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文摘生活读书与藏书

上传人:小明 文档编号:147485629 上传时间:2022-09-0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0.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初中语文文摘生活读书与藏书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初中语文文摘生活读书与藏书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文摘生活读书与藏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文摘生活读书与藏书(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读书与藏书读书和藏书是两件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事。读书是把书中写的东西复制在大脑中,并把它们和其他知识联系起来分析思考,从中悟出一些道理;藏书是把印成的文字保存起来,让它们保存到以后久远的年代,虽是“束之高阁”,却可留待后人去享用。如果没有读书人,也就不会有书,没有书也就不可能有藏书。如果只有读书和写书,而没有藏书,典籍也就不能流传后世,后世的读书人也就无书可读。读书不易。古人用“十年寒窗”和“头悬梁锥刺股”来形容读书的艰苦。只不过此种读书的目的在于追求金榜题名,从而获得荣华富贵。其实,并不是所有读书人都是抱有这种目的。有很多人把读书看成一种享受,从书中了解自己生活以外的精彩世界。他们拼命读书,

2、读书变成了乐趣。陶渊明归隐田园,以诗书为伴,超凡脱俗,恬静自然,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难道不是一种读书人的绝妙境界?也有很多人把读书看作一种“修炼”,通过读书开阔视野,丰富阅历,使自己达到一种更高的境界,他们如饥似渴地读书,读书变成了一种追求。杜甫的诗有句名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被后人广为传诵,其原因就在于它把读书的境界描写得出神入化。还有很多人把读书看作解决问题的钥匙,用读书解决生活中、工作中的众多难题。他们刻苦地读书钻研,读书就变成了一种工具。华罗庚刻苦读书,查阅资料,抓住要点,掌握实质,使读过的书在脑海中“由厚变薄”,并对书中各个章节深入探讨,联系自己已掌握的知识

3、,添加注解,补充资料,使读过的书在脑海中“由薄变厚”。就这样他解决了数学王国中的一个个难题,创造了世界知名的“华氏定理”。读书不易,藏书又谈何容易?藏书人读书,喜书,爱书,把书看作宝贝中的宝贝。说到藏书,且不说要有典籍的搜集,就是把书籍长期妥善保存到后世,也是极难做到的。藏书既要有学问,还要有收集书籍的财力和能力,以及藏书的防水、防火和防盗的知识和技术。江南宁波有个天一阁,可谓中国历史上藏书的典范。明代范钦27岁中进士后,曾在全国各地做官,最后官至兵部右侍郎。然而,他喜爱藏书成了一种嗜好,做官倒成了副业。在他28年的官宦生涯和25年的归隐生活中,遍搜孤本,珍本,抄本,甚至地方史志,政书实录,存

4、书多达七十多万卷,可谓浩瀚之极。为了长期保存这些书籍,使之流传后世,他苦心孤诣建造了一座藏书楼,起名“天一阁”,取“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之说,因为在江南水是藏书的头号大敌。活到81高龄的范钦,在弥留之际首先想到的是如何把天一阁的藏书流传下去。他有两个儿子,于是他把遗产分为两份,一份是万两白银,另一份是天一阁藏书楼,让两房挑选。大儿子范大冲毫不犹豫地挑选了后者,他继承的不仅仅是父亲的遗产,而且还有爱书、藏书的癖好。范大冲谨遵父命:“代不分书,书不出阁”,家族成员和外人不得独自登楼看书。所以在以后的400多年中,虽历经水火和战乱,相当一部分书籍还是保存了下来。清朝乾隆年间编纂四库全书,天一阁进献的

5、书籍最多,得到朝廷的褒奖。乾隆帝钦命仿照天一阁建造了文渊阁、文溯阁、文源阁和文津阁的“北四阁”和文宗阁、文汇阁和文澜阁的“南三阁”,以保存手抄的七部四库全书。即便费尽如此心机,四库全书完整保存下来的也只剩下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双溪故宫博物院保存的两部。藏书如此之难,我既没有这样的学问,也没有这样的藏书能力和财力。但是我喜欢读书,从读书中也悟出一点读书的道理。读书虽然有精读和泛读,通读和跳读,默读和朗读,选读和抄读之分,但那要看读书者的爱好和读书的目的。一部书你爱不释手,自然会精读;你要查找适合你的资料,自然要泛读和跳读;你是搞研究的,自然要选读和抄读;对于经典之作,你自然有时要朗读,甚至诵读。

6、我在读书中也有一些体会。我有躺在床上看书的习惯,偶尔遇到一本特别喜欢的书,读起来总是不能罢手,恨不得一个通宵把它读完,似乎读不完就不能睡觉。有时候读的太晚,迷迷糊糊睡着了,梦中还在续读着书的内容,因此没有充足的时间,这类书我是不敢开读的。有的书读起来感到腻烦,读着读着就昏昏欲睡了,所以如果第二天不能睡懒觉,我就找这样的书来读,把读书当作了“催眠曲”。有的书中某些章节太精彩了,想背下来可是背不过,想抄下来又太慢,于是我就买了一台扫描仪,把它扫描下来,等以后随时拿出来研读和欣赏。每当此时,我就想要是我把所有的好书都收藏起来该多好啊!好在现在盛行网上图书和电子图书,既解决了读书的需要,也免除了藏书之难给读书人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即便如此,古书和典籍换是要收藏的。它们传承的不仅仅是文字,而且是三千积淀下来中国文明。2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