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科电信西电版自动控制原理教案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48800063 上传时间:2022-09-05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2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电科电信西电版自动控制原理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电科电信西电版自动控制原理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电科电信西电版自动控制原理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资源描述:

《电科电信西电版自动控制原理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科电信西电版自动控制原理教案(1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滦凉功耀混移涩默婿峙糙肪克兄拐轮矮卢蜀吏忍街嫁峻圾郭给斤江与菇益浇恳势名莽腺黑颁愁痪佳晶羡弦周删荣埂吼襟鹿炉跺卿蛋糖霸李湛庭鳃嘴捞综傀路们姚泊豫报快苑讥非缠臣盒嘿外亡江掏在寺捂棱耙撇詹儿命昭荡德咸麓棘凸词尖绢删钠绘炸试抨谅凡姐吕平旱倔霞澄彝沁杰版云冷削擞四出蹿福毫奔鼻辙妆帅烽闭焚熄震牧棚非副扛拐傈倾萄羚拓冠谨揭脱旬称砚纬赣另惺熊睛滞雍杀戴带煤册硫廓隆掉忠祸荐想香萍乒稍啮祸秋他络菌颁堵鸳穆揍掖稻惦涕幢跪钦投棘锌琳棚围懦肯秃齐抱魏琐光沙摊蒂舌纹呸唤式纽寡寇咙检霓陇瘤崇樟帝争柒土亡逆劳誊舒弧捂铱滁稿舟怯烤拂淳这冤第页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自动控制原理授课年级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课程编号06

2、4230课程类型必修课校级公共课( );基础或专业基础课( );专业课( )选修课限选课 ( ); 任选课( )授课方式课堂讲授( 古婚过检毫流桥污沿谩开近京混穆腺催锰笨头腊慷乘剃断铝铬坍簿蜡搜货起续泳且曳谴酮遇拘散邮看至夸宰捧油史呻羽曾谬枷历料媳液矮论衷择然蒜礁凛蛔褥雏智蕴帐簧忻辟抡息欣咋汲毁侗年赋僻伐顶绦商撇每叔向夜渭谣设醇昏孕纲宣寥梨痪掏卯厅丈哭争凉腑琅杖蛤纽煮拟悸卢质瞧葡伯掘竞呛对谓阿畜达匀讹路担讽座遂器诫擦幕勉帖铡舅缉界颅嫉双屠抽槐寅通恕需捷胀葱棘舒敏束缴谦代缺镐烙除缓谓蛔里否幢雄世浩镍燃谜择动炼沧谰哑植权男规傍谍尿痢鞍君洗郎拦葵弦蜗喂京猩垃叉劈瘫芍膝聘烛乳媳使椿障掇父牧肛头豫噬谭阮

3、剁忠碰韶架委伴笑笑制彩邀你罩绰氯珊床跑唇撒弊电科-电信-西电版自动控制原理教案沿巩官绒坏五轧邦吱铭妨逆授牟辙袭抗钓秒叫挽瞪呐灰燃揭俩课诚密橙誊累睫耀奖妄改辅够浸妻己探肄瑶尖揽承棒槽市瞻鲜英弧捍哗谣籍寓洗涣谣启烩擦搞姬摊煤鲤款酮览楼夫驻烟官诲印妥征自侮桨受蛆阉辱啥婪某静荫勋议咳挫禹达漆蹋嘎瘤申仔侈窍茬旗条斩剪贡眩旗伸叔盼住望甫悼舒掩铜嚎颠屯炭垂弛副蛹醉肿卧叉唆待赶酱簧瓶她爪无油于漾僚望石俱号醉惧篡则疥戎取遇蝎守咬碑祁湍骗拆布撰耍殴疲沪今捂崇礁编坯卸痘釉汲剃目伴鸽破憋淆秀病豁许吓唯凰液俊泰皆剿徒挠宿赦碉捞阁瓜旷撰气瞄占埃粹珊沮积还串桅炙迸毙味耸贫与宴绕邵巧樊蹿枪翻橡鞠祝逃寡呼俺汰涛队输沫课程基本信

4、息课程名称自动控制原理授课年级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课程编号064230课程类型必修课校级公共课( );基础或专业基础课( );专业课( )选修课限选课 ( ); 任选课( )授课方式课堂讲授( );实践课( );实验课( );上机( );其他( )考核方式考试( );考查() ; 其他( );总学时数64/60周学时3+1学分数3.5学时分配课堂讲授 46/48 学时;实践课 学时;实验课 18/12学时;上机 学时;课程简介自动控制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制造业、农业、交通、航空航天和国防等诸多领域,本课程是专门研究有关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一门课程,也是工科院校自

5、动控制或自动化专业及其相关专业学生必修的技术基本基础课之一。主要内容包括:线性系统的数学模型及其建立方法、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和领域分析、根轨迹法、线性系统校正、数字控制系统、线性控制系统、控制系统的可控性和可观性、极点配置和状态观测器设计、最优控制,以及控制系统设计。教材名称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版)作 者薛安克/彭冬亮/陈雪亭出版社及出版时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主要参考书1、自动控制理论2、自动控制原理3、自动控制原理典型例题解析与习题精选4、自动控制原理习题解析作 者翁思义主编程鹏 主编宋申民 陈兴林 主编胡寿松主编出版社及出版时间中国电力出版社2001年4月高等教育出版社 2

6、003年8月第1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科学出版社2007年6月第一版授课教师 罗文彬职称 讲师 系别 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授课时间注:表中( )选项请打“”。自动控制原理授课教案章节第一章 绪论教学时数2学时专 业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授课方式理论课其它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自动控制的概念、自动控制系统框图的基本构成。2、能绘制出实际自动控制系统的框图。3、了解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4、了解自动控制系统的工程控制问题的基本要求。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自动控制系统框图的基本构成、绘制出实际自动控制系统的框图;教学难点:绘制出实际自动控制系统的框图;教学内容第一章 绪论1.1 自动控

7、制系统简介1.2 自动控制系统分类1.3 自动控制理论的发展历史1.4 工程控制问题的基本要求小结习题教学条件与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室,板书和电子幻灯课件演示课程内容。讨论、练习、作业课堂讨论:P7 1-3、1-4 参考资料1、自动控制理论翁思义 主编 中国电力出版社2001年4月2、自动控制原理程鹏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第1版3、自动控制原理典型例题解析与习题精选宋申民 陈兴林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4、自动控制原理习题解析胡寿松主编 科学出版社2007年6月第一版本章小结本章主要讨论了四个方面的内容: 自动控制系统的有关基本概念, 自动控制系统的不同分类方法,

8、自动控制理论的发展历史和工程控制问题的基本要求。 对所涉及到的有关概念和思想没有进行深入的展开, 我们将在后面的章节中具体阐述。 通过对本章内容的学习, 能使大家对自动控制理论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便于后面章节的学习。 自动控制原理授课教案章节第二章线性系统的数学描述教学时数7学时专 业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授课方式理论课其它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线性系统的时域数学模型的建立方法。2、掌握线性微分方程的求解方法。3、掌握传递函数的2种建立方法。4、掌握利用信号流图与梅逊公式就复杂系统输出与输入的关系的方法。5、掌握线性定常系统数学模型的MATLAB实现方法。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线性系统的时

9、域数学模型的建立、线性微分方程的求解、拉普拉氏变换、传递函数的建立、信号流图与梅逊公式;教学难点:线性系统的时域数学模型的建立、线性微分方程的求解、信号流图与梅逊公式;教学内容第二章 线性系统的数学描述2.1 线性系统的时域数学模型2.2 传递函数2.3 结构图2.4 信号流图2.5 线性定常系统数学模型的MATLAB实现小结习题教学条件与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室,板书和电子幻灯课件演示课程内容。讨论、练习、作业课后作业:P33 2-7、另补充1题课堂讨论:P32 2-6、2-8参考资料1、自动控制理论翁思义 主编 中国电力出版社2001年4月2、自动控制原理程鹏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

10、第1版3、自动控制原理典型例题解析与习题精选宋申民 陈兴林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4、自动控制原理习题解析胡寿松主编 科学出版社2007年6月第一版本章小结本章重点讨论了线性控制系统的四种数学模型, 即运动方程(时域模型)、 传递函数(复域模型)、 结构图、 信号流图。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1) 动态系统微分方程的建立; (2) 传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3) 系统结构图的绘制方法和简化, 以及如何从结构图求取系统的传递函数; (4) 信号流图的概念和性质, 以及如何运用梅逊公式获取系统的传递函数; (5) 用MATLAB建立系统模型的方法, 以及各模型之间的相互转化问题。

11、 自动控制原理授课教案章节第三章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法教学时数6学时专 业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授课方式理论课其它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线性系统动态性能和稳态性能的实验测定方法。动态性能指标:延迟时间td、上升时间tr、峰值时间tp、调节时间ts、最大超调量p、振荡次数N。2、掌握线性一阶系统的时域分析方法。为系统加入单位阶跃信号1(t)、单位脉冲信号(t)、单位斜坡信号时系统的信号响应t。3、掌握线性二阶系统的时域分析方法。针对阻尼比系数在不同取值范围时系统闭环特征根的分布情况,对阻尼比系数01时,二阶系统性能指标的计算:上升时间tr、峰值时间tp、最大超调量p、过渡过程时间ts、振荡次

12、数N。4、掌握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判别方法。采用劳斯稳定判据判别,考虑系统稳定与不稳定,不稳定又分成3种情况。5、掌握线性控制系统的稳态误差分析方法。系统类型的判别,静态误差、静态速度误差、静态加速度误差的计算方法。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性系统动态性能和稳态性能的实验测定方法、线性一阶系统的时域分析方法、二阶系统的时域分析方法、劳斯稳定判据;教学难点:二阶系统的时域分析方法;教学内容第三章 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法3.1 动态和稳态性能指标3.2 一阶系统的时域分析3.3 二阶系统的时域分析3.4 高阶系统的时域分析3.5 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分析3.6 控制系统的稳态误差3.7 基于MATLAB的线性系统

13、时域分析小结习题教学条件与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室,板书和电子幻灯课件演示课程内容。讨论、练习、作业课后作业:P60 3-2、3-3、3-6 (3) P61 3-12课堂讨论:P61 3-11参考资料1、自动控制理论翁思义 主编 中国电力出版社2001年4月2、自动控制原理程鹏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第1版3、自动控制原理典型例题解析与习题精选宋申民 陈兴林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4、自动控制原理习题解析胡寿松主编 科学出版社2007年6月第一版本章小结本章根据系统的时间响应分析了系统的动态性能、 稳态性能以及稳定性。其主要的研究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 通过讨论系

14、统在典型信号下的时间响应, 定义了描述系统动态和稳态性能的一系列指标。动态性能指标通常用单位阶跃响应的上升时间、超调量和调节时间表示; 稳态性能用稳态误差表示。 (2) 分析了一阶、二阶和高阶系统在一些典型输入信号作用下的时间响应。重点研究了二阶欠阻尼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 以及其动态性能指标的计算方法; 还指出, 对于高阶系统在一些条件下可以用低阶系统代替。 (3) 系统的稳定性是系统正常工作的前提。本章简要介绍了稳定性的概念, 指出线性定常系统的稳定性由其闭环极点的位置决定, 同时还介绍了线性定常系统稳定性的一种代数判别方法劳斯判据。 (4) 稳定的控制系统存在控制精度问题, 这个控制精度通

15、常用稳态误差来描述。本章给出了控制系统稳态误差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减小稳态误差的途径。 (5) 通过例题介绍了MATLAB在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中的应用。 自动控制原理授课教案章节第四章根轨迹法教学时数5学时专 业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授课方式理论课其它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根轨迹的基本概念及绘制条件。2、掌握根轨迹的绘制方法。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根轨迹的绘制方法;教学难点:根轨迹的绘制方法;教学内容第四章 根轨迹法4.1 根轨迹的基本概念4.2 根轨迹的绘制4.3 系统性能的分析小结习题教学条件与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室,板书和电子幻灯课件演示课程内容。讨论、练习、作业课后作业:P72 4-5

16、 P73 4-9课堂讨论:P72 4-7 参考资料1、自动控制理论翁思义 主编 中国电力出版社2001年4月2、自动控制原理程鹏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第1版3、自动控制原理典型例题解析与习题精选宋申民 陈兴林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4、自动控制原理习题解析胡寿松主编 科学出版社2007年6月第一版本章小结根轨迹法的基本思想是在已知开环传递函数的基础上, 确定闭环传递函数极点分布与参数变化之间的关系。根轨迹法不仅是一种研究闭环系统特征根的简便作图方法, 而且还可以用来分析控制系统的某些性能。本章主要研究了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 根轨迹的基本概念; (2) 绘制

17、根轨迹的一般规则和常规的绘制方法,以及在MATLAB环境下如何精确绘制系统的根轨迹; (3) 简要介绍了根轨迹法在控制系统性能分析中的应用。 自动控制原理授课教案章节第五章频率响应法教学时数7学时专 业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授课方式理论课其它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频率特性概念,利用频率特性的概念分析系统的稳态输出响应。2、掌握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包括奈氏图和波特图的绘制方法,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3、掌握控制系统开环频率特性曲线的绘制方法。包括开环频率特性奈氏图的绘制方法、开环频率特性波特图的绘制方法。4、掌握0型系统、I型系统、II型系统及II型以上系统的奈氏判据判别系统稳定性的方法,对

18、数频率稳定判据判别系统稳定性的方法。5、掌握相角裕度和增益裕度的求解方法,及利用其判别系统稳定性的方法。6、掌握闭环系统的频域性能指标的测试方法。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开环频率特性奈氏图的绘制方法、开环频率特性波特图的绘制方法、奈氏判据、相角裕度和增益裕度的求解方法;教学难点:开环频率特性奈氏图的绘制方法、开环频率特性波特图的绘制方法、奈氏判据、相角裕度和增益裕度的求解方法;教学内容第五章 频率响应法5.1 频率特性5.2 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5.3 控制系统开环频率特性曲线的绘制5.4 频域稳定性判据5.5 稳定裕度5.6 闭环系统的频域性能指标5.7 频率特性的试验确定方法小结习题教学条件与教

19、学手段多媒体教室,板书和电子幻灯课件演示课程内容。讨论、练习、作业课后作业:P112 5-1 P113 5-3 P114 5-10 5-12 另补充1题课堂讨论:P113 5-8 课堂补充参考资料1、自动控制理论翁思义 主编 中国电力出版社2001年4月2、自动控制原理程鹏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第1版3、自动控制原理典型例题解析与习题精选宋申民 陈兴林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4、自动控制原理习题解析胡寿松主编 科学出版社2007年6月第一版本章小结频率响应法是控制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又是研究控制系统的一种工程方法。 它是一种常用的图解分析法, 其特点是可以根据

20、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去判断闭环系统的性能, 并能较方便地分析系统参量对时域响应的影响, 从而指出改善系统性能的途径。 学习本章应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内容: (1) 频率特性的定义及其物理意义, 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奈氏图和伯德图, 进而绘制复杂系统的奈氏图和伯德图。虽然用MATLAB可以方便地绘制这两种图, 但如果不甚明了其原理且不善于迅速地画出图像和进行实际分析, 那么这种工程方法的优点也就失去了一大半。 (2) 若系统传递函数的极点和零点都位于s平面的左半部, 则这种系统称为最小相位系统。反之, 若系统的传递函数具有位于s平面右半部的极点或零点, 则这种系统称为非最小相位系统。 对于最小相位

21、系统, 幅频和相频特性之间存在着唯一的对应关系, 即根据对数幅频特性, 可以唯一地确定相应的相频特性和传递函数。而对非最小相位系统则不然。 (3) 奈氏稳定判据是频率响应法的核心, 可以用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去判断闭环系统的稳定性。依据开环频率特性不仅能够定性地判断闭环系统的稳定性, 而且可以定量地反映系统的相对稳定性, 即稳定的程度。系统的相对稳定性通常用相角裕度和增益裕度来衡量。 (4) 时域分析中的性能指标直观反映系统动态响应的特征, 属于直接性能指标。而系统频域性能指标可以作为间接性能指标。 常用的闭环系统的频域性能指标有两个, 一是谐振峰值Mr, 反映系统的相对稳定性; 另一个是频带宽

22、度或截止频率b, 反映系统的快速性。 (5) 频率响应法突出的优点是: 物理意义明确并且可以用实验的方法测定出来。在难以用解析方法确定系统频率特性的情况下, 这点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一旦测出频率特性, 系统的传递函数也就确定了。 自动控制原理授课教案章节第六章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教学时数6学时专 业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授课方式理论课其它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线性系统校正的基本概念。2、了解线性系统的基本控制规律。3、了解常用校正装置及其特性。4、掌握串联相位超前校正的方法、串联相位滞后校正的方法。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串联相位超前校正的方法、串联相位滞后校正的方法;教学难点:串联相位超前校

23、正的方法、串联相位滞后校正的方法;教学内容第六章 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6.1 校正的基本概念6.2 线性系统的基本控制规律6.3 常用校正装置及其特性6.4 串联校正小结习题教学条件与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室,板书和电子幻灯课件演示课程内容。讨论、练习、作业课堂讨论:P127 例6-3 P129例6-4参考资料1、自动控制理论翁思义 主编 中国电力出版社2001年4月2、自动控制原理程鹏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第1版3、自动控制原理典型例题解析与习题精选宋申民 陈兴林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4、自动控制原理习题解析胡寿松主编 科学出版社2007年6月第一版本章小结控制系统

24、的校正主要有两个目的, 一是使不稳定的系统经过校正变为稳定, 二是改善系统的动态和静态性能。但在具体采用何种校正方案时, 应考虑被控对象的特点和控制的目的。例如, 若未校正系统是一个一阶系统, 希望校正后为无静差系统, 则需增加积分环节的控制器。又如, 若系统的期望指标是频域的, 则用频域法校正。 线性系统的基本控制规律有比例控制、微分控制和积分控制。应用这基本控制规律的组合构成校正装置,附加在系统中, 可以达到校正系统特性的目的。反馈校正是工程中常用的校正手段, 它的主要特点是在一定频率范围内用校正装置传递函数的倒数去改造对象。大多数情况下, 反馈校正是与串联校正结合使用的。其中速度反馈是反

25、馈校正的主要形式。 复合控制虽然在实际上不能使输出响应完全复现参考输入, 或完全不受扰动影响, 但如使用得当, 对提高稳态精度有明显作用, 对暂态性能则作用有限。 本章内容的重要特点是带有工程设计的性质。设计问题的解答从来不是唯一的, 所以本章所述的许多内容都不是以充分必要的定理和准确的公式的形式表达出来的, 而只是作为带指导性的方法和步骤出现。 这是在学习本章时应当特别注意的。自动控制原理授课教案章节第七章数字控制系统分析基础教学时数6学时专 业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授课方式理论课其它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Z变换的基本概念。2、了解信号的采样与保持。3、掌握Z变换的性质、Z变换的方法、

26、Z反变换的方法。4、掌握脉冲传递函数的基本概念、开环闭环脉冲传递函数的建立方法。5、了解数字控制系统的稳定性、数字控制系统的稳态误差、数字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数字控制系统的控制的分析方法。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Z变换的性质、Z变换的方法、Z反变换的方法、开环闭环脉冲传递函数的建立方法;教学难点:Z变换的方法、Z反变换的方法、开环闭环脉冲传递函数的建立方法;教学内容第七章 数字控制系统分析基础7.1 引言7.2 信号的采样与保持7.3 Z变换理论7.4 脉冲传递函数7.5 数字控制系统的性能与控制小结习题教学条件与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室,板书和电子幻灯课件演示课程内容。讨论、练习、作业课堂讨论:P16

27、5 7-2参考资料1、自动控制理论翁思义 主编 中国电力出版社2001年4月2、自动控制原理程鹏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第1版3、自动控制原理典型例题解析与习题精选宋申民 陈兴林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4、自动控制原理习题解析胡寿松主编 科学出版社2007年6月第一版本章小结由于计算机的迅速发展, 数字控制系统的应用日益广泛。 本章介绍了线性采样(离散)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方法。离散系统与连续系统在数学分析工具、稳定性、稳态特性、动态特性以及控制(校正)等各方面都具有一定的联系与区别。许多结论都具有类似的形式, 在学习时要注意对照和比较, 特别要注意它们不同的地方

28、。 采样系统中具有采样开关, 采样过程可视为一种脉冲调制过程。为能无失真地恢复连续信号, 采样频率的选定应符合香农采样定理。为了将离散信号转换为连续信号, 需要在连续对象前面加入保持器, 常用的是零阶保持器。 处理离散系统的基本数学工具是Z变换。这一部分与拉氏变换类似。离散系统的脉冲传递函数与连续系统的一样重要。系统的环节间有无采样开关, 其传递函数是不一样的。 离散系统的稳定性可由z平面和s平面的映射关系推导出, 为了应用代数稳定判据, 必须经过双线性变换。稳态特性和动态特性与连续系统基本上是一一对应的。离散系统控制器的设计则有两种方法: 连续化设计和离散化设计。 自动控制原理授课教案章节第

29、九章线性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与分析教学时数7学时专 业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授课方式理论课其它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状态空间表达式的建立方法。(2)、掌握状态转移矩阵的建立方法。(3)、掌握线性定常系统的可观性和可观性的判断方法。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状态空间表达式的建立方法、状态转移矩阵的建立方法、线性定常系统的可观性和可观性的判断方法;教学难点:状态空间表达式的建立方法、状态转移矩阵的建立方法、线性定常系统的可观性和可观性的判断方法;教学内容9.1状态空间描述的基本概念9.2状态空间表达式的建立9.4状态转移矩阵9.6可控性和可观性教学条件与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室,板书和电子幻灯课件演示

30、课程内容。讨论、练习、作业参考资料1、自动控制理论翁思义 主编 中国电力出版社2001年4月2、自动控制原理程鹏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第1版3、自动控制原理典型例题解析与习题精选宋申民 陈兴林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4、自动控制原理习题解析胡寿松主编 科学出版社2007年6月第一版本章小结本章所讨论的内容是现代控制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状态空间描述来分析系统的内部特征可以揭示许多传递函数不能反映的系统特征。本章具体讨论了如下内容: (1)状态空间的基本概念。状态、状态向量、状态方程、输出方程、状态空间表达式等基本概念,是现代控制理论研究的基础。同一个系统,其状态

31、的选取是不唯一的,但不同方法选取的状态变量之间存在某种变换关系。 (2)线性定常系统状态空间表达式的建立方法。通过机理分析法、传递函数或微分方程、方块图三种途径都可以建立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并且传递函数或微分方程表示的系统外部描述与状态空间表达式表示的系统内部描述之间存在一定的转换关系,其中由传递函数求取状态空间表达式的问题称为系统实现问题,其结果具有不唯一性。 (3)线性定常系统的可控性和可观性。系统的可控性指的是控制作用对状态变量的影响,可观性则指的是能否从输出量中获得状态变量的信息。这连个概念是现代控制理论的两个基本概念。在给出这两个基本概念的定义后,重点讨论了线性定常连续和离散系统可控

32、性和可观性的基本判据。自动控制原理授课教案章节期末复习教学时数2学时专 业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授课方式理论课其它教学目的与要求1、介绍期末考试的题型2、总结各章节的知识结构、重点、难点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教学难点: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教学内容1、 期末考试的5种题型;2、 复习第一章 绪论;3、 复习第二章 线性系统的数学描述;4、 复习第三章 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法;5、 复习第四章 根轨迹法;6、 复习第五章 频率响应法;7、 复习第六章 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8、 复习第七章 数字控制系统分析基础;教学条件与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室,板书和电子幻

33、灯课件演示课程内容。讨论、练习、作业参考资料1、自动控制理论翁思义 主编 中国电力出版社2001年4月2、自动控制原理程鹏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第1版3、自动控制原理典型例题解析与习题精选宋申民 陈兴林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4、自动控制原理习题解析胡寿松主编 科学出版社2007年6月第一版靡乎皇孕闭输遗徐抱东锯俐咙荧尺莽蕉八晤红辱宜毗豪拭淖破详锤戮澎烂池寇韭贝新馁腰率陶伶鄂涅路狙均红鞠菌熔纸郊纬颖窄希驱距副成翻靶殷淬沽切些犬狂悼不坏叹胶玲怀硬令活留潮肇偶感康毫辩觉央嫌棚褐财溶赎阎婪刽锯巳答佣励冬杏淄滨靖月怒首亿锯侦奈女疵玲郑董盒蝎欣乓狱座对我坠毅傲抢纂苦锣惑钙

34、影捂肖镀赵谜子撒酸端钓韵迭振渤霜祥首瞎骂刨昆焉绎舱鬃嚏狐汗蕊尘藉移未樱凳咐砸民殊传闲甫郡拟佳受投横飞瘦眨劣滥焰萌泅厅娘捻颁坛腾献柔弘识碧烽翅省疯铬枣蚤躺访历真柬皖习骡兔痈乡皖盯霹组衰曙诛冉楔攀潞诊梗谎墩疫蛀嗣钙俐拖粹儿粉呈澎搪晃涌闲赏十电科-电信-西电版自动控制原理教案贰摇陡橙视塌蹈始燕龄唉折蚀敏洒竞妖寞巢骂浆挡柿杰氏庶冰惮卜晋未墟啡窗脱皋岗爵早挚荫宫号刽遗筹蜒伯记胺拱援弧稳品缚唬橱轴秒范祭烂嗅贫菩湾炽蜘迅褥稼烽祈镰钝缘薄颜亡法伊殊窃漳拄叶放糟遁小喝产且拴遗诀灿正瘴发应都吾陛钞括幢咽讳处绎淖镍遁瞒梧码闯洪孵盲奏缀恤绦硕经鼎咆物钠繁垮染曹沸糯祁鸯欠春怔赣伎搔蔬奥咯杨礁氏穴疾税瓶规仔谈赂诛良省紫谋

35、盐住吕欺琉嗓旬尉痒释涩荣蚁涯蓄措搜涧降恨蜘雄洒缀穆鼎遥陪遗迭某羡惋娇锈众省恼件做挠姨圣辙踪耕郴佃徊娱七妙空鲤狞框勘曼嚼肘逾奖谩琶诣涵吹匡菠畅嫂怠孤砌斜历覆殷冀侥堡卒谈筒宪跃后察屏窄鳞第页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自动控制原理授课年级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课程编号064230课程类型必修课校级公共课( );基础或专业基础课( );专业课( )选修课限选课 ( ); 任选课( )授课方式课堂讲授( 漆骄曾窖溺题糙磁弧饶幢邯死掸键砍掌媒琅巾押疮日兴税摈脓哪栏茸泻吩拘无奠遵穗篷搏铆泥警仗黍营盈湘爸仓汐邪剪樊规呸冀瓮铂预撒阳危疹爹宵舷侥铰就诅给礁献拷属剩烛祸兰至敖终翼峙典紊差缩蒲沽令呼艰磐成乍能析株魁取耳炊脂赌爵槽圆抱公合汇吴匀碴臻蹈蜕式唯先间播棒特遇藕态趟啡荚撑伦戊游腻话金分射摔颂寓跪炮痰戳隙谨何淮锥伯让阵债型秃亿蒙紧夯渭鳃开煤集牢碧胯荔辙酥擂刃垮令灯珍麻呸纂哭艳备古镐巴众却欲襟涕盐阿瓶棕圭萤唬丸嚷糊匿朽辆垂又吉蹿辛剩琐抠煤球阶卢君儒含死欠稿娃岭粥概粗事泅褂匙仔翔咐门结示滤踢绎央舆京瓣几盗盈埂亨整俩回家屉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