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的重要性

上传人:suij****uang 文档编号:147456940 上传时间:2022-09-0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53.5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论述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的重要性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论述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的重要性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论述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的重要性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论述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的重要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述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的重要性(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的重要性邓志标摘要:近年来,矿山事故频繁发生,由于事故伤亡人数多、损失程度大、社会影响严重,安 全生产问题一直受到社会广泛重视。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推出“六大系统”来进一步提高矿山 安全保障能力。通过对20092011年矿山事故发生起数、伤亡人数等进行统计分析,找出影 响矿山安全的主要事故类型。从理论上分析了 “六大系统”能够大幅度降低这些事故发生率 的原因,最后通过矿山应用实例,说明了“六大系统”在改善矿山安全生产状况方面能够产 生积极作用。关键词:矿山安全;六大系统0引言由于矿山事故发生较为频繁且伤亡程 度较大,矿山安全仍然是国家安全生产管理 中十分重要的内容。虽然近几

2、年矿山安全事 故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因其事故基数大,矿 山安全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尤其是煤矿安全 事故,更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技术方法,进 一步有效改善安全状况,降低事故发生率。目前,矿山生产过程中虽存在一些解决 相关安全问题的基本技术方法,但并不规范 也不尽完善。为此,国家于2010年发布了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 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同年,国 家安全监管总局组织制定了金属非金属地 下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安装使用和监 督检查暂行规定(安监总管2010168号), 通知提出加强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避 险“六大系统”的建设。通过监测监控系统、 人员定位系统、供水施救系统、

3、压风自救系 统、紧急避险系统和通信联络系统,系统性 地对矿山进行可视化、智能化及全局化管 理,可以有效地预防及控制各类安全事故的 发生。1矿山安全事故现状近年来,我国的矿山安全生产工作虽然 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矿山安全形势依然十 分严峻。具体表现主要有:事故频发,人员 伤亡情况严重,经济损失大,社会政治影响 比较恶劣。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统计,2011年,在煤炭产量持续增长的情况 下,全国煤矿发生事故1201起、死亡1973 人,同比减少202起、460人,分别下降14. 4%和19.0%,2010年全国非煤矿山共发生 生产安全事故1009起、死亡1271人,同比 分别减少221起、

4、269人,下降18%和17.5%。 尽管如此,我国作为采矿大国,矿山事故导 致的死亡率依然位居世界第一。总体来说,矿山安全事故呈下降趋势, 但因事故基数大,矿山安全形势依然十分严 峻。在保持矿山安全事故持续下降的形势 下,需要采取更加系统有效的方法来提高矿 山安全,降低矿山事故发生频率。2影响矿山安全的主要事故类型2.1影响煤矿安全的主要事故类型煤矿事故发生的原因多种多样,事故类 型也不尽相同。如果通过总结分析找到煤矿 频发事故类型及导致伤亡比重较大的事故 类型,并对其进行有针对性地预防和控制, 那么煤矿的安全生产工作就能上一个新的 台阶。对2009 2011年煤矿事故发生起数、伤 亡人数等因

5、素进行分析统计,结果如图1和 图2所示。图1和图2中的其它类别事故包 括:爆炸事故、火灾事故、坠落事故、冒井 事故、运输事故、冲击地压事故、溃泥事故、 煤库跑煤、煤矿滑落、埋在煤仓,这些事故 类型发生比例均小于等于3%。目瓦斯爆炸,煤与瓦斯突出透水事牧中毒室由事故冒顶事故刷布事故坍塌罪故其它图1 20092011年各煤矿事故发生频率瓦期爆井噤与瓦斯突出爆牛事故中君室息若料图2 2009 2011年煤矿伤亡事故分类由图1可以看出,在影响煤矿事故的所 有灾害形式中,瓦斯爆炸、煤与瓦斯突出及 透水事故是煤矿安全生产中频发的事故类 型,占到总数的59%。从图2中可看出,瓦 斯事故、煤与瓦斯突出和透水事

6、故也是导致 事故伤亡的主要因素,占到了人员伤亡总数 的64%。由此可以得出,上述3种事故是影 响煤矿安全的主要事故类型,如果能有效地 预防和控制上述事故的发生,安全现状就能 得到有效的改善。2. 2影响矿山安全主要事故类型我国是非煤矿山生产安全事故高发的 国家,其中,矿石百万吨死亡率是美国、南 非等矿业发达国家的30倍以上。对于非煤 矿山的安全生产,同样可以找出影响非煤矿 山安全的主要事故类型,并对其进行预防和 控制。20092011年非煤矿山事故发生起 数、伤亡人数的进行分析统计结果见图3和 图4。图3和图4中的其它类型包括:淹井事 故、溺水事故、溃坝事故、跑车事故、瓦斯 爆炸、盗采矿石、瓦

7、斯燃烧、吐矿事故、钨 砂漏底、井下淤泥喷涌,并且,所有的事故 类型所占比例均小于等于3%。从图3和图4中看出,中毒窒息事故、 冒顶事故和坍塌事故所占比例远远超过其 它事故所占比例,前者占所有事故起数的 66%,后者占伤亡总数的52%。由此可以看 出,上述3种事故类型是非煤矿山的频发事 故。要改善非煤矿山的安全状况,生产过程 中应重点预防和控制上述频发事故的发生。图3 2009 2011年非煤矿山各事故发生起数图4 2009 2011年非煤矿山伤亡事故分类坠藩申散电3C起火蜂炸事故3 “六大系统”在安全生产中的 作用矿山安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造成 事故频发的原因多样,比如:重生产,轻安 全;

8、安全投入不够:三违”现象严重等。目 前,对于每种矿山事故类型都有相应预防和 解决的技术方法。但是,目前对矿山事故所 采取的手段,只能对其中的一种或几种事故 类型有效果,比如,有害气体监测技术仅对 瓦斯和中毒窒息事故有一定的效果,对于冒 顶片帮、透水事故的影响却微乎其微。一旦 发生事故,各种防治技术之间不能相互融 合,对灾变处理能力较弱。因此,矿山内引 入一套对所有事故类型都有预防和解决方 法的体系显得尤为重要。3.1 “六大系统”的构成为进一步提高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 全生产保障能力,国家于2010年推出“六 大系统”。该系统由监测监控系统、供水施 救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人员定位系统、紧 急避

9、险系统和通信联络系统构成。其中,前 3项可实现矿山安全事故的预防与监测,后 3项是针对灾后处理和降低事故危害程度。 通过上述“六大系统”的协调合作,可使矿 山安全生产工作形成一个体系,实现矿山企 业的可视化、智能化及全局化的管理。3.2 “六大系统”中各子系统在安全生产中 的作用“六大系统”中的各个子系统,看似独 立,实则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共同构成科 学有效的矿山安全生产保障体系。(1) 监测监控系统的作用。在井下开采过 程中,监测监控系统可实现对瓦斯浓度、冲 击地压、中毒窒息、火源等安全隐患的监测 监控,通过控制风压、风速等,实现预防事 故的目的。比如,当巷道内温度超过规定值 或风速不符合

10、标准时,系统会自动切断相关 区域的电源并对其闭锁,同时发出报警,从 而提高矿山自身预防事故的能力。(2) 人员定位系统的作用。人员定位系统 可实现井下人员的集中调度与实时监控。该 系统包括井下作业人员管理和大屏幕显示 系统两部分。其中,前者可以对井下人员进 行实时跟踪和定位监测,使管理员随时掌握 员工在井下的位置及活动轨迹;后者可以使 调度人员对全矿井下的运行情况进行集中 监视,及时做出判断、处理、发布调度指令, 进一步提高矿山对安全生产的控制力。(3) 供水施救系统的作用。由于井下环境 恶劣,不能保证水源的体积和质量,通过安 装供水施救系统,可以为井下工作人员提供 充足水源。该系统除建设完善

11、的防尘供水系 统外,还在所有采掘工作而和其它人员集中 的地点设置供水阀门,以保证在灾变期间为 各采掘地点提供应急供水,为被困人员提供 足够的生存水源。(4) 压风自救系统的作用。井下发生煤与 瓦斯突出等事故,自救器失效或者人员来不 及使用自救器;采掘而突然停风,瓦斯等有 害气体浓度升高,导致缺氧,人员不能安全 撤出;发生冒顶事故,堵塞巷道全断而,冒 顶区内无风,出现上述情况时,遇险人员可 利用压风自救系统进行避灾自救,为遇险人 员提供足够的时间等待救援,提高矿山安全 生产中的自救力。(5) 紧急避险系统的作用。矿山安全重在 前期预防,缺少事故发生后的应对措施。一 旦发生灾变,只能依据事故应急预

12、案,不能 从本质上保障遇险人员的生命安全,而紧急 避险系统可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该系统具 有安全防护和氧气供给的设施,通过与其它 系统的相互连接,提升了系统的安全防护能 力,一旦发生事故,可以为受困人员的生命 安全增加一层防护。(6) 通信联络系统的作用。通信联络系统 可实现井下人员之间的相互联络,该系统包 括矿井移动通信系统、广播电信系统等,是 矿山安全生产调度、安全避险及应急救援的 重要工具。一旦发现险情,可通过广播电信 系统及时通知井下人员撤离至安全地点。同 时,还可以使受困人员找到最近的逃生路 线,有效地保证井下人员的生命安全。3.3 “六大系统”在安全生产中的作用上述6个子系统相互协

13、调、彼此影响形 成统一整体,该系统融合了各个子系统在矿 山安全生产中的作用,使得“六大系统”在 安全生产中的应用范围更为广泛。对于上述 影响矿山安全的主要事故类型,“六大系统” 都可以对其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对于矿 山安全生产具有积极促进作用。(1) 预防与控制主要事故的发生。除人为 因素外,矿井安全装备落后、配置不足,通 风系统不合理等,都会引起有毒气体积聚, 导致瓦斯事故或中毒窒息事故的发生。通过 监测监控系统可实现对采掘工作而CO等有 毒有害气体浓度及主要工作地点风速的动 态监测与监控。该系统包括CO传感器设置、 风速传感器设置及视频监控系统,对于预防 和控制瓦斯爆炸、煤与瓦斯突出以及

14、中毒窒 息事故的发生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困。(2) 保障井下人员的生命安全。矿山开采 深度、强度的不断增加,给矿山安全生产带 来一系列难题。一旦发生事故,需要采取系 统有效的措施来保障受困人员的生命。通过 建立救生舱、避难酮室等紧急避险系统,实 现井下灾害突发紧急情况下的安全避险,为 井下作业人员提供应急的生存空间;通过完 善的压风自救系统,确保在井下发生灾变 时,现场作业人员有充分的氧气供应,防比 发生窒息事故;通过完善供水施救系统,在 灾害发生后为井下作业人员提供清洁水源 或必要的营养液;通过完善通信联络系统和 人员定位系统,实现矿井上下和各个作业地 点的通信联络,为防灾抗灾及快速抢险救灾

15、提供准确的信息,有效地降低事故的伤亡程 度,保障井下人员的生命安全。3.4实际生产过程中“六大系统”对矿山安 全影响国家相关部门于2010年要求全国所有 矿山推广并逐步完善“六大系统”,并在2013 年安装完毕。根据对国家安全监督总局发布 的事故快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到 20092011年矿山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和伤 亡人数统计结果如图5所示。m1200irw5枷坚1)0二L串故起牧 死亡人数爰宿人数疯矿L 虬11:.S4W.啄谪L73U1-J1说业11年1;司泠.既图5 2009 2011年矿山事故起数、死亡人数 和受伤人数统计由图5可知,20092010年矿山事故发 生起数、死亡人数有小幅

16、度的增加,但是 20102011年事故起数明显减少,具体的死 亡人数下降了 38%。同时,受伤人数于 20092011年均处于下降状态,其中需要强 调的是,20102011年下降趋势更为明显。“六大系统”的推广及完善使得矿山高 发事故的形势有了明显好转,事故伤亡人数 大幅度减少,对矿山安全现状的有效改善具 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尽管2010 2011年间, “六大系统”还没有覆盖全国所有的矿山, 但是总体上矿山安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因 此要求全国所有矿山企业逐步完善并最终 必须安装“六大系统”是十分必要的。4 “六大系统”应用实例(1)智利圣何塞铜矿。2010年8月5日, 智利圣何塞铜矿发生严重塌

17、方事故,33名矿 工被困于井下700 m深处,他们在避难酮室 中等待救援。直至2010年10月13日,33 名矿工全部获救。在此事故中井下避难酮室 发挥了决定性作用,而避难酮室只是“六大 系统”中的一部分。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矿山 建设避难酮室的必要性。(2)黑龙江龙煤集团新兴煤矿。2009 年11月21日,黑龙江龙煤集团鹤岗分公司 新兴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导致108人死 亡。施工作业而距离地而约500 m深的探煤 道发生煤与瓦斯突出,引起瓦斯爆炸。事故 发生的原因是采掘布置不合理,采掘现场管 理和劳动组织混乱;通风系统复杂,抗灾能 力弱,突出的瓦斯逆流进入二水平进风系统; 井下应急处置措施不当

18、,在大范围瓦斯超限 并达到爆炸界限的情况下,未果断实施全矿 井停电撤人。如果该矿当时建有完善的“六大系统”, 这一事故就可以有效地预防或大幅度降低 其危害程度。监测监控系统可有效控制瓦斯 浓度或风速值,避免瓦斯积聚。人员定位系 统和通信联络系统,可及时查找人员位置, 为受困人员提供最近的避难路径。紧急避险 系统可以为井下工人提供自救器、救生舱、 避难所等逃生避难的装备,并且可以为受困 人员提供生存下去的氧气及清洁水源,增加 救援时间,降低事故的伤亡程度。5结论(1) 矿山安全事故现状虽然有所改善,但 由于其基数较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2) 虽然矿山事故类型繁多,但有其频发 的主要事故类型。如

19、果影响矿山安全的主要 事故类型能够得到很好的预防及控制,矿山 安全现状就可以得到很大的改善。(3) “六大系统”针对矿山安全的需要, 可以很好地预防与监测事故的发生,改善工 作环境,提高系统运作效率,有效地降低事 故的危害程度。(4) 20102011年,“六大系统”还没有 覆盖国内所有的矿山,但矿山的安全生产己 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因此有必要要求所有矿 山逐步完善并最终全部安装“六大系统”。参考文献:1 杭银建.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及其建设J.安全 与环境学报,2006 (SI): 49-51.2 安监总管】2010 168号.金属非金属地下 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安装使用和监督检查暂行 规定S.3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调度中心.国家安 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政府网站事故查询系统O L.4 毛春雷,许晖.金属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 统”设计思路J.金属矿山,2012 (5): 126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