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隧道设计规范 JTG D702004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49085102 上传时间:2022-09-06 格式:DOC 页数:256 大小:7.26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 JTG D702004_第1页
第1页 / 共256页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 JTG D702004_第2页
第2页 / 共256页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 JTG D702004_第3页
第3页 / 共256页
资源描述: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 JTG D70200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路隧道设计规范 JTG D702004(25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隧道设计规范Code for Design of Road TunnelJTG D70-2004主编单位: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实施日期:2004年11月Ol 日关于发布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的公告第19号现发布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自2004年11月1日起实行,原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J 026-90)同时废止。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中第103、1O5、1O6、107、311、313、712、812、1011、1511、1512、1611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按照国家有关工程

2、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的有关规定严格执行。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2002版中关于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J 026-90)的强制性条文同时废止。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由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负责编制,规范的管理权和解释权归交通部,日常解释和管理工作由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负责。请各有关单位在实践中注意积累资料,总结经验,及时将发现的问题和修改意见函告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地址:重庆市南岸区五公里,邮政编码:400067),以便修订时参考。特此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二OO四年七月九日前 言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J 026)白1990年12月l日发布实施以来,对推进我国公

3、路隧道工程科技进步和规范其设计行为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是,随着我国近十多年来隧道建设实践经验的积累和技术进步,该规范当时所依托的技术已有相当一部分较为陈旧,许多规定已明显落后于工程实际,极不适应当前隧道建设的需要,因此需要对该规范进行全面修订。为此,交通部以交公路发199982号文下达了修订公路隧道设计规范的决定。根据该文通知,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为修订工作主编单位,浙让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同济大学、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重庆交通学院为参编单位,并邀请有关技术专家组成公路隧道设计规范修订编制组。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对全国已建和在建的公路隧道进行了较广泛的调查研究,搜集并分析了大量设计文

4、件、工程报告、营运管理报告,就有关专题进行了研究,并听取了全国有关设计院和专家的意见。考虑到我国公路隧道技术起步较晚,义经验和基础性工作不足,因此在我国经验的基础上又采用或借鉴厂国外公路隧道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技术。本规范修订内容以高速公路隧道和、二级公路隧道为主,同时也考虑到低等级公路隧道的需要,体现了高速公路隧道与般公路隧道相结合;在技术上,既采纳了成熟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材料,又考虑到我国目前的技术现状,保留了一部分当前实用的较传统技术。本规范各条文的规定均以可靠的技术依据和较成熟的经验为基础,对于一些目前我国没有实践经验或不够成熟的技术内容没有纳入或仅作出原则性的规定。修订中,充分考虑了与

5、其它相关标准、规范的协调性,并保持致。同时,在全面修订的原则下,尽量按原规范的风格编排撰写。本次修订的重点为隧道调查、围岩分级、总体设计、喷锚支护与衬砌、洞口段工程、结构计算、特殊构造设计、特殊地质地段设计等,并增加了三车道隧道、连拱隧道和小净距隧道等内容。本规范主要由总则、隧道调查及围岩分级、总体设计、建筑材料、荷载、洞口与洞门、衬砌结构、结构计算、防水与排水、小净距及连拱隧道、辅助通道、辅助工程、特殊地质地段、路基与路面、机电及其它没施等内容组成。本规范由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负责解释:工作。为使本规范更能符合我国公路建设的实际情况,请各有关单位在执行过程中将发现的问题和意见及时函告重庆交通科

6、研设计院(地址:重庆市南岸区五公里,邮编:400067)。主编单位: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参编单位: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同济大学 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 重庆交通学院主要起草人:蒋树屏 杨林德 刘 伟 何林生 程崇国 吴德兴 王华牢 赵明阶 王晓雯 李 勇 王石春 黄伦诲1 总 则101 为给山岭公路隧道设计提供技术准则,制定本规范。102 本规范适用于以钻爆法为主要开挖手段的各级公路双车道隧道,其它形式的公路隧道可参照执行。103 隧道规划和设计应遵循能充分发挥隧道功能、安全且经济地建设隧道的基本原则。隧道设计应有完整的勘测、调查资料,综合考虑地形、地质、水文、气象、地震和交通量及其构

7、成,以及营运和施工条件,进行多方案的技术、经济、环保比较,使隧道设计符合安全实用、质量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先进的要求。104 公路隧道按其长度可分为四类,如表104所示。105 隧道主体结构必须按永久性建筑设计,具有规定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建成的隧道应能适应长期营运的需要,方便维修作业。1O6 应加强隧道支护衬砌。防排水、路面等主体结构设计与通风、照明、供配电、消防、交通监控等营运设施设计之间的协调,形成合理的综合设计。必要时应对有关的技术问题开展专项设计和研究。107 隧道土建设计应体现动态设计与信息化施工的思想,制定地质观察和监控量测的总体方案;地质条件复杂的隧道,应制定地质预测方案,

8、以及时评判设计的合理性,调整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案。通过动态设计使支护结构适应于围岩实际情况,更加安全、经济。108 隧道设计应贯彻国家有关技术经济政策,积极慎重地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109 隧道设计必须符合国家有关国土管理、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等法规的要求。应注意节约用地,保护农田及水利设施,尽量保护原有植被,妥善处理弃渣和污水。1010 公路隧道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和规范。2 主要术语与符号21 术语211 公路隧道 road tunnel供汽车和行人通行的隧道,般分为汽车专用和汽车与行人混用的隧道。212 山岭隧道 mountain tunnel指贯

9、穿山岭或丘陵的隧道。是相对于城市隧道和水下隧道,表示修建场所不同的名称。213 岩石质量指标 Rock Quality Designation(RQD)指l0cm以上长度的岩心累计的钻孔长度百分比。214 岩体分级 rock mass classification以土木上程为对象,将岩石集合体(岩体)分成稳定程度不同的若干级别。215 环境调杳 environmental、survey因修建隧道而对路线周围的环境影响进行的调查。216 水文调查 hydrological survey对隧道工程及周边环境有影响的地表水和地下水所进行的调查。2 17 地质调查 geological survey为

10、了解岩体或地层的分布、形成年代、风化程度或地质构造等而进行的调查。218 隧道涌水water inflow into tunnel伴随隧道开挖,从隧道周边围岩流入隧道内的地下水。219 荷载 load指作用于结构物而使结构产生应力的力量。2110 围岩压力 surrounding rock pressure隧道开挖后,因围岩变形或松散等原因,作用于洞室周边岩体或支护结构上的压力。2111 偏压 unsyrmmetrical pressure作用于隧道的压力左右不对称,一侧压力特大的情况;作用于隧道结构上的不对称荷载。2112 松散压力 loosening pressure指因隧道的开挖爆破、支

11、护的下沉以及衬砌背后的空隙等原因,致使隧道周边的围岩产生松动,以相当于一定高度的围岩重力,作为直接荷载作用于隧道支护和衬砌上的土压。2113 新奥法 NATM(New Austrian Tunneling Method)新奥法是应用岩体力学的理论,以维护和利用围岩的自承能力为基点,采用锚杆和喷射混凝土为主要支护手段,及时地进行支护,控制围岩的变形和松弛,使围岩成为支护体系的组成部分,并通过对围岩和支护的量测、监控来指导隧道和地下工程设计施工的方法和原则。2114 净空断面(内轮廓) inner section指隧道衬砌内侧的断面面积、形状。2115 洞门 portal在隧道的洞门部位,为挡土、

12、坡面防护等而设置的隧道结构物。2116 衬砌lining为控制和防止围岩的变形或坍落,确保围岩的稳定,或为处理涌水和漏水,或为隧道的内空整齐或美观等目的,将隧道的周边围岩被覆起来的结构体。2117 仰拱 invert为改善隧道上部支护结构受力条件而设置在隧道底部的反向拱形结构。2118 小净距隧道 neighburhood tunnel指上下行双洞洞壁净距较小,不能按独立双洞考虑的隧道结构。2119 连拱隧道 multi-arch tunnel指两洞拱部衬砌结构通过中柱相连接的隧道结构。2120 竖井 vertical shaft为改善营运通风或施工条件而竖向设置的坑道。2121 斜井 inc

13、line,inclined shaft为改善营运通风或施工条件按一定倾斜角度设置的坑道。2122 横通道 horizontal edit将隧道划分成几个工区进行施工时,为搬入材料和出渣等而设置的大体上接近水平的作业坑道。横通道有时也可用于营运通风。2123 超前导坑 advancing drift因隧道断面较大或围岩条件复杂等,在开挖中采用全断面法有困难的情况下,往往在隧道的开挖断面内超前开挖小断面的隧道,这种小断面的隧道称为超前导坑。2124 通风 ventilation将隧道内有害气体排出洞外的一种换气行为。2125照明 lighting通过在隧道内设置灯具,达到行车安全所要求的亮度。22

14、 符号BQ-岩体基本质量指标;BQ一岩体基本质量指标修正值;Rc-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Ra-混凝土或砌体的抗压强度;R1-混凝土的抗拉极限强度;Is(50)-实测的岩石点荷载强度指数;K1地下水影响修止系数;K2-主要软弱结构面产状影响修正系数:K3-初始应力状态影响修正系数;Kv-岩体完整性系数;Jv,-岩体体积节理数;Sn-第n组节理每米长测线上的条数;Sk-每立方米岩体非成组节理条数;Vpm岩体弹性纵波速度;Vpr-岩石弹性纵波速度;max垂直洞轴线方向的最大初始应力;围岩重度;k-弹性抗力系数;E-变形模量;-泊松比;-计算摩擦角;B隧道开挖断面宽度;W-行车道宽度;LL-左侧向宽度

15、;LR右侧向宽度;L-侧向宽度;C余宽;J检修道宽度;h-检修道或人行道高度;R-人行道宽度;H-隧道建筑限界高度;K-围岩弹性抗力系数;衬砌位移值;n开挖边坡坡率;m回填土石面坡率。3 隧道调查及围岩分级31 一般规定311 应根据隧道不同设计阶段的任务、目的和要求,针对公路等级、隧道的特点和规模,确定搜集、调查资料的内容和范围,并认真进行调查、测绘、勘探和试验。调查的资料应齐全、准确,满足设计要求。312 调查应分施工前调查和施工中调查两个阶段。施工前各阶段的调查内容、范围、精度等应符合相应设计阶段的要求;施工中的调查应及时进行,预报和解决施工中遇到的地质问题,为验证或修改设计、施工提供依

16、据。313 应根据隧道所通过地区的地形、地质条件,并综合考虑调查的阶段、方法、范围等,编制相应的调查计划。在调查过程中,如发现实际地质情况与预计的情况不符,应及时修正调查计划。314 围岩分级应采用定性划分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评判。32 资料搜集321 应全面搜集隧道地区的下列既有资料:1 地形地貌资料、图件,以及有关的遥感与遥测资料;2 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特别是自然地质灾害的种类、性质、规模、危害程度等资料,并分析各种灾害与隧道工程的关系;3 地质测绘、勘探资料和各类图件,并对资料的准确性和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同时提出调查计划;4 隧道地区的气温、降水、风速和风向等气象资料;5 地震历

17、史、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系数等资料;6 沿线地区交通量及其车辆构成情况、矿产资源等;7 有关的法令、法规。322 搜集社会环境、施工条件和邻近既有工程等资料。33 地形与地质调查331 隧道调查各阶段的目标、内容及范围可按表331拟定。332 隧道工程测绘应遵守下列规定:l 按设计阶段的要求,搜集或测绘地形图、纵断面图、横断面图等;2 测绘资料的图纸内容、精度,应符合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 064)和公路勘测规范(JTJ 061)的要求;3 在隧道辅助通道和洞口附近,应按规定设置平面控制点和水准点。333 施工前各阶段的地形与地质调查应包括自然地理概况以及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等,并按阶段要求重

18、点调查和分析以下内容:l 地层、岩性及地质构造变动的性质、类型和规模;2 断层、节理、软弱结构面特征及其与隧道的组合关系,围岩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3 地下水类型及地下水位、含水层的分布范围及相应的渗透系数、水量和补给关系、水质及其对混凝土的侵蚀性,有无异常涌水、突水;4 崩塌、错落、岩堆、滑坡、岩溶、自然或人工坑洞、采空区、泥石流、流沙、湿陷性黄土、盐渍土、盐岩、地热、多年冻土、冰川等不良地质和特殊地质现象,及其发生、发展的原因、类型、规模和发展趋势,分析其对隧道洞口和洞身稳定的影响程度。5 隧道通过含有害气体或有害矿体的地层时,应查明其分布范围、有害成分和含量,并预测和评价其对施工、营运的影

19、响,提出防治措施。6 按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l8306)的规定或经地震部门鉴定,确定隧道所处地区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系数。334 地形、地质调查应注意做好以下工作:1 当隧道地区存在区域性断裂构造时,特别是存在全新活动的断裂和发震断层时,应调查新构造活动的痕迹、特点和与地震活动的关系,并查明其对隧道工程的影响程度。2 当隧址区存在影响隧道方案的重大不良地质、特殊地质情况时,应进一步搜集调查地质资料,综合分析,预测隧道开挖后可能出现塌方、滑动、挤压、岩爆、突然涌水、流沙及瓦斯溢出等的地段,并提出相应的工程措施,为方案比选和隧道设计提供依据。3 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隧道(含岩溶隧道)除按一般隧

20、道进行调查、勘探、试验外,必要时还应进行水文地质动态观测或进行专题研究。4 路线越岭的隧道,应查明不同的越岭高程的地质条件,进行全面的技术、经济比较,选择工程地质条件较好的位置穿越。5 沿河傍山地段的隧道,应调查分析斜坡地质结构特征及其稳定性和水流冲刷对山体和洞身稳定的影响。6 濒临水库地区的隧道,应查明岸坡的稳定性,水库库容及水位(含浪高和壅水高)等。当隧道穿过岩溶洼地或坡立谷间的峰丛斜坡底部时,应查明洼地或坡立谷的季节性壅水的最高水位高程。335 施工中的地质调查,宜采取地面补充调查,开挖工作面直接观察、素描、摄像、量测。对于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复杂的隧道,可采用超前地震波反射、声波反射、地

21、质雷达等地球物理手段,或采用超前钻孔、平行导坑、试验坑道等进行超前探测,及时预报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位置、性质。施工中工程地质调查应完成以下任务:l 根据对围岩性质的直接观察、量测和试验资料,核定岩性、地质构造、地下水等情况,分析判定实际揭露的围岩级别;2 及时预报和解决施工中遇到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问题;3 为验证和修改(变更)设计及调整施工方案提供依据。34 气象调查341 气象调查的内容应包括隧道地区的气温、气压、风速、风向、降雨量、积雪量、降雾的程度和天数、冻结深度等,其中气温、风速、降雨、积雪应调查其极端值。342 必要时应在隧址处设立气象观测点(站)进行观测,持续搜集当地气象资料。3

22、5 工程环境调查351 应对隧道场区及邻近地区相关地表水系、地下水露头、涌泉、温泉、沼泽、天然和人工湖泊、植被、矿产资源以及动植物生态等自然环境状况进行调查。352 应对场区内土地使用情况、农田、水利设施、建筑物、地下管线情况等进行调查。若场区内有公园、保护林、文化遗址、纪念建筑等需要保护的重要地物时,除应调查它们的现状外,还应提出隧道建设对其环境影响的评价和保护措施。353 应对生产生活用水、交通状况、施工和营运噪声、振动、污水及废气排放等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调查;应对施工和营运中地下水大量流失可能造成地表沉降、塌陷、地面建筑物破坏、民众生产生活用水枯竭等环境问题的影响程度进行调查和预测。3

23、54 施工条件调查应包括:1 施工便道、施工场地、拆迁、弃渣场地、供水、供电和通讯条件;2 建筑材料的来源、品质、数量等;3 其它可能影响施工的因素。36 围岩分级361 隧道围岩分级的综合评判方法宜采用两步分级,并按以下顺序进行:1 根据岩石的坚硬程度和岩体完整程度两个基本因素的定性特征和定量的岩体基本质量指标BQ,综合进行初步分级。2 对围岩进行详细定级时,应在岩体基本质量分级基础上考虑修正因素的影响,修正岩体基本质量指标值。3 按修正后的岩体基本质量指标BQ,结合岩体的定性特征综合评判、确定围岩的详细分级。362 围岩分级中岩石坚硬程度、岩体完整程度两个基本因素的定性划分和定量指标及其对

24、应关系应符合下列规定:1 岩石坚硬程度可按表3621定性划分。2 岩石坚硬程度定量指标用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Rc表达。Rc一般采用实测值,若无实测值时,可采用实测的岩石点荷载强度指数Is(50)的换算值,即按式(362)计算。3 Rc与岩石坚硬程度定性划分的关系可按表3622确定。4 岩体完整程度可按表3.6.2-3定性划分。5 岩体完整程度的定量指标用岩体完整性系数Kv表达。Kv一般用弹性波探测值,若无探测值时,可用岩体体积节理数Jv按表362-4确定对应的Kv值。7 岩体完整程度的定量指标Kv、Jv的测试和计算方法应符合附录A01的规定。363 围岩基本质量指标BQ应根据分级因素的定量指标

25、Kc值和Kv值按式(363)计算。364 围岩详细定级时,如遇下列情况之一,应对岩体基本质量指标BQ进行修正:1 有地下水;2 围岩稳定性受软弱结构面影响,且由一组起控制作用;3 存在高初始应力。围岩基本质量指标修正值BQ可按式(364)计算。K1、K2、K3值可分别按附录A中表A.0.2-1、表A.0.2-2、表A.0.2-3确定。围岩极高及高初始应力状态的评估,可按附录A中表A.0.3规定进行。365 可根据调查、勘探、试验等资料,岩石隧道的围岩定性特征,围岩基本质量指标BQ,或修正的围岩质量指标BQ值,土体隧道中的土体类型、密实状态等定性特征,按表365确定围岩级别。当根据岩体基本质量定

26、性划分与BQ值确定的级别不致时,应重新审查定性特征和定量指标计算参数的可靠性,并对它们重新观察、测试。在工程可行性研究和初步勘测阶段,可采用定性划分的方法或工程类比的方法进行围岩级别划分。366 各级围岩的物理力学参数宜通过室内或现场试验获取,无试验数据和初步分级时,可按附录A中表A04-1选用;岩体结构面抗剪断峰值强度参数可按附录A中表A04-2选用。367 各级围岩的自稳能力宜根据围岩变形量测和理论计算分析来评定,也可按附录A05作出大致的评判。4 总体设计4. 1 一般规定411 隧道设计应满足公路交通规划的要求,其建筑限界、断面净空、隧道主体结构以及营运通风、照明等设施,应按公路工程技

27、术标准(JTG B01)规定的预测交通量设计。当近期交通量不大时,可采取一次设计,分期修建。412 隧道总体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 在地形、地貌、地质、气象、社会人文和环境等调查的基础上,综合比选隧道各轴线方案的走向、平纵线形、洞口位置等,提出推荐方案。2 地质条件很差时,特长隧道的位置应控制路线走向,以避开不良地质地段;长隧道的位置亦应尽可能避开不良地质地段,并与路线走向综合考虑;中、短隧道可服从路线走向。3 根据公路等级和设计速度确定车道数和建筑限界。在满足隧道功能和结构受力良好的前提下,确定经济合理的断面内轮廓。4 隧道内外平、纵线形应协调,以满足行车的安全、舒适要求。5 根据隧道长度、

28、交通量及其构成、交通方向以及环保要求等,选择合理的通风方式,确定通风、照明、交通监控等机电设施的设置规模。必要时特长隧道应作防灾专项设计。6 应结合公路等级、隧道长度、施工方法、工期和营运要求,对隧道内外防排水系统、消防给水系统、辅助通道、弃渣处理、管理设施、交通工程设施、环境保护等作综合考虑。7 当隧道与相邻建筑物互有影响时,应在设计与施工中采取必要的措施。4. 2 隧道位置选择421 隧道位置应选择在稳定的地层中,尽量避免穿越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极为复杂以及严重不良地质地段;当必须通过时,应有切实可靠的工程措施。422 穿越分水岭的长、特长隧道,应在较大面积地质测绘和综合地质勘探的基础上确定

29、路线走向和平面位置。对可能穿越的垭口,应拟定不同的越岭高程及其相应的展线方案,结合路线线形及施工、营运条件等因素,进行全面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423 路线沿河傍山地段,当以隧道通过时,其位置宜向山侧内移,避免隧道一侧洞壁过薄、河流冲刷和不良地质对隧道稳定的不利影响。应对长隧道方案与短隧道群或桥隧群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424 隧道洞口不宜设在滑坡、崩坍、岩堆、危岩落石、泥石流等不良地质及排水困难的沟谷低洼处或不稳定的悬崖陡壁下。应遵循“早进晚出”的原则,合理选定洞口位置,避免在洞口形成高边坡和高仰坡。425 濒临水库地区的隧道,其洞口路肩设计高程应高出水库计算洪水位(含浪高和壅水高)不小于05

30、m,同时应注意由于水的长期浸泡造成库壁坍塌对隧道稳定的不利影响,并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隧道设计洪水频率标准可按表425取值;当观测洪水高于标准值时,应按观测洪水设计;当观测洪水的频率在高速公路、一级公路超过1300,二级公路超过1100,三、四级公路超过150时,则应分别采用1300、1100和150的频率设计。43 隧道线形设计431 应根据地质、地形、路线走向、通风等因素确定隧道的平曲线线形。当设为曲线时,不宜采用设超高的平曲线,并不应采用设加宽的平曲线。隧道不设超高的圆曲线最小半径应符合表431-1的规定。当由于特殊条件限制隧道平面线形设计为需设超高的曲线时,其超高值不宜大于40,技术指

31、标应符合公路路线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隧道的停车视距与会车视距应符合表4312的规定。432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隧道应设计为上、下行分离的独立双洞。分离式独立双洞的最小净距,按对两洞结构彼此不产生有害影响的原则,结合隧道平面线形、围岩地质条件、断面形状和尺寸、施工方法等因素确定,一般情况可按表432取值。一座分离式双洞隧道,可按其围岩代表级别确定两洞最小净距。在桥隧相连、隧道相连、地形条件限制等特殊地段隧道净距不能满足表432的要求时,可采取小净距隧道或连拱隧道形式,但应作出充分的技术论证和比较研究,并制订可靠的技术保障措施,确保工程质量。433 隧道内纵面线形应考虑行车安全性、营运通风规模、

32、施工作业效率和排水要求,隧道纵坡不应小于03,一般情况不应大于3;受地形等条件限制时,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中、短隧道可适当加大,但不宜大于4;短于100m的隧道纵坡可与该公路隧道外路线的指标相同。当采用较大纵坡时,必须对行车安全性、通风设备和营运费用、施工效率的影响等作充分的技术经济综合论证。434 隧道内的纵坡形式,一般宜采用单向坡;地下水发育的长隧道、特长隧道可采用双向坡。纵坡变更的凸形竖曲线和凹形竖曲线的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应符合表434的规定。隧道内纵坡的变换不宜过大、过频,以保证行车安全视距和舒适性。435 隧道洞外连接线应与隧道线形相协调,并符合以下规定:1 隧道洞门内外各3s设汁速

33、度行程长度范围的平面线形应一致,2 隧道洞口内外各3s设计速度行程长度范围的纵面线形应一致,有条件时宜取5s设计速度行程。3 当隧道建筑限界宽度大于所在公路的建筑限界宽度时,两端连接线应有不短于50m的、同隧道等宽的路基加宽段;当隧道限界宽度小于所在公路建筑限界宽度时,两端连接线的路基宽度仍按公路标准设计,其建筑限界宽度应设有4s设计速度行程的过渡段与隧道洞门衔接,以保持隧道洞口内外横断面顺适过渡。4 长、特长的双洞隧道,宜在洞口外合适位置设置联络通道,以利车辆调头。436 间隔lOOm以内的短隧道群,宜整体考虑其平、纵线形技术指标。44 隧道横断面设计441 各级公路隧道建筑限界如图441,

34、在建筑限界内不得有任何部件侵入。各级公路隧道建筑限界基本宽度应按表441执行,并符合以下规定:l 建筑限界高度,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取5Om;三、四级公路取45m。2 当设置检修道或人行道时,不设余宽;当不设置检修道或人行道时,应设不小于25cm的余宽。3 隧道路面横坡,当隧道为单向交通时,应取单面坡;当隧道为双向交通时,可取双面坡。坡度应根据隧道长度,平、纵线形等因素综合分析确定,一般可采用1520。4 当路面采用单面坡时,建筑限界底边线与路面重合;当采用双面坡时,建筑限界底边线应水平置于路面最高处。5 单车道四级公路的隧道应按双车道四级公路标准修建。442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隧道

35、内应设置检修道。其它等级公路隧道,应根据隧道所在地区的行人密度、隧道长度、交通量及交通安全等因素确定人行道的设置。检修道或人行道宜双侧设置;检修道或人行道的宽度按表441规定选取;检修道或人行道的高度可按2080cm取值,并综合考虑以下因素:1 检修人员步行时的安全;2 紧急情况时,驾乘人员拿取消防设备方便;3 满足其下放置电缆、给水管等的空间尺寸要求。443 隧道内轮廓设计除应符合隧道建筑限界的规定外,还应满足洞内路面、排水设施、装饰的需要,并为通风、照明、消防、监控、营运管理等设施提供安装空间,同时考虑围岩变形、施工方法影响的预留富裕量,使确定的断面形式及尺寸符合安全、经济、合理的原则。隧

36、道断面宜采用附录B所示的内轮廓形状。公路等级和设计速度相同的一条公路上的隧道断面宜采用相同的内轮廓。444 隧道内路侧边沟应结合检修道、侧向宽度、余宽等布置,其宽度应小于侧向宽度,并布置于车道两侧。445 长、特长隧道应在行车方向的右侧设置紧急停车带。双向行车隧道,其紧急停车带应双侧交错设置。紧急停车带的宽度,包含右侧向宽度应取35m,长度应取40m,其中有效长度不得小于30m。紧急停车带的设置间距不宜大于750m。停车带的路面横坡,长隧道可取水平,特长隧道可取0510或水平。紧急停车带建筑限界的构成如图445,具体尺寸按441条和442条规定执行。不设检修道、人行道的隧道,可不设紧急停车带,

37、但应按500m间距交错设置行人避车洞。446 上、下行分离式独立双洞的公路隧道之间应设置横向通道,并符合下列规定:1 横通道的断面建筑限界一般规定如图446:2 人行横通道的设置间距可取250m,并不大于500m。3 车行横通道的设置间距可取750m,并不得大于1000m;长1000l500m的隧道宜设1处,中、短隧道可不设。45 施工计划451 隧道设计应制订合理的施工计划。施工计划主要包括:总工期要求、施工方法的确定、合理工区的划分、辅助通道的用途、施工便道、弃渣场、临时设施、监控量测方案等。制订施工计划应遵循下列原则:1 应考虑隧道长度、断面、工期要求、地质条件和当地自然条件等,确定合理

38、的施工方法和施工进度。2 工区划分应考虑隧道纵坡变化、水文与地质条件、渣场和便道修建条件以及土石方平衡等综合因素。3 应结合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超前预报、施上方法以及营运通风方式等,对辅助通道的设置目的、作用、必要性作出技术经济论证。4 必要时应根据隧道的建设规模、地质条件等,对主要施工机械设备、大型洞内临时设备、洞外临时设备的技术指标作出要求。5 建筑材料51 一般规定511 隧道工程常用的各类建筑材料,可选用下列强度等级:1 混凝土 C50、C40、C30、C25、C20、C15、C10;2 石材 MUl00、MU80、MU60、MU50、MU40;3 水泥砂浆 M25、M20、M15、M1

39、0、M75、M5;4 喷射混凝土C30、C25、C20;5 混凝土砌块MU30、MU20;6 钢筋 HPB235、HRB335、HRB400。512 隧道工程各部位的建筑材料,其强度等级不应低于表512l和表512-2的规定。513 建筑材料的选用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应符合结构强度和耐久性的要求,同时满足抗冻,抗渗和抗侵蚀的需要。2 当有侵蚀性水经常作用时,所用混凝土和水泥砂浆均应采用具有抗侵蚀性能的特种水泥和集料配制,其抗侵蚀性能的要求视水的侵蚀特征确定。3 最冷月份平均气温低于15的地区及受冻害影响的隧道,混凝土强度等级应适当提高。514 混凝土和砌体所用的材料除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规定外,

40、尚应符合下列要求:1 混凝土不应使用碱活性集料。2 钢筋混凝土构件中,钢筋的技术条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 1499)与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GB 13013)的规定。3 片石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40,块石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60,混凝土砌块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20,有裂缝和易风化的石材不应采用。4 片石混凝土内片石掺用量不得超过总体积的30。515 喷锚支护采用的材料除应符合511-513条的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要求:1 喷射混凝土应优先采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也可采用矿渣硅酸盐水泥。2 粗集料应采用坚硬耐久的碎石或卵石,不得使用碱活性集料;喷射混凝

41、土中的石子粒径不宜大于16mm,喷射钢纤维混凝土中的石子粒径不宜大于10mm;集料级配宜采用连续级配,细集料应采用坚硬耐久的中砂或粗砂,细度模数宜大于25,砂的含水率宜控制在5-7%o。3 锚杆的杆体直径宜为20-32mm,杆体材料宜采用HRB335、HRB400钢;垫板材料宜采用HPB235钢。4 锚杆用的各种水泥砂浆强度不应低于M20。5 钢筋网材料可采用HPB235钢,直径宜为612mm。516 混凝土和喷射混凝土中掺加的各种外加剂,其性能应满足下列要求:1 对混凝土的强度及其与围岩的粘结力基本无影响,对混凝土和钢材无腐蚀作用。2 对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影响不大(除速凝剂和缓凝剂外)。3 不

42、易吸湿,易于保存;不污染环境,对人体无害。517 喷射钢纤维混凝土中的钢纤维宜采用普通碳素钢制成,并满足下列要求:1 宜用等效直径为0305mm的方形或圆形断面。2 长度宜为20-25mai,长度直径比宜为4060。3 抗拉强度不得小于380MPa,并不得有油渍和明显的锈蚀。518 初期支护的钢架宜用钢筋或H形、工字形、U形型钢制成,也可用钢管或钢轨制成。各种型钢的特性参数见附录C。519 隧道内路面材料应符合现行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和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的有关规定。5110 隧道内防水材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的规定。隧道内常用的防

43、水材料可选用防水混凝土、防水卷材、中埋式止水带(条)、背贴式止水带或止水浆液。52 材料性能521 常用建筑材料的重度应按表521的规定采用。522 混凝土的强度标准值应按表522采用。523 混凝土的强度设计值应按表523采用。524 混凝土的受压弹性模量Ec应按表524采用。混凝土的剪切弹性模量可按表524数值乘以043采用。混凝土的泊松比可采用02。525 钢筋的抗拉强度标准值及其抗拉强度和抗压强度的设计值应按表525采用。526 钢筋的弹性模量应采用210GPa。527 砂浆砌体抗压强度设计值应按下列规定采用:1 混凝土预制块砂浆砌体抗压强度设计值fcd应按表5271的规定采用。2 块

44、石砂浆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fcd应按表5,1.72采用。528 砌休的抗压弹性模量采用1015GPa。砌体的抗剪弹性模量宜采用抗压弹性模量的04倍。529 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用的混凝土的极限强度应按表529采用。5210 混凝土的容许应力应按表5210采用。5211 钢筋的容许应力应按表5211采用。5212 喷射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不同强度等级喷射混凝土的设计强度应按表5212采用。5213 喷射混凝土的重度可取22KNm3,弹性模量应按表5213采用。5214 砌体的极限强度应按表5214采用。5215 石砌体和混凝土块砌体轴心及偏心受压的容许应力应按表5215采用。

45、6 荷载61 一般规定611 隧道结构上的荷载应按表611分类。612 荷载应根据隧道所处的地形、地质条件、埋置深度、结构特征和工作条件、施工方法、相邻隧道间距等因素确定。施工中如发现与实际不符,应及时修正。对于地质复杂的隧道,必要时应通过实地量测确定。613 在隧道结构上可能同时出现的荷载,应按承载能力和满足正常使用要求的检验分别进行组合,并按最不利组合进行设计。614 明洞荷载组合时应符合下列规定:I 计算明洞顶回填土压力,当有落石危害须检算冲击力时,可只计洞顶实际填土重力和落石冲击力的影响,不计塌方堆积土石重力。2 当明洞厂方与公路立交时,应考虑公路车辆荷载。公路车辆荷载计算应按公路工程

46、技术标准(JTG B01)的有关规定执行。3 当明洞上方与铁路立交时,应考虑列车活载,列车活载应按铁路标准活载的有关规定计算。615 本规范所列之外的特殊荷载,在荷载计算与组合时应作特殊处理。62 永久荷载621 隧道结构自重可按结构设计尺寸及材料标准重度计算,结构附加恒载一般应按实际情况计算。622 级围岩中的深埋隧道,围岩压力为主要形变压力,其值可按释放荷载计算。释放荷载可按附录D的公式确定。623 级围岩中探埋隧道的围岩压力为松散荷载时,具垂直均布压力及水平均布压力可按下列公式计算:1 垂直均布压力按式(623)计算。624 浅埋隧道围岩压力可按附录E确定。625 隧道可能产生偏压时,应

47、根据偏压的状态和程度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当预期不能消除偏压影响时,应在荷载组合与分布中加以考虑。作用于隧道衬砌上的偏压力,应视地形、地质条件以及围岩的覆盖厚度确定。偏压隧道的围岩压力可按附录F确定。62. 6 计算明洞的回填土压力,其填料的物理力学指标,无试验资料时可按表626采用。回填土石所产生的土压力可按附录G确定。627 作用于洞门墙墙背的主动土压力可按库仑理论计算,当墙背仰斜或直立时,土压力采用水平方向,其值可按附录H确定。63 可变荷载631 明洞上公路车辆荷载及其所产生的冲击力、土压力应按照现行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的有关规定计算。632 明洞上立交铁路列车活载及其

48、所产生的冲击力、土压力应按照现行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TB 100021)的有关规定计算。633 变形受约束的结构,应考虑温度变化和混凝土收缩徐变对结构的影响。634 最冷月份平均气温低于15地区的隧道应考虑冻胀力,冻胀力可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围岩冬季含水量及排水条件等通过研究确定。635 施工荷载应根据施工阶段、施工方法和施工条件确定。64 偶然荷载641 当有落石危害需检算冲击力时,可通过现场调查或有关计算验证。642 地震荷载应按现行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的规定计算确定。7 洞口及洞门71 一般规定711 洞口位置应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同时结合环境保护、洞外有关工程及施工条件、营运要求,通

49、过经济、技术比较确定。712 隧道应遵循”早进洞、晚出洞”的原则,不得大挖大刷,确保边坡及仰坡的稳定。713 洞口边坡、仰坡顶面及其周围,应根据情况设骨排水沟及截水沟,并和路基排水系统综合考虑布置。714 洞门设计应与自然环境相协调。72 洞口工程721 洞口位置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要求:1 洞口的边坡及仰坡必须保证稳定。有条件时,应贴壁进洞;条件限制时,边坡及仰坡的设计开挖最大高度可按表721控制。2 洞口位置应设于山坡稳定、地质条件较好处。3 位于悬崖陡壁下的洞口,不宜切削原山坡;应避免在不稳定的悬崖陡壁下进洞。4 跨沟或沿沟进洞时,应考虑水文情况,结合防排水工程,充分比选后确定。5 漫坡地段

50、的洞口位置,应结合洞外路堑地质、弃渣、排水及施工等因素综合分析确定。6 洞口设计应考虑与附近的地面建筑及地下埋设物的相互影响,必要时采取防范措施。722 洞口工程的没计应遵循下列规定:1 洞口边坡、仰坡应根据实际悄况采取加固防护措施,有条件时应优先采用绿化护坡。2 当洞门处有坍方、落石、泥石流等时,应采取清刷、延伸洞门、设置明洞或支挡构造物等措施。73 洞门工程731 隧道应修建洞门,洞门形式的设计应保证营运安全,并与环境协调。设在城镇、旅游区附近及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隧道,尤应注意与环境相协调,有条件时,洞门周围应梢树绿化。732 洞门宜与隧道轴线汇交。733 洞门构造及基础设置应遵循下列规

51、定:1 洞口仰坡坡脚至洞门墙背的水平距离不宜小于15m,洞门端墙与仰坡之间水沟的沟底至衬砌拱顶外缘的高度不小于10m,洞门墙顶高出仰坡脚不小于05m。2 洞门墙应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伸缩缝、沉降缝和泄水孔;洞门墙的厚度可按计算或结合其它工程类比确定。3 洞门墙基础必须置于稳固地基上,应视地形及地质条件,埋置足够的深度,保证洞门的稳定。基底埋入土质地基的深度不应小于10m,嵌入岩石地基的深度不应小于05m;基底标高应在最大冻结线以下不小于025m;地基为冻胀土层时,应进行防冻胀处理。基底埋置深度应大于墙边各种沟、槽基底的埋置深度。4 松软地基上的基础,可采取加固基础措施。5 洞门结构应满足抗震要求。

52、8 衬砌结构设计81 一般规定811 公路隧道应作衬砌,根据隧道围岩地质条件、施工条件和使用要求可分别采用喷锚衬砌、整体式衬砌、复合式衬砌。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的隧道应采用复合式衬砌;三级及三级以下公路隧道,在I、II、III级围岩条件下,隧道洞口段应采用复合式衬砌或整体式衬砌,其它段可采用喷锚衬砌。812 隧道衬砌设计应综合考虑地质条件、断面形状、支护结构、施工条件等,并应充分利用围岩的自承能力。衬砌应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保证隧道长期安全使用。813 衬砌结构类型和尺寸,应根据使用要求、围岩级别、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隧道埋置深度、结构受力特点,并结合工程施工条件、环境条件,通过

53、工程类比和结构计算综合分析确定。在施工阶段,还应根据现场监控量测调整支护参数,必要时可通过试验分析确定。814 衬砌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衬砌断面宜采用曲边墙拱形断面。2 隧道围岩较差地段应没仰拱。仰拱曲率半径应根据隧道断面形状、地质条件、地下水、隧道宽度等条件确定。路面与仰拱之间可采用混凝土或片石混凝土填充。当隧道边墙底以下为整体性较好的坚硬岩石时,可不设仰拱。3 隧道洞口段应设加强衬砌。加强衬砌段的长度应根据地形、地质和环境条件确定,一般情况下两车道隧道应不小于l0m,三车道隧道应不小于15m。4 围岩较差地段的衬砌应向围岩较好地段延伸5l0m。5 偏压衬砌段应向一般衬砌段延伸,延伸长度

54、应根据偏压情况确定,一股不小于lOm。6 净宽大于3Om的横通道与主洞的交叉段均应设加强段衬砌,加强段衬砌应向各交叉洞延伸,主洞延伸长度不小于5Om,横通道延伸长度不小于3Om。82 喷锚衬砌821 喷射混凝土厚度小应小于50mm,不宜大于300mm。822 钢筋网喷射混凝土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钢筋网网格应按矩形布置,钢筋间距宜为150300mm。2 钢筋网钢筋的搭接K度应不小于30d(d为钢筋直径)。3 钢筋网喷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不小于20mm,当采用双层钢筋网时,两层钢筋网之间的间隔距离应不小于60mm。4 单层钢筋网喷射混凝土厚度不得小于80mm,双层钢筋网喷射混凝土厚度不得小于1

55、50mm。5 钢筋网应配合锚杆一起使用,钢筋网宜与锚杆绑扎连接或焊接。823 钢纤维喷射混凝土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钢纤维掺量宜为干混合料质量的15-4(33-96kgm3)。2 钢纤维喷射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5。824 为提高喷射混凝土的抗裂性能,可采用合成纤维喷射混凝土,合成纤维喷射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合成纤维喷射混凝土应根据试验确定其掺量。当防水要求较高时,可采用强度等级大于C30的高性能喷射混凝土。825 锚杆支护设计应根据隧道围岩条件、隧道断面尺寸、作用部位、施工条件等合理选择锚杆设计参数。锚杆种类如下:1 全长粘结型锚杆有:普通水泥砂浆锚杆、早强水泥砂

56、浆锚杆、树脂锚杆、水泥卷锚杆、中空注浆锚杆和自钻式注浆锚杆等。2 端头锚固型锚杆有:机械锚固锚杆、树脂锚固锚杆、快硬水泥卷端头锚杆等。3 摩擦型锚杆有:缝管锚杆、楔管锚杆、水胀锚杆等。4 预应力锚杆。826 永久支护的锚杆应为全长粘结型锚杆或预应力注浆锚杆。其它类型的锚杆不能作为永久支护,当需作永久支护时,锚孔内必须注满砂浆或树脂。827 自稳时间短的围岩,宜采用全粘结树脂锚杆或早强水泥砂浆锚杆。828 锚杆露头应设托板,托板长、宽、厚宜不小于150rmm150mm6mm。829 在、VI级围岩条件下,锚杆应按系统锚杆设计,并符合下列规定:1 锚杆一般应沿隧道周边径向布置,当结构面或岩层层面明

57、显时,锚杆应与岩体主结构面或岩层层面呈大角度布置。2 锚杆应按矩形排列或梅花形排列。3 锚杆间距不得大干15m。间距较小时,可采用长短锚杆交错布置。4 两车道隧道系统锚杆长度一般不小于2Om,三车道隧道系统锚杆长度一般不小于25m。8210 局部不稳定的岩块宜设置局部锚杆,可采用全长粘结型锚杆、端头锚固型锚杆、预应力锚杆,锚固端应置于稳定岩体内,锚杆参数应V通过计算确定。8211 软岩、收敛变形较大的围岩地段,可采用预应力锚杆,预应力锚杆的预加应力应小小于100kPa。预应力锚杆的锚固端必须锚固在稳定岩层内。8212 岩体破碎、成孔困难的围岩,宜采用白进式锚杆。8213 在围岩条件较差地段或地

58、面沉降有严格限制时,应在初期支护内增设钢架。常用的钢架有:钢筋格栅钢架、工字形型钢钢架、U形型钢钢架和H形型钢钢架。钢架支护宜优先选用格栅钢架。格栅钢架主筋宜采用HRB335、HRB400钢,辅筋宜采用HPB235钢。型钢钢架支护宜采用工字形钢、U形钢和H形钢钢架。8214 在设置超前支护的地段,可设置钢架作为超前锚杆、超前小导管、超前大管棚等的尾端支点。8215 钢架支护的一般规定:1 钢架支护必须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能够承受隧道施工期间可能出现的荷载。2 钢架支护间距宜为05-15m。3 采用钢架支护的地段连续使用钢架的数量不少于3榀;钢架支扩榀与榀之间必须用直径为1822nun的钢筋连接

59、,连接筋的间距不大于lm,并在钢架支护内缘、外缘交错布置。4 钢架应分节段制作,节段与节段之间通过钢板用螺栓连接或焊接。5 钢架与围岩之间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40mm;临空一侧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20mm。8216 大面积淋水地段、膨胀性地层、能造成衬砌腐蚀的地段、最冷月份平均气温低于5的地区或有冻害的地段,不宜采用喷锚衬砌。8217 喷锚衬砌可采用工程类比法或数值计算,并结合现场监控量测进行设计。83 整体式衬砌831 整体式衬砌截面可设计为等截面或变截面。对设仰拱的地段,仰拱与边墙宜采用小半径曲线连接,仰拱厚度宜与拱圈厚度相同。832 明洞衬砌与洞内衬砌交界处或不设明洞的洞口段

60、衬砌,在距洞口5-12m的位置应设沉降缝;在洞内,软硬地层明显分界处宜没沉降缝;在连续、级围岩中每30-80m应设沉降缝一道。833 严寒与酷热温差变化大的地区,特别是在最冷月份平均气温低于15的寒冷地区,距洞口100-200m范围的衬砌段应根据情况增设伸缩缝。834 沉降缝、伸缩缝缝宽应大于20mm,缝内可夹侵沥青木板或沥青麻丝。伸缩缝、沉降缝应垂直于隧道轴线设置。835 沉降缝、伸缩缝可兼作施工缝。在设右沉降缝、伸缩缝的位置,施工缝宜调整到同一位置。836 不设仰拱的地段,衬砌边墙墓底应置于稳固的地基之上,在洞门墙厚度范围内,边墙基础府加深到与洞门墙基础底相同的标高。837 在有明显偏压的

61、地段,应采用抗偏压衬砌,抗偏压衬砌宜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838 隧道横洞与主洞的交叉段利砌宜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839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系数大于0o2的地区,洞口段及软弱围岩段的衬砌宜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8310 当采用钢筋混凝土衬砌结构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25,受力主筋的净保护层厚度不小于40mm。84 复合式衬砌841 复合式衬砌是由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及中间夹防水层组合而成的衬砌形式。复合式衬砌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初期支护宜采用锚喷支护,即由喷射混凝土、锚杆、钢筋网和钢架等支护形式单独或组合使用,并应符合82节的规定。锚杆土护宜采用全长粘结锚杆。2 二次衬砌宜采用模筑混凝土或模筑钢筋混凝土结构,衬砌截面宜采用连接圆顺的等厚衬砌断面,仰拱厚度宜与拱墙厚度相同。二次衬砌应符合8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