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块二专题十二古代诗歌阅读-知人论世缘景明情.ppt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14876671 上传时间:2020-07-31 格式:PPT 页数:383 大小:6.43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板块二专题十二古代诗歌阅读-知人论世缘景明情.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83页
板块二专题十二古代诗歌阅读-知人论世缘景明情.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83页
板块二专题十二古代诗歌阅读-知人论世缘景明情.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83页
资源描述:

《板块二专题十二古代诗歌阅读-知人论世缘景明情.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板块二专题十二古代诗歌阅读-知人论世缘景明情.ppt(38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专题十二 古代诗歌阅读 知人论世,缘景明情 补上一课 如何读懂古诗歌 第一节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第二节 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第1讲 形象 第2讲 语言 第3讲 表达技巧,专题十二古代诗歌阅读 知人论世,缘景明情,语不惊人死不休,宋代京都汴京(今河南开封)有个陈舍人,偶然得到一部旧本杜甫诗集。由于这部诗集年深日久,其中送蔡都尉诗中有一句脱漏了一个字:身轻一鸟 ,枪急万人呼。陈舍人把全诗读了好几遍,仍然猜不透该补什么字恰当。,有一天,适逢几个朋友来看陈舍人,他便将杜甫诗集摆在大家面前,让大家看补什么字好。一个年轻朋友看后说:“老杜这首诗是赞美蔡都尉武艺高强的,我看该补一个疾

2、字!”一个中年朋友听后说:“不行。这下句是枪急万人呼,疾急都是入声字,读音相同,意思也差不多。我看补个度字如何?”陈舍人把前后两句连起来读了一遍,摇头说:“度字后面往往有字承接,用在这里没有着落;同时,度字也显不出身轻如鸟快如飞的特点。”这时,有人提出补“落”字,有人提出用“起”字,还有人说“下”字好。大家各抒己见,莫衷一是,陈舍人只好劝大家改日再议。,不久,陈舍人又得了一部新本杜甫诗集。他迫不及待地翻开一看,原来这脱漏的是个“过”字。“身轻一鸟过,枪急万人呼”,一个“过”字,使蔡都尉身轻如鸟的武功形象跃然纸上。朋友们知道后赞不绝口:“老杜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就是这一字之功,我们就望尘莫及了!

3、”,(2013广东高考) 10.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鹧鸪天 【宋】张炎 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劳劳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 修禊近,卖饧时,故乡惟有梦相随。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也皱眉。 【注】劳劳:遥远。修禊: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卖饧:清明前后卖糖粥。苏堤: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闻名。,(1)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4分),【参考答案一】诗人借助忧伤的玉笛声,辽阔的山水,低垂的暝云,觅食安家的燕子,雨打梨花等景物,描绘了一幅暮春图,营造了凄清、冷寂的氛围,抒发了诗人漂泊异乡的孤独愁苦,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浓浓的思念之情。 【参考答案二】上片,楼上的

4、玉笛声引起了诗人的故乡之思,奠定了惆怅的感情基调;诗人不禁向故乡方向眺望,然而却是茫茫的一片春水和低垂的暝云,更渲染了凄清的氛围;燕子正忙着觅食、筑巢安家,而自己却流落他乡,二者形成鲜明的对比,更突显诗人漂泊的孤独;最后再以“雨”来加深诗人思乡的愁绪。,(2)作者为什么说“不是苏堤也皱眉”?请结合词的下片分析。(3分),【参考答案】清明时节临近,故乡只 有在诗人的梦里才能出现。诗人晚上因思乡而无法入睡,漫步江边以排遣愁绪,折下柳条原想寄托故乡之思,可“柳”毕竟象征着离别,异乡折柳,也只能徒增烦恼忧愁罢了。因而即使不是家乡苏堤的柳条,也足以让诗人更紧锁双眉。,把握内容和思路是读懂诗歌的关键。下面

5、我们就考场上短时间内如何快速读懂诗歌作一指导。 古诗鉴赏,其前提是要读懂诗歌。对于考生来说,能否读懂诗,决定着能否全面理解、深刻领悟作品的内容和技巧。因此,必须扭转轻读诗、重做题的倾向,而应沉下心来,反复咀嚼,一定要重视古诗本身给我们传达的内容,从而来解读古诗。 在考场上,读懂一首古诗,说到底就是理解诗句意思,诗歌写了哪些内容,是按照什么样的思路和层次来写的。下面我们就考场上如何能在短时间内快速读懂诗歌作解说。,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如何利用标题来读诗呢? (一)把握标题信息 标题是诗歌内容和形式等信息的丰富载体。有的标题概括了作品的重要内容,有的揭示了作品的线索,有的奠定了作品的感

6、情基调,有的揭示了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总之,标题是我们理解诗歌的重要切入点。,如:,诗题,重要信息,咏素蝶诗,鹊桥仙七夕,征人怨,交代了写作对象(素蝶);点明了诗的类别(咏物诗);暗示了写作手法(托物言志)。,交代了写作对象、内容(七夕)或写作缘由(因七夕而写);暗示了写作内容和情感(写夫妻相思相聚)。,交代了写作对象(征人);揭示了全诗的感情基调(怨);暗示了诗的类别(边塞诗)。,诗题,重要信息,左迁至蓝关 示侄孙湘,梦游天姥 吟留别,交代了写作缘由(左迁)、地点(蓝关)和特定读者(侄孙湘); 暗示了诗的类别(贬谪诗)。,交代了写作内容(梦游天姥);交代了写作目的(留别);

7、交代了诗的体裁(古体诗);暗示了写作手法(浪漫主义手法)。,即时应用 1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一诗,从标题上来看,交代 了哪些内容? 答:_ _ 参考答案:交代了写作缘由和内容(竹窗闻风);交代了写作目的(怀念远方之人);暗示了诗的感情基调和类别(怀人诗)。,读标题,另外,古人还有一个写作习惯,通常在诗的开头一两句就破题、点题。这样,我们就可以依据标题,了解开头的内容。,即时应用 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乌 夜 啼 陆游 纨扇婵娟素月,纱巾缥缈轻烟。高槐叶长阴初合,清润雨余天。弄笔斜行小草,钩帘浅醉闲眠。更无一点尘埃到,枕上听新蝉。,从词中的“弄笔”“钩帘”“听新蝉”这些词看,你认为作

8、者在词中要表现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答:_ _ _ _,解析:(1)读题目:“乌夜啼”,时间为“夜”,物象为“乌”,动作为“啼”。(2)猜想:作者为什么夜里不睡?心情如何?(3)读诗:“素月”与标题中的“夜”对应,诗人在干什么?原来在“弄笔”写作,再联系陆游的生平作答。 参考答案:“弄笔”表现词人报国壮志被压抑,兴酣落笔,藉以发泄愤激的感情;“钩帘”挂起帘钩,迎风纳凉;“听新蝉”以动衬静,凸显环境的清幽。从这些词语中,可以看出词人表面闲适而内心却不平静,胸怀天下却壮志难酬的郁闷。,诗的正文是阅读的核心,读懂正文也是读懂诗歌的关键所在。这一环节是以平时的积累和素养为基础的,不过,方法上

9、还是有几点很关键:,(一)懂得结构章法和基本特点 (1)结构章法,(2)基本特点:情景结合 前后内容(即写景与抒情)是对应一致的,如乐景乐情,哀景哀情。 前后内容(即写景与抒情)是相关、相反、相衬的,形成虚实相衬的关系,如乐景衬哀情等。,如:,诗 歌,题竹石牧牛(并引) 黄庭坚 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戏咏。 野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 阿童三尺棰,御此老觳觫。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 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注 伯时:宋著名画家李公麟的字。野次:郊野。棰:鞭子。,前四句为第一层次。,后四句为第二层次。,层次及内容,分别写了石、竹、牧童、老牛四个物象,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

10、。,写了作者由画中的内容而生发出的感想。,即时应用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苦 寒 行 刘克庄 十月边头风色恶,官军身上衣裘薄。 押衣敕使来不来?夜长甲冷睡难着。 长安城中多热官,朱门日高未启关。 重重帏箔施屏山,中酒不知屏外寒。 注敕使:奉皇帝命令办事的使者。热官:指有权势的大官僚。帏箔:帐幔和帘子。,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答:_ _ 参考答案:可分两个层次:前四句为第一层,写初冬边疆骤冷,战士们衣薄难眠;后四句为第二层,写京城官僚暖床醉酒,长睡不起。,(二)读关键语品情感 中国古典诗歌大都篇幅短小,钱钟书用“闪电战”来形容古诗鉴赏。而其语言高度凝练、概括、含

11、蓄而有跳跃性。因此,读诗时千万不能匆匆一扫而过,这样绝对是读不懂、读不透的。而应一个字一个字地品读,边读边想其意,力求还原诗歌画面。当然,最重要的是抓住关键诗词句,迅速定位情感基调。,例如:,方法,举例,结句和其他表明诗眼的字句,往往直接透露了诗的主旨。,王维的山居秋暝最后一联“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是诗眼句,而 “留”则是诗眼,全诗要表达的对山水田园的留恋和对官场的厌恶都通过 “留”字表现了出来。,诗词中的一两个字往往揭示了其情感,这样的字叫“情感语言”。如抓住了这些字,把握思想感情往往既快又准。它不单单是诗眼词眼,有时藏在写景叙事句中。,“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中的 “独”字就是情感语

12、言,它揭示出了诗人的孤独感;“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中的“独”“闲”就是情感语言,揭示出诗人的孤独、无聊之感。,即时应用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答:_ _ _ 参考答案:“凉”。“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或心凉)。三、四两句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真)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答“缺”字,言之

13、成理亦可),(三)抓住景、事、情 任何类别的诗歌都离不开“景”“事(典故)”“情”三要素,其中“景、事”是表象,“情”是诗的内核。我们要做的就是,仔细阅读全诗,对文字信息进行检索分类,注意诗中出现的景物意象、人物事件,由意象、事件生发开去。只有一个意象的画面,如荷花、菊花、竹子,本身就含有诗人全部的思想感情;众多意象组成的画面意境,其中也以一两个意象为主体。通过对景、事的提炼、理解,围绕人之常情,推导出诗的主旨。,例如: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问题有两个:(1)分别概括

14、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这里的景是:空荡荡的台、千古自流的江水、落日下的山峦、青天、长江水、水中白鹭洲。这里的事件是:诗人游凤凰古台、看到吴宫上演的今昔变化、感受晋代衣冠成冢。不难看出,前者写的是南京的自然景色依旧,后者写的是南京作为六朝古都经历由盛到衰的变化往事。有变的,有不变的,人世沧桑巨变,自然景物亘古永恒,古今对比,推导出诗人在抒发古今兴亡盛衰之感。 再看尾联:景,浮云、太阳;事,诗人望长安而不见;情,愁。“浮云蔽日”有深意,“云”轻浮不定,与左右逢源的奸邪小人相似;“日”

15、为天的代表,指皇帝天子。浮云蔽日使自己不得见长安,自然因不被统治者重用而忧愁。,即时应用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军城早秋 严武注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答:_ _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答:_ _ _,解析:第一个问题从“景象”及其“寓意”的角度设题,切入点就是捕捉诗句中所选用的意象,并把这些意象组织成一幅有机特征鲜明的画面。

16、然后再结合主旨,明确画面的深层含意,也就确定了“寓意”。 第二个问题从“情怀”的角度设题,切入点是捕捉和主旨密切相关的意象,如“飞将”“沙场”“匹马”等,把握诗歌的整体氛围,品味诗眼所在的词句,如“更催”“莫遣”等,综合多方面多角度,明确“情怀”。,参考答案:(1)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诗歌中有许多提示性、暗示性信息,如注释和题干等,这些信息也很重要,有的还可

17、能是解题的关键。 (一)注释的暗示 高考所选诗歌的题材多种多样,大多附有注释。,注释,作用,介绍疑难词语、地名,介绍写作背景,介绍相关诗句,介绍作者,提供与“此诗作于贬官或流放之际”类似的注解,帮助读懂诗句,暗示本诗的思想主旨,暗示本诗的用典或意境,暗示本诗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与诗人仕途失意、对现实不满,或报国无门、壮志难酬、愤懑孤寂深层原因有关,示例:,诗歌,借助注释理解写作意图,此诗赠花卿的目的是给花卿以委婉的讽刺。,“此曲只应天上有”是说花卿僭用天子音乐,不当受之。,“人间能得几回闻”隐含警示之意,意谓这种享受难于长久。,赠 花 卿注 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 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

18、天上有, 人间能得几回闻。 注花卿,名敬定,成都府尹崔光 远的部将,平叛中立过功;后居功自傲,目无朝廷,僭用天子音乐。,(二)题干的暗示 所谓题干,即命题的语言文字,包括三大要素:指向要素(回答什么问题)、解说要素(解释题目要求)、限制要素(哪一联、哪一句等)。抓住题干的暗示信息可以让你进一步读懂诗歌。这也叫借题解文法。,即时应用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1)诗歌中间四句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采用了何种手法? 答:_ _ (2)陶渊明有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19、本诗中作者的情感态度与陶渊明有何不同? 答:_ _,解析:关注题干信息,提炼重要信息点。 题干(1)“诗歌中间四句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采用了何种手法?” 信息提炼:中间四句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主要内容是景物画面,采用了某种需要深入探讨的表达技巧。 这种表达技巧是在描写某种景物画面时运用的,所以,深入思考还是要立足于描写景物常用的技巧。,题干(2)“陶渊明有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本诗中作者的情感态度与陶渊明有何不同?” 信息提炼:本诗在情感态度上与陶渊明在田园隐逸诗中所体现出来的“隐居田园,悠然自得”的感受有可比之处,但又有所不同,要回到诗中关注这种共同点,更要明辨这种不同。,参考答案:(

20、1)诗歌中间四句描绘出了一幅山家秋晚图:树木都已披上秋色,夕阳西下,给山峰涂上了余晖,牧人从山中赶着牛群归来,猎马也驮着猎物回来了。由远及近,前两句写静景,后两句写动景,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2)陶渊明在田园中能找到慰藉,显得悠然自得。本诗作者却在闲逸的情调中,透露出几分彷徨与苦闷。 总之,只要留意诗歌的这些或隐或显的细节,加上平时掌握的诗歌知识,在考场上就能在短时间内读懂一首诗。,第一节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是诗歌鉴赏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诗歌的思想内容是诗歌通过艺术意境传达给读者的感情状态,一般指诗歌画面反映的状况或现象、诗歌的主题、诗人寄托的

21、情感等。分析、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必须借助对诗歌形象的分析,联系写作背景等因素全面综合来考虑。,所谓“评价”大多是对写了什么、内容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作出判断。从近几年高考试题来看,真正要求作出评价的不多,即使是涉及这一层面,也多是开放性的题目,考生可任选一个角度作答,言之成理即可。倒是分析概括诗歌的思想内容类题目设题比较多。不同题材的诗歌往往表现了特定的思想内容,那么反过来,我们也可以根据诗歌的题材,大致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高考中,常见的诗歌题材有以下七种类型。,题材特征 咏史怀古诗,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等为题材,通过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描写古迹来抒发诗人的兴衰之感,以寄托哀思、借古

22、讽今。,形式标志主要体现为: 一是标题中有“咏史”“怀古”“登某古迹有怀”“古人名咏”等,如李商隐的咏史(“历览前贤国与家”)、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刘禹锡的石头城乌衣巷、陈子昂的燕昭王登幽州台歌、杜甫的咏怀古迹蜀相八阵图等。 二是内容为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如骆宾王的于易水送人一绝、李商隐的马嵬、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内容情感 咏史怀古,往往是诗人借怀古伤今或叹个人命运的坎坷,所涉及的多是在历史上有一定影响的人物、事件、古迹等。历史人物如屈原、吴王、贾谊、王昭君、曹植、诸葛亮、隋炀帝、唐明皇、杨贵妃、李煜等,历史事件如马嵬事件、隋灭、项羽自刎、安史之乱等,历史古迹如废都

23、荒台、离宫旧苑、骊山、赤壁、新亭、隋堤、湘妃祠、乌江亭、陈琳墓、李白坟等。作者或借古自比,或感叹历史,或影射当今。,咏史怀古诗的思想情感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历览历史点滴,发表自己冷静的、理性的思考观点,常常是一事一议,只发表看法,不含褒贬。如杜牧的题乌江亭、王安石的乌江亭。 第二类,悲吟古人际遇,感伤己之情怀。要么缅怀前贤,表达敬仰或惋惜如杜甫的武侯祠 ;要么类比古人,寄托伤感或哀思。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第三类,借论古之得失,讽时劝世忧国。要么托古讽今,以历史对统治者进行嘲讽;要么以古鉴今,劝诫当朝莫走老路;要么忧国忧民,对国家命运充满担忧,对黎民疾苦表示同情。如杜牧的泊秦淮。 总之,

24、对于咏史怀古诗的主题思想,主要有评判历史、借古伤己、借古讽今三个角度。,常用技法 在艺术特征上此类诗歌表现为“咏史”与“言志”(抒怀)相结合的特点。咏史只是手段,言志(抒怀)才是目的。 在写作技法上,咏史怀古诗常常运用借景抒情、对比、化用典故、衬托、抑扬等艺术技法。,即时应用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台城 韦庄注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韦庄(836910),晚唐京兆杜陵人。,(1)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 “无情”? 答:_ _ _ _ 参考答案:因为六朝的繁华已如梦远逝,而台城柳依然逢春即枝繁叶茂,不管人世

25、沧桑、人间兴亡,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以它的繁荣茂盛和台城的荒凉破败,以它的终古如斯和六朝繁华如梦转瞬即逝作鲜明对比,因此诗人说它“无情”。,(2)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答:_ _ _ _ _,参考答案:同意。因为诗人身处晚唐,此时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如梦一场,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今之视昔如来者视今,六朝的先盛后衰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怀古伤今。,题材特征 咏物言志诗是指借助吟咏自然或社会事物来表达诗人思想感情的一类诗歌。其所咏之物可以是花鸟虫鱼、飞禽走兽、山川日月、

26、风雨雷电、器物玩好,等等。诗中的“物”或是描写的对象,或是抒情的对象。 那么如何判定咏物诗呢?,从表达上看,或着重对所咏之物的特征、功能进行刻画,或着重对所咏之物的某一内韵、精神进行吟咏。总之,咏物诗的对象是单纯的某个物,而写景诗常常是写多个物(或景)。 从题目上看,或以所咏之物为诗名,例如虞世南的蝉、罗隐的蜂雪、齐己的早梅等。或以“咏某物”“题某物”“某物吟”等为题目形式,例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黄巢的题菊花、于谦的石灰吟等。也有一些咏物诗不是以所咏之物为诗名,例如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杜牧的山行等。,内容情感 从内容与主旨看,咏物诗大体分为四类: (1)单纯咏物。仅仅状物之形貌,言物之

27、神态,仅求其形似,不赋予个人的感情色彩,最多表达诗人健康而高雅的审美情趣。如贺知章的咏柳赞美春柳的轻盈姿态,仅透露一点对自然之物的喜爱之情。,(2)托物言志(寓意)。名为咏物,实则为了咏人、抒情。往往通过描摹物象写其特征与精神,融入个人的情感,或借物抒怀,或以物自喻,或感己伤时。如李纲的病牛(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借牛任劳任怨、志在众生、唯有奉献、别无他求的性格特点,表达自己不忘抗金报国,为社稷苍生甘愿劳苦的心志。 (3)托物喻理。通过咏物来表达一定的哲学或社会道理。如苏轼琴诗(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道出只有

28、主体与客体密切配合才能演奏出美妙的音乐来的道理。,(4)托物讽世。通过咏物来揭示或批判社会的不公平现象。如罗隐的蜂(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赞颂勤劳无私者的同时,更讽刺那些不劳而获者。 咏物言志诗所言之“志”在不同主旨的咏物诗中常常有不同的说法,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1)托物言志:寄寓作者的理想抱负与豪情壮志。或实现个人理想,或报效国家。 (2)以物比兴(比喻):或寄寓高尚的节操,或表达怀才不遇与命途多舛的伤感,或抒发年华易逝与理想破灭的哀愁。 (3)托物讽世:或忧国忧民,或感时伤世,或愤世嫉俗,或针砭时弊,或冷嘲热讽。,常用技法 咏物诗不仅仅是客观

29、的描摹,满足于形似,诗人们更注重对所咏之物的神韵、品格进行发掘,即不但要形似,而且还要神似。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其常用的技法有正面描写(绘形绘色)与侧面烘托。从整体构思看,其常用的技法有比喻(比况)、象征、拟人、对比。从抒情的方法看,主要是托物言志。,即时应用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菊 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1)这首诗写菊时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答:_ _ _ _ 参考答案:对比的手法。把自己对菊的喜爱与王孙对菊花的鄙视对比,把秋菊的香溢池岸与高高在上却无用的瓦松对比,突出菊之高洁。,(2)诗人借“菊”表达

30、了什么感情?试分析。 答:_ _ _ 参考答案:托物言志(或象征),借写菊的高洁气质和高尚品格,表现了诗人不高攀权贵、不慕名利而植根民间的高洁精神。,题材特征 在古代,有的诗人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被贬赴任途中,或游历名山大川,或探亲访友。他们眼中有所见,耳中有所闻,心中有所感,由此触发灵感,写下诗篇。这类诗大多抒发绵绵的乡愁,对亲人无尽的思念和郁郁不得志的苦闷,凝聚了诗人的人生感叹、漂泊愁苦。,其主要的标志有: (1)诗题中多含有“驿站”“客舍”“登高”“望月” “忆”“孤”“寄”“行”“宿”“思”等一类能够体现漂泊客居之意的词语以及元宵、寒食、中秋、重阳、冬至、

31、除夕等古代节日名。,(2)常见意象有 月亮 、(见月怀人,望月思乡) 秋风、秋霜、衰草 (引发行人孤独、凄凉、惆怅之情)、 杜鹃、 (叫声“不如归去”,常与哀怨、思归有关)、 猿啼、(象征漂泊之人的悲苦)、 沙鸥、(喻指漂泊不定、孤苦伶仃)、 孤雁、鸿雁 (鸿雁传书而思乡怀亲)、 浮云、(漂泊之意)、 梧桐叶落、(飘零、孤苦凄凉)、 西楼、高楼、小楼、危楼、危栏 (借人在楼倚栏或登楼 远眺表现思念之情)等。,还有如寒山、烟、暝色、高楼、宿鸟、日暮等。 特别是暝色渐起、日暮时分,漂泊的旅人停泊休憩,羁旅愁思也会蓦然而生。,内容情感 羁旅思乡诗或触景伤情,“村桥原树似吾乡”;或感时生情,“每逢佳节

32、倍思亲”;或伤春悲秋,感慨韶华易逝;或日暮思归,“日暮乡关何处是”;或因梦寄情,“夜来幽梦忽还乡”。 其思想感情大致有三类: (1)天涯漂泊羁旅愁。叙写客居他乡的艰难,书写漂泊无定的孤苦。借旅途所观、所闻等,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2)望尽天涯怀人愁。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3)羁旅他乡幽怨愤。或表达人生感叹,流露年华易逝的苦闷;或抒发独居他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常用技法 (1)借景抒情(或叫“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羁旅思乡诗一般是从旅人身边的景物写起,由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勾起心中所感,进而触发诗人对遥远故乡的怀想,对家乡亲人的思

33、念,对温馨家庭生活的憧憬。 (2)乐景衬哀情(乐景写哀)。“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以倍增其哀乐。”以乐景来衬托哀情是羁旅思乡类诗常用的表现手法。如杜甫绝句(“江碧鸟逾白”),(3)对面落笔(又叫“反说”“侧面落笔”)。诗人在表现怀远、思归之情时,不直接或不仅仅直接抒发对对方的思念之情,而是从对方着笔,想象对方思念自己之深,借以烘托诗人的苦恨离情,常常给人以曲折有致、情韵悠长之感。 (4)细节描写。如张籍的秋思诗(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中摄取“临发又开封”这一细节进一步将“意万重”“说不尽”的乡思形象化、具体化,尤能表达诗人对这封家书的慎重和对故乡深深

34、的眷眷思念,细节典型,生动感人。,(5)因梦寄情,虚实结合。羁旅思乡诗中的许多悲情都是借助梦境得以宣泄的。悲情起于理想的追求和失落,明知不可能,却还要坚持这种虚幻的梦境,以求一丝慰藉。然而梦境破灭之后带来的是更大的悲情甚至是绝望。即便如此,诗人还是惯常使用这种虚实相生的手法来倾诉自己的离情别绪。,即时应用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舟中二首(其一) 陈师道 恶风横江江卷浪,黄流湍猛风用壮。 疾如万骑千里来,气压三江五湖上。 岸上空荒火夜明,舟中起坐待残更。 少年行路今头白,不尽还家去国情。 注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作者因党争之祸受牵连被罢职。这首诗作于离任途中。风用壮:表示风

35、力壮猛。,(1)第三、四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作简要赏析。 答:_ _ _,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第三、四句“疾如万骑千里来,气压三江五湖上”使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解答这个题目,要能结合诗句说出使用的手法,再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比喻和夸张。将迅猛的风浪夸张地比喻成瞬息千里的万马,将风浪的气势夸张地形容为能横压三江五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风浪的威势。,(2)这首诗表现出作者哪些方面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_ _ _ _,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的能力。解读本诗,要抓住诗歌中的意象,更要结合注解和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 参考答案:“恶风”“黄流”寓示作者

36、生活环境的险恶,借此表达出作者被罢职后的愤懑之情;“空荒”“待残更”则表达出归家途中的孤寂落寞之感;借“今头白”、情“不尽”表达出韶光已逝、壮志未酬的悲苦。,题材特征 古代交通不便,通讯不畅,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为了求仕而不得不暂离家园,为了从军服役而不得不辞亲别友,为了赴任迁谪而不得不别妻离子,为了躲避战祸灾荒而不得不背井离乡。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吟诗赠别。,这类诗的标志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标题中往往有“送”“别”“赠”“酬”。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此类诗常用如下意象:柳、酒、月、水四大意象。柳 (柳枝、柳条、柳丝、柳叶、柳絮等):以“

37、柳”寓“留”,以“青”托 “情”,以“缕”谐“旅”,以“丝”代“思”,以软条拟柔情,以细叶状愁眉,以飞絮零落喻人生飘沦。酒:把酒壮行,借酒浇愁,以酒劝慰。月:一方面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另一方面月光普照大地,是离人们异地同心的见证。所以送别诗中的月总有一种寒冷孤寂的色彩。水:以水之纤柔象征离情的缠绵,以水之深淼象征离情的悠长,以水之清寂象征离情的凄切,以水之空濛象征离情无边。草(离情之漫长)、(孤飞之)雁、清泪、骊歌(离别之歌)、灞桥、南浦、兰舟、长亭、孤舟(帆)、古道、冷雨、清猿等意象。,内容情感 不同的人生际遇,不同的时间场合,不同的送别对象,所以送别诗表现的思想感情也不尽相同,主要

38、分为四大类: (1)哀婉凄伤的离别之愁。“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凄凉惨淡的意境与哀婉凄伤的离愁别绪是送别诗中最传统的基调和最常见的情感风格。特别是在送别迁客,送别落第举子,或客中送别、病中送别、佳节送别以及乍逢旋别中更易使人产生别易聚难、前途茫然的凄怆感。,(2)忧伤愤懑的不平之意。这类诗主要借送友自抒胸臆、一吐块垒,或借别情来明心志(如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以反映个人命运际遇的变化或时代社会政治的情况,多见于迁谪、归隐时的送别诗,表达失意之情、愤懑之气。 (3)激昂慷慨的勉励之情。在一些宦游(为功名而游)而别、杀敌报国而别、新官上任而别的送别中,文人士子们更是胸怀

39、大志,俟机报国,渴望“赢得生前身后 名”,借送别表达激昂高亢、蓬勃奋发的精神。如岑参的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4)劝勉慰藉的关切之意。这类诗劝勉慰藉与友情同在,借送别表达作者对友人关心、抚慰、牵挂、勉励之情。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元二使安西(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别董大(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常用技法 (1)寓情于景,以景衬情,情景交融。诗人触景伤怀,常借落日余晖、明月孤帆、渡头柳絮、流水通波、江风寒雨、清猿北雁、浮云飞蓬这些意象,营造一种迷茫而悲凉、空廓而深沉的意境。先写景后抒情,一般叫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40、;先叙别后写景,一般叫以景衬情、情景交融。 (2)烘托。不直接写人的离情心绪,而是通过写眼中物有伤离之意来烘托人的伤离之深,大有“物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意思。这种技法常与拟人的修辞手法一起合用。例如杜牧的赠别二首(其二)“蜡炬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3)以乐景衬哀情(也叫乐景写哀或反衬)。冷色调的凄风苦雨,渲染出清冷萧瑟的送别环境,正好衬托离别的哀愁。暖色调的良辰美景又何尝不能反衬离人的懊恼?景色越美,越显出欢聚的可恋和离别的难堪,美好景色反倒成为添愁增恨的因素,使人物的感伤之情倍感沉郁。 (4)想象(也叫虚拟或虚实结合)。送别诗常在作者触景生情的基础上向前推想,或想象分别后朋友行旅

41、中的孤寂,或虚拟所到之地的民情风俗,或设想未来可能遇到的种种情景,或设想其别后的行旅之景和愁苦心境。这些想象实质上是表达自己对朋友的留恋和关切。,即时应用 4阅读下面的一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魏十六还苏州 皇甫冉 秋夜沉沉此送君,阴虫切切不堪闻。 归舟明日毗陵道,回首姑苏是白云。 注皇甫冉:唐代诗人。作者的朋友魏十六曾从苏州(即“姑苏”)到常州(即“毗陵”,唐代常州为毗陵郡)方向来拜访他;魏十六返回苏州时,作者乘船相送。阴虫:指蟋蟀。,(1)简要概括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_ _ _,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鉴赏古代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这首送别诗,写得感情深挚而又笔调轻灵,相当别致。第

42、一、二句写送别时那种令人黯然神伤的环境,表现了诗人想到自己明天就要与友人分别,心情异常沉重。三、四两句作者以想象中的明天,与此时的秋夜作对比,进一步表达了离情别绪。 参考答案:表达了作者送别友人时内心的沉重与感伤,也表达了设想别后而流露出的留恋、孤独和惆怅。,(2)全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请作简要赏析。 答:_ _ _ _ _,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全诗结构巧妙,语虽平淡而意味深长。前两句实写诗人送别之景,烘托情。后两句想象明天,与此时的秋夜作对比,进一步表达了离情别绪,又是虚写。考生答题时,一定要结合诗歌思想感情来分析。 参考答案:诗中的“实”是诗人送别友人

43、时深夜的环境,“虚”是诗人想象别后的明天,自己在归舟中回望苏州,只见悠悠白云而不见友人;诗人借助想象,运用以虚写实的手法拓展了诗歌意境,深化了送别友人时的感情(留恋、孤寂和感伤)。,题材特征 边塞征战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边塞征战诗到唐代进入黄金时代,并形成边塞诗派,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王之涣、王翰,另外王维、李白、杜甫等也写过大量的边塞诗。 其主要标志: (1)标题往往有“行”“军”“征人”“塞”“戍”等与军旅有关的字。,(2)诗中意象多反映边地风貌与军旅生活。 自然景观类:黄沙、白云、冰川、秋月、雪山、大漠、孤城、边关、黄河、雨雪、风沙等。 地理区域类

44、:塞外、雁门、漠北、玉门关、黄河、沙碛、阴山、楼兰、蓟北、西山、受降城等。 战事器具类:金鼓、旌旗、烽火、刁斗、羌笛、胡笳、琵琶、战马、戈矛剑戟、斧钺弓箭等。 人物类:戍卒、将帅、胡人、单于等。 乐曲类:梅花落折杨柳关山月行路难阳关三叠(又名阳关曲渭城曲)等。,内容情感 边塞征战诗表达的主要思想情感: (1)保家卫国、建立功名的壮志豪情。或表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从军热情;或抒写将军出塞,驰骋疆场的丰功伟绩;或讴歌功业理想,不惜为国捐躯的英雄气概。这类思想情感主要表现在初唐时期。 (2)奋勇杀敌、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或描写战争的激烈,表现将士勇敢顽强的英雄气魄;或描写豪迈从征,表现将士

45、视死如归的勇气与大无畏的精神;或描写边塞环境的恶劣,表现将士不畏艰险的牺牲精神。,(3)雄奇瑰丽、奇异独特的边塞风光。如大漠戈壁、玉塞萧关、冰川雪峰、火山热海等,这些边塞风景,常常充满一种昂扬雄壮的情感基调。 (4)征人思乡的情愁。描写征人思乡,或表现边塞将士久戍思乡的精神痛苦,揭示爱国与思乡的矛盾;或极写边地环境的恶劣与从军生活的艰苦,表现将士无法排遣的思乡深情;或写戍边生活的单调无聊,表达渴望归家的期望,等等。,(5)凄苦哀怨的怨战情绪,凄厉沉痛的反战思考。或表现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与灾难,呼吁朝廷停止穷兵黩武的政策;或极写战事之惨烈,控诉边将的无能、朝廷的用人不当;或揭示军中的不公与腐败

46、,谴责边将的骄奢、朝廷的昏聩;或讽刺帝王的好大喜功,引发对战争的思考。 (6)对和平安宁的边疆生活、和睦友好的民族往来的喜悦和赞颂之情。,常用技法 第一,要掌握一些基本方法,如修辞方面的,主要有夸张、对比、互文、用典等。 (1)夸张。例如岑参的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用夸张手法极力渲染环境的艰苦、天气的恶劣,从而反衬出将士的不畏艰难和高昂的爱国热情。,(2)对比。例如高适的燕歌行:“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将将军和士兵苦乐悬殊的生活进行对比,隐约地道出了失利的必然结果。 (3)互文。例如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秦”与

47、“汉”互补见义,即明月仍是秦汉时的明月,山关仍是秦汉时的山关,以此来映衬物是人非。,(4)用典。如李益的塞下曲:“伏波唯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定天山。”其中,第一句用马援屡立战功,被封为伏波将军的故事;第二句用班超投笔从戎,封定远侯的故事;第三句引用古代晋人与姜戎败秦的故事;第四句引用唐初薛仁贵西征突厥的故事。全诗用典,讴歌了将士们激昂慷慨、视死如归、坚决消灭来犯之敌的英雄气概和勇于牺牲的精神。,第二,要立足于整体,有侧重地分析其技法。边塞征战诗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征战场面的描写,日常生活的撷取。其侧重点又有不同,有的侧重于人物形象的塑造,有的着力于意境的营造,有

48、的立足于情感的抒发。 (1)侧重于表现人物形象的,常用侧面烘托、动作肖像描写、细节描写等手法。 (2)着力于意境营造的,常用景物烘托、虚实结合等手法。,即时应用 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塞下曲 戎昱 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 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 自有卢龙塞,烟尘飞至今。 注骎骎(qnqn):马跑得很快。卢龙塞:古地名。,(1)请概括首联描写的“塞下”环境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 答:_ _ _,(2)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边将形象?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_ _ _ _,解析:颔、颈两联写了边将戍边环境艰苦与工作辛苦,用“秋”与边将的心情相

49、关联,正如戍楼之月,是凄苦孤寂的。“岁年深”,指出时间之长,有思乡之情,“烟尘飞至今”,有厌恨之意。,答案:(1)特点:自然环境险恶;军情紧急。 作用:营造了肃杀的氛围,渲染了边塞紧张的战争气氛,为边将的出场勾勒背景。(答“是为边将出场作铺垫”也可) (2)刻画了一个饱受戍边之苦、思乡之愁的边将形象。表现了对战争给边塞将士带来的苦难的同情和对从古至今延绵不断的战争的厌倦,寄寓了诗人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意思对即可),题材特征 严格地讲,山水田园诗分为山水诗与田园诗。山水诗指描写山水风景的诗,通过记游山水以表现对美不胜收的山水景物的流连与热爱,其鼻祖是东晋的谢灵运。田园诗指主要以农村自然景物、田

50、园生活为吟咏对象的诗,其通过对山林田野的描写,营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氛围,借此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对宁静和平生活的向往,其鼻祖是东晋的陶渊明。到了唐代,山水诗与田园诗常常融为一体,代表人物有孟浩然、王维。,内容情感 山水田园诗表现的情感思想主要是赞美山河、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厌恶官场,憎恶黑暗、渴望归隐,闲适淡泊、悠然自得等,具体表现为三点: (1)寄情山水的豪放激情。或描写大自然之雄奇壮丽,表达诗人宽阔心胸与高远志向;或描写山水之雄伟壮阔,展现诗人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或借奔腾的江河、变幻的景物,反映诗人热爱山川风物、追求自由的精神。,(2)心物相融的恬淡幽情。或以恬淡之心抒写山水清幽

51、,或以淡泊之语描摹闲淡心境,或表现诗人对自然的依恋、追求与热爱,或寄托恬淡静雅的隐逸之乐,或表达厌倦官场的超脱之情。 (3)借景遣怀的沉郁凄情。或由灿烂之景引发诗人山川永恒、人生短暂之叹;或借缥缈凄迷之意境,透露诗人失意怅惘心绪;或借异乡山水,表达客居孤寂思绪;或借凄风苦雨,寄寓贬谪忧愤;或借眼前山水,表达忧国忧民之情;或借瑰丽壮景、盎然春意反衬悲时伤世之痛。,常用技法 山水田园诗的常用技法主要表现在写景抒情的方法上: 第一,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比喻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拟人如“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 来”(王维书事);夸张如“飞流直

52、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对比如“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王维田园乐其六),桃红柳绿,色彩对比。,第二,写景的表现手法: (1)白描与工笔。 白描,简单地罗列,简洁地描写。 工笔,细致入微地刻画,重彩浓墨地描绘。如谢灵运的登池上楼:“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初景”是初春的阳光,“绪风”是冬季残留下来的寒风。“新阳”为新春,“故阴”是已过去的冬季。“变鸣禽”意为鸣叫的鸟儿变换着种类。本诗写了初春的风、阳光、池塘、春草、弱柳、鸣禽等,一句数景,每景必以准确的字眼形容,极其细腻。,(2)观察角度高、低、俯、仰的变化与远近高低的顺序。 (3)光、影

53、、色彩的渲染,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的运用。 (4)虚实结合(眼前之景与想象之景)。如“淮左名 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前两句是对扬州过去景物的想象描写,是虚写;第四句化用杜牧诗意,使人联想扬州当年盛况;第五句写出扬州今日荒凉破败的景象,虚实结合,寄寓诗人对昔盛今衰的感慨。,(5)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化动为静与化静为动)。如杜甫的漫成一首:“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用“跳鱼”的“拨剌鸣”衬托江面的宁谧安静,以动衬静,愈见其静。,第三,常用的抒情方法: (1)借景抒情,融情入景。 (2)乐景写哀(反衬),用欢乐

54、的景物或场景写哀伤的心情。如“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孟云卿寒食)第一句写江南美丽的风景,第二句写寒食节自己生活的悲苦;三、四句写寒食节不吃饭食的原因。文章以江南的美景反衬诗人的境况,以乐景写哀情。,即时应用 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天津桥春望 雍陶注 津桥春水浸红霞,烟柳风丝拂岸斜。 翠辇不来金殿闭,宫莺衔出上阳花。 注雍陶:晚唐诗人。,(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答:_ _ _ _ 参考答案:天津桥下,春水溶溶,绚烂的云霞倒映在水中;天津桥畔,翠柳如烟,枝枝柔条斜拂水面,缕缕柳丝随风飘扬。这是一幅明媚绮丽的津桥春日图。,(2

55、)这首诗采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答:_ _ _ _ _,参考答案:对比和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诗的一、二句,作者先绘出一幅津桥春日图,明媚绮丽,引人入胜;三、四句转写金殿闭锁,宫苑寂寥。前后映衬,对照鲜明。让人自然感受到自然界的春天岁岁重来,而大唐帝国的盛世却一去不复返了。,题材特征 爱情闺怨诗主要描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或抒发离别相思之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具体可分为爱情诗和闺怨诗(包括宫怨诗)。,此类诗的主要标志是: (1)标题中多含“怨”“怀”“思”“别”“忆”“望夫”“妇叹”“闺怨”“幽恨”“寄良人”,或直接用“无题”等字眼,如王昌龄的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2)诗中常有“眉锁”“翠楼”“绮席”“碧纱”“鸳被” “相思枕”“白发”“秋风”“夜雨”“寒月”“寒衣”“残梦” “泪如雨”“春风杨柳”“雁声月明”“红妆对镜”“喜鹊报 枝”“雨燕双飞”“临笺泪长”等带有闺房色彩或带有思人韵味的凄清的意象,如张籍的忆远行人犹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