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过程组织-PowerPointPresentati

上传人:zhan****gclb 文档编号:147379239 上传时间:2022-09-02 格式:PPTX 页数:46 大小:169.1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生产过程组织-PowerPointPresentati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生产过程组织-PowerPointPresentati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生产过程组织-PowerPointPresentati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资源描述:

《生产过程组织-PowerPointPresentati》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产过程组织-PowerPointPresentati(4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一、企业生产过程的组成二、生产类型三、生产过程的组织第三章 生产过程组织第三章 生产过程组织一、生产过程的组成 (一)生产过程的概念 生产过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产品生产过程是指从原材料投入生产开始一直到成品制造完毕出产为止的全部过程。广义的产品生产过程是指从产品设计、选择并准备生产(生产技术准备)开始到把该产品最终制造出来为止的全部过程.产品生产过程的基本内容:1.劳动过程: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手段结合的过程 2.自然过程:借助自然力产生某种变化的过程。铸件的自然时效、油漆的自然干燥等。生产过程的含义 1、劳动过程和自然过程的结合过程 2、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结合过程 劳动过程:劳

2、动者 劳动手段 劳动对象 产品 第三章 生产过程组织价值形成过程:(二)生产过程的组成 1.横向展开 生产技术准备过程。是指产品在投入生产前所进行的一系列技术准备工作。基本生产过程。是指直接把劳动对象变为企业基本产品(是指以销售为目的,满足社会或市场需要而生产的产品)的过程。辅助生产过程。是指为保证基本生产过程正常进行而从事的各种辅助产品及劳务的生产过程。生产服务过程。是指为基本生产和辅助生产所进行的各种生产服务活动的过程。如原材料、半成品和工具的保管、运输、供应,以及试验与理化检验等。附属生产过程.是利用企业的边角余料或废料进行生产的过程。企业生产过程的核心是基本生产过程,其他部分根据企业的

3、生产规模、管理模式、专业化程度等具体情况,包括在企业生产过程之中,或由专门的单位来完成。新创价值转移价值产品价值+=税金 利润工资折旧原材料然动费成本第三章 生产过程组织2.纵向展开 工艺阶段 工艺过程是指直接改变劳动对象的性质、形状、大小等的过程。工序 工艺工序 非工艺工序 工序:是指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台机床(或一个工作地点),对同一个(或同时对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工步 工步:是在加工表面不变、加工工具不变、切削用量不变的条件下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序第三章 生产过程组织二、生产类型生产类型的定义是指企业(或车间、工段、班组、工作地)生产专业化程度的分类。划分生产类

4、型的意义各个企业的产品品种、数量以及生产组织形式、生产工艺、设备、工人技术水平、专业化程度等方面都有许多差异,其管理体制、管理方法也不尽相同。对于生产管理,同一生产类型,具有共同的特点和规律性。合理划分生产类型,就可以研究和选择合适的生产管理方式,使企业有好的经济效益。生产类型的划分(一)连续性生产和离散性生产 1.连续性生产是指物料连续、均匀地按一定工艺顺序运动,在运动中不断改变形态和性能,最后形成产品的生产.化工、炼油、冶金、食品、造纸等.流程式生产.组织管理特点:产品工艺加工过程相似;按工艺流程布置生产设备;车间、工段按工艺阶段划分;组织管理重点:保证原材料、动力的连续、不间断供应;加强

5、维护保养;实时监控;保证安全生产.2.离散性生产是指物料离散地间断地按一定工艺顺序运动,在运动中不断改变形态和性能,最后形成产品的生产.轧钢、汽车制造、服装等.加工装配式生产.组织管理特点:零件加工彼此独立;通过部件装配和总装形成产品;协作关系复杂;管理难度大.组织管理重点:控制零部件的生产进度,保证生产的成套性.第三章 生产过程组织第三章 生产过程组织 (二)备货性生产(Make-To-Stock)和定货性生产(Make-TO-Order)1.备货性生产是指在没有接到用户订单时按已有的标准产品或产品系列进行的生产.补充和维持库存.轴承、紧固件、汽车、拖拉机、家电等 社会需要量大的通用产品的生

6、产.2.订货性生产是指按用户订单进行的生产.造船厂、大型设备制造厂和专用产品的生产 项目备货性生产定货性生产产品特点量大、标准、好预测量小、多变、难预测生产流程稳定、标准、均衡不稳定、无标准、难均衡库存连接生产和市场的纽带不设成品库存计划优化的标准计划不便详细,近细远粗设备专用高效设备通用设备人员专业化多种操作技能备货性生产和订货性生产的的主要区别第三章 生产过程组织(三)合成型、分解型、调制型和提取型 1、合成型是将多种劳动对象进行加工、装配或合成一种或数种产品的生产。如加工装配性质的机械加工厂、数种原料合成为氨的化肥厂等。2、分解型是对一种主要原料进行加工、分解成多种产品的生产。如炼油厂等

7、。3、调制型是通过改变加工对象的形状或性能而制成产品的生产。如轧钢厂等。4、提取型是从自然界直接提取产品的生产。如煤矿等。一个企业的生产过程可能采用多种生产方法,企业的生产类型由起主要作用的生产方法来确定。如机床厂属于合成型,同时兼有调制型,如铸造、锻压、热处理等。第三章 生产过程组织(四)大量生产、成批生产和单件生产 1.大量生产 (1)特点:品种少、产量大、长期重复生产且条件稳定、专业化水平高。(2)优点:设计方面:简便、标准、工作量小 工艺方面:有利于编制详细的工艺规程提高工艺的先进性 生产组织方面:精细分工,专业化水平高,易于采用专用高效 设备,机械化、自动化水平高.生产管理方面:有利

8、于相对集中的生产管理模式,例行管理多,例外管理少,计划调度简单,人员易熟悉加工工艺与技术,有利于机器设备的充分利用.2.成批生产 特点:品种较多,单产品产量较小;成批轮番生产。工作地或设备的有效工作时间短。机械化、自动化水平不高;对工人的技术要求较高。第三章 生产过程组织3.单件小批成产 特点:(1)品种繁多,每一品种的产量极少,生产重复率低。(2)设计方面:一品一设计,设计质量不高。(3)工艺方面:一品一工艺,工艺质量不高。(4)生产组织方面:粗略分工,专业化水平低。设备集群式布置,产品路线长。(5)生产管理方面:粗略工时定额;协作关系不稳定,质量和交货期不易保证。例行管理少,例外管理多。人

9、员多。第三章 生产过程组织注意企业和车间生产类型的划分不是绝对的,一个企业可能同时存在三种不同的生产类型。例如:1。大量生产的企业:装配车间是大量流水生产;机加工车间是大量流水和部分成批生产;毛坯车间是明显的成批和大批生产;试制车间是单件小批生产。2。成批生产的企业:装配车间是成批或大批生产;机加工车间和毛坯车间是成批生产。3。单件生产的企业:基本车间均为单件生产。第三章 生产过程组织划分生产类型的方法1、按工作地专业化程度划分生产类型.首先确定工作地的生产类型,然后根据工作地类型,确定车间和企业的生产类型。在具体划分工作地生产类型时,可采用工序数目法和大量系数法。工序数目法 是根据工作地经常

10、负担的工序数目,来确定工作地生产类型的一种方法。具体参考表3-1:第三章 生产过程组织表3划分工作地生产类型的与Kb参考数据表 工作地生工作地生产类型产类型大量生产大量生产 成批生产成批生产单件生产单件生产大批生大批生产产中批生产中批生产小批生产小批生产固定于工固定于工作地上的作地上的工序数目工序数目 m m 12 210 1020 2040 40以上以上大量系数大量系数 K Kb b大于大于0.50.50.10.10.050.050.025小于小于0.025大量系数法计算工序的大量系数,参考表31,确定工作地类型。工序的大量系数计算公式如下:K Kb b=t ti i/r/r 式中:Kb工序

11、的大量系数;ti工序的单件时间(分/件);r零件平均生产节拍(分/件)。零件平均节拍可用下式计算:r=Fe/Nr=Fe/N式中:Fe 年度有效工作时间(分);N 年度零件生产数量(件)。将r代入Kb中,可得:K Kb b=t ti i N N /Fe/Fe与工序数目的关系:K Kb b=1/m=1/m第三章 生产过程组织2、按产品大小和产品年产量来确定生产类型表3-2机械工业企业生产类型的划分生产类型零件年产量重型零件中型零件轻型零件单件生产5101000500050000第三章 生产过程组织生产类型对技术经济指标的影响(表3-3)技术经济指标大量大批生产成批生产单件小批生产设备和工装专用专用

12、和通用通用对工人的要求低中高生产周期短中长生产成本低中高产品质量高中低管理简单中等复杂经济效益好中低投资大中小第三章 生产过程组织改变生产类型的途径 1、积极发展生产专业化与协作,减少企业承担的产品和零部件种数,增加同种产品和零部件的产量,增加生产稳定性,提高工作地专业化程度。、改进产品设计,加强标准化工作。提高产品系列化,零部件通用化和标准化水平,减少产品和零部件种类,增加同种产品和零部件产量。、改进和提高工艺工作,开展工艺典型化工作,推广成组技术,增加零部件生产批量。、采用先进工艺装备,缩短更换品种所需时间。、组织同类型零件的集中生产,减少同期生产的产品种数。成组技术:充分利用事物之间的相

13、似性,将许多具有相似信息的研究对象归并成组,并用大致相同的方法来解决这一组研究对象的生产技术问题,这样就可以发挥规模生产的优势,达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三、生产过程的组织 (一)合理组织生产过程的要求(参考P80)1.连续性 产品和它的零部件在生产过程各环节上的运动始终处于连续的 状态,不出现或少出现不必要的中断、停顿或等待的现象。时间、空间 (1)优点:缩短生产周期,减少在制品数量,加速资金周转;充分利用设 备、物资,减少等待损失,改善产品质量。(2)措施:符合工艺路线的总体布置;作业安排紧密衔接;提高机械化、自动化水平;采用先进组织形式;提前做好生产准备。2.平行性 生产过程

14、的各项活动各工序在时间上实行平行交叉作业。零件 平行;工序平行。3.比例性或协调性 生产过程各阶段、各工序之间在生产能力上要保持一定的比例性。具体体现在工人人数、设备数量、生产速率、开工班次上。措施:注意产品生产规模和生产能力之间的平衡问题;加强计划管理。4.均衡性又称节奏性 在生产过程的各个阶段都要保持按计划有节奏、均衡的进行。要求在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生产相等或递增数量的产品。投入、生产和出产。5.适应性企业的生产过程要适应市场复杂多变的能力。第三章 生产过程组织 (二二)生产过程的空间组织(也称生产结构)1、目标:从空间组织中获得最大的效益。(1)最短的路线 (2)最大的灵活性 (3)最有效

15、的面积利用(4)最良好的工作环境 (5)最合理的发展余地 2、要求:(1)符合加工过程的要求 (2)靠近布置原则 密切联系的、同类性质的;尽可能紧凑。(3)发展原则(适应生产变化的需要)(4)有利于安全与健康 (5)充分利用外部环境的便利条件。第三章 生产过程组织第三章 生产过程组织3、企业生产单位的组成(1)生产技术准备部门。是为基本生产和辅助生产提供产品设计、工艺设计、工艺装备设计、非标准设备设计等技术技术文件,并负责新产品试制工作的部门。(2)基本生产部门。是直接从事企业基本产品生产,实现企业基本生产过程的单位。对于大型机械制造企业,一般有下列车间(分厂):准备车间。包括:铸造车间、锻造

16、车间、水压机车间、备料车间等。加工车间。包括:机械加工车间、冲压车间、铆焊车间、热处理车间、电镀车间等。装配车间。包括:部件(总成)装配车间、成品装配车间、油漆车间和包装车间等。第三章 生产过程组织(3)辅助生产部门。是为基本生产提供辅助产品或劳务,实现辅助生产过程的生产单位。大型企业一般有下列车间(站、所):辅助车间。如工具车间、木模车间、金属模车间、机修车间、电修车间、建筑修理车间等。动力部门。如热电站、压缩空气站、煤气站、氧气站、锅炉房、变电所等。(4)生产服务部门。是为基本生产和辅助生产提供服务,实现辅助生产过程的单位。大型企业常包括:运输部门。如汽车库、机车库、装卸队等。仓库。如材料

17、库、半成品库、工具库、设备库、成品库等。试验与计量检验部门。如试验室、计量室、技术检查站等。第三章 生产过程组织4、影响生产单位组成的因素(1)企业的产品。影响企业生产单位组成的产品因素主要有:产品品种。企业的产品品种决定企业应配置哪些生产车间。产品的结构特点。产品的结构特点决定产品加工及毛坯的种类。产品的工艺特点。产品的工艺过程不同,其劳动量的组成也不相同,影响生产单位的组成。(2)企业的生产专业化与协作化水平 企业的专业化形式不同,要求企业的生产单位组成也不同。企业的协作化水平不同,企业的生产单位组成也不相同。(3)企业的生产规模 企业生产单位的组成与企业的生产规模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企业的

18、规模愈大,所需的生产单位的数目愈多,规模也愈大。(4)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5)厂区的集中与分散、厂区面积的大小等,也影响企业生产单位的设置。第三章 生产过程组织 5、原则:(1)工艺专业化原则 是指按照不同的工艺性质分别建立工艺专业化的生产单位。特点:三“同”一“不同”铸造车间、机加工车间、装配车间。同类设备、同工种的工人、相同的工艺方法,只是加工对象不同锻工车间电镀车间热处理磨工车间钻镗车间铣工车间车工车间装配车间 优点:适应力强;设备利用率高;生产系统的可靠性较高 便于技术管理和技术交流。缺点:运输路线长、运输工作量大、运输费用高。生产周期长,资金占用大;生产率低 管理工作复杂。第三章 生

19、产过程组织第三章 生产过程组织(2)对象专业化原则 把加工对象的全部或大部分工艺过程集中在一个生产单位中,组成以产品或零件、部件、零件组为对象的专业化生产单位。特点:三“不同”一“全”。齿轮车间、标准件车间、发动机车间。毛坯车间轴类车间轴承连杆标准件车间箱体车间齿轮车间热处理装配车间第三章 生产过程组织形式:以产品或零部件为对象 发动机等 以同类零件为对象 轴承、齿轮等优点:缩短运输路线 提高连续性,缩短周期,减少在制品 专业化水平高 有利于按期、按量、按质、成套的完成生产 便于生产管理缺点:适应性差,工艺设备管理复杂。第三章 生产过程组织(3)混合原则 又称综合原则,是综合运用工艺专业化原则

20、与对象专业化原则,来建立生产单位的原则。按混合原则建立的生产单位兼有前两种专业化的优点,是一种较为灵活的专业化形式。它主要有两种形式:1)在对象专业化基础上,采用工艺专业化原则建立生产单位。如齿轮车间又分车工工段、磨工工段等。2)在工艺专业化基础上,采用对象专业化原则建立生产单位。如装配车间又分变速箱工段和总装工段等。第三章 生产过程组织(4)确定 对象专业化设置生产单位的基本条件:1.企业的专业方向已经确定 2.产品的结构、产量、品种较稳定 3.工种和设备比较齐全和配套 4.生产类型是大量大批或成批生产 工艺专业化设置生产单位的基本条件:1.企业的专业方向尚未确定 2.生产的产品不稳定 3.

21、专业化程度较低 4.生产类型是单件小批生产第三章 生产过程组织6、工厂平面布置 工厂布置是指对工厂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合理的安排。工厂布置包括平面布置、立面布置和运输通道等的设计。而平面布置是工厂布置的主要内容,它包括工厂平面布置和车间平面布置。企业的三个利润源泉:第一利润源泉:降低物资资源消耗第二利润源泉:提高劳动生产率第三利润源泉:物流第三章 生产过程组织(1)目的:在于保证企业获得较高的生产率和最好的经济效果,保证职工的安全健康和良好工作环境,实现文明生产。(2)要求:1)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的运输尽可能符合工艺流向,运输线路尽可能短,并避免交叉往返运输。2)协作单位尽量靠近布置。3)充分

22、利用现有运输条件。4)合理划分厂区,把同类性质的车间、建筑物布置在一个区域内,在满足生产需求及防火卫生要求的条件下,平面布置尽可能紧凑,减少工厂的占地面积。5)符合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要求,并注意美化与绿化。6)为改建和扩建留有余地。第三章 生产过程组织(3)方法1)物料运量图表法 根据各单位的物料运输数量来确定这些单位的相互位置的一种方法。统计车间物料流量,绘制物料运量表。优先安排运量最大的车间,然后将与它流量最大的靠近布置,以此类推。最后,考虑其它因素进行改正和调整。至至从从01 02 03040506合合计计016224140264313036644200462412051106347合计

23、合计015 1613111267表3物料运量表2个单位的运量 1个单位的运量 图31 运量相关图 040506010203第三章 生产过程组织2)作业相关图法 根据关系密切的原因确定出各单位密切程度。代号关系密切原因1使用共同的原始记录2共用人员3共用场地4人员接触频繁5文件交换频繁6工作流程连续7做类似的工作8共用设备9其它代号 密切程度A绝对重要E特别重要I重要O一般U不重要X不予考虑关系密切原因 关系密切程度分类表第三章 生产过程组织例一快餐店欲布置其生产和服务设施。该快餐店共分6个部分,计划布置在23(两行三列)的区域内。AAXUOEXOAAU IAAX部门1部门2部门3部门4部门5部

24、门61。列出关系密切程度(A、X)A:1-2,1-3,2-6,3-5,4-6,5-6。X:1-4,3-6,3-4。2。编制主联系簇(如图1)3。考虑其它有A联系的部门6254 图1625431 图2第三章 生产过程组织 4。画出X关系图(如图3)5。安置各部门(如图4)1634 图3126354 图4第三章 生产过程组织7、车间平面布置 车间平面布置就是正确确定车间各组成部分的相互位置及车间基本生产部分的设备的相互位置。车间平面布置是否合理,关系到车间面积的合理利用、安全生产、车间内部运输是否合理以及生产周期的长短。最后反映在车间甚至企业的经济效益上。在设计车间的平面布置之前,必须根据工厂和车

25、间的生产大纲、加工或装配的工艺规程确定工艺路线及机床设备、起重运输设备的种类和数量。第三章 生产过程组织(1)车间设备布置的原则1)按生产流向和工艺顺序布置设备,并注意运输方便。尽量使加工对象在生产过程中成直线流动,流程最短,将倒流减少到最小限度。加工大型零件的设备应集中布置在有相应载重量的桥式起重机的车间中,加工大型零件及长料的设备应布置的靠近车间入口处,以方便运输。2)确保生产安全,工作环境良好,并考虑到操作方便。在保证安全和设备维修空间的同时,要尽可能创造良好的的工作环境,使采光、照明、通风、取暖、防暑、防尘、防噪音。卫生等条件良好;工具、工位器具等放在合适的位置,便于工人完成作业。3)

26、合理利用车间生产面积。各车间内布置的生产线、或设备的面积应相等,避免剩留不便利用的面积;合理确定机床、墙壁、柱子、通道之间的距离。4)有利于维护机床精度。对于精密设备,应布置在受振动、粉尘、电磁场影响最小的地点,保证其正常使用和减少磨损。第三章 生产过程组织(2)车间设备布置的基本方式1)按机床类型布置车间设备方式。2)它是把同类设备布置在一起,形成同类机床组成的设备组,分区进行布置。这种方式适用于工艺专业化车间,及车间内工艺专业化工段或设备组的设备布置。2)按工艺顺序布置车间设备方式。它是按生产对象的加工顺序来排列各种设备,形成一定的生产线、流水线和自动线。这种方式适用于对象专业化车间或工段

27、。车间设备的排列有纵向排列、横向排列、斜向排列和不规则排列方式。第三章 生产过程组织(3)车间设备布置方法车间平面布置包括正确确定车间内各个组成部分的相互位置及车间设备的位置。其方法有设备布置草图、模板或模型布置、从至表试验法和线性规划方法,在此仅介绍前三种方法。1)设备布置草图 是按设备特点和车间设备布置原则,合理确定设备位置,按比例把设备、工作台、工具箱等表示在车间平面图上,并用符号表示机床类型。2)模板或模型布置 是用厚纸板、塑料布等仿照设备外型制成模板或用塑料、木料等做成外形同设备相同的模型,在车间平面图上或厂房建筑模型内进行排列,反复比较,求得最适当的设备布置方案。3)从至表试验法是

28、一种比较科学的求物料总运量最小的布置方案的方法。比较适合于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情况。第三章 生产过程组织 (1)选择典型零件,制定典型工艺路线,确定机床设备 (2)制定初始方案,统计设备间移动距离 (3)确定零件在设备间的移动次数和单位运量成本 (4)用实验法确定最满意的方案例一金属加工车间有六台设备,已知其加工的零件品种及加工路线,零件在设备间移动次数和单位移动成本如表所示。请确定最佳布置方案。锯床冲床插床磨床钻床车床第三章 生产过程组织锯床 磨床 冲床 钻床 车床 插床锯床 217 418 61 42 180磨床 216 52 190 61 10冲床 400 114 95 16 20钻床

29、16 421 62 41 68车床 126 71 100 315 50插床 42 95 83 114 390锯床 磨床 冲床 钻床 车床 插床锯床 0.15 0.15 0.16 0.15 0.16磨床 0.18 0.16 0.15 0.15 0.15冲床 0.15 0.15 0.15 0.15 0.16钻床 0.18 0.15 0.15 0.15 0.16车床 0.15 0.17 0.16 0.20 0.15插床 0.15 0.15 0.16 0.15 0.15单位距离运输成本设备间月平均移动次数锯床 磨床 冲床 钻床 车床 插床锯床 32.6 62.7 9.8 6.3 28.8磨床38.9

30、8.3 28.5 9.2 1.5冲床60.0 17.1 14.3 2.4 3.2钻床2.9 63.3 9.3 6.2 10.9车床18.9 12.1 16.0 63.0 7.5插床6.3 14.3 13.3 17.1 58.5锯床 磨床 冲床 钻床 车床 插床锯床 71.5 122.7 12.7 25.2 35.1磨床 25.4 91.7 21.3 15.8冲床 23.6 18.4 16.5钻床 69.2 28.0车床 66.0插床单位距离每月运输成本单位距离每月总运输成本第三章 生产过程组织(三三)生产过程的时间组织 生产过程的时间组织的基本目标就是节约产品加工时间,缩短产品生产周期。其主要

31、内容是确定各劳动对象在各生产单位、各工序之间的移动方式和投产顺序。而劳动对象在各工序之间的移动方式是生产过程时间组织的基础。它主要受产品数量、工序加工单件时间、工艺路线等的影响,产品或零件加工的移动方式一般有以下三种:(一)顺序移动方式(二)平行移动方式(三)平行顺序移动方式1.顺序移动方式 (1)特点:整批移动 (2)图示:第三章 生产与运作过程组织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M1M2M3M4T顺n=4,t1=10,t2=5,t3=15,t4=10T顺=nti=4(10+5+15+10)=160 2.平行移动 (1)特点:单件移动 (2)图示:第三章 生产过程组

32、织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M1M2M3M4T平n=4,t1=10,t2=5,t3=15,t4=10T顺=ti+(n-1)tL 最大的单件工序加工时间=(10+5+15+10)+(4-1)15 =85第三章 生产过程组织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M1M2M3M4T平顺n=4,t1=10,t2=5,t3=15,t4=10T顺=nti-(n-1)min(tj,tj+1)=4(10+5+15+10)-(4-1)(5+5+10)=100 3.平行顺序移动 (1)特点:两者结合,扬长避短。(2)图示:第三章 生产与运作过程组织 4.三种移动方式的比较移动方式顺序移动平行移动平行顺序移动优缺点(1)管理简单,设备不停歇,可充分负荷。(2)有等待现象,加工周期长。(1)周期最短,(2)零件等待少,设备有停歇。(3)运输频繁,管理复杂。两者结合,扬长避短选择策略小而轻;单件小批;加工时间短,调整时间长;工艺专业化。大且重;大量大批;加工时间长,调整时间短;对象专业化。小而轻;大量大批;加工时间长,调整时间短;对象专业化。第三章 生产过程组织作业 某零件批量为6件,共5道工序,各工序的单件工时分别为:t1=5分,t2=2分,t3=5分,t4=3分,t5=4分,试用图解法和计算法求出该批零件不同移动方式的生产周期(工序间其他时间不计).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