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第三单元备课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47361024 上传时间:2022-09-02 格式:DOC 页数:50 大小:263.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五年级数学第三单元备课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五年级数学第三单元备课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五年级数学第三单元备课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资源描述:

《五年级数学第三单元备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数学第三单元备课(5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13至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三单元当堂达标教学单元教学计划学校明德小学姓名刘振英年级五学科数学时间2014/3/13-3/30范围分数的加减法(一)教材分析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是数学运算的重要基础知识之一,能否熟练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评价学生是否拥有良好的计算能力,拥有良好的数感的一项重要尺度。学生分析 这些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整、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在三年级上册学过的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单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认识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结合现实情境了解约分的意义,掌握约分的方法,会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以及加减混合

2、运算;能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过程与方法 探索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和约分等知识的过程中,积累观察、猜测、归纳等数学活动经验,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现实问题,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有条例、有根据的思考。情感态度与价值 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探索和乐趣,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单元计划(一)教学重点 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难点 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课时安排10课时单元达标结果分析多样化的算法可以拓宽学生思维,独特的思路可以张扬学生个性,但我们还应明确肯定思维优化的必要性,不能只停留在对

3、不同方法数量的追求上,尽可能地通过不同方法的比较,帮助学生根据不同的背景选择不同的方法,做到算法的优化。备注单元计划(二)小学当堂达标教学课时教案学校:四女寺镇明德小学 年级:五年级 学科:数学授课人刘振英班级五年级时间2014/3/13课题公因数、最大公因数教案序号 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过程与方法:在探索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意义的过程中,经历观察、猜测、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有根据地进行思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生探索新知的过程中,体验学习和探索的乐趣,培养

4、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以及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合作的精神。教学重点理解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教学难点选用恰当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教法学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手段几幅剪纸图片达标措施达标检测题板书设计公因数、最大公因数18的因数24的因数1,2,3,4,6, 1,2,3,6,9,18 8,12,24教学反思在实际生活中,当我们遇到一个新问题需要解决时,需要我们调动自身的经验或选择合适的途径(如:找人请教,尝试摸索等)去探究,因此,从寻找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考虑,我设计了这一环节。教 学 过 程教 师 活 动学生活动(小组、个人)个人创新 一、情境引入,提出问题 1.出示几幅剪纸图片,引起学

5、生的兴趣。 谈话:剪纸是我国的一种民间艺术,剪纸具有装饰性,它可以美化环境,陶冶情操。我们班的二课活动就要学习剪纸,同学们有兴趣吗? 2 .出示情境图,剪纸的第一步要先裁纸,观察信息窗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同学们在裁纸时遇到了什么问题? 生:这张纸长24厘米,宽18厘米;要想剪成边长是整厘米的正方形并且剪完后没用剩余,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几呢? 二、动手操作,合作探究 (一)动手操作,初步感知 1. 师:整厘米是指多少厘米?你怎样理解没有剩余? 2.提出要求:利用我们手中的学具,一起来摆一摆,用边长多少厘米的正方形纸片可以将长24厘米,宽18厘米的长方形纸片正好铺满?3 .全班交流:生1:我用边长1

6、厘米的正方形沿着长摆了24个,可以摆18行,这样正好铺满,没有剩余。(课件演示) 生2:我用边长2厘米的正方形沿着长摆了12个,可以摆9行,也正好摆满,没有剩余。(课件演示) 生3:我用边长4厘米的正方形沿着长摆了6个正方形,摆了4行,还有剩余。(课件演示) 生4: 师将可以摆满和不能摆满的数据分类进行板书学生认真观察情境图,提出问题小组合作进行,可以将拼摆的结果纪录下来。组内展示注:后附达标检测(必做题、选做题、达标分析、补救措施等)教 学 过 程教 师 活 动学生活动(小组、个人)个人创新 (二)分析概括,提升数学问题 1.讨论: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几厘米?最长是几厘米? 生:正方形的边长可

7、以是1厘米、2厘米、3厘米、6厘米,最长是6厘米。 2.师:正方形的边长为什么不能是4厘米、5厘米、7厘米? 3.师:想一想,正方形的边长与长方形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可见只有用边长是1厘米、2厘米、3厘米、6厘米的正方形才能将长方形摆满。 4.师:那么1、2、3、6与24和18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说:1、2、3、6既是24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 5.师:24的因数有哪些?18的因数呢? 24的因数 1,2,3,4,6,8,12,24 18的因数 1,2,3,6,9,18引导学生填写下图并重点思考:两个集合相交的部分填哪些因数?(三)总结概括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1,2,3,6是24和18共

8、有的因数,6是公有因数中最大的一个。2.师总结:1,2,3,6既是24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它们是24和18的公有的因数,也叫公因数;其中6是最大的,是24和18的最大公因数。(板书课题)3.巩固练习:书31页自主练习1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小组交流学生口答小组合作交流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注:后附达标检测(必做题、选做题、达标分析、补救措施等)教 学 过 程教 师 活 动学生活动(小组、个人)个人创新1.师:我们已经找到了24和18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现在我们可以试着用你喜欢的方法找一找12和18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学生根据所学的方法,可以用集合图的形式也可以用列举的方法 2.列举法1:

9、 12的因数:1、2、3、4、6、12; 18的因数:1、2、3、6、9、1812和18的公因数有:1、2、3、6;最大公因数是6列举法2:先找12的因数,再从12的因数中找出18的因数12的因数:1、2、3、4、6、12;其中1、2、3、6也是18的因数12和18的公因数有:1、2、3、6;最大公因数是63. 师介绍:除了以上的方法还可以用短除法求12和18的最大公因数。 12和18的最大公因数是:23=6 师一边讲解,一边演示:先用12和18的公有的因数2去除,除得的商如果还有公因数就要继续除,注意每次除时都要用两个数的公有的因数去除,再用公因数3去除,一直除到公因数只有1为止。最后写结论

10、时要把所有的公因数(除数)连乘起来,就可以得到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我们通常运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4.师:同学们学会了用列举法和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比较一下它们各自有什么优势?5.巩固练习:(1) 自主练习2 (2) 自主练习3学生列举12和18的因数并找出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全班进行交流展示学生讨论得出:列举法适合数比较小的题目,如果数比较大用短除法好。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注:后附达标检测(必做题、选做题、达标分析、补救措施等)达标检测题:1、填一填:(1)9的因数: 18的因数: 9和18的公因数: (2)15的因数: 50的因数: 15和50的公因数: 15和50个最大公

11、因数: (3)13的因数: 11的因数: 13和11的公因数: 11和13的最大公因数: 2、出示集合圈,请学生将15和18的公因数分别填入集合圈内,并说一说它们的最大公因数。3、找出下列各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5和13 6和7 5和86和12 9和3 25和104和68 达标分析:多样化的算法可以拓宽学生思维,尽可能地通过不同方法的比较,帮助学生根据不同的背景选择不同的方法,做到算法的优化。小学当堂达标教学课时教案学校:四女寺镇明德小学 年级:五年级 学科:数学授课人刘振英班级五年级时间2014/3/14课题公因数、最大公因数教案序号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公因数和最大

12、公因数的意义,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过程与方法:在探索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意义的过程中,经历观察、猜测、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有根据地进行思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生探索新知的过程中,体验学习和探索的乐趣,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以及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合作的精神。教学重点理解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教学难点选用恰当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教法学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手段几幅剪纸图片达标措施达标检测题板书设计公因数、最大公因数1.用短除法求出27和18的最大公因数2.8和9、17和28、15和32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也叫做互质数。8

13、和9是互质数,17和28是互质数。教学反思 在实际生活中,当我们遇到一个新问题需要解决时,需要我们调动自身的经验或选择合适的途径(如:找人请教,尝试摸索等)去探究,因此,从寻找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考虑,我设计了这一环节。教 学 过 程教 师 活 动学生活动(小组、个人)个人创新 一、回顾旧知,引入新课 1.出示:找出10和4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结合此题,教师提出问题:你用什么方法求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什么是公因数、最大公因数? 2.出示:用短除法求出27和18的最大公因数 二、研究具有特殊关系数的最大公因数 1.出示p32自主练习 4 找出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6和12 18和54 24和

14、72 (1)师:用你喜欢的方法找到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2)师:仔细观察,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与这组数有什么关系?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每组数中的小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生2:我发现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倍数,那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那个小数。 (3)师:可以再举例验证一下吗? (4)师生共同总结:如果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倍数,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那个小数。 2.出示第二组数:8和9、17和28、15和32 (1)找出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发现这些数的公因数只有1,那么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就是1。(2)师:像上面这组数,它们只有公因数1,我们可以说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也叫做互质数。8和9是互质数,1

15、7和28是互质数。还能举出几组互质数吗?(3) 共同总结: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那么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就是1。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学生独立解答,指名板演,并说一说解答的过程,小组交流学生独立解答,指名板演注:后附达标检测(必做题、选做题、达标分析、补救措施等)教 学 过 程教 师 活 动学生活动(小组、个人)个人创新三、拓展练习 1.p32自主练习 7 “可以选择边长是多少分米的正方形地板砖”使学生明确,要求的地板砖的边长必须是微机室长和宽的公因数,也就是找90和60的公因数。 2.p32自主练习 8 学生审题,明确:把3种彩条截成同样长的小段且没有剩余,每段彩条最长几厘米?就是求16、32、5

16、6的最大公因数。 学生可以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用列表法也可以用短除法。 指名学生板演,试用短除法求三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集体订正,师生共同总结方法:先用3个数公有的因数去除,一直除到三个数只有公因数1为止,再把所有的公因数连乘起来。 四、课后作业: p32自主练习 5、6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注:后附达标检测(必做题、选做题、达标分析、补救措施等)达标检测题:1、把1米3分米5厘米长、1米5厘米的长方形纸,裁成同样大小的正方形,至少能裁多少块?2、一张长方形的张,长7分米5厘米、宽6分米。现在要把它裁 成一块块正方形,而且正方形边长为整厘米数,有几种裁法?如果要使裁得的正方形面积

17、最大,可裁多少块?3、一块长45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木板,把它锯成若干块正方形而无剩余,所据成的正方形的边长最长是多少厘米?4、一个长方体木块的长是4分米5厘米、宽3分米6厘米、高2 分米4厘米。要把它切成大小相等的正方体木块,不许有剩余,求所切正方体木块的棱长最长是多少厘米?达标分析:多样化的算法可以拓宽学生思维,尽可能地通过不同方法的比较,帮助学生根据不同的背景选择不同的方法,做到算法的优化。小学当堂达标教学课时教案学校:四女寺镇明德小学 年级:五年级 学科:数学授课人刘振英班级五年级时间2014/3/17课题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案序号 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初步掌

18、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法则。结合情景了解约分的意义,掌握约分的方法。过程与方法: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思维过程和结果,在动手操作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增强数学体验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知识间的必然联系,培养类推能力和思维灵活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初步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最简分数和约分意义及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初步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最简分数和约分意义及方法。教法学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手段课前准备:理解了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分数的基本性质和最大公因数达标措施达标检测题板书设计同分母分数加减

19、法 像1/2、1/8、1/3、3/8、3/4这样,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教学反思 考虑到学生原有知识掌握程度的差异,特别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准备了“信封”。多样化的算法可以拓宽学生思维,独特的思路可以张扬学生个性,但我们还应明确肯定思维优化的必要性,不能只停留在对不同方法数量的追求上,尽可能地通过不同方法的比较,帮助学生根据不同的背景选择不同的方法,做到算法的优化。教 学 过 程教 师 活 动学生活动(小组、个人)个人创新 一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1激趣导入 今天我进了学校的网站了解了一下。瞧,这是我无意间发现的几幅剪纸作品。(播放学生作品),感觉怎么样?是不是挺棒的,我相信

20、你们在这节课的表现也同样会是很棒的,是吧? 2出示在网站上得到的信息。 “鲤鱼剪纸”的作品数量占了全部作品的1/8,“蝴蝶剪纸”的作品数量占了全部作品的3/8,通过信息复习分数单位。 3请学生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1)“鲤鱼剪纸”的作品数量和“蝴蝶剪纸”的作品数量一共占了总数的几分之几? (2)“鲤鱼剪纸”的作品数量比“蝴蝶剪纸”的作品数量多占了总数的几分之几? 二合作探究 获取新知 “鲤鱼剪纸”的作品数量占了全部作品的1/8,“蝴蝶剪纸”的作品数量占了全部作品的3/8,“鲤鱼剪纸”的作品数量和“蝴蝶剪纸”的作品数量一共占了总数的几分之几? (一) 独立思考 自主探究怎样列式?为什么用加法?你是

21、怎样想的?揭示加法的意义 (二)合作交流 探索算法 1、.应该怎样计算? (1)想想看,有没有不同的方法? (2)实在想不出办法的,可以看看老师给你们准备的信封。(信封中装有1/8和3/8的直观图)学生根据信息提出问题独立思考 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 探索算法 注:后附达标检测(必做题、选做题、达标分析、补救措施等)教 学 过 程教 师 活 动学生活动(小组、个人)个人创新 2.根据学生汇报整理出(不一定要小结出具体是什么法,可视情况而定):方法一:用画图的方法直观得出1/8+3/8=4/8小结:图示法 方法二:1个1/8加上3个1/8等于4个1/8,也就是4/8 小结:分数组成法 方法三:1/

22、8=0.125,3/8=0.375,0.125+0.375=0.5,也就是4/8,小结:转化法 方法四:1/8+3/8=1+3/8=4/8 在前面某一方法的基础上,观察得出:分子相加,分母不变。 3.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生:比如计算1/120+3/120,由此得出:图示法直观明了,但分母较大时比较麻烦;分数组成法要用文字叙述,也比较麻烦;转化法不能适用于任意的分数。唯有第四种方法既简便,又适用,易于操作。由此揭示出同分母分数的加法则。 4.规范计算过程。 1/8+3/8=1+3/8=4/8=1/2 比较刚才得出的计算结果,4/8、1/2,哪种计算结果更简洁? 借助直观图,学生

23、感受到4/8就是1/2,体会用最简分数表示结果的合理性和简约性。 5.总结法则。同分母分数加法是怎么计算?能用自己的话来总结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吗? 同分母分数相加,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6.闭上眼睛想一想,计算方法是怎样的? 计算结果要注意些什么?计算结果能化简的,要化成最简单的分数。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小组交流算法总结法则小组探讨注:后附达标检测(必做题、选做题、达标分析、补救措施等)教 学 过 程教 师 活 动学生活动(小组、个人)个人创新 7.谁能出几道类似的题来考考你的同学? 8.最简分数 (1)像1/2、1/8、1/3、3/8、3/4这样,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叫做最

24、简分数。 (2)结合实例 巩固认识 1说出一个最简分数 2判断3/36、6/8是最简分数? 三、巩固练习 拓展应用 1.第一关:必答题(由每组派代表上台计算)2/9+4/9 5/9+4/9 3/10+9/10 2.第二关:抢答题 1)分母是8的所有最简分数有( )。 2)5/12和6/15都是最简分数。 ( ) 3.第三关:智力陷阱张玲和陈静都喜欢课外阅读。张玲一天看了皮皮鲁和鲁西西外传的1/2,陈静一天看了蓝猫淘气3000问的1/2。两人一天共看完了1/2+1/2=2/2=1(本)。你认为对吗?为什么? 四、回顾反思 总结提升 谈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学生举例结合实例 巩固认识同桌互相出题考

25、对方。请同学说说计算过程和想法。自由发言交流收获注:后附达标检测(必做题、选做题、达标分析、补救措施等)达标检测题:1讨论: 妈妈买来一个西瓜,平均切成了8块,你和爸爸、妈妈准备如何来分享?你能从中找到那些分数?你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提出来让大家解答好吗?2连线+ 21+ 1+ 1+ 22+ 3判断下面各题的对错,找出错误原因,并改过来 (1)+= (2)6 - - =5- =5- =54.计算: - - 1 - - + + + + 观察第二行,你发现了什么? 若两个相同的分数相减结果又如何? 达标分析:考虑到学生原有知识掌握程度的差异,特别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准备了“信封”。多样化的算法可以拓

26、宽学生思维,独特的思路可以张扬学生个性,但我们还应明确肯定思维优化的必要性,不能只停留在对不同方法数量的追求上,尽可能地通过不同方法的比较,帮助学生根据不同的背景选择不同的方法,做到算法的优化。小学当堂达标教学课时教案学校:四女寺镇明德小学 年级:五年级 学科:数学授课人刘振英班级五年级时间2014/3/18课题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案序号 4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初步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法则。结合情景了解约分的意义,掌握约分的方法。过程与方法: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思维过程和结果,在动手操作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增强数学体验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知识间的

27、必然联系,培养类推能力和思维灵活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初步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最简分数和约分意义及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初步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最简分数和约分意义及方法。教法学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手段小黑板达标措施达标检测题板书设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本课以剪纸情境为主线,引导学生借助画图或折纸,边涂、边想、边算,凭借已有的对分数意义的认识,在与他人进行交流讨论的过程中,一种基本的运算图式也得以主动建构,学生体验到了初步的算理。教 学 过 程教 师 活 动学生活动(小组、个人)个人创新一、复习导课1、2

28、/9+7/9 7/24+23/24 4/15+8/15 13/20+27/20 (1)同学们你是怎样计算的?同分母分数相加,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2)计算结果我们应注意什么问题?计算结果能化简的,要化成最简单的分数。 2、找出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6和8 27和9 8和9 42和54 二、经历过程、理解约分的含义。 (一)、 尝试“变”分数。16/24 1活动要求: (1)尝试用以前面的知识解决。 (2)这个分数要和原来的分数大小相等。 (3)它的分子、分母要比原来的分数的分子、分母小。 2 (1)用公有的因数2分几次去除。 分步约分 (2)用分子、分母的最大公因数去除。 一次性约分 (二)归

29、纳概念。 1引导观察:观察所变出的分数与原来分数的关系? 2归纳意义:启发学生由分数的大小和分子、分母的变化概括约分的概念。(像这样,把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公因数,分数的值不变这个过程叫做约分。) 3规范格式 4巩固练习学生板演,集体订正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小组合作交流仔细观察,总结概念注:后附达标检测(必做题、选做题、达标分析、补救措施等)教 学 过 程教 师 活 动学生活动(小组、个人)个人创新 (1)观察 这个分数能否再化简了?为什么? (2)游戏:找最简分数练习。 要求学生两人合作,一个同学出一个分数,另一个同学变出一个和大小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把变出的分数写在自

30、己的作业纸上,能变几个就变几个。 (观察后发现分数大小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原分数的分子、分母小、)。 5归纳提升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怎样约分、什么样的分数是最简分数。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三、知识迁移、解决问题 (一)串联情境,唤醒旧知:(出示情境图)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被美丽的剪纸情境吸引住了,提出并解决了许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看,这里还有问题呢! (二)自主尝试、探索新知: 1呈现问题:“鲤鱼剪纸”的作品数量比“蝴蝶剪纸”的作品数量多占了总数的几分之几? (1)你能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解决问题吗?试着做一做。 2归纳方法 提升认识 想一想:

31、怎样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计算结果能约分的一般要约成最简分数。 四、巩固练习 拓展应用 组内合作做游戏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怎样约分、什么样的分数是最简分数。仔细观察情境图提出问题总结法则注:后附达标检测(必做题、选做题、达标分析、补救措施等)教 学 过 程教 师 活 动学生活动(小组、个人)个人创新 1选择合适的数填在方框内。 2把下列各分数化成最简分数。 3先化简,再比较下面每组中两个分数的大小。3/5 8/10 7/28 1/43/4 9/15 4连线 5判断下面各题的对错,找出错误原因,并改过来 (1)+= (2)5/8- 3/8=2/8 6

32、一块月饼平均分成10块,两人共吃了这个月饼的几分之几?你还能提什么问题? 五、全课总结请同学们说一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学生自由发言注:后附达标检测(必做题、选做题、达标分析、补救措施等)达标检测题:第一关:你我齐做1计算下列各题:(1)2/7+3/7 (2)9/11-3/11 (3)8/15+4/15+2/15 (4)11/17-5/17-1/17做毕进行核对、校正。2提问:(1)能否把第三题改成加减混合的计算题呢?(2)计算修改后的加减混合题。3小结:说说计算加减混合题时要注意些什么?第二关:眼疾手快1齐练:1-5/1

33、7-1/17(说说你是怎样想的?)2选择正确答案,并用手势出示(1)一只月饼,小丁丁吃了一些,还剩5/8,小丁丁吃了这只月饼的几分之几?( )A1/8 B2/8 C3/8 D7/8 (2)一本书,小巧第一天看了它的2/7,第二天看了它的3/7,两天共看了这本书的几分之几?( )还剩这本书的几分之几?A5/14 B5/7 C3/7 D2/7(3)一张包书纸,小亚先剪下1/4包语文书,又剪下2/4包数学书。一共用去这张包书纸的几分之几?( )用去的比剩下的多几分之几()A1/4 B2/4 C3/4 D4/42归纳小结:我们可以把一本书、一张纸、一块饼等看成一个整体。说说还可以把什么也能看成一个整体

34、?达标分析:在经历了一番操作和探索之后,学生已能用自己朴素的言语对运算方法加以表述。能够直接进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运算。同时也在探索、感悟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愉悦和成功。小学当堂达标教学课时教案学校:四女寺镇明德小学 年级:五年级 学科:数学授课人刘振英班级五年级时间2014/3/19课题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教案序号 5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同分母分数连加、减的计算法则,理解同分母分数连加、减的意义和计算方法。过程与方法:能正确进行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的计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养成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教学重点理解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35、。教学难点理解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教法学法讲授法、练习法教学手段课前准备:分数加减法的意义达标措施达标检测题板书设计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同分母分数连加(减), 1/15+2/15+8/15=1+2+8/15=11/15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1-1/9-5/9=3/9=1/3教学反思 在教学时,承接上一个信息窗的话题引导学生分析信息窗中的内容,了解其中的数学信息,提出以前没解决过的问题引出对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知识的学习,以避免重复解决以前学过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 学 过 程教 师 活 动学生活动(小组、个人)个人创新活动一、复习1、5/6的分数单

36、位是( ) 3/8是( )个1/86/7是6个()/() 6个1/11是() 2、口答1/4+3/4= 5/18+7/18= 9/20+11/20=4/5-4/5= 13/15-4/15= 28/45-13/45= 师:说一说,刚才这些题你是如何计算出来的(任选两题说出计算方法) 活动二:情境导入新知 师:前面的学习中,我们欣赏了剪纸小组的同学精美的剪纸作品,现在他们的功夫可是更加了得,不信你们看。(课件出示信息窗3的情境图,学生欣赏。) 师:让我们仔细观察两个小组的剪纸情况统计表,通过观察你想从中了解些什么吗?(给学生充分的了解信息的时间) 活动三:同分母分数连加的学习 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

37、问题? 生:甲:第一小组的四位同学的作品共占第一小组作品总数的几分之几? 乙:刘虎同学和杨华同学的作品占第一小组作品:总数的几分之几?丙王芳同学李军同学和刘虎同学的作品,一共占第一小组作品总数的几分之几?丁:第二小组中其他类作品占总数的几分之几?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指名口答学生观察情境图学生提出问题并讨论解决注:后附达标检测(必做题、选做题、达标分析、补救措施等)教 学 过 程教 师 活 动学生活动(小组、个人)个人创新 师:我们先来解决丙同学的提出的问题,谁能根据这个问题列出算式? 根据以往学过的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法,学生可能出现的算式:1/15+2/15=3/15 3/15+8/15=11

38、/151/15+2/15+8/15 师:你喜欢哪一种计算方法(让学生在对比中体会三个分数直接连加,计算更加简便) 教师板书:1/15+2/15+8/15 活动四:自主探索 师:根据以前所学的知识,正确的计算出算式:1/15+2/15+8/15= 的结果。 师:请每个组汇报一下你们的讨论结果学生汇报,教师有选择的板书 学生可能出现的思路:生甲:1个十五分之一加2个十五分之一在加8个十五分之一,是11个十五分之一,结果是11/15生乙:我认为这三个分数的分母都是15,分母不变,只要把分子加起来就可以。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 能尝试用一句话概括同分母分数连加的法则吗?(概括能力的培养 优秀生) 生

39、:同分母分数连加时分母不变,分子相加。(教师及时评价) 教师板书:同分母分数连加,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小组合作交流(学生独立完成,在练习本上写出算式)小组合作交流总结法则注:后附达标检测(必做题、选做题、达标分析、补救措施等)教 学 过 程教 师 活 动学生活动(小组、个人)个人创新 指名说一说同分母分数连加的计算法则,多范围练习,及时了解全班学生掌握情况。 活动五:同分母分数连减的学习 师:我们来解决第二个问题,第二小组作品中,其他类作品占总数的几分之几?教师友情提示:总数是单位“1”,计算过程中这个1应该如何处理。学生可能出现的算式:1、1-1/9-5/9=2、1-(1/9+5/9)= 师

40、:谁来说一说自己的计算思路 生:1可以用假分数9/9表示,这样三个分数的分母都是9,就是9个九分之一减去5个九分之一再减去1个九分之一,结果是三个九分之一是3/9 生:因为分母都相同,所以分母不变,我只把分子相减,结果是3/9 生:我的结果是1/3,得数应该约分成最简分数。 生:我先算出花鸟和人物作品占总数的几分之几1/9+5/9=6/9,然后用1-6/9=3/9=1/3 师:你们的想法非常有道理,能把你的想法用一句话概括一下同分母分数连减的方法吗? 师:同分母分数连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减。(板书) 活动六:巩固练习自主练习1,随意找出其中两道题指名学生说出计算过程(学困生)。自主练习2、3自

41、主完成;自主练习4,同桌交流做题思路在独立完成。活动七:总结评价 师:这节课,同学们能够运用以前所学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掌握了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你们对自己这节课的表现满意吗?分组讨论(在小组中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交流解决问题的思路)总结法则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注:后附达标检测(必做题、选做题、达标分析、补救措施等)达标检测题:一、细心研究1把下列应用题补充完整后再列式计算:(1)一根绳子,第一次用去1/10,第二次用去2/10,_?(2)一根绳子,第一次用去1/10米,第二次用去2/10米,_?2根据学生提的问题进行追问:为什么第二题不能补“还剩多少米?”3师生小结:当

42、分数带上了单位,就表示一个具体的数,如果没有单位就表示一个份数。二、灵活解答1判断:小巧和小亚都喜欢课外阅读。她们看了两本页数不同的书。小巧一天看了哈利波特的1/2,小亚一天看了哆拉A梦的1/2。两人一天共看了1/2+1/2。你认为对还是错?2讨论:这里的两个1/2能否把它们相加?为什么?达标分析:在教学时,承接上一个信息窗的话题引导学生分析信息窗中的内容,了解其中的数学信息,提出以前没解决过的问题引出对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知识的学习,以避免重复解决以前学过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小学当堂达标教学课时教案学校:四女寺镇明德小学 年级:五年级 学科:数学授课人刘振英班级五年级时间201

43、4/3/20课题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教案序号 6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的意义和计算方法。过程与方法:能够熟练正确的进行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或加减混合运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分析和解答用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或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理解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教法学法讲授法、练习法教学手段小黑板达标措施达标检测题板书设计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同分母分数的加减只能分子相加减,分母还是原来的分母。运算结果一定要化成最简分数。整数1可以化成同分母假分数,进行计算。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顺序同整数加减混合运

44、算的顺序相同。教学反思 在教学时,教师上一个信息窗的话题引导学生分析信息窗中的内容,了解其中的数学信息,提出以前没解决过的问题引出对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知识的学习,以避免重复解决以前学过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 学 过 程教 师 活 动学生活动(小组、个人)个人创新 1、填空(1)3/51/5表示()个加()个,一共是()个,就是()。(2)6/74/7表示()个减()个,还有()个,就是()。 2、计算1/6+5/6+1/6= 5/9+2/9+8/9= 7/12+2/12-3/12= 1-1/3-1/3= 3、指名说出同分数分母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4、自主练习5、6、8、10认

45、真审题,注意解题思路,正确列式计算。 5、自主练习7,开火车口答的形式完成,关注学生的熟练程度。 6、自主练习9,指名说出如何正确的填出括号里的数,集体订正。 7、补充练习(1)1-5/9-4/9=(引导学生探索,当分子相减为零时,所得的结果应怎样书写,为什么?) 8、归纳在进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时应注意什么?允许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根据回答提炼重点,概括归纳。(锻炼培养学生的提炼、概括能力,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小结板书: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指名板演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小组合作交流注:后附达标检测(必做题、选做题、达标分析、补救措施等)教 学 过 程教

46、师 活 动学生活动(小组、个人)个人创新同分母分数的加减只能分子相加减,分母还是原来的分母。运算结果一定要化成最简分数。整数1可以化成同分母假分数,进行计算。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顺序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有括号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中,就先算括号内,再算括号外,但括号内计算的结果可以约分时,不必急于约分,等到和括号外的分数计算后,可约简的再约简。注意:同分母分数的加减只能分子相加减,分母还是原来的分母。 运算结果一定要化成最简分数。 整数1可以化成同分母假分数,进行计算。 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顺序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有括号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中,就先算括号内,再算括号外,但括

47、号内计算的结果可以约分时,不必急于约分,等到和括号外的分数计算后,可约简的再约简。 总结法则小组合作交流注:后附达标检测(必做题、选做题、达标分析、补救措施等)达标检测题:1、五年级三个班子分别有24人、36人、42人参加体育活动,要把他们分成人数相等的小组,但各班同学不能打乱,最多每组多少人?每班各可以分几组?2、有20个梨,75个橘子和100个苹果,要把这些水果平均分给几 个小组,并且每个小组分得的三种水果的数目也相同,最多可以分给几个小组?3、有三根钢管,它们的长度分别是240厘米、200厘米和480厘米,如果把它们截成同样长的小段,每小段最长可以是多少厘米? 4、有一个长方体大块,长6

48、0厘米,宽40厘米,高24厘米,如果要切成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这些正方体的棱长最长是多少厘米?达标分析:在教学时,教师承接上一个信息窗的话题引导学生分析信息窗中的内容,了解其中的数学信息,提出以前没解决过的问题引出对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知识的学习,以避免重复解决以前学过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小学当堂达标教学课时教案学校:四女寺镇明德小学 年级:五年级 学科:数学授课人刘振英班级五年级时间2014/3/24课题公倍数、最小公倍数教案序号 7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公倍数、最小公倍数两个概念。过程与方法:理解求最小公倍数的算理,掌握用分解质因数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参

49、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学习和探索的乐趣,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并进一步发展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重点建立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掌握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教学难点建立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掌握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教法学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手段小黑板达标措施达标检测题板书设计最小公倍数4的倍数有:4、8、12、16、20、24、28、32、366的倍数有:6、12、18、30、30、364和6公有的倍数有: 12、24、36其中最小的一个是1218和30的最小公倍数是 233590教学反思在探索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等知识的过程中,积累观察、猜测、归纳

50、等数学活动经验,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会用所学新知解决简单的现实问题,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有条理、有根据的思考。教 学 过 程教 师 活 动学生活动(小组、个人)个人创新 一、铺垫孕伏1导入:这节课我们开始学习有关最小公倍数的知识(板书:最小公倍数)2复习倍数的概念二、探究新知教学例1例1、顺次写出4的几个倍数和6的几个倍数它们公有的倍数是哪几个?其中最小的是多少?4的倍数有:4、8、12、16、20、24、28、32、366的倍数有:6、12、18、24、30、364和6的公倍数有:12、24、36其中最小的一个是121、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意义2、用集合图表示4和6的公倍数3、质疑:两个数的公倍数有什么特点?有没有最大的公倍数?明确:因为每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都是无限的,所以两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也是无限的因此,两个数没有最大的倍数4、反馈练习把6和8的倍数和公倍数不超过50的填在下面的空圈里,再找出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几明确:50以内6和8的公倍数只有2个;如果扩展数的范围,也就是50以外6和8的公倍数则是无限的知名背概念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意义用集合图表示4和6的公倍数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注:后附达标检测(必做题、选做题、达标分析、补救措施等)教 学 过 程教 师 活 动学生活动(小组、个人)个人创新(二)教学例2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