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华联合试运转报告完成版

上传人:dus****log 文档编号:149010158 上传时间:2022-09-06 格式:DOC 页数:83 大小:434.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庆华联合试运转报告完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庆华联合试运转报告完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庆华联合试运转报告完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资源描述:

《庆华联合试运转报告完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庆华联合试运转报告完成版(8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威远县庆和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庆卫煤矿扩建工程联合试运转报告庆卫煤矿二0一一年八月several group number, then with b a, =c,c is is methyl b two vertical box between of accurate size. Per-23 measurement, such as proceeds of c values are equal and equal to the design value, then the vertical installation accurate. For example a, b, and c values

2、while on horizontal vertical errors for measurement, General in iron angle code bit at measurement level points grid errors, specific method is from baseline to methyl vertical box center line distance for a, to b vertical box distance for b, list can measured前 言威远县庆和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庆卫煤矿9万吨/年扩建工程项目经办理了开工备案等

3、相关手续后,于2009年11月开工建设。我矿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和施工队伍,严格按照初步设计及安全专篇进行建设,确保了建设期间的安全和工程质量;通过煤矿全体员工及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各项工作进展顺利,经过14个月的建设,于2010年12月按设计完成了扩建项目主体工程及安全设施工程;矿井扩建工程总投资1893.15万元,其中安全设施工程投资247.8万元,占总投资的13.08%。2011年2月10日,内江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组织专家对我矿扩建工程进行了预验收,并以内经信能源【2011】3号文(关于威远县庆和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庆卫煤矿)独立扩能项目试生产报告的批复),认定我矿初步具备安全生产基本条件,同

4、意我矿自2011年2月12日起试生产,试生产期限为6个月。在联合试运转期间,对主要生产安全设备故障进行了分析和处理,对主要生产安全设备设施进行了检测检验。经过6个月的联合试运转,我矿各系统的联接部位和辅助设备的各个环节相互协调,各种设备、设施运转正常,能适应安全生产的需要。根据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加强煤矿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与竣工验收工作的通知(煤安监监察200744号)的规定,按照四川省经济委员会关于印发“四川省煤矿改扩建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的要求,特编制威远县庆和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庆卫煤矿扩建工程联合试运转报告。I目 录第一章 建设项目概况1第一节 矿井交通及地理位置1第二节 井田

5、面积及煤层赋存情况2第三节 矿井开拓方式及井田地质、老窑对开采的影响4第四节 水、火、瓦斯、煤尘、顶板等自然灾害情况4第五节 项目建设过程及各类行政审批(核准)依据7第六节 矿井机构及综合管理概述8第七节 矿建、土建、安装工程量及实际完成投资情况9第二章 矿井各主要系统设计、建设及分项运行情况10第一节 开拓系统设计及建设情况10第二节 采掘生产系统设计、建设及分项运行情况12第三节 通风系统设计、建设及分项运行情况16第四节 提升运输系统设计、建设及分项运行情况19第五节 井下排水系统设计、建设及分项运行情况22第六节 供电系统设计、建设及分项目运行情况25第七节 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设计、建设

6、及分项运行情况30第八节 压风系统设计、建设及分项运行情况34第九节 矿井防尘、防灭火系统设计、建设及分项运行情况35第十节 通讯系统设计、建设及分项运行情况38第十一节 地面生产系统设计、建设及分项运行情况39第十二节 环境保护设施设计、建设及分项运行情况41第三章 试生产期间的安全技术措施43第一节 成立联合试运转工作领导小组43第二节 加强“一通三防”管理,防止瓦斯事故的安全技术措施44第三节 防治水灾的安全技术措施52第四节 防治电气事故的安全技术措施55第五节 防治顶板事故的安全技术措施58第六节 提升运输安全技术措施63第四章 联合试运转存在问题的分析和处理66第一节 主要生产安全

7、设备故障处理记录及分析66第二节 联合试运转发现的问题及处理情况67第五章 主要生产安全设施与装备的检测检验报告69第六章 联合试运转的效果分析70第一节 各系统试运转效果分析70第二节 系统设备设施配套合理性及经济性分析71第三节 联合试运转结论72第七章 今后有关生产安全的建议73附件: 主要设备安全检验报告;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内江市煤炭资源整合方案的复函(川办函【2007】29号); 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内江市煤炭矿业权设置方案的批复(川国土资函【2007】1004号); 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威远县庆和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庆卫煤矿扩建工程初步设计(代可行性

8、研究报告)的批复(川经信煤炭函【2009】388号); 四川省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威远县庆和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庆卫煤矿扩建工程初步设计安全专篇的批复(川煤监审批【2009】252号); 威远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威远县庆和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庆卫煤矿扩建工程开工的批复(威安监发【2009】11-28号); 内江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威远县庆和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庆卫煤矿)独立扩能项目试生产报告的批复(内经信能源【2011】3号); 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调整威远县庆和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庆卫煤矿扩建工程初步设计部分内容的批复(川经信煤炭函【2011】512号); 四川省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威远县庆和

9、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变更安全专篇部分内容的批复(川煤监审批【2011】168号); 四川省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威远县庆和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再次变更安全专篇部分内容的批复(川煤监审批【2011】200号); 内江市安全监督管理局关于威远县庆和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安全质量标准化达二级矿井标准核准的请示(内安监函【2011】180号); 内江市安全监督管理局关于威远县庆和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瓦斯治理工作体系达标核准的请示(内安监函【2011】181号); 威远县环境监测站监测报告(威环监字(2009)EM05第013号); 营业执照复印件; 采矿许可证复印件。III第一章 建设项目概况第一节 矿井交通及地理位置威远

10、县庆和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庆卫煤矿位于威远县县城北西295方向,直线距离约10.5km处的威远县庆卫镇庆和村。矿区内交通主要以公路为主,矿区至威远县庆卫镇公路里程约4.5km,至威远县城公路里程约18km,经威远县城可到成都市,交通较为方便(详见交通位置图)。交通位置图第二节 井田面积及煤层赋存情况一、井田面积新划定的庆卫煤矿矿区范围由7个拐点圈定,矿区面积3.3412km2,开采煤层为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第一段的“下元炭”煤层;批复的开采深度为+650+254m,矿井走向长2.65km,倾向长1.1251.65km,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见下表:划定的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表序号X坐标Y坐标备注1327251

11、1.76035457089.14023273111.76035456919.14033273641.76035456919.13043273261.75035458719.13053273756.75035455589.13063273461.75035454519.13073271821.75035454579.140开采标高:由+529m至+254m标高二、煤层赋存情况1、煤层须家河组第一段中矿区主要含煤层位,为浅湖沼泽沉积,为矿区含煤地层,岩性为灰黑色泥岩、砂质泥岩夹煤层、煤线,该段厚10-20m,含煤性好,含煤系数为1.5-3.3%,含可采及不可采煤层2层,即“上元炭”煤层与“下元炭”

12、煤层,“下元炭”煤层位于该段近底部,属较稳定的可采煤层,也是该矿井唯一可采煤层。矿井所采的“下元炭”煤层位于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第一段,煤层稳定,厚度约为0.24-0.40m,平均0.3m,几乎不含夹矸石,煤层倾向135-155,倾角平均11。2、煤层顶、底板及夹层特征煤层伪顶为薄层状炭质泥岩及含炭质粉砂岩、泥岩,厚度0.1-0.6m;直接顶板为厚层状长石石英砂岩,较稳定,底板为深灰色泥页岩,稳定性较差,有底豉现象。所采煤层为单一结构,几乎不含夹矸,仅局部含一层夹矸,其夹矸厚度为0-0.01m,岩性为炭质页岩,少数为泥岩、砂质泥岩。开采煤层特征表煤层名称煤层厚度(m)煤层倾角()容重(m3/t)

13、煤层特征顶板岩性底板岩性下元炭0.32111.4单一结构,几乎不含夹矸伪顶为薄层状炭质泥岩及含炭质粉砂岩,泥岩;直接顶板为长石石英砂岩深灰色泥页岩,有底豉现象3、煤质(1)煤的物理性质和煤岩特征“下元炭”以亮煤为主,暗煤次之,镜煤与丝炭极少,属亮型煤,可见细微的层状构造呈亮暗煤相间的条带状构造,结构微密,外生裂隙不发育。(2)煤的化学特征煤层煤质分析表 类型项目下元炭原煤水分Mt(%)2.55灰份Ad(%)35.84挥发份Vr(%)35.24固定炭FCd(%)40.49全硫St.d(%)1.78发热量Qned(MJ/kg)19.59焦渣特征4煤质分类高灰中硫中热值1/3焦煤根据中国煤炭分类国家

14、标准及分析项目,矿区范围内“下元炭”属高灰中硫中热值1/3焦煤,是炼焦的配煤及民用煤和工业燃料用煤。第三节 矿井开拓方式及井田地质、老窑对开采的影响一、矿井开拓方式矿井目前开采区域为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第一段的“下元炭”煤层。根据矿区内煤层的赋存及地形,庆卫煤矿采用斜井平硐开拓方式。利用矿井现有的主斜井、+413m水平岩石运输大巷、回风平硐和部分总回风巷,新掘总回风斜巷,新掘副斜井后,矿井形成三个安全出口,即主斜井、副斜井和回风平硐。矿井划分为一个水平,即+413m水平。为全井田划分为2带区,带区走向长约800m,倾斜宽约440m830m。大巷布置在煤层底板岩层中,为全岩巷。井田内可采煤层为下元

15、炭煤层,根据矿井的开拓布置情况,带区开采顺序为后退式,首采一带区。二、井田地质构造、老窑及水文地质条件对矿井开采的影响区内采煤历史悠久,现开采区以上有少量老窑分布,有的老窑开采深度较大,矿山开采上限与地表老窑采空区边界相邻,在开采中可能揭穿老窑而造成矿井充水。庆卫煤矿开采时间长,采空区范围大,老采空区可能有积水,也是矿井充水水源之一。因此,在采空区或老硐附近采煤时,要防止采空区积水及老硐积水的突然涌出。第四节 水、火、瓦斯、煤尘、顶板等自然灾害情况一、水文地质概况1、矿区水文地质概况矿区处于威远背斜南东翼,属倾角较小的单斜构造,地层出露宽度大,由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一套陆湖沼泽相砂岩、页岩、粘土

16、岩及煤层、煤线组成,其中砂岩约占76%,层间承压水是区内地下水的主要类型,其次为砂岩裂隙水及层间裂隙水、砂岩孔隙水。由于区域构造的复杂性,节理裂隙等张性结构面较为发育,平均裂隙率为2.794.88%,最大可达15.4%。发育程度随深度增加而减弱,据相邻井田勘探资料,从地表往地下70200m之间是裂隙发育最佳的地段,也是裂隙水储存最丰富的地段,往下水量增加不明显,这种水量与裂隙发育程度的同一性,是须家河组层间地下水的重要特征。矿区范围内分布三条季节性冲沟,由北向南横穿矿区,区内无大型河流和水库等地表水体分布。地表水主要是大气降水,受大气降水控制。大气降水主要以片流或泾流方式沿低洼地快速排泄,少部

17、分渗入地下成为地下水。地下水主要赋存于须家河组第二、四、六段砂岩地层中,为中等含水层,为矿井主要充水源,该含水层由大气降水补给,汇水面积较大,分布范围广,砂岩节理裂隙发育,岩层厚度较大,水量较丰富。虽然矿山现有井巷和最低采高低于当地侵蚀基准面,须家河组第二、四、六段砂岩裂层间裂隙水、孔隙水可集中向矿井排泄,但矿山开采的“下元炭”煤层顶板至家河组第二段底部砂岩含水层间为泥岩、粘土岩隔水层(厚约2m),其隔水性能好,使砂岩含水层中的层间裂隙水、孔隙水无法连通汇积,而是顺泥质岩面流动,阻隔了上部须家河组第二段砂岩层间裂隙水、孔隙水直接向井下渗流,仅沿顶板岩层面、断层裂隙以渗流、漏滴形式流入矿井,造成

18、矿井充水。2、老窑及采空区积水老窑及采空区积水是矿井的另一重要充水水源。本区采煤历史悠久,现开采区以上有少量老窑分布,有的老窑开采深度较大,矿山开采上限与地表老窑采空区边界相邻,在开采中可能揭穿老窑而造成矿井充水;庆卫煤矿开采时间长,采空区范围大,老采空区可能积水,也是矿井充水水源之一。矿区未发现大的导水断层,含水层地下水向矿井集中涌水的可能性小。矿井可能存在地表季节性冲沟、老窑积水、矿井上部采空区积水等突水危害。3、矿井涌水量储量核实单位对矿井涌水量进行了调查,并估算未来矿井涌水量如下:矿井正常涌水量为320m3/d,其中+413m水平为224m3/d, +413m水平+255m标高96m3

19、/d;矿井最大涌水量为400m3/d,其中+413m水平为281m3/d, +413m+255m标高119m3/d。二、煤层自然发火倾向2005年6月6日,四川省煤炭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对“下元炭”煤层的自燃倾向性进行鉴定,结果为级,属自燃煤层。在今后的生产中要注意观察,加强管理,同时要加强外因火灾的防治工作,采取措施防止煤炭自燃。三、瓦斯矿井多年来鉴定的瓦斯等级均为低瓦斯矿井。根据内江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全市煤矿瓦斯等级和煤层自然倾向性爆炸性鉴定结果的通知(内安监救援2010257号文)庆卫煤矿相对瓦斯涌出量为6.38m3/t,相对二氧化碳涌出量为7.92m3/t,绝对瓦斯涌出量为0.66

20、m3/min,绝对二氧化碳涌出量为0.82m3/min。因此,本矿为低瓦斯矿井。四、煤尘爆炸危险性根据四川省煤炭产品质量监督站对我矿下元炭煤层的煤尘爆炸性爆炸试验,火焰长度为25mm,煤尘爆炸指数为39.71%,因此煤尘有爆炸危险。在今后的生产过程中必须加强对粉尘的综合防治,使井下巷道空气中的煤尘浓度降低到安全标准以下。五、地温及冲击地压矿井无冲击地压,无地温异常和热害。六、顶板岩性煤层顶板岩性为泥岩,局部为炭质页岩,属软较软质岩类,易垮塌,为不稳定极不稳定岩体;老顶为厚层块状砂岩,属较坚硬坚硬岩类,稳定性较好。煤层底板岩性为泥(页)岩及粘土岩,属软质岩类,遇水易膨胀,导致巷道底鼓。第五节 项

21、目建设过程及各类行政审批(核准)依据我矿9万吨/年扩建工程项目于2007年1月20日,由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以川办函【2007】29号文(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内江市煤炭资源整合方案的复函)予以核准立项;2007年8月6日,四川省国土资源厅以川国土资函【2007】1004号(关于内江市煤炭矿业权设置方案的批复)批复核准庆卫煤炭产权设置;2009年4月9日,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以川经信煤炭函【2009】388号文(关于威远县庆和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庆卫煤矿扩建工程初步设计(代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予以批复;2009年9月18日,四川省煤矿安全监察局以川煤监审批【2009】252号文(关于威远

22、县庆和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庆卫煤矿扩建工程初步设计安全专篇的批复)予以批复。威远县庆和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庆卫煤矿经办理了开工备案等相关手续后,于2009年10月开工建设,建设工期14个月。由于地质条件和煤层赋存条件变化,为提高采掘机械化水平,利用部分已有设备,更新淘汰机电设备选型,于2010年11月由四川省川煤矿山勘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对原设计进行了局部变更修改,并于2011年4月28日由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以川经信煤炭函【2011】512号文(关于调整威远县庆和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庆卫煤矿扩建工程初步设计部分内容的批复),批准了我矿扩建工程部分内容的调整;2011年5月10日,四川省煤矿安全监察局以

23、川煤监审批【2011】168号文(关于威远县庆和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变更安全专篇部分内容的批复),批准了我矿安全专篇部分内容的变更;2011年6月8日,四川省煤矿安全监察局以川煤监审批【2011】200号文(关于威远县庆和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再次变更安全专篇部分内容的批复),批准了我矿安全专篇部分内容的再次变更。经过14个月的建设,于2010年12月按设计完成扩建项目主体工程及安全设施工程;2011年2月10日经内江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组织专家对我矿扩建工程进行了预验收,并以内经信能源【2011】3号文(关于威远县庆和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庆卫煤矿)独立扩能项目试生产报告的批复)批复同意我矿自2011年2

24、月12日起试生产 ,试生产期限为6个月。2011年7月19日内江市安全监督管理局以内安监函【2011】180号(关于威远县庆和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安全质量标准化达二级矿井标准核准的请示)认定我矿为安全管理标准化二级企业。威远县环境监测站以威环监字(2009)EM第013号)对我矿地表水、地下水、生活废水、环境空气、废气、噪声等进行监测,监测结果均未超标。2011年7月20日,内江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组织专家对我矿进行安全高效矿井和瓦斯治理示范矿井标准验收,并评定为安全高效矿井和瓦斯治理示范矿井。第六节 矿井机构及综合管理概述1、我矿实行矿、科、班组三级管理,法定代表人对该矿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保

25、证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设置了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了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我矿配备了1名矿长,生产、安全、机电副矿长各1名,技术负责人1名,特种作业人员65名,61名持证、4名已送培,其中安全检查工6名,瓦斯监测监控4名、瓦斯检查工8名、井下爆破工13名、井下电钳工6名、主提升机司机7名、通风监测工2名、信号把钩工4名、矿井主排水泵工3名、主扇风机工3名、电机车司机5名,全部持证上岗,4名已送培为输送机司机2名、采煤机司机2名。2、我矿依法建立健全并落实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了安全目标管理制度、安全办公会议制度、安全检查制度、事故隐患排查与整改制度、安全技术审批制度、安全教育及技术培训制度

26、、安全生产奖惩制度、井口检身及出入清点制度、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一通三防”安全责任制度、事故应急求援制度、消防管理制度、安全投入保障制度、劳动保护制度、矿用设备器材管理制度、工程施工制度等一系列管理制度,编制了适合自身矿井的操作规程。3、我矿与内江市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大队签订了救护协议,我矿自身成立了辅助救护队,有队员9名,基本能够从事矿山辅助救护性的救护工作。 4、企业与从业人员订立了劳动合同、办理了工伤保险、按规定发放劳动防护用品、建立了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第七节 矿建、土建、安装工程量及实际完成投资情况矿井实际完成井巷工程量6231m,完成设计井巷工程量的119%;实际完成土建工程量269

27、m3,完成设计土建工程量的112%。购置和安装机电设备150台;完成总投资1893.15万元,完成设计投资的157.7%,其中井巷工程投资907.4万元、完成设计投资的149%,土建工程投资17万元、完成设计投资的85%,机电设备购置投资461.34万元、完成设计投资的143.4%,安装工程投资357.41万元、完成设计投资的220.4%,工程建设其他费用150万元、完成设计投资的164.9%。矿井扩建工程量达到设计要求。75第二章 矿井各主要系统设计、建设及分项运行情况第一节 开拓系统设计及建设情况一、开拓系统的设计情况矿井属扩建矿井,设计尽可能利用原有工业场地和井巷,根据矿区地形地貌和矿井

28、现状并结合矿区范围内煤层的赋存情况综合考虑,原有开拓系统是比较合理的,且通过该矿近年来的改造,其巷道断面基本满足设计要求,故设计仍采用斜井平硐开拓方式,利用矿井现有的主斜井、+413m水平岩石运输大巷、回风平硐和部分总回风巷。新掘总回风斜巷,废除现有总回风巷中断面小、转折多、造成矿井通风阻力大的地段,以减小矿井通风,以利于矿井的安全生产。为保证行人安全,进一步改善矿井安全生产条件,设计新掘一条副斜井作为行人井,在其中安设架空乘人器,担负矿井行人任务和部份进风任务。新掘副斜井后,矿井形成三个安全出口,即主斜井、副斜井和回风平硐。二、开拓系统的建设情况开拓系统的建设情况与设计完全一样。由于井田范围

29、小,可采煤层只有三叠系上统“下元炭”煤层,倾角为11,根据矿井范围内井筒布置特点,自+413m水平运输大巷沿煤层倾斜方向布置工作面运输巷,从总回风巷沿煤层倾斜方向掘进工作面回风巷,至矿井边界保护煤柱后开切眼与工作面运输巷贯通,形成首采工作面的生产、运输系统。(一)井筒情况矿井现在共有三个井筒,即主斜井、+494m副斜井和+487m回风平硐。井筒位置及特征见下表。主斜井为利用,其断面形状均不变、+494m副斜井为新掘,+487m回风平硐按照设计与安全专篇的要求进行了改造修复,开工日期从2009年11月开始,采用料石砌碹,直到2010年12月份才全部完工,总计料石砌碹长度283m,井筒共计完成工作

30、量154万元。井筒位置及特征表井筒名称+494m主斜井+487m回风平硐+494m副斜井井口坐标X327340832736043273425Y354568763545687635456833Z+488.8+487+488.8井筒倾角25525井筒长度(m)194.592193井筒断面(m2)净8.35.65.6掘进116.36.3井筒支护厚度(mm)2505050支护形式砌碹锚喷锚喷井筒装备22kg/m双轨主要通风机、防爆门架空乘人器(二)水平与采区划分矿井为一个水平开采,水平标高+413m。全矿井划分为2个带区,带区走向长约800m,倾斜宽约440m830m。(三)大巷布置+413m水平运输

31、大巷布置在煤层底板岩石中。(四)矿井“三量”及回采率1、矿井“三量”煤量及可采期开拓煤量准备煤量回采煤量煤量(kt)40518990可采期4.5年2.1年12个月2、回采率采区回采率93%,工作面回采率97%。第二节 采掘生产系统设计、建设及分项运行情况一、采掘生产系统的设计情况(一)采掘工作面位置矿井配备两个掘进工作面和一个采煤工作面,每个对拉采煤工作面长度为280m,斜长600m830m。布置2个掘进工作面,分别掘进412工作面的右回风斜巷和412工作面左回风斜巷。(二)工作面支护工作面采用DZ-0.6型单体液压支柱配HDJA-1200型铰接顶梁支护,工作面支护柱距为1.0m,排距1.0m

32、,最大控顶距4.2m,最小控顶距为3.0m,工作面采高0.8m。直接顶不稳定时,投产后视顶板情况,可加强顶板支护,老顶坚硬难冒落时可采取强制放顶措施,若底板吸水后易膨胀,支护时可在支柱底部加垫板,防止支护插入底板。回采工作面采用走向棚子支护,单体液压支柱配铰接顶梁支护,一梁一柱一箭梁,齐梁直线正梁形式,每架棚子上为一块竹簾或56根榴条。(三)顶板管理工作面采用回柱绞车放顶,局部充填法管理顶板。随着回采工作面的不断向前推进,采空区内顶板悬露面积越来越大,为了避免采空区内悬露顶板发生垮落时威胁工作面的安全,就需要及时对采空区进行处理。由于顶板垮落后破碎矸石体积膨胀而充填采空区,从而减轻工作面压力和

33、防止对工作面产生不良影响。(四)采区生产系统运煤:煤从411工作面(刮板输送机)411工作面运输顺槽(人力推车)采区车场(人力推车)+413m运输大巷(蓄电池电机车)主斜井(绞车提升)地面储煤场。运料:材料从主斜井(绞车下放)+413m运输大巷(蓄电池电机车)411工作面运输顺槽(人力推车)411工作面。通风:新鲜风流从主斜井、+494m副斜井+413m运输大巷411工作面运输巷411工作面413工作面回风巷+431回风平巷总回风巷风井风硐地面。排水:工作面淋水经411工作面运输巷(自流)运输、回风上山(自流)+413m运输大巷井底水仓(自流)副斜井(水泵)地面(自流)。供电:由地面变电所直接

34、供给。二、采掘生产系统的建设情况(一)井巷工程的完成及形成系统情况1、采区巷道布置井田走向长2500m左右,倾斜长400m830m左右,煤层平均倾角为11,根据煤层赋存状况和井田地质构造特点,结合地方小煤矿的生产经验,全井田共划分为一个水平,2个带区,每个带区走向长640m,倾斜长约400m830m左右。在煤层底板岩石中布置运输大巷,沿煤层走向布置回风大巷。2、采煤工作面的回采工艺及装备工作面采用截煤机掏槽,放炮落煤,人工攉煤。采用SGD320/22D型刮板输送机运输。各带区间采用前进式开采,带区内采用后退式开采。411工作面配备600根DZ-0.6型单体液压支柱配HDJA-1200型铰接顶梁

35、支护,工作面支护柱距为1.0m,排距1.2m,最大控顶距4.2m,最小控顶距为3.0m,工作面采高0.8m。回柱绞车选用JH8型。回采工作面采用走向棚子,单体液压支柱配铰接顶梁支护,一梁一柱一箭梁,齐梁直线正梁形式,每架棚子上为一块竹簾或56根榴条。3、采区生产系统运煤:煤从411工作面(刮板输送机)411工作面运输斜巷转载(刮板输送机)411工作面运输斜巷(带式输送机)采区煤仓+413m运输大巷(防爆柴油机车)主斜井(绞车提升)地面储煤场。运料:材料从主斜井(绞车下放)+413m运输大巷(防爆柴油机车)411工作面左、右回风巷(材料绞车)411工作面。通风:新鲜风流从主斜井、人行副斜井+41

36、3m运输大巷411工作面运输巷411工作面411工作面左、右回风巷+431回风平巷总回风巷风井引风道地面。排水:工作面淋水经411工作面运输巷(自流)+290集中排水平巷(自流)+290水仓(水泵)+413m运输大巷(自流)井底水仓(自流)主斜井(水泵)地面(自流)。(二)掘进工作面情况1、采掘比矿井布置1个采煤工作面和2个掘进工作面,采掘比为1:2。2、掘进工作面的机械配备掘进工作面均沿煤层布置,掘进工作面均采用ZMS1.2型煤电钻打眼,11KW矿用防爆局部通风机送风,并配备TXU75型探水钻。人工装煤(矸),矿车人力运输。3、接替工作面的准备情况矿井接替工作面的名称为412工作面,现在的掘

37、进工作面为412运输巷和412右回风巷,两巷交替掘进至矿井边界保护煤柱后,利用切眼贯通两巷,形成412接替回采工作面。412运输巷和412回风巷均采用11号矿用工字钢梯形棚子支护,支护后净断面为上宽1.9m、下宽2.6m、高2m,净断面积为4.5m2。三、采掘生产系统分项运行情况(一)采煤工作面运行情况1、工作面设备运行情况本矿有1个工作面投产,在试运转期间,工作面刮板输送机出现一次故障,乳化液箱出现一次故障,其余时间运转正常;工作面截煤机运转正常;工作面单体液压支柱无损害,乳化液泵正常使用。2、工作面正规循环进度、日产量、月产量采煤工作面采用“三八”制作业,两班采煤,一班准备,正规循环进度1

38、.0m,每天完成2个循环,日进度b=2.0m。试运转期间原煤生产情况详见下表。试运转期间原煤生产情况统计表 单位:吨产量 月 份月产量平均日产量合计产量第一月28509537530第二月5700190第三月6930231第四月6300210第五月8700290第六月7050235平均66002203、工作面生产能力测试单工作面长度L=80m,采高h=0.8m,煤层视密度r=1.40t/m3,年工作日数n=330天,循环系数N=0.80,工作面回采率c=97%。采煤工作面生产能力:AC=10-4L.h.r.b.n.N.c.a=10-4800.81.402.03300.8097%2=9.12万t/

39、a(二)掘进工作面运行情况1、设备运行情况本矿有2个掘进工作面,412运输巷和412右回风巷均为半煤岩巷掘进工作面。试运转期间掘进工作面设备运转正常。2、掘进工作面日进度、月进度及出煤量采用三班掘进,试运转期间掘进工作面日进度、月进度及出煤量详见下表。试运转期间掘进日进度、月进度及出煤量统计表项目 月 份月进度(m)平均日进度(m)出煤量(t)第一月662.2530第二月812.7650第三月842.8670第四月903.0730第五月1053.5840第六月1354.51100小计5614520平均93.53.17533、掘进出煤测试半煤岩巷道纯煤面积S=4.3,年掘进进度L=1188m。掘

40、进出煤:AJ=10-4r.S.L=10-41.44.31188=0.71万t/a(三)采掘工作面综合生产能力测试A=C+ AJ=9.12+0.71=9.83万t/aAA设 满足设计能力。第三节 通风系统设计、建设及分项运行情况一、通风系统的设计情况该矿井为低瓦斯矿井,负压通风有利于矿井瓦斯的管理,考虑到利用节能型风机和使反风系统简化等因素,通风方法为抽出式,主斜井和副斜井进风,回风平硐回风;主要通风机选用FBCDZ-6-15A型防爆对旋轴流通风机二台,一台工作,一台备用,配YBF250M-6型电机,功率37kw,通风方式采用边界式。采煤工作面采用“W”型方式通风。由于矿井通风阻力和风量的变化,

41、二0一0年十一月四川省川煤矿山勘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对矿井通风能力重新进行校核选型后重新设计,并通过了四川省煤矿安全监察局(川煤监审批【2011】068号)的审查,设计采用FBCDZ12/237型防爆对旋轴流式风机。矿井整个生产期间均只有一个回风井,即+487m回风平硐,服务于全矿井整个开采期间。新鲜风流从主斜井、副斜井、+413m水平运输大巷、工作面运输斜巷进入采煤工作面,工作面污风由工作面回风斜巷、+431回风平巷、总回风斜巷、+487m回风平硐,由风硐排出地面。二、通风系统的建设情况(一)通风系统我矿属于低瓦斯矿井。根据矿井通风系统设计,我矿基本上按设计建设、构筑通风设施、安装通风机,采用

42、抽出式通风方法。采面的通风采用“W”通风方式,使井下通风系统形成较合理完善的通风系统,所有通风设施均能满足通风的需要,且符合安全专篇的要求。矿井选用设计的FBCDZ12/237型防爆对旋轴流式风机两台,一台工作,一台备用。电机功率37KW。经风量测算,目前风机风量为1680m3/min。风机房采用砖混结构,建筑面积25m2,风硐采用料石砌碹,四周利用围墙把风机房和风硐与外界隔开,总占地面积185m2。矿井通风路线为:新鲜风流从主斜井及副斜井+413m运输大巷411工作面运输巷411工作面411工作面回风巷+431m回风平巷总回风斜巷+487m回风平硐风硐地面。(二)通风设施建设情况1、回风平硐

43、设置有防爆门。2、风井安全出口内设有两组正反向行人联锁风门。3、风机房均采用砖混结构,位于风井口附近,四周设立围墙,专人值班,确保了矿井通风安全。4、反风设备:在风硐内均安设两道垂直升降式风门,在井下各设置风门的地点均为正反向联锁风门,利用轴流式风机电机反转即可实现反风。三、通风系统分项运行情况(一)主要通风机运行情况试运转期间,主要通风机风量28.0m3/s,负压563.13Pa,效率85%以上。主要通风机在稳定区内运行可靠。(二)风量、通风阻力及等积孔测试1、风量测试整个通风系统在试运转期间经测风,主斜井进风量760m3/min,副斜井进风量866m3/min,风井回风总风量1710m3/

44、min,其中:回采工作面风量512m3/min,每个掘进工作面风量240m3/min,独立回风的水泵房、机电硐室风量100m3/min。风量完全能够满足井下各工作面和各作业地点的生产要求,风流新鲜稳定、安全可靠。2、通风阻力及等积孔测试经测试,矿井通风阻力为225Pa。等积孔A=2.15m22m2 满足通风要求。 (三)通风能力测试1、平均日产吨煤需风量q=1180/2983.96m3/t式中:矿井试运行期间实际需风量;矿井实际需要风量为矿井采煤工作面、掘进工作面、硐室和其他用风巷道需风量之和,经计算=1180m3/min;A矿井平均日产量:9.83万t330d=298t/d;2、通风能力 =

45、33010-4=10.4(万t/a)AA设 满足设计能力。式中:A矿井通风能力,万t/a;Q进矿井总进风量,1626m3/min; K矿井通风能力系数,矿井等积孔大于2m2,取1.30;q平均日产吨煤需风量,3.96m3/t;第四节 提升运输系统设计、建设及分项运行情况一、提升及运输系统的设计情况(一)主斜井绞车选型选用2JTP-1.20.8型双滚筒矿用提升绞车,绳速V2.5m/s,钢丝绳最大静张力为20KN,配套电机:55KW,380V,容绳量520m。一次提升矿车数:3个煤车或2个矸石车。(二)副斜井提升设备选型 副斜井选用RJY22-25/213型架空乘人装置运送人员上下班。(三)井下运

46、输方式及运输设备+413m水平运输大巷采用CCG5/600FB型防爆柴油机车牵引矿车的运输方式,矿井主斜井敷设22kg/m钢轨,主要运输巷道及其它巷道敷设15kg/m钢轨,600mm轨距,钢筋混凝土轨枕。矿井原煤运输,+413m水平大巷运载采用MG1.1-6A型固定式矿车装载,掘进巷道运输选用KFU-1.0型翻斗矿车,运载设备选用MP1-6A型平板车;运载材料选用MC1-6A型材料车。二、提升及运输系统的建设情况(一)主斜井绞车选型主斜井采用设计的2JTP-1.20.8型双滚筒矿用提升绞车提升,配套电机功率55KW。保护装置齐全。绞车房采用砖混结构,建筑面积35m2,于2009年5月投入使用。

47、全部造价20余万元。(二)副斜井提升设备选型 副斜井按设计选用RJY22-25/213型架空乘人装置运送人员上下班。(三)井下运输方式及运输设备+413m水平运输大巷采用CCG5/600FB型防爆柴油机车牵引矿车运输。411工作面采用一台SGD320/22D型刮板运输机运煤。刮板运输机于2011年1月安装并投入使用,连同启动设备,总购置费用21万元。主斜井12kg/m钢轨全部撤除,重新铺设600mm轨距22kg/m钢轨、木轨枕,工业广场的轨道也全部更换为22kg/m钢轨,整个工程于2009年4月完工。共计铺设22kg/m钢轨15吨,总造价10万元。+413m水平大巷运载采用150辆MG1.1-

48、6A型固定式矿车装载,掘进巷道运输选用KFU-1.0型翻斗矿车,运载设备选用MP1-6A型平板车;运载材料选用MC1-6A型材料车。三、提升运输系统分项运行情况(一)提升系统1、提升设备运行情况在试运转期间,主斜井、副斜井提升设备运转正常,未出现故障。2、提升能力测试(1)主井提升系统主斜井为混合井矿车提升,按下式计算:A=3303 公式中:A混合井提升能力,万t /a;R出矸率;试运行期间提升矸石2896车,原煤产量4.205万t,则R=100%=12.4%;实际出矸率为12.4%,设计出矸率为10%,故取10%;TG、TC、TQ分别为提矸、提升材料、下其它材料的一次循环时间,经实测分别为:

49、210s、250s、300s;Tm提煤一次时间,经实测196s/次;k1提煤和提矸不均匀系数,取1.25;Pm每次提升煤炭量;采用1t固定式矿车,提升一次串车数3辆,考虑装满系数,提升倾角25取0.9,则Pm =31.00.9=2.7t; PG每次提升矸石重量;采用1t固定式矿车,一次串车数2辆,考虑装满系数,提升倾角25取0.9,则PG=21.80.9=3.24t;PC每次提升材料重量;一次提升材料车1辆,取提升各类材料车平均重量1.5t,则Pc=11.5=1.5tM吨煤用材料比重;提升各类材料1460车,原煤产量4.205万t,则:M=100%=5.2%D下其他材料(下炸药、设备、长材等)

50、次数;每班按510次计,取5次;TR每班人员上下井时间;该主斜井不提升人员,故TR 0s;A=3303 = 18.5万t /aAA设 满足设计能力。(2)架空人乘人装置经测试,副斜井选用的RJY22-25/213型架空乘人装置能满足设计要求。(二)运输系统1、运输设备运行情况在试运转期间,井下运输设备运转正常,未出现故障。2、运输能力测试A=6016330式中:A大巷及井底车场通过能力,万t/a; N每列车矿车数,20辆/列; R通过大巷运输矸石、材料、设备、人员等占原煤运输比重,取8%; G每辆车载煤量,1t0.9(装满系数)=0.9t/辆; k1 不均衡系数,取1.15; T大巷中相邻两列

51、车间隔时间; T= = =38min/列式中:L大巷运输距离, 1000m; v列车平均运行速度, v=4.5km/h=75m/min; t1装车调车时间(含中途停车时间),经实测为30min;t2卸车调车时间, 经实测为20min; n同时运煤列车的列数,2列。A =12.1万t/aAA设 满足设计能力。第五节 井下排水系统设计、建设及分项运行情况一、井下排水系统的设计情况矿井设计采用二级排水。1、+250m标高一级排水设备(1)水泵型号及台数选择型号D46505水泵,其额定流量46m3/h,扬程为250m,配套电机功率45kw。选择3台(1台工作,1台备用,1台检修)。(2)水仓布置及容量

52、+250m标高水仓容量为100m3。(3)排水管路趟数及规格矿井+255m一级水泵房排水管路沿集中排水上山设置两趟,管路直径为807的无缝钢管,一趟使用,一趟备用。2、+413m标高二级排水设备(1)水泵型号及台数选择ZH100-65-315水泵,其额定流量100m3/h,扬程为125m,配套电机功率75kw。选择3台(1台工作,1台备用,1台检修)。(2)水仓布置及容量在副斜井底端设置水仓,按矿井正常涌水量320m3/d,按8h正常涌水量计算,该处水仓容量150m3。(3)排水管路趟数及规格矿井+413m二级水泵房排水管路沿副斜井设置两趟,管路直径为807的无缝钢管,一趟使用,一趟备用。二、

53、井下排水系统的建设情况按矿井排水设计要求,我矿已建成较完善的排水系统,排水设备设施都已建成使用。我矿采用二级排水方式,+255m标高+413m为一级排水系统,+413m标高地面为二级排水系统。在+290m标高处设置一容量为150m3主副水仓各一个,主要用于排除+255m标高流出的水,泵房内安设了三台水泵:型号均为D46505水泵,配套电机功率45kw。选择3台(1台工作,1台备用,1台检修)。配备两趟管径为807无缝钢管的排水管。在+413m标高处设置一容量为150m3水仓,主要贮存+255m标高排出的水及+413m以上标高流出的水(包括大气降水通过裂隙渗入老空的水量),泵房内安设了三台水泵:

54、型号均为ZH100-65-315型水泵,配套电机功率75kw。选择3台(1台工作,1台备用,1台检修)。配备两趟管径为807无缝钢管的排水管。排水管均直通地面水处理池。排水设施于2010年底竣工、安装完毕并投入使用,水泵、管路及配套的供电设备总价值20万元。排水系统的建设完善,使矿井具备足以应对各种突水及水患的排水能力,从而确保了矿井安全。三、井下排水系统分项运行情况(一)排水设备运行情况在试运转期间,排水泵运转正常。仅在副斜井内安设的两趟排水管在试运转期间因接头不严,出现了3次漏水现象,但经过及时维修处理后,未再出现其他问题,运转正常。(二)排水设施运行情况矿井实测+413m水平正常涌水量约

55、16m3/h,8小时的正常涌水量约128m3,小于水仓实际容积150m3,满足设计要求。(三)排水能力测试试运转期间,每台水泵可在3.5小时内排出矿井24小时的正常涌水量。1、矿井正常涌水量排水能力(1)平均日产吨煤所需排出的正常涌水量Pn=1.29m3/t式中:Pn平均日产吨煤所需排出的正常涌水量,m3/t;Qn矿井实际正常涌水量,16m3/h;A年产量,9.83万t/a;(2)矿井正常涌水量排水能力An=330=330=51.1万t/a式中:An排正常涌水量时的能力,万t/a;Bn工作水泵的排水能力,Bn=1100=100 m3/h;2、矿井最大涌水量排水能力(1)平均日产吨煤所需排出的最

56、大涌水量Pm=1.61m3/t式中:Pm平均日产吨煤所需排出的最大涌水量,m3/t;Qm矿井最大涌水量,按20m3/h计算;(2)矿井最大涌水量排水能力Am=330=330=82.0万t/a式中:Am排最大涌水量时的能力,万t/a;Bm工作水泵加备用水泵的排水能力(此时2趟管路配合2台水泵排水),Bm=2100=200 (m3/h);3、矿井排水能力矿井排水系统能力取其较小值,即矿井排水能力为51.1万t/a。AA设 满足设计能力。第六节 供电系统设计、建设及分项目运行情况一、供电系统的设计情况(一)供电电源矿井为双电源供电,一回取自于镇西35/10kV变电站,线型为LGJ-35型,供电距离4

57、km,供电电压10kV;另一回取自新场35/10kV变电站,线型为LGJ-35型,供电距离5km, 供电电压10kV。(二)井下供配电矿井下井电压采用10kV,采用MYJV227.8/10-350型煤矿用阻燃电缆两回,沿副斜井敷设至+413m井底中央变电所,一回路工作,一回路备用,每回路长0.4km。(三)变压器选型矿井地面设10kV变电所,安设S9-315/10/0.4kV型变压器2台,专供地面负荷用电。井下中央变电所安装有KBSG-315/10/0.69型变压器2台,供水泵、运输斜巷绞车、采掘进工作面用电;另设1台KBSG-50/10/0.69型变压器专供局部通风机用电。二、供电系统的建设

58、情况(一)供电电源我矿供电采用设计的双回路供电,其中一路来自镇西35/10kV变电站,供电距离4km,经LGJ-35型架空线输送供至矿变电所10kV段母线,作为矿井主供电源;另一回供电电源来自新场(红碳线)35/10kV变电站,供电距离5km,经LGJ-35型架空线输送供至矿变电所10kV段母线,作为矿井备用电源,电源稳定可靠。(二)井下供配电矿井下井电压采用10kV,采用MYJV227.8/10-350型煤矿用阻燃电缆两回,沿副斜井敷设至+413m井底中央变电所,一回路工作,一回路备用,每回路长0.4km。井下中央变电所内的0.69kV电源各馈出线以放射式方式馈至各采掘工作面配电点,及各固定

59、机电设备配电点,形成井下低压放射式供电系统。矿井设备总容量899.2kw,工作容量703.5kw,井下设备工作容量395kw,吨煤耗电量24.94kw.h/t。(三)变压器选型、安装及使用情况矿井地面设10kV变电所,安设S9-315/10/0.4kV型变压器2台,专供地面负荷用电。井下中央变电所安装有KBSG-315/10/0.69型变压器2台,供水泵、运输斜巷绞车、采掘进工作面用电;另设1台KBSG-50/10/0.69型变压器专供局部通风机用电。三、供电系统分项运行情况(一)电源线路安全载流量及电压降1、线路工作载流量全矿计算电流:I= = =45.12(A)式中:I线路工作载流量,A;

60、V电源电压,10kV;P矿井设备工作容量,703.5kW;Ix线路温度校正后的允许载流量,A;线路LGJ-35允许载流量:环境温度25时为170A(查表得),考虑环境温度40时温度校正系数0.81,则Ix=1700.81=137.7A。Ix=137.7AI=45.12A2、线路电压降LGJ35型线路单位负荷距时电压损失百分数:当cos=0.9时,为1.104%/MWkm(查表得)。则电源线路电压降为:U1%=PL1.104%=0.703551.104%=3.88%5%。式中:U1%电源线路电压降,%;P矿井设备工作容量,0.7035MW;L输电线路长度,取距离最长回路5km;通过以上验算可知,电源线路安全载流量及电压降均符合要求,两回10kV电源线路供电安全、可靠,供电质量符合要求。(二)下井电缆安全载流量及电压降1、井下负荷电流量井下计算负荷电流:Ij= = =25.34(A)式中:Ij井下负荷电流量,A;V下井电源电压,10kV;P井下设备工作容量,395kW;Ix1下井电缆每一回的允许载流量,A;MYJV227.8/10-350下井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