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糊版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上传人:go****ng 文档编号:147689021 上传时间:2022-09-0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9.0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印刷糊版的原因及处理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印刷糊版的原因及处理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印刷糊版的原因及处理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源描述:

《印刷糊版的原因及处理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印刷糊版的原因及处理方法(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印刷糊版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糊版一词常解释为脏版、堵版或染色,不同的印刷形式会出现不同的糊版。近年来,糊版在透明油墨印刷和复合油墨印刷中屡屡出现。如胶印糊版,往往因水墨不平衡(药水与油墨酸碱度pH值的差距)造成的。而凹印糊版则多数是因刮刀刮不净造成的,而且多出现在气温高的夏季。在我们围绕这一故障进行探讨时不难发现:印刷油墨的墨性决定了这一现象的产生。笼统地判定为是何种原因何种情况是不切实际的,这有碍于我们在印刷实际操作中以极短的时间去补救和排除。 一、凸版的糊版 该印刷现象最明显的如“品”、“日”、“口”等被油墨填满成实地状,甚至网点连成一块,因此常被称为堵版。(1)其原因是油墨的干性太大,使印

2、墨提早干结或粘性太大,造成纸或塑料上的墨层小点或纸、塑碎屑集中在版上或网点部分;(2)油墨干得太快,墨斗中的油墨结皮或有干硬颗粒;(3)油墨太稀,在印刷压力下油墨被挤出来;(4)纸或塑料吸收连结料太多,导致油墨中颜料含量过多;(5)辊子有弊病或不通心;(6)印刷的凸版不平实或过高;(7)在胶板纸上或光滑的塑料上(尤其是塑料编织袋)用了太稠的油墨;(8)给墨量太多或干性太慢。 排除的方法是:(1)采用干性合理而又较稠的油墨;(2)高调部位或网点部位减轻印压;(3)重新过滤油墨1525);(4)在印刷上侧以原纸、塑料隔开或改换承印物;(5)在稠油墨里添加稀释油墨的助剂,以提高油墨的流动率;(6)补

3、加快干性油墨或溶剂;(7)染料型油墨应减少树脂的含量;(8)减少供墨量或添加减慢的油墨抑制剂;(9)不要使干燥装置上的风吹到版上;(10)在油墨里添加TM3或硅油。 二、平版(印)的糊版 1.平版(印)起油(腻)其表现的形式是:图文线条铺开扩大而不清晰完整,在空白区则有油墨轻重不等的脏迹,尤其是橡皮布上也粘上了一片片油墨。其原因是:(1)印版上的吸水部分形成了吸墨中心,导致纸或塑料墨层中的表面活性剂迁移到吸水区。(2油墨与水的pH值差太大(即常讲的水墨不平衡),导致印版的金属被药水中的酸溶解而出现印版不干净。(3)在使用含有铅的浆状燥油时,尤其是用量过多时,燥油被酸性很强的药水破坏,从而被薄薄

4、的墨层所覆盖(往往还会导致整块版面的泛黄)。因该墨层妨碍了润湿的控制而起油脏。(4)油墨油性太大和太稠而导致版面上的水量不够。(5)非印刷区域因感应性处理欠缺和着墨辊压力大、不适当地补加干燥剂,以及水辊质量差或安装不良 通常的处理方法则是:(1)油墨的pH值应调低,接近药水的pH值;(2)在油墨里添加蜡液或硅酸钠;(3)检查印版及水辊质量;(4)控制印刷速度;(5)油墨尽量稀薄一些;(6)选择油性小而又稠厚的油墨。 2.平版(印)浮脏的表现形式是印版上满是轻微的油墨,并极易转移到橡皮布上,而后转移印刷至纸或塑料上。有时虽易擦去,但很快重又出现,药水中有染色现象。根据浮脏现象,人们常认为是油墨浮

5、在水上或溶于水中所引起的。因此,也有人称灾为化水或油墨渗色。原因是:(1)纸张中的表面活性物质被浸出而形成了油墨在水中的乳化体,而后布满了印刷版面吸湿部位。(2)油墨中的颜料亲油性差而未被连结料所充分润湿(如中络黄颜料制造的油墨就容易跑到水中)。(3)当合成树脂采用低温溶解连结料而油墨油的含量又比较高时,极容易导致油墨乳化。 通常处理的方法是:(1)油墨生产出来后应存放一段时间;(2)油墨中的树脂应对颜料有较好的湿润性;(3)尽可能降低药水的酸值,并减少给水墨量;(4)加入粘稠的树脂液;(5)采用吸油大或表面用憎水助剂处理过的颜料等等。 平版(印)起脏的表现形式是在非印刷区出现大块墨点。其原因

6、是:(1)印刷压力及印机运转破坏了印版上起隔离作用的除感应膜而露出金属,继之会立即被微量的表面活性、极性、游离脂肪酸等物质作用而导致这些地方吸收油墨后造成污染。(2)印版在显影时过量的残余墨层留在版上产生的脏版。(3)油墨太稀和油性大、软,粘性又不足,易造成墨辊打滑继之使水辊起脏。(4)除感应处理不恰当或上胶不好。(5)印版上的水量不足及药水的酸性太低导致着水辊吸收油墨。还有PS版固有的脏迹造成等等。 通常的处理方法是:(1)油墨中添加调墨油(树脂液);(2)油墨中的脂和油的含量尽量减少一些;(3)增大供水量,尤其是增大药水酸值;(4)采用浓度大的油墨尽量使印迹薄一些;(5)选用较高表面张力的

7、药水;(6)调整印版和橡皮辊简之间的压印力;(7)减少干燥剂;(8)调换较快干型的树脂墨。 三、凹版(凹印)的糊版 在塑料印刷尤其是制造复合油墨时,小字或层次版图纹印不出来,甚至承印物表面形成了深浅不一的墨迹。有人认为是因粘附(着)性差而导致的,不讲科学地加入促进附着的增粘(树脂)剂,虽能克服拉脱之弊,但过量加入往往会导致油墨成膜后的软化,从而无法控制糊版(染色)。原因是:(1)由于浮色造成其表面与金属凹版、刮刀的亲和性;(2)复合树脂的酸值太低;(3)油墨对凹版上的镀铬表面润湿性较强,导致刮刀刮不净油墨;(4)刮刀迟钝或角度不对;(5)版筒表面粗糙;(6)油墨初干(期)太慢(如在里印油墨体系

8、里将乙酸乙酯(快干溶剂)引入,印刷成膜上13S内为宜。(7)在湿度大的环境下,带电的油墨对铬有亲和性(加大抗静电剂比例)。(8)印刷速度太慢或印版不良造成的糊版。 排除该故障的方法。(1)如果新版滚筒的镀铬表面比较粗糙,则在油墨中加入快干性溶剂,使刮刀和压印滚筒间形成油墨干燥薄层,待二小时甚至数小时后,将铬表面磨光,再换用正常混合溶剂(如按乙酸乙酸乙酯份,甲苯2份,乙酸丁酯份的比例或按乙酸乙酯8份,甲苯2份的比例清除之。(2)如果油墨中有杂质如颜料颗粒及纸、塑屑,应加大溶剂,最好的处理方法是采用250目筛网过滤油墨。(3)换用新刮刀片,并调整其角度。(4)如果是慢干油墨所致,添加快干溶剂稀释油墨,反之如果是因快干油墨造成,则可添加慢干溶剂或硅油以减慢干性。(5)如果是因吹风而使油墨干结在版穴里,应调节吹风角度,一般以提高印机速度或重新制版。(6)补加溶剂以降低油墨粘性或加入撤粘抗脏剂(如蜡类等)等等。(7)加入调金油或树脂液,或换无颗粒油墨。 四、孔版(丝印)糊版 往往表现在油墨干结在丝网版上,通常处理方法则是更换慢干油墨,或采用慢干溶剂调节油墨。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