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的风格与演唱技巧

上传人:zou****hua 文档编号:147946077 上传时间:2022-09-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8.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黄梅戏的风格与演唱技巧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黄梅戏的风格与演唱技巧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黄梅戏的风格与演唱技巧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黄梅戏的风格与演唱技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梅戏的风格与演唱技巧(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黄梅戏的风格与演唱技巧之谈黄梅戏的艺术风格归纳起来包括为四句话:语言生动普及,唱腔优美流畅, 曲调丰富多彩,表演载歌载舞。具有极强的民族个性和地方特色。就黄梅戏而言, 它的演唱技法,必须立足于浓郁的黄梅戏风格韵味基础之上,突出它的个性特点。 即字与声、词与曲的结合亲切自然,行腔婉转,圆润细腻,声甜字美,含蓄娇媚, 体现着音乐化的语言和语言化的音乐。下面就演唱中声、气、字、情四个方面的 整体配合问题,分别予以分析和论述。一、美化声音对于一个戏曲演员来说,嗓音是个决定的因素。现实中,我们承认每个人嗓 音的天赋条件,但有了好嗓子,要想达到经久耐唱,不生(或少生)喉病的生理 标准和演唱从容自如,声情并

2、茂的艺术标准,还必须进行长期的训练,必须掌握 正规的发声规律,即科学发声。科学发声的含义和实质就是运用最节约的发声能 量,发挥发声器官最大的声乐作用,达到最佳的艺术嗓音效果。它是一种方法。 也是一种技巧。但得注意的是要根据各人不同的声带条件,结合剧种的风格特点, 求实理智的进行练习。黄梅戏首先要重视和加强“自然音区”的练声,这一“自然音区”就是指一 个演员在自己适当的音域内,感觉发音最为舒畅的音区,它既没有低音的压抑感, 也没有高音的紧张感,声音容易集中靠前,富于弹性,气息力度的支持点比较容 易控制,歌唱性和表现力都很强。再加上黄梅戏的歌唱旋律(尤其是传统唱腔) 比较低平,音域扩张不大,一般都

3、在 35 度之间循环变化,所以要有选择、 有针对性的进行气声、字声结合的练习。戏曲演员的嗓音条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生命线。因为它是表现剧情、表 现人物思想情感的重要手段。所以在自然状态的嗓音基础上,只有进行科学训练 和建立理性唱法,才能培养出正确的听觉和感觉,才能达到演唱既科学化又风格 浓,韵味足的目的。二、善调气息黄梅戏的演唱和其他戏曲一样,很讲究气口,强调底气和丹田。既反对气浮、 气僵的胸式呼吸方法,同时也反对憋气、气竭的腹式呼吸方法。它们的害处是: 不能利用横隔下降,使气息下沉,吸气不深,唱起来没有丹田的支持力量,出现 憋气和紧逼喉头,造成声音的紧张僵硬。演唱中我们需要的是胸腹式联合呼

4、吸的 正确方法。它的好处是:吸气时两肋张开,横隔膜收缩下降,腰围感觉稍向外扩 张,胸部自然挺起,保持积极状态。呼气时以吸气状态为基础,有控制的、缓慢 的收缩小腹,同时将胸腔逐渐扩大,将气均匀、稳健地呼出。气息犹如建筑,越 是高大,根基越要牢固,越是高音,气息越要充足,但高音不能硬冲、硬顶,而 要像放风筝一样,字要飘上去,线就是气息,不能单纯是一种力量的表现。在我们平时的训练中,首先要知道和了解它们各自的名称和部位,认清哪是 丹田?哪是横隔?哪是胸腔?并用生活中的实例感觉来做不同的练习。例如用 “叹气”、“打哈欠”、“打喷嚏”来做慢吸的训练,同时呼气也要有节制性, 要精打细算存得住,让气吸足后略

5、停片刻,然后略收小腹使横隔扩张,随之徐徐 将气呼出,这种慢吸慢呼的方法可适应演唱节奏平稳,抒情缓和的唱段,如黄梅 戏的“平词”、“对板”、“彩腔”等。另外可用“喊口令”、“抽泣”和“轻 微咳嗽”等方法来进行快吸快呼的训练。这时的丹田、横隔收缩和扩张的力度都 要比满吸慢呼要大要强,富于弹性。这种气息的控制,适合演唱黄梅戏的“八 板”、“二行”、“三行”和部分花腔小戏的曲调。还有一种是向远方喊人的长 呼吸感觉,气流量较大,明显往前送气,这种气息的运用可适应黄梅戏唱腔中的 导板、散板和充满激情的唱段。总之,这些方法和规则都必须结合戏曲的字音、词意、感情、表演来融会贯 通,酌情运用,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6、。三、咬字、吐字什么叫咬字和吐字呢?咬字是经过唇、齿、牙、舌、喉等器官将字咬成不同 的姿态。字要咬正,咬歪了就变成别的字了。吐字是将唇、齿、牙、舌、喉咬成 的字,正确清晰的吐出来,开、齐、摄、合是吐字的方法,是指字在口中的部位 和字的着力点而言。歌唱中“五音”“四呼”要清爽,字要唱成一条线,口的动 作伶俐敏捷,不宜太大,力求声音的统一。每个字的头、腹、尾三部分的处理过 程要准确适当,毫不含糊,还要注意字的圆润、生动和连接,将每个字都收得干 净、交待清楚。我国戏曲在咬字、吐字及语言处理上有着一整套的训练方法,就黄梅戏而言, 也同样保留着它自身的语言特色和各种表现技巧。黄梅戏源于民歌,也是一种说

7、唱艺术,例如引、诗、赋是说中有唱,而象“八板”、“二行”、“三行”等唱 腔又是唱中有说。所以,说好是唱好的基础和关键。大家都知道,唱腔是语言语 音的延长、扩展,是一种音乐化、艺术化的语言,不能有半点马虎,更不允许错 误。字正才能腔圆。所谓“正字音,审口法”。就是要按照安庆话的五声声调来 分清字的调值、平仄、尖团。掌握好五音的发声部位,四呼的不同口形,在共鸣 是支持下念好唱好每一个字。的确,黄梅戏语言有它近于生活使人倍感亲切的优 点,然而,安庆方言在其生动灵活的优势下,同样也存在着说话位置低,声韵母 偏后,喉部压力过大的弊病。为了克服和纠正咬字过紧、靠后的不良倾向,演唱 时对字头发音的爆发力要调

8、整适当,一触即发,一发即松。咬字的目的是为了吐 字,所以一定要体会放松牙关竖起来咬住的感觉,然后要有随着气息吐出去的意 识再行腔归韵。声母发出后引发韵母时不要有另换位置的痕迹。咬字时唇、舌头、 硬口盖必须处于积极状态,软口盖和下颚一定要松弛自然,防止气息上提而造成 舌根僵硬;让五音的着力点,每个字的咬字都在舌面上形成,即使发喉音字也不 能在喉部用力,要想到鼻腔,去找g、k、h,这样才松弛靠前。在平常的练习和 演唱中,为了充分发挥唱腔韵律的色彩和角色感情的需要,可以用“紧咬缓发” (表现感情集中、强烈,渲染一种特定的气氛和意境,突出强调某一个字,让它 产生特殊效果的一种唱法)、“延长字头”(揭示

9、剧中人物特定环境中复杂心情, 有慢吐慢收和慢吐快收两种方法)和“延长字尾、提前归韵”(将一种带有鼻韵 母的字,突出和强调的一种唱法,以加强和延长鼻韵母的特殊色彩)的咬字技巧 来进行处理,丰富演唱的表现力。四、表现情感 任何一种歌唱艺术,都要求“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在“声”与 “情”上,一首曲子,一段唱腔,动听与动情,讲究以动情为主。所以“以情带 声”就是要求演唱者要“唱情”而不要“唱声”,就是要求演唱者深刻理解曲目 内容,并迅速转化为自己的感情,就是要求演唱者的技术方法要为艺术内容服务, 这就是“以情带声”的真正内涵。但是“以情带声”只是一个手段,一个创作过 程,它的目的是为了达到“声情

10、并茂”这一完整最高的艺术境界。一方面,为了 表现内容和表现情感这个目的去学习研究技术方法;另一方面,只有熟练地掌握 了技术方法,才有可能去表现感情。如果技术方面还没有学到手,以“情”是带 不出“声”来的,更谈不上“声情并茂”了。演唱中的情感表现是通过很多步骤,采取多种方法去完成的。其一,作为一 个演员,首先要有饱满的热情,产生对剧情唱词的深刻理解,在词、曲作者经过 一、二度创作的基础上,再进行一次三度的艰苦细致的,也是最为重要的艺术创 作,把角色与自己融为一体。即唱人物、唱意境、唱感情。具体做法:将每段唱 腔都作“背景分析”和“专业分析”。所谓“背景分析”是对剧情及此时角色心 情的分析,即“为

11、什么唱”的问题。“专业分析”就是对音乐上采取什么曲牌体 或板腔体唱腔去演唱,运用什么样的技巧方法去表现的分析,即“怎样唱”的问 题。我们要培养用内心视象去启迪内心听觉,也就是演唱前,在脑海中设计出角 色的音乐形象,并在演唱过程中努力使自己的声音、语言与你设计的形象相吻合, 用准确的情感、最美、最动听的声音和语言去完成角色的塑造。当然这要求演员 必须有一定的文化知识、音乐素养和形象思维能力,要有较为广阔的生活面,否 则内心视象模糊,感情失去依据,技术再好也成了“无的放矢”。其二,综观全 剧的主题思想和角色视线,对每段唱腔进行分段、逐句、逐字的推敲斟酌,把握 节奏速度,强调轻重缓急,调节张弛有度,

12、体现刚柔相济。因为人生百态,感情 也是复杂多变的,时而如高山瀑布,时而似小桥流水,时而大声疾呼,时而窃窃 私语,但无论是豪放粗犷还是灵巧委婉,我们都要根据剧情及人物需要,唱得十 分透彻,入木三分,准确的表达思想感情和技术方法。其三,运用各种装饰音的 技巧来展现自我。装饰音,顾名思义,是装扮润色之意,它的作用是修饰和美化 音乐旋律,增强和突出语言色彩。除了在宏观上把握角色的情感发挥和音乐内涵 外,在微观上、在精细之处更要动人心弦,感染观众。综合黄梅戏演唱中声、气、字、情四个方面的分析论述,应该说它是科学的, 是合乎和适应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的。所以我们要坚定黄梅戏的民族唱法,坚持 黄梅戏语言、唱腔的特点优势,发展和完善它的剧种风格,让黄梅戏这朵艺术奇 葩在祖国文艺的百花园中更加灿烂夺目、绽放异彩。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