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农村居家养老现状调查及对策建议

上传人:r****d 文档编号:147582355 上传时间:2022-09-0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23.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厦门市农村居家养老现状调查及对策建议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厦门市农村居家养老现状调查及对策建议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厦门市农村居家养老现状调查及对策建议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资源描述:

《厦门市农村居家养老现状调查及对策建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厦门市农村居家养老现状调查及对策建议(1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调研报告厦门市农村居家养老现状调查及对策建议主办:厦门市民政局厦门市老龄委办公室厦门市老年基金会厦门市老年学学会承办:厦门市同安区老年学学会2011年12月随着我市人口老龄化高峰期的到来,老龄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农村养老问题也备受关注。继2010年厦门市居家养老需求调查课题组的调研厦门市居家养老需求调查报告之后,厦门市老年学学会受厦门市民政局、市老龄办、市老年基金会的委托,承担了厦门市农村居家养老现状调查及对策建议专题调研。市老年学学会将任务交给了厦门市同安区老年学学会。同安区老年学学会立即成立课题调研组,经过半年多的工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调研概况(一)、准备工作:1、组织分工:按照调研

2、计划成立课题调研组(主要是同安区老年学学会会员),会长统揽全局,并将成员分成4组,分头负责联络、材料准备、召开座谈会、入户访谈、发放调查问卷、回收汇总、统计分析以及撰写报告,分工合作,使调研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2、确定方式:本次调研确定“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方式。主要以同安区农村为基础,辅以翔安、集美、海沧的农村。在同安区有关部门的配合下,召集各镇(街)、村(居)分管领导商讨,根据厦门市农村的实际情况,经过认真分析,各方人员取得共识,认为现阶段厦门市农村可概括归纳为四种类型,即:早已没有土地,但处于城郊,经济较活跃;失地较久,土地已开发,第三产业较发达;失地较晚,土地大部分未开发或正在开发,

3、既无工可做,第三产业也不太发达;地处山区,土地基本未被征用,村民全靠年轻人出外打工,老弱留村种地或看孩子。并从以上四种类型中各选一个村(居)为重点调研对象。3、设计问卷:参考去年厦门市城乡居家养老情况调查的问卷内容,结合农村实际,设计了有关问卷表格,力求较全面地反映当前我市农民居家养老状况。4、搜集文件:搜集整理厦门市老龄事业发展的“十一五”、“十二五”规划,中共厦门市委、市政府关于农村社会保障、医疗保障及居家养老的相关政策法规文件计55件,约20万字,汇编成册,为调研提供政策依据。(二)、目的、对象、方法及内容:1、调研目的:了解当前本市农村60岁以上老年人的居家养老现状,查找存在的问题,分

4、析影响农村老年人居家养老的各种因素,以期对农村老年人居家养老工作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2、调研对象:农村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按年龄段划分,以每10岁为一段,即:60 69岁、7079岁、8089岁及90岁以上人群,男女兼顾。3、调研方法:在各镇(街)、村(居)相关领导的配合下,课题组成员到各村召开座谈会,包括镇(街)分管领导、村(居)两委及有关人员的座谈会、各年龄段的老年人代表座谈会,同时采取入户访谈、实地考察、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从农村的实际情况出发,以座谈会方式听取老人和涉老工作人员的意见、看法和入户与各种类型老人深入交谈,了解情况,以及进村、入户考察到的第一手资料为主,结合问卷调查资

5、料,根据市委市政府制定的相关政策、法规、实施意见,对照基层落实的情况及现状,进行深入的比较和分析。然后,按照“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原则,进行综合分析和深入研究,力求比较真实、比较客观地反映事实;抓住事物的本质,看到主流,找出存在问题,提出针对性、可行性较强的解决问题的建议,以促使我市农村居家养老工作做得更好,让广大农村老人得到更多的实惠。4、调研内容:主要是农村老年人居家养老基本状况,其基本框架包括生活状况(经济收入、健康状况、医疗保健、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和文化生活等;社会和社区面向老年人群的服务机构、设施和服务内容、方式、效果及需求等。(三)、工作进程:调研分为三

6、个阶段:(1)今年是我市农村的换届选举年,为避免影响中心工作,调研工作放在10月份之后进行。此前主要是进行课题立项、组织分工、信息查询以及问卷设计等准备工作。与区有关部门联系,取得支持与帮助。召开各镇(街)老龄工作负责人会议,布置下乡调查的有关事宜与要求。(2)11月中旬以前,各工作小组按照分工,深入到4个村(居)召开座谈会、入户访谈、进行问卷调查,开展点上的调研工作。并在翔安区、集美区、海沧区分管领导和相关人员的支持配合下,进行三个区部分农村老人的问卷调查。(3)12月20日之前,做好材料的整理、统计及综合分析,撰写调查报告,以及讨论、修改,征求意见后定稿。二、农村居家养老的现状对应四种类型

7、的农村,各选择一个代表村,即:选择同安区的大同街道东山社区、洪塘镇新霞村、新民镇四口圳村及汀溪镇顶村村4个村(居)为重点调查对象,召开镇(街)、村(居)分管领导座谈会8场37人次;老年人代表座谈会12场80人次,并填写问卷80份;入户访谈及问卷调查65人65份,入户访谈与参加座谈会的老年人无交叉重复;此外,还由课题组成员随机入户访谈100人,填写问卷100份。翔安、集美、海沧三个区各选一个镇,由镇选定不同类型的对象,各发放问卷50份。总计入户访谈165人,座谈会参加人数117人,发放问卷395份,回收393份,回收率99.50%。(一)各村(居)居家养老的现状: 1、4个村(居)的基本情况:大

8、同街道东山社区辖15个村民小组,位于城乡结合部,土地被征用,属失地村、城中村,发展起步较早、经济较发达,农民生活较富裕,2006年“村改居”。2009年被定为省居家养老试点社区(详见“2、省居家养老试点社区东山社区”)。洪塘镇新霞村有4个自然村,位于城东石材工业园区,土地较早被征用,劳动力大部转移从事第三产业或务工,经济状况相对较好,老年人留守家庭或随子女外出打理家务。村里有活动室4处,多利用宫庙和祠堂;简易运动器材3套。新民镇四口圳村是单一行政村,毗邻同安工业集中区南端,属失地村,由于征地较晚,大部分被征用土地仍闲置或正在建设中,外来人员较少,民房出租率低,第三产业不发达,村民收入较低,生活

9、较困难。村里有活动室1处,简易运动器材2套。汀溪镇顶村村有4个自然村,位于汀溪镇西北部,北与安溪接壤,海拔220408米,以茭白生产为主,是传统农业型的边远山区村。土地基本未被征用,年青人大多流入城市打工,留守人员中有不少老弱病残,生活较为困难。至今仍未通公交车,与外界的沟通不方便。现有设在宫庙或祠堂的老年人活动场所5个、有简陋器材的运动场所3处、图书阅览室1个。但由于居住分散、老年人大都忙于家务、且文化程度低,阅览室和活动场所利用率极低。4个村(居)的户籍人口、60岁以上老年人数及其占总人口的百分比分别为:东山社区:4418人、606人、%;新霞村:1864人、228人、%;四口圳村:173

10、0人、206人、%;顶村村:525人、57人、%。各与其所在镇(街)老年人口的比例基本持平 大同街道(12.90%)、洪塘镇(12.40%)、新塘镇(11.60%)、汀溪镇(11.20%) 。东山社区70岁以上低收入家庭老人82人、“三无(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抚养、扶养、赡养人)老人”4人,低保和空巢老人各3人,五老对象及其配偶9人;新霞村低保20人;四口圳村低保16人;顶村村低保1人。东山社区、新霞村、四口圳村均为土地被征用的失地村(居),60岁以上老年人已办理基本社会保险的人数及所占的比例分别为:300人、49.5%;27人、%;95人、46.1%。三个村(居)60岁以上老年人合

11、计1040人,办理养老保险422人,已办理者占40.58%。2、省居家养老试点社区东山社区:大同街道东山社区民风纯朴,敬老尊贤风气浓厚,社区两委弘扬优良传统,重视并关爱老年人。每个村民小组都建有老人活动室,老人活动有场所。早在1996年就举办过276对夫妇的大型金、银婚庆典活动。关爱老人的形式多样,举措得力。如:为结婚50年以上的金婚、钻石婚的夫妇照结婚照;每年给80岁以上老人祝寿,贴寿联,发拐杖,给90岁以上老人发1200元生活补贴,给100岁以上老人发衣服;经济条件较差的老人还适当给予敬老金等。被评为全国敬老示范区。2009年,东山社区被确定为省居家养老试点社区,目前已建立三类工作机构:由

12、党总支书记任组长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组织协调小组;社区居家养老工作站,下设文体活动、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生活帮扶4个服务工作组;组建6支由党团员、妇女、五老人员、乡医、文体爱好者参与的居家养老服务志愿队共86人。社区服务站设有专门服务窗口,为辖区居家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保健、法律维权、文化教育、体育健身等服务。目前已开展了配餐送餐、免费理发、帮做家政、送医送药、发放补助、调处纠纷、办学培训、提供文化娱乐等八项特色服务:社区为60周岁以上孤寡、低保、病残老人提供配餐送餐服务;每月为无偿服务对象发放100元的免费餐票、150元的医疗补助、免费理发等。志愿者为孤寡、空巢老人定期上门家政服务及代购

13、生活物品,乡医定期上门巡诊、送医送药。社区老年学校新增多门课程,学员增至150余名;文化中心开辟老年阅览室、棋牌室、书画室、谈心室以及门球场,为老年人提供多元、安全的文体娱乐场所等。目前拟增加日间照料服务,把需要照料的老人相对集中照料。(二)4个区问卷调查情况及分析:1、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月收入及来源、家庭类型、健康状况、养老方式等项目,见表13。表1:调查对象基本情况表项目变量人数(人)合计比例(%)同安(245)集美(50)翔安(49)海沧(49)393性别男149252025219女96252924174年龄60691173416151827079811217

14、14124808937491161290岁及以上107926文化程度不识字或识字很少127161624183小学70202014124初中34124757高中或中专1126423大专325大学本科及以上15婚姻状况有偶(同居)150302325228有偶(分居)7*2110离婚1120.51丧偶86172422149未婚2114月收入200500元1713021142365011000元48142258910011500元14196301500元以上12517438家庭类型一代户1812122二代户20 23530三代户1843439332907四代户231251050五代户11* 其中1人住

15、敬老院。从表1可以看出:由于现在60岁以上老年人的童年处于建国初期或建国前,农村经济落后,上学机会较少,故4个区中“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老年人占%,同安区显著高于翔安、集美两区(2=6.54、6.02,P0.05),建国初期或建国前同安区农村经济较落后,致使现在的多数老年人学龄期失去上学机会。领取政府基础养老金的老年人占60.05%,海沧区显著少于同安、集美两区(P0.005)、亦少于翔安区,但无显著差异,说明海沧区经济条件较好,老年人养老金高于其他区。三代户型占%,从座谈会反映出来的问题看,此类型家庭的老年人大多承担子女家务和照看孙子,负担繁重。4个村(居)中东山、新霞、四口圳老年人的文化程

16、度显著高于顶村(2=16.76、8.58、15.52,P05);领取政府基础养老金的老年人占72.41%;东山、四口圳老年人的养老金显著高于顶村(2=12.20、7.05,P0.05),东山老年人的养老金亦显著高于新霞(2=6.91,P0.05),东山略好于四口圳,但无显著差异。说明近城区和交通便利的村(居)老年人的文化程度高于山区村,失地村(居)老年人部分办理了养老保险,其养老金高于土地未被征用的村。从座谈会和入户访谈的情况看,老年人(特别是已办理养老保险的)普遍反映物价不断上涨,各系统、各部门都在加工资,唯独养老金不见涨,钱越来越不够用,对生活保障十分担忧。东山社区的老人对看报纸、看电视、

17、听故事、听保健专题讲座,建老人活动室、门球场等老年健身场所等的呼声较强烈,而其他村(居)则较少甚至无人提及。说明老年人的文化、健身、娱乐等方面的需求与生活水平及老人本身的文化程度有关。表2:老年人患病情况表疾病数量选择人数合计比例(%)同安集美翔安海沧都没有 803685129有一类746218109有二类502101375有三类14191539有四类9-1111有五类以上185-730合计245504949393【注】10类疾病为:1、脑溢血、脑血栓;2、高血压、冠心病;3、糖尿病;4、肠、胃、肝、胆疾病;5、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6、前列腺肥大;7、关节炎、骨质增生;8、骨质疏松;9、恶

18、性肿瘤;10、白内障、青光眼。从表2可以看出,集美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明显好于其他三个区(P)。但总体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患有一种以上疾病者占67.18%,其中有较严重疾病者(三类以上疾病)占20.35%;自我感觉“没有疾病”的占32.82%。因老年人最忌“老”忌“病”,往往高估自己的健康水平,在自我感觉“没有疾病”的老年人中潜藏着一定数量的隐性患病者,只是没有到医疗机构检查确诊而已,所以定期健康体检是十分必要的,及早发现疾病、及时治疗,以确保老年人健康长寿。表3:老年人现时居家养老方式养老方式有配偶无配偶合计比例(%)同安集美翔安海沧同安集美翔安海沧老人与子女分居7416516468917*19

19、1老人住敬老院 11老人与子女同居791219104210166194与配偶分居,与子女同居347合 计15732242688182523393表3显示目前4个区农村养老方式以传统家庭养老为主,其中与子女分居占48.60%、与子女同居占51.15%,住敬老院1人。从座谈会及入户访谈中反映,代沟的存在使相当部分的老年人倾向于独立居住。东山社区老年人与子女同居者(27/42)显著高于新霞(17/39)、四口圳(13/40)、顶村(7/24)(P0.05),老人能与子女同居,说明关系较融洽。从东山社区的经验中看出,由于精神文明建设抓得较好,东山社区的社会风气较好,子女孝敬老人、晚辈敬重长辈,代际关系

20、好于其他3个村。由此可见,尊老爱幼、构建和谐的代际关系是老龄事业应当加强的重要工作之一。2、日常生活照料:包括老年人的自理能力和需要帮助的程度,老年人在日常生活的8项自理指标(做饭、吃饭、穿衣、洗澡、上厕所、洗衣、日常购物、一般家务)除“做饭”外均达到85%以上,其中吃饭、穿衣、洗澡、上厕所4项指标达92%以上;需要帮助的男性主要是做饭、洗衣、一般家务,女性主要是日常购物需要家人帮助;不能自理为长期卧床的病人。3、社会交往与精神慰籍:包括老年人的孤独感、社会活动状况等,见表4、5。表4:老年人的婚姻与孤独感交互表孤独感有偶同居有偶分居丧偶未婚合计比例%同安集美翔安海沧同安集美翔安海沧同安集美翔

21、安海沧同安集美翔安海沧很孤独94311425312*145有点孤独31471123461417126不感到孤独1122514113239952222小计15233212552187172422121393从表4中可以看出:有偶老人的孤独感(69/231)显著低于丧偶者(95/150)(2=7.97,P0.005),同安、翔安、海沧三个区亦如此,而集美区则无显著差异。东山社区有偶老人的孤独感(2/30)显著低于丧偶者(4/12)(2=4.98,P0.05),其他村(居)则未见明显差异。在交谈中,大部分老人感到有伴侣陪伴可减少生活中的孤独感,提高生存质量。在入户访谈中,东山社区的一位长期卧床不能自

22、理的老人由于日间无子女照料,仅与收音机为伴,十分寂寞与孤独,卧室内屎尿味浓烈、空气郁闷、生活用具杂乱无章,缺乏清扫整理。故对于生活不能自理或部分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日间照料、精神慰藉和康复护理显得十分必要。表5:老年人参加社区活动状况项目选项小计比例%同安集美翔安海沧经常参加8229951250偶尔参加82161224134没有参加8152820134合计245504949393东山社区经常参加社区活动的老年人明显高于其他村(居)(22/42),其孤独感的发生频率显著低于其他村(居)(6/42)(2=13.71,P0.001)。提示多参加社区活动、多与人交往可以使人乐观、减少孤独。4、老年人对居

23、家养老的需求:包括目前最担心的问题,基本生活照料、志愿服务需求及改进方向等,见表6 9。表6:老年人目前最担心的问题(兼选)最担心的问题人数合计人数比例(%)同安集美翔安海沧子女不孝6594684收入低,经济困难138125181732生活无法自理599111594有病难,尤其是大病,无法承担医疗费148301420212日常生活无人照顾33751055生病及住院无人照料591331489外出散步购物不方便1562629急病时没应急人员及设施701010292服务设施不完善,服务网络不齐全32911759其他(孙子读书难、成绩差等)1229225总计63110774100970从表6中可以看到

24、,目前农村老年人最担心的是疾病的费用承担不起(53.94%)、经济困难(44.02%),其次是生活不能自理(23.92%)、急病时没有应急人员和设施(23.41%)生病及住院时无人照料(22.65%)、子女不孝(21.37%)及日常生活无人照料(13.99%)。即医疗保障和养老金的保障是第一位的,其次是生活照料,再次是代际关系的不和谐及养老服务设施与网络的不足。表7:老年人基本生活照料需求及希望提供的服务希望自己做希望家人帮助希望社区(村)帮助希望专门机构或公司帮助同安集美翔安海沧同安集美翔安海沧同安集美翔安海沧同安集美翔安海沧买菜23050232514262212做饭227502728172

25、21813吃饭24250443825912洗澡236504234871213洗衣219503528241418221剪指甲240504035491212理发1854212211023443872477针线活201423222438172215保洁218391216226292445891购物递送2185061116292461013541安装维修89295514218731518511114832缴费215452322203232282352领钱22944222312224214435农村老年人勤劳俭朴、适应环境能力较强,一般困难都能克服,故其生活自理能力较强。从表7中可以看出:希望得到帮助的

26、项目都是自己无法完成的,或是因为日常生活不能自理或部分不能自理时所需的帮助。表8:老年人对志愿服务的需求(多选)服务项目选择人数合计比例(%)同安集美翔安海沧帮忙做家务1625172684陪聊天75243167陪逛街2111014代购18311133提供文化知识和信息4953122107帮忙调解家庭关系83617表8中对志愿服务需求的2358人次的选择仅有322人次,占13.66%,说明目前农村老年人对“志愿服务”的认知程度较低。但其中以“提供文化知识和信息”的需求最高(%),说明老年人对知识、信息的渴望。表9:老年人需要居家养老改进的方向有选择(人数)同安集美翔安海沧合计人数比例(%)增设服

27、务项目6872619120延长服务项目206531加大金额补贴111251119166发动成员参与121152048培训服务人员2412271275由于目前农村居家养老仍处于传统家庭方式,社会及社区的服务基本空白,老年人对政府出台的政策法规了解不多,更谈不上社会及社区的养老服务的认知。没有对客观事实的感知,“改进方向”从何谈起,故表9中没有选择的比例占%。有选择的项目中“加大金额补贴”最高,占%,其中集美(50.00%)和同安(45.31%)的呼声最大;“增设服务项目”和“培训服务人员”居其次,分别占%、%。(三)、现有政策的执行情况从座谈会和入户访谈中了解的情况和实地考察以及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28、,再参阅近几年市委市政府出台的有关农村养老的政策规定及要求基层采取的措施等,可以看出,市委市政府出台的政策、规定,基本得到落实,但也存在一些不够落实的情况。另外,从实践看,有些规定也有进行完善和补充的必要。1、“老有所养”实现城乡全覆盖:厦门市人民政府自1996年就出台有关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相关文件,几经修改完善,于2006年正式出台厦门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暂行规定,2004年出台厦门市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暂行办法厦府(2004)198号,之后相继出台各类养老保险办法,不断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策措施,提高养老金水平。政府以补贴方式鼓励失地农民办理基本养老保险,之后,又出台政府贴息贷款,有一部

29、分失地农民办理了养老保险。市民政局、财政局不断调整对低保户、低保边缘户及五保户等发放困难生活补助幅度,使困难群众得到最低生活保障。2010年7月,市府出台厦门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暂行办法厦府(2010)252号,实行个人缴费和政府补贴相配套、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相结合的制度。年满60周岁未办理养老保险的城乡居民得到了政府发放的每月200元的基础养老金,实现老有所养的城乡全覆盖。厦门市的基础养老金仅次于北京市的280元,居全国第二位。这每月200元的基础养老金,对于因经济条件限制而未办理养老保险的老年人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对于政府的这一关爱,有口皆碑:“政府比亲生儿子还好!”这是发自老年

30、人内心的感激之声。土地在中国不仅是生产资料,也是农民养老的依靠。土地被征用后的农民成为新生的社会阶层,大部分中青年经培训转岗就业,而老年人却丧失了经济来源,虽然部分老年人办理了失地农民养老保险,但其领取的养老金与社会平均工资的增长不同步,生活水平明显受到影响。做为养老保险测算标准的厦门市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厦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十一五”期间,2006年为2129元,2010年为3357元,5年增幅57.7%。同期,本市企业退休人员的人均基本养老金从1040元提高到1814元,增幅74.4%,居全省第一(见厦门市“十二五”老龄事业发展规划)。而失地农民领取的养老金0年的7

31、21.89元,5年增幅33.2%,增幅显著低于社平工资及企业退休职工的增幅:仅为社平工资的57.5%、企业退休人员的44.6%。厦府(2010)252号文第十九条“已参加我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年满60周岁且已领取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养老金的人员,在继续领取原待遇的同时,可享受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的规定,将失地农民办理养老保险并已领取养老金的老年人排除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行列之外,未能享受基础养老金。加上物价上涨等因素综合考量,失地农民“老有所养”的保障水平呈明显下降趋势,面临越来越困难的生活状况。2、“老有所医”实现城乡全覆盖:2004年12月,为了继续推进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减

32、轻农民因疾病带来的经济负担,进一步提高农民健康保障水平,市政府决定,在现有农村合作医疗的基础上,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厦府(2004)257号。2007年10月的关于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覆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意见厦委办发(2007)45 号,提高了城乡大病医疗保险的补偿幅度,同时每位参保人员每个医保年度最高可享受500元的门诊统筹基金,实现了低水平的老有所医。2010年7月的关于完善城乡一体化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设的意见厦委办发(2010)36 号,逐步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城乡一体化,进一步提高医疗费用的补偿力度。从调查的情况看,由于实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医保招投标制

33、度以及基层卫生院由差额拨款转为全额拨款单位等体制上的不够完善,造成农村居民新的“看病难”。如:实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后,原来卫生院所使用的药物缩减一半以上,加上医保药品招投标的缺陷,致使许多基本药物不能到位,制约了医务人员的处方,患者因无法满足治疗用药还需到上级医院诊疗,一是患者诊治不方便,费用负担加重,二是给上级医院造成更大的压力;卫生院转为全额拨款单位后,医务人员待遇无后顾之忧,这本是一件好事,然而,事实上却因工资待遇“旱涝保收”及以上综合因素促使医务人员产生了惰性,借“无药”而推诿的现象时有发生,造成不良的影响。目前,农村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的扭转。3、农村老龄事业发展不尽

34、人意:从厦门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实施情况看,农村明显滞后。调查的4个村(居)除东山社区是省居家养老试点外,其他3个村的老龄工作属于起步阶段。“十一五”规划“九大体系”中的“推进村(居)老年组织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健全市、区、街(镇)、社区(村)四级退休人员管理体制,形成以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福利服务机构为载体、志愿者为补充、社区照料与机构照料相结合的居家养老福利服务体系”、“到2010年,街道、社区建立老体协组织争取达到65%,乡镇、村达到55%。”、“村(居)老年学校建校率力争达到100%,老年人参与继续教育入学率达16%以上”等这些涉及农村的部分仍未得到有效的落实或是根本没

35、人去落实。从调查的四个村看,只有东山村落实得较好,其他三个村,均与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有相当差距,甚至有很大差距。(四)、农村居家养老现状及需求综上所述,从4个村(居)的各类座谈会、入户访谈和395份问卷调查的情况看,目前农村居家养老现状及需求归纳如下:1、生活状况与养老保险:农村老年人生活水平低下。3个失地村(居)老年人办理养老保险者占40.58%,5年来其养老金的增幅偏低,仅为社平工资的57.54%、企业退休职工的44.62%;4个村有61.53%的老年人领取基础养老金。由于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社平工资的增长及物价上涨等因素的不协调增长,老年人的生活水平呈明显下降趋势。大幅调整养老金,并与经济发

36、展、社平工资增长、物价上涨等同步增长的呼声强烈。2、健康状况与医疗保健:2/3农村老年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疾病,健康状况堪忧;由于体制上的不完善,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依然存在。如顶村至今未通公交车,老人生病上医院很难,村里卫生所缺医少药。其他村卫生所状况好一些,但收费也不够规范,药品比较缺乏,如新霞村老人反映,卫生院连普通的感冒冲剂也没有;看个感冒之类的小病,常常要花上百元。农村老人基本不检查身体,小病挺着,大病才去医院。呼吁: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定期健康检查;加强老年保健知识宣传,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建立应急救护系统,对患病老人定期随访。深化并完善体制改革,改善镇(街)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

37、和村卫生所面向农村基层的服务网络,方便老年人看病取药。3、生活照料与精神慰藉: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模式仍是传统家庭式养老,还必须依靠家庭成员的扶助安度晚年,不仅需要物质上的帮助,生活上的照料,更需要精神上的慰藉。尊老爱幼道德规范淡化,子女不孝敬父母的情况时有发生。如:部分老年人的基础养老金被儿孙领去花费,自己得不到;有的子女借翻建新房的名义将老人居住的房子拆了,自己住新房,却把老人赶走,老人住猪舍、牛棚;甚至打骂虐待老人等等。加强道德规范教育刻不容缓,构建和谐代际关系及老年法律援助网络。对于生活不能自理或部分不能自理的老年人,特别是孤寡、空巢、三无老人,日间照料、康复护理和精神慰藉显得十分必要。4

38、、文化生活与社会服务:目前农村老年人的活动场所主要依托宫庙、祠堂,电视机、图书、健身器材很少、活动经费等十分缺乏,文化健身娱乐活动所需的场所、器材、经费等问题亟待解决。除试点村(居)外,目前绝大多数村(居)都还没有建立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社会及社区面向老年人养老的服务机构、服务设施和服务项目等严重不足,甚至基本空白。当前,当务之急是其他村应向东山村学习,尽快达到东山村的水平;当然,东山村也应不断进步。三、对策与建议1、扎实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厦门市人民政府已经出台关于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厦府2011298号),实施意见明确指出:至“十二五”末,全市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全部纳入我市城

39、乡建设总体规划;公共财政对居家养老服务设施与新建养老服务机构的投入进一步加大,把新建城市居民小区、旧村改造新村建设农村社区的养老服务设施作为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统一规划建设;全市城市社区和有条件的农村社区以市场化的方式,利用互联网、呼叫中心等方式为老人提供信息服务;全市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村卫生所承担居家养老服务对象的居家康复医疗及相关的护理工作,为服务对象提供热情、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卫生保健服务。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民生优先,打好民生工程战役。以满足广大老年人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精神慰藉、文化娱乐等需求为目标,以保障老年

40、群体中的高龄老人、空巢老人和特殊困难老人为重点,以新建和完善提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为抓手,进一步健全服务设施、拓展服务网络、强化服务队伍、培育服务组织、规范服务管理,扎实有序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为构建我市十二五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推动建设做出贡献。实施意见以人为本、民生为重,展示了我市岛内外养老服务“一体化”的宏伟目标。要切实落实好文件精神,防止“层层折扣”、“虎头蛇尾”等现象发生。扎实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实现宏伟目标是我市老年人的福祉。2、切实落实老龄事业发展经费:厦门市“十二五”老龄事业发展规划(厦府2011213号)明确指出:“按照公共财政框架建设发展要求,形成对老龄事业发展的

41、投入保障机制和资金增长机制。各级政府要将老龄事业发展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确保老龄事业发展经费与年度地方财政收入同步增长。”加大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的财政支付力度,市、区、镇按一定的比例承担,编制目录,纳入常规年度财政预算,根据国民经济增长幅度、社会平均工资、物价上涨等因素适时调整并向社会公布。指标要明确、比例应合理、措施得力、经费落实到位,并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确保农村居家养老事业的顺畅发展。3、建立健全居家养老服务网络:把提高居家养老服务站的覆盖率纳入我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重点之中。以行政村为单位,因地制宜建立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站,使所有老年人都进入居家养老服务网络覆盖范围。设立社

42、会保障、医疗卫生、生活帮扶、文体活动等服务工作组,解决居家老人遇到的困难,如生活照护、看病、领养老金、购物、精神慰藉、调解涉老纠纷等,组织老年人参加文化娱乐及健身活动等,要重点加强对孤寡、低保、病残老人提供无偿或低偿的日常生活照料、医疗服务等。及时总结试点村(居)居家养老服务站的工作经验并加以推广应用。如大同街道的东山社区,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站,设立4个服务工作组,已开展8项特色服务,并拟扩大其服务范围、完善服务措施、提高服务质量,其成功的经验值借鉴。4、同步调整养老金的增长幅度: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社平工资的增长幅度以及物价上涨等因素综合评价,确定农民养老金的增长幅度,与经济发展、社平工资同

43、步增长,提高农村退休人员生活保障水平。让已享受养老金的失地农村老年人分享基础养老金:由于失地农民的养老金增幅过低,养老保障水平明显下降,因此,本着城乡一体化及以土地换养老保障的原则,失地农民的养老金应有较大幅度的调整。按厦府2010252号文厦门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暂行办法第十九条之规定:“已参加我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年满60周岁且已领取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养老金的人员,在继续领取原待遇的同时,可享受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为已办理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并已领取养老金的老年人补发基础养老金。经初步测算,这部分老人如补上基础养老金200元,即可与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的增幅持平,让失地农民实实在在分享改革

44、开放的丰硕成果。养老金应与社会平均工资同步增长,以确保失地老年人的生活水平因养老金增幅过小而降低。对于未参加养老保险领取政府每月200元基础养老金的老年人,也应当根据综合因素适时调整,提高养老保障水平。5、不断完善医疗保健服务体系:完善市(区)、镇(街)、村三级医疗网络,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提供免费健康体检、优惠诊疗等医疗保健服务;本着就近、方便、快捷的原则,开通绿色通道,为急、重症老人的救治提供优质服务。政府应当加大投入,确保基层卫生院治疗药品的正常供给,提高医疗费用的补偿比例,减轻农村老年人因病诊疗的经济负担。将乡村医生纳入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站的服务行列,负责居家老人健康档案的管理,并与镇(

45、街)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区(市)级医院联网,一是方便老年人就诊,小病不出社区,二是急重病人及时转诊就医,开通生命救护的无障碍通道。同时改善农村交通基础设施,践行“村村通公交”的承诺,保证生命通道的畅通。6、积极构建敬老爱幼代际和谐: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传统道德规范受到冲击,尊老敬老观念淡漠,不孝长辈时有发生。因此,乘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决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东风,大力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孝文化,重建与现代文明社会相适应的新孝道文化,对融合代际关系,实现家庭和睦,营造孝亲敬老的良好社会氛围,发挥贤孝文化在构建社会主义

46、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社会意义。同时要建立健全老年法律援助网络,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各级党委、政府的民政、老龄工作、宣传、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司法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切实抓紧抓好这项工作。正面教育与严厉惩处相结合,防止家庭暴力和虐待老人现象发生,触犯法律的应当严惩不怠。7、加快建设文化健身娱乐设施:市、区、镇(街)三级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文化、健身、娱乐设施的投入,并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同时根据经济发展状况及时调整、提高。划拨场地、配套资金,因地制宜建设村(居)老年人活动中心(室),配置图书、棋类、电视机等;开办老年学校,根据老年人的兴趣和爱好开设课程、讲座,让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为;建设老年人体育场地和设施,强身健体。有条件的还可组织适合老年人参加的各类活动和比赛,活跃老年人的生活。8、合理配套低偿无偿养老机构:除了居家养老方式外,还应根据农村老年人的分布情况,合理规划、统筹安排,由政府主导,社会和社区参与,建设一定数量的养老院,低偿或部分无偿为那些社区养老服务站无力承担的或未建立服务站的村(居)老年人,特别是为空巢、“三无”、病残老人等提供养老服务。课 题指 导:林 源 陈昆源 张培军 黄宗洪 张友琴 颜志强课 题负 责:吕金山 蔡秋湖课题组成员:陈笃豪 黄奕铁 许友金 陈丁酉 刘冬卿 苏德培 纪传坎 陈友富 杨碰狮 骆秀宝 林 刚 执 笔:杨碰狮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