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化学第四章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446;2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2优秀名师资料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48919542 上传时间:2022-09-0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8.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最新高中化学第四章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446;2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2优秀名师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最新高中化学第四章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446;2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2优秀名师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最新高中化学第四章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446;2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2优秀名师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最新高中化学第四章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446;2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2优秀名师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中化学第四章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446;2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2优秀名师资料(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高中化学第四章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4.2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24-2 资源综合利用 环境保护 一、选择题 1(2017?晋江高一检测)“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它与空气中的SO2接触时,SO会部分转化为SO。则“PM2.5”的颗粒物在酸雨形成过程中主要的作用是( ) 23A(还原作用 B(氧化作用 C(催化作用 D(抑制作用 【解析】 PM2.5的颗粒物加快了SO的氧化,起催化作用。 2【答案】 C 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石油中含有C,C的烷烃,可以通过石油的分馏得到汽油 511B(含C以上烷烃的重油经过催化裂化可以得到汽油

2、18C(煤是由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的复杂的混合物 D(煤中的无机物是氨水,故煤干馏时可得到粗氨水 【解析】 汽油是C,C的烷烃,可以通过石油的分馏得到,也可由C以上的烷烃经过裂化反应得到,51118A、B正确;煤是由有机物和无机物所组成的复杂混合物,其干馏产物中有粗氨水,故C正确,D错误。 D 【答案】 3(2016?成都高一检测)下列关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称为聚合物,是因为它们大部分是由小分子通过加成聚合反应制得的 B(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很大,但其结构是若干链节的重复 C(对于一种高分子材料,n是一个整数值,因而它的相对分子质量是确定的 1

3、 D(丙烯可以发生加聚反应生成高分子 【解析】 高分子化合物可由小分子通过加成聚合反应制备,高分子化合物是混合物,虽然相对分子质量很大,但没有确定的相对分子质量,只有一个范围,它们的结构均是由若干个链节组成的。丙烯中含碳碳双键,能发生加聚反应,故选C。 【答案】 C 4(用金属铜制取硝酸铜,从节约原料和防止环境污染方面考虑,最好的方法是( ) 浓硝酸A(铜?硝酸铜 稀硝酸B(铜?硝酸铜 ClAgNO23C(Cu?CuCl?Cu(NO) 232空气HNO3(Cu?CuO?Cu(NO) D32【解析】 A中反应为Cu,4HNO(浓) Cu(NO),2NO?,2HO;B中反应为3Cu,8HNO(稀)

4、 3322233Cu(NO),2NO?,4HO。两个反应都既浪费原料(HNO),又污染大气(有NO和NO气体放出)。32232C中,Cu在Cl中燃烧会造成大气污染,用AgNO作反应物不经济。D中反应为2Cu,O 2CuO,232CuO,2HNO Cu(NO),HO,符合题目要求。 3322【答案】 D 5(最近,国际上提出的“绿色化学”是指化学工业生产中( ) (对废水、废气、废渣进行严格处理 AB(化学生产中不排放任何有害物质 C(化工厂及周围种草、种树、种花,使工厂成为花园式工厂 D(以绿色植物为原料,以生物催化剂实现化工生产过程的化学 【解析】 绿色化学的研究重点有四个:一是选用对人类健

5、康和环境危害小的、淘汰有毒的反应起始2 物(原材料);二是选择最佳的反应(生产)条件,以实现最大限度地节能和零排放;三是研究最佳的转换反应和良性的试剂(含催化剂);四是合成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更安全的目标化合物(最终产品)。 【答案】 B 6(国家游泳中心(俗称“水立方”)采用了高分子膜材料“ETFE”,该材料是四氟乙烯(CFCF)22与乙烯(CHCH)发生聚合反应得到的高分子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22A(“ETFE”分子中可能存在“CHCHCFCF”的连接方式 2222B(合成“ETFE”的反应为加聚反应 C(CFCF和CHCH均是平面形分子 2222D(CFCF可由CHCH与F两种物

6、质直接反应制得 22332【解析】 CHCH与F光照条件下只发生取代反应,无法生成不饱和的有机物,D项错误;由332催化剂nCHCH,nCFCF?可知A、B项2222正确;由乙烯的构型推知C项正确。 D 【答案】 7(对图示中的变化叙述错误的是( ) (图示实验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AB(液体X的pH,7,液体Y是一种黑色黏稠状液体 C(气体Z易燃,可还原CuO,也可使溴水褪色 D(液体Y是一种纯净物 【解析】 煤的干馏是煤在隔绝空气下加强热的过程,它发生了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A项正确;煤3 的干馏产物中有气体(焦炉气),有液体(煤焦油),有固体(焦炭),此外,还有粗氨水,B项正确;焦炉气的主要

7、成分有氢气、甲烷,另有少量CO、CO、H、CH等气体,C项正确;煤焦油是含有许多芳香族化合2224物的复杂混合物,D项错误。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8(下图是实验室干馏煤的装置图: (1)指出图中仪器名称:c_,d_。 (2)仪器d的作用是_,c中液体有_和_,其中无机物里溶有_,可用_检验出来。有机物可以通过_的方法使其中的重要成分分离出来。 (3)e处点燃的气体主要成分有_,火焰的颜色是_。 (4)反应结束后b中的固体是_。 【解析】 本题是关于煤干馏的实验,根据煤干馏的主要产品,b中得到的应是焦炭,c中得到的应是粗氨水和煤焦油,e处放出的应是焦炉气。其中粗氨水中溶有氨,呈碱性,可用

8、酚酞溶液检验;煤焦油主要是苯、甲苯、二甲苯的混合物,应用蒸馏的方法分离;焦炉气的主要成分有CH4、CO、H2、CH2CH2,燃烧时呈淡蓝色火焰。 【答案】 (1)U形管 烧杯 (2)盛装冷水对蒸气进行冷却 粗氨水 煤焦油 氨 酚酞溶液 分馏 9.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实验室中模拟石油的催化裂化,装置如图: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烧瓶?中固体石蜡先熔化,试管?中有少量液体凝结,试管?中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实验后闻试管?中液体气味,具有汽油的气味。 4 , (1)该装置仪器连接的顺序应遵循的原则为_,加入药品之前的操作为_,长导管的作用是_。 (2)试管?中少量液体凝结说明了_。 (3)试管?中溶液褪色

9、说明了_。 (4)可用来鉴别裂化汽油和直馏汽油的试剂是( ),A.乙醇 B(溴的四氯化碳溶液,C.NaOH溶液 D(盐酸 (5)写出二十烷裂化得到癸烷和癸烯的化学方程式_。 (6)石油裂化的重要意义是_。, 【解析】 仪器连接的顺序应遵循从下往上、从左到右的原则,装入药品之前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依据石油分馏工业的分馏塔原理,设置了长导管,其作用除导气外,兼起冷凝气体的作用;依据催化裂化原理,下列反应皆有可能发生: a.CHAlO),sdo5(?)CH,CH 20422310201022AlO23b(CH?CH,CH 1022512510?AlO23c(CH?CH,CH 5122438?OAl2

10、3d(CH?,CH。 CH512448?试管?中有液体生成,说明生成5个碳原子数以上的烃,因为常温常压下,5个碳原子数以上的烃大5 都呈液体。试管?中KMnO溶液褪色说明生成常温常压下呈气态的5个碳原子数以下的烯烃。 4(4)裂化汽油中含有不饱和键,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乙醇与裂化汽油和直馏汽油都互溶,NaOH溶液和盐酸加入裂化汽油和直馏汽油中都会分层,无法鉴别。所以选B。 (6)从以上变化可以看出,石油裂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多的轻质燃油,特别是提高汽油的产量和质量。 【答案】 (1)从下往上,从左往右 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导气、冷凝气体 (2)裂化生成了5个碳原子数以上的烃 (3)裂化

11、生成了碳原子数小于5的烯烃 (4)B OAl23(5)CH?H,CH C204210221020?(6)可提高石油产品中轻质燃油特别是汽油的产量和质量 10(绿色化学是“预防污染”的根本手段,它的目标是研究和寻找能充分利用的无毒害原材料,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在化工生产各个环节中都实现净化和无污染。 (1)下列各项符合“绿色化学”要求的是_。 A(处理废弃物 B(治理污染点 C(减少有毒物 D(杜绝污染源 (2)在我国西部大开发中,某地为筹建一大型化工基地,征集到下列方案,其中你认为可行的是_。 A(建在西部干旱区可以脱贫致富 B(应建在水资源丰富和交通方便且远离城市的郊区 C(企业有权自主选择厂址 D(不宜建在人口稠密的居民区 2,3,2,2,(3)某化工厂排放的污水中含有Mg、Fe、Cu、Hg四种离子。某同学设计了从该污水中回收纯净的金属铜的方案。 6 在能制得纯铜的方案中,哪一步操作会导致环境污染, _。 应增加哪些措施防止污染_ _。 【解析】 (1)根据题干描述:绿色化学是“预防污染”的根本手段,因此应从“源头”上杜绝。 (2)化工基地的筹建首先不宜建在人口稠密的居民区,同时要考虑水资源和交通问题。 (3)第?步由于汞的沸点低、易挥发、有毒,因此会造成环境污染。 【答案】 (1)D (2)B、D (3)第?步 增加冷凝回收装置 7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