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社会《清明节的习俗》

上传人:zhu****ng 文档编号:148876566 上传时间:2022-09-0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大班社会《清明节的习俗》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大班社会《清明节的习俗》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资源描述:

《大班社会《清明节的习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班社会《清明节的习俗》(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大班社会清明节的习俗大班社会清明节的习俗主要包含了,清明节习俗,清明节食俗,黄帝陵祭祖,踏青,荡秋千等内容,欢迎学习知识。清明节的习俗【清明节习俗】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清明节习俗】荡秋千 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蹴鞠 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

2、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植树清明前后,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放风筝 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扫墓 清明扫墓,是对

3、祖先的思时之敬。插柳 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阴。【清明节食俗】每逢寒食,人们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在我国北方地区,清明时节很多人要吃鸡蛋,寓意圆圆满满;在山东菏泽地区至今仍流传着清明节碰鸡蛋的传统习俗,孩子们用煮熟的鸡蛋互顶,谁的鸡蛋先破,谁就算输。 【清明节食俗】我国南北各地清明节有吃馓子的食俗。馓子 古时叫寒具。寒食节禁火寒食的风俗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已不流行,但与这个节日有关的馓子却深受世人的喜爱。 【清明节食俗】寒食节的发源地山西省则有吃寒食的习惯,要蒸子推馍、子推燕等,馍面中夹有核桃、红枣、花生,称为

4、子福,寓意祖宗保佑家族香火延传。【清明节食俗】南方地区主要是一些应时应景的时令食物。江浙、上海一带居民有吃青团、清明粑、吃藕的习惯。 【清明节习俗】黄帝陵祭祖踏青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中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荡秋千这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之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拴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植树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中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我国就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