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寒假作业5生态系统的结构和能量流动含解析

上传人:y****n 文档编号:147614118 上传时间:2022-09-0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0.4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寒假作业5生态系统的结构和能量流动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寒假作业5生态系统的结构和能量流动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寒假作业5生态系统的结构和能量流动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寒假作业5生态系统的结构和能量流动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寒假作业5生态系统的结构和能量流动含解析(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生态系统的结构和能量流动1如果食物链上各营养级均以生物个体的数量来表示,并以食物链起点的生物个体数作层来绘制数量金字塔,则只有两个营养级的夏季草原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牧草,第二营养级是羊)和森林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乔木,第二营养级是昆虫)数量金字塔的形状最可能是()A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B前者为倒金字塔形,后者为金字塔形C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金字塔形D前者为倒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答案】A【解析】如果食物链上各营养级均以生物个体的数量来表示,并以食物链起点的生物个体数作底层来绘制数量金字塔,则可能出现正金字塔形,也可能出现倒金字塔形。只有两个营养级的夏季草原生态

2、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牧草,第二营养级是羊),则牧草的数量比羊多,绘制的数量金字塔为正金字塔形;森林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乔木,第二营养级是昆虫),一棵树上可以有很多昆虫,因此,昆虫的数目比乔木的数量多,绘制的数量金字塔为倒金字塔形。综上分析,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A正确,B、C、D均错误。2下列关于营养级的叙述,正确的是()A营养级的位置越高,归属于这个营养级的能量通常越多B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绿色植物都属于生产者营养级C营养级是指处于食物链同一环节上同种生物的总和D食物链中的各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是相同的【答案】B【解析】由于能量在流动过程中每传递一次损失一大半,从一个营

3、养级传到下一个营养级的效率只有约10%,所以营养级的位置越高,归属于这个营养级的能量通常越少,A错误;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绿色植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所以属于生产者营养级,B正确;营养级是指处于食物链同一环节上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生物,C错误;能量从植物到植食动物或从植食动物到肉食动物的传递效率一般只有约10%,不同食物链中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不一定相同,即使在同一条食物链中,不同的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也不一定相同,D错误。故选B。1(多选)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错误的是()A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属于第二

4、营养级B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主要是需氧型和厌氧型C生产者属于自养型生物,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D一种生物只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一种生物成分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每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可以处在不同的营养级B大部分动物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C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D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和厌氧型两类3关于如图食物网中能量传递的分析,正确的是()A田鼠粪便中的能量属于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B田鼠同化的能量中10%20%流入蛇体内C能量流动是从输送到高粱地中的太阳能开始的D流经该食物链的能量不能再回到这个食

5、物链中来4据统计1673种脊椎动物中的85%以上丰富度受到森林边缘影响,核心地带的物种在远离边缘200米以上时数量才达到顶峰,森林边缘对生态系统结构具有巨大影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亚热带森林丰富度低于热带森林丰富度B调查核心地物种数量用标志重捕法C相对边缘地带核心地带环境容纳量更大D生态系统结构包含组成成分与营养结构5如图为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a1是流入第一营养级的总能量,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第一营养级传递给分解者的总能量是a4B能量散失a3不能再被生物同化利用Ca1、a2、a3、a6中的能量都以稳定化学能的形式存在D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是a6a26下列有关生态系

6、统能量流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牛吃草,草中的全部能量流入牛体内B生态系统稳定时既有能量的输入,也有能量输出C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D通过多级利用可以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7我国谚语中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食物链的原理。若鹰迁入了蝉、螳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中,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鹰的迁入增加了该树林中蝉及其天敌的数量B该生态系统中细菌产生的能量可流向生产者C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D鹰的迁入改变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8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在不同的气候、季节条件下可能发生改变B定期焚

7、烧落叶,有利于促进能量循环,加快土壤中微生物的繁殖C限制家养猪的活动,目的是减少能量的散失,使能量更多的储存在体内D营养级越高的生物种群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所获得的能量越少9某稻田生态系统中生长的水稻、稗草。卷叶螟是水稻的主要害虫,拟水狼蛛是卷叶螟的天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防治害虫可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B害虫与拟水狼蛛间的信息传递可调整种间关系C该稻田中的上述四种生物形成三个营养级D除去稗草,可使水稻固定的太阳能增加10下表为养鱼对水稻产量和稻田土壤有机质含量影响的实验结果。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处理水稻产量(kg/hm2)土壤有机质(%)稻田养鱼40232.72对照

8、34742.56A引入稻田中的鱼同样受到食物和生存空间等因素的限制B鱼可以吃掉稻田中的害虫和杂草,从而提高了水稻产量C稻田养鱼使水稻更多的从土壤中吸收鱼粪中的有机质D稻田养鱼使稻田生态系统中的营养结构复杂程度提高11运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规律分析下列四项中,能量不利于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的是()A在森林中,使能量多储存在木材里B在草原牧场,使能量多流向牛和羊C能量流经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人的食物)D在养鱼池,让有机肥料以腐屑形式被鱼类或饵料动物直接摄食12(多选)生态学家林德曼对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进行了定量分析,下图为能量流动图解。图中数据的单位为J/(cm2a)。下列说法正确的

9、是()A生产者和植食性动物间存在信息传递B生产者流入分解者的能量为12.5J/(cm2a)C肉食性动物尿液中的能量不属于其同化的能量D“未利用”的能量包含在同化量中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中13下图是某湖泊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模式图,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该食物网有_条食物链。其中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_。(2)除图中所示生物外,该生态系统的成分还应该包括_和分解者,其中分解者可将生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彻底分解为_(写出3类)等,供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利用。(3)若蚊子幼虫被大量杀灭,为划蝽(一种昆虫)提供一定的信息,则短期内水蚤的数量会_,轮虫数量_。在青蛙的繁殖季节,雄蛙通过叫声求偶,说明_。

10、14下图表示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1)图中A表示;B表示。除了图中所示,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还有一部分。(2)从图中可以总结出能量流动的特点是、。(3)人类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调查研究,其意义是。1【答案】ABD【解析】少数动物如蚯蚓等属于分解者,A错误;硝化细菌属于生产者,B错误;一种生物由于不同的生理活动,可能属于生态系统中不同的生物成分,如猪笼草等既属于生产者,又属于消费者,D错误。2【答案】D【解析】由于一种生物可以以多种生物为食物,也可以被多种生物所摄食,因此一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可以处于不同的营养级,A正确;有些动物属于分解者,如蚯蚓,B正确;自

11、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C正确;硝化细菌等是生产者,D错误。3【答案】D【解析】田鼠粪便中的能量是其没有同化的能量,因此田鼠粪便中的能量属于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A项错误;图中田鼠同化的能量中10%20%流入下一营养级体内,B项错误;能量流动是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开始的,C项错误;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因此流经该食物链的能量不能再回到这个食物链中来,D项正确。4【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相关知识。越靠近热带物种丰富度通常越高,A项正确;调查物种数量即丰富度,不能用标志重捕法,标志重捕法用于调查种群的数量,B项错误;据题干,核心地带环境容纳量更大,C项正确;

12、生态系统结构包含两部分,一部分是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另一部分为营养结构即食物链和食物网。5【答案】B【解析】第一营养级传递给分解者的能量包括a4(第一营养级的残枝败叶)和a7(第二营养级排出的粪便)两部分,A错误;第一营养级散失的能量a3指的是细胞呼吸过程中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这部分能量是不能再被生物捕获并同化的,B正确;a3是随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这部分能量不是以稳定的化学能存在,而是以热能形式存在,C错误;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计算公式是: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100%,本题中,第一营养级的同化量是a1(或a2+a3),D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B。6【答案】AD【解析

13、】牛吃草,未被消化吸收的食物残渣的能量就会进入分解者体内;生态系统稳定时能量的输入和输出达到动态平衡;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通过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呼吸作用最终以热能形式散失到环境中;通过多级利用可以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但不能提高传递效率。7【答案】C【解析】鹰迁入后,形成了食物链:植物蝉螳螂黄雀鹰,据此可知,鹰的迁入会使该树林中黄雀的数量减少、螳螂增加、蝉减少等系列变化;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进行的,细菌是分解者,不参与食物链的构成,即细菌的能量不能流向生产者;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进行的,鹰的迁入没有改变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8【答案】B【解析】不同的气候、季节条件下,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

14、网可能发生改变,A正确;能量流动是不能循环的,定期焚烧落叶也不能加快土壤中微生物的繁殖,B错误;限制家养猪的活动,可以降低家猪自身呼吸消耗的能量,有利于更多的能量储存在体内,C正确;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但有毒物质存在生物富集现象,因此营养级越高的生物种群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所获得的能量越少,D正确。9【答案】A【解析】在食物链中,通过防治害虫只能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而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害虫与拟水狼蛛间的信息传递可以调整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该稻田中的四种生物,水稻和稗草属于第一营养级,卷叶螟属于第二营养级,拟水狼蛛是第三营养级;除去

15、稗草,水稻少了竞争者,可使水稻固定的太阳能增加。10【答案】C【解析】稻田中可提供的食物和生存空间有限,引入稻田中的鱼同样受到食物和生存空间等因素的限制,A正确;鱼可以吃掉稻田中的害虫和杂草,使能量较多的流向水稻,从而提高了水稻产量,B正确;鱼粪中的有机质需经分解者分解为无机物才会被水稻吸收利用,C错误;稻田养鱼增加了稻田中的生物种类,使稻田生态系统中的营养结构复杂程度提高,D正确。11【答案】C【解析】选项中由于食物链的延长,增大的能量的损耗,使能量不利于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12【答案】ABD【解析】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可来源于同种或异种的生物,也可来自于无机环境,生产者和植食性动物间存在信

16、息传递,A正确;第一营养级生产者同化量为464.6单位,第二营养级同化量为12.6+18.8+29.3+2.1=62.8单位,生产者流入分解者的能量为464.6-62.8-96.3-293=12.5J/(cm2a),B正确;动物尿液中主要是由细胞代谢的终产物构成的,其中含有的能量属于该动物的同化量,动物粪便中所含能量不属于该动物的同化量,C错误;“未利用”就是指同化量中除去自身呼吸消耗、分解者和下一个营养级生物利用之外剩余的能量,D正确。故选C。13【答案】(1)9 水蚤、鲶鱼、划蝽(2)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无机盐、CO2、H2O(3)减少增加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14【答案】(1)初级

17、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初级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在细胞呼吸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2)单向流动逐级递减(3)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地利用;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方向【解析】图示为对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能量分析,A表示第二营养级生物的同化量,B表示第二营养级生物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同化的能量除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还有一部分能量用于自身的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由于一部分能量用于各级生物呼吸作用消耗,一部分能量随遗体残骸流向分解者,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就会很少;又由于能量只能沿着食物链、食物网进行流动,所以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人类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调查研究,其意义一方面是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另一方面是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