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名师优秀教案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48005166 上传时间:2022-09-03 格式:DOC 页数:205 大小:671.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最新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名师优秀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05页
最新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名师优秀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05页
最新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名师优秀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05页
资源描述:

《最新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名师优秀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名师优秀教案(20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一单元 第一课时负数的认识【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结合现实情境理解负数的具体含义,学会用正数、负数表示生活中相反意义的量。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 1.生活中见过负数吗?它有什么含义呢? 二、自主探究 1.感知负数。 (1)-3和3表示的意思一样吗?请在温度计中表示出来。 我的结论: -3表示,3表示; 它们表示的意义相反; (2)0表示什么意思? 0表示淡水开始结冰的温度;是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线。0低的温度叫零下温度,通常在数字前加“-”(负号)。比0高的温度叫零上温度,在数字前加“+”(正号),一般情况下正号可

2、省略不写。 2.认识正负数 (1)2000.00 表示 。 “500.00”与“-500.00”意义相同吗? 我的想法:。 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什么是正负数吗? 。 (2)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线。 (3)你能试着把数分一分类吗? 3.做一做 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并填入相应的圈中。 三、课堂达标 1.月球表面白天的平均温度是零上126,记作_,夜间的平均温度为零下150,记 作_。 2.通常,我们规定海平面的海拔高度为0米,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可以记作 _;吐鲁番盆地大约比海平面低155米,它的海拔高度应记作_。 3. 1 第二课时直线上的负数

3、 【学习目标】 1.体会直线上正负数的排列规律,逐步建构数的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2.在活动中探究直线上表示正负数的方法,学会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解决实际问题。【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 1.填一填。 (1)一辆公共汽车经过某站台时有12人上车,记作()人;7人下车,记作()人。 (2)阳光小学今年招收新生300人,记作+300人,那么-420人表示()。 (3)升降机上升3.5米,记作+3.5米;-4米表示()。 二、自主探究 1.认识直线上的数。 出示例3图。 说说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我的发现:。 (2)如何在直线上表示他们的行走的距离和方向呢?你准备怎么画? 我的想法:以为起点,向为

4、正,向为负。原点处表示的位置,方向表示向东,一个单位表示1m。 2.感知直线上数的变化 (1)在数轴上表示分数和小数,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想法。 在数轴上分别找到1.5和-1.5对应的点。如果从起点分别到1.5和-1.5处,应如何运动? 如果小明从“2”的位置要走到“4”,应该如何运动? (2)引导观察:在直线上从0往右依次是什么数?从0往左呢?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细观察,找规律。 从0起往右依次是,从0起往左依次是。 我的发现:。 小结:在一条直线上表示行走的距离和方向,需要先确定起点、正方向、单位长度,再用正负数表示相应点。 3.做一做。在直线上表示下列各数。 三、课堂达标 1. 2.体育达

5、标测试,一分钟仰卧起坐的成绩统计如下:李勇45个、张军28个、张强33个、赵刚26个、王亮18个。如果每分钟做仰卧起坐30个算达标,以达标的个数为标准,记录每个人的成绩。刚好达标的个数记为0个,超出的个数用正数表示,不足的个数用负数表示,请把下表填写完整。 四、知识拓展。 某次数学测试,老师以80分作为标准,将六名同学的成绩记为+4、+10、-5、0、+7、-4,这六名同学的实际平均成绩是多少? 第二单元 第一课时折扣 【学习目标】 1.理解“折扣”的意义。 2.掌握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这种问题的基础上自主解决问题。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 1.同学们周末玩的愉快吗?陪家长去了哪些地方

6、购物?商品降价了吗?是不是让利销 售? 2.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打折的问题,打折也叫打折扣。 二、自主探究 1.折扣的意义。 商店有时降价出售商品,叫做打折扣销售,俗称()。 2.折扣与百分数 几折就是()之几,也就是()之几十。例如,打九折出售,就是 按原价的()%出售,即现价是原价的()%。打八五折,就是按原价的()%出售,即现价是原价的()%。 我发现:折扣就是打折问题,打几折表示现价是原价的()。 3.解决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 (1)解决问题(1)。 求买这辆车用了多少钱,就是求()元的()是多少。 (2)解决问题(2)。三、课堂达标 1.填一填。 (1)四折是十分之(),改写成百分

7、数是()。 (2)六折是十分之(),改写成百分数是()。 (3)七五折是十分之(),改写成百分数是()。 (4)九二折是十分之(),改写成百分数是()。 2判一判。 (1) 商品打折扣都是以原商品价格为单位“1”,即标准量。() (2)一件上衣现在打八折出售,就是说比原价降低10%。() 3.商场搞打折促销,其中服装类打5折,文具类打8折。小明买一件原价320元的衣服, 和原价120元的书包,实际要付多少钱? 4.某种商品,原定价为20元,甲、乙、丙、丁四个商店以不同的销售方促销。 甲店:打九折出售。乙店:“买十送一”。 丙店:降价9%出售。丁店:买够百元打八折。 (1)小明买一件商品花了18

8、.2元,他是在哪个商店买的? (2)小兰买了10件这种商品用了160元,小兰是在哪个商店买的? (3)如果买的多,到哪个商店去买最便宜? 第课二时成数 【学习目标】 1.理解“成数”的意义。 2.知道“成数”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简单应用,会进行一些简单计算。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 什么是打折? 二、自主探究 1.成数的意义。 成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十分之几,通称“几成”。 2.成数与百分数 几成就是()之几,也就是()之几十。例如,“一成”就是十分之(),改写成百分数就是()%;“二成”就是十分之(),改写成百分数就是()%。 我发现:几成就是()之几,也就是()之几十。 3.解决有关

9、“成数”的实际问题。 (1)理解题意 今年比去年节电二成五,就是今年比去年少用的电是去年用电量的()%,是把()看作单位“1”。 (2)解决问题。 我发现:解决“成数”问题,先把“成数”转化成(),再根据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方法解答。三、课堂达标 1.填一填。 (1)“一成”是十分之(),改写成百分数是()% (2)“二成”是十分之(),改写成百分数是()% (3)“三成”是十分之(),改写成百分数是()% (4)“二成五”是十分之(),改写成百分数是()% 2.某乡去年水稻总产量是1500吨,今年比去年增产一成五,今年水稻总产量是多少吨? 3. 某种录音机的利润是进价的三成,已知它的零售价是每

10、台390元,求这台录音机的成本是每台多少元? 4.某乡去年水稻总产量是1500吨,今年预计比去年增产一成五。今年水稻总产量预计是多少吨? 5.花园实验小学图书室有图书8000本,程进路小学的图书本数只有花园实验小学的九成五那么多。你知道程进路小学的图书本数是多少吗? 第三课时税率 【学习目标】 1.知道纳税的含义和重要意义,知道应纳税额和税率的含义,根据具体的税率计算税款。 2.在计算税款的过程中,加深对社会现象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增强法制意识,知道每个公民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理解纳税的含义和纳税的重大意义。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 通过课前调查,你了解了哪些税收的知识? 二

11、、自主探究 1.纳税的意义是什么? 2.为什么要纳税? 3.税收的种类有哪些? 4.什么是税款、应纳税额、税率? 我发现:单位或个人收入中的一部分要上缴给国家,上缴的钱叫做(),缴纳的税款叫()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如销售额、营业额)的比率叫做()。 5.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 我发现:应纳税额=收入额( )。 三、课堂达标 1.填一填。 (1)纳税是(),按照 ()把()。 (2)纳税主要分为()。 (3)()叫做税率。 2.一个造纸厂4月份的销售额是3000万元,如果按照销售额的45%缴纳消费税,4月份应缴纳消费税款多少元? 3.一家酒店1月份营业额为50万元,如果按照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

12、1月份应缴纳营业税款多少万元? 4.刘老师的月工资是1500元,如果按个人所得税法规定:每月收入扣除800元后的余额部分,按5%的比例缴纳个人所得税。刘老师每月应缴纳个人所得税多少元? 5.歌舞演员王华参加演出,取得收入3000元,按个人所得税法规定,演出收入扣除800元后的余额部分,按20%的比例缴纳个人所得税。此次演出后,王华的税后收入是多少元? 第四课时利率 【学习目标】 1.了解储蓄的意义。 2.理解本金、利率、利息的含义。 3.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存款利息。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 老师的家里有五千元钱暂时还用不着,可是现金放在家里又不安全,你能帮老师想个办法,如何更好

13、地处理这些钱吗? 二、自主探究 1.自学课本11页关于利率的内容。 (1)储蓄的意义是什么? (2)存款的方式有哪些? (3)什么是本金?什么是利息?什么是利率? 2.根据国家的经济发展变化,银行存款的利率有时会进行调整,2012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存款利率如下表: (1)从表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2)应如何计算利息? 4.解决例4. 三、课堂达标 1.小明这次存了500元,三年期的教育储蓄年利率是5.40%。到期时小明可以取出本金和利息共多少元? 2.教育储蓄所得的利息不用纳税。爸爸为笑笑存了三年期的教育储蓄基金,年利率为5.40%,到期后共领到了本金和利息22646元。爸爸为笑笑存的

14、教育储蓄基金的本金是多少? 3.银行半年期的存款月利率为0.18%,把2000元钱按半年期的储蓄存入银行,到期时税前利息多少元? 5.小强把500元存入银行,存期6年,年利率是2.52%,到期可得利息多少元?税后利息多少元? 4.小蓬把2400元存入银行,存期半年,年利率是1.98%,到期可得利息多少元?税后一共取回本息多少元? 5.刘大妈把50000元存入银行,存期一年,年利率是1.98%,到期可得到利息多少元?税后利息多少元? 四、拓展练习 6.2010年4月王爷爷把存定期一年的钱取回,得利息225元。如果王爷爷一年前存款时年利率为2.25%,那么王爷爷当时存入银行多少元钱? 第五课时解决

15、问题 【学习目标】 1.能灵活地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 1.填一填。 打几折就是()是()的()。 五折就是(),也就是(),表示( )是()的()。 六成就是(),表示( )是()的() 二、自主探究 1.出示;例 5. 2.理解题意。 (1)“打五折销售”就是()。 (2)“满100元送50元”就是在总价中取整百元部分,每个100元减去()元,不满100元的零头部分不优惠。 3.解决问题。 三、课堂达标 1.填一填。 (1)富民超市12月的营业额按5%缴纳营业税,共缴纳税款1500元。富民超市12月的营业额是()元

16、。 (2)晶晶把2000元存入银行,定期2年,年利率是4.68%,到期后可得利息()元,一共取回()元。 (3)国家规定个人发表文章,出版图书获得的稿费超过4000元的部分,要按照12%纳税,是指()的12%。 (4) 王叔叔在一次摸奖中获2000元奖励,但向工商部门交付了460元,这460元叫做();税率用为()。的教育储蓄基金的本金是多少? (5)一件毛衣打六折销售,比原价便宜了( ) % (6)一种商品八折出售,售价是原价的()%。 2.商店出售一种DVD,原价是400元,现在八折出售,现价比原价便宜多少元? 3.李大爷的一块农田去年种水稻,产量是1000千克,今年该种新品种后,产量比去

17、年增产三成,今年的产量是多少千克? 4.一家饭店十月份缴纳营业税后还剩30万元。如果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这家饭店十月份营业额约是多少万元? 5.赵叔叔购买“中国邮政贺卡有奖明信片”获得一等奖,奖金是5000元,根据税法规定他应按照20%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赵叔叔实际可以获得奖金多少元? 四、拓展练习 6.百货大楼搞促销活动,甲品牌鞋满200元减100元,乙品牌鞋“折上折”,就是先打六折,在此基础上再打九五折。如果两个品牌都有一双标价260元的鞋,哪个品牌更 便宜? 第六课时生活与百分数 【学习目标】 1.了解利率调整的原因;知道如何是收益最大;了解千分数、万分数的概念。 2.让学生获得

18、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 1.什么叫利率、本金、利息。 2.利息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二、自主探究 李阿姨准备给儿子存2万元,供他六年后上大学,银行给李阿姨提供了三种理财方式:普通储蓄存款、教育储蓄存款和购买国债。 根据题意,李阿姨有几种选择?分别是什么? 三、课堂达标 1.李伯伯想把2000元存入银行,有两种选择。第一种是买两年国债,年利率为4.5%;另一种是买银行一年期理财产品,年利率为4.3%,那种方案收益更大? 2.商场有两种品牌的衣服,售价均为240元。甲品牌衣服“折上折”,就是先打六折,在此基础上再打九折;乙品牌衣服满200元减100元。哪种品牌的

19、衣服更便宜? 3.某旅游团共有成人12人,学生7人,他们去到一个景点观光,以下是导游了解到的门票报价:A.成人票每张30元;B.学生票半价。C.满20人可以购团体票,打七折。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员,你会制定什么方案? 4.某食品公司去年第四季度营业额按照5%纳税,税后余额为57万元。该公司第四季度纳税多少万元? 5.华联超市迎“五一”进行促销,百事可乐“买10赠3”;文峰超市也进行促销,百事可乐打七折销售。已知两家超市的百事可乐原价都为4元一瓶。六二班要买40瓶可乐在哪家超市买比价合算? 6.小林家去年种植水稻收成为1500kg,今年预计比去年增产一成。今年水稻总产量预计是多少千克? 四、拓展练习

20、 7.赵阿姨有1000元钱,打算存入银行两年。有两种储蓄办法:一种是存两年期的年利率为3.75%,一种是先存一年期的,年利率为 3.25%,第一年到期再把本金和税后利息取出来合一起,再存入一年。赵阿姨选择哪种存法到期的收入多? 第三单元 第一课时圆柱的认识 【学习目标】 我能知道圆柱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 我能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我会描述圆柱侧面展开图与圆柱各部分的关系。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 情境引入。 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特点?。 生活中的物体,形状是圆柱形的有哪些,请用自己的话简单说一说。 二、自主探究 圆柱各部分名称及特征。 (1)拿一个圆柱形的实物,看看

21、圆柱有哪几部分组成?自学课本18页。 我的发现:圆柱有两个和一个组成。 圆柱的两个圆面叫做;周围的面叫做; 两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 (2)圆柱有什么特征?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 圆柱的特征:圆柱的两底面都是,并且大小; 圆柱的侧面是;有条高,长度都相等。 圆柱的侧面、底面及之间的关系。 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什么形状?剪一剪再展开。 我的发现:沿圆柱的高剪开侧面,侧面是 ,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 的周长,长 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 做一做。 (1 )指出下面图形中哪些是圆柱。 (2)指出下面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三、课堂达标 填空。 (1)把一张长方形硬纸的一条边固定贴在一根木棒上,然后快速转动,得到

22、一个()。 (2)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后得到一个长方形,长是12.56厘米,宽是3厘米。这个圆柱的底面周长是()厘米,高是()厘米。 (3)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后得到一个正方形,边长是9.42厘米。这个圆柱的底面周长是()厘米,高是()厘米。 (4)已知圆柱的底面直径是4厘米,高是2厘米。侧面展开的长方形的长()厘米,宽是( )厘米。 (5)把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正方形,这个圆柱体底面半径是3厘米,圆柱的高是( )厘米。 判断。 (1)上下两个底面相等的物体一定是圆柱体。() (2)圆柱的侧面沿着高展开后,会得到一个长方形或者正方形。() (3)同一个圆柱底面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4)

23、一个圆柱,底面周长是12.56厘米,高是12.56厘米。这个圆柱的侧面沿着高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 (5)一个圆柱,底面半径是4厘米,高是4厘米。这个圆柱的侧面沿着高展开,得到一个正方形。() (6)圆柱的底面是两个大小相同的圆。() 四、拓展练习 动手实践。按照附页的图样,用硬纸做一个圆柱,量出它的底面直径和高,并计算出它底面和侧面的面积。 第二课时 圆柱的表面积 【学习目标】 能理解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 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 复习圆柱的特征: 圆柱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圆柱的上、下两个底面是两个什么样的圆

24、?什么是圆柱的高?高有多少条?围成圆柱的曲面叫圆柱的什么? 圆柱的侧面沿着高展开后是什么图形?长方形的长、宽与圆柱有什么关系? 2.拿出自己亲手做的圆柱体,说一说它的组成吧。 3.做这样一个圆柱体,至少需要多大的纸呢?也就是求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单说一说。 二、自主探究 圆柱的表面积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1)圆柱表面积含义。 圆柱体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拿着你的圆柱体小组内说一说吧。 我的想法:圆柱的表面积是指圆柱的 和两个 的面积之和。 (2)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将制作的圆柱模型展开,小组探究如何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我的发现: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 +两个 的面积 圆柱的侧面积= 计算圆柱的表

25、面积。 厨师帽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求厨师帽所用的材料,需要注意些什么? 我的想法:求做一顶帽子至少需要多少面料,就是要我们求帽子的 加上帽顶的 。也就是计算圆柱的 加上一个 。 我的困惑: 。 做一做。 三、课堂达标 四、拓展练习 第三课时圆柱的表面积练习【学习目标】 能进一步巩固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能灵活地运用有关基础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 一、基本练习 填空。 (1)如果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那么,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柱的(),它的宽相当于圆柱的()。长方形的面积等于(),所以,圆柱的侧面积等于()。 (2)圆柱的表面积等于()。 二、提高练习 三、课堂达

26、标 2. 四、拓展练习 一个圆柱形铁皮水桶(无盖),高12dm,底面直径是高的 4 3 。做这个水桶大约要用多少铁皮? 第四课时圆柱的体积 【学习目标】 1.能够根据割、拼等方法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能理解圆柱体积的推导过程。 2.能运用圆柱的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 1.计算长8cm,宽5cm,高3cm的长方体的体积。 长方体的体积=()() 2.回忆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用自己的话简单说一说。 二、自主探究 1.探究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 (1)圆柱的体积可以用这种转化的方法进行推导,你想把圆柱转化成()形状? (2)合作探索。 我的发现:转化后的长方体的体积和圆

27、柱的体积(),长方体的底面积与圆柱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和圆柱的()相等。 (3)填一填,并小组交流你的结论。 长方体的体积= 底面积高 圆柱的体积 =()() (4)你会用字母表示圆柱的体积公式吗? 我的收获:。 我的困惑:。 2.练一练。 三、课堂达标 1.下面的长方体和圆柱,哪个体积大? 5cm 6cm 2.一个圆柱形水池,底面半径是10米,深1.5米。这个水池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如果把水池蓄满水,这个水池可装水多少方? 四、拓展练习 将长、宽、高分别为18cm、18cm、16cm的长方体木块,削成一个最大的圆柱,圆柱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第五课时解决问题 【学习目标】 1、使学生

28、熟练运用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使学生通过经历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过程,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并通过观察比较,掌握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观察、概括的能力,利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逐步渗透“转化”“推理”和“变中有不变”的数学思想。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 1.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 2.怎样测量一个土豆、苹果的体积呢? 问:要想知道这些物体的体积,我们利用什么办法解决的? 二、自主探究 教学例 7 1.读题,理解题意. 条件是:瓶子内直径是8厘米,瓶内水高7厘米,瓶子倒置后无水部分的高18厘米的圆柱。问题是:? 2.分析与解答

29、。 (1)这个瓶子不是一个完整的圆柱,能不能直接利用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计算容积?怎样求出它的容积?我们可以把它转化为学过的图形-。 (2)思考:怎样转化呢?学生小组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实物演示。用两个相同的矿泉水瓶,内装同样多的水进行演示。 得出:倒置前水的体积+倒置后空气的体积=。 (4)引导学生说说这样转化的依据是什么? (5)列式解答。3.回顾与反思 回顾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和过程,你有哪些收获? 求不规则的物体的体积的方法:可以利用不变的特性,把不规则图形转化成图形再求容积。 练习:完成教材第27页的“做一做” 三、课堂达标 1.完成练习五的第10题。 2.完成练习五的第1

30、3题。 3.两个底面积相等的圆柱,一个圆柱的高为 4.5 dm,体积为81 dm3。另一个圆柱的高为3 dm,体积是多少 四拓展练习 第六课时 圆柱的体积的练习 【学习目标】 1.能准确计算圆柱体积,正确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 2. 正确分析、解决与圆柱体积计算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 一、基本练习 1. 口答:(求体积,只列式不计算。) S=0.5cm , h=10cm 。 d=4cm , h=2cm 。 r=2cm , h=5cm 。 C =25.12 h=3 2.求下列图形的体积。(单位:cm 3。) 二、提高练习 1.一个圆柱形粮囤,从里面量得底面半径是1.5m ,高2m

31、。如果每立方米玉米约重750kg ,这个粮囤能装多少吨玉米? 2.两个底面积相等圆柱,一个高为4.5dm 3 3.明明家里来了两位小客人,妈妈冲了800ml 果汁。如果用高为11cm ,底面直径为6cm 的圆柱形杯子喝果汁,明明和客人每人一杯够吗? 三、达标练习 1.学校建了两个同样大小的圆柱形花坛,花坛的底面内直径为3m ,高为 0.8m 。如果填土的高度是0.5m ,两个花坛中共需要填土多少方? 2.一个圆柱的体积是80cm 3,底面积是16cm 2 .高是多少厘米? 3. 四、拓展练习 下面是一根钢管,求它所用钢材的体积。(单位:cm ) 第七课时 圆锥的认识 【学习目标】 1.能认识圆

32、锥,知道并会描述圆锥的各部分名称。 2.掌握圆锥的特征,学会测量圆锥的高。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 说出下面图形各部分的名称。 ( ),有( )个。 ( ),有( )条。 ( ),沿着高展开后为( )形。 二、自主探究 1.认识圆锥的特征。 (1)你认识下面的图形吗?你能说出生活中类似这种图形的物体吗? ( ) (2)学习圆锥的特点。 自学课本32页的例1,观察一下圆锥有什么特点?拿出你的学具摸一摸,并和同位交流你的发现。 结论:圆锥有( )个顶点,有( )个底面,是( )形;圆锥的侧面展开是( )形;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 ),圆锥的高有( )条。 (3)测量圆锥的高。

33、你能向下面这样测量圆锥的高吗? 我的收获: 。 我的困惑: 。 2.练一练。 判断下列各图形是不是圆锥? ( ) ( ) ( ) ( ) 三、课堂达标 1.判断。 (1)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 (2)因为圆柱的高有无数条,所以圆锥的高也有无数条。( ) (3)圆柱的侧面展开是长方形,圆锥的侧面展开是三角形。( ) (4)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任意一点的连线叫圆锥的高。( ) 2.指出下列各图是哪些图形组成的.。 3. 课本练习六的第2题。 第八课时圆锥的体积【学习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参与实验,能发现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能够得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2.能运用圆锥的体积公式

34、解决问题。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 夏天,小狐狸与小白兔都在大树伯伯那里买了一支雪糕,小狐狸买了一个圆锥形的雪糕,小白兔买了一个圆柱形的雪糕,(形状如下图),这时小狐狸要与小白兔交换雪糕,如果你是小白兔你会跟小狐狸换吗?为什么? 。 二、自主探究 1.探究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 (1)猜一猜:我们知道可以把一个圆柱通过切、削,转化成一个圆锥,那么圆锥的体积和圆柱的体积有没有关系呢?() (2)合作探究。 利用你们手中的等底等高的圆柱形容器,圆锥形容器和沙子等学具,用倒沙子的方法来试一试,你会发现什么?把你的发现跟你小组的同学交流! 我的发现: 圆柱体积等于圆锥体积的()倍 等底等高 圆锥体积

35、等于圆柱体积的 () () (3)你会用字母表示他们的关系吗? V 我的困惑:。 2.练一练。 三、课堂达标 1.判断。 (1)圆锥的体积等于圆柱的体积的 3 1 。() (2)圆柱的体积大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 (3)圆锥的高是圆柱高的3倍,他们的体积一定相等。() (4)圆柱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圆锥体积的3倍。() 综合: 2.一个近似圆锥形状的野营帐篷,底面半径为3米,高为2.5米。 (1)帐篷的占地面积是多少? (2)帐篷里面的空间有多大? 3.一个圆锥形沙堆,底面积是15平方米,高2米。用这堆沙铺在长400米、宽3米的路面上,能铺多厚? 四、拓展练习 一个圆锥的体积是768

36、立方厘米,已知它的高是24厘米,它的底面积是多少? 第九课时 第三单元整理与复习 【学习目标】 1.能够系统清晰地梳理本单元所学知识,正确理解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 2.正确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 一、知识梳理 我的问题: 。 二、专项训练 1.计算下面个图形的体积。 2.解决问题。 三、课堂达标 1.填空。 (1)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等底等高,圆锥的体积是24立方米,圆柱的体积是( ),如果圆柱的体积比圆锥的体积大18立方米,圆柱的体积是( ),圆锥的体积是( )。 (2) 用一张长15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纸围成一个圆柱,这个圆柱的侧面积是( )平方厘米。 (3)

37、 一个圆柱体削成一个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 , 削去的部分是圆锥体的( )%. 2.同学们用彩纸制作了20个圆柱形灯罩,每个灯罩高35cm ,底面圆的周长是47.1cm 。至少需要用多少彩纸? 3.一个圆锥形沙堆,底面积是28.26,高是2.5m 。用这堆沙在10m 宽的公路上铺2cm 厚的路面,能铺多少米? 4.一块蜂窝煤大约需要用煤多少立方分米?(得数保留整数) 四、课外拓展 压路机的前轮是圆柱形,轮宽1.5米,直径1.2米,前轮每分钟转动10周,每分钟前进多少米?每分钟压路多少平方米? 第四单元 第一课时比例的意义 【学习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组成比例的关键条件。

38、2.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 1.什么叫做比?你能不能举个例子说一说什么叫做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 2.你会分类么?试一试,能不能把下面几个比按照比值的不同分分类呢? 2:3 4.5:2.7 10:6 80:4 4:6 10: 2 1 二、自主探究 (一)探究比例的意义 1.看课本图完成下表。 选择其中两面国旗(例如操场和教室的国旗),请同学们分别写出它们长与宽的比,并求出比值。 即: = ;: = 小组讨论:根据求出的比值,和同桌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 = : 小结:因为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所以我们也可以写成一个等式: 2.41.6 = 6040

39、像这样由组成的式子我们把它叫做比例。 2. 在图上这三面国旗的尺寸中,还能找出哪些比来组成比例? 3.判断:2:3和6:4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 4.比较: 想一想,“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呢? 三、课堂达标 1. 2. 3.判断: 两个比可以组成一个比例。() 比和比例都是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关系。() 8:2 和1:4能组成比例。() 第二课时比例的基本性质 【学习目标】 1.理解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并尝试用字母表示。 2.学会应用比例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 1.什么叫比?比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2.什么叫比例?请你写出一

40、个比例。 二、自主探究 自学课本第41页并完成下面的部分。 (一)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1.写出下面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2.想一想:比例各部分的名称和什么有关?怎样记住它们? (二)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1.计算上面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和两个内项的积。比较一下,你能发现什么?把你的发现写下来。 2.你能用字母表示你的发现吗?试一试。 三、课堂达标 1. 独立练习: 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综合: 2. 填空 (1)如果2:3=8:12,那么,()x()=()x()。 (2)写出比值是4的两个比是()、(),组成比例是()。 (3)如果5a=3b,那么,a:b=

41、():();a b = ) ( ) ( 。 3.解决问题: 第三课时解比例 【学习目标】 1. 理解什么叫解比例,掌握灵活解比例的方法,会解比例。 2.能够应用解比例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 1.想一想,什么叫做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解决什么问题? 2.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6:10和9:15 20:5和4:1 5:1和6:2 二、自主探究 1.自读课本例2并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题目中的条件我们可以知道:模型的高:实际塔高= : (2)设模型高x米,引导学生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比例x:320=1

42、:10。 (3)想一想,如何把这个比例式变为已学过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并求出未知数的解。 (4)试着解出这个方程。 2.能不能用学过的方法检验一下? 3. 小结: 通过例2的学习,想一想,解比例的关键是什么? 根据将比例式转化成已学过的简易方程,然后再解简易方程即可。 4.试一试:三、课堂达标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使比例式成立。 8:6=4.6:() 6.3:()=5:9 (): 4 5 =3: 3 2 45:7.5=(): 2 3 2.解比例。 3. 中午,太阳当头照。小明身高1.5m,他的影子长0.5m。一棵松树的影子长10m,它的高度是多少米呢? 第三课时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练

43、习 【学习目标】 1. 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熟练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进一步掌握解比例的计算方法,能熟练解比例。 2. 能灵活利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解决问题,能解决与解比例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 一、基本练习 1.把能组成比例的两个比用线连起来。 2.解比例。 3. 练习八第4题。 二、综合练习 1.练习八第10题。 2.练习八第11题。 三、提高练习。 1. 练习八第12题。 2. 练习八第14题。 3. 练习八第15题。 小提示:( )足球单价=( )篮球单价,所以:足球单价:篮球单价=( ): ( ) 三、课堂达标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使比例式成立。 8

44、:6=4.6:( ) 6.3:( )=5:9 ( ):45 =3:32 45:7.5=( ):2 3 2.解比例: 3. 17 53)1(x = 8 .2:75.1:5.3)3(x =11:63 2 : )4(=x 9 4 :2:21)2(=x 第五课时正比例 【学习目标】 1. 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2.学会分析问题,能够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并能根据正比例关系解决简单的问题。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 根据据下列中的两种量,怎样求第三种量? (1)已知路程和时间(2)已知工作量和工作时间 (3)已知总价和数量 二、自主探究 1.自学课本第45页。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

45、1)表中有哪两种量? (2)总价是怎样随着数量的变化而变化的? (3)相应的总价与数量的比分别是多少?比值是多少? 2.用一个式子表示总价、数量和单价的关系: 3.填一填: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 4.用字母表示正比例关系: 5.自学课本第46页正比例图像,并思考课本上的问题。 三、课堂达标 1. 回答下列问题。 2.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 (1)小学生作文的单价一定,总价和订阅的数量。() (2)小新跳高的高度和他的身高。() (3)小麦每公顷产量一定,小麦的公顷数和总产

46、量。() (4)书的总页数一定,已看的页数和未看的页数。() 3. 一堆西瓜,西瓜的数量和总价如下表: 西瓜的数量与总价成比例关系吗?为什么? 第六课时反比例 【学习目标】 1. 理解反比例的意义,体会两个相关联的量成反比例关系的条件,掌握反比例关系式。 2.能正确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反比例。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 下面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为什么? (1)数量一定,单价和总价。 (2)总钱数一定,花的钱数和剩下的钱数。 二、自主探究 1.学习例2: 观察表中的数据,思考如下问题: (1)表中有哪两种量?这两种量是相关联的量吗?为什么? (2)水的高度是否随着杯子的底面积的变化而变化?

47、是怎么变化的? (3)求出相对应的杯子的底面积与水的高度的乘积分别是多少。 2.想一想:例1与例2有什么不同? 3.尝试表达反比例关系: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关系。 4.用字母表示反比例关系: 三、课堂达标 1.课本p51页第8题。 2.课本p51页第10题。 3.判断下面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反比例或不成比例。 (1)烧煤的天数一定,每天的烧煤量和煤的总量。() (2)修路的总米数一定,修好了的米数和剩下的米数。() (3)排印一本书,每页的字数和页数。() (4)图上距离一定,实际距离

48、和比例尺。() (5)长方形的周长一定,它的长和宽。()拓展提升: 4.根据关系式填空: 工作总量除以工作效率等于工作时间 如果()一定,()和()成反比例。 如果()一定,()和()成反比例。 第七课时正比例、反比例的练习 【学习目标】 1. 深刻认识正、反比例的意义,了解正反比例的区别和联系,把握正、反比例概念的本质。 2.能够从整体上把握各种量之间的比例关系,能根据相关条件直接判断两种量成什么比例。 3.感受数量关系中量与量之间的关系,加深图像分析能力的培养。 【学习过程】 一、回顾旧知 什么是正比例关系? 什么是反比例关系? 正、反比例关系的图像各是什么样子的? 二、分层练习 (一)基

49、本练习 完成课本练习九第4、5、9题。 (二)综合练习 1.判断。(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判断的根据) (1)一个因数不变,积与另一个因数成正比例关系。() (2)长方形的长一定,宽和面积成正比例关系。() (3)大米的总量一定,吃掉的和剩下的成反比例关系。() (4)圆的半径和周长成正比例关系。() (5)铺地面积一定,方砖面积和所需块数成反比例关系。() (三)应用、提高练习 1.课本练习九第12题。 思考并写出字母关系式:,完成课本上的问题。 2.课本练习九第13题。 3.课本练习九第14题。三、课堂达标 1.判断下列各题中的两种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1)每袋大米的重量一定,袋数与总重

50、量。() (2)用同一规格的地砖铺地,铺地的面积和地砖的块数。() (3)授课日期人数一定,出勤人数和缺勤人数。() (4)比的前项一定,比的后项和比值。() (5)圆的周长一定,圆的半径与圆周率。() 2.选择. (1)把一堆化肥装入麻袋,麻袋的数量和每袋化肥的重量.() A.成正比例 B.成反比例 C.不成比例 (2)和一定,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A.成正比例 B.成反比例 C.不成比例 (3)在汽车每次运货吨数,运货次数和运货的总吨数这三种量中,成正比例关系是(),成反比例关系是()。 A.汽车每次运货吨数一定,运货次数和运货总吨数。 B.汽车运货次数一定,每次运货的吨数和运货总吨数。

51、 C.汽车运货总吨数一定,每次运货的吨数和运货的次数。 第八课时比例尺 【学习目标】 1. 能通过操作、观察、思考、归纳等学习活动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2. 能正确计算比例尺,会把数值比例尺与线段比例尺进行转化。能读懂不同形式的比例尺。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 二、自主探究 1.举例。 见过地图吗?在绘制地图他平面图的时候,需要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例缩小(或扩大),再画 到图纸上。想一想,生活中还有这样的例子吗? 2.自学课本p53页,思考后与同学交流下列问题: A.比例尺是指的什么?有几种形式? B.比例尺的本质是什么? C.当比例尺固定时,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成什么关系? D.比例尺和分数

52、有什么关系? E.怎样求比例尺?要注意什么? 三、课堂达标 1.课本练习十第2题。 2.课本练习十第3题。 3.填空: (1)比例尺分为()和()。 (2)比例尺1:2000000表示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倍。 在这幅图上1厘米的距离代表实际距离()千米。 (3)某一种零件的长度是8毫米,画在图纸上的长度是4厘米, 那么这张图纸的比例尺是() 第九课时比例的应用(例2) 【学习目标】 1.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根据比例尺和图上距离求出实际距离。 2.会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 (1)什么是比例尺? (2)比例尺有哪些形式?怎样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53、 (3)说说下列比例尺的实际含义。 二、自主探究 1.看课本学习例2: 地铁1号线从苹果园站至四惠东站在图中的长度大约是7.8 cm,从苹果园站至四惠东站的实际长度大约是多少千米? 你有几种解法?试一试,然后把你的想法说给同桌听。三、课堂达标 1.明华小学到少年宫的图上距离是5厘米。明华小学到体育馆的实际距离和明华小学到商场的实际距离的各是多少米? 2.南京长江大桥跨越长江的最大的一座大桥。大桥通车后,津浦、沪宁两线接通,从北京可直达上海。南京长江大桥是1960年1月18日正式动工的。 在一幅南京地图上,量得该桥的公路桥长是9厘米,那么这幅图的比例尺是多少?在这幅图上,该桥的铁路桥应画多少厘米

54、?(你能想出几种方法解答?) 第十课时比例的应用(例3) 【学习目标】 1.能根据实际距离与比例尺求图上距离,能绘制简易的路线图、方位图、和地图等。 2. 锻炼综合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 1.填一填: (1)图上距离2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0千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2)在一张图纸上,用6厘米的线段表示3毫米,这张图纸的比例尺是()。 (3 )()。 2. 根据比例尺计算实际距离。 二、自主探究 1.例3: 思考如下问题: (1)题目中蕴含了哪些信息?要求什么问题? (2)解决这个问题要用什么方法?先求什么?怎么求? (3)绘制平面图要注意什么? 2.尝试解决例3。 三、课堂达标1.课本p57页第8题。 2. 课本p58页第11题。 第十一课时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例4) 【学习目标】 1.了解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意义,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例画出放大与缩小的图形;通过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性。 2.能掌握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方法。 【学习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