马舞”被我国许多中小学改编成课间操。为何流行娱乐无所不为?是向往个性自由成了人心的共同追求,还是“泛娱乐”时代让人心浮躁?我们并非食古不化 , 也绝不歧视流行文化,只是认为纯娱乐的东西只适合在娱乐圈风靡 , 不应在校园肆行。我们不能为了猎奇和新颖就将课间操简单娱乐化,从而丧失了其应有的科学性。A . 无所不为B . 食古不化C . 风靡D . 肆行2. (2分) (2018高一上贵阳月考) 下列各句中没

2、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 . 近视患者都应当接受专业医师的检查,选配合适的眼镜,切忌不要因为怕麻烦、爱漂亮而不戴眼镜。B . 本市国税局绘制出“税源分布示意略图”,解决了税源管理辖区划分不清、争议扯皮等问题的发生。C . 为加强国际交流,提高山东环保产业水平,省政府拟举办“生态山东建设高层论坛”暨第五届环保产业博览会。D . 对涉及百姓健康和公共利益的研发活动能否进行科学伦理的评价把关,是防止技术滥用、纠正科技应用偏差的重要保证。3. (2分) 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当年国语课本定位极为明确:、 、 。吸收现代文明从而博纳多种价值和宽容各种思想继承

3、传统价值不以强横的标准答案来桎梏学生以母语教育为本A . B . C . D . 二、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4. (6分) (2017大理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最早的“钱”是兽皮,是贝壳,甚至是笨重的铁块,到现在,世界各国一无例外都使用一种特殊印刷的薄纸纸币。“钱”,说到底,仅仅是一种信用符号,随时可以兑换为等值实物。因为它便于保存、分割、携带,故而全世界地不分南北,人不分古今,逐渐都接受了它。而它的信用,则主要由国家法律支持。我国北宋时,官府立即设立专门机构,发行“官交子”,流通范围扩及各地,虽然名义上仍可兑付,实际上基本不能兑付,其信用仅由官府强制保证。南宋年间

4、,虽然铜钱和白银同样流通,但是纸币已是主要货币。元代在全国范围实行纸钞流通制度,其中有代表性的是忽必烈在位时发行的“中统元宝钞”,虽然开始的时候一度可以兑换,但是很快就停止,并且进而禁止铜和金银流通。明代发行“大明宝钞”,则从不兑现,并且禁止铜和金银的流通。“钱”变为“纸”,表面上轻了,实际上重了。人们对“钱”的追求,促进了全球交往。国家、地区之间的贸易,不仅繁殖了各行各业的商人,而且还呼唤着以“钱”为商业对象的商人“钱商”,私人金融活动应运而生。这些私人金融活动的风险很大,但是,“钱”的商业利润实在太大,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私人金融活动继续发展,逐渐演变成前现代形式的银行。现在,钱的符号

5、化电子化,让银行结算的速度大幅度提高,社会的步伐加快,极大地提高了经济的效率。在这方面,发达国家又一次走到了前头。 金融电子化、货币符号化,是顺着使“钱”尽可能方便的逻辑往前走,但是“钱”方便到可以看不见的地步,越来越多看不见的“钱”在我们身边如洪水般高速流动,终于出现了一种比自然界灾害更为可怕的灾害“钱灾”,如人们闻之色变的金融危机。在国际经济关系中,人们以“钱”炒“钱”,“钱”越炒越热,终于升腾为“泡沫”。发达国家的投机资本大肆购买某国的货币,然后,急剧抛出,足以使经济规模较小的国家爆发金融危机。索罗斯们就是这样,在制造泡沫和破灭之间逞能。许多年前长春“疯狂的君子兰”,就是古老形态泡沫经济

6、的本土例子,在城市职工人均收入不足百元的时候,一株君子兰却居然可以炒至十几万元的价位。钱啊钱,认它贵,它就贵,不贵也贵,一旦泡沫破灭,认它不贵,它就不贵,本来不贵。经济发展怎样才有后劲?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国内市场的容量,一个大国,只有当人民购买力得到普遍提高、市场整合得好的时候,国内市场才会显示容量优势。而且一旦形成优势,将长期发挥作用。靠这种“国家增长能力”的依托,钱,才真正成为有源活水。对钱和财富的追求固然曾经推动并且继续推动历史的发展,但是需要必要的制度建设来规范。历史和现实都让我们看到,对钱和财富的追求也带来了以权谋私等许多丑恶的东西。对钱和财富的追求带来的社会价值观念变异,值得我

7、们特别注意。从兽皮到纸币,从纸币到电子符号,“钱”走完了一千年的历程。后一个千年,“钱”将继续沿着这条路走下去,直至“钱”真正看不见,人类社会最终进化到不需要“钱”的阶段,货币最终消失。在此之前,人类如何在尽享“钱”好处的同时,能有效避免“钱灾”洪水来袭,将是后一个千年一开始就面临的挑战。(摘编自王则柯钱)(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从古至今,“钱”的外在形态在不断发生变化,其外在形态的变化呈现为:兽皮、贝壳铁块铜、金银纸币电子货币。B . “钱”的外在形态为“纸币”时,它已是一种信用符号,其信用是由国家法律支持的,所以在社会发展中全世界的人都逐渐接受了它。C

8、. 北宋时的“钱”“官交子”,其信用由官府强制保证,流通范围也极广,但在流通中却难以兑付使用。D . “钱”在我国发展到元代明代时,由于官府施行纸钞流通制度,都曾不同程度地制止过铜和金银货币的流通。(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随着社会的发展,钱由笨重的金属演变为了纸币,分量轻了,但它在人类经济活动的作用大了,它承载的内容多了、重了。B . 人民对“钱”的追求促进了全球的贸易交往,而不断的贸易,则繁殖了各行各业的商人,出现了以“钱”为商业经营对象的商人“钱商”,也就出现了私人金融活动。C . 发达国家在前的符号化电子化方面走到了世界的前头,他们可以大肆制造比自然界

9、灾害更为可怕的灾害“钱灾”。D .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钱”的形态从从兽皮发展到了电子符合,它虽走了几千年的路程,但它最终会消失的。(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目前,发达国家人民的购买力普遍较高,市场已显现出容量优势,在未来的贸易中发展中国家是无法赶超他们的。B . 在新形势下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问题和挑战,要取得经济的更好发展,应与时俱进,加快“钱”的符合化和电子化。C . 建立健全制度,可以避免过度炒钱带来的社会负面影响,可以避免以权谋私等丑恶现象,也可以避免社会价值观念变异。D . “疯狂君子兰”的例子证明了人们对钱的过度追求会给社会带来更严重的负面影响,也

10、表明作者反对把“钱”升腾为泡沫的做法。5. (12分) (2017高三下厦门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题。刃李新立突然想起“刃”,我被自己的这一闪念吓了一跳。金属的刃,是技术高超的匠人千锤百炼精心打造而成的,大凡削铁如泥的利刃,要有柔而坚的优良材质。而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好刃似乎都沾了过多的血腥。因此,我尽量避开血腥和与血腥相关的词语,只说生活的日常。那年我十七岁,第一次进城。从东关车站出来,避开纷杂的喧闹,朝西缓缓而行。街道狭窄漫长,两侧的土台子上,摆满了高低不一的民房,这些房舍,檐子高挑,花格状的窗户裱糊了白纸,双扇大门钉了铜扣,笨拙得让人喜爱,而木质的材料上,全部涂了深红色的颜料,

11、显得沉稳大气。想必它们一定是民国的建筑风格吧。临街的个别房子前,扬着商家的幌子,有酒有茶,有布有面,斗大的隶书是绣上去的,经年不会掉色。先是听见“叮当,叮当,叮当”的敲打声,一前一后,一高一低,极具节奏。泥炉的火焰正好,一块铁在里面燃烧,支在一旁的砧台上,老师傅用钳子夹着一块已经打扁了的铁料,挥着小锤。小锤打下去,抬起,年轻的徒弟抡起大锤砸了下去。砧板上的铁,红星四溅,随后由红变黑,师傅又将它丢进泥炉。如此反复,一把刀有了形状。水槽里的水泛着浊红带着高温的铁放了进去,雾气升腾而起,上面坐了神仙似的。刀口处一抹白,与众不同,名叫铁白,那是一把利器的刃。可惜的是,这个美妙的去处很快消失了,先是街道

12、拓宽,土台子和那些建筑尽悉拆除,硬化了的人行道和楼房修筑而成时,民国遗风茫然无存,我也就不知道老手艺的去向。现在想起这个,是因为我所寓居的巷子里一声唱腔般的“启刀磨剪子喽”,突兀得让人措手不及,险些将行人撞翻。这也是个老手艺人,一位头发花白的长者,在小巷子的出入口处摆了一条长凳,上面夹着他的家当。他没有坐在长条凳子上,而是坐在旁边的可折合的小马扎子上,当时就想到,他这是出于对一种老手艺的尊重吧。他用钢质铁器启磨菜刀时,肯定用力却捉拿得有些分寸,刀口卷起的铁屑,刨皮一般。然后在磨石上稍加抛光,菜刀的刃口就闪着宝贵的银白。无独有偶,不几日,又在巷口遇见了另一磨刀者。其实他是出售磨刀工具的,属于现代

13、科技产品。叫卖声是从旁边的电喇叭里发出的,不是方言的唱,是普通话的讲。我看清楚了,任何刀具,置于规定的磨口,只需拉几下,刀口就可变得锋利,以他的现场演示,吹发可断,落纸可削。但不同的是,那个刃,有些粗糙,虽然发白,却不见银光划亮眼睛。我仍然要说有刃的生活器具。在老家农村,每一件有刃的家当都置放于指定的位置,比如,菜刀的刀背朝外或者朝下,出工的铁锨夹在腋下,锨头朝前,刃口向下,更不允许用有刃的家当直指他人。但要成为一个合格的耕作者,要经得起许多磨练,要让它们熟悉你的体温和气息,你要有接近和使用它们的足够本领。一次,我合刃具时,没有多少经验,加上用力过猛,刃具的偏锋划在手掌上,没有声响,没有疼痛,

14、只见鲜血直流,因此而耽误了几天的劳作。假货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就连一把用以收割的刃具,也会有假货,即便是真货,也分三六九等。其中奥妙只有经年和土地打交道的人知道。我曾经跟着年长者去商店购买刃具,他拿过一沓,蹲在地上,抬起胳膊,逐一将手中的刃具摔到地面上去,将那种发出清脆声响的收到一边,而后,又在这些刃具中用手指试着刃口。这些,是生活累积的经验,口传无效。假货材质不好,那只能算是一片硬铁,没有可用的刃口,就连裁纸可能都有些费力,更别说用来收割作物。年长者对这样的东西当然不会鉴别不出来,并且十分不屑。他们认为,那不过是一片“死铁”罢了。由此,我认定一张好的刃具,是鲜活的,有生命的,甚至是有灵性的。

15、除了厨具和农具,几乎每个人都使用过有刃口的其他工具。小时,我用过的就有削铅笔的小刀,村小学门口不远处就是代销点,包容了许多日常所需的商品。我和许多同学一样,不是用现钱去购买的,是拿了可以当作钱花的鸡蛋,换一把铅笔刀和一支不带橡皮的铅笔。现在回想起来,剔除物质上的匮乏,竟然觉得有些古风的味道。(有删改)(1)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文中写作者第一次进城时看到古朴沉稳的民国风格建筑等景物,是为了引出下文对民间老手艺的叙写。B . 寓居的巷子里一声“启刀磨剪子喽”,让作者措手不及,险些将行人撞翻,表现作者内心的不安。C . 读小学时用鸡蛋换铅笔刀和铅笔的

16、经历,让作者在物质匮乏时期就懂得了更要与人分享的道理。D . 作品以“刃”为线索,叙写了匠铺制作刃、启磨刀刃以及年长者鉴别刃具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民间老手艺人的尊重。(2) 文中写了两位磨刀者,他们有什么不同?这样写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3) 第二段“只说生活的日常”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 (9分) (2019哈尔滨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枕上诗书闲处好孙守名我抱着一摞书走下台阶,走出图书馆的时候,迎面走来一位熟识的学长。三两句寒暄后,他便指着刚与我擦肩而过的老者说,那位便是宋学大师刘乃昌先生。我颇为诧异,转过头去,只看到一个模糊的背影,灰呢子大衣,鸭舌帽,还有不

17、疾不徐的步履。这大概是二十七八年前的事了。那时的刘乃昌先生早已是颇有名气的学问大家,专攻两宋文学,尤致力于李清照、苏轼、辛弃疾的研究。只可惜,造化弄人,我竟没能亲耳聆听过先生的教诲。对于刘乃昌先生,我是只闻其名而未识其人。第一次与先生接触是在一个春光融融的午后,我有些冒昧地轻轻地敲了三下门,然后双手交叉忐忑不安地立于楼梯旁,紧张兮兮地望着不断下楼行色匆匆的一些陌生老师。朋友筹划出一本有关中学诗文的课外读物,很想找一位全国知名诗词研究专家来写序文,自然就想到了先生。这样的事情最终落在我身上,义不容辞却又心中惶恐,担心先生会一口回绝。正当我大汗淋漓之时,门开处,温文尔雅的刘先生走了出来。先生将我让

18、至家中,落座后,便仔细询问来访的缘由。待我语无伦次地讲明来意,先生竟满口答应,并约定一周为限。我转身告辞,温和的,满脸微笑着的刘先生一直将我送至楼下,才慢慢转身上楼。再后来,似乎熟识了许多。一周后,将取来的序言以快件方式寄出后,我长长舒了一口气,为这件事做得圆满而暗自庆幸。不料,第二天一大早,刘乃昌先生竟找到西联教室来,着急地告诉我需要更动的三处,其中一处竟是标点。我暗自吃惊,不禁为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而肃然起敬。近年来,我顺着文学发展脉络写过几篇人物散文,几次想动笔描绘一下那位“和羞走,却把青梅嗅”的才女李清照,但又踌躇再三,总是无法落笔。个中原因,似乎很多。脑海深处,还是怕看到李清照“寻寻觅

19、觅”的戚容,“凄凄惨惨”的眼神,如若不将心沉入无底的暗夜,沉入到巨大的国破家亡的苦痛中,要想靠近她,那是断然不可能的。于是我又翻捡出刘乃昌先生的研究文章,从中苦苦品味那位让有宋一代大放异彩的才女的人生轨迹。也许,我想,刘先生的笔下,这位有着悲剧命运的旷世女神比我写出来的还要鲜活。刘乃昌先生离开曲园转入山东大学文学院后,与我有过大概两次通信。其中一次是写毕业论文时,我先是选定了南宋词人辛弃疾,阅读了大量书籍后,感觉思路似有若无,断断续续,于是决定给刘先生写信。只是,刘先生的通信地址我是不清楚的,查阅了邮政编码后,冒昧写了封现在看来不知所云的信件,投入邮箱后,便苦苦等待起来。一周,两周,三周,再也

20、等不得,只好转入现当代文学。待论文结构框架大致成形,先生的那封信却如雁般飞来,既惊喜,又苦涩,论文的事难以再向先生启齿,信也似乎不必再回。每每想到先生的鼓励之语,心里总是感到酸楚。刘乃昌先生已然作古,他的音容笑貌时时浮现在我眼前,思之让人悲哽。先生一世,为人低调。有关他的生平材料公开发表的少之又少,这位师承夏承焘的文学研究大家,对于名,对于利,如同浮云一般。他只知道研究、教学和笔耕不辍,即便是晚年身患阿尔兹海默症,唯一的记忆还是宋词。“谁把西风移画扇,淡了胭脂,冷了凝香腕”,宋词之美,美得让人心醉。重回青衫长袖、羽扇纶巾的古宋时代,思清新婉丽的晏几道,叹弱柳扶风的李清照,吟着哀愤的诗,听着古雅

21、的曲,那是怎样的一种荡气回肠啊!无怪乎刘乃昌先生超凡脱俗,清古洒脱,那是他读透了宋词的精髓。因编辑各类图书,自然会引用到刘先生一些有关宋代文学的研究成果,内心时常感到愧疚不已。总想当面再次聆听他的教诲,又怕打扰先生晚年的清修生活。先生驾鹤,令人痛心。感恩之情,时时萦怀。想到李清照在摊破浣溪沙中的一句词,“枕上诗书闲处好”,破其意而解之,先生正是将诗书学问做到“闲处”,做到一种人生的大境界,所以他成了一位令世人景仰的宋代文学研究泰斗。(摘编自光明日报2015年3月4日,有删改)【注释】刘乃昌(1930-2015):山东滕县人,原中国李清照辛弃疾学会会长、山东大学教授、词学家、宋代文学研究家。先后

22、出版辛弃疾论丛苏轼选集苏轼文学论集姜夔诗词选注宋词三百首新编晁氏琴趣外篇晁叔用词校注等专著十余部。(1)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撰写毕业论文时,虽然向刘先生的求助没能得到及时回复,但“我”内心依然充满了对先生的敬意。B . “我”对于没能亲耳聆听过刘先生的教诲而深感遗憾,因此后来多次找寻机会走近先生,也曾写信向他请教过有关学术问题。C . “我”在撰写有关李清照的文章时感到难以下笔,只好借助刘先生的研究文章,这一细节表现了“我”对先生研究成果的高度信赖。D . 在作者看来,刘先生将诗书学问做到了“闲处”,成为宋代文学研究方面的泰斗,是深谙“枕上诗书闲处好”精

23、髓的。(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文章开头引用学长的话,表现出刘先生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为读者勾勒出一个精于学术、深受爱戴的人物轮廓,为下文做好铺垫。B . 文章多次引用李清照的词句,既看出刘先生对有着悲剧命运的旷世女神的偏爱,又表现我”对先生的深切怀念之情。C . 文章以时间为序,用“我”的耳闻目睹记叙了与刘先生的交往,对先生虽师承大家却为人低调、不慕名利且一心钻研的一生表达了景仰之情。D . 刘乃昌是宋代文学研究家,他出版的十余部学术专著涉及宋代文学的各个层次和方面,其研究面广,研究程度深,成果卓著。(3) 刘乃昌先生有哪些人格魅力?请结合材料,谈

24、谈你的理解。 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7. (11分) (2017高二下南阳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郭劝,字仲褒,郓州须城人。举进士,累迁太常博士,特迁屯田员外郎,以母老固辞,复为莱州通判。州民霍亮为仇人诬罪死,吏受赇傅致之,劝为辨理得免。擢殿中侍御史。时宋绶出知应天府,杜衍在济南,劝言:“绶有辞学,衍清直,不宜处外。”又言:“武胜军节度使钱惟演迁延不赴陈州,觊望相位;弟惟济任观察使、定州总管,自请就迁留后;胡则以罪罢三司使,乃迁工部侍郎、集贤院学士。请趣惟演上道,罢惟济兵权,追则除命。”贬太常博士。郭皇后废,议选纳陈氏,劝进谏曰:“正家以正天下,自后妃始。郭氏非有大

25、故,不当废。”疏入,后已废,而陈氏议遂寝。马季良自贬所求致仕 , 朝廷从之。劝言:“致仕所以待贤者,岂负罪贬黜之人可得?请追还敕诰。”又言:“发运使刘承德献轮扇浴器,大率以媚上也。请付外毁,以戒邪侫。”元昊袭父位以劝为官告使所遗百万悉拒不受元昊将山遇率其族来归且言元昊将反是冬元昊果反遣其使称伪官来。劝视其表函犹称臣,因上奏曰:“元昊虽僭中国名号,然尚称臣,可渐以礼屈之,愿与大臣孰议。”遂落职知齐州,丁母忧,起复,知凤翔府。既而知成德军韩琦言,劝所遣将张忠、刘遵,平贼功皆第一,特诏奖谕。未几,召为翰林侍读学士,迁给事中,辞不受。劝性廉俭,居无长物。尝谓诸子曰:“颜鲁公云,生得五品服章绂,任子为斋

26、郎,足矣。”及再为侍读 , 曰:“吾起诸生,志不过郡守,今年七十,列侍从,可以归矣。”遂拜章,三上不得谢,赐银使市田宅。后二年卒。(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五十六,有删改)(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元昊袭父位以劝为官告使所遗百万悉拒不受元昊将山遇率其族来归且言元吴将反是冬元昊果反遣其使称伪官来B . 元昊袭父位以劝为官告使所遗百万悉拒不受元昊将山遇率其族来归且言元昊将反是冬元昊果反遣其使称伪官来C . 元昊袭父位以劝为官告使所遗百万悉拒不受元昊将山遇率其族来归且言元昊将反是冬元昊果反遣其使称伪官来D . 元昊袭父位以劝为官告使所遗百万悉拒不受元昊将山遇率其族来归且言

27、元昊将反是冬元昊果反遣其使称伪官来(2)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工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各项工程营造、屯田、水利、交通等事宜,长官为工部尚书。B . “致仕”指官员交还官职,正常退休,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表示相同意思,与今天的退休类似。C . 古代官员为去世的父母在官府内闭门守孝叫“丁忧”,遭逢母亲丧事叫“丁母忧”。D . “侍读”是官职名其主要职责是陪帝王或太子读书,为他们讲学,提供学问方面的咨询。(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郭劝坚持正义,为民辩护。他任莱州通判时,州里百姓霍亮被仇人诬陷而被

28、判死罪,办案的官员收受贿赂,勉强拼凑罪名强加给他,郭劝替他申辩,使他免以死罪。B . 郭劝敢于直言,因而降职。在宋绶、杜衍的任用上,他建言应因才而用;对钱惟演、钱惟济兄弟和胡则三个官员,他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处理建议,因这两次进言而被贬官。C . 郭劝坚持原则,反对废后。皇上废郭皇后,君臣商议要立陈氏为皇后,郭劝进谏,据理力争,反对这样做,奏章呈上,郭皇后已经被废。D . 郭劝刚正不阿,抵制媚上。发运使刘承德向皇帝献轮扇和浴器,郭劝认为这是向皇上献媚讨好,应把这些东西拿出去销毁,以警告邪恶奸佞之人。(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元昊虽僭中国名号,然尚称臣,可渐以礼屈之,愿与大臣熟议。遂

29、拜章,三上不得谢,赐银使市田宅。四、 默写 (共1题;共6分)8. (6分) (2018高二上大庆期中)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 (1) 逍遥游中真正的无所待,即无所凭借应该达到时空无际的境界的两句是“_,_。” (2) 归去来兮辞用“_,_。”表现归程的轻松愉快,心灵得到了极大的释放。 (3) 滕王阁序当中用“_,_。”写出了秋天的山水美景。 五、 诗歌鉴赏 (共1题;共8分)9. (8分) (2017德阳模拟)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秋兴八首(其三)杜甫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30、。【注】信宿:再宿。这里有一天又一天的意思。匡衡:西汉经学家、大臣,元帝时位至丞相。多次上疏陈述自己对朝廷政策的意见。抗疏:上疏直言。杜甫任左拾遗时,曾上疏言事,论救房琯。刘向:汉朝经学家。宣帝时任谏大夫,曾因反对宦官而下狱,免为庶人。(1)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 . 秋风萧瑟,触景生情,感发诗兴,故曰“秋兴”。秋兴为I寺人旅居菱州所写。B . 白帝城里千家万户静静地沐浴在秋日的朝晖中,江楼坐拥在青翠的山峰中。C . 连续在船上过夜的渔人,仍旧泛着小舟在江中漂流,日子依然展翅飞来飞去。D . 全诗既有静景,又有动景,以动衬静,这种静带给人看似宁静却并不宁静的心绪。E . 本

31、诗与必修3中的秋兴八首(其一)的景物整体色调、情感基调是一致的。(2) 诗中后两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六、 语言表达 (共2题;共11分)10. (6分) (2019高三上资阳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上世纪一段时期内,工艺的传承大多还停留在师徒传授等传统方式中,许多人没有经历提升创造力的系统训练,很难作品符合时代的思想内涵。因此中国工艺生态的转变,其倡导者必须要有鉴往知来、的战略眼光。新中国成立之后,传统工艺几度春风,历史上不受重视的工匠,获得尊重和推崇。( )。手工劳作者地位的提高,是对个体创造力的肯定,直接推动了工艺的繁荣和发展。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老一

32、辈工艺人比“匠二代”汲取更多的文化雨露的孕育。如今国家启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让包括工艺人在内的非遗传承人群进入高校学习,提高工艺人的传承能力、传承水平,增强“匠二代”对工艺文化的参与热情。从新一代工艺人投身文创的热情里,可以聆听到时代对工艺文化创新的呼唤,可以年轻一代工艺人主动求变的热切愿望。对于接受过系统教育的年轻一代工艺人而言,他们不愿意也不可能完全重复祖辈的传统工艺制作。 , 他们处在由工业文明向信息文明飞跃的时代。生产力变革改变着工艺生态。作为工艺大国,中国有变革的勇气,这既依赖于从业者的辛勤耕耘,又依靠社会的全面进步。(1) 依次填入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

33、当的一项是( ) A . 给予高瞻远瞩窥视斗转星移B . 赋予高屋建瓴窥视斗转参横C . 赋予高瞻远瞩窥见斗转星移D . 给予高屋建瓴窥见斗转参横(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老一辈工艺人比“匠二代”获得更多的文化雨露的孕育B . 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匠二代”得到比老一辈工艺人更多的文化雨露的滋养C . 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让“匠二代”得到比老一辈工艺人更多的文化雨露的滋养D . 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让老一辈工艺人比“匠二代”获得更多的文化雨露的孕育(3)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特别是各级

34、工艺美术大师的评选,不但提高了整个行业的社会知名度,也提高了工艺人的地位B . 特别是各级工艺美术大师的评选,不但提高了整个行业的地位,也提高了工艺人的社会知名度C . 工艺人的社会知名度和整个行业的地位能得到提高,各级工艺美术大师的评选活动功不可没D . 整个行业的地位和工艺人的社会知名度能得到提高,各级工艺美术大师的评选活动功不可没11. (5分) 在感动中国人物评选中,评委们对有关人物的评述多用精彩生动、极富个性化的语言概述他们的事迹,对他们做出准确的评价。七、 作文 (共1题;共5分)12. (5分) (2017新余模拟)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近日一个消

35、息轰动了媒体,武汉某家长因为孩子刚上一年级,放心不下,就在孩子身上装了3个“追踪器”,孩子的情况每天24 小时尽在眼底。对此,有人指责这个做父亲的过分紧张、过分焦虑,认为这样做不利于孩子成长;有的则对此行为持认同态度,认为多一重保护措施,就少一些安全隐患;还有的由此联想到不良的社会环境,希望政府加强治安管理。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第 17 页 共 17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1、2-1、3-1、二、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4-1、4-2、4-3、5-1、5-2、5-3、6-1、6-2、6-3、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7-1、7-2、7-3、7-4、四、 默写 (共1题;共6分)8-1、8-2、8-3、五、 诗歌鉴赏 (共1题;共8分)9-1、9-2、六、 语言表达 (共2题;共11分)10-1、10-2、10-3、11-1、七、 作文 (共1题;共5分)12-1、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