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48101045 上传时间:2022-09-04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197.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资源描述: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2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1.1.实践的含义:实践的含义:人们人们改造改造客观世界客观世界的一切的一切物质性活动。物质性活动。两层基本含义:两层基本含义:1)人为主体、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人为主体、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2)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成存在。念的存在变成存在。人们:人们:客观世界:客观世界:物质性活动:物质性活动: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发生在人与自然、社会之间的活动,停留在发生在人与自然、社会之间的活动,停留在人的头脑或口头上的不是实践。人的头脑或口

2、头上的不是实践。实践的主体、手段、对象和结果都是客观的,实践的主体、手段、对象和结果都是客观的,因而实践不是主观性活动,而是客观性活动。因而实践不是主观性活动,而是客观性活动。知识梳理知识梳理2.2.实践的特点实践的特点客观客观 物质性物质性:主观主观 能动性能动性:社会社会 历史性历史性:实践构成要素(主体、手段、对象)的客观性决定实践构成要素(主体、手段、对象)的客观性决定实践活动的过程及结果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实践活动的过程及结果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的制约。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社会性社会性:实践是处于一定

3、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实践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历史性历史性: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都受: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都受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知识梳理知识梳理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客观物质性使实践活动区别于纯粹的意识活动,坚持这客观物质性使实践活动区别于纯粹的意识活动,坚持这点,在实践观点上就坚持了唯物主义。点,在实践观点上就坚持了唯物主义。主观能动性使实践活动区别于动物的本能活动,体现了意识主观能动性使

4、实践活动区别于动物的本能活动,体现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坚持这点,在实践问题上对物质有能动作用。坚持这点,在实践问题上 坚持了辩证法。坚持了辩证法。实践的第一、二个特点并不矛盾,主体的客观性渗透着能实践的第一、二个特点并不矛盾,主体的客观性渗透着能动性,意识能动性以客观性为基础。动性,意识能动性以客观性为基础。夸大客观物质性否定主观能动性,会导致机械唯物主义;夸大客观物质性否定主观能动性,会导致机械唯物主义;夸大主观能动性否定客观物质性,会导致唯心主义夸大主观能动性否定客观物质性,会导致唯心主义 。知识梳理知识梳理生产实践生产实践:3.3.实践的基本形式实践的基本形式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即人

5、们的物质生产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即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处理个人和他人、集体、社会的关系,处理个人和他人、集体、社会的关系,处理各阶层、各阶级之间的关系,处理处理各阶层、各阶级之间的关系,处理经济关系、政治关系等。如:革命和改经济关系、政治关系等。如:革命和改革、国家方针、政策的制定、法律制度革、国家方针、政策的制定、法律制度的建设和实施等。的建设和实施等。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知识梳理知识梳理变革社会的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科学实验科学实验:1.1.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6、世界有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之分,人们改造世界有改造世界有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之分,人们改造世界有改造主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之分。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才主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之分。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才叫实践。叫实践。2.2.实践是适应环境的本能活动。实践是适应环境的本能活动。动物的活动也是一种活动,也会在某些方面改变客观世动物的活动也是一种活动,也会在某些方面改变客观世界的面貌。但动物不会思维,只靠先天本能,并不知道自己界的面貌。但动物不会思维,只靠先天本能,并不知道自己行为的意义。而人的实践活动却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活行为的意义。而人的实践活动却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人类的实践活动是

7、为人类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服务的,具动,人类的实践活动是为人类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服务的,具有目的性、计划性。有目的性、计划性。误区警示误区警示3.3.实践是一种客观活动,又是一种主观活动。实践是一种客观活动,又是一种主观活动。这个观点貌似既讲实践的客观性,又讲实践的主观性,这个观点貌似既讲实践的客观性,又讲实践的主观性,其实它割裂了实践的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因为,从实践其实它割裂了实践的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因为,从实践的三要素看它是客观的物质活动。但实践是人的活动,人具的三要素看它是客观的物质活动。但实践是人的活动,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因而它既不是纯客观的物质活动,又不是纯有主观能动性,因而它既不

8、是纯客观的物质活动,又不是纯主观活动。主观活动。误区警示误区警示4.4.实践是社会性活动,单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实践是社会性活动,单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5.5.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盲目的实践是不存在的。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盲目的实践是不存在的。实践都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孤立的活动是不存实践都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孤立的活动是不存在的。但孤立的活动并不等于单个人的活动。人们改造客观在的。但孤立的活动并不等于单个人的活动。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既可以采取集体行动的方式,也表现为单个人世界的活动,既可以采取集体行动的方式,也表现为单个人的活动,无论采取哪种方式,都

9、是社会性的活动。的活动,无论采取哪种方式,都是社会性的活动。任何实践都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没有意识参与的实任何实践都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没有意识参与的实践是不存在的,我们讲盲目的实践是指这种实践没有以正确践是不存在的,我们讲盲目的实践是指这种实践没有以正确的认识来指导,导致失败。的认识来指导,导致失败。误区警示误区警示6.6.实践是人的活动,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活动。实践是人的活动,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活动。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但并非人的一切活动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但并非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活动,要具体分析。首先,对人要具体分析,必须都是实践活动,要具体分析。首先,对人

10、要具体分析,必须是具有正常思维的人,如婴儿、精神病人的某些活动不一定是具有正常思维的人,如婴儿、精神病人的某些活动不一定是实践活动。其次,人的活动可以分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实践活动。其次,人的活动可以分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实践非认识性活动,只有改造世界的活动才是实践的活动,实践非认识性活动,只有改造世界的活动才是实践误区警示误区警示实践决定认识实践决定认识1.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知识梳理知识梳理1.

11、1.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和途径。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和途径。认识的源泉认识的源泉实践;认识的获得实践;认识的获得实践和学习。但归实践和学习。但归根到底一切真知来源于实践。根到底一切真知来源于实践。(1)(1)知识的构成:是由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组成的。直接知识的构成:是由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组成的。直接经验通过实践获得,间接经验通过学习获得。经验通过实践获得,间接经验通过学习获得。(2)(2)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重要性:就每代人或每个人来说,事事都就每代人或每个人来说,事事都亲自参加实践获得直接经验不仅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亲自参加实践获得直接经验不仅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从人类知识的发展来说,每

12、代人都处在知识承上启下的历从人类知识的发展来说,每代人都处在知识承上启下的历史环节上,只有虚心学习前人留下的宝贵知识,才能根据新史环节上,只有虚心学习前人留下的宝贵知识,才能根据新的实践总结出新的知识,从而发展认识。的实践总结出新的知识,从而发展认识。实践是认识的产生,是实践是认识的产生,是“源源”,学习是知识的传授,是,学习是知识的传授,是“流流”,应该把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应该把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误区警示误区警示2.2.认识的目的、根本任务是一致的。认识的目的、根本任务是一致的。(1)(1)认识的目的是指导实践。认识的目的是指导实践。(2)(2)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13、,透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 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误区警示误区警示3.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和“三个有利于的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标准”是对立的。是对立的。(1)(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即用实践的客观结果来检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即用实践的客观结果来检验认识是否符合客观实际。认识是否符合客观实际。(2)“(2)“三个有利于标准三个有利于标准”是指是否把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是指是否把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

14、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标准。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标准。(3)“(3)“三个有利于标准三个有利于标准”把最基本的生产实践作为标准,它把最基本的生产实践作为标准,它是真理标准在社会主义历史条件下的具体运用和发展。把是真理标准在社会主义历史条件下的具体运用和发展。把“三个有利于标准三个有利于标准”与真理对立起来,实际上是抽象地谈与真理对立起来,实际上是抽象地谈论真理标准,在实际工作中也是十分有害的。论真理标准,在实际工作中也是十分有害的。误区警示误区警示【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重视科学理论的指

15、导作用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法论要求:方法论要求:实践实践认识认识1.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决定)(决定)(反作用)(反作用)促进促进阻碍阻碍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有巨大指导作用;有巨大指导作用;错误认识、不科学理论则把实错误认识、不科学理论则把实践引向歧途践引向歧途实践实践是认是认识的识的基础基础实践观点是实践观点是认识论认识论首要首要

16、的基本观点的基本观点辨析题:认识来源于实践,因而总落后于实践。(1)(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人的认识对象是实践的需要决定的,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人的认识对象是实践的需要决定的,人的认识是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产生的,从这一角度讲,人的认识是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产生的,从这一角度讲,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在先认识在后,因而是正确的。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在先认识在后,因而是正确的。(2)(2)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认为,实践对认识有决定作用,同时又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认为,实践对认识有决定作用,同时又 认为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科学理论能够指导人们科学地认为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科学理论能够指导人们科学地 预见未来,从而

17、采取正确行动,沿着正确方向认识和改造预见未来,从而采取正确行动,沿着正确方向认识和改造 世界,从科学理论指导实践来说,认识后于实践的说法是世界,从科学理论指导实践来说,认识后于实践的说法是 不正确的。不正确的。命题角度命题角度 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是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是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自然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几千年的文明史是人类不断地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几千年的文明史是人类不断地认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历史,也是人与自然资源的矛认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历史,也是人与自然资源的矛盾不断加深的历史。在传统农业社会,存在着人口与土地等盾不断加深的历史

18、。在传统农业社会,存在着人口与土地等资源的矛盾。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及人口数量的增加,人资源的矛盾。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及人口数量的增加,人口与矿产等资源的矛盾又进一步凸显出来。人口膨胀与自然口与矿产等资源的矛盾又进一步凸显出来。人口膨胀与自然资源短缺的矛盾,已经威胁到人类的生存。要树立人类的资资源短缺的矛盾,已经威胁到人类的生存。要树立人类的资源危机意识,促进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发展。源危机意识,促进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发展。结合材料,结合材料,从认识论角度分析人与自然资源矛盾的变化,并从认识论角从认识论角度分析人与自然资源矛盾的变化,并从认识论角度就当前人与自然资源的矛盾提出解决思路。(度就当

19、前人与自然资源的矛盾提出解决思路。(1010分)分)高考示例高考示例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人的认识要不断深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人的认识要不断深 化。化。人和自然资源的矛盾始终存在,在不同时期的表现形式人和自然资源的矛盾始终存在,在不同时期的表现形式 有所不同。随着实践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人与自然资有所不同。随着实践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人与自然资 源矛盾的严重性。源矛盾的严重性。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推动实践的发展。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推动实践的发展。要解决要解决 人与自然资源的矛盾。必须形成对二者关系的正确认识,并人与自然资源的矛盾。必须

20、形成对二者关系的正确认识,并 以此为指导推动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以此为指导推动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在实践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实践中发挥主观能动性,限制人口数量,保护、节约资限制人口数量,保护、节约资 源,开发再生资源,以促进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发展。源,开发再生资源,以促进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发展。高考示例高考示例2.2.真理的特性真理的特性(1)(1)真理最基本属性是客观性(真理是客观的)真理最基本属性是客观性(真理是客观的)真理客观性的含义:真理客观性的含义:一是指真理性认识的内容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一是指真理性认识的内容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物及其规律;二是指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是客

21、客观事物及其规律;二是指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观的社会实践。1.1.真理的含义: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知识梳理知识梳理真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真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真理只有一个。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真理面前人真理只有一个。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人平等。对同一确定的对象产生不同认识的原因:对同一确定的对象产生不同认识的原因: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由于人们的立场

22、、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知识梳理知识梳理2.2.真理的特性真理的特性(1)(1)真理最基本属性是客观性(真理是客观的)真理最基本属性是客观性(真理是客观的)(2)(2)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的条件性真理的条件性 真理的具体性真理的具体性-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相对于特定过程而言,是主相对于特定过程而言,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的历史的统一。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犯错误不可怕,关键是要正确对待错误犯错误不可怕,关键是

23、要正确对待错误知识梳理知识梳理认识的发展认识的发展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1)(1)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具有反复性(2)(2)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具有无限性原因:原因:认识的主体受各种条件(客观条件、主观条件)认识的主体受各种条件(客观条件、主观条件)制约,认识的客体是复杂变化的。制约,认识的客体是复杂变化的。一个正确认识的完成:一个正确认识的完成:原因:原因:实践实践认识认识再实践再实践再认识再认识第一;认识的对象(物质世界)是变化的,第一;认识的对象(物质世界)是变化的,第二;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第二;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第三;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第

24、三;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1.1.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为什么为什么)知识梳理知识梳理2.2.真理是不断向前发展的真理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即:真理是不断深化、扩展、向前推移即:真理是不断深化、扩展、向前推移)(1 1)认识运动是一种波浪的前进或者螺旋的上升)认识运动是一种波浪的前进或者螺旋的上升(2 2)真理不会停止,已经确定的真理在不断向前发展)真理不会停止,已经确定的真理在不断向前发展方法论:方法论:我们要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我们要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知识梳理知识梳理简答题:简答题:材料一:德国诗人莱辛说:材

25、料一:德国诗人莱辛说:“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更宝贵。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更宝贵。”材料二:孟子说:材料二: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试用所学的有关哲理对上述两种观点进行评析。试用所学的有关哲理对上述两种观点进行评析。(1 1)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但真理)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但真理具有相对性,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化具有相对性,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实践也是不断发展的,人们的认识如不随着客观事发展的,实践也是不断发展的,人们的认识如不随着客观事物的发展和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有可能会变成错误的,所

26、以物的发展和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有可能会变成错误的,所以说说“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更宝贵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更宝贵”典型体例典型体例 (2 2)“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意思是说,完全依靠书,意思是说,完全依靠书,也就失去了书的作用。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再好的理论也就失去了书的作用。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再好的理论如果束之高阁,也是毫无用处的。书(理论)的作用是建立如果束之高阁,也是毫无用处的。书(理论)的作用是建立在与实践的结合上,书(理论)只有在此情况下才能发挥作在与实践的结合上,书(理论)只有在此情况下才能发挥作用,不结合就不能发挥作用。用,不结合就不能发挥作用。典型体例典型

27、体例论述题:论述题:诺贝尔奖获得者、华裔科学家丁肇中在谈到他的科学研究体诺贝尔奖获得者、华裔科学家丁肇中在谈到他的科学研究体会时说:会时说:“2020世纪世纪7070年代,人们已经知道所有的基本粒子是由年代,人们已经知道所有的基本粒子是由3 3种夸克组成的。我的问题是,为什么只有种夸克组成的。我的问题是,为什么只有3 3种夸克?为了寻找新种夸克?为了寻找新夸克,我决定建造一个高灵敏度的操测器。当时所有的人都认为夸克,我决定建造一个高灵敏度的操测器。当时所有的人都认为只有只有3 3种夸克,因为种夸克,因为3 3种夸克可以解释所有的现象,所以这个实验种夸克可以解释所有的现象,所以这个实验被费米国家

28、实验室和西欧核子中心拒绝了,认为是不可能的。被费米国家实验室和西欧核子中心拒绝了,认为是不可能的。19721972年到年到19741974年间,我们在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用一个比年间,我们在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用一个比较低能的加速器来做这个实验,终于发现了一种新的夸克。这就较低能的加速器来做这个实验,终于发现了一种新的夸克。这就表示,以前说只有表示,以前说只有3 3种夸克的观念是错的,有第四种夸克。有了种夸克的观念是错的,有第四种夸克。有了第四种,就有可能有第五种、第六种,把以往的观念改变了。第四种,就有可能有第五种、第六种,把以往的观念改变了。上述科学发现过程在认识论上对我们如何发现和发展真

29、理有上述科学发现过程在认识论上对我们如何发现和发展真理有哪些启示?哪些启示?命题角度命题角度(1)(1)要重视实践的作用。要重视实践的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人们对物质结构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人们对物质结构的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的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关于物质结构模型的理论是否正确只能通过实践来检验,丁关于物质结构模型的理论是否正确只能通过实践来检验,丁博士就是通过新的试验,提出了由四种夸克组成基本粒子的博士就是通过新的试验,提出了由四种夸克组成基本粒子的新理论,证明了自己观点的正确性。新理论,证明了自己观点的正确性。(2)(2)要在实践中不断推动真理向前发展。要在实践中不断推动真理向前发展。人们对真理的认识是人们对真理的认识是无止境的。四夸克理论的发展,也没有结束真理,还会有五无止境的。四夸克理论的发展,也没有结束真理,还会有五夸克、六夸克等新理论。夸克、六夸克等新理论。(3)(3)人们要发现和发展真理,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扬人们要发现和发展真理,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扬创新精神。创新精神。不要被已有的结论和实践所束缚,要敢于对现有不要被已有的结论和实践所束缚,要敢于对现有理论提出质疑,善于思考,敢于实践,创造出新的理论。理论提出质疑,善于思考,敢于实践,创造出新的理论。命题角度命题角度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