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三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之文言文阅读(一)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147665085 上传时间:2022-09-0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7.1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18年高三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之文言文阅读(一)人教版高三总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8年高三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之文言文阅读(一)人教版高三总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8年高三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之文言文阅读(一)人教版高三总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资源描述:

《2018年高三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之文言文阅读(一)人教版高三总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高三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之文言文阅读(一)人教版高三总复习(1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18年高三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之文言文阅读(一)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宝山区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题。(18分) 徐有功数犯颜争枉直,后厉语折抑,有功争益牢。时博州刺史琅邪王冲,责息钱于贵乡,遣家奴督敛,与尉颜余庆相闻知,奴自市弓矢还。会冲坐逆诛,魏州人告余庆豫冲谋,后令俊臣鞫治,以反状闻。有司议:“余庆更永昌赦,法当流。”侍御史魏元忠谓:“余庆为冲督偿、通书,合谋明甚,非曰支党,请殊死,籍其家。”诏可。有功曰:“永昌赦令:与虺贞同恶,魁首已伏诛,支党未发者原之。书曰:歼厥渠魁,律以造意为首,寻赦已伏语,则魁首无遗。余庆赦后被言,是谓支党。今以支为首,是以生入死。赦而复罪,不如勿

2、赦;生而复杀,不如勿生。窃谓朝廷不当尔。”后怒曰:“何谓魁首?”答曰:“魁者,大帅;首者,元谋。”后曰:“余庆安得不为魁首?”答曰:“若魁首者,虺贞是已。既已伏诛,余庆今方论罪,非支党何?”后意解,乃曰:“公更思之。”遂免死。当此时,左右及卫仗在廷陛者数百人,皆缩项不敢息,而有功气定言详,闉然不桡。 初,鹿城主簿潘好礼慕有功为人,论之曰:“昔称张释之为廷尉,天下无冤人,今有功断狱,亦天下无冤人。然释之当汉文帝时,中外无事,守法而已。有功居革命之际,周兴、来俊臣等掩义隐贼崇饰恶言以诬盛德有功守死明道身滨殆者数矣。此其贤于释之明甚。”或称有功仁恕过汉于、张。起居舍人卢若虚曰:“徐公当雷霆之震,而能

3、全仁恕,虽千载未见其比。” 【注释】后:武则天。冲:李冲,后文虺贞的儿子。虺贞:即李贞,越王李贞举兵反武则天,其一族李姓被武则天改为虺姓。 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独有功数犯颜争枉直(2)今有功断狱 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 (1)法当流() A.应当B.判罪C.处在D.适合 (2)籍其家() A.书册B.登记C.抄没D.杂乱 17.第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周兴、来俊臣等掩义隐贼/崇饰恶言以诬盛德/有功守死/明道身滨殆者/数矣。 B.周兴、来俊臣等掩义隐贼/崇饰恶言/以诬盛德/有功守死明道/身滨殆者数矣。 C.周兴、来

4、俊臣等掩义/隐贼崇饰/恶言以诬盛德/有功守死明道/身滨殆者数矣。 D.周兴、来俊臣等掩义隐贼/崇饰恶言以诬盛德/有功守死/明道身滨/殆者数矣。 18.把第段划线句译为现代汉语。(6分) 会冲坐逆诛,魏州人告余庆豫冲谋,后令俊臣鞫治,以反状闻。 19.根据第段,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徐有功的主要品质:。(2分) 20.分析第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 (四)18分 15.(2分) (1)弯曲,错误(2)案件 16.(2分) (1)B(2)C 17.(2分)B 18.(6分) 正好遇到李冲(冲、虺冲)因为叛逆被杀,魏州人告发颜余庆(余庆)参与了李冲叛逆的阴谋(谋划),武后命令来俊臣审讯处治颜余庆,来俊臣

5、用判颜余庆造反的文辞呈报给武后。 评分说明(1)会,(2)冲坐,(3)逆诛,(4)魏州人告余庆豫冲谋,(5)后令俊臣鞫治,(6)以反状,(7)闻。以上为7点,1点1分,错1点扣1分,扣完6分为止。 19.(2分) 守法不挠(不屈) 评分说明“直言敢谏”等1分。 20.(4分) 答案示例第段为补叙,引述人们对(徐)有功的评论,认为(徐)有功的贤德、仁恕及对仁恕的保全超过了前代执法名臣。这样把徐有功和前代执法名臣比较,烘托了(凸显了)徐有功身处猜忌的武后和酷吏之间能以死守法、挫抑暴虐的法官形象和护佑无辜的仁者形象。 评分说明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评分。 崇明区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621题。(18

6、分) 韩亿,字宗魏,其先真定灵寿人,徙开封之雍丘。举进士,为大理评事、知永城县,有治声。他邑讼不决者,郡守皇甫选辄属亿治之。知洋州,州豪李甲,兄死迫嫂使嫁,因诬其子为他姓,以专其赀。嫂诉主官,甲辄赂吏掠服之,积十余年,诉不已。亿视旧牍未尝引乳医为证,召甲出乳医示之,甲亡以为辞,冤遂辨。累迁尚书屯田员外郎、知相州。河北旱,转运使不以实闻,亿独言岁饥,愿贷民租。 吴植知临江军,使人纳金于宰相王钦若,因衙吏至京师,审之,语颇泄,钦若知不可掩,执吏以闻。诏付台治,而植自言未尝纳金,反诬吏误以问所亲语达钦若。亿穷治之,盖植以病惧废,金未达而事已露也。植乃除名。并按钦若,诏释不问。 知益州。故事,益州岁出

7、官粟六万石,赈粜贫民。是岁大旱,亿倍数出粟,先期予民,民坐是不饥。又疏九升江口,下溉民田数千顷。知开封府范仲淹献百官图,指宰相吕夷简差除不平,而阴荐亿可用。仲淹既贬,帝以谕亿。亿曰:“仲淹举臣以公,臣之愚陛下所知;举臣以私,则臣委质以来,未尝交托于人。”遂除户部、参知政事。官至尚书左丞,以太子少傅致仕。卒,赠太子太保,谥忠宪。(节选自宋史) 16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郡守皇甫选辄属亿治之()(2)民坐是不饥() 17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 (1)亿独言岁饥,愿贷民租() A施与B宽限C推卸D借贷 (2)亿穷治之() A揭穿B困窘C穷尽D彻底 18下列

8、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徙开封之雍丘召甲出乳医示之 B因诬其子为他姓因衙吏至京师 C转运使不以实闻执吏以闻 D金未达而事已露也而阴荐亿可用 19把第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6分) 仲淹举臣以公,臣之愚陛下所知;举臣以私,则臣委质以来,未尝交托于人。 20下列不属于第段中吴植被除名原因的一项是()。(2分) A纳金于宰相B自言未尝纳金C诬吏误以语达宰相D以病惧废 21第段“辨冤甲嫂”和“岁饥贷租”两件事分别反映了韩亿和的特点。(4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621题。(18分) 16.(1)通“嘱”,嘱托(2)因为 17.(1)B (2)D 18.C 19.范仲淹因

9、公举荐我,我的愚钝陛下您是知道的;(范仲淹)因私举荐我,那么我自从做官以来,从未曾有意结交托请别人。 评分说明:“仲淹举臣以公”“臣之愚陛下所知”“举臣以私”“则臣委质以来”“未尝”“交托于人”为6个点,1点有错扣1分,扣到0分为止。 20.D 21.明辨是非忠直爱民 评分说明:两空分别评分,每空2分 奉贤 (四)阅读下文,完成1724题。(18分) 刘仁轨,汴州尉氏人也。武德初,除陈仓尉。部人有折冲都尉鲁宁者,豪纵无礼,县莫能止。仁轨特加诫喻,期不可再犯,宁又暴横尤甚,竟杖杀之。州司以闻,太宗怒曰:“是何县尉,杀吾折冲!”遽追入,与语,奇其刚正,擢授栎阳丞。 显庆五年,高宗征辽,令仁轨监统水

10、军,以后期坐免,特令以白衣随军自效。时苏定方既平百济,留郎将刘仁愿于百济府城镇守,百济复叛,引兵围仁愿于府城。诏仁轨发兵合势以救仁愿。仁轨军容整肃,所向皆下。时苏定方奉诏伐高丽,进围平壤,不克而还。高宗敕书与仁轨曰:“平壤军回,一城不可独固,即宜泛海还也。”将士咸欲西归,仁轨曰:“春秋之义,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便国家,专之可也。今平壤之军既回,则百济余烬,不日更兴,高丽逋薮,何时可灭?唯宜坚守观变,乘便取之,不可动也。”众从之。于是诸将会议,或曰:“加林城水陆之冲,请先击之。”仁轨曰:“加林险固,急攻则伤损战士,不如先攻周留城。周留,贼之巢穴,群凶所聚,除恶务本,须拔其源。若克周留,则诸城

11、自下。”于是仁愿帅陆军以进。仁轨乃别率水军及粮船,自熊津江往白江,会陆军同趣周留城。仁轨遇倭兵于白江之口,四战捷,焚其舟四百艘,烟焰涨天,海水皆赤,贼众大溃。于是百济悉平。 吐蕃入寇,命为洮河道行军镇守大使。仁轨每有奏请,多被中书令李敬玄抑之,由是与敬玄不协。仁轨知敬玄素非边将才,乃表敬玄为帅以代己,果覆其众。 咸亨五年,以功进爵为公,并子侄三人,并授上柱国。州党荣之,号其所居为乐城乡三柱里。仁轨虽位居台辅,不自矜倨。每见贫贱时故人,不改布衣之旧。 【注释】逋薮:逃亡之人的聚集之地。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于是诸将会议(2)不自矜倨 18.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

12、确的一项。(1分) 期不可再犯()A等待B.商定C.限期D.要求 19.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1分) 专之可也()A单一B.单独C.专擅D.变通 20.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遽追入,与语高宗敕书与仁轨 B特令以白衣随军自效以功进爵为公 C引兵围仁愿于府城于是仁愿帅陆军以进 D命为洮河道行军镇守大使号其所居为乐城乡三柱里 21.把第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5分) 州司以闻,太宗怒曰:“是何县尉,杀吾折冲!”遽追入,与语,奇其刚正,擢授栎阳丞。 22.赏析第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2分) 23.以下诗句最符合刘仁轨拒绝奉诏泛海西归心理的一项是()。(

13、2分) A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B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C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D.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24.“不隐恶”“不为讳”是传统史家对记史的态度,请结合这一点分析第段记载的刘仁轨事迹。(3分) 17.(2分)(1)聚会商议。(2)夸耀。 18.(1分)D 19.(1分)C 20.(2分)B 21.(5分)州官将(此事)上报朝廷,太宗生气地说:“这是怎样的县尉,杀了我的折冲!”立即追召他入朝,和(他)交谈,对他的刚正感到惊奇,升任他为栎阳丞。(重点:2处省略,是,遽,奇,擢) 22.(2分)通过对比(语言描写)(1分),塑造出刘仁轨智勇双全的

14、人物形象/表现了他卓越的军事眼光(1分)。 23.(2分)B 24.(3分)刘仁轨与李敬玄关系不和,就故意推荐他代替自己征战,让其战败出丑(1分)。刘仁轨这种罔顾国家利益的做法(1分)体现他性格中狭隘的一面,是其人生的污点(1分)。 虹口 (四)阅读下文,完成15-20题(18分) 王志,字次道,琅邪临沂人。祖昙首,父僧虔,并有重名。志年九岁,居所生母忧,哀容毁瘠,为中表所异。 褚渊为司徒,引志为主簿。渊谓僧虔曰:“朝廷之恩,本为殊特,所可光荣,在屈贤子。” 寻除宣城内史,清谨有恩惠。郡民张倪、吴庆争田,经年不决。志到官,父老乃相谓曰:“王府君有德政,吾曹乡里乃有此争。”倪、庆因相携请罪,所讼

15、地遂为闲田。 出为宁朔将军、东阳太守。郡狱有重囚十余人,冬至日悉遣还家,过节皆返,惟一人失期,狱司以为言。志曰:“此自太守事,主者勿忧。”明旦,果自诣狱,辞以妇孕,吏民益叹服之。 义师至城内害东昏百僚署名送其首。志闻而叹曰:“冠虽弊,可加足乎?”因取庭中树叶挪服之,伪闷,不署名。高祖览笺无志署,心嘉之,弗以让也。 为政清静,去烦苛。京师有寡妇无子,姑亡,举债以敛葬,既葬而无以还之。志愍其义,以俸钱偿焉。时年饥,每旦为粥于郡门,以赋百姓,民称之不容口。 志为中书令,及居京尹,便怀止足。常谓诸子侄曰:“谢庄在宋孝武世,位止中书令,吾自视岂可以过之。”因多谢病,简通宾客。 志善草隶,当时以为楷法。齐

16、游击将军徐希秀亦号能书,常谓志为“书圣”。 志家世居建康禁中里马蕃巷,父僧虔以来,门风多宽恕,志尤惇厚。所历职,不以罪咎劾人。门下客尝盗脱志车.卖之,志知而不问,待之如初。宾客游其门者,专覆其过而称其善。兄弟子侄皆笃实谦和,时人号马蕃诸王为长者。 (梁书.列传第十五有删节) 【注】高祖:指梁武帝萧衍。齐末东昏侯萧宝卷昏庸,萧衍起兵取而代之。 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引志为主簿 辞以妇孕 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 姑亡() A.丈夫的姐妹B.父亲的姐妹C.丈夫的母亲D.姑且,暂且 及居京尹() A.居住B.处于 C.积储D.停止 17.对第段画线部分

17、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义师至/城内害东昏/百僚署名送其首 B.义师至城内/害东昏百僚/署名送其首 C.义师至城/内害东昏百僚/署名送其首 D.义师至城内/害东昏/百僚署名送其首 18.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分) 时年饥,每旦为粥于郡门,以赋百姓,民称之不容口。 19.下列对文本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 A.第段和第段都是从侧面突出了王志的才能。 B.第段通过对比和语言描写写出了王志的忠诚。 C.第段语言描写突出了王志谦逊与知足的心态。 D.第段王家子侄被号为“长者”用了衬托手法。 20.请具体说明王志的“德政”表现在哪几个方面。(4分) (四)(18分) 15.引推

18、荐,引荐辞禀告/报告 16.CB 17.A 18.当时遇上了荒年,王志每天早晨在郡府的门口煮粥,来接济百姓,百姓对他赞不绝口。(年饥、主语、介词结构后置、以、赋) 19.B,此处突出的是王志不落井下石,不盲目从众的品格 20.以德化人,使百姓自觉结束纷争;敢于担当,“此自太守事” 爱护百姓。用自己的俸禄替寡妇还债,饥年施粥 嘉定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题。(18分) 元载,凤翔岐山人也,家本寒微。载自幼嗜学,好属文,性敏惠,博览子史,尤学道书。天宝初,玄宗崇奉道教,下诏求明庄、老、文、列四子之学者。载策入高科,授邠州新平尉。 肃宗即位,急于军务,诸道廉使随才擢用。载智性敏悟,善奏对,肃

19、宗嘉之,委以国计,俾充使江、淮,都领漕輓之任,寻加御史中丞。数月征入,迁户部侍郎、度支使并诸道转运使。 既至朝廷,会肃宗寝疾。载与幸臣李辅国善。时辅国权倾海内,举无违者,会选京尹,辅国乃以载兼京兆尹。载意属国柄,诣辅国恳辞京尹,辅国识其意,然之。翌日拜载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度支转运使如故。旬日,肃宗晏驾,代宗即位,辅国势愈重,称载于上前。载能伺上意,颇承恩遇。载以度支转运使职务繁碎,负荷且重,虑伤名,阻大位,素与刘晏相友善,乃悉以钱谷之务委之,荐晏自代,载自加营田使。辅国死,载复结内侍董秀,多与之金帛,委主书卓英倩潜通密旨。以是上有所属载必先知之承意探微言必玄合上益信任之。 内侍鱼朝恩负恃权宠。

20、大历四年冬,乘间密奏朝恩专权不轨,请除之。朝恩骄横,天下咸怒,上亦知之,及闻载奏,适会于心。五年三月,朝恩伏法,度支使第五琦以朝恩党坐累,载兼判度支,志气自若,谓己有除恶之功,是非前贤,以为文武才略,莫己之若。外委胥吏,内听妇言。城中开南北二甲第,室宇宏丽,冠绝当时。又于近郊起亭榭,城南膏腴别墅,连疆接畛,凡数十所,婢仆曳罗绮一百余人,恣为不法,侈僭无度。 代宗尽察其迹,以载任寄多年,欲全君臣之分,载尝独见,上诫之,不悛。代宗宽仁明恕,审其所由,凡累年,载长恶不悛,众怒上闻。大历十二年三月庚辰,仗下后,上御延英殿,命左金吾大将军吴凑收载、缙于政事堂,各留系本所。载、缙皆伏罪。是日,宦官左卫将军

21、、知内侍省事董秀与载同恶,先载于禁中杖杀之。 (节选自旧唐书元载传) 1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诸道廉使随才擢用(2)凡累年,载长恶不悛 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 (1)寻加御史中丞() A寻找B不久C顺着、沿着D接着 (2)辅国识其意,然之 A许诺B这样C形成D认为对 17.第段划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以是上有所属载/必先知之/承意探微/言必玄合/上益信任之 B.以是上有所属载/必先知之承意/探微言/必玄合/上益信任之 C.以是上有所属/载必先知之/承意探微/言必玄合/上益信任之 D.以是上有所属/载必先知之承意/探微言/必

22、玄合/上益信任之 18.把第段划线句译成现代汉语。(6分) 志气自若,谓己有除恶之功,是非前贤,以为文武才略,莫己之若。外委胥吏,内听妇言。 19.根据文意,代宗姑息元载多年原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载智性敏悟,博览子史,善奏对 B.载能伺上意,颇承恩遇 C.载任寄多年,欲全君臣之分 D.代宗尽察其迹,宽仁明恕 20.第段元载拒官、辞官两件事共同反映了他和的特点,第段揭示和特点导致这个贪官的最终覆亡。(4分) (四)(18分) 15.(2分)答案示例:(1)提拔(2)停止 16(2分)答案:(1)B(2)D 17.(2分)答案:C 18.(6分)答案示例:(元载)神气自若,以为

23、自己有清除恶人的功绩;褒贬前贤,认为文才武略没有比得上他的。外政指派胥吏,内事听从妇言。 19.(2分)答案:A 20.(4分)答案:擅逢迎、慕权位骄横自大、奢侈放纵 金山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6-21题。(18分) 刘翊,字子相,颍川颍阴人也。家世丰产,常能周施而不有其惠。曾行于汝南界中,有陈国张季礼远赴师丧,遇寒冰车毁,顿滞道路。翊见而谓曰:“君慎终赴义,行宜速迭。”即下车;与之,不告姓名,自策马而去。季礼意其子相也,后故到颍阴,还所假乘。翊闭门辞行,不与相见。 常守志卧疾,不屈聘命。河南种拂临郡,引为功曹,翊以拂名公之子,乃为起焉。拂以其择时而仕,甚敬任之。阳翟黄纲恃程夫人权力,求占

24、山泽以自营植。拂召翊问曰:“程氏贵盛,在帝左右,不听则恐见怨,与之则夺民利,为之奈何?”翊曰:“名山大泽不以封,盖为民也。明府听之,则被佞倖之名也。若以此获祸,贵子申甫,则自以不孤也。”拂从翊言,遂不与之。乃举翊为孝廉,不就。 后黄巾贼起,郡县饥荒,翊救给乏绝,资其食者数百人。乡族贫者,死亡则为具殡葬,嫠独则助营妻娶。 献帝迁都西京,翊举上计掾。是时寇贼兴起,道路隔绝,使驿稀有达者。翊夜行昼伏,乃到长安。诏书嘉其忠勤,特拜议郎,迁陈留太守。翊散所握珍玩,唯余车马,自载东归。出关数百里,见士大夫病亡道次,翊以马易棺,脱衣敛之。又逢知故困馁于路不忍委去因杀所驾牛以救其乏。觿人止之,翊曰:“视没不救

25、,非志士也。”遂俱饿死。 (选自后汉书.刘翊传) 16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顿滞道路()(2)引为功曹() 17.为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选择正确的义项。(2分) (1)季礼意其子相也() A明白B思念C猜测D同意 (2)明府听之,则被佞倖之名也() A遮盖B遭受C表被动D到达 18下列各组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河南种拂临郡,引为功曹手长鑱,为除不洁者,引入(左忠毅公逸事) B拂以其择时而仕,甚敬任之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指南录后序) C拂从翊言,遂不与之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 D翊夜行昼伏,乃到长安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石钟山记)

26、 19把第段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分) 程氏贵盛,在帝左右,不听则恐见怨,与之则夺民利,为之奈何? 20第段画线句的句中应有三处停顿,请用“/”加以标出。(3分) 又逢知故困馁于路不忍委去因杀所驾牛以救其乏 21综观全文,用三个四字短语概括刘翊的主要品质。(3分) (四)18分 16.(2分)(1)停留,留(2)举荐、引荐 17.(2分)(1)C(2)B 18.(3分)C(动词,给,给予) 19.(5分)程夫人权势显赫,(她)在皇帝的身边,不顺从(他们)恐怕被怨恨,给了他们就是侵夺百姓的利益,对这件事怎么办呢?(关键词:“贵盛”1分,“见”1分,“与”1分,“为之奈何”1分,整体理解1分)

27、 20.(3分)又逢知故困馁于路/不忍委去/因杀所驾牛/以救其乏(一处1分) 21.(3分)乐善好施、扶危济困、志向坚定、不畏权贵、淡泊名利、智慧过人、舍生取义(任选三个即可) 文言文一参考翻译: 刘翊,字子相,是颍川颖阴人。家中世代产业丰足,经常救济他人而不愿他人报答。刘翊有一次在汝南旅行,陈国有位叫张季扎的人要到远方赶赴老师的丧礼,不料遇上寒冰,车子坏了,所以停留在道路上。刘翊见到后说:“你千万要去参加丧礼,马上启程尽早到达。”立即下车,将自己的车子给了张季托,而且没有说自己的名字,骑上马便走了。张季扎猜想他可能就是传闻中重徳重义的刘翊,事后他特意到颍阴,想要将车子还给刘翊。刘翊知道后关上

28、门,让人说自己出去了,不同张季扎相见。 刘翊坚守自己的志向,称病卧床,不屈意接受朝廷的任命。河南种拂到颍阴任职,举荐(他)做功曹,刘翊认为种拂是名公的儿子,接受了举荐。种拂清楚刘翊择时而出仕,非常敬重他。阳翟黄纲倚仗程夫人的势力,想要把山泽占为己有。种拂召见刘翊,向他询问:“程夫人的权势很大,(她)在皇帝的身边,不顺从(他们)就恐怕被怨恨,给了他们就是侵夺百姓的利益,对这件事怎么办呢?”刘翊说:“不把名山大泽作为封地,就是为了百姓。郡守听从了他的要求,您就遭遇成为谄媚的人。如果因此而遭受灾祸,你的儿子申甫,将会得到更多的人的关爱。”种拂听从了刘翊的建议,于是没有给他。接着,举荐刘翊为孝廉,刘翊

29、没有接受举荐。 后来发生战乱,当地的郡县发生饥荒。刘翊努力救济那些缺粮断粮的人,靠他而活下来的有几百人。同乡及宗族人中贫穷的人家,死了就替他们筹备殡葬事宜,孀居或丧妻的就帮他们操办再嫁或再娶。 汉献帝(刘协)迁都西京后,刘翊被举荐为计掾。这时贼寇非常猖獗,交通阻隔,很难通过。刘翊就晚上出发,白天休息,才到达长安。皇帝下诏表彰他的忠诚、勤勉,特任命他做议郎,调任陈留太守。刘翊将自己手上持有的珍宝全部分给了他人,自己仅留下车马赴任去了。出了函谷关几百里地后,刘翊发现一位士大夫病死在路旁,刘翊于是用自己的马换了棺材,脱下自己的衣服将死者收敛了。走了一段路,又遇到以前认识的一个人在路上窘困饥饿,刘翊不

30、忍心丢下他,便将驾车的牛又杀了,用来解除这人的困乏。大家都曾劝阻他,刘翊说:“见死不救,这可不是有志之士啊!”后来,刘翊同那些人竟然都饥饿而死。 文言文二参考翻译: 洛阳最多的是竹子,竹园星罗棋布。光是竹笋、竹竿的盈利,每年就不下十余万缗钱,等于坐得千户侯的利禄,其收入不在富庶的渭川流域之下!但是,竹园里打堰灌水,养土施肥,育苗选材,修剪培养等工作,大都必须严谨细致,认真从事。在竹林深处的空地上,家家有精巧雅致的亭舍,客人要想游赏,都可以坐小轿,径直而入,不必事先征得主人的同意,主人亦不在意,对此不会感到奇怪和发出责难。因此,洛阳种竹赏竹的风俗也出名了,都把它当作一件好事。 壬申年秋天,官府纷

31、纷率人拿着镰刀斧头,不论是公家的,还是私人的,竹林的主人是谁,一律砍伐,不伐尽不止。西京留守发出严令:敢隐瞒丝毫的即为私藏,将按照不服从官家急需治罪,当官的被看作是对朝廷的怠惰不敬,当百姓的则被看作是叛逆不道。这样一来,数日以后,土地荒芜了,竹园光秃了。老百姓的脸上却看不到一点吝惜的神情,由此可知洛阳的百姓是急供朝廷所需的。 唉!古时砍伐山木,交纳木材芦苇,只是把地产的好东西送到官府,以准备充当一定的用途。不供给就叫做叛逆犯上,不按时令砍伐征收,就叫做随意糟蹋。现在大宋王朝疆域广大,赋税收入积聚众多;皇上更是一心一意地节俭,并没有大兴宫室、盛设园圃的奢侈之心。官府中积累的材料物资,无不是余裕漫

32、溢,甚至于都被蠹蚀腐朽了。可是,一遇到意外之事,却又没有限度的搜敛刮取,也许是塑像修庙超过了规定吧!古书上不是说过:“不要做无益的事来损害有益的事吗?”还说过:“君子应当节约用度,爱惜人民。”皇上和各部门的官吏们应当每天早晚都要考虑到这些,坚守职责的道义,千万不可忽视。以此类推而扩展开来,伐竹则如同是一桩小事了。 青浦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题(17分) 陈汝咸为好官 鄞陈莘学,名汝咸,随父讲学证人社中,专力于“慎独”之旨。 康熙辛未成进士,散馆,改知县。宰漳浦十三年,循绩惠政,不可殚纪。调南靖,浦人相率赴会城吁留,不可,归,收田器,塞县门,昼夜环守。去之日,民扶老携幼,环跪街巷,泣曰:“公毋去,活我百姓。”拥肩舆,不得行。陈下舆,步入李太学家,夜半,假城守二骑,作巡逻者,间道从北门逸去。民追思不已,即于北门构月湖书院塑像瞻拜,世称月湖先生。 内召,由主事擢御史。疏言闽海挂号之弊,圣祖嘉纳,赏赉食物。时海贼陈尚义乞降,自请入海抚之。陛辞,温谕曰:“汝乃近御之臣,风涛不测,不必亲下海。”后随行之千总果遇飓风。事竣,复命,圣祖又谕曰:“汝若同入海,不受惊耶?” 明年,甘肃报荒,复?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