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v架空配电线路设计说明

上传人:daj****de 文档编号:148977510 上传时间:2022-09-0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0.1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kv架空配电线路设计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kv架空配电线路设计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kv架空配电线路设计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kv架空配电线路设计说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kv架空配电线路设计说明(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架空配电线路设计说明1.设计依据及气象条件设计依据本设计主要依据下列标准和规程进行设计:66 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GB50061-1997架空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SDJ206-1987电力设备过电压保护设计技术规程SDJ7-1979架空绝缘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DL/T601-1996架空绝缘配电线路施工及工程验收规程DL/T602-1996农村低压电力技术规程DL/T499-2001农村电网节电技术规程DL/T738-2000平行集束架空绝缘电缆线路设计技术规范(试行)气象条件根据全国气象情况及电杆、横担等的计算控制条件,本典型设计具体分为4 种气象条件,如表l所示。表14种典型气象

2、条件1大气温度 (C)IIIIIIIV最高40最低-10-20-20-40导线覆冰-5-5最大风-5-5风速(m/s)最大风25302530导线覆冰10101010对表I,应注意以下几点:(1) 对有的地区覆冰超过10 mm或风速超过30 m/s的特殊气象条件, 使用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验算。对当地不同的气象条件,可分别以最大风速和覆冰厚度相对应,选出大致 相当的气象条件。对于相差较大的气象条件,其参照定值如下:1) 电杆强度计算大致以aCdLpV2为定值进行参照计算。其中:a风速不均匀档距折减系数,取值为:(vV20m/s),(20m/sWvV30m/s), (30m/sWvV35m/s),

3、 (v35m/s);c导线风载体型系数,取值为:(dV17mm), (d17mm);d导线外径或覆冰的计算外径,m;Lp水平档距,m;S计算风速,m/s;2) 横担强度计算大致以Y3ALv为定值进行参照计算。其中:Y3导线自重加最大覆冰重的比载,N/(m - mm2);A导线截面面积,mm2;Lv-垂直档距,m。需注意:对于以上电杆和横担部分的换算说明仅供参考,不能作为最终确 定的依据。(2) 城区设计风速按SD206-1987架空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的规定 列方式。对于线路走廊狭窄段,为缩短电杆横担长度,可以采用同回路导线垂执行。直排列的方式。配电线路的档距采用表3所列数值。(3) 山区风速

4、可按不低于30m/s考虑,该部分的设计已包含在本典型设计中,可查阅杆型一览表中。2.设计技术条件导线截面及安全系数线路电压地区低压城镇4050配电线路的档距单位:m表3郊区4060本设计裸导线型号最大为LGJ-185型,在标称截面为70 mm2以上时,建议采用铝绞线。及以下架空配电线路常用的导线有钢芯铝绞线、铝绞线、绝缘线、配电线路的最小线间距离可采用表4所列数值。集束导线等,对于有条件的地区推荐采用稀土导线。导线的安全系数见表2。导线型号安全系数导线型号安全系数LJ-50LGJ-35LJ-70LGJ-50LJ-95LGJ-70LJ-120LGJ-95LJ-150LGJ-120导线截面及安全系

5、数表2挡距(m)40及以下5060708090100低压配电线路导线最小线间距离表6-4单位:m实际设计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 表中所列数值适用于导线的各种排列方式。2) 靠近电杆低压的两导线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3) 为满足变电所出口短路时要求,在变电所的出口处将线间距为便于施工和减少横担变形,对于LGJ-70150型导线的安全系数本设计离一般增加到。做适当的提高,而不是一律按最小值计算,这一点是建议数值;对于LJ型导线4) 当变电所出口短路容量较大时,应采用综合措施。的安全系数,根据实际情况也可做适当的提高。导线排列(1)导线排列方式,本设计采用水平排列。四线路的导线可采用四框式排导线排

6、列方式直线杆(m)分支或转角杆(m)高压与低压1低压与低压表5同杆架设线路横担之间最小垂直距离(3) 对同杆架设线路,其横担之间的最小垂直距离,采用表5所列数值。电杆各种杆型的拉线规格转角线或分支线如为单回线,则分支线横担距主干线横担为;如为双回线, 则分支线横担距上排主干线横担为,距下排主干线横担为。绝缘子、金具、防雷及接地配电线路绝争子的性能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本设计直线杆采用针式绝缘 子,具体型号可视强度、类型、电压等级和当地具体情况而定,对于污秽较重 的地区,可采用防污型绝缘子等;耐张杆宜采用悬式绝缘子串或蝶式绝缘子。 绝缘子机械强度的使用安全系数,针式绝缘子不应小于,悬式绝缘子不应小

7、于。 绝缘子与金具的组合详见绝缘子组装图。本设计的线路的接地体采用肩钢,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表6中规定 的数据。线路与高压电力线、低压电力线或其他弱电线路交叉时,应按交流 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DL/T630 1997)的要求接地:在居民区 应按架空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SD2061987)和架空绝缘配电线路设 计技术规程)(DL/T6011996)的要求接地。表6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土壤电阻率 p(Q-m)pW10 0及以下100VpW500500VpW10001000VpW2000p2000工频接地1015202530注 如土壤电阻率较高,接地电阻很难降到30fi时,可采用

8、68根总长不超过500 m的 放射形接地体或连续伸长接地体,其接地电阻不限制;或采用降阻剂的方式。电杆可采用普通钢筋混凝土电杆和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电杆,其强度安全系 数分别不应小于和,电杆梢径本设计采用150mm和190mm两种。横担统一采 用角钢为主体的结构。所有铁配件除特殊注明外均采用Q235钢材质,加工后采 用热镀锌防腐。在狭窄地段,为减小占地,可以采用绝缘导线的钢管塔,本设计只提供设 计条件表格,见本篇8. 7,具体组装图及质最大小等可由设计选定。拉线及基础(1) 拉线。拉线采用镀锌钢绞线,强度安全系数不小于,最小截面为25 mm2, 拉线棒直径不小于16 mm,拉线棒除采用热镀锌外,在

9、地表层lm深度内的拉线 棒应按三油(沥青)二麻(麻袋)的要求进行防腐处理。低压线路拉线均应装 设拉线绝缘子。(2) 基础。1) 电杆基础的抗拔稳定安全系数不应小于下列数值:直线杆;耐张杆;转 角终端杆。2) 电杆的埋设深度应进行倾覆验算。对单回路的配电线路,电杆埋设深度 宜采用表7所列数值。表7只说明一般地区的单回路电杆埋深,各地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在满足 计算的条件下对埋深进行修正。遇有土松软、流沙、地下水位较高等情况时, 应做特殊处理。杆型导线规格两线2N2ZJ1、 2ZJ22NJ12NJ22F、2DLJ-35120GJ-35GJ-35GJ-35GJ-35GJ-35LJ-150185GJ-35

10、GJ-35GJ-35GJ-50GJ-50LGJ-3550GJ-35GJ-35GJ-35GJ-35GJ-35LGJ-70GJ-35GJ-35GJ-35GJ-50GJ-50续表LGJ-95120GJ-50GJ-50GJ-50GJ-70GJ-70杆型导线规格四线4N4ZJ1、 4ZJ24NJ14NJ24F、4DLGJ-35(K二GJ-35GJ-35GJ-35GJ-50GJ-50LGJ-50(K二GJ-50GJ-50GJ-50GJ-70GJ-370LGJ-70(K二GJ-50GJ-50GJ-50GJ-70GJ-70LGJ-3550(K二GJ-35GJ-35GJ-35GJ-35GJ-35LJ-7595(

11、K二GJ-35GJ-35GJ-35GJ-50GJ-50LJ-120150(K二GJ-50GJ-50GJ-50GJ-70GJ-703) 电杆的底盘十盘和拉线盘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和岩石二种可在工程 设计中自行选择。4) 岩石底盘、卡盘、拉线盘,其强度安全系数不小于下列数值:岩石 底盘3;岩石卡盘4;岩石拉线盘3。5) 钢管塔的基础可采用现场浇制式钢筋混凝土基础或其他类型的基础, 具体型式由设计选定。各种杆型的拉线规格见表8,表中导线安全系数K按表2选取。表8电杆埋设深度杆高(m)埋深(m)架空绝缘集束导线(1) 架空绝缘集束线路所采用的导线应符合规定。(2) 绝缘导线及悬挂绝缘导线的钢绞线的设计安

12、全系数均不应小于3。(3) 绝缘导线截面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要求。1) 应结合地区配电网发展规划选定导线截面,无配电网规划城镇地区的 经缘导线设计最小截面见表9。表9无配电网规划城镇地区绝缘导线设计最小截面单位mm2导线总类低压配电线路主干线分支线铝或铝合金芯绝缘线3516铜芯绝缘线25102) 采用允许电压降校验时:对低压绝缘配电线路,自配电变压器二次侧 出口至线路末端(不包括接户线)的允许电压降为额定低压配电电压(220、380 V)的 4%。(4) 校验导线的载流量时,PE。PVC绝缘的导线的允许温度采用十70C, XLPE绝缘的导线的允许温度采用十90C。(5) 三相四线制低压绝缘配电线路

13、的最小中性线截面见表10。单相制 的零线截面应与相线截面相同。表10三相四线制低压绝缘配电线路的最小中性线截面单位:mm2导线种类相线截面最小中性线截面铝或铝合金芯绝缘线35及以下50及以下与相线截面相同可减小截面(6) 悬挂绝缘线的钢绞线的自重荷载应包括绝缘线、钢绞线、绝缘支架质 量及200 kg施工荷重。钢绞线的最小截面不应小于50 mm2。(7) 绝缘导线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1) 不同金属、不同规格、不同绞向的导线及无承力线的集束线严禁在档距 内连接。2) 在一个档距内,每根导线不应有承接头。3) 接头距导线的固定点,不应小于500 mm。4) 相间或相线与中性线间非张作用下的各接间距

14、离不应小于200mm,各“T” 接点间距离不应小于200 mm。(8) 绝缘导线的弧垂应根据计算确定。导线架设后塑性伸长率对弧垂的影 响,宜采用减少弧垂法补偿,弧垂减少的百分数为:铝或铝合金芯绝缘线为20%; 铜芯绝缘线为7%8%。(9) 绝缘集束线路最大档距不应超过50 m, 个耐张段长度不超过400 m。低压进户线(1) 接户线、进户线1) 接户线应采用绝缘线,铝芯线的导线截面不应小于6mm截面,铜芯线的 导线截面不应小于mm2。进户线必须与通信线、广播线分开进户。进户线穿墙 时应装硬质绝缘管,并在户外做滴水弯。用户应加装控制刀闸、熔丝和家用剩 余电流动作保护器。2) 用户计量装置在室内时

15、,从低压电力线路到用户室外第一支持物的一段 线路为接户线;从用户室外第一支持物至用户室内计量装置的一段线路为进户 线。3) 用户计量装置在室外时,从低压电力线路到用户室外计量装置的一段线 路为接户线;从用户室外计量箱出线端至用户室内第一支持物或配电装置的一 段线路为进户进。(2) 低压电力用户计量装置应符合GB/T16934电能计量柜的规定。1) 用户用电必须实行一户一表计量,公用设施用电必须单独装表计量。2) 严禁使用国家明令淘汰及不合格的电能表,电能表选用应符合GBJ63电 力装置的电测量仪表装置设计规范和GB/T16934电能计量柜等标准的要求。(3) 农户生活用电应实行一户一表计量,其

16、电能表箱宜安装于户外墙上。1) 农户电能表箱底部距地面高度宜为,电能表箱应满足坚固、防雨、防 锈蚀的要求,应有便于抄表和用电检查的观察窗。2) 农户计量表后应装设有明显断开点的控制电器、过流保护装置,每户应装设末级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3)按户线两端均应绑扎在绝缘子上,绝缘子和接户线支架按下列规定3)应按农村居民用电负荷合理选择电能表。一般按用电负荷不小于24 kW/ 户进行配置。(4)接户线的相线和中性线或保护中性线应从同一基电杆引下,其档距不 应大于25m,超过25m时应加装接户杆,但接户线的总长度(包括沿墙敷设部分) 不宜超过50m。(5)按户线与低压线如系铜线与铝线连接,应采取加装铜铝过

17、渡接头的措 施。(6)按户线和室外进户线应采用耐气候型线缘电线,电线截面按允许载流 量选择,其最小截面应符合表11的规定。表11接户线和室外进户线最小允许截面架设方式挡距铜线(mm2)铝线(mm2)自电杆引下10m及以下1025m4沿墙敷设6m(7)接户线、进户线有关装设要求:1)沿墙敷设的接户线以及进户线两支持点间的距离,不应大于6m。2)接户线和室外进户线最小线间距离一般不小于下列数值:自电杆引下时 为150mm ;沿墙敷设时为100m。选用:a)电线截面在16 mm2及以下时,可采用针式绝缘子,支架宜采用不小于 50mmX 5mm的扁钢或40mmX40 mmX4 mm角钢,也可采用50m

18、mX50mm的方木;b)电线截面在16 mm2以上时,应采用蝶式绝缘子,支架宜采用50mmX50 mmX5mm的角钢或60mmX 60mm的方木。4)接户线和进户线的进户端对地面的垂直距离不宜小于。5)接户线和进户线对公路、街道和人行道的垂直距离,在电线最大弧垂时, 不应小于下列数值:公路路面:6m;通车困难的街道、人行道;不通车的人行 道、胡同3m。6)接户线、进户线与建筑物有关部分的距离不应小于下列数值:与下方窗 户的垂直距离;与上方阳台或窗户的垂直距离;与窗户或阳台的水平距离;与 墙壁、构架的水平距离。7)接户线、进户线与通信线、广播线交叉时,其垂直距离不应小于下列数 值:接户线、进户线在上方时为;接户线、进户线在下方时为。8)进户线穿墙时,应套装硬质绝缘管,电线在室外应做滴水弯,穿墙绝缘 管应内高外低,露出墙壁部分的两端不应小于10mm ;滴水弯最低点距地面小于 2m时进户线应加装绝缘护套。9)进户线与弱电线路必须分开进户。10)未经电力企业同意,广播、电话、有线电视等其他线路不得与电力线路 同杆架设。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