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工艺学第四章生物工艺过程中的无菌技术.ppt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14877089 上传时间:2020-07-31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3.97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生物工艺学第四章生物工艺过程中的无菌技术.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生物工艺学第四章生物工艺过程中的无菌技术.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生物工艺学第四章生物工艺过程中的无菌技术.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资源描述:

《生物工艺学第四章生物工艺过程中的无菌技术.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工艺学第四章生物工艺过程中的无菌技术.ppt(3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生 物 工 艺 学,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生物工艺学(邱树毅主编)配套课件,目录,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工业微生物菌种选育、制备与保藏 第三章工业培养基及其设计 第四章生物工艺过程中的无菌技术 第五章生物反应动力学 第六章 发酵过程原理 第七章 生物反应器及生物工艺过程的放大 第八章 生物反应过程参数检测与控制 第九章 生物产品分离及纯化技术 第十章 生物产品工艺学及应用,第四章 生物工艺过程中的无菌技术,4.1 生物反应过程中无菌的要求 4.2 工业常用无菌技术 4.2.1 干热灭菌 4.2.2 湿热灭菌 4.2.3 射线灭菌 4.2.4 化学药剂灭菌 4.2.5 过滤除菌 4.3 培养基灭菌 4.

2、3.1 湿热灭菌原理 4.3.2 分批灭菌 4.3.3 连续灭菌 4.4 空气除菌 4.4.1 空气除菌方法 4.4.2 空气除菌流程 4.5 设备及管道灭菌,采取措施对生产过程涉及到的原料、设备等进行灭菌处理,达到严格的纯种培养条件。通常工业上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1)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处理; (2)对好氧过程的空气进行灭菌处理; (3)对生物反应器(发酵罐)及其连接管道进行灭菌处理; (4)菌种为无污染的纯粹种子; (5)使生物反应器处于正压环境; (6)对培养过程中补料进行灭菌处理等。,4.1 生物反应过程中无菌的要求,4.2.1 干热灭菌,4.2 工业常用无菌技术,4.2.2 湿热灭菌,

3、4.2.3 射线灭菌,4.2.4 化学药剂灭菌,4.2.5 过滤除菌,干热灭菌时,微生物主要由于氧化作用而死亡。最常用的方法有以下两种: (1)灼烧法。常用于实验室接种针、勺、试管或三角瓶口和棉塞的灭菌,也用于工业发酵罐接种时的火环保护。 (2)烘箱热空气法。将物品放入烘箱内,然后升温至150170,维持12小时。经过烘箱热空气法可以达到彻底灭菌的目的。该法适用于玻璃、陶瓷和金属物品的灭菌。其优点是灭菌后物品干燥,缺点是操作所需时间长,易损坏物品,对液体样品不适用。,4.2.1 干热灭菌,利用饱和蒸汽进行灭菌的方法称为湿热灭菌。通常湿热灭菌条件为121,维持30min。 高压蒸汽灭菌是实验室、

4、发酵工业生产中最常用的灭菌方法。一般培养基、玻璃器皿、无菌水、缓冲液、金属用具等都可以采用此法灭菌。,4.2.2 湿热灭菌,射线灭菌是利用紫外线、高能电磁波或放射性物质产生的高能粒子进行灭菌的方法,其中以紫外线最常用。其杀菌作用主要是因为导致DNA胸腺嘧啶间形成胸腺嘧啶二聚体和胞嘧啶水合物,抑制DNA正常复制。此外,空气在紫外线辐射下产生的臭氧有一定杀菌作用。,4.2.3 射线灭菌,某些化学试剂能与微生物发生反应而具有杀菌作用。常用的化学药剂有酒精、甲醛、漂白粉(或次氯酸钠)、高锰酸钾、环氧乙烷、季铵盐等。由于化学药剂也会与培养基中的一些成分作用,且加入培养基后易残留在培养基内,所以,化学药剂

5、不能用于培养基的灭菌,一般应用于发酵工厂环境的消毒。,4.2.4 化学药剂灭菌,过滤除菌是利用过滤法阻留微生物以达到除菌的目的。此法仅适用于不耐高温的液体培养基组分和空气的过滤除菌。工业上常用过滤法大量制备无菌空气,供好氧微生物的液体深层发酵使用。,4.2.5 过滤除菌,4.3.1 湿热灭菌原理,4.3培养基灭菌,4.3.2 分批灭菌,4.3.3 连续灭菌,4.3.1.1 微生物热阻, 每种微生物都有一定的生长温度范围。当微生物处于生长温度的下限时,代谢作用几乎停止而处于休眠状态。当温度超过生长温度的上限时,微生物细胞中的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会发生不可逆变性,使微生物在很短的时间内死亡,加热灭菌

6、就是根据微生物的这一特性进行的。 一般微生物的营养细胞在60加热10min全部死亡,但细菌芽孢能耐受较高的温度,在100需要数分钟甚至数小时才能被杀灭。某些嗜热菌的芽孢在120下需30min甚至更长时间才能杀灭。所以,一般衡量灭菌彻底与否,是以能否杀灭芽孢细菌为标准。,4.3.1 湿热灭菌原理,致死温度:杀死微生物的极限温度称为。 致死时间:在致死温度下,杀死全部微生物所需要的时间称为。 在致死温度以上,温度愈高,致死时间愈短。由于不同种类微生物细胞及微生物细胞和微生物孢子对热的抵抗力不同,它们的致死温度和致死时间也有很大的差别。 热阻:微生物对热的抵抗力,即指微生物在某一特定条件下(主要是温

7、度)的致死时间。 相对热阻:指某一条件下的致死时间与另一微生物在相同条件下的致死时间之比。,在一定温度下,微生物受热致死遵循分子反应速率理论,微生物受热死亡的速率dN/dt在任何瞬间与残留的活菌数N成正比,这就是对数残留定律,其数学表达式为 式中:N残留活菌数,个; t受热时间,min; k比死亡速率常数,s-1。k也称灭菌速率常数,此常数大小与微生物种类及灭菌温度有关; dN/dt活菌数瞬时变化速率,即死亡速率。,4.3.1.2湿热灭菌的对数残留定律,若开始灭菌(t=0)时,培养基中活的微生物数为N0,将式上式积分后可得到 式中:N0开始灭菌时原有的活菌数,个; Nt经过t时间灭菌后的残留菌

8、数,个。 此式是计算灭菌的基本公式,从式中可知灭菌时间取决于污染程度(N0)、灭菌程度(残留菌数Nt)和k值。 亦可看出,如果要求完全彻底灭菌,即残留菌数Nt=0时,需要的灭菌时间为无穷大, 此式即无意义,事实上是不可能的。因此,工程上进行灭菌设计时,一般采用Nt=0.001,即在1000次灭菌中允许有一次染菌机会。,在实际过程中某些微生物受热死亡的速率是不符合对数残留规律的。将其N0/Nt对灭菌时间t在半对数坐标中标绘得到的残留曲线不是直线。呈现这种热死亡非对数动力学行为的主要是一些微生物芽孢。有关这一类热死亡动力学的行为,虽然可用多种模型来描述,但其中以Prokop和Hunphey所提出的

9、“菌体循序死亡模型”最有代表性,其假设耐热性微生物芽孢的死亡不是突然的,而是渐变的,即耐热性芽孢(R型)先转变为对热敏感的中间态芽孢(S型),然后转变成死亡的芽孢(D型),这一过程可用下式表示 NR耐热性活芽孢数(R型);NS敏感性活芽孢数(S型); ND死亡的芽孢数(D型);,4.3.1.3 湿热灭菌的非对数残留定律,根据对数残留定律,联立微分方程可得 式中:Nt任一时刻具有活力的芽孢数,即Nt = NS + NR; N0初始的活芽孢数; kR耐热性芽孢的比死亡速率,s-1; kS敏感性芽孢的比死亡速率,s-1。 在温度相同时,对数与非对数定律的灭菌时间t不同。,当培养基受热温度从T1上升至

10、T2时,微生物的比死亡速率常数k和培养基成分分解破坏的速率常数k变化情况为 对微生物的死亡情况而言 将上述两式相除并取对数后可得 培养基成分的破坏,同样也可得 两式相除得,4.3.1.4 灭菌温度和时间的选择,在生产中必须选择既能达到灭菌目的,又能使培养基成分破坏减少至最少的工艺条件。 微生物的受热死亡属于单分子反应,其灭菌速率常数k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可用阿累尼乌斯方程表示: 式中:A阿累尼乌斯常数,s-1; R气体常数,8.314J/(molK); T热力学温度,K; E微生物死亡活化能,J/mol 。 大部分培养基的破坏也可认为是一级分解反应,若其他条件不变,培养基成分分解速率常数和温度的关

11、系也可用阿累尼乌斯方程表示。,4.3.1.4 灭菌温度和时间的选择,灭菌温度和完全灭菌时间对维生素B1破坏量的比较,由于灭菌时杀死微生物的活化能大于培养基成分破坏的活化能E,因此随着温度的上升,微生物比死亡速率常数增加倍数要大于培养基成分破坏分解速率常数的增加倍数。也就是说,当灭菌温度升高时,微生物死亡速率大于培养基成分破坏的速率。根据这一理论,培养基灭菌一般选择高温快速灭菌法,换言之,为达到目的相同的灭菌效果,提高灭菌温度可以明显缩短灭菌时间,并可减少培养基因受热时间长而遭到破坏的损失。,不同成分的培养基其含菌量是不同的。培养基中微生物数量越多,达到无菌要求所需的灭菌时间也越长。天然基质培养

12、基,特别是营养丰富或变质的原料中含菌量远比化工原料的含菌量多,因此,灭菌时间要适当延长。含芽孢杆菌多的培养基,要适当提高灭菌温度并延长灭菌时间。,4.3.1.5 影响培养基灭菌的其他因素,培养基成分,培养基pH,培养基物理状态,泡沫,微生物数量,pH对微生物的耐热性影响很大,pH为6.08.0时微生物耐热能力最强,pH小于6.0时,H+易渗入微生物细胞内,改变细胞的生理反应促使其死亡。所以培养基pH愈低,灭菌所需时间愈短。,固体培养基的灭菌时间要比液体培养基的灭菌时间长,假如100时液体培养基的灭菌时间为1h,而固体培养基则需要23h才能达到同样的灭菌效果。其原因在于液体培养基灭菌时,热的传递

13、除了传导作用外还有对流作用,而固体培养基则只有传导作用而没有对流作用,另外液体培养基中水的传热系数要比有机固体物质大得多。,泡沫中的空气形成隔热层,使传热困难,对灭菌极为不利。因此对易产生泡沫的培养基进行灭菌时,可加入少量消泡剂。,油脂、糖类及一定浓度的蛋白质增加了微生物的耐热性,高浓度有机物会在细胞的周围形成一层薄膜,从而影响热的传入。所以灭菌温度应高些。 例如,大肠杆菌在水中加热到6065便死亡,在10%的糖液中,需70处理46min,而在30%的糖液中则需70处理30min。,4.3.2 分批灭菌,培养基的分批灭菌就是将配制好的培养基放在发酵罐或生物反应器中,通入蒸汽将培养基和所用设备仪

14、器进行灭菌的操作过程,也称为实罐灭菌,而若反应中没有物料,则称为空消,空消是对发酵罐设备及其周边连接管道进行灭菌处理。 优点:培养基的分批灭菌不需要专门的灭菌设备,对蒸汽要求低,投资少,设备简单,灭菌效果可靠。 缺点:在灭菌过程中蒸汽消耗量大,造成锅炉负荷波动大。 应用:分批灭菌是中、小型发酵罐经常采用的一种培养基灭菌方法。,分批灭菌在所用的发酵罐中进行。将培养基在配制罐中配好以后,用泵通过专用管道输入发酵罐中,然后用直接蒸汽或间接蒸汽加热到灭菌温度(一般121)在此温度维持一定时间,再冷却到发酵所需温度,完成灭菌过程。 分批灭菌过程包括升温、维持和冷却三个阶段,通常100以下的温度对灭菌没有

15、太多贡献,在实际过程中是忽略的,升温是指从100升到121的情况,而冷却是指121冷却到100时的情况,在这两个温度段,加热升温和冷却对灭菌是有贡献的。 为了使灭菌处理得到期望的结果,Deindoerfer引入了来测定灭菌度(N0/N) 。ln Deindoerfer还假设各阶段灭菌效果可以叠加,即 总加热维持冷却ln,4.3.2 分批灭菌,例:一万升培养基在发酵罐中于120分批灭菌,各阶段的时间分别为:升温从100120,37分钟,保持120,10分钟,从120冷却到100,13分钟,计算总。 解:由表45,从100120的值累加为7.25,由于实际升温过程为37分钟,而不是20分钟,实际有

16、更多的灭菌处理。则: 加热7.2513.41 同样,从120冷却到100,在20分钟时间内值为7.25,由于实际冷却时间为13分钟,灭菌过程实际更少,则 冷却7.254.71 保持阶段. kt,k1.47(120) 保持1.471014.7 所以,总加热维持冷却13.44.7114.732.82 一般来说,在培养基分批灭菌,使用Richards方法计算有大约5的偏差,其最大优点是计算简单,这样,在灭菌过程中可很快调整灭菌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分批灭菌操作: 发酵罐上一般装有空气管道,取样用的取样管道,放料用的出料管道,接种管道,消泡管道,补料管道,调节pH用的酸碱管道以及控制培养温度用的降温水管

17、道。降温水管是与夹套或蛇管连接,与发酵罐内部不相通。,4.3.2 分批灭菌,注意事项: 在进行培养基灭菌之前,通常应先把发酵罐的分空气过滤器灭菌并用空气吹干。 开始灭菌时,应放去夹套或蛇管中的冷水,开启排气管阀,通过空气管向罐内的培养基通过蒸汽进行加热。 当培养基温度升到75左右时,从取样管和放料管向罐内通入蒸汽,培养基温度达到120,罐压达1105Pa(表压)时,安装在发酵罐上封头的接种、补料、消泡剂、酸、碱管道应排气,并调节好各进气和排气阀门,使罐压和温度保持在这一水平进行保温。 在保温阶段,凡进口在培养基液面下的各管道以及显示镜管都应通入蒸汽,在液面上的其余各管道则应排放蒸汽,这样才能保

18、证灭菌彻底,不留死角。 保温结束后,依次关闭各排气,进气阀门,待罐内压力低于空气压力后,向罐内通入无菌空气,在夹套或蛇管中通冷却水,使培养基温度降到所需温度。,培养基的连续灭菌就是将配好的培养基在向发酵罐等培养装置输送的同时进行加热、保温和冷却的灭菌过程。,图4- 1 连续灭菌过程中温度变化,优点:提高产量;产品质量较易控制。蒸汽负荷均衡,锅炉利用率高,操作方便。适宜采用自动控制。 降低劳动强度。,4.3.3 连续灭菌,连续灭菌的基本设备一般包括: 配料预热罐,将配好的料液预热到6070,以避免灭菌时由于料液与蒸汽温度相差过大而产生水汽撞击声; 连消塔,连消塔的作用主要是使高温蒸汽与料液迅速接

19、触混合,并使料液的温度很快升高到灭菌温度 (126132); 维持罐,连消塔加热的时间很短,光靠这段时间的灭菌是不够的; 冷却管,从维持罐出来的料液要经过冷却管进行冷却,生产上一般采用冷却水喷淋冷却,冷却到4050后,输送到预先已经灭菌过的罐内。,常用连续灭菌工艺流程,4.3.3.1连消塔喷淋冷却流程 4.3.3.2喷射加热真空冷却流程 4.3.3.3板式换热器灭菌流程,4.3.3.1 连消塔喷淋冷却流程,1-料液罐 2-连消泵 3-连消塔 4-维持罐 5-喷淋冷却器 图4- 2 喷淋冷却的连续灭菌流程,配好的培养基用泵打人连消塔与蒸汽直接混合,达到灭菌温度后进入维持罐,维持一定时间后经喷淋冷

20、却器冷却至一定温度后进入发酵罐。,图4- 3 真空冷却的连续灭菌流程,4.3.3.2 喷射加热真空冷却流程,培养基用泵打入喷射加热器,以较高速度自喷嘴喷出,借高速流体的抽吸作用与蒸汽混合后进人管道维持器,经一定维持时间后通过一膨胀阀进入真空闪急蒸发室,因真空作用使水分急骤蒸发而冷却到7080左右,再进入发酵罐冷却到接种温度。 流程优点:加热和冷却在瞬间完成,营养成分破坏最少,可以采用高温灭菌,把温度升高到140而不致引起培养基营养成分的严重破坏。,图4- 4 薄板换热器连续灭菌流程,4.3.3.3 板式换热器灭菌流程, 流程中采用了薄板换热器作为培养液的加热和冷却器,培养液在设备中同时完成预热

21、、灭菌及冷却过程。 蒸汽加热段使培养液的温度升高,经维持段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在薄板换热器的另一段冷却,从而使培养液的预热、加热灭菌及冷却过程可在同一设备内完成。 虽然利用板式热交换器进行连续灭菌时,加热和冷却培养液所需要的时间比使用喷射式连续灭菌稍长,但灭菌周期则较间歇灭菌短得多。 由于灭菌培养液的预热过程同时为灭菌培养液的冷却过程,所以节约了蒸汽及冷却水的用量。,4.4.1 空气除菌方法,4.4 空气除菌,4.4.2 空气除菌流程,4.3.3 连续灭菌,空气除菌就是除去或杀灭空气中的微生物,可使用介质过滤、辐射、化学药品、加热、静电吸附等方法。其中,介质过滤和静电吸附方法是利用分离过程把微生

22、物粒子除去,其余的方法是使微生物蛋白质变性失活。,4.4.1.1 热杀菌,热杀菌是一种有效的、可靠的方法。 例如,细菌孢子虽然耐热能力很强,悬浮在空气中的细菌孢子在218保温24s就被杀死。但是如果采用蒸汽或电来加热大量的空气,以达到杀菌的目的,则需要增设许多换热设备,这在工业生产是很不经济的。,X-射线、-射线、紫外线、超声波、-射线等从理论上都能破坏蛋白质活性而起杀菌作用。但应用较广泛的还是紫外线,它的波长在253.72256nm时杀菌效力最强,它的杀菌力与紫外线的强度成正比,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紫外线通常用于无菌室和医院手术室等空气对流不大的环境消毒杀菌。但杀菌效率低,杀菌时间长,一般要

23、结合甲醛或苯酚喷雾等来保证无菌室的高度无菌。,4.4.1.2辐射杀菌,4.4.1.3 静电除菌,静电除尘是利用静电引力吸附带电粒子而达到除菌除尘的目的。悬浮于空气中的微生物,其孢子大多带有不同的电荷,没有带电荷的微粒在进入高压静电场时都会被电离变成带电微粒,对于一些直径很小的微粒,它所带的电荷很小,当产生的引力等于或小于气流对微粒的拖带力或微粒布朗扩散运动的动量时,则微粒就不能被吸附而沉降,所以静电除尘对很小的微粒效率较高。,4.4.1.4 过滤除菌法,过滤除菌是目前生物技术产业生产中最常用的空气除菌方法,它采用定期灭菌的干燥介质来阻截滤过的空气所含的微生物,从而获得无菌空气。 原理:深层过滤

24、常用的过滤介质(如棉花)的纤维直径一般为1620m,当填充系数为8%时,棉花纤维所形成网络的孔隙为2050m。微粒随空气流通过过滤层时滤层纤维所形成的网格阻碍气流前进,使气流无数次改变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而绕过纤维前进,这些改变引起微粒对滤层纤维产生惯性冲击、重力沉降、拦截、布朗扩散、静电吸引等作用而把微粒截留在纤维表面。,4.4.2 空气除菌流程,空气除菌流程是按发酵生产时对无菌空气的要求,如无菌程度、空气压力、温度和湿度等,并结合采气环境的空气条件和所用除菌设备的特性,根据空气的性质制定的。 4.4.2.1 两极冷却、加热除菌流程 4.4.2.2 冷热空气直接混合式空气除菌流程 4.4.2.

25、3 高效前置过滤空气除菌流程 4.4.2.4 利用热空气加热冷空气的流程,4.4.2.1 两极冷却、加热除菌流程,特点:两次冷却、两次分离、适当加热。两次冷却、两次分离油水的好处是能提高传热系数,节约冷却水,油水分离得比较完全。 经第一冷却器冷却后,大部分的水、油都已结成较大的颗粒, 且雾粒浓度较大,故适宜用旋风分离分离。第二冷却器使空气进一步冷却后析出一部分较小雾粒,宜采用丝网分离器分离,这样发挥丝网能够分离较小直径的雾粒和分离效率高的作用。 通常,第一级冷却到3035,第二级冷却到2025。 适用:两级冷却、加热除菌流程尤其适用潮湿的地区,其他地区可根据当地的情况,对流程中的设备作适当的增

26、减。一些对无菌程度要求比较高的微生物工程产品,均使用此流程。,4.4.2.2冷热空气直接混合式空气除菌流程,1-粗过滤器;2-压缩机;3-贮罐;4-冷却器; 5-丝网分离器;6-过滤器 图4- 6 冷热空气直接混合式空气除菌流程,从流程图可以看出,压缩空气从贮罐出来后分成两部分,一部分进入冷却器,冷却到较低温度,经分离器分离水、油雾后与另一部分未处理过的高温压缩空气混合,此时混合空气已达到温度为3035,相对湿度为5060的要求,再进入过滤器过滤该流程的特点是可省去第二次冷却后的分离设备和空气加热设备,流程比较简单,利用压缩空气来加热析水后的空气,冷却水用量少等。该流程适用于中等含湿地区,但不

27、适合于空气含湿量高的地区。由于外界空气随季节而变化,冷热空气的混合流程需要较高的操作技术。,4.4.2.3 高效前置过滤空气除菌流程,它采用了高效率的前置过滤设备,利用压缩机的抽吸作用,使空气先经中、高效过滤后,再进入空气压缩机,这样就降低了主过滤器的负荷。经高效前置过滤后,空气的无菌程度已相当高,再经冷却、分离,进入主过滤器过滤就可获得无菌程度很高的空气。此流程的特点是采用了高效率的前置过滤设备,使空气经过多次过滤,因而所得的空气无菌程度比较高。,4.4.2.4 利用热空气加热冷空气的流程,1-高空采风;2-压缩机;3-贮罐;4-冷却器;5-丝网分离器;6-加热器7-过滤器,它利用压缩后热空

28、气和冷却后的冷空气进行交换,使冷空气的温度升高,降低相对湿度。 此流程对热能的利用比较合理,热交换还可以兼做贮气罐,但由于气气交换的传热系数很小,加热面积要足够大才能满足要求。,无菌空气制备的两部分内容: 一是对进入空气过滤器的空气进行预处理,达到合适的空气状态(压强); 二是对空气进行过滤处理,以除去微生物颗粒,满足生物细胞培养需要。,热空气加热冷空气流程,4.5设备及管道灭菌,两个罐及连接管的蒸汽灭菌,从有关管道通入蒸汽,使罐内蒸汽压力达0.147MPa,维持45min,灭菌过程中,从所有液位以上的阀门、边阀排出空气,并使蒸汽通过这些阀门以防止出现死角。灭菌完毕后关闭蒸汽,待罐内压力低于空气过滤器压力时,通入无菌空气保压0.098MPa。,排出过滤器中的空气,从过滤器上部通入蒸汽,并从上、下排气口排蒸汽,维持压力0.147MPa灭菌2h。灭菌完毕,通入压缩空气吹干。,发酵罐空气过滤器的加热灭菌设置,本章小结,工业常用无菌技术,培养基灭菌原理及方法,空气除菌方法及流程,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