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高考语文总复习集训提升练二十九古代诗歌鉴赏一含解析新人教版

上传人:xian****hua 文档编号:149157413 上传时间:2022-09-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96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21版高考语文总复习集训提升练二十九古代诗歌鉴赏一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1版高考语文总复习集训提升练二十九古代诗歌鉴赏一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1版高考语文总复习集训提升练二十九古代诗歌鉴赏一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2021版高考语文总复习集训提升练二十九古代诗歌鉴赏一含解析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版高考语文总复习集训提升练二十九古代诗歌鉴赏一含解析新人教版(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古代诗歌鉴赏(一)一、(2019烟台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9分)听琴萧悫洞门凉气满,闲馆夕阴生。弦随流水急,调杂秋风清。掩映朝飞弄,凄断夜啼声【注】。至人齐物我,持此悦高情。【注】朝飞弄,即雉朝飞曲,相传战国时齐国处士牧犊子,年老而无妻,见雉鸟双飞,触景生情,自叹命途多舛,遂寄情于丝桐。夜啼声,指乌夜啼曲,传为何晏之女所创,初,晏系狱,有二乌止于舍上,女曰“乌有喜声,父必免”,遂撰此曲。后人常用以上两曲表达爱情中的哀怨。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点明听琴的环境和时间,居室高深空旷,傍晚凉满阴生,为下文表情达意蓄势。B.颔联以寻常事物“流水”“

2、秋风”入诗,化抽象为具体,描绘出琴声音节和曲调变化。C.颈联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聆听琴乐的复杂情感,运用典故使诗歌言简意赅、辞近旨远。D.诗歌描写音乐语言流畅,层次清晰,顺理成章,渐入佳境,让人身临其境、感同身受。【解析】选C。“委婉含蓄”表述错误。“凄断”一词点明此两首乐曲高妙,感染力强,听者都无法控制自己的哀怨。此属于直接外露,不属于含蓄。【易错提醒】诗歌鉴赏的选择题,是综合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和主旨理解和赏析类的试题,考生在作答这类试题的时候要注意,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解读的错误。这样就能很好地作答这类试题。2.诗歌前三联与尾联的感情氛围看似矛盾,实则高度融

3、合。请结合全诗进行简要分析。(6分)答:_答案:诗歌前三联描述了环境的阴凉、琴声的清急和感情的凄苦,氛围格调吻合一致;(2分)尾联用道家物我相齐的至高追求观照自我,说明诗人完全沉浸其中,达到物我两忘、物我合一的境界,进而生发出超然物外、高远洒脱的愉悦之情;(2分)景、乐、情、人高度融合,融为一体。(2分)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9分)山 居 即 事王维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室内寂寞,故出门掩扉,环视山居外景以解闷,正切诗题“即事”,吟咏眼前景物。B.颔联运用

4、了对比手法。松茂鹤多,访者稀少,两相对照更显山居环境的幽静。C.夕照满山,鸟鹊还巢,炊烟袅袅,人们采菱而归,无不流露出作者闲适喜悦之情。D.诗中用“处处采菱归”来表达归隐之意,这与孟浩然夜归鹿门山歌手法相同,都是双关。【解析】选C。C项,“无不流露出作者闲适喜悦之情”情感解读错误,“夕阳满山”透露了诗人的落寞之情。2.颈联体物精细,状写传神,“诗中有画”,请简要赏析。(6分)答:_【解析】本题分析时要注意题干中“体物精细”“状写传神”“诗中有画”的提示。颈联中“绿竹”对“红莲”、“新粉”对“故衣”。“故衣”指莲花败叶,“新粉”指竹子刚生长出来,竹节周围带有的白色的茸粉。这一联的描写像一幅图画,

5、画面描写的是柔嫩的竹节添上了一层新粉,衰老的荷花落下了片片花瓣。好一幅金秋美景图,渲染了山居环境清新雅致的氛围,内蕴生命的活力,光影流转里体现出摩诘高洁的隐逸情怀和对隐逸生活的喜爱。王维天性擅画,精通画理,且移植画艺以丰富和提高诗歌的表现力。此句即为力证。答案:颈联描绘了一幅金秋美景图:柔嫩的竹节添上了一层新粉,衰老的荷花落下了片片花瓣。这幅图画描写细致入微,渲染了山居环境清新雅致的氛围,内蕴生命的活力,表现出诗人对山居生活的喜爱和高洁的隐逸情怀。三、(2019佛山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从军行张祜少年金紫就光辉,直指边城虎翼飞。一卷旌收千骑虏,万全身出百重围。黄云断塞寻

6、鹰去,白草连天射雁归。白首汉廷刀笔吏,丈夫功业本相依。【注】金紫:金印紫绶,唐宋的官服和佩饰,亦用以指代贵官。虎翼:古战阵名。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金紫”暗示了少年的身份,“直指”“虎翼”既写出了少年的用兵,也衬托了少年形象。B.打败了“千骑虏”,杀出了“百重围”,展现出少年的勇猛也流露了作者对少年的赞美。C.“寻鹰去”和“射雁归”,都从侧面表现了少年的箭术高超,使得少年的形象更加丰满。D.“从军行”本为乐府旧题,格律自由、不拘对仗,但本诗对仗工整,已深得近体诗的精髓。【解析】选C。“寻鹰去”“射雁归”是对少年的正面描写,而非侧面。2.在情感内容上,本诗末两句与

7、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的“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6分)答:_答案:相同的是:两者都表达出了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强烈渴望。(2分)不同的是:前者是少年满怀着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1分)后者则是英雄垂暮,壮志难酬的悲叹。(1分)本诗尾联借少年之口,说大丈夫与建功立业本就相依,宁可在边塞从军,也不愿在朝廷中担任文职,白首无为。(1分)辛词也说想要替君主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争取生前死后都留下为国立功的勋名,但无奈“白发生”。(1分)四、(2019合肥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分)常州张卿养素堂欧阳修江左衣冠世有名,几人令复振家声

8、。朝廷独立清冰节,闾里归来白首卿。志在言谈犹慷慨,身闲耳目益聪明。长松野水谁为伴,顾我堪羞恋宠荣。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首联拈出“家声”二字,意在指出家风传承的重要性,语气上颇为沉重。B.“朝廷”与“闾里”对举,表达了诗人对张卿壮志难酬、白首归隐的同情。C.从言谈慷慨、耳目聪明等细节描写中,可以见出张卿老当益壮的风采。D.对张卿安于“长松野水”的恬淡心境,诗人表达了高山仰止的钦慕之意。【解析】选B。“朝廷”“闾里”分别是张卿退休前后的两种状态,不存在“壮志难酬”的情况,也并未表达同情。2.这是一首酬赠诗,但从中也可以看出诗人追求的理想人格。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

9、分)答:_答案:磊落刚正,心怀天下。在朝堂之上能够忠直敢谏,归隐田园后仍然关心国事。(2分)清廉自律,淡泊名利。在宠荣之前保持戒慎警醒,与长松野水为伴陶冶情操。(2分)勇于自省,重视传承。敢于以人为鉴来解剖自我,能继承和发扬优良家风。(2分)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分)夜 寒 独 觉杨万里儿啼惊觉梦中身,恰则华胥政注问津。脚到五更偏作冷,老来万事不如人。若无窗月谁相伴,听尽鸡声不肯晨。尚有布衾寒似铁,无衾似铁始言贫。【注】华胥政:黄帝梦入华胥仙国。该国百姓听任自然,甚为自得。后遂用“华胥梦、梦华胥、华胥路、华胥境、华胥国、华胥政”等指梦境、仙境。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

10、一项是(3分)()A.诗的第一句写小儿啼哭惊扰了自己的美梦,对小儿啼哭表现出了烦躁的心情。B.“恰则华胥政问津”运用典故,反衬出诗人现实处境艰辛、生活不如意的境况。C.“老来万事不如人”是诗人“脚到五更偏作冷”的直接感叹,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凄凉。D.“若无窗月谁相伴”以窗外明月烘托出孤寂的氛围,以“谁相伴”抒发内心的孤独。【解析】选A。“对小儿啼哭表现出了烦躁的心情”错误,从下文的处境可以看出诗人惊觉不完全是因为小儿啼哭,因此对小儿啼哭并无烦躁的心情。2.这首诗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6分)答:_【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中人物形象分析的能力,要注意结合对诗歌中诗句的

11、分析,诗人用“梦中身”“谁相伴”点明了客居他乡的身份;用“老来万事不如人”感叹自己年老体衰;用“听尽鸡声”表达出内心的孤独;用“布衾寒似铁”写出了生活的贫穷。参考答案:刻画了一个客居他乡、年老体衰、孤独贫穷的老人形象。(2分)诗人用“梦中身”“谁相伴”点明了客居他乡的身份;(1分)用“老来万事不如人”感叹自己年老体衰;(1分)用“听尽鸡声”表达出内心的孤独;(1分)用“布衾寒似铁”写出了生活的贫穷。(1分)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狂夫杜甫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风含翠筿娟娟净,雨裛红蕖冉冉香。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欲填沟壑惟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注】这首

12、七律作于杜甫客居成都时,诗中“故人”指严武,杜甫初到成都时,曾靠故人严武接济,分赠禄米。筿(xio):小竹,细竹。裛(y):通“浥”,沾湿。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即沧浪”三字,用孟子“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典故,暗示诗人操守。“即”字有知足意味,有此清潭,又何必“沧浪”呢?B.这是一个斜风细雨天气,光景饶有情趣:翠竹轻摇,带着水光的枝枝叶叶,明净悦目;细雨出落得荷花格外娇艳,而微风吹送,清香可闻。C.颔联对仗工整,“含”“裛”二字运用拟人手法:“含”字感情色彩很浓,有小心爱护意味;“裛”字尽显轻柔,有“润物细无声”之感。D.颈联写严武音书断绝,作者

13、失去了经济支持,饥饿波及幼子,以至形于颜色,则家人忍饥挨饿的情形可想而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解析】选C。“二字运用拟人手法”错误。2.本诗塑造了“狂夫”怎样的形象?(6分)答:_【解析】诗歌一面是赏心悦目之景,一面是可悲可叹之事,全都由“狂夫”这一形象而统一起来。诗歌首联“即沧浪”三字,引起下文疏狂之意。“即”字表示出知足的意味。诗人饱经患难,在几乎快饿死的境况下,他还兴致勃勃地在那里赞美“翠筿”“红蕖”等美丽的自然风光,毫不改变自己的倔强态度。参考答案:写出了生计潦倒却仍能赞赏自然景物之美。(2分)潦倒穷愁中“疏放”“自笑”、开愁遣闷的狂夫形象,表现了狂夫疏狂(2分)和贫困不能移的精神。

14、(2分)七、阅读下列诗歌,完成1、2题。(9分)过郑山人所居唐刘长卿一径人寻谷口村,春山犬吠武陵源。青苔满地无行处,深映桃花独闭门。送陈靖中舍【注】归武陵宋王安石知君欲上武陵溪,水自东流人自西。到日桃花应已谢,想君应不为花迷。【注】陈靖:北宋时期人,做孝感令时,因公事忤逆了郡太守,遂弃官,最后以太子中舍的身份致仕。1.下列对以上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刘诗中“春山犬吠武陵源”一句以声衬静,以犬吠反衬春天山林的安静,写出了郑山人所居环境的幽静安谧。B.刘诗中第三、四句中“无行”和“独闭”照应,写出郑山人所居地人迹罕至,也表现郑山人享受高逸出世的生活状态。C.刘诗全诗用白描手法

15、绘景抒情,语言自然清新,全诗淡雅沉郁,情真意切,回味无穷。D.王诗中“水自东流人自西”一句暗喻时光、精力的流逝,也暗示友人逆势而行,自有追求。【解析】选C。刘诗的诗歌风格“淡雅沉郁”不准确。2.两首诗中都有“武陵”和“桃花”,请据此分析两首诗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6分)答:_参考答案:(1)相同点:两诗中的“武陵”源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都借指避世隐居的地方。“桃花”既点明了时令为春季,也说明两诗主人公所居所归之处均是优美安谧的世外桃源。(2分)两诗均借“武陵”和“桃花”表达了作者对友人清高自适人格的肯定与赞美。(2分)(2)不同点:刘诗通过描写郑山人所居环境的幽静安谧,人迹罕至,来表现对郑山人享受高逸出世的生活状态的欣赏。王诗则在送别中表达了对友人保持独立人格的寄望与期许。友人到武陵时也许桃花已谢,但是一个不会为花而迷的人,自然也不会迷乱于尘世之中。(2分)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