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读书心得

上传人:回**** 文档编号:147212567 上传时间:2022-09-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3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资治通鉴》读书心得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资治通鉴》读书心得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资治通鉴》读书心得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资源描述:

《《资治通鉴》读书心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资治通鉴》读书心得(1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资治通鉴读书心得 资治通鉴宋代著名史学家司马光历时2021年编纂而成的史学巨著,至今为止中国最大的通常编年史,贯古通今,全书294卷,在此分享读书心得。下面是为大家搜集整理的,欢迎大家阅读。篇1晋纪一(公元265公元272)公元265年此时的中国历史已进入后三国时代,蜀汉已经灭亡两年,曹魏在本年的十二月禅在晋,十五年以后,东吴也将一统于晋,江山还是那个江山,豪杰依然是那些豪杰,只是江山的主人这次轮到了司马氏。假如花费部分笔墨来评价一下三国末期三家的君主,其实也是题中应有之义,蜀汉的阿斗,本质上两个字:“苟安”。蜀汉灭亡以后,刘禅受封为安乐公,司马昭对刘禅不太放心,经常试探刘禅,依据汉晋春秋记载

2、:文王(司马昭)和禅宴,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王谓贾充曰:“人之无情,乃可至於是乎!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全,而况姜维邪?”充曰:“不如是,殿下何由并之。”她日,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郤正闻之,求见禅曰:“若王后问,宜泣而答曰先人坟墓远在陇、蜀,乃心西悲,无日不思,因闭其目。”会王复问,对如前,王曰:“何乃似郤正语邪!”禅惊视曰:“诚如尊命。”左右皆笑。对于这么的一段记载,后人对于刘禅的评价是不一样的,有的人说刘禅大智大慧,深通韬晦之道,国灭以后,能活到善终的国君实在是不多见,更多的人说刘禅是一个天良丧尽的不肖子孙,厚颜无耻之极。其实,到底该

3、怎样评价刘禅,我想这和生命的意义相关系,这是一个哲学问题,那就是人到底是为了什么而活着,什么是生活,所谓“生活”就是生下来,活下去,在这个意义上,刘禅是一个成功者,因为她做得很好,不过生命的意义,真的是生下来活下去么?曹魏的末期君主,其实全部不是亡国之君,不过大权旁落,主少国疑,又怎么能不灭亡呢?“既生瑜,何生亮”不是曹魏的君主太弱,而是司马氏太强大了,从司马懿历经司马师、司马昭到晋武帝司马炎,全部是善于权谋,心系天下的明君,精通政治,抚慰天下人心,整理兵马,即使曹操在世,人心已归司马氏,也奈何不了司马氏,更何况这些还未通人事的牌位君主呢?只是,当初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志得意满之时,不知可曾

4、想到,这么一句颠扑不破的真理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历史的策划者,有时候能够打瞌睡,不过历史的结果一定是很公平的。东吴的孙皓,本质上也是两个字“残暴”,孙皓不是通常的末帝,而是集全部末帝罪恶于一体的末帝。以后,晋怀帝司马炽被匈奴所建的刘汉俘虏,押到首全部平阳,皇帝刘聪问:你们司马家自己杀来杀去,是为何啊?司马炽回复:我们家不相互残杀,为您扫平道路,您老再天纵英明,能有机会做皇帝吗?孙皓也是如此做派,即位很快,就大兴土木,强令文武百官入山采木,兴建昭明宫。又派宦官遍行州郡,挑选美女充入后宫。大臣们的女儿必须每十二个月报一次,年纪到了十五六岁的要先让她检阅,看不中的才能够出嫁。后妃、宫女、内侍稍有不如

5、意,立即杀死扔进水里漂走,或剥去面皮,挖出眼睛,砍断双脚。孙皓喜爱狂饮便经常招群臣饮酒,每次全部要强逼大臣喝醉,再命令喝醉的大臣相互揭发她人的过失。大臣无奈,相互攻讦,只要有说过孙皓的闲话的,必死无疑。由此,受邀赴宴的大臣个个胆战心惊,赴宴前全部要和妻子儿女洒泪相别。大臣们不喝不行,可喝多了也不行,总而言之杀你是不需要理由的。在孙皓手下,做忠臣是一定会死掉的,会稽太守车浚,为人清忠,有一年会稽郡发生旱灾,车浚上表请求赈灾。孙皓说“这老儿分明是想树立自己的私恩啊,别让她活了,杀了吧。”尚书熊睦见孙皓酷虐,便婉转劝谏,孙皓嫌直接杀了不解气,派人用刀背敲击她的脑袋,敲得血肉模糊,体无完肤。(写到这里

6、真想说一个字“惨”啊。)由此看来,在孙皓手下拿一份工资,真的不轻易,确实是卖命钱,说实话,孙皓这么的做派,怎么看全部不像是在做皇帝,而是在作孽。估量孙皓是这么想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皇帝即是孽,孽即是皇帝”如此一来,人人大惧,就连东吴宗亲全部吓得胆战心惊,纷纷逃往晋朝避难。东吴国灭以后,孙皓也到了洛阳,做了晋朝的官,其为人处世和西蜀刘禅完全一样,真正是一对活宝。据世说新语“排调”篇记载:晋武帝有一次在宴会上问孙皓:“听说你们南方人好作尔汝歌你能作一首让我听听么?”孙皓不假思索,举起酒杯就口占一绝:“昔和汝为邻,今和汝为臣,上汝一杯酒,令汝寿万春!”孙皓已经没有心肝到这个地步了,我们还能说什

7、么呢?忍着吧。总而言之,三国归晋,是历史的选择,天下大势,分久必合,一个新兴的大一统王朝大晋,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惊喜呢?看似锦绣繁荣的天下,到底会走向何方呢?知道以后历史的大家,想必已是“双泪坠清波”了,因为这段繁荣的时间太过短暂,汉族的祖先注定要经受一次更大的洗礼,差一点亡国灭种啊。当然这是后话了,先放下暂且不提。司马炎最终作了名正言顺的皇帝了,以后被后人称作晋武帝的这位皇帝,在当今社会的名声不是很大,几乎没有些人称她是明君,不过这位仁兄可确实是千古一帝。客观地说在中国帝王明君排行榜中,进不了前十,不过也绝不会跌出十五名以后。一个人做了皇帝,第一件要做的事情是什么呢?有的人说,选美啊。当然,美

8、是要选的,不过需要等一等。有的人说,抚慰天下啊。这就无须你说了,其实一直在抚慰天下。那么要做的事情到底是什么呢?这件事是天下第一大事,很关键,很关键,那就是分封司马氏宗亲在各地为王,请注意后面的一句话,并领有藩地,开府建衙,大家一下子失望了,这太简单了,傻子全部知道啊。其实不然啊,其实不然啊(感慨一下,加重一下语气),写到这里就引出了一篇绝大的话题,其实这个问题,困扰了中国王朝历史几千年,这个问题就是,中央和地方的权力分配问题。晋武帝急于分封司马氏宗亲在各地为王,是因为她总结历史发觉,曹操当年篡汉成功的关键原因是,东汉的宗亲在地方没有实权,朝廷除了掌握中央政权之外,在地方并没有强有力的奥援,而

9、司马氏篡曹魏则同出一辙,假如曹魏宗亲,在多个关键地方,拥有强大的实力。那么天下就不会被司马氏轻易篡夺。想到这里,篡权出身的司马炎满身一激灵,可怕啊。还等什么,立刻封王,让司马氏宗亲,在地方拥有强大的实力,来拱卫朝廷,不过司马炎没有想到,这正为以后的“八王之乱”埋下了祸患,确实,她人是没有实力来争夺你的江山了,不过你们司马家就真的铁板一块么?其实历史不是没有给晋武帝机会,西汉的吴楚七国之乱,就充分说明了,地方实力过于强大,是会造反的,只可惜从晋武帝的出身来看,她当然是不轻易想到这一层的。就此我们能够再深入的讨论一下,中央和地方的权力分配问题,因为这个问题是我们国家几千年奴隶、封建王朝没有找到正确

10、处理方法的难题。首先,大多数人是赞同中央集权的,不过中央过分集权也会带来部分问题,因为地方上毕竟是会发生部分事情的,不过呢,处理事情的权限毕竟要请示中央,过去的通信也不发达,这么一来,耽搁的时间长了,极易酿成民变和边患,历代的农民起义就说明了这个问题,张角、黄巢、洪秀全等人,就是占了这么的一个廉价,另外中央集权也轻易造成军队战斗力弱化的问题,如东汉,赵宋,大明(永乐以后),权力在中央,将领的频繁调动,造成了兵不识将、将不识兵的问题,就无从提升军队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所以一旦碰到异族入侵,后果就不堪设想了。其次,把权力大幅的下放给地方能够不能够呢?部分问题处理了,民变和边患消除了,军队的战斗力也比

11、较强悍,边陲无患,地方绥靖。不过一个更大的问题出现了,伴随地方实力的逐步膨胀,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越来越差,最终到了尾大不掉的局面。再想腾出手来,收拾地方,怕就只能以刀兵相见了。总而言之地方权力过大,十有八九到了最终是要造反的,历史上这么的例子太多了,西汉的吴楚七国之乱,西晋的八王之乱,唐朝的安史之乱,明早期的永乐靖难,清早期的三藩之乱和清末期的各省独立,民国的军阀等等。因此怎样处理中央和地方的权力分配问题,实在是历代中国王朝,最为头痛的问题。晋武帝分封司马氏宗亲为王,看起来好像是题中应有之义,不过这个问题的实质,却是如此的深刻,这也是西晋王朝快速衰落和灭亡的最直接的原因。从这个层面来看,不管是

12、国家、还是地方、还是个人,必须知道权力该怎样分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其实就是政治生活的全部。当然身处公元265年的晋武帝司马炎,不会想到这么多的问题,属于她的历史舞台,还有相当的一段时间,暴风雨终究回来,不过最少暴风雨现在还没有到来,西晋王朝的欣欣向荣,大臣们的励精图治仍将继续。篇2从2021年奥运会开始到现在,历时近三年,最终将资治通鉴看完。最初看此书仅是想读点历史作为调剂,但在看的过程中逐步发觉,此书的意义远胜过单纯的了解历史。开始时并没有看完的计划,只是用的一个电子词典看。不过有很多复杂的字电字词典显示不出来,遂换为手机阅读,不太正式,只是抱着消遣的心态。但以后体会此书的意义后,用手机

13、看也还习惯了。前两年比较忙,就这么有空时断断续续在手机上翻翻,一直看到了宋纪,靠近二分之一的篇幅。去年下半年开始有了大把时间,最终买了岳麓书社的版本,一直看到最终。三年间发生了很多事,此时回首,初读此书时的情景已不太清楚。最早还记得信陵君的命运,平原君善辩的门客公孙龙。而到现在的“太祖皇帝”横空出世,读者隔了三年,历史却已过去千年光阴。最终温公的进书表上写到:“臣今赅骨癯瘁,目视昏近,齿牙无几,神识衰耗,现在所为,旋踵遗忘。臣之精力,尽于此书。”编这部书花费了她十九年,其感慨确然更胜我等阅者。资治通鉴是当之无愧的鸿篇巨制。以前所看的任何一部书,全部没能够跨度时间长达如此之久。将千年中多个人物的

14、命运浓缩在一部书中,其所带来的振憾,远非通常讲一两个主角命运的书籍可比。一千三百年,无数的风流人物贯穿其中。伟大的人物确实推进并书写着历史,通常的人也在其中饰演了自己不可或缺的角色。然而在这漫长的一千三百年中,任何的伟大风流,又能够延续多久?任何一个英雄,从她诞生到建功立业,到最终的逝去,最多不过几卷的篇幅。在她以后,又有新的人物不停诞生,不停殒落。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个人的光辉全部是如此短暂。纵使能略有所成,进而荫及子孙,又算得了什么?开国的帝王混壹四海,号令天下,但真又能保江山几何?子子孙孙,也终有为阶下囚的一天。刘邦要求“非刘氏不得王”,但也止不住汉献帝的悲剧。李世民英武盖世,又怎料得到子

15、孙为无赖出生的朱温诛杀。大燕开国,雄据东北,一时风头无两。但数百年后的女真契丹,又有谁还会念及当年慕容氏的荣光?蜀地天险,历公孙述、刘备、李特、王建、孟知详,最终谁能长保一姓王朝?江南世家,门阀大姓,屡经岁月涤荡,风流最终也被雨打风吹去。读通鉴的历程,正如桃花扇里唱的:“眼看她起朱楼,眼看她宴贵宾,眼看她楼塌了!” 全部的人和事在历史的长河中全部微如星火,转瞬即逝,太渺小,太渺小。看透这一切,人真的应该更豁达。 就如六尺巷的启示一样:“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资治通鉴所载,多为政治史,更是一部斗争史,将中国人的政治传统淋漓尽致地展现。因为这一政治传统直到今天也未改变多少,所以资治通鉴

16、经世致用的意义仍然巨大。本朝太祖和蒋先生全部曾是本书的读者,对她们而言确实起到了“资治”的作用。而通常的读者,从中看透中国式政治的关键,不管在哪一领域,全部会更了解中国人社会的游戏规则,行事方法。中国人的特点是,对不是最正大光明的东西全部不愿意宣讲,所以很流行“潜规则”,也就是很多东西不会讲出来的,要你自己来感悟。即使是教材上节选资治通鉴,也是一篇很励志,很主动,很正面的孙权劝学,而不是暴露政治角力艰险的段落,以后者恰恰才是通鉴真正的意义所在对历史的真相毫不隐讳,对人性的丑恶毫不回避,用一千三百年不间断的历史揭露了人类社会的残酷本质。我们总喜爱认为,天下原来应该是安定的,每个人全部恪守自己的职

17、责,贤者见用,庸者见疏,罪者见诛。而且人间自有正义在,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苍天有眼。但事实却是,在这一千三百年中,正义失衡,奸臣当道,杀戮四起才是经常的事,而真正朝纲正直,天下生平的年代只有短短几次,就跟抽彩票一样,几乎指望不了。这个社会,就好像是一个破罐子一直在破摔一样,其实一向全部没好过,但只要不没摔碎,它就能够一直摔下去。所以哪怕“中州丧乱,民存者仅百之二三”,但只要这一小部分存活下去了,她们又还能够继续建立政权,重复那些悲喜剧。儒家喜爱歌讼远古完美的“三代”,而通常人也总说“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然而“三代”在哪里?人人修德化的“古”又在哪里?通鉴的记载足以让这些童话破灭,世道几乎一直

18、全部是不好的,生灵几乎总在涂炭,而那些稀有的、短暂的治世也仅是差强人意而已。现实就是这么残酷,通鉴让人勇于面对现实,接收现实,而不是沉醉在对那些未曾有过的理想社会的歌颂中。诚然我们期望社会能够变得更理想,我们也应该为此努力。但假如现在的社会还不够理想,那也是正常的,可能应该更心平气和,而不是一味埋怨。听说温公当编成此书后,写作班子之外只有一个人借去完整地看了一遍,令她对很失望。两年后温公逝世,对于此书的巨大影响再也无法得悉。“资治通鉴自成书以来,历代帝王将相、文人骚客、各界要人争读不止。点评批注资治通鉴的帝王、贤臣、鸿儒及现代的政治家、思想家、学者不胜枚举、数不胜数。”假如温公逝世后很快的徽宗

19、之世,君臣皆能通晓此书,何至于朝纲紊乱,最终国破南渡,君臣为虏?而千年后在华夏掀起大风浪的毛先生,却正是因为读此书十七遍,最终混壹四海,君临天下。在当今信息化社会,需要吸收如此多知识的时候,资治通鉴这么的古书仍然是为大家推崇的必读之书,足以证实其价值经久不衰。青史留名不过略为后人所知,温公作青史而流传,胜之远矣。而且只要中国人的精神关键不变,通鉴的价值还会继续保持下去。它并不是什么普及读物,不会像三国水浒一样拥有大量的通俗读者,因为它精深的政治智慧一点也不通俗。但伴随时间的流逝,读通鉴的人一定会越来越多。再过一千年,两千年,其风采仍会有没有数的以后人评说。篇3资治通鉴宋代著名史学家司马光历时2

20、021年编纂而成的史学巨著。至今为止中国最大的通常编年史,贯古通今,全书294卷,上起周威烈王姬午前42021年,下迄周朝显得959年,包含了1362年的历史文学,约300万字。泱泱华夏千年历史,史书之长历任王储不可能读得完,所以司马光将历时中的经验总结编纂进献给皇帝,公其借鉴。以分析历史角度讲述历代贤君明主治国待臣之道,言简意深。书中精湛之处比比皆是,让人拍案叫绝。借古讽今,借故说今将历史事件作为实例向君王讲述治国之道,比如楚汉之争,作为象棋的起源,从而为千秋百代提供了治国平天下的战略倚策。刘邦项羽的斗智斗勇,张良韩信的英勇谋略。通鉴中统计刘邦虽少,人物的丰满度足以令读者明确。对比手法的利用

21、更是锦上添花。刘邦为人的豁达易交;更反应了项羽的多疑,优柔寡断,她的心胸狭隘直接造成了她的失利。资治通鉴中详细的描述了垓下之战,项羽战败以后并未轻言放弃,反而镇静自若,一改原先的多猜忌,偏听偏信,充分地表示了英雄末路之时的悲壮景象,当然这种折回之笔在通鉴中经常见到。在楚军节节败退的情况下也能够看到刘邦和韩信、彭越等大将之间的君臣关系出现了丝丝的裂痕,这也最终造成了,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结局。巫蛊之祸,也叫戾太子事件,戾太子原名刘据,汉武帝嫡长子,卫皇后所生,武帝朝前期,卫家显赫一时,皇后受宠,刘据地位稳定,后因卫家衰败后继乏人,曾经显赫的卫家光芒逐步衰退。武帝子嗣原来越多,太子天生性格温纯,和汉武帝性格大异。武帝晚年遭遇一次朋党之争,自然波及到了卫氏一族和隶属国人直接的正面冲突,刘据作为事件的牺牲品,“智者不敢言,辩士不敢说,臣窃痛之!唯陛下宽心慰意,少察所亲,毋患太子之非,亟罢甲兵,无令太子久亡!臣不胜惓惓,出一旦之命,待罪建章宫下!”司马光在本章的最终对当朝天子提出劝诫“左右前后无非正人,出入起居无非正道,然犹有淫放邪僻而陷于祸败者焉”借故解今的意味不言而喻。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