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3.1 分子和原子》同步练习卷【含答案】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47847017 上传时间:2022-09-0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32.2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3.1 分子和原子》同步练习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3.1 分子和原子》同步练习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3.1 分子和原子》同步练习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资源描述:

《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3.1 分子和原子》同步练习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3.1 分子和原子》同步练习卷【含答案】(1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人教版九年级上册3.1 分子和原子2021年同步练习卷一选择题(共18小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河水、井水、海水是混合物,自来水是纯净物B液态的水分子不断运动,固态的水分子不运动C水由气态变成液态放出热量,该变化是放热反应D水通过天然循环,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补充了淡水资源2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A氧分子B水分子C氢气D氢原子和氧原子3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该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A氢原子B氧分子C水分子D氢原子和氧原子4一定条件下,在一密闭容器里加热冰块,相关温度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分别表示水在不同时刻的存在状态。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A水分子的运动速率:B水分子间的间隔

2、:C的过程中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D水分子的质量:5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空气是由空气分子构成的B空气中氮气、氧气等分子均匀地混合在一起C空气中的氮气、氧气不再保持各自的化学性质D空气经液化、蒸发获得氧气的过程中,氮分子变成氧分子6下列事实与对应解释不相符的是()A辣子辣,花椒麻不同分子的性质不同B水结冰后不能流动水分子不再运动C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总体积小于100mL分子间有间隔D烧煤时能闻到刺激性气味,但看不到二氧化硫分子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7事物的宏观表象是由其微观性质决定的。下列事实及对这些事实的解释中,二者不相符的是()A成熟的菠萝会散发出浓浓的香味,说明分子

3、在不断地运动B水沸腾时能掀开壶盖,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C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说明分子间有间隔D湿衣服晾在太阳晒着的地方干得快,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8小明同学对探究分子性质的实验(图1)进行了改进,如图2所示,在T形三通管的粗玻璃管里,固定一根湿润的酚酞纱布条,将浓氨水滴入T形三通管的细弯管处,然后用橡皮帽封闭管口,一会儿就观察到ba段纱布条变成红色。以下有关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A图2比图1的实验更环保、更节约B图2中bc段纱布也会慢慢变红C图1和图2的实验均能证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D若将图2中装有浓氨水的细弯管处浸入冰水中,纱布就不会变红9夏天

4、,长时间使用空调会使室内的空气变得十分干燥因此,人们常在室内放上一盆清水以增加空气的湿度,这说明()A水分子在不断运动B水分子的体积变大C水分子的化学性质发生改变D构成水分子的原子种类发生改变106000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是因为氧气分子()A质量减小B体积减小C个数减少D间隔减小11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B分子一定比构成它的原子大C保持水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氢原子和氧原子D当二氧化碳气体变成干冰时,二氧化碳分子间不存在间隙12我们能闻到臭豆腐的特殊香味是因为()A分子之间有间隔B分子在不断运动C分子的质量很小D分子的体积很小13分子

5、与原子的本质区别在于()A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B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C分子之间有空隙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14宏微结合是研究化学的重要思想。如图所示,提起压在水面上方的活塞,容器中的水发生气化,则相同微小空间内微粒的变化最可能是()ABCD15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B都在不断运动C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D分子由原子构成16“人造空气”帮助人类实现了“太空漫步”的梦想,按体积计算,其中含有70%的N2、20%以上的O2、还有CO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B氧气可用作火箭发射的燃料C相比空气,“人造空气”中的氮气含量低D燃烧

6、和缓慢氧化都属于氧化反应17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A分子和原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B相同的原子可以构成不同的分子C气体可以压缩是由于分子之间存在间隙D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18从分子、原子角度对下面一些现象和变化的解释,合理的是()A花香四溢 分子很小,质量也很小B热胀冷缩 温度变化,分子或原子大小发生变化C滴水成冰 温度降低,分子间隔变小,停止运动D食品变质 分子发生变化,分子性质发生变化二解答题(共2小题)19已知: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浓氨水有较强的挥发性,酚酞试液遇到氨水时变成红色现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将滴有酚酞试液的滤纸(每隔1.5cm滴1滴)平放在试管中,试管口塞上一团脱

7、脂棉(一种棉花)(1)用仪器A吸取浓氨水,滴在脱脂棉上A仪器的名称是 (2)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这说明 20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分子的性质”,请回答下列问题【进行实验】图是课本中某个探究实验,几分钟后该实验中可以看到的现象是 ;其中烧杯乙的作用是 ;通过该实验可以得出或推导出一些结论: (答一条即可)。【实验改进】老师对图所示的装置进行了改进(如图),并进行了以下操作:取一长条形滤纸,等距离滴加无色酚酞溶液;将滴加了无色酚酞溶液的长条形滤纸放入一洁净的试管中,并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向脱脂棉上滴加几滴浓氨水。【分析讨论】(1)按照改进后的实验,几分钟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2

8、)实验过程中若发现滤纸条没有变红而棉花变红,其可能原因是 。【拓展延伸】同学们经过讨论后认为,图、图所示装置虽能证明分子的性质,但不能证明影响分子性质的因素,于是又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在U型管的两个管口分别放入卷成筒状的棉纱布,并用橡皮塞塞紧,用注射器吸取2mL酚酞溶液从橡皮塞慢慢注入棉纱布上,使其润湿,从另一管口插入吸取了2mL浓氨水的注射器。按此方法再组装好另一套相同的装置,将其中一套装置的下端放入热水中,并同时向两支U型管中注入浓氨水。(1)按照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操作,观察到两套装置中的现象有何不同? 。(2)上述现象说明了 。(3)图所示的实验方法相对于图I所示的实验方法,优点是 (写

9、一条)。人教版九年级上册3.1 分子和原子2021年同步练习卷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8小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河水、井水、海水是混合物,自来水是纯净物B液态的水分子不断运动,固态的水分子不运动C水由气态变成液态放出热量,该变化是放热反应D水通过天然循环,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补充了淡水资源解:A、河水、井水、海水、自来水中含有多种物质,是混合物,故A错误;B、固态的水分子也在不断运动,故B错误;C、水蒸气液化放出热量,但不是化学变化,不能说是放热反应,故C错误;D、水的天然循环,实现了水资源的重新配置,故D正确;故选:D。2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A氧分子B水分子C氢气D氢原

10、子和氧原子解:水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因此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故选:B。3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该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A氢原子B氧分子C水分子D氢原子和氧原子解:因为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即该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故选:D。4一定条件下,在一密闭容器里加热冰块,相关温度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分别表示水在不同时刻的存在状态。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A水分子的运动速率:B水分子间的间隔:C的过程中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D水分子的质量:解:是冰的状态,是水的状态,是水蒸气的状态。A是冰的状态,是水蒸气,水分子的运动速率:,选项说法错误;B是液态的水,是水蒸气,水分子

11、间的间隔:,选项说法错误;C的过程中水分子种类没有发生改变,选项说法错误;D在水的三态变化中,水分子质量不变,即水分子的质量:,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5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空气是由空气分子构成的B空气中氮气、氧气等分子均匀地混合在一起C空气中的氮气、氧气不再保持各自的化学性质D空气经液化、蒸发获得氧气的过程中,氮分子变成氧分子解:A空气是一种混合物,不存在空气分子,故A错误;B空气中的氮气、氧气等分子均匀的混合在一起,故B正确;C空气中氮气、氧气混合后,都保持着各自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故C错误;D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是利用空气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加以分离,没有生成新物质,属

12、于物理变化,所以空气经液化、蒸发获得氧气的过程中,氮分子不会变成氧分子,故D错误。故选:B。6下列事实与对应解释不相符的是()A辣子辣,花椒麻不同分子的性质不同B水结冰后不能流动水分子不再运动C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总体积小于100mL分子间有间隔D烧煤时能闻到刺激性气味,但看不到二氧化硫分子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解:A、辣子辣,花椒麻,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B、分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的,0以下,水分子仍在不断地运动,故选项解释错误。C、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

13、之间的间隔,故选项解释正确。D、烧煤时能闻到刺激性气味,但看不到二氧化硫分子,是因为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故选项解释正确。故选:B。7事物的宏观表象是由其微观性质决定的。下列事实及对这些事实的解释中,二者不相符的是()A成熟的菠萝会散发出浓浓的香味,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水沸腾时能掀开壶盖,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C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说明分子间有间隔D湿衣服晾在太阳晒着的地方干得快,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解:A、成熟的菠萝蜜会散发出浓浓的香味,是因为香味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菠萝蜜的香味,故选项解释正确。B、水沸腾时能

14、掀起壶盖,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而不是大小)随温度变化而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C、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的缘故,故选项解释正确。D、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得快,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运动的速率加快,说明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故选项解释正确。故选:B。8小明同学对探究分子性质的实验(图1)进行了改进,如图2所示,在T形三通管的粗玻璃管里,固定一根湿润的酚酞纱布条,将浓氨水滴入T形三通管的细弯管处,然后用橡皮帽封闭管口,一会儿就观察到ba段纱布条变成红色。以下有关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A图2比图1的实验更环保、更节约B图2中bc段纱布也会慢慢变红C图1和

15、图2的实验均能证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D若将图2中装有浓氨水的细弯管处浸入冰水中,纱布就不会变红解:A、图2比图1的实验更环保、更节约,该选项说法正确;B、图2中,由于氨气密度比空气小,进入粗玻璃管中时向上运动,最终充满整个粗玻璃管,因此bc段纱布也会慢慢变红,该选项说法正确;C、图1中,乙中溶液变红色,是因为氨分子运动到乙中,和其中的水结合生成氨水,氨水显碱性,使酚酞试液变红色,丙中溶液不变色,说明空气中的物质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进一步说明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图2中,观察到ba段纱布条变成红色,是因为氨分子运动到粗玻璃管中,和其中的水结合生成氨水,氨水显碱性,使酚酞试液变红色,因此均能证明分子

16、在不断地运动,该选项说法正确;D、若将图2中装有浓氨水的细弯管处浸入冰水中,纱布也会变红,只是慢一些,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D。9夏天,长时间使用空调会使室内的空气变得十分干燥因此,人们常在室内放上一盆清水以增加空气的湿度,这说明()A水分子在不断运动B水分子的体积变大C水分子的化学性质发生改变D构成水分子的原子种类发生改变解:在室内放上一盆清水以增加空气的湿度,说明水分子在不断运动,水分子进入空气。水分子的体积不变,化学性质也不变。故选:A。106000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是因为氧气分子()A质量减小B体积减小C个数减少D间隔减小解:6000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

17、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是因为气体分子之间有较大的间隔,在加压时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A、由分子的性质可知,6000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是因为气体分子间间隔变小,分子的质量不变,故选项错误。B、由分子的性质可知,6000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是因为气体分子间间隔变小,分子的体积不变,故选项错误。C、由分子的性质可知,6000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是因为气体分子间间隔变小,分子的个数不变,故选项错误。D、由分子的性质可知,6000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是因为气体分子间间隔变小,故选项正确。

18、故选:D。11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B分子一定比构成它的原子大C保持水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氢原子和氧原子D当二氧化碳气体变成干冰时,二氧化碳分子间不存在间隙解:A、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以再分,选项没有限定是化学变化,所以原子也可以再分,故A错误;B、分子一定比构成该分子的原子大,故B正确;C、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所以保持水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水分子,故C错误;D、任何物质的分子之间都有间隔,二氧化碳气体变成干冰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变小,但是间隔依然存在,故D错误。故选:B。12我们能闻到臭豆腐的特殊香味是因为()A分子之间有间隔B分子在不

19、断运动C分子的质量很小D分子的体积很小解:A、能闻到臭豆腐的特殊香味与分子的间隔无关。故A错误;B、能闻到臭豆腐的特殊香味,是由于构成臭豆腐的分子在不断运动,与人的嗅觉细胞接触就会闻到香味。故B正确;C、能闻到臭豆腐的特殊香味与分子的质量大小无关。故C错误;D、能闻到臭豆腐的特殊香味与分子的体积无关。故D错误。故选:B。13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在于()A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B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C分子之间有空隙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解: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而原子却不能再分。故选:D。14宏微结合是研究化学的重要思想。如图所示,提起压在水面上方的活塞,

20、容器中的水发生气化,则相同微小空间内微粒的变化最可能是()ABCD解:分子之间的间隔决定物质的状态,当由液态变为气态时,分子之间的间隔增大,单位空间内的分子个数减少。故选:C。15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B都在不断运动C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D分子由原子构成解: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故A说法不正确;B、分子和原子始终在不断运动,故B说法正确;C、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故C说法正确;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故D说法正确。故选:A。16“人造空气”帮助人类实现了“太空漫步”的梦想,按体积计算,其中含有70%的N2、20%以上的O2、还有

21、CO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B氧气可用作火箭发射的燃料C相比空气,“人造空气”中的氮气含量低D燃烧和缓慢氧化都属于氧化反应解:A、空气中有氧气、氮气等物质,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B、氧气可用作火箭发射的助燃剂,不是燃料,错误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C、“人造空气”中的氮气含量低正确,空气中氮气大约占78%,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D、燃烧和缓慢氧化都属于氧化反应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故选:B。17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A分子和原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B相同的原子可以构成不同的分子C气体可以压缩是由于分子之间存在间隙D分子

22、可分,原子不可分解:A分子和原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铜是由铜原子构成的,故正确;B相同原子可以构成不同分子,例如氧原子能构成氧分子和臭氧分子,故正确;C气体分子间存在着较大的间隔,所以气体可以压缩,故正确;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再用其他方法原子依然可以再分,分成质子、中子和电子,故错误。故选:D。18从分子、原子角度对下面一些现象和变化的解释,合理的是()A花香四溢 分子很小,质量也很小B热胀冷缩 温度变化,分子或原子大小发生变化C滴水成冰 温度降低,分子间隔变小,停止运动D食品变质 分子发生变化,分子性质发生变化解:A、花香四溢,是由于分子是不断运动,花香的

23、微粒通过运动分散到周围的空气中,不是因为分子很小,质量也很小,故选项解释错误。B、物质的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或原子间的间隔(而不是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分子或原子大小没有发生变化,故选项解释错误。C、分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的,滴水成冰,分子仍在不断地运动的,故选项解释错误。D、食品变质,是由于分子发生变化,分子性质发生变化,故选项解释正确。故选:D。二解答题(共2小题)19已知: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浓氨水有较强的挥发性,酚酞试液遇到氨水时变成红色现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将滴有酚酞试液的滤纸(每隔1.5cm滴1滴)平放在试管中,试管口塞上一团脱脂棉(一种棉花)(1)用仪器A吸取浓氨水,滴在脱

24、脂棉上A仪器的名称是胶头滴管(2)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滤纸条从试管口到试管底逐渐变红,这说明分子是不停运动的解:(1)用来吸取少量液体的仪器属于胶头滴管;(2)由于氨气具有挥发性,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显碱性,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又因为氨分子是不停运动的,所以将会观察到滤纸上的酚酞试液由试管口向管底逐渐变红故(1)胶头滴管;(2)滤纸条从试管口到试管底逐渐变红;分子是不停运动的20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分子的性质”,请回答下列问题【进行实验】图是课本中某个探究实验,几分钟后该实验中可以看到的现象是甲中的溶液变红色;其中烧杯乙的作用是对比;通过该实验可以得出或推导出一些结论

25、:分子在不断运动(或氨水显碱性等)(答一条即可)。【实验改进】老师对图所示的装置进行了改进(如图),并进行了以下操作:取一长条形滤纸,等距离滴加无色酚酞溶液;将滴加了无色酚酞溶液的长条形滤纸放入一洁净的试管中,并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向脱脂棉上滴加几滴浓氨水。【分析讨论】(1)按照改进后的实验,几分钟后观察到的现象是滤纸上的酚酞由右向左依次变红。(2)实验过程中若发现滤纸条没有变红而棉花变红,其可能原因是将酚酞滴到棉花上,氨水滴到滤纸上。【拓展延伸】同学们经过讨论后认为,图、图所示装置虽能证明分子的性质,但不能证明影响分子性质的因素,于是又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在U型管的两个管口分别放入卷成筒状

26、的棉纱布,并用橡皮塞塞紧,用注射器吸取2mL酚酞溶液从橡皮塞慢慢注入棉纱布上,使其润湿,从另一管口插入吸取了2mL浓氨水的注射器。按此方法再组装好另一套相同的装置,将其中一套装置的下端放入热水中,并同时向两支U型管中注入浓氨水。(1)按照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操作,观察到两套装置中的现象有何不同?棉纱布D比棉纱布B先变红。(2)上述现象说明了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3)图所示的实验方法相对于图I所示的实验方法,优点是节约药品,可以验证温度对分子运动的影响(写一条)。解:微观粒子是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运动的越快,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所以:【进行实验】图是课本中某个探究实验,几分钟后

27、该实验中可以看到的现象是甲中的溶液变红色,其中烧杯乙的作用是对比,通过对比可知空气中的物质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通过该实验可以得出或推到出一些结论是:分子在不断运动;氨水显碱性等;【分析讨论】(1)按照改进后的实验,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当运动到滤纸条上的酚酞试液中时,和其中的水结合生成氨水,从而使酚酞试液变红色,因此几分钟后观察到的现象是滤纸上的酚酞由右向左依次变红;(2)实验过程中若发现滤纸条没有变红而棉花变红,其可能原因是将酚酞滴到棉花上,氨水滴到滤纸上,这是因为氨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远小于酚酞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因此氨分子的运动速率远大于酚酞分子的运动速率;【拓展延伸】(1)(2)按照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操作,几分钟后看到的现象是棉纱布D比棉纱布B先变红,该现象说明了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3)图所示的实验方法相对于图所示的实验方法,优点是:节约药品;可以验证温度对分子运动的影响。故【进行实验】甲中的溶液变红色;对比;分子在不断运动(或氨水显碱性等);【分析讨论】(1)滤纸上的酚酞由右向左依次变红;(2)将酚酞滴到棉花上,氨水滴到滤纸上;【拓展延伸】(1)棉纱布D比棉纱布B先变红;(2)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3)节约药品,可以验证温度对分子运动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