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任务书

上传人:zhan****gclb 文档编号:147857425 上传时间:2022-09-03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49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课程设计任务书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课程设计任务书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课程设计任务书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资源描述:

《课程设计任务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程设计任务书(1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西安文理学院机械与材料工程学院课程设计报告专业班级14级自动化2班课 程自动控制理论课程设计题 目控制系统的校正学 号0803140229学生姓名殷佳蕊指导教师李国柱 张伟 雷俊红西安文理学院物理与机械电子工程学院课程设计任务书学生姓名 殷佳蕊 专业班级 自动化2班 学 号 0803140229 指导教师 李国柱 张伟 雷俊红 职 称 副教授 讲师 教研室 自动化 课 程 自动控制理论 题目 控制系统的校正 任务与要求一、已知串联校正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对象和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分别为 , 校正装置在零点和极点可取如下数值:(1),;(2),;(3),。若保证闭环主导极点满足0.45,试分别对三种情

2、况设计Kc,并比较它们的闭环极点位置、静态速度误差系数和时间响应快速性。1、画出未校正系统的根轨迹图,分析系统是否稳定。2、分别对三种情况设计Kc,使校正后的系统满足指标:闭环系统主导极点满足0.45。3、分别画出校正前,校正后和校正装置的幅频特性图和根轨迹示意图。4、分别画出系统校正前、后的开环系统的奈奎斯特图,并进行分析。5、应用所学的知识分析校正器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自由发挥)。二、要求:每位同学独立完成课程设计报告,不得雷同!做同一个题目的学生,所采用的设计方法或参数不能完全相同。设计报告要写出详细的设计步骤,每步设计时用到的理论依据和结果。每个题目要求用命令格式和Simulink两种方

3、式实现。开始日期 2016.6.13 完成日期 2016.6.17 2016年 6 月 8 日目录课程设计目的 1课程设计任务和要求 1未校正系统分析 1设计校正装置及其分析 4设计校正后装置及其分析 9 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 11 计算系统的静态速度误差系数 16分析校正器对系统的影响. 16一、 课程设计目的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是综合性与实践性较强的教学环节。本课程设计的任务是使学生初步掌握控制系统数字仿真的基本方法,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设计思想,训练综合运用控制理论和相关课程知识的能力。掌握自动控制原理中各种校正装置的作用及用法,根据不同的系统性能指标要求进行合理的系统设计,并调试满足系统

4、的指标。学会使用MATLAB语言及Simulink动态仿真工具进行系统仿真与调试。锻炼学生使用模拟机实现控制系统。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二、课程设计任务和要求1.课程设计任务:一、已知串联校正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对象和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分别为 , 校正装置在零点和极点可取如下数值:(1),;(2),;(3),。若保证闭环主导极点满足0.45,试分别对三种情况设计Kc,并比较它们的闭环极点位置、静态速度误差系数和时间响应快速性。1、画出未校正系统的根轨迹图,分析系统是否稳定。2、分别对三种情况设计Kc,使校正后的系统满足指标:闭环系统主导极点满足0.45。3、分别画出校正前,校正后和

5、校正装置的幅频特性图和根轨迹示意图。4、分别画出系统校正前、后的开环系统的奈奎斯特图,并进行分析。5、应用所学的知识分析校正器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自由发挥)。2.课程设计要求: 每位同学独立完成课程设计报告,不得雷同!做同一个题目的学生,所采用的设计方法或参数不能完全相同。设计报告要写出详细的设计步骤,每步设计时用到的理论依据和结果。每个题目要求用命令格式和Simulink两种方式实现。三、未校正系统分析1.未校正系统的传递函数K的取值计算 0系统的特征方程为:时,3条根轨迹从开环极点出发,时,3条根轨迹趋于无穷远。在之间存在根轨迹。,分离点:分离角:与虚轴交点将代入中得到,由此得到K的取值,可

6、以绘制未校正系统的根轨迹图。如下图所示:图1.未校正系统的根轨迹图用MATLAB命令格式输入如下: G=zpk( ,0 -1 -5,1),rlocus(G);rlocus(G);bode(G);nequist(G)2.未校正前系统的分析未校正系统的闭环根轨迹如下图: 图2.未校正系统闭环传递函数根轨迹图 有闭环系统的根轨迹图可以看出,传递函数的特征方程其中一个根具有负实部,另外两个根在虚轴上,表示为临街稳定,也就是不断震荡。由系统根轨迹图可以看出其全部图像并未全部位于S左半平面,所以系统不稳定。 图3.未校正前系统的bode图由bode图可以看出当对应幅频特性在等于零的部分所对应的对应相频特性

7、正穿越的次数为1,负穿越的次数为0,其图像并未全部位于以上,所以系统不稳定。图4.未校正系统的奈奎斯特图 校正前奈奎斯特图穿过点两次次,所以系统并不稳定。四、 设计校正装置及其分析校正装置Kc的确定1.,保证闭环主导极点满足0.45。 要满足上述条件,就要先得到校正后装置的闭环根轨迹图看其与0.45的阻尼线的交点从而确立校正装置的增益裕度Kc。MATLAB命令格式输入如下: G1=zpk(-0.75,0 -1 -5 -7.5,30); rlocus(feedback(G1,1); 图5.校正装置1根轨迹图由上图可以看出,0.45的阻尼线与根轨迹图像有交点,从而可以确认校正装置1的增益裕度Kc为

8、2.41。2. ,保证闭环主导极点满足0.45。 要满足上述条件,就要先得到校正后装置的闭环根轨迹图看其与0.45的阻尼线的交点从而确立校正装置的增益裕度Kc。MATLAB命令格式输入如下: G2=zpk(-1,0 -1 -5 -10,30); rlocus(feedback(G2,1); 图6.校正装置2的根轨迹图同样,根据阻尼线0.45余根轨迹图的交点处,可以确定校正装置2的增益裕度Kc=3.88。3. ,保证闭环主导极点满足0.45。 要满足上述条件,就要先得到校正后装置的闭环根轨迹图看其与0.45的阻尼线的交点从而确立校正装置的增益裕度Kc。MATLAB命令格式输入如下: G3=zpk

9、(-1.5,0 -1 -5 -15,30); rlocus(feedback(G3,1); 图7.校正装置3的根轨迹图 与前面一致,从0.45的阻尼线与根轨迹图的交点处,确立其增益裕度Kc为6.25。校正装置的分析1.,保证闭环主导极点满足0.45时。MATLAB命令格式输入如下: G1=zpk(-0.75, -7.5,2.41); rlocus(feedback(G1,1); bode(G1);得到如下图所示;图8.校正装置1的闭环根轨迹从上图可以看出此时校正系统的闭环极点位于实轴之上,虚部位于-4.5和-4之间。此时,靠近与-4.5点。图9.校正装置1的bode图从bode图可以看出其幅频

10、特性曲线在-25到0之间,其对应的相频特性曲线在到之间稳定。2. ,保证闭环主导极点满足0.45。MATLAB命令格式输入如下: G2=zpk(-1,-10,3.88); rlocus(feedback(G2,1); bode(G2);得到如下图所示;图10.校正装置2的闭环根轨迹图此时,可以看出校正装置2的闭环极点也是位于-4到-3.5之间,但是更加靠近于-3.5。图11.校正装置2bode图校正装置2的幅频特性曲线位于-15到10之间,相频特性曲线位于到之间。3.,保证闭环主导极点满足0.45。MATLAB命令格式输入如下: G3=zpk(-1.5,-15,6.25); rlocus(fe

11、edback(G3,1); bode(G3);得到图像如下;图12.校正装置3的闭环根轨迹图从上图可以看出校正装置3的闭环根轨迹中,其闭环极点位于-3.5到-3之间,但是更接近于-3.5图13.校正装置3bode图上图可以看出校正装置3的幅频特性曲线位于-5到20之间,相频特性曲线位于到之间。五、设计校正后装置及其分析 1.校正后装置1的分析用MATLAB命令格式输入如下: G1=zpk(-0.75,0 -1 -5 -7.5,30); rlocus(feedback(G1,1); bode(G1); nyquist(G1)得出的图像如下所示; 图14.校正后系统bode图 图15.校正后系统奈

12、奎斯特图 从系统的bode图可以看出幅频特性曲线在等于零的部分所对应的对应相频特性正穿越的次数为0,负穿越的次数为0.图像稳定与于到之间。所以,系统此时稳定。由奈奎斯特图看出系统保围零次,。故系统稳定。2. 校正后装置2的分析 用MATLAB命令格式输入如下: G2=zpk(-1,0 -1 -5 -10,30); rlocus(feedback(G2,1); bode(G2); nyquist(G2)从而得到如下两图; 图11.校正后系统奈奎斯特图 图16.校正后系统bode图图17.校正后系统奈奎斯特图 从系统的bode图可以看出幅频特性曲线在等于零的部分所对应的对应相频特性正穿越次数为零,

13、负穿越的次数为零,所以系统稳定。由奈奎斯特图看出系统保围零次,。故系统稳定。3.校正后装置3的分析用MATLAB命令格式输入如下: G3=zpk(-1.5,0 -1 -5 -15,30); rlocus(feedback(G3,1); bode(G3); nyquist(G3)得到如下两图; 图18.校正后系统bode图图19.校正后系统奈奎斯特图 从系统的bode图可以看出幅频特性曲线在等于零的部分所对应的对应相频特性正穿越次数为零,负穿越的次数为零,所以系统稳定。由奈奎斯特图看出系统保围零次,。故系统稳定。六、 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1. 校正前装置采用smart形式进行;图20.未校正系统框

14、图图21.未校正系统的阶跃响应 从上图可以看出未校正以前系统是以2.4为周期,到达的峰值为1.9左右。2. 校正装置 2.1,保证闭环主导极点满足0.45时。采用smart形式进行;图22.校正装置1框图图23.校正装置1的单位阶跃响应 由上图可以看出校正装置是将幅值定于0.2其调整时间ts为2.1左右。 2.2,保证闭环主导极点满足0.45。采用smart形式如下;图24.校正装置2的框图图25.校正装置2的单位阶跃响应 从图中可以看出校正装置2是将幅值定于0.3,调整时间ts为2.1左右。2.3,保证闭环主导极点满足0.45。采用smart图如下所示; 图26.校正装置3的框图图27.校正

15、装置3的框图 从上图可以看出校正装置3是将系统的幅值定于0.4左右,而其调整时间为2.1左右。3. 校正后系统 3.1,保证闭环主导极点满足0.45时。采用smart图如下所示; 图28.校正后系统1的框图5图29.校正后系统1的单位阶跃响应从上图可以看出系统经过校正后的幅值未定在1伏,系统1的调整时间为5秒左右。3.2,保证闭环主导极点满足0.45。采用smart图如下所示;图30.校正后系统2的框图 图31.校正后系统3的单位阶跃响应根据上图所示,可知校正装置2将系统的幅值稳定与1伏,其调整时间ts为4秒左右。3.3,保证闭环主导极点满足0.45。采用smart形式得到如下图所示; 图32

16、.校正后系统3的框图 图33.校正后系统3的单位阶跃响应 从上图可得,校正装置3将系统的幅值稳定与1伏,其调整时间ts为4秒左右。七、 计算系统的静态速度误差系数已知静态速度误差系数1. ,对其式子乘以s再求s趋向于0的极限,可得出静态速度误差系数,2. ,对其式子乘以s再求s趋向于0的极限,可得出静态数度误差系数。3. ,对其式子乘以s再求s趋向于0的极限,可得出静态数度误差系数八、 分析校正器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系统的校正问题,是一种原理性的局部设计。问题的提法是在系统的基本部分,通常是对象、执行机构和测量元件等主要部件,已经确定的条件下,设计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和调整系统放大系数。使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满足一定的要求。这一原理性的局部设计问题通常称为系统的校正或动态补偿器设计。由于校正装置加入系统的方式不同,所起的作用不同,名目众多的校正设计问题或动态补偿器设计问题,成了控制理论中一个极其活跃的领域,而且它也是最有实际应用意义的内容之一。在这次的课程设计之前,对于自控控制原理的相关知识,我们重新翻看好几遍以前的书本。在校正设计时候,在试取值时需要对校正原理较好的理解才能取出合适的参数,期间我们也不是一次就成功,选了几次才选出比较合适的参数。这种不断尝试的经历让我们养成一种不断探索的科学研究精神,这对于将来想从事技术行业的学生这是很重要的。15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