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48125129 上传时间:2022-09-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53.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浅谈抗生素的合理使用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浅谈抗生素的合理使用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浅谈抗生素的合理使用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浅谈抗生素的合理使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抗生素的合理使用(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学士学位论文(设计) 题 目浅谈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姓 名朱翠霞学 号014008210281专 业生物工程指导教师王大红职 称 讲师中国武汉二一年四月目 录摘 要3关键词3Abstract3Key words31抗生素杀菌作用的机制41.1 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41.2与细胞膜相互作用41.3干扰蛋白质的合成41.4 抑制核酸的转录和复制42 我国现阶段抗生素使用情况42.1 主观性或经验性用药42.2 适应症过宽或失控42.3 药物品种选择不当42.4 用药方法不对53 抗生素药物的合理使用53.1 明确适应症合理选用抗生素53.2 病原学检查53.3 避免抗生素的联合应用53.4 剂量控制5

2、3.5 预防性使用抗生素53.6 强调综合治疗的重要性54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管理64.1建立抗生素管理与指导小组。64.2监察抗生素的使用。64.3加强耐药菌的监测。64.4加强医院内感染的措施。64.5加强和规范抗生素在医药市场的管理。65 结论6参考文献6致 谢6浅谈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在人类与疾病相互斗争的几千年历史中,致病性生物菌与人类抗生素的使用一直处于不断演变与快速发展之中。新的抗生素不断出现和使用为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有利的武器,但同时人类长期、大量的使用抗生素,也使得致病菌对抗生素逐渐发生适应,产生了耐药性,从而使人们不得不加大使用剂量或用更广谱

3、的抗生素才能消灭变异的致病菌,这将是人类面临的严峻问题。关键词抗生素;耐药性The rational use of antibiotics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progr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development, the struggle between humans and the river of disease, pathogenic bacteria and human biology has been in the evolution of antibiotic use and under devel

4、opment. New antibiotics and the use of 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 to provide a useful weapon, but the human long-term, heavy use of antibiotics also makes bacteria adapt to antibiotics occurs gradually, resulting in drug resistance, this will be the human face serious problem.Key wordsAntibiotics;

5、 drug resistance抗生素是指各种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产生的具有抑制或杀灭其他微生物作用的物质。自1940年以来,青霉素应用于临床,现抗生素的种类已达几千种。在临床上常用的亦有几百种。其主要是从微生物的培养液中提取的或者用合成、半合成方法制造。其分类有以下几种:一、-内酰胺类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的分子结构中含有-内酰胺环。近年来又有较大发展,如硫酶素类、单内酰环类、-内酰酶抑制剂、甲氧青霉素类等。 二、氨基糖甙类 包括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新霉素、核糖霉素、小诺霉素、阿斯霉素等。 三、四环素类 包括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及强力霉素等。 四

6、、氯霉素类 包括氯霉素、甲砜霉素等。 五、大环内脂类 临床常用的有红霉素、白霉素、无味红霉素、乙酰螺旋霉素、麦迪霉素、交沙霉素等。 六、作用于G+细菌的其它抗生素,如林可霉素、氯林可霉素、万古霉素、杆菌肽等。 七、作用于G菌的其它抗生素,如多粘菌素、磷霉素、卷霉素、环丝氨酸、利福平等。 八、抗真菌抗生素 如灰黄霉素。 九、抗肿瘤抗生素 如丝裂霉素、放线菌素D、博莱霉素、阿霉素等。 十、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抗生素如环孢霉素。1抗生素杀菌作用的机制1.1 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抑制细胞壁的合成会导致细菌细胞破裂死亡,以这种方式作用的抗菌药物包括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哺乳动物的细胞没有细胞壁,不受这些药

7、物的影响。 1.2与细胞膜相互作用一些抗菌素与细胞的细胞膜相互作用而影响膜的渗透性,这对细胞具有致命的作用。以这种方式作用的抗生素有多粘菌素和短杆菌素。 1.3干扰蛋白质的合成干扰蛋白质的合成意味着细胞存活所必需的酶不能被合成。干扰蛋白质合成的抗生素包括福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和氯霉素。1.4 抑制核酸的转录和复制抑制核酸的功能阻止了细胞分裂和/或所需酶的合成。以这种方式作用的抗生素包括萘啶酸和二氯基吖啶。2 我国现阶段抗生素使用情况抗生素的滥用现象在我国临床中非常普遍。有资料表明,我国三级医院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率约为70%,二级医院为80%,一级医院为90%。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种。2.1

8、 主观性或经验性用药大部分的人对于感冒、咳嗽等简单症状,往往寻求经验性用药,即喝消炎药或打消炎针,而且使用抗生素之前未做过或未送检相关的标本。很多人有反应低剂量的抗生素如青霉素等已毫无作用,需采用高剂量或更广谱的抗生素如链霉素等。这就是耐药性的反应。2.2 适应症过宽或失控基于多种多样的原因,临床中无适应症及适应证不明确的用药现象较为普遍。一般来讲,不同类型的抗生素适应症也不同。抗生素分八大类,每类有众多品种,各自的主要作用和适应症均不同,最多的作用是抗菌,少数用于抗肿瘤、促进生长等。国内大部分临床医师对抗生素的适应症把握过宽、医药市场不规范,致使多数人将抗生素当为万能药,身体稍有不适即使用抗

9、生素。2.3 药物品种选择不当未按照抗生素治疗原则及病原学检查结果选择用药,盲目使用广谱、高级抗生素,增加了患者经济负担,同时也加速了细菌耐药性的产生。2.4 用药方法不对临床医师普遍都存在求保险的心态,盲目大剂量使用广谱抗生素,无明确指征联合用药,无针对性的预防性用药。同时未充分运用药物代谢动力学与药效学的知识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忽视了抗生素或抗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对患者及其疾病的影响。.2.5 社会因素及经济利益的影响 医生给病人推荐贵药然后拿回扣的社会现象,以及有些人的心理作用,认为贵的就是好的,也有很大的影响作用。由于药店门店较多,在方便居民生活的同时,也3 抗生素药物的

10、合理使用3.1 明确适应症合理选用抗生素合理使用抗生素首先必须要有明确的适应证。适应证必须是细菌性感染,并且有明确的感染部位、感染性质和感染诊断。3.1.1 严格掌握适应证凡属可用可不用的尽量不用,而且除考虑抗生素的抗菌作用的针对性外,还必须掌握药物的不良反应和体内过程与疗效的关系。 3.1.2发热原因不明者不宜采用抗生素除病情危重且高度怀疑为细菌感染者外,发热原因不明者不宜用抗生素,因抗生素用后常使致病微生物不易检出,且使临床表现不典型,影响临床确诊,延误治疗。3.1.3病毒性或估计为病毒性感染的疾病不用抗生素抗生素对各种病毒性感染并无疗效,对麻疹、腮腺炎、伤风、流感等患者给予抗生素治疗是无

11、害无益的。咽峡炎、上呼吸道感染者90%以上由病毒所引起,因此除能肯定为细菌感染者外,一般不采用抗生素。3.1.4皮肤、粘膜局部尽量避免反应应用抗生素因用后易发生过敏反应且易导致耐药菌的产生。因此,除主要供局部用的抗生素如新霉素、杆菌肽外,其它抗生素特别是青霉素G的局部应用尽量避免。在眼粘膜及皮肤烧伤时应用抗生素要选择告辞适合的时期和合适的剂量。3.2 病原学检查 要进行病原学检查,选用细菌敏感度高的药物,根据细菌药敏谱选药,要考虑细菌的耐药性,尽量使用抗菌谱窄的抗生素。3.3 避免抗生素的联合应用 应尽量避免联合应用抗生素,严格掌握联合应用的适应证,一般以2种为宜。本着提高疗效,降低毒性,延缓

12、或避免耐药性的产生为原则。3.4 剂量控制 合理正确使用抗生素的剂量、疗程及给药方式,注意药物合理的配伍,避免频繁换药方式,根据不同的感染决定用药疗程,使血药浓度达到有效的抑菌浓度水平。3.5 预防性使用抗生素预防性用药要做到有指征、有针对性,同时剂量和疗程要合理。在外科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目的是为了预防手术中可能发生的细菌感染以及术后的感染。研究发现:手术患者发生细菌污染的高危期是手术开始直到术后的一段时间,以手术末期的危险性最大,所以对感染性及开放性手术,通过腔道的二类手术,有人工植入物的手术,创面大、暴露时间长以及组织或器官移植术应术前预防性给药,但要掌握好时机、方式与药物剂量。内科系统中

13、预防疾病发热:如风湿热、细菌性心内膜炎,以及一些传染病密切接触者的预防,对于老年人、儿童、糖尿病患者以及粒细胞减低等免疫低下者预防用药。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原则上不宜使用三代及三代以上头孢菌素、亚胺培南等超广谱抗生素类药物。 3.6 强调综合治疗的重要性在应用抗生素治疗感染性疾病的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到人体防御机制的重要性,不能过分依赖抗生素的功效而忽视了人体内在的因素,当人体免疫球蛋白的质量和数量不足、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或吞噬细胞性能与质量不足时,抗生素治疗则难以秦效。因此,在应用抗生素的同进应尽最大努力使病人全身状况得到改善;采取各种综合措施,以提高机体低抗能力,如降低病人过高的体温;注意饮食和

14、休息;纠正水、电解质和碱平衡失调;改善微循环;补充血容量;以及处理原发性疾病和局部病灶等。4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管理 加强对抗生素药物应用的管理,制定抗生素的合理使用规范。4.1建立抗生素管理与指导小组。专门设立一个抗生素管理部门,小组成员负责抗生素的管理,按需分配,避免过多的流入市场。抗生素管理与指导小组建立健全院、科两级抗生素管理小组是做好合理使用抗生素工作的基础。院管理小组统一协调管理、监控全院的抗生素的购进与使用,并定期向全院及临床科室通报阶段性的病原菌流行趋势,细菌的耐药与药敏监测情况,以及本阶段使用频繁、用量大的抗生素种类。科室内管理小组监管本科室的抗生素使用及细菌耐药情况,结合医院的

15、通报信息调整本科用药。4.2监察抗生素的使用。安排专职人员督察抗生素的监察抗生素的使用在院管理小组的指导下,设专人定期对各科室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监察、指导,并及时反馈抗生素的使用情况,用量最大的前十位,并公布本阶段,通过对不合理使用的现象分程度进行宣教与处罚的方式杜绝滥用抗生素。4.3加强耐药菌的监测。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致病菌的耐药性。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和许多现代诊疗措施的应用,医院感染的类型、致病菌株的种类以及细菌的耐药性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许多条件致病菌成为医院感染的流行菌株,因此对细菌耐药的监测显得尤为重要。耐药菌的检出是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基础,所以各医院应进一步改善医院细菌实验室的条件

16、,增加投资,为临床提供合理选用抗生素的依据。4.4加强医院内感染的措施。减少或避免院内感染现象发生。按照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的要求,抗生素使用的管理是院感管理工作的一部分,而医院感染工作的好坏,可以体现出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因此,加强各级领导管理是医院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关键所在。4.5加强和规范抗生素在医药市场的管理。医院和医药市场加强对抗生素使用的监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市场上新的抗生素品种层出不穷。由于医药市场的不规范,出现了许多仿制和伪劣的假药,这就为临床抗生素的使用带来了很大的困惑,也为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要彻底的做好抗生素的管理,不仅要从临床使用方面管理,更重要的是

17、要规范对每一种抗生素的生产监督、生产企业资质的审核、产品上市的批准,并且监管它在流通领域中的全过程。有些资料显示,全球每年有1/3的抗生素用于非医疗使用,这就要求我们还要注重这些药物在农业、畜牧业、水产业中的滥用现象,只有这样才能切实的做好抗生素的管理工作,同时也会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5 结论 总而言之,合理使用抗生素是目前无论医院管理者还是临床医务人员还是广大患者都要认真面对的问题,它关系到人类是否会回到“无抗生素时代”,关系到我们每个人以及我们的下一代身心健康是否有保障的问题。追其过度使用的原因很多,我们应尽反思,着手启动“合理使用抗生素管理”这项具有深远影响意义的工程。具体到每个医院都要

18、围绕着抗生素的合理使用,而制定出“医院抗生素应用政策”,包括有关文件和规定,及应采取一定的措施和干预手段等。这是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耐药产生、控制院内感染发生的重要手段之一。加强抗生素药物的管理,通过合理使用而降低抗生素的使用率,从而延缓临床耐药株的产生和发展,减少因不规范的使用或滥用而产生的不良反应,更好的发挥每一种抗生素的作用,保证每个感染患者的救治疗效。参考文献徐年卉,林国生,付洁,等;合理使用应用抗生素药物管理工作的经验探讨;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2):143-1442刘水渠,抗生素应用的若干问题;浙江临床医学,2003,5(8):561-5623周筱青,刘皈阳,朱士俊;医院抗生素政策的制定、实施和成效;中国抗生素杂志,2003,28(4):204-206,211致 谢感谢可亲可爱可敬的王老师对我的指导!7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