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集体备课记录2013年

上传人:zhu****ng 文档编号:148315861 上传时间:2022-09-0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2.0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小学科学集体备课记录2013年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小学科学集体备课记录2013年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小学科学集体备课记录2013年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资源描述:

《小学科学集体备课记录2013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集体备课记录2013年(1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小学集体备课记录表学 科科学年级组综合组备课时间地 点 办公室主 备 人 课 题 五年级上册食物网与食物链参加人员主备教师教学设计议课记录教学目标(三维目标) 蔷薇花丛中动植物之间存在着食物关系。教学重点及突破方法 研究动植物之间的食物关系,认识食物链和食物网教学难点及突破方法 建立起初步的生态系统的概念,形成“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一个整体”的认识教法问题讨论法,实验探究法进行教学学法观察发现法、动手操作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教具准备ppt课件、图片、视频资料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设计一、谈话导入:1、提问:生物的生存需要哪些自然条件?2、引导: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

2、此之间也是相互依赖、互相影响的。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这方面的知识。二、谁被谁吃:1、教师借鉴书本的图片,说:这是在一簇花丛中发现的生物,有蔷薇、小草、树叶、蚜虫、瓢虫、蚯蚓、毛毛虫、小鸟等。2、问:这里的小动物吃什么?它们有什么样的食物关系?按照谁被谁吃的顺序,用简单的文字和箭头表示这种关系。 3、学生自由说,教师随机用简单的文字和箭头表示这种关系。(蔷薇或草蚜虫瓢虫小鸟;蔷薇毛毛虫小鸟;落叶蚯蚓小鸟)4、师小结: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者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5、让学生指出上面几条食物链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和自己的

3、发现。6、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几条食物链。三、田野的食物网:1、同学在稻田上发现了许多生物,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生物有:水稻、稻螟虫、蝗虫、蜘蛛、螳螂、蜻蜓、小鸟、蛇、老鹰、青蛙、白鹭、鱼虾、田鼠、黄鼠狼、猫头鹰)2、这些生物之间存在着怎样的食物关系,用箭头表示出相关的食物链。3、学生交流补充,不断完善自己的食物链,数一数有多少条。教师提醒:特别注意一下水稻和蛇,看看它们被吃了几次或者吃多少种食物。4、教师概括: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5、说一说:如果一种生物灭绝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我们应该怎样做?

4、 作业设计办一份关于“食物网与食物链”的小报板书设计 食物链与食物网 草 羊 狼 (植物)(食草动物)(食肉动物) 生产者 消费者 小学集体备课记录表学 科科学年级组综合组备课时间地 点办公室主 备 人课 题 四年级上册3、空气中有什么参加人员主备教师教学设计议课记录教学目标(三维目标)1、知道空气是由不同气体混合而成,空气中包含氧气和二氧化碳。2、知道氧气支持燃烧,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3、了解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用途。教学重点及突破方法了解空气的成分。教学难点及突破方法空气各个成分所占的百分比教法问题讨论法,实验探究法进行教学学法观察发现法、动手操作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教具准备玻

5、璃杯、蜡烛、玻璃片、水、火柴、烧瓶小苏打、醋、集气瓶两只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1、谈话:这有3只蜡烛,我们对这3只蜡烛进行一次燃烧比赛,点燃蜡烛,分别用大小不同的两只玻璃杯分别罩住两只燃烧的蜡烛,另一只燃烧的蜡烛置于空气中,同学们猜一猜,哪一只蜡烛燃烧的最久,哪只蜡烛最先熄灭。2、师演示实验来验证学生的猜测。3、讨论:为什么罩上杯子后蜡烛会慢慢熄灭?4、讲述:到底杯子里还有没有空气呢?蜡烛究竟为什么会灭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二)学习新课1、指导学生通过实验分析空气后成分。A、燃烧只用去了部分空气(1)讲述:为了弄清蜡烛罩上玻璃杯后为什么会熄灭,我们来做个实验,实验步骤

6、如下:把粘有蜡烛的玻璃片放在水槽中,往水槽内倒入红色的水,水不要太多,能淹没蜡烛下部即可,倒水时不要弄湿烛芯。不点燃蜡烛,用杯子把蜡烛扣上,观察水能进入杯子吗?(2)分组实验(3)汇报实验结果(4)讨论:为什么水不能进入杯子(5)汇报实验结果(蜡烛慢慢熄灭,水涌进杯子)(6)讨论:实验中发生的现象说明了什么?B、认识瓶内剩下气体不支持燃烧(1)讲述:杯内燃烧,剩下的气体有什么性质呢?火在这些气体中能不能燃烧呢?为了解决定些问题,我们再接着做实验,实验的步骤是。一只手托住玻璃片,另一只按住杯子,倒过来放在桌子。点燃火柴,招杯口的玻璃片掀开一个小缝儿,将燃烧着的火柴伸进杯子量(2)分组实验(3)汇

7、报实验结果。(4)讨论:以上现象说明燃烧了剩下的气体有什么性质?进而可以知道,被烧去的气体有什么性质?根据以上研究,你认为空气是一种单纯的气体吗?其中至少含有几种气体?它们各有什么性质?C、阅读资料,认识空气的组成1、打开书第10页,齐读空气组成。2、结合实验,阅读资料,能进一步知道些什么?3、分组讨论交流并汇报。2、指导学生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1)制取二氧化碳:在一只瓶里放入一些小苏打,再倒一些醋,瓶里出现的泡泡就是二氧化碳,把带有玻璃管的塞子紧塞在瓶口,通过管子把二氧化碳引到另一只瓶里。学生动手实验制取二氧化碳。观察瓶内的二氧化碳是什么样的。学生汇报观察结果。(2)做说明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

8、烧,比空气重的实验讲解、演示、为了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我们来做个实验,在烧杯里放两根点燃的蜡烛,一高一矮,将一瓶二氧化碳,像例水一样沿烧杯壁慢慢往烧杯里倒,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分组实验汇报实验结果讨论:A将二氧化碳倒入烧杯内,燃烧的蜡烛熄灭了这说明了什么。B矮的蜡烛先灭高的蜡烛后灭,你怎样解释。C倒二氧化碳前,有什么物体?(3)观察二氧化碳与石灰水的反应讲述:把澄清的石灰水倒装有二氧化碳的瓶子里摇晃几下,观察清石灰水有什么变化?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并汇报观察结果讨论:以上实验说明二氧化碳有什么性质?教学设计作业设计 将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总结在自己的实验报告本上。板书设计 空气中有什么 氧气 支

9、持燃烧 二氧化碳 不支持燃烧 重 氮气虎台小学集体备课记录表学 科科学年级组综合组备课时间地 点 办公室主 备 人课 题六年级上册3、馒头发霉了参加人员主备教师教学设计议课记录教学目标(三维目标)知道霉是一种微生物,了解其形状、颜色,作用和危害;知道霉产生的条件,了解防止物品发霉的方法。会用显微镜观察物体的霉。教学重点及突破方法凭借已有的经验对霉菌产生的条件进行假设,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然后在课外做对比实验。教学难点及突破方法凭借已有的经验对霉菌产生的条件假设,制定实验方案,对比实验。教法问题讨论法,实验探究法进行教学学法观察发现法、动手操作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教具准备发霉的馒头、

10、放大镜、显微镜、抹布、切片、图片等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设计一、通过图片导入新课1多媒体出示霉的图片,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你知道这是什么吗?2交流:你带来了什么发霉的物品?3讨论:关于霉,你最想了解些什么?二、学生观察霉的样子1讲述:请大家仔细观察带来的发霉的物品,看一看,物品的霉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并在活动记录上画出或用文字描述出在显微镜下看到的霉。我们可以借助一些工具,如:放大镜、显微镜,有一点务必请大家注意:观察完毕,记住把发霉的物体倒进垃圾袋里,并洗净载玻片和双手。2学生汇报,教师小结:霉是一种生物,它非常小,用眼睛很难直接看清,须借助显微镜,所以叫它微生物。霉的种类很多,颜色各异,青绿

11、色、黄色、黑色、白色等,形状有绒毛状、蛛网状、絮状 三、指导学生阅读资料1谈话:霉与人类关系非常密切,对此,你了解些什么呢?2学生交流对霉的已有认识。3学生阅读教材第9页的资料霉的功与过。4让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霉的其他资料,让学生明白霉与人类关系非常密切,对人类有贡献也有危害。四、探究霉的生长条件1大胆进行假设。(1)提问:你们知道在哪些条件下馒头容易发霉?请大家根据生活经验大胆猜想,再请各个小组把这些条件写下来。(2)各小组汇报猜想结果。教学设计作业设计将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总结在自己的实验报告本上。板书设计 3、馒头发霉了温度 影响食物发霉的原因 水分空气 真菌对人类的危害 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真菌为人类提供的便利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