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烧云》教学设计(通用15篇)

上传人:时间****91 文档编号:147516105 上传时间:2022-09-02 格式:DOCX 页数:81 大小:47.8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火烧云》教学设计(通用15篇)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火烧云》教学设计(通用15篇)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火烧云》教学设计(通用15篇)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资源描述:

《《火烧云》教学设计(通用15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火烧云》教学设计(通用15篇)(8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火烧云教学设计(通用15篇)火烧云教学设计(通用15篇)作为一名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火烧云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火烧云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的评赏,教师的点拨,了解火烧云色彩的绚丽和形状的变化多端。激发学生爱美、爱自然的感情。2。学习作者观察和积累材料的方法。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熟读成诵。教学重点:1。评点中了解火烧云的特点。2。了解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一、整体入手,捕捉重点。1。回顾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到那绚丽的霞

2、光把地面照射成了一个多彩奇妙的世界,而天空的火烧云又有什么地方让你觉得神奇、美丽呢?(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颜色、形状)2。指名学生读书,师生评点评:读的流利、正确,洋溢着喜悦之情。语言活泼,充满了对火烧云的喜爱。3。过渡二、师生互动,精读精评。1。自由朗读第二段,想想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各有什么特点?你是怎么体会出来的?2。讨论,交流:生评:颜色多:红通通、金灿灿师点:屏显相关文字、颜色。帮助学生形象化理解。生评:颜色多: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师点: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说出天空可能有的其他颜色。生评:颜色变化快: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师点:引导学生体会两个句子的不同含义。(屏显以下文字:)(1

3、)、一会儿红通通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2)、有时红通通的,有时金灿灿的,有时半紫半黄,有时半灰半百合色。生评:形状多:马、狗、狮子生评:形状变化快:一会儿、眨眼间、跑着跑着师点:其实火烧云就像一幅幅抽象画,只要你展开丰富的想象,天空中就什么都有。看,天空里又飘来一朵云。(屏显动画)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展开想象,说出云朵的变化。3。小结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变化又多又快,同学们可以用哪两个词来概括?引导学生说出:五光十色、瞬息万变三、总结学法,赏读课文。1。火烧云实在是太奇妙了,可还没等人们欣赏够,它就下去了。齐读最后一段,体会人们当时的心情。(余兴未尽)2。是啊,

4、美好事物的存在总是那么短暂,但作家却能将这瞬间的美丽化作永恒,想想作家为什么能写出这么好的文章来?引导学生概括出写作方法:仔细观察,发挥想象,注意积累3。让我们再来回味一下火烧云的神奇与美丽,选择你最喜爱的一段,用最饱满的感情读一读。4。齐读。(屏显动画,音乐伴奏)四、迁移运用,内化情感。1。同学们,学完火烧云,你最想干什么?(看火烧云)老师这里有一段火烧云的录像,我们一起来欣赏。(屏显动画)2。在观察的基础上写多变的云,可以运用学过的词句,把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要求说真话,吐真情。火烧云教学设计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好词佳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从中感受大自

5、然的壮美。、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的特点和变化进行观察,注意积累材料的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理解词句,了解课文是怎样写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的变化,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积累材料的方法。情景教学法,导读法。挂图、投影。学生在课前自己观察火烧云,初步感知火烧云是怎么样的?课时。第二课时通过品词品句,细读课文,理解作者是怎样观察描写火烧云的,感受大自然的壮美。一、读课题,导入课文讲的是什么时候的火烧云?你从哪里知道?师述:晚饭过后的火烧云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到天空中遨游,领略一下大自然的壮美,好吗?二、新课、快速读课文,想: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火烧云的?(投影出示)(学生答后板书:上来了变化

6、着下去了)、学习第一段:自读,想:火烧云刚上来时,作者着重抓了什么景物来写?(板书:霞光)师问:天空的霞光使地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用“ ”画句),指名读有关句子。学到这,你会有什么疑问?(地面的这些人、物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导读:假如,当时,你也在场,你的心情会怎样?小结:火烧云刚上来,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色彩绚丽的“乡村夕照图”。过渡:这么耀眼的霞光,不光使地面镀上了一层绚丽的色彩,连天上的云也变得更迷人了。三、学习第二段、问:你想知道些什么?、自由读,想:这段怎样写火烧云的变化?、讨论交流。(板书:颜色形状)、学习颜色变化部分:边看图,边画句:“ ”画出写火烧云颜色的句子。投影出示:

7、天上的云着了火着重理解这句话。进行换词练习:把“烧”字换成“红”字,比较哪个词用得好,好在哪?问:火烧云颜色变化怎样?(看图)投影出示:这地方半百合色齐读。问:这句子说明火烧云的颜色怎样?理解“半半”“梨黄”的构词法。(板书:多、快)问:还有什么颜色?(看图、补充)说话练习:颜色这么多,这不是天空,分明是(调色盒)。问:可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这么多、美的颜色?闭眼,听读,回忆,欣赏。过渡:火烧云色彩如此缤纷,那它的形状变化又怎样?、学习形状变化部分:问:火烧云形状的变化有什么特点?从哪看出?(看投影片)问:这些马、狗、狮子是真的吗?这是作者通过什么写出来的?重点学“马”的一节。(投影出示)马是怎

8、样的?马是怎样变化的?马是怎样消失的?参考“马”的问法,一问一答。指导背诵。指名读:品评。重点理解“那狗不见了”这句,写得好在哪?谈话:还可以想象成什么?说话:这天空分明成了一个(动物园)。问:可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火烧云形状的变化?、小结:色彩如此斑斓,形状变幻莫测的火烧云,简直让人看得乐此不惫。过渡:可惜,火烧云很快就下去了。四、学习第三段、读后问:哪个词写出火烧云很快就下去了?、哪句写出看火烧云真实的感受?、导读,背诵。五、总结全文、作者按什么顺序写火烧云?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你觉得作者写这火烧云美吗?为什么能写得这么美?火烧云教学设计31. 教材分析火烧云是一篇很优美的写景之作。课文写了

9、火烧云上来和下去的过程。重点写了“上来”部分。先写火烧云上来时,大地在霞光中,万物都改变了自己原有的颜色。作者用7个“了”的句子向我们展示了栩栩如生的景象。因此,本段教学要着重引导学生抓住颜色以及颜色的变化感受火烧云的颜色的多、美和变化的特点。后来又写了火烧云各种奇妙的形态,向我们勾勒出了三幅动态的画面:跪着的马、凶猛的狗、威武的狮子,最后写它们不见了的变幻过程。这部分教学要引导学生感受火烧云现状变化之快,之美,之幻,并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展开联想,感受火烧云变幻的特点。2. 学情分析1.本班学生形象思维比较好。学生对直观的,所见的东西有浓厚的兴趣和认知基础。对色彩和形状比较敏锐,有较好的感知能力

10、。但对于抽象思维就较欠缺,还有就是平常很少认真观察,在脑海中缺乏已有的形象,这是阻碍学生对课文学习的最大障碍。2. 因此,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掌握本课知识,能够更好自主学习,我在上本课的几天前就布置学生认真观察朝霞或晚霞,并做下记录。这样在学习本课时,学生不仅热情高涨,积极性高,而且学得比较轻松,较好的达标了。3. 教学目标(含重、难点)1. 学会本课6个生字,积累11个词语,会用“必须”造句及写“ABB”式的词语。2. 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和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的变化。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及丰富的想象力和仔细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4.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文中优美的语言

11、,学习如何表达,着重训练学生的语感。教学重点:了解课文是怎样描写火烧云的颜色和现状变化的。教学难点:体会和感悟火烧云的绚丽多姿和丰富变化。4. 教学过程导入课文,激趣引思。(23分钟)巧妙的开场白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初读课文,畅谈感受。(810分钟)先弄清观察顺序,每个自然段的意思,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合作探究,深入理解。(2325分钟)边读边想,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火烧云的颜色和现状变化。对照梳理,积累运用。(23分钟)梳理知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5.板书设计4 * 火烧云颜色-多 变化 快现状火烧云教学设计4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16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3

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火烧云、喂猪、笑盈盈、高寿、百合色、茄子紫、跪着、模糊、凶猛、庙门、蹲着、镇静、必须、揉眼睛”等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以及热爱生活的感情。4、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积累语言。教学重点与难点:了解课文是怎样描写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的;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积累材料、大胆想象的方法。第一课时一、导语激趣,引入新课借助挂图,让学生欣赏火烧云上来时大地的变化和天空中云彩的变化,激发学习兴趣。二、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词,标出自然段。2、检查反馈。

13、3、理清文章的条理思路。4、找出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积累语言。三、指导学习生字词1、通过多种形式学习生字词。2、指导学生正确书写生字。四、学习写“霞光”的部分(第一自然段)1、自读第一自然段后,与同学交流。2、师生互解疑难。3、指导朗读、背诵。五、学习“火烧云下去”的部分(最后一个自然段)指导学生体会火烧云来得快、去得也快的特点。六、作业写生字词。火烧云教学设计5六年制语文十册阅读课文火烧云,写得生动活泼,刻画景物惟妙惟肖。除了作者仔细观察外,无疑得益于独到的写作方法。一、着力铺垫;巧设悬念文章开篇说“火烧云上来了”,但紧接着作者并没有写火烧云,而是描绘霞光。文中用了五个“变”的排比句,以及“照

14、得”和“是”的句子,着力渲染霞光照得人和动物改变了本色,大地万物红彤彤、金灿灿的。这霞光从何而来?原来“火烧云上来了”。这就从侧面为火烧云的露面作了铺垫、强烈渲染,起到了先声夺人的效果。教学这一段时,可采取如下步骤:1.课文中是写什么时候的火烧云?2.文章开篇就点题写道“火烧云上来了,但紧接着写的什么?(读读、划划)3.为什么不直接写火烧云,而要“节外生枝”地去写霞光呢?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想想、议议)首先提出悬念,激发学生求知欲,再通过读、划、思议学习,印象会更深刻。二、写变无“变”,无“变”显变;动中见静,动静结合第三自然段写火烧云颜色绚丽多彩、千变万化,文中却不用一个“变”字,以四个“一

15、会儿”构成的排比句式,把火烧云的色彩变化一一描绘出来,景色醉人,气势壮观。用“一会儿”既突出变化之快,又暗示色彩繁多。四个“半”字象四支彩笔将“紫”与“黄”、“灰”与“百合色”均匀揉和为一体,这不仅让我们领会到色彩的层次美,而且能领略到色彩调配的和谐美。最后一句用了两个“也”的句式说明还有无数奇妙多变的色彩。可见作者运用语言之精妙,教学时要让学生抓住具体词句去品读体会。课文四七自然段写火烧云的形状千姿百态、变幻莫测,却也没有一个“变”字。文中用了三个借喻句,将火烧云如马如狗如狮的形态,生动逼真地表现出来了。“一会儿模糊了”、“忽然不见了”、“接着看不到了”这些词句显示了“马”、“狗”、“狮”来

16、无影、去无踪,变幻莫测的特点;还有“正在就”、“跪着”、“跑着跑着”、“蹲着”等词句清楚地表达出火烧云在动中变、在变中动的特点。作者在对火烧云的动态描写中,也进行了静态刻画。如“一会儿,天空出现了一匹马”,“马是跪着的”前者描写动态,后者刻画静态。“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大起来了”,句中“两三秒钟”显示变化之快,但前加“过了”一词,又说明“跑马”一动不动。这些动态和静态描写,把火烧云的形状多姿和变化万端刻画得入神,读者能在纷至沓来、瞬间万变的形态中,获得清晰、真切、印象深刻的造型,不致于眼花缭乱、不可捉摸,强化了火烧云的形象性和趣味性,增强了文章表现力和感染力。教学这一部分时,可采取以下步骤:1

17、.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有哪些变化?课文中是从哪两方面来写火烧云的变化的?2.重点写了火烧云的什么变化?(形状)3.火烧云的色彩有什么变化?4.火烧云的形状有什么变化?云状变化按什么顺序写的?(一匹马一条大狗一头大狮子什么也不像)5.说说哪些是火烧云的静态描写?哪些是火烧云的动态描写?重点分析火烧云形状变化里的动态静态描写,体会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相结合的作用。三、结篇自然,耐人寻味“一会儿工夫,火烧云下去了。”结句嘎然而止,余音萦绕,既照应了课题和篇首,又点明该文是刹那间的实录,同时显示了火烧云变化之神速。末段的两个“象”和“什么也”的排比句,留下了似是而非,若有若无,虚实相兼的感觉;拟人句“天

18、空偏偏不等待那些爱好它的孩子”很有情趣,尤其是“偏偏”一词,突出了火烧云似乎故意逗弄孩子,也表达出孩子懊恼悔恨未曾看清的心情和依依不舍、迷恋向往的感情。为了解除孩子这种懊悔的心情,教学时可让学生合拢课文,想象回忆火烧云的景象,以引起强烈的心理共鸣火烧云教学设计6本课作者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以时间推移为线索,描写了晚饭过后,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的过程中,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极多、极快。景物美和语言美有机地融为一体,让读者充分领略火烧云这一自然景观的奇特美丽。启发我们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发现自然界的美,懂得欣赏美。关注作者:萧红(19111942),原名张乃莹。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

19、誉为“30年代文学洛神”。1911年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1928年在哈尔滨市第一女中读书,1933年出版与萧军合著的小说集跋涉。1934年到上海。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1936年,为摆脱精神上的苦恼东渡日本,并写下了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发表了中篇小说马伯乐和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1942年病逝于香港。代表作有生死场小城三月呼兰河传。关注景象:早晨或傍晚,大气层云层比较厚,而且太阳光是斜射的,这就加大了光线穿透云层的难度。这时,只有红色和橙色光在穿过云层时减弱得最少,自然只有它们可以穿透云层,照射在天空中、云层上,形

20、成光彩夺目的火烧云奇景。关注语言:课文语言平实但精妙。首先用词丰富,尤其是颜色词。如叠词:“红彤彤”“金灿灿”;不同颜色糅合一起:“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进行比拟:“葡萄灰”“梨黄”“茄子紫”等。其次排比句的运用,如“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成串的排比写出了火烧云一连串颜色上的变化,读来赏心悦目。关注拓展:带“云”字的四字成语:天高云淡风卷残云风起云涌腾云驾雾乌云密布烟消云散九霄云外白云苍狗风云变幻云开雾散高耸入云浮云蔽日与“云”有关的谚语: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天上豆荚云,不久雨将临。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乌云接日低,有雨在夜里。日落乌云涨,半夜听雨响。1.认识

21、“檀、喂”等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模”,会写“必、胡”等12个字,会写“火烧云、晚饭”等8个词语。2.积累文中表示颜色的词语。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至六自然段。4.能借助相关语句说出火烧云的特点,体会人们看到火烧云时的喜悦之情。1.能借助相关语句说出火烧云的特点。2.积累文中表示颜色的词语,背诵第三至六自然段。多媒体课件2课时第一课时1.认识“檀、喂”等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模”,会写“必、胡”等12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什么是火烧云。一、谈话导入,简介作家1.夕阳西下、明月高悬,大自然有多少奇丽的景象,吸引着作家诗人用最美的语言去描绘、去赞美。

22、近代女作家萧红用最生动的语言,描绘了火烧云瑰丽的景象。咱们先来了解一下作家萧红。出示课件1.2:2.火烧云是萧红创作的呼兰河传中的一段文字,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24课,共同感受这壮丽的景象。(板书课题:24火烧云)出示课件3:3.同学们,看到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预设1:什么是火烧云?预设2:火烧云有什么特点呢?学贵有疑,就让我们一起通过学习来解决这些问题。(设计意图:通过认识作家,深度了解作品创作背景。针对课题,鼓励学生质疑,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课,进行有效学习。)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自读课文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出示课件4:2.检查读书情况。开火车轮读,教师相机引导学生对读

23、音进行纠正。3.学习生字词。(1)学习新词自由读、指名读,相机纠正。出示课件5:理解重点词语意思。生先交流自己的理解,师再小结。出示课件6.7.8.9:进行词语仿写出示课件10:(2)学习认字条指名读,师生共同正音,注意读准:平舌音“灿”,翘舌音“镇”,前鼻音“檀”,后鼻音“静猛盈彤”等。出示课件11.12:说说识字方法,小组交流,组长汇报。出示课件13.14:组词。大家的识字方法真不少!接下来咱们来玩开火车组词。学习多音字“模”。本课认字中还有一个多音字,你能用它的不同读音分别组词说话吗?出示课件15:(3)学习生字表这是咱们本节课要求会写的生字,先来读读它,男女PK,大声读一读。出示课件1

24、6:集体交流。同学们,认真看,说一说在写这些生字时应该注意哪些地方呢?“灿骑秒猛接镇”这几个字左窄右宽。“凶威”是半包围结构。强调“威武镇”三个字。出示课件17.18:生在练习本上每个生字书写两个,教师巡视指导。(设计意图:解决字词问题,读准字音、理解词义,为阅读理解课文打下基础,扫清障碍,在学习过程中,多给学生发言交流的机会,充分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三、整体感知,梳理结构1.什么是“火烧云”?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出示课件19:2.指名读。这句话中有一个动词用得特别好,你能把它找出来吗?好在哪里呢?预设1:学生可能会找到“烧”。预设2:对于“烧”字的妙处,学生可能体会得不

25、太好。教师引导:应该是“烧”字,这个字既突出了火烧云上来时天空的颜色,像火一样红;给人一种动态变化之美,而且点明了课题。出示课件20:我们一起来看看火烧云上来的景象。大家再次齐读这句话。3.再次默读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是按什么顺序写的?预设:学生可能会说写了火烧云的样子,对于顺序可能会找出时间。教师引导:大家可以从文中找一找点明顺序的语句,如“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一会儿工夫,火烧云就下去了。”出示课件21:教师小结:课文以时间推移为顺序,主要写了傍晚时分,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的变化过程。(板书:傍晚时分上来下去变化)(设计意图:再读课文,解读题目,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

26、能力和理解分析能力。而且在教学结束前,又引导学生对课文提出的质疑进行了解答。)四、课后作业结束语: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24课,解决了生字词,扫清了阅读障碍。还初读课文,知道了课文以时间推移为顺序,主要写了傍晚时分,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的变化过程。那么火烧云的变化有什么特点呢?咱们下节课继续学习。课后请大家将词语表认真书写两遍。五、板书设计24火烧云第二课时1.能借助相关语句说出火烧云的特点,体会人们看到火烧云时的喜悦之情。2.积累文中表示颜色的词语。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至六自然段,感受火烧云的美丽。4.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想象能力。一、进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继

27、续学习24课火烧云。(板书:火烧云)二、学习第1自然段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火烧云。那么火烧云上来时是怎样的景象呢?谁来读一读第一自然段。出示课件22:2.教师小结:从景物到颜色,这段话写出了火烧云上来后地面发生的充化。3.集体朗读你们瞧!满天霞光,多么新奇,多么有趣!让我们怀着喜悦的心情一起来读读第一自然段。三、细读课文,探究特点1.概括变化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那么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变化极多”的?请同学们根据提示进行学习。出示课件23:预设1:学生能从第4自然段中的语句中说出“颜色的变化”。预设2:学生从46自然段中能够概括出“形状的变化”。教师小结:二至六自然段写火烧

28、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那么他们的变化有什么特点呢,咱们来继续探究。(板书:颜色形状)出示课件24:2.探究颜色变化的特点(1)你是从哪些语句看出颜色变化的?哪个小组想来说一说。预设1:学生可能会找到表示颜色的词语。预设2:还有的小组可能会从四个“一会儿”感受到颜色变化很快。(2)学习表示颜色的词语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表示颜色的词语。你有什么新发现吗?预设:第一组都是ABB式的词语,第二组是生活中的事物进行比拟,第三组则是不种颜色糅合在了一起。出示课件25:你能再仿说几个吗?出示课件26:四个“一会儿”串连起表示颜色的词语。“一会儿”说明时间怎么样?从四个“一会儿”你体会到了什么?预设:颜色不仅多,

29、而且变化得非常快。师小结:四个“一会儿”构成排比句式,说明颜色变化不仅多,还非常快。(板书:变化多快)出示课件27:天空中这么多的颜色交织在一起,多美呀!你能用一个四字词语来形容它吗?预设:五颜六色、五彩斑斓、五光十色、绚丽多彩、色彩斑斓等等。真是一幅壮美的景象!谁想带着自己的感受来读读这段话。指名读。咱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师生边看图边试着背诵。出示课件28.29.30.31.32:(设计意图:捕捉关键词句,引导学生找出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感悟作者对美丽的火烧云由衷的热爱,并通过重点词句引导背诵,水到渠成。)3.探究形状变化的特点。(1)火烧云颜色的变化令我们叹为观止。那么形状的变化又有什么特

30、点呢?咱们继续交流,哪个小组想说一说。预设:学生可能会说形状变化得多。教师引导:火烧云的形状都有什么变化?你是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呢?出示课件33:(2)教师引导:除了变化得多,还变化得怎么样?预设:学生能说出变化得还快。火烧云的形状变化也是很多、很快。你是从哪些词语感受到的?找一找。(板书:变化多快)预设:一会儿、过了两三秒钟、忽然、接着、一转眼出示课件34:(3)火烧云形状变化这么多、这么快,你能用学过的四字词语来概括吗?预设:变化莫测、变化多端、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等。(4)咱们来读一读,感受一下。指名小组分读3个自然段。出示课件35:(5)梳理结构相似点,引领背诵。同学们认真比较一下三段

31、,你发现他们在结构上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吗?教师引导:咱们来梳理一下,你们看每一段都是先写出现的事物,再写形状变化,最后写消失,而且作者把看到的和想到的融合在了一起,不仅使文章生动、具体,还突出了火烧云的变化美。出示课件36:同学们根据根据梳理的结构、抓住重点词句进行背诵,大家先试着背一背。出示课件37:小组背,展示背。(设计意图:本课课后有两个积累任务,其中一个就是背诵三至六自然段,所以抓住关键词句引领学生反复品读,为学生提供辅助记诵的支架。)(6)拓展延伸同学们,火烧云的形状变化多端,作者展开了丰富的想象,让我们感受到了火烧云的独特之美。你觉得它们还会有什么变化吗?发挥你的想象,按照咱们梳理的

32、结构也来说一说吧!出示课件38:四、火烧云下去了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如此之多,如此之快,一会儿工夫,就下去了。咱们一起来读一读最后一自然段。出示课件39:五、总结全文,激发情感1.学了这篇课文,你能用一句话来赞美火烧云吗?预设1:火烧云真是变化莫测呀!预设2:火烧云真是奇特无比!2.大自然的美景有很多,为什么作者能把火烧云写得如此逼真、如此瑰丽呢?预设1:作者热爱自然、认真观察。预设2:作者运用了一定的写作方法。出示课件40:教师引导总结:火烧云这篇课文,按照时间顺序,描绘了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的过程中,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极多、极快。这篇课文是以一个孩子的口吻写的,正是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认真观

33、察,才有了这奇特瑰丽的火烧云。(板书:无比热爱认真观察)出示课件41:六、作业我们的大自然是多么的美妙!请你也来认真地发现自己身边的美景,尝试着写一个片段吧!出示课件42:七、板书设计火烧云是近代女作家萧红写的一篇写景物的文章,描绘了晚饭后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的过程中颜色和形状的变化。作者准确用词、生动逼真的把景物美和语言美有机地融为一体,抓住火烧云颜色、形状极多和颜色、形状变化极快这两个特点来观察和描述火烧云,体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同时也启发学生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要大胆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在课中我抓住“多、变”的特点,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读中感悟。让学生边读边想,捕捉关键词句,

34、找出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变化的特点。例如,在学习“火烧云颜色变化”这一块时,引导学生从“红彤彤、金灿灿”等表示颜色的词,以及“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一句中体会出火烧云颜色变化“多”这一特点;从句子中的四个“一会儿”,体会出火烧云颜色变化“快”这一特点。另外,在教学中,我还重视学生好词佳句的积累。如积累有关颜色的词语及形容颜色多、形状多的词语,在丰富多彩的语言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的兴趣。而本课的另一个积累任务就是背诵三至六自然段,我将词语的积累自然融入段落中,在重点品读后,提供词语作为辅助记诵的支架。让学生既陶醉于火烧云的千变万化,同时又深切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无穷魅

35、力。最后作业拓展部分,安排学生尝试观察身边美景,通过描写及丰富的想象,来感悟对美丽的大自然由衷的热爱,从而受到热爱生活的情感熏陶。火烧云教学设计7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火烧云奇异的景象。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3、认识本课的 4个生字,会写霞、紫、寿、葡、萄、茄、跪、秒、恍、惚;要求掌握的词语有;霞光、紫色、高寿、葡萄茄子、跪着、恍恍惚惚。4、背诵课文。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积累语言。教学重点:1、字词教学;2、理解火烧云的变化,体会作者的心情。教学难点:能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的特点展开想像,尝试写

36、一段话。教学准备:1、课前布置学生收集一些人类破坏环境带来危害的资料;2、小黑板、教学挂图、课文朗读录音或者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写作顺序。2、学习生字新词。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新课。二、检查生字自学情况。1、读准字音并组词。2、理解词义。三、自由读文,思考1、课文按什么顺序写?2、给课文分段,每段写了什么内容?四、学生读文,讨论。五、学生反馈,教师点拨。1、按时间的顺序。(板书)2、段意。3、朗读。六、作业1、书写生字新词。2、把你认为优美的句子抄写下来。3、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大

37、自然的美妙景色。3、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尝试铺垫看图回顾火烧云上来时霞光映照在大地上的生动现象,交代这节课的主要任务。二、尝试学习第三自然段,并背诵。(1) 激发兴趣,尝试学习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尝试题(一): 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了解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 尝试背诵这一段。(2) 学生尝试练习。(3) 指名背诵,交流学习方法,揭示色彩词语的特点(4) 小结学法,抓住特点完整提纲。(5) 第二次尝试:按提纲背诵第三自然段。指导有感情地背诵(指名背、齐背)(6) 小结学法,并用一个词来说说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三、尝试学习火烧云形状的变化特点,指导感情朗读。(1) 尝试

38、题(二) 自由朗读第4-6自然段;火烧云形状变化有哪些特点;说说你最喜欢的一种火烧云的样子是怎样变化的。(2) 学生尝试学习,进行四人组讨论。(3) 交流学习过程一会儿 过了两三秒钟变化快 忽然形状变化多一转眼(静态动态)(4)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5) 小结,再用一个词说说火烧云形状变化又多又快的特点。四、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快的特点尝试写一段话(1)千变万化的火烧云接着还会像什么呢?展开想像。.你想尝试描绘这美丽的景象吗?尝试题(三):(任选一题)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快的特点,写一种你最喜欢的火烧云样子的变化过程。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多又快的特点,用上“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的句式仿照

39、第三自然段写一段话。(2)学生尝试写,教师个别指导。(3)反馈,订正。五、课堂小结。六、作业1、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背诵。2、摘录文中的好词好句。3、利用早晨或傍晚时间观察我们这个地方的火烧云。板书设计:火烧云颜色火烧云 多,变化快 神奇、美丽形状火烧云教学设计8、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晚霞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想象力。、学习作者抓住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进行观察的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争蓝精灵章下的子章:悦耳章、神笔章。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和朗读的训练,使学生了解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的变化。学习作者的观察、写作方法和特色。学习作者的观察、写作方

40、法,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制作教学课件,搜集云的图片和有关文字材料。一、导入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火烧云给你一种什么感受?二、学习这节课我们深入体会火烧云的美妙奇异。自由读课文,选出你认为写得最美妙、最喜欢的自然段。(结合争章要求悦耳章。)学生汇报:、第二自然段:觉得这句话写得怎么样?好在哪里?(烧、着了火)把句中的烧字换成红通不通?既然也通顺,为什么用烧,不用红?课件出示火烧云的图片,目的:欣赏、加深理解。练习朗读。(评悦耳章)、霞光一段:先指名读,再同桌合作轮读。(评悦耳章)、颜色一段:写得好在写出了火烧云颜色变化的快和变化得多。画出作者写颜色的词语。作者写的这些颜色的词语已经够精彩的了,

41、可是她却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那么,我们来试试说这些颜色。(课件出示图片)读的层次:指名体会读学生互评议读(语气轻快,节奏跳跃)齐读。(如学生体会不到位,教师可以插入范读。)(评悦耳章)、形状一段: 马:好在写出了云的动态,想象力丰富。以此段为例,学学作者的写作方法。作者先写(出现了什么),再写这种事物(怎么样),然后描写它(有什么变化怎么变化的),最后写它渐渐(消失不见)。学法出示,指导朗读:出现叙述的语气,较平稳。什么样一下子发现的喜悦。变化神秘感,时而轻,时而上扬。不见惋惜之情,似在寻找。(评悦耳章) 狗:感觉在不断变化。指名读。你为什么这么读?(评悦耳章) 狮子:连气势

42、都写出来了。指名读。你为什么这么读?(评悦耳章)、火烧云的形状就这些吗?(又像这个又像那个)你能想象一下火烧云还可以有那些形状?(出示课件云的图片)你可以仿照作者的写作方法(课件出示学法),可以同桌交流,也可以动笔写一写。学生汇报。(评神笔章)、小结过渡:真像作者说的那样又像这个又像那个。可是作者又说其实什么也不像,什么也看不清楚。这不是前后盾吗?小组讨论解疑。三、作业你觉得学完这课你想写什么作业呢?创造性地仿写云(雪、雾、雨的片断)。火烧云教学设计9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全文可以划分成几段?二、细读课文,理解感悟。(一)学习火烧云上来时1、火烧云出现之前,天空及周围的景

43、物是怎样的?读一读,想一想。(火烧云出现之前,天空布满霞光,周围的人和动物在霞光的照耀下呈现出各种颜色。)“霞光”使哪些景物发生了变化?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的?读一读,画一画,说一说。火烧云到来之前这些景物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同样的景物为什么会有不同的颜色?(由于霞光照在它(他)们身上,使颜色发生了变化。但是因为底色不同,所以变化之后的颜色也不同。)2、 人们看到这一切,心情是怎样的呢?3、地面上的人和动物发生了变化,天上又有什么变化呢?读句子,谈理解。“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通通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这句话点出了“火烧云”名字的来历。句中用“烧”字,既突出火烧云颜色是红的,同时在表

44、达上用动词,突出动态,把云写活了。4、作者是怎样观察霞光的,你从中学到了什么?(教给学生怎样细致地观察事物。)5、指导学生用又惊又喜的心情朗读课文第一段。(二)学习火烧云的变化1、默读课文第二部分,思考:火烧云的什么在变化?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认识到颜色和形状发生变化。2、自读第3自然段。思考:火烧云颜色变化有什么特点?学生会通过读课文说出颜色变化快而多。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呢?课文中连用四个“一会儿”表示几种颜色交替变化,瞬息万变。“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还有说不出来的、见也没见过”的颜色,足以说明火烧云颜色的变化多。“半紫半黄”中的“半”是什么意思?(两种颜色混在一起。)你认为还会出现哪

45、些美丽的颜色?可以让学生说,也可以亲手去画。指导朗读后尝试背诵。3、按刚才的学习方法学生自学火烧云的形状变化。自学第4至6自然段,思考:火烧云形状变化有什么特点?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呢?“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过了两三秒钟”,“忽然又来了一条大狗”,“接着又来了一头大狮子”,“一转眼就变了”,从以上几个句子可以体会出火烧云形状变化快。课文是怎样细致描写火烧云的形状变化的?你从中学到了什么?你认为还会出现什么形状呢?它是怎么变化的?又是怎么消失的?仿照课文第4、5、6自然段 ,把自己想象的内容说给大家听,看谁说得最精彩。指导朗读、背诵。(三)学习火烧云下去了1、齐读、思考:什么是“恍恍惚

46、惚”?为什么会这样?2、火烧云下去了,人们的心情怎样?(惋惜)3、指导朗读、背诵。三、总结全文,布置作业。1、作者是怎样观察火烧云的?(引导学生讨论,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体会。 )2、观察云彩颜色和形状的变化,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的写法,自己写一段话。火烧云教学设计10一、教材分析火烧云这篇课文描绘了晚饭过后夕阳西下时,天空中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表现了人们对生活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描写自然景物的散文。从美学的角度看:全文结构完整统一,段层错落有序;内容丰富充实,更富于变化;语言有韵律有气势,瑰丽动人。因此,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好教材。通过学习本文,可以激发学生热爱生活、

47、热爱大自然的情趣,提高学生审美鉴美的能力。这篇课文共七个自然段,按火烧云变化来安排材料的。全文可分三大段:第一段写火烧云上来时,天空中的霞光使大地的一切都改变了颜色。第二段写火烧云的颜色、形状在不断变化着。第三段写火烧云下去了。全文紧紧抓住“变”来写的。首先写出火烧云上来时,它的霞光使小孩子的脸、大白狗、红公鸡、黑母鸡、小白猪、老头儿的胡子都在极短的时间内改变了本来的色彩,染上了一层神秘的颜色。抓住了五个“变”字,可以使学生理解晚饭过后人们看到“火烧云上来了”那种惊喜的心情,体味老人“笑盈盈地看着他的小猪”以及乘凉人说“您老人家必要高寿,您老是金胡子了”那开心的祝愿话的情感。从而感受到是火烧云

48、这种自然现象给人们带来了欢乐,带来了生活的情趣。接着写了火烧云颜色与形状的变化。变化之快、变化之多,是火烧云的特点。课文第三段用了“一会儿一会儿”说明了变化快,又暗示了色彩繁多。这四个“一会儿”构成一组排比句,可见天空颜色变化气势壮观,令人陶醉。课文中使用了三种方法表现色彩的繁多:“红彤彤”“金灿灿”突出了“烧”时色彩的光亮;“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是两种色彩的融合;“葡萄灰”“梨黄”“茄子紫”是以拟物的方法,更生动、更形象地说明了生活中的色彩在天空中都有。学习这一段时,抓住这些词语,让学生理解想象,可以使学生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瑰丽,激发学生的情感。课文第四至第七段写火烧云形状千姿百态,瞬息

49、万变。“马是跪着的”,“那条狗十分凶猛”,“一头大狮子也是那样蹲着,很威武很镇静地蹲着”。这些描写将火烧云如马、如狗、如狮的形态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了。“一会儿变模糊了”,“忽然也不见了”,“接着看不到了”这些词句,反映了“马”、“狗”、“狮”变化匆匆,来无踪去无影的特点。最后写火烧云下去了。“天空偏偏不等待那些爱好它的孩子”这一拟人句说明了火烧云好像在故意逗弄孩子们,也表现了孩子们对变化莫测的火烧云迷恋的情感。课文最后一句“一会儿工夫,火烧云下去了”做为全文的.结尾,与开头一句“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形成首尾呼应,使全文结构严谨,同时也再一次显示了火烧云变化的神速,说明了火烧云是在很短时间内

50、出现的一种自然现象。然而,它留给人们的是欢乐与美好,迷恋与向往。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品味句子的意思,体味思想情感,是本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1.旁边走来个乘凉的人,对他说:“您老人家必要高寿,您老是金胡子了。”这是一句开心的祝愿话。老人的胡子是银白的,在火烧云霞光的照射下,变成了金黄的,长金胡子的人是没有的,乘凉人用这句话表示对老人的美好祝福,充满了幽默与风趣,也表现了乘凉人喜悦心情。2.“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这句话一连用了四个“半”,不是表示左一半为紫,右一半为黄,也不是二分之一的紫,二分之一的黄,而是“紫”与“黄”,“灰”与“百合”色

51、的混合体。其中紫色与黄色的多与少,浓与淡,又可以形成许许多多的新调合的色彩。由此可见火烧云颜色变化很多。3.“一时恍恍惚惚的,天空里又像这个,又像那个,其实什么也不像,什么也看不清了。”这句话中的“恍恍惚惚”是模糊不清,看得不真切的意思。天空恍恍惚惚的,是太阳落下去了,火烧云就要消失了的缘故。正因为如此,所以火烧云的形状是模糊的,既像这个,又像那个,这全凭人们的想象。然而这种自然现象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发生的,又是瞬息万变的,因此是似像非像的,很快就什么都看不清了。部分词语的意思可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笑盈盈:盈,充满。脸上充满了笑容。课文指喂猪的老头儿看见自己的两头小白猪变成小金猪,那种高兴喜悦的样

52、子。恍恍惚惚:看不真切,模糊不清。火烧云:日出或日落时出现的赤色云霞。课文指日落时的云霞。本课教学的重难点:1.理清作者成文的思路,了解文章的段落层次,是学习本文的重难点之一。课文分三大段:第一大段(12自然段)讲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第二大段(36自然段)讲火烧云变化着。其中第三自然段讲火烧云颜色变化快、变化多。第四、五、六自然段讲火烧云形状变化快、变化多。第三大段(第7自然段)讲一会儿火烧云下去了。课文第二自然段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是承接上文,点出这个火烧云是傍晚时的,太阳西落,首先照红了西边的天空,然后蔓延到东边。“好像是天空着了火”这半句既点明了什么是火烧

53、云,又引起下文,具体写天空中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的变化。在教学中可重点分析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帮助学生分段。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是学习本文的另一个重点与难点。(详见教材分析)二、教学要求1.使学生了解火烧云刚上来时的情景以及火烧云的颜色、形状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2.学习课文分段的方法。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4.朗读课文,背诵部分指定课文。三、教学前准备幻灯片4张自制幻灯卡片2张四、教学时间(一)课时安排三课时(二)课时内容安排第一课时:自学生字、初读课文,置疑问难,学习分段。第二课时:分析理解内容。第三课时:指导背诵

54、、片断练习,完成作业。五、教案(第二课时)(一)课时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趣。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及口头作文能力。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背诵课文。(二)课前准备:幻灯片4张幻灯卡片2张板书设计六、教学提示1.教学中可使用幻灯片,帮助学生理解内容,发展学生想象能力。2.本课文质兼美,应指导学生朗读。朗读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方法与手段,朗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朗读可以体会作者的情感,朗读可以进行思想教育。在熟读的基础上指导背诵。3.课后可以让学生仿照第三、四、五自然段的写法,写一片断,把读与写紧密联系起来。火烧云教学设计11、学习课文第

55、二、三段,了解火烧云变化的特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品赏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的语段,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接受美的教育。一、复习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火烧云在变,课文讲什么和什么在变?二、学习课文第二段、指名读第小节。、哪个词在变?(一会儿) 引读并出示:(变化多而快)红彤彤 半紫半黄 葡萄灰金灿灿 半灰半百合 梨 黄茄子紫 你是怎么理解“半”的?(是左右,百分之五十的关系吗?) 第三组的三个词有什么特点?(前边是物体,后面是物体特有的颜色。)你能再说几个吗? 这么多的颜色都包括在里的词有、谁能美美地读第小节: 指名读。 评价后再读。 齐读。 师

56、引背。、火烧云形状变化也有两个特点(快、多)自由说表变化快而多的词。 师问生读第四小节:师问: 一会儿天空出现了什么? 是什么样子的? 是怎样变化的? 指名问答(读)第小节。 同桌问读第小节。、共同讨论: 提了三个问题,答了三个问题,你发现了什么?(这三小节的写法一样?出现了什么是什么样子的怎样变化的?) 这些同学善于找规律,背诵时就利用规律背诵。、指名读、小节,其余同学看投影片。作者为什么不写了?、按刚才的规律口头叙述一段话: 师:这时天空出现了什么?什么样子的?怎么变化的? 指名口述。 后面你还希望变成什么?这哪里还像天空,分明就是(动物园)四、引读最后一小节、师引读、火烧云下去了,人们是什么心情?(惋惜、留恋)上来时,人们是什么心情?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