薯芋类蔬菜生产技术第六组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48877684 上传时间:2022-09-06 格式:PPTX 页数:75 大小:4.25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薯芋类蔬菜生产技术第六组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薯芋类蔬菜生产技术第六组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薯芋类蔬菜生产技术第六组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资源描述:

《薯芋类蔬菜生产技术第六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薯芋类蔬菜生产技术第六组(7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1.芋艿、生姜、马铃薯的品种2.芋艿、生姜、马铃薯繁殖的时期、方法、苗期管理技术3芋艿、生姜、马铃薯的定植时期、定植方法、生长期管理技术芋艿的品种红芋株高90100厘米,叶片阔卵形,叶柄淡紫色。母芋较大,近圆形,每株子芋710个,子芋肥大,皮厚,褐色,肉白色,芽鲜红色,单株产量0.851公斤。含淀粉较多,品质优。鲜芋食用,也可干制。中熟。生长期210240天,种植期23月,910月采收,亩产15001700公斤。白芋发芽为白色,叶柄为绿色,其它形态基本同红芋。白芋与红芋的芋头因其不易煮烂而很少被人直接食用,一般是将其捣烂制成芋馃等熟制品。而人们直接食用的则是发生第一次分蘖,形成小的球茎的“子芋

2、”,这就是人们在超市里常见的约鸡蛋大小的芋子了。九头芋株高8090厘米。叶片阔卵形,叶柄绿色。母芋与子芋丛生,子芋稍多,球茎倒卵形,褐色,肉白色。单株产量1.5公斤,肉质滑,味淡。蔬食和晒干作药用。晚熟,生长期270300天。种植期23月,1112月采收,槟榔芋株高80150厘米。叶片阔卵形,叶柄从下至上由绿逐渐过渡为咖啡红,直至叶芯。球茎长椭圆形,深褐色,肉白色,有咖啡色斑纹。母芋大,子芋长卵形,直径3-5厘米,长度可达20厘米,福州地区俗称芋柄。每株子芋610个。单株产量2.53公斤。淀粉含量高,香味浓,故名香芋。耐湿性较其他品种差,耐贮性较好。晚熟,生长期240280天。种植期23月,1

3、1月至翌年1月收获,亩产3000公斤左右。狗爪芋广东农家品种。株高8090厘米。叶片阔卵形,叶柄绿色。母芋与子芋丛生,子芋稍多,球茎倒卵形,褐色,肉白色。单株产量1.5公斤,肉质滑,味淡。蔬食和晒干作药用。晚熟,生长期270300天。种植期23月,1112月采收,亩产25003000公斤。龙洞早芋广东农家品种。株高7080厘米,叶片阔卵形,叶柄紫红色。球茎卵圆形,黄褐色,肉白色,芽白色,每株子芋45个,单株产量0.751公斤。球茎含淀粉丰富,表皮光滑,品质优,鲜芋食用或干制。早熟,生长期180210天。12月至2月种植,67月采收。亩产800公斤左右。此外还有银芋,广东农家地方品种,株高140

4、150厘米,叶片阔卵形,叶柄淡绿色。以叶柄炒食或加工腌制供食用。青水芋,广东农家品种,株高150165厘米,叶片阔卵形,叶柄绿色,以叶柄腌制供食用。红水芋,广东农家品种,株高150160厘米,叶片阔卵形,叶柄紫色,以叶柄腌制后供食用。姜的品种 我国生姜栽培品种主要分为疏苗肉姜和密苗片姜两类,如以地名或根茎及姜芽的形状和色泽命名,有南姜、北姜之分。(1)红爪姜南方各地常用品种。因分枝节处呈浅紫红皮,外形肥大如爪而得名。又名大莲姜。株高70厘米左右,长势强,分枝数少,姜块皮色淡黄,肉质鲜黄,纤维少,辛味浓,品质佳;耐干旱,发病少,适应性强,产量高,单株重152千克。(2)黄爪姜浙江省临乎一带农家品

5、种。植株较矮,芽不带红色,姜块节间短而密,皮淡黄色,肉质微密,辛辣味浓。单株根茎重250克左右。(3)安徽铜陵白姜株高7090厘米,生长势强,分枝多,一般1520枝。嫩芽粗壮,深粉红色,根茎肥大,皮淡黄色,纤维少,肉质细嫩,香气浓郁,辛辣味浓,品质极佳。一般单株根茎重500克左右。(4)竹根姜四川省地方品种。株高一般在70厘米左右,叶色绿。根茎为不规则掌状,嫩姜表皮鳞芽紫红色,老姜表皮浅黄色,肉质细嫩,纤维少,品质佳。一般单株根茎重250500克。(5)广东疏轮大肉姜原产广州市郊,株高6080厘米,生长势中等,分枝较疏,单层排列,姜块肥大,一般单株根茎重 10002000克,皮、肉均呈淡黄色,

6、纤维少,肉质嫩。(6)山东莱芜大姜植株高大粗壮,生长势强,株高6080厘米,叶片大而肥厚。每株可分株1015枝,姜块肥大,黄皮黄肉,表皮光滑鲜亮,肉质细嫩,辛辣味较淡。一般单株根茎重400克左右。(7)红芽姜分布福建、湖南等省。植株生长势强,分枝数多。根茎皮淡黄色,芽淡红色,根茎肉色蜡黄,纤维少,风味佳。单株根茎重可达500克左右。马铃薯的品种马铃薯品种按其用途可以分为鲜食菜用型品种、鲜食菜用和淀粉加工兼用型品种、淀粉加工型品种、油炸食品加工型品种(包括油炸薯片型和油炸薯条型)以及适合出口的品种。当前推广应用的马铃薯品种,按从出苗至成熟的天数多少,可以分为极早熟品种(一般出苗后60天内收获)、

7、早熟品种(出苗后70天内收获)、中早熟品种(出苗后85天内成熟)、中熟品种(出苗后105天内成熟)、中晚熟品种(出苗后120天内成熟)和晚熟品种(出苗后120后收获)。1、早大白 极早熟品种,生育天数60-65天。块茎椭圆形,白皮、白肉,表皮光滑、薯块好看。结薯集中,大中薯率(商品率)高达90%以上。品质好,适口性好。适应性与产量:该品种适应性较广,我国南北方均可栽培种植。适于高水肥栽培。一般亩产1500公斤,高产可达4000公斤以上。2、超白 属极早熟菜用型品种,由辽宁省大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特征特性 植株生育茂盛,长势强,株高40厘米左右。茎绿色粗壮,叶片肥太平展,叶色浓绿。花白色。结

8、薯集中,块茎圆;白皮白肉,大而整齐,大中薯率为7l84,表皮光滑品质较好,淀粉含量为12.513.4,平均每667平方米(1亩)产量为1500千克左右。一、特早熟品种 3、中薯2号 中薯2号植株为扩散型。株高5070厘米。主茎粗壮,整薯播种一般34个茎,茎浅紫褐色。叶色深绿。花冠紫红色,花药橙黄色,花粉多,天然结果性强,花多浆果大,种子多。块茎扁圆形,薯皮和薯肉淡黄色,表皮光滑,芽眼较浅等。结薯集中,块茎大而整齐,单株结薯4-6块,休眠期短,40天即可通过休眠,食用品质优良,耐贮藏。块茎品质好,淀粉含量14%17%,维生素C100克鲜薯80毫升,还原糖含量低于0.2%,适合食用和加工。生育期从

9、出苗至成熟5060天左右。田间生长发育旺盛。结薯集中,植株抗花叶病毒,田间不感染卷叶病毒,易感染重型花叶病毒、疮痂病和晚疫病。一般单产15002500千克/667m2。4、中薯4号 中薯4号为极早熟类型品种。出苗到成熟60天左右。生长势较强。株型直立,株高50厘米左右,分枝数少,茎绿色,基部呈淡紫色。叶深绿色,复叶挺拔、大小中等,叶缘平展,花冠淡紫色,能天然结果。块茎长圆形,淡黄皮淡黄肉,表皮光滑,大而整齐,芽眼少而浅,结薯集中。块茎休眠期60天左右,耐瘠薄,蒸食品质优。田间鉴定调查植株较抗晚疫病,抗PVY,生长后期轻感卷叶病毒病,抗疮迦病。每百克解薯含干物质191克、淀粉133克、还原糖04

10、7克、粗蛋白204克、维生素C306毫克。一般每667平方米产1500公斤左右。二、早熟品种 1、克新4号 克新4号株型开展,分枝少,株高60cm左右,茎绿色,生长势中等,叶浅绿色,茸毛中等多;复叶大小中等,叶缘平展,侧小叶4对,排列疏密中等,花序总梗大小中等、整齐。花冠白色,花药黄绿色,花粉少,一般无浆果。块茎扁圆形,黄皮有网纹,薯肉淡黄色,芽眼数目中等、浅,结薯集中,薯块中等大小较整齐;半光生幼芽基部圆形、紫色,顶部尖形、淡紫色,茸毛多:块茎休眠期短,极耐贮藏。早熟,生育日数70天左右;块茎食味好,蒸食品质优。2、东农303 东农303极早熟,出苗5560天收获。株高45厘米左右,茎直立、

11、绿色,分枝数中等,复叶较多,叶缘平展,生长势强。花冠白色,花药黄绿色,不能天然结实。块茎椭圆形,中等大小,黄皮黄肉,表皮光滑,芽眼浅,结薯集中。淀粉含量13.1%14.0%,粗蛋白质含量2.25%,维生素C含量100克鲜薯14.215.2毫克,还原糖含量0.3%,适合食品加工和出口;一般单产15002000千克/667m2,高产可达2500千克/667m2以上;植株高抗花叶病毒病,轻感卷叶病毒病;植株中感晚疫病,但块茎较抗晚疫病;抗环腐病,感青枯病;耐涝;耐贮藏;常耕栽培以每667平方米40004500株,免耕栽培以每667平方米60006500株为宜。3、鲁引一号 株型开履,分枝中等,株高6

12、070厘米。茎绿色,长势中等,花白色,易落花落蕾。块茎椭圆,黄皮浅黄肉,表皮光滑,块茎大小中等整齐,芽眼深度中等。结薯集中。块茎休眠期短,耐贮藏。生育期60天左右。薯块含淀粉13.3,还原糖0.01,抗退化,较抗疮痂病,一般每667平方米(1亩)产1500千克。4、黄麻子 “黄麻子”株高4550厘米,植株直立,繁茂性中等;茎绿色,茎翼直,茎粗0.91.3厘米;叶色深绿,顶小叶长卵形、顶端尖,侧小叶45对。开花习性好,华多且花期长;花冠淡紫色,花药橙黄;花粉孕性好,有天然结实。匍匐枝短,结薯集中;单株结薯78个,大中薯占80以上;单株产量500800克;块茎长椭圆形,薯皮黄色有网纹,薯肉浅黄色,

13、芽眼较多,顶部芽眼较深。该品种属早熟品种,从出苗至成熟75天左右;块茎干物质含量22左右,淀粉含量14.415.5,还原糖含量0.3,粗蛋白含量2左右,Vc含量2022mg/100g鲜。蒸食品味佳,面而香。三、中早熟品种1、花525 花525是中早熟品种,生育期75天左右,植株长势强,株型直立,分枝多,复叶大,大薯率高,茎绿色,花紫色,块茎扁圆形,黄皮黄肉,表皮光滑,芽眼较深,丰产性好,耐肥水,淀粉含量l5左右,抗晚疫病,一般亩产2000公斤以上,可用于淀粉加工。常耕栽培以每667平方米4500株左右,免耕栽培以每667平方米6000株左右为宜。花525适宜在我区秋种和冬种。2、中薯三号 属中

14、早熟菜用型品种,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培育成。株型直立,分柱少,株高5560厘米。叶茎绿色,花白色。块茎扁圆或扁椭圆形,表皮光滑,皮肉均为黄色,芽眼浅。薯块大而整齐,耐贮藏。结薯集中。薯块含淀粉13.5,还原糖0.35。不抗晚疫病。一般每667平方米(1亩)产量为1700千克左右。3、尤金 尤金早熟品种,生育天数75天左右。株高60厘米,花冠白色,叶色深绿,茎色紫褐;块茎椭圆形,黄皮黄肉,芽眼平浅,两端丰满,结薯集中,大中薯率80以上,产量一般2000kg/667m2;干物质含量20%,淀粉16%左右,还原糖0.02%,油炸薯片成品率高,色泽金黄而均一,外观食欲感强,品味香脆可口,是方便

15、食品加工的理想原料淀粉含量16%左右,较抗病毒病和晚疫病,对Y病毒表现田间过敏反应,薯块抗腐烂,耐贮运。常耕栽培以每667平方米40004500株,免耕栽培以每667平方米60006500株为宜。4、内薯三号 是一个中早熟品种,生育天数85-90天。块茎卵圆或圆形,黄皮、黄肉,芽眼浅。干物质20.1%,淀粉12-16%,还原糖0.02%,粗蛋白1.6%,维生素C12.5毫克/100克。烹调品质非常好,深受城镇居民喜爱;炸片色泽和质量优良,相当于大西洋,是一个非常好的加工品种。该品种出苗快,块茎形成和膨大早,耐贮藏。植株对卷叶病毒(PLRV)抗性较好,对花叶病毒有很强的耐病性,病毒病退化缓慢。在

16、水肥条件较好的地区种植,产量可达3000公斤以上,具有块大、整齐、结薯集中的特性。四、中熟品种1、克新3号 克新3号株型开展,分枝数中等,株高约65cm,茎绿色,生长势强;叶绿色,复叶大,茸毛少,叶缘顶部圆形,黄皮淡黄肉,表皮较粗糙,块茎大而整齐,芽眼多而深,结薯集中;半光生幼芽基部椭圆形、暗紫色,顶部尖形、浅紫色,茸毛多;块茎体眠期长,耐贮藏。中熟,生育日数95天左右;蒸食品质优;加工品质:干物质21.7,淀粉1516.5,还原糖0.0l,粗蛋白质1.37,维生素C13.4mg100g;对晚疫病具有较高的田间抗性,高抗卷叶病毒、抗Y和x病毒,耐束顶病,耐涝。一般667平方米产量为2000kg

17、左右。常耕栽培以每667平方米4500株左右,免耕栽培以每667平方米6000株左右为宜。2、克新18 克新18号为中晚熟品种,冬种生长期95天左右(出苗后到成熟),与克新3号相近。株型直立,株高60厘米,株丛繁茂,茎粗壮,复叶肥大,叶色浓绿,茎绿带褐色。花冠深紫红色,开花期长,结实性差。单株结薯5-7个,大、中薯率85%以上,薯块大而整齐,结薯集中。薯块圆型,薯皮黄色、光滑,薯肉淡黄色,芽眼较浅,商品性好。维C127.51mg/100g鲜薯,还原糖0.33%,淀粉含量15.26%;食味好,是中晚熟鲜食型品种。抗花叶及卷叶病毒,田间高抗晚疫病。耐贮性强,丰产性好,一般平均亩产量2500公斤,最

18、高亩产量可达3500公斤。常耕栽培以每667平方米4500株左右,免耕栽培以每667平方米6000株左右为宜。3、蒙薯九号 中熟品种,生育日数100天左右。块茎圆形,黄皮、黄肉,芽眼浅,结薯集中,单株结薯8-12块,大中薯率85%以上,食味好,淀粉含量18.7%。薯块耐贮性强,田间烂薯率极低,对晚疫病田间属高抗类型,退化轻,轻感卷叶、束顶,退化株率低于0.5%。适应性与产量:水旱地皆可种植,耐水肥,适宜于坡地、沙壤土等排水良好的地块种植。为一高产、高淀粉品种,一般亩产1500公斤,高产可达2500公斤以上。4、克新1号(又叫“紫花白”)克新1号(又叫“紫花白”)株型开展,分枝数中等,株高70厘

19、米左右。茎粗壮、绿色;叶绿色,复叶肥大,侧小叶4对,排列疏密中等。花序总梗绿色,花柄节无色,花冠淡紫色,有外重瓣,雄蕊黄绿色,柱头裂,雌蕊败育,不能天然结实。块茎椭圆形,块大而整齐,薯皮光滑,白皮白肉,芽眼深度中等。块茎休眠期长。干物质18.1%,淀粉1314%,还原糖0.52%,粗蛋白0.65%,维生素C14.4%/100克鲜薯。生育期从出苗至成熟100天左右,属中晚熟品种。结薯早,块茎膨大早而快。抗Y病毒和卷叶病毒,高抗环腐病,耐旱耐束顶,较耐涝。产量一般2000kg-3000kg/667m2。五、中晚熟品种1、冀张薯8号 中晚熟品种,出苗后生育期99天。株型直立,株高68.7厘米,茎、叶

20、绿色,单株主茎数3.5个,花冠白色,天然结实性中等,块茎椭圆形,淡黄皮、乳白肉,芽眼浅,薯皮光滑,单株结薯5.2个,商品薯率75.8%。接种鉴定:高抗轻花叶病毒病,高抗重花叶病毒病,轻度至中度感晚疫病。块茎品质:鲜薯维生素C含量16.4毫克/100克,淀粉含量14.8%,干物质含量23.2%,还原糖含量0.28%,粗蛋白含量2.25%;蒸食品质优。六、晚熟品种1.坝薯10号 属迟熟品种,冬种生长期102天左右(出苗后到成熟),比克新3号迟熟35天。株型直立,株高30厘米,单株分枝较弱,茎较粗、绿色,叶片浓绿,单株结薯6个,大、中薯率70%;薯块长扁圆型,较光滑,芽眼较浅,薯皮淡黄色,薯肉淡黄色

21、,干物质含量18.7%,商品性较好,现场田间观察晚疫病、花叶病毒病发病较轻,未卷叶病毒病。种薯休眠期较长,生产栽培上应注意促进早出苗。芋艿、生姜、马铃薯繁殖的时期、方法、苗期管理技术芋艿植物形态 芋,多年生草本。地下有卵形至长椭圆形的块茎,褐色,具纤毛。叶基生,常46片簇生;叶身阔大,质厚,卵状广椭圆形,长约3050厘米,全缘,带波状,先端短而锐尖,基部耳形,耳片钝头,仅末端圆,叶面绿色,平滑,具防水性;叶柄肉质,长而肥厚,绿色或淡绿紫色,基部呈鞘状。花茎14枚,自叶鞘基部抽出,各生1内穗花序,顾次开放,长约30厘米。佛焰苞长约20厘米,淡黄色。肉穗花序在苞内呈椭圆形,短于佛焰苞,具短附属体;

22、上部生多数黄色雄花,占花穗之半,下部生绿色雌花,约占花穗的1/4,中性花位于中部,亦占花穗的1/4。花期8月。我国南方及华北各省,均有栽培。生物学特征特性芋属湿生植物。根为白色纤维根,着生在母芋及子芋下部节上。茎缩短成地下球茎,是食用部分及繁殖材料,有圆、椭圆、卵圆或圆筒形。球茎上有鳞片,是叶鞘的残迹。球茎节上有液芽,能形成球茎。叶互生,盾状,先端渐尖。花为佛焰花序,温带很少开花、结实。芋性喜高温多湿,13C15C球茎开始发芽,生长期中要求20C以上的温度,27C30C发育良好。芋的叶面积大,根及叶柄均显示其水生植物特性,除水芋外,旱芋也应在潮湿地方栽培。芋在低温干旱的情况下不能充分成长,会影

23、响产量。芋较耐阴,短日照能促进球茎形成。芋艿繁殖的时期栽培技术播种育苗:芋忌连作,宜深耕,应选保水、保肥性强的土壤栽培。一般每亩(1亩=667平方米)施基肥2000公斤2500公斤。长江流域以栽培多子芋为多,清明前后直播,选中等大小子芋作种,行距66厘米83厘米,株距33厘米,穴深10厘米13厘米,每穴用子芋一个,每亩(1亩=667平方米)用种100公斤112公斤。为了安排茬口及早熟栽培,可提前在3月20日左右用温床或塑料棚内播种育苗,将芋种密排在床土中,保持20C25C的床温,经苗期肥水管理,至12片真叶时定植,其密度与直播相同。播种繁殖方法一、魔芋种芋繁殖五途径 1、用魔芋根状茎繁殖。魔芋

24、的径膨大成球茎,称球状茎。球茎上面围绕顶芽生长10多条如根样的茎就叫根状茎,是繁殖种芋的好种源。利用根状茎繁殖种芋,可全条繁殖,也可分段繁殖,但切段要保留2-3个节,保证有活芽1-2个。切茎后用草木灰抹切口,并在阳光下晒1-2天,随即分窝播种。管理得当,当年可培育成100克以上的小球茎,就可作种用。2、用花芽魔芋球茎繁殖。有花芽的芋叫公魔芋。公芋是母芋种植2-3年后所形成 的,公芋虽不能做种,但可繁殖种芋。方法是刮除公芋顶芽上的花芽,促使顶芽周围的侧芽成苗。每窝播1个公芋,做好苗齐后的管理,当年即可长出3-10个植株,形成10多个小球茎,此小球茎即可作种。3、用顶芽直接繁殖。此方法多用于加工芋

25、地再利用。在加工芋未清洗前,切出带顶芽的一块(或者抠出一块),要求顶芽带蒂厚实,有利于培育壮苗。在播前晒1-2天,且用草木灰涂抹伤口,防治病菌感染。栽后当年可长成400-500克以上的块茎。4、用小球茎繁殖。一般100-150克以下的球茎可直接作种芋,小球茎无刀伤,不易感染病菌,且发芽率高、长势好,能繁殖大量种芋。5、用魔芋球茎切块繁殖。一般个体重超出1公斤的大魔芋,可采用切块繁殖的方法。魔芋具有顶芽周围有多个侧芽(也称隐芽,魔芋表层突起的疙瘩)的特性,一个侧芽切成一块,迫使侧芽成苗。切块选晴天进行,切后应用草木灰涂抹伤口,并在阳光下晒两天,有利伤口愈合。播后加强田间管理,及时防治病虫害。苗期

26、管理技术1、肥水管理芋耐肥,追肥一般分三次,长江下游地区芋农称:“芋长三暑”,即小暑发棵,大暑长高,立秋、处暑长芋头。在这三个时期定要保证足够的肥水,秋后才能为结芋打下基础。2、中耕培土芋自出苗或定植活棵后,要多次中耕除草,以提高土温,促进早发。分次培土壅根对芋的生长发育有重要作用。江苏兴化芋农称:“小暑小变,大暑大壅,七月不壅,等于不种”。芋头若不培土,任其自然生长,新芋大部露出地面,则难以膨大。芋头若不培土,子芋顶芽当年萌发成分蘖,徒耗养分。培土能抑制分蘖的形成和增加子芋和孙芋的产量。已经形成的子芋,若暴露于土面,往往呈青绿色,涩味增加,质量下降。3、病虫害防治芋的主要病害有疫病、腐败病,

27、主要虫害有红蜘蛛、蚜虫及斜纹夜盗蛾等。病害的防治方法是忌连作,保持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初发病时可喷500600倍的65%可湿性代森锌防治,红蜘蛛可用40%乐果乳剂15002000倍液、80%的敌敌畏乳剂10001500倍液或50%的辛硫磷2000倍液防治。马铃薯形态特征 普通栽培种马铃薯由块茎繁殖生长,形态因品种而异。株高约5080 厘米。茎分地上茎和地下茎两部分。块茎圆、卵圆或长圆形。薯皮的颜色为白、黄、粉红、红、紫色和黑色;薯肉为白、淡黄、黄色、黑色、紫色及黑紫色。由种子长成的植株形成细长的主根和分枝的侧根;而由块茎繁殖的植株则无主根,只形成须根系。初生叶为单叶,全缘。随植株的生长,逐渐形

28、成羽状复叶。聚伞花序顶生,有白、淡蓝、紫和淡红等色的浆果。马铃薯繁殖的时期一、马铃薯繁殖的方法马铃薯按块茎正常繁殖的系数是较低的,一般为1015倍,近年来引进的专用薯普遍繁殖系数较低,大大的影响良种的普及速度。但马铃薯具有多器官繁殖的特点。即其芽眼、地上枝条、匍匐茎和芽皆可繁殖。掌握并充分利用这些特点,即可使马铃薯的繁殖系数提高到百倍甚至千倍,使良种尽快用于生产。在加速繁殖良种的过程中,应注意防止混杂和感染病毒病或其它病害,以保证纯度和质量。目前加速良种繁殖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可因地制宜地采用。1.切单芽块法此法是充分利用块茎的每个芽眼或芽眼中的多个副芽。因块茎每个芽眼都有一个主芽和两个以上

29、的副芽,一般情况下只是主芽萌发,副芽受到抑制。当主芽被破坏后,副芽则可萌发长成植株。作法是于播种前一个月,将种薯放于20左右的条件下催芽。待种薯萌发出芽时,进行切块。先由基部开始,按芽的部位呈螺旋状向顶部切,即按芽眼切块。基部芽眼稀,切块大,可由芽眉中间纵向切开,每个芽眼切成两块,单个切块重量保持在15克以上,这样可提高种薯利用率40左右。利用这种切单芽块的繁殖措施,首先应考虑在二阴地区建立种薯繁育基地,其次应选择墒情好,整地细致,或有灌水条件的士地播种,以保证全苗。2.掰芽育苗法(芽栽法)本法适用于新引入或育成的品种及种薯量少的情况。于马铃薯播种前23个月,将种薯放于温室或温床育苗,为提高空

30、间利用率,可采用多层培养技术。待芽长15厘米左右时,即可掰芽,为防止芽苗徒长,要适当加强光照。掰芽时,将芽苗轻轻由母块芽眼基部掰下,栽到另外的温床或温棚或暖阳地块,栽植深度为芽苗高的二分之一。掰去芽的母块仍放回原处,并保持一定的温湿度继续催芽,使其它副芽萌发,并陆续掰芽,一般可掰芽23次,最后将所掰之芽与薯块栽植于田间。利用芽栽法繁殖,应加强田间管理,给以充足的水肥条件,最好采用移动喷灌技术,至少也要保证土壤墒情十分良好为前提才能达到快速繁殖效果。3.扦插繁殖法扦插繁殖法的潜力很大,掌握得当可以获得百倍乃至千倍的繁殖量,对于少、好、新的品种利用此法繁殖,能很快普及。当马铃薯苗长有78个叶片时,

31、自顶部以下6厘米左右处掐下,扦插于土床中(床土可取自肥沃的大田)育苗生根。生长点被掐下的植株,自叶腋中生出许多侧枝。待分枝长到57个叶片时,自每个分枝基部第一个叶片处掰下,然后将分枝截成带有12个叶片的条段,及时扦插在土床上进行育苗生根。为了促进插条生根,提高成活率,扦插时,先用植物生长素浸泡枝条基部。常用100200PPm萘乙酸或萘乙酸钠浸泡510分钟,或用20PPm的2.4D浸泡枝条20分钟。扦插时先将苗床浇透水,把经生长素处理过的枝条按3厘米株行距均匀地斜插在苗床上。插枝深度45厘米,土面上只露一个叶片,以减少水分蒸发,床面要经常浇施营养液以保持湿润,上搭遮阳网,避免烈日曝晒。插条生根后

32、,即可带士栽植到大田。叶腋间很快长出枝条,57个叶片时,进行培士并埋入土中两个叶片,使腋芽发育成结薯的匍匐茎。4.分株繁殖法正常度过休眠期的种薯播种后,都能长出23个茎,将各茎分开栽植,可显著地提高繁殖系数,即在苗高1015厘米时开始分枝,每穴只留一株,将多余的茎连根从薯块上掰下,直接坐水栽到空垄上。成活后,进行2一3次中耕培士,以利结薯。苗期管理技术 马铃薯生长发育过程划分为六个生育时期:1、芽条生长期 种薯播种后,从萌发开始,经历芽条生长、根系形成,至幼苗出土为芽条生长期。该生长期是以根系和芽生长为中心,持续时间差异较大,短者一个月左右,长者可达数月之久。这期农作物措施关键是能把种薯的养分

33、、水分及内源激素调动起来,促进早发芽,多发根、快出芽、出壮苗。2、幼苗期 从幼苗出土,经历根系发育、主茎孕苗期。由于马铃薯种薯内含有丰富营养和水分,在出苗前便形成了相当数量的根系和胚叶。出苗后根系继续扩展,茎叶生长迅速,多数品种在出苗后710天匍匐茎伸长,510天顶端开始膨大;同时顶端第一花序开始孕育花蕾,侧枝开始发生。此期的生长中心是茎叶与块茎的生长。3、块茎形成期 从块茎具有雏形开始,经历地上茎顶端封顶叶展开、第一花序开始开花、全株匍匐茎顶端均开始膨大、直到最大块茎直径达34厘米、地下上部茎叶干物重和块茎干物重平衡为止,为块茎形成期。本期是决定单株结薯数的关键时期,一般经历30天左右,农作

34、措施以水肥促进茎叶生长,迅速建成同化体系,同时中耕结合培土为茎膨大创造条件。4、块茎增长期 从地上部与地下部干物重平衡开始,即进入块茎增长时期,此期叶面积已达最大值,茎叶生长逐渐缓慢并停止;地上部制造的养分不断向块茎输送,块茎的体积重量不断增长,是决定块茎体积大小的关键时期。5、淀粉积累期 从茎叶开始逐渐衰老,到块茎体积和重量继续增加。该期生长特点是地上部向块茎中转运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灰分,块茎日增重达最大值。淀粉的积累一直延续到茎叶全部枯死之前,农作物措施主要是昼保持根、茎、叶减缓衰亡,加速同化物向块茎中转移成熟期,收获期决定于生产目的和轮作中的要求。一般当植物地上部茎叶黄枯,茎块内淀粉积

35、累充分时,即为成熟收获期。生姜形态特征 多年生宿根草本。根茎肉质,肥厚,扁平,有芳香和辛辣味。叶子列,披钍形至条状披针形,长15-30厘米,宽约2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渐狭,平滑无毛,有抱茎的叶鞘;无柄。花茎直立,被以覆瓦状疏离的鳞 片;穗状花序卵形至椭圆形,长约5厘米,宽约2.5厘米;苞片卵形,淡绿色;花稠密,长约2.5厘米,先端锐尖;萼短筒状;花冠3裂,裂片披针形,黄色,唇瓣较短,长圆状倒卵形,呈淡紫色,有黄白色斑点,下部两面三刀侧各有小裂片;雄蕊1枚,挺出,子房下位;花柱丝状,淡紫色,柱头放射状。蒴果长圆形胀约2.5厘米。花期6-8月。繁殖方法、时期栽培技术用根茎(种姜)繁殖,穴栽或条栽。秋

36、季采挖生姜时,选择肥厚、色浅黄。有光泽、无病虫伤疤的根茎作种姜,下窖贮藏或在室内与细沙分层堆放贮藏备用。南方于1-4月,北方于5月,取出种差保温催芽,然后把种姜切成小块,每块保留1-2个壮芽。穴栽按行株距40cm30cm开穴,深13-17cm,先浇粪水于穴中,待渗透土后,每穴平放种姜1块,最后覆盖细堆肥与土。条栽按行距40cm开沟,施入基肥后,按株距27cm下种,上覆土与地面平。四川产区很注意播种的深浅度,播种深(挖穴30cm左右),并不断培土而成某姜,为生姜来源;播种浅(挖穴5-10cm)而成药姜,为干姜来源。苗期管理(1)及时破膜放苗 地膜或小拱棚如发现姜芽出土应及时破膜放苗,以防温度过高

37、而“烤苗”,此时如地表干旱应及时浇小水降温。(2)防治地老虎/蓟马,结合除草中耕划锄保墒提高地温。(防治方案见后)(3)遮荫 适宜采用宽80厘米黑色遮荫网遮荫,东西行用木棍支撑遮南部,南北行遮西部。苗期叶片畸形生长A、症状:苗期,幼嫩的新叶在出孔处扭曲不展,下一叶片也不能抽生,几个叶“绞小辫”,外层叶背变白(叶片不展日灼),剥开后叶的正面斑状或条状黄化。、发生原因:苗期叶片畸形生长,原因有三:1、苗期土壤干旱,气温高,浇水不及时或不均匀,高温害处。2、施肥不当造成,使用未腐熟的有机肥,有机肥在土壤中腐烂的过程中生成氨气或亚硝酸气体,使大姜幼根和幼芽受到伤害,造成叶片生长畸形;施肥方式不当,使幼

38、芽受害也能造成叶片生长畸形。3、病虫为害造成,大姜苗期受到蓟马为害也能使叶片畸形生长。4、地膜覆垄的姜田,由于地膜和土垄接触不严,留有间隙,形成“小棚”,高温时气体从姜苗处外泄,高温气体对姜芽形成为害造成叶片畸形生长。、防除对策:A、苗期合理浇水。大姜苗期一般不浇水,遇干旱年份应浇小水,使田中地面保持湿润,利于提高地温和降低地表以上气温。B、使用腐熟有机肥,有机肥多时尽量撒施后耕地,种植时氮磷钾复合肥一般不超过50斤,尽量采用沟施,使后要和土壤混合均匀,点施时将肥使到姜种之间,不能接触种子。C、及时防治蓟马,喷施5啶虫脒1500倍液或97巴丹5000倍防治,5-7天后再防治一次。D、如使地膜覆

39、盖尽量使地膜和垄面贴近,不留间隙。芋艿定植时期、定植方法、生长期管理技术芋艿的定植时期芋头无明显生长期,只要温度适宜即可生长。适时早栽延长生育期是一项重要的增产措施。当5cm地温稳定在1112时,即覆膜田4月1020日可以播种,露地栽培应在5月1日前后下种,密度要依品种、水肥、土壤条件而定,以每667m?225003000株为宜,条件好的要稀一点,条件差的密一点,要求行距一般在80cm左右。芋艿的定植方法定植芋较耐阴,应适当密植。密植田母芋大小与稀植田接近,子芋数量减少,但子芋不小,每667平方米产量显著提高。对多子芋一般行距为80厘米,株距20厘米左右,每667平方米可产芋3000-4500

40、公斤,多者可达5000公斤以上。这种定植方法田间操作较方便,如培土、锄草、浇水、追肥等都很容易进行,并且露青芋也很少。芋应深栽,栽培深度一般要求16-18厘米,肥水充足的土壤宜密植,最好开沟种植,上面覆盖土杂肥或细土,以盖住种芋,微露芽尖。定植前3-5天应浇水造墒,定植时先浇小水后定植。水芋栽培前应施足基肥,耙田,并灌水6-7厘米深,晒3-5天,待水至3-5厘米深时,然后按一定的株行距插在泥中即可,待芋缓苗后,放干水,晒畦,提高地温,使芋良好生长。芋艿的生长期管理浇水 芋头喜湿,忌干旱。出苗前一般不浇水,否则地温降低,土壤板结,不利于发根、出苗。前期气温较低,生长量小,维持土壤湿润即可,防止积

41、水,以免影响根系生长。遇雨进行中耕使土壤疏松。中、后期生长旺盛及球茎形成时需充足水分,应及时灌溉。高温季节灌水应在早晚进行,忌中午灌溉伤根。施肥 芋头需肥量高,除基肥外,应采取分次追肥,促进生长和球茎发育。追肥原则是苗期轻或不追肥,在子芋和孙芋生长旺盛时期大量追肥,最后一次追肥应施长效肥并配合钾肥。小芋定植成活后将田水放干,以提高土温,促进生长。培土时放干水,结束时保持47cm水深。78月间为了降低土温,水深达1317cm,并经常换水,处暑转凉保持湿润,9月后排干田水,以便采收。中耕 出苗前后应多次中耕、除草、疏松土层,增加地温,促进生根、发苗,发现缺苗时及时补苗。地膜覆盖栽培,当幼芽出苗时人

42、工破膜,使幼芽露出土面,并覆土压实膜口,提高地温、保墒效果。结合肥水管理进行中耕。培土 培土能防止顶芽抽生,促进子、孙芋膨大,并增加侧根生长,增进吸收及抗旱能力,并调节温、湿度。一般在6月份地上部迅速生长,母芋迅速膨大,子、孙芋形成时培土,以后每20d进行1次,厚约7cm,共进行23次。生姜定植时期、定植方法、生长期管理技术、生姜的定植时期根据气温、地温和晚霜时间,进行棚外地膜栽培可比常规提早2030天,于3月底4月初开始定植。大棚定植,由于温室气温高,播种期不受季节限制,可根据前茬作物清茬时间,尽量提早定植,并实行地膜覆盖,保持土壤水份,减少棚内温度并提高地温促进早出苗。生姜的定植方法定植:

43、姜种块以5075克大小为宜,每块姜种上只留一个短壮芽,其余芽全部抹除,掰姜时芽基部或姜块断面变褐,应剔除。然后将掰好的姜块放入比例适当的乙烯利溶液中浸泡15分钟,捞出后随即播种。播种前1小时应浇足底水,但不可把厢湿透。用平播法排入种姜,即将姜块水平放入沟内,使幼芽方向保持一致,如是东西沟向,芽一致向南,如是南北沟向,芽则朝西,放好姜种后用手轻轻按入泥中,使姜芽与沟面相平,种姜播后立即覆土45厘米厚,覆土最好选择成块状的、比较硬的底土。然后荡平沟底。一般每亩用种量200400公斤。值得一提的是,栽培时,要先把块茎放稳,芽头紧贴土面,不能上翘,然后用手抓一把各种肥料沤制的草木灰丢在芽头的旁边,切记

44、不要丢在嫩芽上,再用有机肥盖住,就这样一行一行种下去。对高产很有利。生姜播种覆土后,趁土壤湿润,亩用1公斤除草醚兑水20公斤,均匀喷在姜沟及周围地面上,喷药时倒退操作,喷药后保持地面湿润。生姜生长期管理技术、生姜姜的生长期管理技术(1)分次追肥。一般追肥23次,前轻后重。第一次追肥在生姜出苗后进行,每亩用腐熟的粪肥500千克,加水56倍浇施;或用尿素10千克,配成051的稀肥液浇施,促苗生长。第二次追肥在收娘姜时进行,施肥量比第一次增加3050,仍以氮肥为主,施时如雨水较多,可在距植株1012厘米处开穴,将肥料点施盖土。如姜田基肥充足,植株生长旺盛,表现无脱力现象,这次追肥可以不施或少施,以免

45、引起植株徒长。第三次追肥在初秋天气转凉,拆去姜田的荫棚或遮荫草后立即进行。这次肥料主要是促进姜的分枝和膨大,要适当重施,并要氮、磷、钾配合,一般亩施尿素2025千克,硫酸钾2025千克、过磷酸钙1015千克,均匀撒施种植行上,并结合进行培土。(2)中耕培土。生姜生长期间要多次中耕除草和培土。前期每隔1015天进行1次浅锄,多在雨后进行,保持土壤墒情,防止板结。到株高达4050厘米时,开始培土,将行间的土培向种植沟。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地,夏季多雨,应结合培土将畦沟深挖到30厘米,并把挖出的土壤均匀放置在行间。待初秋天气转凉,拆去荫棚或遮荫草时,结合追肥,再进行1次培土,将原来的种植沟培成垄,垄高

46、1012厘米,宽20厘米左右。培土可防止新形成的姜块外露,促成块大、皮薄、肉嫩,是争取优质高产的必要措施。(3)灌溉排水。种植后保持土壤较干,以利土温的回升。但如久旱不雨,影响出苗,也要适量浇水。出苗以后,保持畦面干干湿湿,不宜多浇。雨季来临,要及时清沟排水,降低地下水位,使根不受涝而免遭腐烂。拆去荫棚或遮荫草以后,正是姜株分枝和姜块膨大时期,要在早晚勤浇凉水,促进分枝和膨大。收藏前1个月左右停止浇水,促使姜块老熟。(4)遮荫防暑。人夏以后,在当地气温达25以上时,在姜田中搭荫棚或插草遮荫防热。入秋以后,气温降到25以下,及时拆除遮荫物,以增强光合作用和同化养分的积累。长江流域多在6月上、中旬

47、遮荫,8月下旬至9月初拆除。搭荫棚即在姜田畦面上用细竹或树枝、芦竹等搭111米高的平棚架,顶上夹放稻草秆或油菜秸秆等,稀疏排放,约遮去一半阳光;亦可用灰色遮阳网代替秸秆覆盖。插遮荫草可在姜行的南侧、距植株1215厘米处开小沟,插入谷草或短芦苇等,交互编成花篱状,直立或稍向北倾斜,为植株遮去一半阳光。马铃薯的定植时期、定植方法、生长期管理技术马铃薯的定植时期当地温连续3天通过78时播种,一般在4月中旬为易,同时要考虑种薯的发芽状态,如果是已大量发芽的种薯,宁稍晚而勿过早。马铃薯的定植方法定植前用重耙对角整地,深度不少于15厘米,沿行距74cm开定植沟,同时在沟底深施基肥,亩施磷酸二铵25公斤+硫

48、酸钾25公斤+尿素10公斤+油渣50公斤。然后人工放种块,留苗株数和定植量因品种而异,一般每35005000株/亩,定植量100150公斤,每穴12个种薯块,定植深度在1012厘米之间。最后,磨平定植沟。马铃薯的生长期管理技术1、中耕、培土针对本地区前期容易受旱的特点,定植后,及时做好查苗补种的工作,因马铃薯出苗要1520天左右,当全田出苗达到30%以上时应及时中耕,以提高土壤的通气性和疏松度,促进马铃薯地下根系及匍匐茎的生长。一般中耕3次,在马铃薯现蕾时进行培土。2、灌水及追肥马铃薯全生育期灌水45次,每次用水80吨左右。对生长偏弱的条田可在培土的同时追施510公斤的尿素。3、防治蚜虫:田间管理当苗长3片5片叶时注意。显蕾初期和盛花期各追肥1次,一般施瑞毒霉500倍液加尿素或磷酸二氢钾1%加膨大素。薯块膨大期注意加强田间灌水,以提高产量。演讲完毕,谢谢观看!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