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设疑提问艺术的创新

上传人:ren****ao 文档编号:148614874 上传时间:2022-09-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0.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初中语文课堂设疑提问艺术的创新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初中语文课堂设疑提问艺术的创新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初中语文课堂设疑提问艺术的创新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课堂设疑提问艺术的创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课堂设疑提问艺术的创新(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初中语文课堂设疑提问艺术的创新内容提要: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是评价一位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一链课堂提问,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由此可见,课堂提问对于语文教学是多么重要。这就要求我们语文老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积极营造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然而教师的课堂提问在教学过程中教起到了激发和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的作用,适当的提问通常可以把逆向直觉、思维激发和争论作为吸引学生持续探究的手段,其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分析与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发展良好思维品质。只有让学生拥有了良好的思

2、维品质这样才能真正的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成为知识、情感的主体,让学生快乐的学习。从而奠定他们终身学习的基础。本文主要针对课堂教学中设疑提问艺术的创新谈一谈这方面的一些做法与体会做法。关键词:新课程 课堂教学 设疑提问 艺术 创新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学习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那怎么样才能充分体现在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怎么样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呢?有教育专家研究表明:“问题性是思维的重要特征,思维火花总是围绕着问题进行操作的,而人的思维发展水平取决于思维操作水平

3、”。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到底是问还是不问呢?当然要问!一定要问!关键在于“问什么”、“怎样问”。这就要求教师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精心设计问题:内容要精选,角度要新颖,形式要灵活,问在学生“愤”“悱”之处,“好知”“乐知”之时,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其积极、主动地探究,在“自我读书”中获取知识,炼就能力,学会学习。一、预设疑问,问亦有趣。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在关键处预设疑问,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可以在平淡处引出新奇,使学生在探究中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可在“迷宫”里亮起指路明灯,使学生在顿悟后领略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例如我在进行出师表的教学时,有些女生说自己不喜欢这篇课文,

4、不喜欢历史。我纳闷:这么有意思的历史怎么就不感兴趣呢?我还偏不信这个邪,力图在这堂课上让她们深深喜欢上中国的历史。出师表这堂课按照普通情况下教学的能力目标是:通过分析内容感知人物刻画手法。为了加上那个情感目标,我把它分解为了两堂课,为的是能在教学中穿插相应的故事,用故事、悬念去调动情趣,去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上课伊始,我带着大家一起把课题补充了一下,明确了三位主人公:诸葛亮、刘备和刘禅。先交流了对诸葛亮的了解,在一个个耳熟能详的故事中,感受到诸葛亮的确是个奇才、更是个忠诚之士,然后让学生到文中去找哪些语句中反映出诸葛亮是个忠诚之士。同学们找到了许多处,我把它们分为效先帝忠陛下两大类。零零总总读

5、读议议竟然也临近下课了,于是我讲到了诸葛亮这样一个人才,面对昏庸无能、提不起的阿斗,为什么不取而代之,自己君临天下呢?恰到此时,铃声响起,“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教室里一片哗然:“不要啊!不要下课!”呵呵!我只能说不好意思,我不违反教学常规:“下课!”从此之后,我观察发现,学生们回家看三国演义的多了,课间议论三国的也多了起来。课堂教学中,激发了学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需要心理,引发学生迫不及待地阅读探究的兴趣。兴趣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二、目标定位,提问要准。 课堂提问要有明确的目的性,教师不仅明确自己提什么问题,而且知

6、道学生该如何回答,这是课堂提问的最基本的原则,要实现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就要求教师自己心中有学生、心中有目标,心中有策略。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行提问。只要提出问题,就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目标进行设问。心中有学生,才能以学生的原有知识经验为基础进行设问,才能在学生的已有经验和接受和新信息之间搭建问题桥梁,从而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火花得到迸发;心中有目标,才能不偏离教学的重点,才能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心中有策略,才能“长袖善舞”,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中,每节课都要有其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方向,这也决定了我们的课堂提问要有明确的出发点和

7、针对性。其出发点就是每节课的教学目的和要求;针对性就是围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一篇课文可以设疑的地方很多,我们不仅要设计出紧扣目标的关键性问题,还要把问题提准,使各教学环节组合成有机的整体,产生合力。例如契诃夫的变色龙的重点问题是讨论警官奥楚蔑洛夫在狗咬人事件中发表了他6次观点,其中变化了5次,而每次的观点都完全相反,而其中变化的原因只有一个,即狗的主人变化了。同学们从中体会到什么?由于问题提得准,本课的主要内容和教育意义基本上也就把握了。三、巧找字眼,针对设问。我在教故乡这一课时,我首先通过提前预习,让学生很快就能在标题下课文导读中找到“变”这个字眼。学生就可以从这个字入手把握小说的整体内容,

8、再让学生自己去寻找问题。既然是小说,所以学生马上会想到小说的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就可以根据这三个方面提出相应问题:小说重点写了哪些方面的变化?(人物、环境、“我”回乡的心情等变化等几个方面),学生又可以根据这些“变”的内容,提出了相对应的问题:文中写了哪些人物的变化?这些人物是怎样变化的并且说明了什么?故乡的环境是怎样变化的并说明了什么?文中的“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改变?“我”回故乡的心情是怎样发展变化的?这样就充分体现了新课程中强调教师的在课堂中起到引导作用。在故乡的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只提到一个“变”字,其余的都让学生自己抢问抢答,进行比赛,最后评出“思维敏捷高手”,这样学生不仅成了课

9、堂的主体,而且个个学习积极性高涨,课堂气氛既紧张又生动活泼。还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学习兴趣。四、辩证设疑,问求独创。课堂教学中,我们尽可能在学习时提出问题,但也不强求人云亦云的解答,只要有自己独创性的见解,能够自圆其说。记得在教学寓言二则买椟还珠时,一直以来的说法是:讽刺那些做人或做事只看外表,没有重其内在的人。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大胆设疑:比如说你是否也有这样的观点或想法?你还有其它独到的见解吗?先让我们站在郑人角度想,他一直就是对做工精致的盒子一见倾心,这样看来郑人的“买椟还珠”那就是在情理之中,买自己喜欢或需要的东西,这时旁观者对他投来的嘲笑、讽刺反而让我们觉得可笑,别人说什么也就说什

10、么根本就没有自己的立场与见解,随波逐流;再站在楚人的角度想,为了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并从中寻找出路,就只能在外包装上等一些附加产品上动足了脑筋,这也是向自己的促销成功,拓宽市场经营有了一定的飞跃。因此可以这样认为经常性的进行健康的换位思考训练,有利于帮助培养学生的思维的独创性,还有利于拓展学生的人文性,为人提供科学的思维模式。更有利于理顺现代生活中困扰,青少年乃至成人的各种社会人际关系,对和谐社会也可以做出一定的贡献。又如许地山的落花生,一直以来都是弘扬朴素的美德,但新形势下,如果只求心灵美而不注重外表,也实行不通的,或许会处处碰壁;再如雷锋精神代代相传,时下各种各样的活动也搞得火热,但也不是

11、雷锋所有的事迹都值得提倡,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观念的改变,有些也要具有选择性。如偷偷溜进小女孩房间帮其洗衣服,在当时或许是一种美德,在当今可能被视为一种流氓行为。对于这些,我们设问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的独创性。 五、研究对象,问须灵动。课堂教学中,我们设疑提问必须做到活。“活”就是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设计了灵活多样的问题。同样一个问题,因为学生的素质差异,在这个班级与那个班级的提问方式也应有所不同。提问是否具有艺术性,其效果显然不同。教师在提出问题时应考虑不同年龄特点的学生的心理因素,提问方式,做到直问与曲问相结合,正问与反问相结合,明问与暗问相结合。记得在教愚公移山时,我要检查学生是否

12、理解“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跳往助之”一句,不是按通常“什么叫孀妻?什么叫遗男?”那样直问,而进行“曲问”:“有个孩子也去帮助老愚公移山,他爸爸舍得让他去吗?”学生看了课文都高兴得笑了起来,说:“他没有爸爸呀!”“你们怎么知道的?”“因为他妈妈是孀妻寡妇,他是遗男孤儿呀!”由于问题拐了个弯,学生多动一下脑筋才能解答,因而大大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六、借力打力,不答反问。教学中,对于学生的提问,教师本该正面回答,但有时可不答,反而为问。反答为问,不变换“主体”,“被求之弗得或得之而谬误,然后为之讲说”,(论集)只不过这里的“讲说”变成了反问,故教师仍为“主导”。平时,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回答固

13、然很容易,但倘若把学生思维再推进一步,学生便有可能自行解决,让学生能在开动脑筋的过程中明白最终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这样做肯定要比接受老师灌给的一个答案更有价值。它能让学生自信自己的能力,也会自觉地养成“自为研索,自求解决”的习惯。记得我在教学鲁迅的故乡时,有个学生问:“老师,为什么把杨二嫂叫做豆腐西施呢?”我立即说:“是啊,为什么呢?”有的学生在下面说:“西施是个有名的美人,杨二嫂长得漂亮。”还有个同学说:“是因为杨二嫂的豆腐做得好,做得又白又嫩。”我接着问:“是豆腐好还是她有点漂亮?”学生说:“是有点漂亮!”我问:“你怎么知道的?”学生说:“是打扮出来的漂亮!因为杨二嫂的关系,豆腐店的生意

14、就特别好。”我紧追着说:“大家去看杨二嫂,豆腐生意就好起来了,是吗?这样写带有点什么意味啊?”学生异口同声地说:“讽刺。”这个答问过程,我只用了四个“反问”,把鲁迅先生通过对杨二嫂外貌绰号描写表明的对她的态度比较全面深刻地理解了。如果直问直答,那便少了铺垫过渡;如果教师补充铺垫,那么,教师会有可能碰上对类似“做作”、“卖弄”等概念解释的麻烦。纵然不作这样的解释,教师也不会像这里一样顺应学生的思路合乎学生的理解水平而解决问题,自然顺畅,行云流水。因此,反问为答,实为套学生口径,顺学生思路,进而导向正确理解过程的一种简捷方法,也是实践中最常用的方法。纵上所述,课堂上的有效提问,犹如一颗石子投向平静的湖面,总能激起学生思维的“千层浪”,成为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我还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得与失,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创新,努力使课堂设疑提问成为课堂教学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参考文献: 1齐健编著,初中新课程教学法,开明出版社,2003年11月第1版。 2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版。 3刘显国,课堂提问艺术,中国林业出版社。 4林崇德,学习与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5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6版。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