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电压技术领域的院士

上传人:s****a 文档编号:148139027 上传时间:2022-09-04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0.1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电压技术领域的院士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电压技术领域的院士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电压技术领域的院士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源描述:

《高电压技术领域的院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电压技术领域的院士(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高电压技术领域的院士徐士高高电压技术专家。山东黄县人。1933年毕业于北平大学工学院。1943年获 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博士学位。电力工业部电力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 著作有变压器油问题、变压器油的混合问题、链条炉排锅炉的燃烧与 改装、先令电桥和介质损失与电气设备的检验等。1980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学部委员)。郑健超郑健超(1939.10.6)高电压技术专家。广东省中山市人。1963年2月清华大 学电机系毕业,1965年9月该校研究生毕业。电力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国 广东核电集团公司科技委主任、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高电压外绝缘、防雷和高 电压测试技术领域的研究并取得了多项重要成果

2、。系统阐明了温度、压力、湿度 对外绝缘强度的联合作用,为改进放电电压的气象修正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主 持了我国航天工程的防雷试验研究,为保障运载火箭和发射场的防雷安全提出了 重要改进措施。曾负责一系列有关绝缘子机电性能的研究课题,为超高压交直流 线路绝缘子的国产化和质量改进做出了贡献。是我国第一台6000千伏户外式冲 击电压发生器的主要设计者之一。近年来曾主持或参与了灵活交流输电技术、电 力系统故障电流限制技术和输电线路故障精确定位技术的研究,取得了阶段成 果。参与了我国能源、核电发展战略的研究。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雷清泉雷清泉(1938.7.23 -)

3、绝缘技术专家。出生于四川省南充地区。1962年毕业于 西安交通大学,曾任哈尔滨电工学院教授。现任哈尔滨理工大学教授、博导,中 国电工技术学会工程电介质专业委员会委员、副主任。先后主持完成了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 项、其它科研课题12项,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在利用热 激电流技术研究绝缘高聚物中的电子运动规律、评定其耐电老化特性和指导材料 的改性等方面取得了多项创新性成果,且达到了国内领先及国际先进水平。发明 了共缩聚制备新型省醍黑高聚物粉末材料的新方法,发现了新的导电规律,制成 了原始创新的压力温度双参数传感器,解决了国际上半导电高分子粉末材料在传

4、 感器领域长期未获应用的多项技术难题,成为此领域的开拓者,为推进其技术进 步作出了重大贡献。新型传感器与大庆的采油电泵机组配套,取得了很好的经济 效益。获2001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一项及发明专利一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 二等奖各一项(1998, 2002)。发表论文64篇,35篇次收入三大检索,其中SCI-10 篇次,EI-18篇次;专译著6本。培养博士生8名,硕士生26名。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孙才新孙才新(1944.12.13 -)教授、博士生导师,高电压工程(高电压与绝缘及故障诊断技术)专家。出生于重庆市垫江县,1969年毕业于重庆大学,曾在原苏联 列宁格勒工业大学访问研

5、究。曾任重庆大学电气工程系主任、重庆大学副校长, 现任高电压与电工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专长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特别是在高电压绝缘和故障诊断技术研究领域有突出贡 献。对高海拔、污秽、覆冰(雪)、酸雨(雾)等复杂环境中高压和超特高压输电的 外绝缘特性及放电机理、绝缘配合原则及防止事故的技术措施等进行了长期艰苦 的试验和理论研究,取得了系统的成果,推进了外绝缘放电理论的发展,被国际 大电网会议专家工作组引用为制定标准的技术支持和国内标准引用,并被西电东 送等许多重点工程的设计及运行采用,效益显著。主持了大型电气设备在线监测 及故障诊断技术的系统研究,解决了在线监测多种特征量提取、故障分类及模式

6、 识别等系列技术关键,研发成功实用的变电站电气设备绝缘多参量多功能在线监 测及故障诊断技术与系统,实现了成果产业化,效益显著。提出和开展了以能量 可控陡脉冲对肿瘤不可逆电击穿机理及方法的研究,并取得了初步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各1项,授权发明专利3项,出 版专著4部,发表论文260余篇。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邱爱慈邱爱慈女(1941.11.22 -),高功率脉冲技术和强流电子束加速器专家。出生于浙江省绍兴市。1964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西北核技术研究所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参加我国第一台高阻抗电子束加速器的研制、改进工作。负责研制 成功我国束流最强达1MA

7、的低阻抗脉冲电子束加速器闪光二号,提出了技术设 计和调试方案并取得重大突破。主持建成了多功能辐射装置强光一号。这些设 备在科研试验和高新技术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主持开拓了极强脉冲电子束的 产生、传输、诊断及应用的研究方向。主持了高功率脉冲开关和纳秒高电压测量 等关键技术的系统研究。推动并主持开展了快Z 一箍缩物理及其脉冲功率驱动 源技术、高功率离子束产生和应用等重要科研项目,取得显著进展。是我国 强流脉冲粒子束加速器和高功率脉冲技术领域的主要开拓者之一。获全国科学大 会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部委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以及光华科技基金 奖等。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再举一位无冕之王:解广润 解广润,教授。安徽阜阳人。1953年清华大学电机系研究生毕业。历任哈尔滨 工业大学、北京电力学院讲师,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副教授、教授,国务院学位委 员会第一、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高等学校电力类教材编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长期从事高电压技术的教学和研究。在防雷技术上提出的我国雷电流幅值概率分 布公式和雷电流波形标准等成果被水电部过电压保护规程所采用。研制成导体及 半导体少长针消雷器,广泛应用于石油、大型计算机、国防等部门。著有过电 压及其保护、电力系统过电压、高压静电场等。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