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教学设计_1

上传人:回**** 文档编号:149041584 上传时间:2022-09-06 格式:DOCX 页数:141 大小:86.1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_1_第1页
第1页 / 共141页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_1_第2页
第2页 / 共141页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_1_第3页
第3页 / 共141页
资源描述: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_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荷塘月色》教学设计_1(14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荷塘月色教学设计荷塘月色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老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化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荷塘月色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荷塘月色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体会散文精练的语言、形象的比方,学习散文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2、观赏散文雅静美的同时,感受作者忧国忧民之情。3、启发学生思维,引起想象,激发爱好,提高写作技能。二、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1、教学重点:情与景的交融,比方、通感等修辞手法的运用。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冲突心理。三、教学方法1、

2、创设情境,赏读式,多媒体教学协助教学法。四、教学课件1、背景音乐2、图片:荷塘图、月光图、荷花图、星空图、月下树影图、荷叶图3、VCD片断:少女翩然起舞,裙幅伸展片断4、配乐朗诵录相片断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媒体显示:课题、背景音乐今日,我们要学习朱自清的散文名作荷塘月色,关于作者我们并不生疏,他的佳作,大家能说出哪些?(生:春和背影)大家知道,朱自清是闻名的_、_、_,他还被誉为什么?(生:民主战士)对。朱自清是一位爱国学问分子,他主动参与民主运动。本文写于1927年7月,当时正值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覆盖着中国大地。朱自清处于苦闷彷徨中。他曾在一封信中写道:“心里是一团乱麻,也可以说是一

3、团火。好像在挣扎着,要明白些什么,但好像什么也没有明白。”荷塘月色正是作者自己想“超然”而又想“挣扎”的真实写照。朱自清不愧是一位诗人,他的散文具有诗一般的意境,这就是我们今日学习荷塘月色的重点,即文中那静谧清幽的美流露出是淡淡的哀愁与淡淡的喜悦,情与景在散文中达到完备的结合。(二)讲授新课让我们一起先阅读课文,初步了解一下文中作者的行踪。哪位同学能复述出作者出家门,去荷塘赏月的行踪。(生:作者这几天心里颇不安静,晚上在院子里乘凉,想起白天常经过的荷塘,确定去看一看。于是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经过一条小煤屑路,作者来到荷塘,欣赏月下荷塘的美景,看完荷塘,作者又想起西洲曲。最终作者回家,推门进去

4、,发觉妻已熟睡好久了。)刚才这位同学复述作者行踪,还有哪些细微环节遗漏了呢?(生补充:作者欣赏荷塘时,在荷塘边欣赏荷塘里的荷叶、荷花等等,然后欣赏的是月色,最终还欣赏了荷塘四周的景色,这才引起联想,想到西洲曲,刚才没有把欣赏四周的景物交待清晰。)同学的发言很好,经过后几位的补充,我们更为完整了解了作者的行踪,请看作者是:带上门出去沿着荷塘是一条小煤屑路欣赏荷塘月色看四周推门进去。(三)细读课文重点赏读4、5自然段,体会情景交融的写法。在了解作者之后,我们要进一步知道,文章开头写了怎样的环境,创建出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体现一种什么心情?(生:当时在晚上非常宁静,作者感到孤独,心情“颇不安静”。)颇

5、不安静的心情是文章的文眼,文章开头写道“这几天心里颇不安静”交待了作者去荷塘的动机,也为全篇所体现的冲突心理和思想感情定下了基调。与下文关联的如小路的“幽静”,夜晚的“孤独”,路上的“阴深”,月光的“淡淡”,以及惦着江南的“采莲”等等,象一条无形的纲,连接着全文的网,形成文章的语脉,从而含蓄地抒发作者忧国忧民的情丝,揭示本文的主题。荷塘小路有什么特点?(生:路曲曲折折;树蓊蓊郁郁;月光淡淡;小路上非常幽静。)作者心情有无改变?(生:有改变。起先比较忧愁“心里颇不安静”,后来接近荷塘看到美景,有一丝丝淡淡的喜悦“我也象超出了平常的自已”,“便觉是个自由的人”,“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6、同学们分析的很好,作者的心情起伏不定。留意“且”字,且:短暂。表达作者对现实不满,对自由憧憬,这一部分写作者去荷塘,在小路上漫步,抒发了月下独处的感受。我们跟随作者一起来观赏这“静静的美”吧!赏读第4段刚才我们通过画面,沉醉在月下荷塘的美景,那么作者写月下荷塘,抓住荷塘中哪些景物?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生:作者写了荷叶、荷花、荷香、荷波、荷水,用了大量的比方。)回答非常精确,作者又是如何对其进行描写?(生:作者形容荷叶“田田”、像“亭亭的舞女的裙”。)你能说说看荷叶与亭亭的舞女的裙有何相像点呢?(生:荷叶与裙子在形态上非常相像,都是张开着样子。)除了张开的样子相像,还有没有呢?媒介显示:芭蕾舞片

7、断(生:噢,还有就是当舞女旋转起来裙幅伸展飘动,荷叶在微风吹拂下,也有起伏的动态美,相连的荷叶高出水面的姿态与亭亭的舞女的裙样。)那么作者如何表现花的呢?(生:作者用“袅娜”、“羞怯”形容花,采纳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袅娜”女子优美,“羞怯”娇羞姿态。写花像“明珠”、像“星星”,则采纳了比方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花的雪白、明净、光亮。)几个比方连用,其中本体相同,喻体不同称为博喻。媒介显示:星空图作者怎么描写荷香呢?(生:比方,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这个比方把嗅觉范围的“芳香”和听觉范围的“歌声”联系起来。共同点:两者(花香、歌声)给人的感觉都是时断时续,似有似无,因为歌声在“远处”、“高

8、楼”上,这个比方簇新又能给人丰富的联想。这种不同感觉的相互沟通和转移称为通感。荷波和荷水又是怎么描述的呢?(生:“凝碧的波痕”比方在月光下微风吹过密密的叶子的颜色和姿态,像凝合起来的碧绿的水纹,静中有动,特殊传神。水:“脉脉”采纳拟人的修辞手法,说明荷水满怀感情。)第4自然段的采纳,比方、通感、拟人等修辞手法,使眼前景物活灵活现,优美动人,给人以详细、生动、显明的印象。景物由静态写到动态,这一段虽然没有提及一个“月”字,然而却到处写月,到处体现了月下荷塘的景物。赏读第5段对月下荷塘的美景介绍完,作者笔锋一转到了荷上月色,让我们一起来观赏一下吧。媒介显示:配乐朗诵第5自然段继荷塘之后,文章着重描

9、写月色是如何绽开的?(生:叶子和花上的投影灌木丛和柳树上总写在荷塘中的投影。)用了哪些动词?好不好?为什么?(生:“泻”、“浮”、“洗”、“笼”、“画”泻:月光充足,从高处落下浮:雾非常轻,扩散慢洗:花颜色非常雪白,鲜润笼:朦胧不行捉摸画:具有创建性的美感)分析的很好,朱自清不愧为语言大师,精练的动词,传神地写出景物的特点。文章还连续用了三个比方各突出月光的哪些特色?(生:“月光如流水一般”,这里刻画了月光流淌、明净的样子。“叶子和花仿佛在牛奶中洗过一样”,写出了月色中叶、花呈现出雪白、鲜润的特点。“又像笼着轻纱的梦”,写出月光照耀下的叶和花的朦胧之美。月光在灌木丛中和杨柳上的投影为什么一个用

10、“黑影”,一个用“倩影”?(生:因为灌木丛浓密,在月光下显得黑糊糊一片。杨柳条稀疏,在月光下显得很美,这两个词精确写出了不同形象的特点。)“月光”与“小提琴”有何共同点?如何体会这句话?(生:这里运用通感。把视觉和听觉沟通起来,它们的共同点是月色有明有暗,光与影相互协作,琴色有高有低,有急有缓,两者都给人以和谐的感觉,)第5段着力描写月色,先是正面写,后是反衬,光与影相互衬托,月色美与荷塘美奇妙结合,明与暗非常协调。通过比方、博喻、通感等修辞手法,描绘了荷塘月色的诗情画意,而作者苦闷的心绪,也在这迷人的景色中短暂得到了解脱。第6自然段下面一段写荷塘四周的月色,以树为中心对象,还写了远山,灯光、

11、蝉声、蛙声等等。文中“但喧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什么意思?(生:这说明苦闷与孤独的心情,又涌上作者的心头,所以喧闹一点也没有感染他,作者由观赏静静的美的同时,又回到了淡淡的哀愁。)(四)巩固新课这是一篇美丽的写景散文,文中描绘了美的景、美的情,其特点是月色与荷塘交叉,动的刻画与静的刻画相互交织,情与景交融,形成一副素雅、朦胧、静美的画面。表现作者忧与喜的冲突心态,抒发作者关切国家命运的感情。(五)再次观赏重点片断同学们一起体会月下的荷塘,塘上月色的美景,深化体会作者淡淡的哀愁。齐读第4、5自然段。媒介显示:月下荷塘图 背景音乐我们深深体会到了散文情景的交融,必需通过肯定的手段体现,下面我们

12、就来实践一下,写一个抒情小片断雨中校内。(六)课堂小练笔媒介显示:作文雨中校内要求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写一段情景交融的抒情片断。(字数300字左右)例文:天空在不知疲乏地下着雨,朦胧的雨雾将整个校内轻轻地遮掩了。在这雨雾中,似乎一切都那么遥远、渺茫,就像从浓雾里传来的笛声。漆黑的山林里飘出的鸟鸣声,悠远而又让人神往。此时,唰唰的雨声,错综而热情,深厚而和谐。荷塘月色教学设计2教材分析学生在上一节感知全文的基础上,进一步来观赏作者眼中的月下荷塘薄雾缭绕、朦胧和谐,塘上月色清幽迷漫、静谧柔软。教学目标观赏荷塘月色的美景,领悟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体会语言的抒情性,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13、重难点1.领悟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2.学习本文比方、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方法教具运用多媒体采纳自主、合作、探究法“问题导学四步走”学习过程设计第一步预案落实检(抽查)学生预习状况、情境导入1.朱自清,原名(),号(),字(),他是闻名()()()。初中时,我们学过他的散文。毛主席高度赞扬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表现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2.写作背景介绍其次步理论探究1、师生合作,共同探究新知(可实行小组探讨、老师指导示范、学生体验等方式)2、老师重点讲解,难点突破一、导入:由课题所知,本文属于写景散文,所写之景即“荷塘月色”课文哪些段落是描写这两种景物的呢?明确:4

14、、5段二、诵读、鉴赏第四段1.指名一个学生朗读2.提问:这一段写什么景,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明确:月下荷塘美景,写了荷叶、荷花、荷香、荷波、荷韵五个方面3.提问:作者是怎样从这五个方面描绘这月下荷塘美景的:清找出这些句子,绽开想象,阅读品尝它的妙处。播放幻灯片,学生找出相应的句子。明确:(第1组)荷叶:“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运用比方手法写出荷叶的风姿由“出水很高”联想到“亭亭的舞女的裙”两者不仅相像,而且写出其动态美(第2组)荷花:“层层的叶子中间,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运用拟人、比方的手法“袅娜”写出荷花的饱满盛开状,“羞怯”写荷花含苞待放这两个词本是用来描写女子娇美姿态、羞怯神情的

15、,现在用来写荷花,给予物以生命力和感情这是拟人写法接着连用三个比方,分别描绘了淡月辉映下荷花晶莹剔透的闪光,绿叶衬托下荷花忽明忽暗的闪光,以及荷花不染纤尘的美质写出了荷花的神韵,倾注了作者的主观感情,可以激发读者的想象(第3组)荷香:“微风过处,送来缕缕芳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提示学生参看“练习二”)由嗅觉向听觉转移“缕缕芳香”与“渺茫的歌声”在很多方面有相像之处,如时断时续、若有若无、轻淡飘渺、沁人心脾等,其间感觉的转移伴随想象的跳动“芳香”与“歌声”同属美妙的事物,把“芳香”比方成远处的“歌声”,烘托出几分幽雅和安静来(第4组)荷波:“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抖动,这便宛若有了一道

16、凝碧的波痕”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微风过处叶花抖动的情状,既有视觉形象,叶子“有一丝的抖动”化为“一道凝碧的波痕”;又有听觉形象,风吹花叶的抖动声音动静结合,形象地传达出荷塘富有生气的风姿,创建出了清幽安静的氛围(第5组)荷韵:“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作者把所见与想象结合,“脉脉”本指静默地用眼神或行动来表情传意,这里用来写流水,塘水在茂密的荷叶下是看不到的,作者却由叶子的“风韵”想象到那叶子下的水“脉脉”有情,真正做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4.师生共同小结本段写景重点本段运用比方、拟人、通感等手法,描绘了月下荷塘的美景,这些手法令人浮想联翩更绝的是全段不

17、着一个“月”字却到处有月请同学们朗读品尝5.齐声朗读课文第4段,品尝其写景特点三、诵读鉴赏第5段(仿照第4段的鉴赏方法,引导学生自己分析)1.指名一个学生朗读,学生齐读。2.提问:本段写荷塘上的月色,月色本是难写之景,作者借哪些景物,写出荷塘上月色的特点?明确:叶、花、树,写出了月色朦胧飘渺的特点1. 提问:月色本是难状之景,作者用了一些传神的动词:(如:“泻”“浮”“洗”“画”等),描绘出了可感的月光形象,试结合语境分析这些动词的特点(可分成4组探讨后回答)明确:泻既照应了以流水喻月光,又写出了月辉照射,一泻无余的景象,使月光有了动感浮写深夜水气由下而上轻轻升腾,渐渐扩散、充满,以动景写静景

18、,描绘雾的轻飘状态洗写“叶子和花”在月光映照下一种奶白色而又艳丽欲滴的状态画有“人为”动作含于其中,仿佛有无形的手在展纸描绘“倩影”,写出了投在荷叶上的月影之真、之美4.师生共同小结:本段虽着意写月色,但又到处不忘荷塘,用几个传神的动词,从不同角度写出淡月辉映下荷塘里雾光叶色、水气交相杂糅而形成的朦胧景象,使难状之景如在眼前请同学们看着挂图绽开想象,进入情景,朗读课文5.齐声朗读第5段,体会作者写景的高超手法第三步实践探究一、基础训练1.课文第四段写了什么?作者怎样描写这些景物的?作者运用什么手法写荷叶、荷花、荷香的?2.“微风过处,送来缕缕芳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句话是在描写荷

19、花的香气,说说这样写取得了怎样的表达效果。二、拓展训练探讨:第四段写“月下的荷塘”但是并没有明写月光,甚至没有提到月光二字,作者是怎样通过详细景物示意月光的存在的?三、创新训练为什么说“泻”“浮”二字点活了月光和雾气呢?可否用“照”替代“泻”,用“漂”替代“浮”呢?第四步归纳创新一、 老师引导、学生梳理归纳、创新整篇文章作者以艺术的笔法,描绘了一幅令人沉醉的月下荷塘美景图,充溢了诗情画意。二、布置作业(基础作业、创新作业等)1.背诵第4、5段2.第五段的景物描写分别从两个方面衬托了月色,请简要分析。课后反思:本节课我讲的是文章的重点段落,即月色下荷塘的优美,荷塘上月色的朦胧,但我总觉得没有讲出

20、作者的美感来,不够精彩,思想性没有讲出濡染来,内功还需修炼荷塘月色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1、驾驭作者生平,理解其思想情感和人格魅力。2、赏析情、荷、塘、月四者交融的境界。3、积累通感等手法。重点难点:重点:对情景交融的意境和手法的把握,难点:对本文主题的解读。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一、整体朗读,理清思路:三个部分:13467最终情感线索:这几天心里颇不安静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喧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惋惜我们早已无福消受了猛一抬头,已到自己的门前二、观赏品读131、情感:不安静静静幽静孤独且受用想排遣不安静。2、为什么不安静?私事?公事?(从第三自然段的感慨看出是公事

21、)3、结合作者经验分析背景:路三、观赏品读461、月色下的荷塘:叶花香波水(比方、拟人、通感)2、荷塘上的月色:泻浮洗影画名曲3、荷塘四周:树山灯蝉声蛙声4、感情:沉醉于荷塘月色之中淡淡的喜悦回到现实失落5、荷花的象征6、情景交融意境的分析:情中见景,景中含情。7、语言:精雕细刻,华丽朦胧第三课时四、品读7最终1、解读两首古诗,想象采莲情事。说明六朝、双关手法。2、为什么想起古诗美妙的光景?(憧憬美妙,躲避现实,无法脱离现实)3、概括主题:(政治、志向、生活、乡愁等角度)不满现实,憧憬美妙,躲避现实,无法躲避,彷徨苦闷。五、总结:1、情景交融、借景抒情2、语言赏析:3、多种手法的运用4、多重主

22、题荷塘月色教学设计4教学目标:1、体悟本文写景形神兼备的特点。2、引导学生理解景与情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一、导入(2分钟)同学们,荷与月是中国传统文学中常见的两种意象,朱自清把这两种意象结合起来,为我们描绘了一片独特的风景,我们今日这节课就一起来赏析朱自清笔下的荷塘与月色之景。(板书:荷塘月色 朱自清 景)二、美读(4分钟)问题:文章的题目是荷塘月色,那么全文集中描写荷塘与月色的是哪两段?明确:第四第五段请两位同学来配乐朗诵第四段第五段。三、赏景(8分钟)1、问题:荷塘和月色的描写,整体上有什么特点?明确:安静的、美丽的、朦胧的、优美的2、问题:这两段依次写了哪些景物?明确:荷叶、荷花、荷香

23、、荷波、流水、月色。3、问题:请同学们找出自己喜爱的写景的句子,把你的赏析跟大家共享一下。明确:在点评学生的赏析中,指出景物的特点,用了哪些手法等。赏析不到位的,刚好点拨。举例如下:(1)荷叶 写荷叶用了比方,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有一种轻快的、旋转的动态的美感。(2)荷花 在写荷花是用了拟人和博喻。用袅娜、羞怯来形容荷花,让我们联想到它像是漂亮的女子那样轻快和娇羞的神态。就像我们学过的一句诗:最是那一低头的温顺,恰似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在写荷花时用了比方,把荷叶比作明珠突出其光明、比作是星星,突出其多,比作出浴的美人,表现其纯净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3)荷香 在写荷香时用了通感,抓住了歌声

24、特点,若有若无、断断续续的特点。这也正是了香味的特点,只有在特殊安静的时候才能闻得到。(4)流水 在写流水时用的是拟人手法。“脉脉”一词,似乎饱含深情,事实上是写池水对荷塘的滋养与养护之情。(5)月光 月光本无形,但是把它比作流水,就有了流淌的特点,泻下来,把月光从高处照满荷塘的景色写得很传神。(6)月光 借助叶子和花来写月光。叶子和花在月光下像是梦,突出了月光的朦胧和柔软。四、得法(10分钟)(一)以“荷叶”赏析为例,通过三个赏析的示例分析和升格后的优秀示例的分析,总结赏析景物的要领。荷叶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示例一:句子运用了比方的手法,把叶

25、子比方成舞女的裙。示例二:把荷叶比作舞女的裙, “亭亭”的一词表现出了荷叶的风姿秀丽,恰到好处地写出了荷叶临风摇曳的姿态。示例三:采纳了比方,舞女的裙与叶子的自然伸展的形态相像,这个比方是“多边”的,既它不仅表达了“荷”的名贵,还传达出它的端庄、高雅、圣洁、飘逸、灵动、俏峻等魅力,使叶子产生动摇,使人身临其境的感觉,使事物的特征更加显明详细。“亭亭”与“高”相呼应,因为叶子出水很高,才能清楚地望见叶子伸展的样子,作者联想到舞女的裙。优秀示例:这句话运用了比方的修辞手法,把荷叶的自然伸展比方成舞女的旋转的裙,突出了荷叶的飘逸、灵动的特点,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亭亭”与“高”相呼应。因为叶子出水

26、很高,所以作者才会看到叶子伸展的样子,自然而然地联想到舞女的裙。作者观赏这样的美景,表现了内心的喜悦之情。明确:示例一:有手法,没有指出景物的详细特点。示例二:有手法,抓住凝练的词语“亭亭”写,缺乏荷叶与裙的相像特点的分析。示例三:有手法,抓住了景物的特点,分析了凝练的语言,运用了联想和想象。缺乏条理,有的地方用词不精确。(二)赏景要领明确:1、抓特点2、找手法3、炼语言4、加想象5、融感情.我们在赏景的时候,首先要抓住景物的特点,看作者用什么手法,怎样运用精确而凝练的语言来突出这种特点。还要调动我们的生活积累和阅读积累,绽开联想和想象,沟通各种感觉,使客观景物变得亲切可感。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

27、品尝作者蕴含在景物中微妙的情感。这样我们才能获得更丰富的审美体验。细心的同学会发觉这是赏景的要领,其实也是写景的要领。用这样的要领来指导我们写景,会使你描写的景物更加生动和传神,更加有表现力。五、析情(10分钟)以上是我们对景物的赏析和总结。本文是写景抒情的散文,那么景物中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呢?(板书:情)有人认为荷塘月色的景物描写中体现作者的喜悦之情,你认同吗?结合文本和写作背景,说说你的理由。明确:淡淡的喜悦 无尽的忧愁(板书:喜悦 忧愁)学生可能找到的文本的依据,言之成理即可。(1)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2)月光是淡淡的(3)月光不能朗照(4)又像笼着轻纱的梦(5)这几天心里颇

28、不安静(6)喧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7)惦着江南(8)写江南采莲的用意(9)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了。这真是好玩的事,惋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可见,超脱是短暂的,不安静是许久的,喜悦是淡淡的,忧愁是深远的。这正是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正直的进步的学问分子苦闷彷徨内心想暂得解脱,但最终没法解脱的写照。我们学过雨巷,这也是大革命失败后进步的正直的学问分子的苦闷彷徨的表现。同学们可想象一下,撑着油纸伞,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的是戴望舒,背着手在池塘边踱着步伐,颇不安静的是朱自清。六、结语:(3分钟)朱自清把他的喜悦和忧愁寄予在荷塘美景中。他的荷塘月色像一首诗,语言清爽,意境清幽、情致清雅。它

29、又像一幅画,浓淡适宜,虚实相生,韵味无穷。你看,荷花和明月,是这样的景物,其实,大到河流江海,山川日月,小到芥豆之微、青萍之末,我们都可以发觉它们异乎寻常的美,所以,生活中并不缺少美,我们须要有发觉美的眼睛,还要有感受美的心灵,更重要的是要熬炼我们传达美的实力。七、致用同学们,在过往的岁月里,肯定有一片风景走进了你的内心,在你的内心生根发芽,或让你心旷神怡、或让你哀婉叹息,它可能是一片海滩、一泓清泉、可能是无边花海、金色麦田,也可能是你母校的夕阳朝露、一草一木.请你运用我们这节课所学的学问,运用比方拟人通感的手法,写出你心中的那片风景,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做到学以致用。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30、。同学们再见!八、板书:荷塘月色朱自清景:安静 美丽 朦胧 优美情: 喜悦 忧愁荷塘月色教学设计5一、学问与实力目标1、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理清文章的脉络,理解文章的主旨。2、观赏作者所描绘的荷塘月色的美景,领悟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3、品尝精练精确、清爽隽永、美丽动人的语言。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注意朗读结合语境领悟词语、语句的含义,体会作品语言精练美丽的特点及表达效果;2、感悟景语和情语浑然一体的妙处。三、情感看法价值观目标1、培育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追求志向。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同学们,我们曾经品读过朱自清先生的背影,父亲那臃肿而蹒跚的背影所承载的悲凉、惆怅与沉重好

31、像还沉积在我们心头。今日,我们将再次走进朱自清先生心灵的河塘,叩响心扉,解读那淡雅朦胧的心月、心荷。(板书文题)二、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1、老师配乐朗诵,学生初步体会情感、感受画面2、学生自由朗诵全文,概括各段内容学生沟通后老师明确:第1段独游荷塘的时间、地点和缘由。(心境:“颇不安静”)第2段去荷塘,通往荷塘的小路、树木、月色。第3段行在小路时的感受。(追寻清冷、幽僻的环境)第4段观荷塘,写荷塘漂亮的景色。第5段写流泻的月光,塘中的月色。第6段写荷塘四周的景物。(在月下视察、感受到的)第7段联想古代江南采莲的旧俗。第8段在思乡与遐想中踱回家门。三、找出全文的文眼,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1、

32、全体齐读第一自然段,找出文眼并作分析明确:心里颇不安静结合写作背景分析。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作者彷徨苦闷,希望在一个幽静的环境中寻求解脱却又无法解脱的心情。不加掩饰直抒出作者内心的苦闷,心绪烦乱。这也正是夜深人静出游荷塘的缘由(欲排遣苦闷之情)至于为什么有这种苦闷,说明当时朱自清先生的思想状况:朱自清受过五四运动的洗礼,目睹过三、一八惨案的全过程,他追求进步,痛恶黑暗的反动统治;他虽然是小资产阶级学问分子,但富有正义感和爱国心。在大革命高潮时,他很兴奋,时时关注着南方的革命,渴望中国的统一和民主的实现。四、一二政变,给他打击是沉重的,他心里是一团乱麻,也可以说是一团火,好像在挣扎着,要明白

33、些什么,但好像什么也没有明白。按他当时的思想境界是不行能毅然投入到革命洪流中去的。手中的笔是他寻求解脱的工具,荷塘月色是诞生是很自然的。用这几天心里颇不安静来概括,浓缩他当时的心情是非常精确的。弄清这句的含义也有助于弄清他为什么要大写荷塘月色之美,要发思古之幽情了。2、第三自然段中“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若换成走字,表达效果有何不同?明确:走路时不紧不慢,不慌不忙,慢条斯理,脚步井然有序,而心里却若有所思,若有所感,在幽闲、超然中,淡淡的哀愁在若隐若现。若换成走字,则缺少了情景融合的神韵3、默读全文,分析思想感情。明确:对黑暗现实不满反映淡淡的哀愁。“幽静”“孤独”极言环境的寂寥,烘托

34、人物心境的抑郁;“蓊蓊郁郁”加强了浓重的夜晚气氛;“阴森森”虚写,渲染恐怖的氛围。这些景是忧闷郁结的作者的眼中之景,结句虽然“月光淡淡”,并不尽如人意,却与作者此刻的感情相合,“今晚却很好”,可见作者心中覆盖着一层淡淡的愁云。寻求超脱、不愿同流合污得到淡淡的喜悦。月下荷塘、塘上月色,既素淡安静,又朦胧和谐。回到现实。对美妙追求的寄予仍是淡淡的哀愁。四、布置作业:重点阅读课文四、五、六自然段,体会情景交融的特点。其次课时教学要点:赏析品尝语言,体会语言美,情感美。一、赏析第4段:全体诵读第四自然段,分析作者怎样从多角度描摹荷塘美景?明确:1、按视察的角度,视线由近及远,由上而下的空间依次:茂密荷

35、叶多姿荷花缕缕荷香叶。花抖动流水2、深味作者匠心:抓静态与动态的结合作者笔下景物都是“动”的,“静”不过是“动”的瞬间表现。抓可见与可想的结合,写出散文神韵。荷叶田田,满遮塘面,塘水看不到,却断定叶下的水“脉脉”有情,这由叶子的“风致”引起的想象。相识“通感”:通感”指“一种感觉超越了本身的局限而领悟到属于另一种感觉的印象”,即把一种可感的形象转化为另一种可感的形象的方法。其最大特点是“感觉的转移”。相像处:断断续续,若有若无,捉摸不定。作用:用“歌声”比“荷香”真实、新颖。荷香本是嗅觉的可感形象,作者却把它比作“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使其转化为听觉的形象,把视觉、嗅觉、听觉交织在一起,启迪

36、读者更加深远地想象和联想。)这也恰恰说明“人在景中”。再引出第5、6段中“通感”的句子,也可引导鉴赏5、6段中比方、拟人句。(此环节可采纳探讨式)二、赏析第5自然段:女生读第五自然段,男生找出喜爱的语句进行赏析沟通后老师指导:1、“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若换用“淌”字在表达效果上有何不同?明确:“泻”表明月上中天,月光自上而下,有更强的动感与立体感;“淌”虽也有往下流的意思,但一般是表示水、泪或汗等顺着或依附着某物流下来,而月光是从空中照下的,并无依附任何事物。2、“薄薄的青雾浮”若换用“飘”在表达效果上有何不同?明确:“浮”描写出青雾与叶花既相互贴近相互衬托又若即若离的层次感和动感,又可

37、描写出青雾似动而静、似静而动的温柔含蓄之态;“飘”虽与“薄薄”相呼应,但既“飘”便“散”、便“逸”,虽有温柔之态而无含蓄静谥之美,而且“雾”之所以“青”是因为雾贴近田田、密密的叶子而成,飘高飘远了,便无“青”的感觉。3、“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牛乳”和“轻纱”的本体是什么?梦的本体又是什么?明确:薄薄的青雾;叶子和花。4、“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行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本句描写了哪两种树影

38、的哪些特点?“画”字对表现这些特点有何作用?明确:灌木参差的斑驳的黑影;杨柳稀疏的倩影;“画”说明树影的错落有致、浓淡和谐是恰到好处的,象是出自名画家之手,也让读者更易联想和想象到荷塘月色的诗情画意5、“塘中的月色并不匀称;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本句运用比方和通感的修辞格,本体和喻体分别是什么?它们之间的相像点是什么?是从哪两种感觉的相互转移?明确:本体月色;喻体名曲;相像点:和谐;是视觉与听觉的互换。评:这一段写荷塘上的月色,有正面描写,如流水,泻;也有用景物进行反衬,如写青雾、叶子和花、黑影、倩影等;写出了光与影虽不匀称,却和谐如名曲,光与影融为一体,荷塘与月色融

39、为一体,心境与物景融为一体,整个天地浑然一体,如梦似幻,如诗如画,令作者与读者如痴如醉,作者心中流露出的依旧是淡淡的喜悦。三、赏析第6自然段男生读第六自然段,女生找出喜爱的语句进行赏析。沟通后老师指导:1、“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凹凸低都是树,”“远远近近”、“高凹凸低”描写出树的哪些特点?析:连绵成片、凹凸错落,层次分明。2、“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在总体写树中又着重写了杨柳的丰姿,这是一种怎样的写法?析:点面结合。3、“树梢上隐隐隐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

40、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萎靡不振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喧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喧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作者是怎样由景写到人的?作者的心景又有了什么改变?析:由路灯光联想到人的眼,由人的眼自然会联想到人的心,一想到个人,喧闹的蝉声与蛙声自然会惊扰了荷塘和作者内心的超然境界,作者最终发出了“喧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的慨叹。作者的心绪又从淡淡的喜悦转为淡淡的哀愁。四、赏析最终两段:请一学生朗读最终两段,老师提问:1、“突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作者为什么会“突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呢?明确:“颇不安静”的心情在梦境般的荷塘岸边没有得到排遣,就想靠对古代采莲盛况的憧憬和对家乡

41、的怀念来解脱。2、“这真是好玩的事,惋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作者触景生情,由眼前景物联想到江南采莲的情景,作者说这是一个“喧闹”和“风流”的季节,并引用梁元帝的采莲赋描写当时“嬉游”的光景,作者有没有被这种光景所感染呢?文章中的哪个句子可以表明?明确:没有。“惋惜现在我们早已无福消受了,”依旧是“喧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3、“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西洲曲本是用来描写一个青年女子思念情人的苦痛,作者却借用来表达什么感情?文章中的哪个句子可以表明?明确:思乡之情这令我究竟惦着江南了4、“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

42、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这令我究竟惦着江南了。”此时此刻的作者为什么会惦着江南呢?明确:触景生情,独在异乡为异客,面对黑暗的现实苦闷彷徨,无所适从,欲超然又想挣扎,借思乡排遣忧愁5、“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作者从荷塘回到家里,心绪如何?明确:作者从遐想中回到现实,现实照旧,愁思照旧,心里照旧不安静,刚才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恍如一梦。五、小结作者朱自清以艺术的手法为我们描绘了一副另人沉醉的月下荷塘美景图,这漂亮、安静、清爽的大自然也正是作者精神的避难所。今日我们领会了文章的语言美、情感美,但是作为一篇美文,荷塘月色是多方面的,希

43、望同学们能以独特的视角去关照美、感受美、体验美。六、布置作业:背诵文章第4自然荷塘月色教学设计61、学习荷塘月色细腻、传神的语言,体会簇新贴切的比方表达效果及移觉修辞手法的运用。2、驾驭荷塘月色刻画景物及情景交融的写法,体会其严谨结构。3、了解作者创作的心情以及这种心情的社会内容。4、通过朗诵观赏荷塘月色的.韵味。1、教学重点放在文章的结构支配、写景层次、语言特色上。2、支配三课时。第一教时教学要点整体感知课文,学习文章第一部分。教学步骤一、导入课文作者介绍:朱自清(18981948.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祖籍浙江绍兴。1903年随家定居扬州,所以自称“我是扬州人”。1916年中学毕

44、业后考入北京高校预科班,次年改名“自清”,考入本科哲学系。毕业后,在江苏、浙江等地中学任教。1923年发表长诗毁灭,振动了当时的诗坛;1929年出版诗集踪迹,1925年任清华高校教授,创作转向散文,同时探讨古典文学。1928年出版散文集背影,成了闻名的散文家。朱自清是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学问分子,毛泽东称他“表现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著作朱自清全集。二、释义幽僻:幽深、偏僻。蓊蓊郁郁:草木茂密的样子。踱:慢步行走。弥望:满眼。弥,满。袅娜:优美的样子。脉脉:这里形容水没有声音,好象深含感情。风致:美的姿态。斑驳:原指一种颜色中杂有别的颜色,这里有深浅不一的意思。梵婀玲:小提琴

45、。一例:一律。丰姿:风度仪态,一般指美妙的姿态。也写作“风姿”。碧:青翠欲滴的样子。大意:也许的轮廓。三、听录音朗读,并留意体会其中的语言、思索如何划分层次整体把握,明确结构,写出大意:全文分三大段:第一部分(13):月夜闲逛荷塘的缘由及来到荷塘的感受。(点明题旨)其次部分(46):荷塘月色的安静迷人。(主体)第三部分(78):荷塘月色的美景引动乡思。(偏重抒情)简要分析:从内结构看,情感思绪是从不静、求静、得静到出静,是一个圆形;从外结构看,从作者出门经小径到荷塘复又归来,依空间依次描绘了一次夏夜游。感情改变是:“心里颇不安静”淡淡的月光下,有淡淡的哀愁在自然美景中,有淡淡的喜悦发出“我什么

46、也没有”的慨叹惦念江南,欲超脱而不行得。作者在文章中体现了一种困难的思想情感,即“淡淡的忧愁,淡淡的喜悦”,这可从文章中的景物中见出。四、讲读第一部分1、第一段点拨分析:开篇第一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安静”确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一个“突然”,引出了作者细心绘制的荷塘月色图画,构成了一个安静幽美、芳香四溢的世界。实处落笔,渗透一个“静”字。“静静”、“轻轻”。静静出门,轻轻进门,一是为了不影响家人,二是表现了一种孤寂的心态。全文的第一句是文章的“文眼”。板书:缘由:颇不安静、突然想起。2、其次段点拨分析:写去荷塘心经的小路。概述了四周的景物。“路”是“小煤屑”、“幽僻”、“孤独”、“阴森森的”,“但

47、今晚却很好,虽然朋光也还是淡淡的”。“森森”“淡淡”。路阴阴森森,月光淡淡,一种孤独的氛围,衬托出淡淡的忧愁。整段写出了一种孤独的气氛,衬托出淡淡的忧愁。板书:白天(少人走)夜晚(更孤独);没有月光(阴森森)淡淡月光(很好)3、第三段点拨分析:结合时代背景,让学生明确为什么作者要写这样的文章。背景介绍,荷塘月色写于1927年,作者当时29岁,任清华高校中文系教授。由于蒋介石叛变革命,中国处于一片黑暗之中,使他觉得“这几天好像有点异样,像一叶扁舟在无边的大海上,像一个猎人在无尽的森林里心里是一团乱麻,也可以说是一团火。好像在挣扎着、须要明白什么;但什么也没明白。”正因为作者在当时黑暗的日子里,看

48、不到希望,但又想做一个自由的学问分子,苦闷彷徨是自然而然的。在这样的社会里,是没有自由可找的,但作者还是要去一个地方荷塘找寻自由,做个自由人。他能找到吗?板书:小路:曲折、幽僻、树多(对比)感受:自由(苦闷)4、小结:写作者夜赏的缘由。用“我且受用这无的荷香月色好了”自然过渡到其次部分。五、作业预习课文其次部分,打算背诵第四、五自然段。其次教时教学要点分析文章其次部分。教学步骤一、讲读课文其次部分总起:这是全文的主体部分,写出了荷塘月色之美景。第四段写月光下的荷塘。写作依次:荷叶荷花(静态实写)荷香荷波(动态虚写),流水虚写衬托。第五段写荷塘上的月色。第六段写荷塘四周景色。作者好像在这样的环境

49、中得到了一种安静,但当他听到了喧闹的蝉声与蛙声之后,突然觉得“喧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现实无法给他一种志向的“安静”,于是他便力求从想象中寻求。1、讲读第4小节:指名同学朗读第4节,并划出本节的比方句。作者依次写了哪些景物?用了哪些比方?先是写了叶子、出水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接着写花,白色的,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怯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再接着是荷香,微风过处才能闻到缕缕芳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最终还写到流水,流水脉脉,虽被遮住,不见其形,但留给我们的想像余地是极大的。这里用了很多比方有什么好处呢?我们先来看这一句: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50、亭亭的舞女是些高挑有风姿的女郎。亭亭的舞女的裙更是给人一种美妙、轻快、动感的联想。这一比方生动地写出了荷叶出水很高的娇美姿态,洋溢着情趣。由此可见,贴切的比方可以把所要描绘的景物生动、详细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使人产生身临境的感觉,使事物的特征更加显明详细,起加深印象的作用。我们再来看这一句:微风过处,送来缕缕芳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一句与一般的比方有什么不同?里面蕴含了几种感官感觉?芳香是嗅觉上的感觉,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是听觉上的感觉。这两种不同感觉的相互沟通叫通感。把嗅觉中感到的香味换成从听觉中去感受、品尝,使人产生了对香味的另一详细形象,变换观赏角度,有面貌一新,奇趣无穷之

51、感。歌声是细柔飘忽,宛转渺茫的,荷香是时有时无,持续不断的。这两种感觉有相像之处,把它们沟通起来,艺术的魅力也就出来了。但在运用这种比方时肯定要留意驾驭事物之间在感官的感觉上的相像之处,或在特定环境下有这种沟通一气的感觉,做到妙不行言却不是故弄玄虚。作者不仅描绘了叶子、花、荷香的静态美,还描绘了它们动态的神韵。用了“抖动、闪电、霎时、传过”等词,传神微妙地写出了一刹那间,往往不被人留意的动态。这是作者用词的精妙之处。板书:田田(多)荷叶:亭亭(美)零星点缀、白(色)形态美荷花:如明珠、如星星(光)袅娜、羞怯(态)荷香:缕缕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象闪电(快)荷波:动态美凝碧(色)流水:脉脉(态

52、)静态美2、讲解第五节:指名同学朗读第五节,其他同学思索作者如何写荷塘的月色。作者写月色时用了哪些动词?泻、浮、洗。假如把“泻”改成“照”,把“浮”改成“升”,好不好,为什么?当看到“照”字你不会想到流水,而“泻”字唤起了人们对流水的想象,奇妙地写出月光流淌温柔的情态,化静为动,“照”字就显不出这种效果,只有呆板的分。“浮”同样写出一种温柔的动态,“升”则失之温柔。在这里作者用了静态动写的描写,把画面写活了。“月光如流水”“静静地泻”下来,这具有一种安静的力度美,而青雾则是薄薄地浮起在荷塘里,朦朦胧胧地四处泛散开来,呈现迷茫空朦的景象,一上一下交结在一起,便是成了牛乳和轻纱。大家想象一下,牛乳

53、和轻纱,自上而下的月光,自下而上的轻纱,是不是很美又很形象?板书:(正面)月光泻温柔。月色青雾:浮、轻纱的梦、光与景的和谐。(反面)(侧面)黑影、倩影。3、讲读第六节:请全班学生朗读第六节。这一节重点在写树,从方位、距离、凹凸几个角度来写,视线由荷塘内部扩展到荷塘四周。树多而密,重重围住荷塘,与前面的“幽僻”相照应,这是总写四周,接着写近处的树色、树姿、远处的树梢上的远山、又回过头写树缝里的灯光、树上的蝉鸣和水里的蛙声,层次分明,富有立体感,再一次展示出清淡朦胧、安静深远的环境特点。最终一句“但喧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笔锋一转,流露出作者内心的空虚与哀愁。板书:树:重重、阴阴。(沉郁)远山

54、:隐隐隐约。四周灯光:萎靡不振。(月色迷离)(自远而近)蝉鸣、蛙叫。4、总结:其次段着重写荷塘月色的美丽景象。有勾画,有细描,有渲染,有衬托,敏捷多样,井井有条。特殊是语言运用得精确生动,有神韵,流露作者淡淡的喜悦与淡淡的哀愁与苦闷。二、作业1、背诵课文第四、五自然段。2、理解文章运用的“通感”修辞手法。第三教时教学要点分析文章第三部分,总结课文。教学步骤一、检查背诵状况二、讲读第三部分1、这一部分写夜游荷塘引起的联想。板书:联想:这令我究竟惦着江南了“突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这一句承上文宕开一笔,转出新意。文章由此放开去,联想到古代诗词对采莲的描绘,然后再收回到眼前,发出“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

55、子,是不行”的缺憾。由此极自然地牵动出“这令我究竟惦着江南了”这种思乡的哀愁,这种乡愁正是当时作者苦闷冲突心情在作者当时苦闷冲突心情在作品中的投影,表达了作者内心的不平和对光明美妙生活的向往。这段文字,即景生情,忽远忽近,善收巧放。最见疏朗又曲折的功夫。“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我”回到了现实,一切照旧。到这里,我们可以从整体上来把握作者的感情。由“突然”引出一幅江南采莲图,至此由“实”到“虚”,开拓了一种与前文孤寂幽静相反的喧闹快乐的境界。一实一虚,一动一静,相互衬托,相得益彰。作者好像得到了短暂的“安静”,但“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又回到了现实中来。表明作者无法从现实生

56、活中得到志向的“安静”,这正是残酷的现实社会带来的结果。三、赏析文章的语言艺术本文的语言特色在本部分得到了充分体现。以下几点值得留意。一是比方。写静态荷花连用三个比方,“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分别写出了淡月辉映下荷花晶莹剔透的闪光,绿叶衬托下荷花忽明忽暗的闪光,以及荷花不染纤尘的美质。二是通感。通感是“一种感觉超出了本身的局限而领悟到属于另一种感觉的印象”(钱钟书语),即感觉的转移。本文有两例:例1:“微风过处,送来缕缕芳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由嗅觉向听觉转移。“缕缕芳香”与“渺茫的歌声”在很多方面有相像之处,如时断时续,若有若无,轻淡缥

57、缈,沁人心脾,有意感觉的转移伴随着想象的中跳动。“芳香”与“歌声”同属美妙事物,把“芳香”比方成远处的“歌声”,烘托出几分优雅和安静来。例2:“塘中的月色并不匀称;但光与影的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由视觉向听觉转移。月的光华和阴影,用“名曲”的旋律来形容,表明光与影的和谐,与小提琴演奏的名曲一样悠扬、美丽,烘托出一种温馨、幽雅的氛围,给读者以联想和想象,乃至带入一种幻境。三是叠字的运用。由学生从课文中选出例子。四、小结本文写夜游的动机、夜游的联想。从出门到回家,叙述线索清楚而有改变,结构自然严谨。写景层次分明而富有特征,朦胧的景色与淡淡的喜悦和哀愁交融在一起。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语

58、言美丽、凝练而传神。运用比方、联想、衬托等手法把景象表达得极其真实而富韵味。五、作业1、在下列词语的括号内注音:参( )差( )差( )别参( )见差( )劲人参( )差( )遣脉脉( )的流水山脉( )脉( )搏2、给下列句子中加黑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A、有袅娜( )地开着的 n nuB、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 )动 zhn chnC、这是独处( )的妙处( ) ch chD、叶子底下是脉脉( )的流水 m mi3、作者写荷塘月色的高超之处是把荷塘和月色作为一个整体来写。荷塘的景物是月下的景物,月色又是荷塘里的月色。写荷塘,主要抓住荷叶和荷花的形:_,色:_,香:_写月色,主要抓住光:_,影:_ 。4、解词(见注释)。荷塘月色的感情如何理解荷塘月色一文,是一篇写景散文,又是一篇抒情散文。其写景特点值得我们学习,写荷塘上的月色,写月光下的荷塘,相当胜利。至于抒情是抒的什么情?历来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表现了愁闷的心境,有的认为表现了闲适的心情,有的认为表现了对现实的不满的愤激之情,有的认为表现了对美妙生活的憧憬,等等。你认为表现的是什么样的情感呢?我认为作者表现的情感是困难的,既有淡淡的忧愁,又有淡淡的喜悦。低调心情覆盖着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