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防御机制

上传人:daj****de2 文档编号:147208403 上传时间:2022-09-0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0.6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心理防御机制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心理防御机制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心理防御机制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资源描述:

《心理防御机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防御机制(2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心理防御机制心理防御机制(psychological defense mechanism) 是指 个体面临挫折或冲突的紧张情境时,在其内部心理活动中具 有的自觉或不自觉地解脱烦恼,减轻内心不安,以恢复心理 平衡与稳定的一种适应性倾向。心理防卫机制的意义,积 极的意义在于能够使主体在遭受困难与挫折后减轻或免除 精神压力,恢复心理平衡,甚至激发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激 励主体以顽强的毅力克服困难,战胜挫折。消极的意义在 于使主体可能因压力的缓解而自足,或出现退缩甚至恐惧而 导致心理疾病。目录定义(一)逃避性防卫机制概述1、压抑2、否定3、退回4、潜抑(二)自骗性防卫机制概述1、反向2、合理化3、仪式与

2、抵消4、隔离5、理想化6、分裂(三)攻击性防卫机制概述1、转移2、投射(四)代替性防卫机制概述1、幻想2、补偿(五)建设性防卫机制概述1、认同2、升华自我受到超我、本我和外部世界三方面的胁迫,如果它 难以承受其压力,则会产生焦虑反应。然而焦虑的产生,促 使自我发展了一种机能,即用一定方式调解冲突,缓和三种 危险对自身的威胁。既要使现实能够允许,又要使超我能够 接受,也要使本我有满足感,这样一种机能就是心理防御机 制。我们可以把防卫机制的类型分为十六种,属五大类。(一)逃避性防卫机制概述这是一种消极性的防卫,以逃避性和消极性的方法去减 轻自己在挫折或冲突时感受的痛苦。这就像鸵鸟把头埋在沙 堆里,

3、当作看不见一样。这类防卫机制有以下四种形式: 1、压抑(repression)压抑是各种防卫机制中最基本的方法。此机制是指个体 将一些自我所不能接受或具有威胁性、痛苦的经验及冲动, 在不知不觉中从个体的意识中排除抑制到潜意识里去作用。 是一种:“动机性的遗忘”(motivated forgetting),个体在面 对不愉快的情堵时,不知不觉有目的地遗忘(purposefulforgetting),与因时间久而自然忘却(natural forgetting)的情 形不一样。例如,我们常说:“我真希望没这回事”,“我不要 再想它了”,或者在日常牛活中,有时我们做梦、不小心说溜 了嘴或偶然有失态的行

4、为表现,都是这种压抑的结果。压抑作用,表面上看起来我们已把事情忘记了,而事实 上它仍然在我们的潜意识中,在某些时候影响我们的行为, 以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做出一些自己也不明白所做的 事情。例如,李老师的岳母相当势利,又爱挑剔,由于她一 直觉得李老师配不上自己的女儿,故此多年来每次见到李老 师就总是冷嘲热讽的,令李老师十分难受和尴尬。上星期日 李太太生下第一个儿子,于是请李老师通知各至亲好友。李 老师忙碌地打了一连串电话后,在与太太复核有无遗漏时, 才骤然发觉自己居然忘了致电岳母大人。 李老师用“压抑” 的防卫方式来逃避面对岳母的痛苦。压抑有时也会导致失去 记忆,例如,有一些曾遭受极悲伤或目

5、赌惊恐事件的人,会 把那次经历忘得一干二净,无法再回想起来。比如战场上的 士兵、从火里逃生的人、失恋的人.在事件过后,以失去 记忆来免去面对的痛苦与悲伤。例如,春娇与男人志明交往 了三年,订婚的前夕,忽然志明变心了,母亲知道春娇十分 爱志明,担心她想不开,就好言安慰她,焉知春娇说:“志明 是谁?你能不能告诉我到底发生什么事情?我和他是什么 关系?为什么我一点也想不起来? ”春娇所用的防卫方式是 “压抑”。当然不是每一次的压抑都会导致失去记忆,只有个 人主观认定极端可怕的经历,才会导致失去记忆。精神分析 学派主张将潜意识意识化,以了解影响我们行为的因素。不 过有些事情还是“忘记了最好”。若一定要

6、找回那“失去的记 忆,通常也会找回那“失去的哀伤”。2、否定(denial)否定是一种比较原始而简单的防卫机制,其方法是借着 扭曲个体在创伤情境下的想法、情感及感觉来逃避心理上的 痛苦,或将不愉快的事件“否定”,当作它根本没有发生,来 获取心理上暂时的安慰。“否定”与“压抑”极为相似。唯“否定” 不是有目地的忘却,而是把不愉快的事情加以“否定”。这种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譬如,小孩子闯了祸, 用双手把眼睛蒙起来,就像沙漠中的驼鸟,敌人迫赶逼迫在 眼前,无法面对,把头埋于沙堆中,当做没这回事一样,都 是一种否定的表现。又如春娇与男友志明交彳主了三年,在订 婚的前夕,忽然志明变心了,母亲知道春

7、娇十分爱志明,担 心她想不开,就好言安慰她,焉知春娇说:“其实不结,她好, 我一向也在担心结婚后怎能家庭与事业兼顾.。”春娇用 “否定”的防卫方法来逃避现实的痛苦。许多人面对绝症,或亲人的死亡,就常会本能他说“这不 是真的,用“否定”来逃避刀距大的伤痛。其他如“眼不见为 净”、掩耳盗铃”,都是否定作用的表现。抽屉心理学家Lazarus在对即将动手术的病人所作的研究中 发现,使用否认并坚持一些错觉的人,会比那些坚持知道手 术一切实情。精确估算愈后情形的人复原的好。因此,Lazarus 认为“否认”(拒绝面对现实)和错觉(对现象有错误的信念) 对某些人在某些情况下是有益健康的。但Lazarus也指

8、出, 否认与错觉并不是适用于每一种情况(例如,有些妇女拒绝 承认她们的乳房有硬块,可能是癌症的预兆而大迟去就医)O 不过在无能为力的情况时,否认与错觉仍不失为有效的适应 方式。3、退回(regression)退回是指个体在遭遇到挫折时,表现出其年龄所不应有 之幼稚行为反应。是一种反成熟的倒退现象。例如,已养成 良好生活习惯的儿童,因母亲生了弟妹或家中突遭变故,而 表现出尿床、吸吮拇指、好哭、极端依赖等婴幼儿时期的行 为。根据勒温等人的研究,认为二至五岁的儿童遭遇挫折而 表现退回行为(regressive behavior),平均要比实际年龄倒退 一年或一年半。退回行为不仅见于小孩,有时也发生于

9、成人。 例如,平常如有重大事情发生时,有时我们会大叫一声 妈 呀!,或夫妻吵架,妻子跑回娘家向母亲哭诉,都是退回的 行为。自从知道丈夫有了外遇之后,每当其夫要外出时,她 就在地上大哭大叫,一直到丈夫答应不外出为止。有一女学 生,自从被班上同学嘲笑后。每当要上学时,就会肚子痛而 无法上学。有一教师在成长过程中被母亲管教得十分严格, 加上母亲的蛮横无理,令她对权威人物产生极大的恐惧,甚 至到她成年后,虽然学有所长,但在权威人物面前,她就会 变得毫无主张,就如在任教的学校,她是一位极受欢迎的教 师,但校长每次约见她,却总感到毫无自信;因为每次见她, 她不但张皇失措,而且校长每要求她做任何事,她都说不

10、会 做,要求校长教她,并请求校长详细告诉她如何做;所有表 现,就像一个无知愚昧的小女孩。上述三例中的“在地上大哭 大叫”、“肚子痛”、“极端依赖”,都是一种退回行为。当人长大成人后,本来应该运用成人的方法和态度来处 理事情,但在某些情况中,由于某些原因,采用较幼稚的行 为反应,并非不可。例如,做父亲的在地上扮马扮牛给孩子 骑,做妻子的偶然向丈夫撒娇等,偶然倒退,反而会给生活 增添不少情趣与色彩。但如常常“退化”,使用较原始而幼稚 的方法来应付困难,而已利用自己的退化行为来争取别人的 同情与照顾,用以避免面对现实的问题与痛苦,其退化就不 仅是一种现象,而是一种心理症状了。4、潜抑在佛洛伊德精神分

11、析中描述为心理防御机制的一种表 现,是指个体把意识中对立的或不能接受的冲动、欲望、想 法、情感或痛苦经历,不知不觉地压制到潜意识中去,以至 于当事人不能察觉或回忆,以避免痛苦。比如“俄狄浦斯情结”、偷窥冲动等与意识层面(包括社 会道德等约束和信条)决然冲突的心里力量,不被意识接受 无法进入意识层面活动,但他们仍然在潜意识层面有力活跃 着,只不过是已经不能被意识觉察而已。在日常生活中,某些事情的发生,往往会触发我一些感 受,通常我们会作出自然与直接的表达,但在特别的情况, 我们的反应会不寻常,基于各种原因,很可能我无意识地已 将真正的感受作了压抑。例如:丁校长是个汽车爱好者,惜 车如命,太太常常

12、取笑他简直将自己的汽车当作了儿子。一 天早上,当他在赶往教育局参加会议时,不幸发生了交通意 外,他的车子被尾随的客货车碰撞了一下。当时丁校长只是 下车随便望望被撞毁的车尾部分,然后便冷静地匆忙与对方 交换通讯电话,在抄下对方的车牌后,就马上开车驶往教育 局,同时,再集中精神构思在会上个人要作的重要陈词。在 这事件中,由于撞车时是八点三十二分,二十八分钟后会议 就要开始,而重要的事情亦急待决定,丁校长一反常态的表 现,只是因为他采用了潜抑防卫机制。编辑本段(二)自骗性防卫机制概述此类防卫机制含有自欺欺人的成分,也是一种消极性的 行为反应。它含有反向作用,走向另一极端,邪派的会扮成 极正派的,去瞒

13、过自己和别人。合理化作用的,总会为自己 找出些理由来自辩。抵消作用的,同合理化作用相似,但不 单独用理论来自卫,而是加上具体的运用。隔离、理想化及 分裂等作用也是运用技巧的方法来欺骗自己或别人。以上六 种,也是人们常运用的防卫方法。以下我们详细阐明,明白 了,可以协助我们了解自己或他人行为的背后动机。1、反向(reaction formation )当个体的欲望和动机,不为自己的意识或社会所接受 时,唯恐自己会做出,乃将其压抑至潜意识,并再以相反的 行为表现在外显行为上称为反向。换言之,使用反向者,其 所表现的外在行为,与其内在的动机是成反比的。在性质上, 反向行为也是一种压抑过程。例如:一位

14、继母根本不喜欢丈 夫前妻所生之子,但恐遭人非议,乃以过分溺爱、放纵方式 来表示自己很爱他。又如一位好吃糖,但被告诫吃糖会蛀牙, 且不为妈妈所喜欢的女孩,每每与母亲逛超市,总指着糖果 对母亲说:“不可以吃糖,吃糖会蛀牙,且妈妈不喜欢。”有 一首歌,曲名叫做我的心里没有他,这首歌从头到尾, 都一直在强调“我的心里只有你,没有他,如果“你”也懂得一 点“反向”防卫机制的话,你就该了解他的心里到底有没有 “他”了。其他如我国“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故事与俗语“赶狗人 穷巷”、“以退为进”都是反向的表现。通常使用“反向”者, 本身对于自己在使用此机制一无所知,而非“口蜜腹剑”、“笑 里藏刀”,或“假仙”刻意

15、而为。反向行为,如使用适当,可帮助人在生活上之适应;但 如过度使用,不断压抑自己心中的欲望或动机,且以相反的 行为表现出来,轻者不敢面对自己,而活得很辛苦、很孤独, 过度使用将形成严重心理困扰。在很多精神病患者身上,常可见此种防卫机制被过度使用。2、合理化(rationalization )当个体的动机未能实现或行为不能符合社会规范时,尽 量搜集一些合乎自己内心需要的理由,给自己的作为一个合 理的解释,以掩饰自己的过失,以减免焦虑的痛苦和维护自 尊免受伤害,此种方法称为“合理化”,换句话说,“合理化” 就是制造“合理”的理由来解释并遮掩自我的伤害。事实上, 在人生的不同遭遇中,除了面对错误外,

16、当我们遇到无法接 受的挫折时,短暂的采用这种方法以减除内心的痛苦,避免 心灵的崩溃,并无可厚非,有句话说:“得意时是儒家,失意 时是道家”,就是一种适应生活的哲学。更何况在找寻合理” 的理由时,也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过,个人如常使 用此机制,借各种托词以维护自尊,则不免有文过饰非,欺 骗别人也欺骗自己之嫌,终非解决问题之道。很多强迫型精 神官能症(obsessive neurosis)和幻想型精神病(paranoid psychosis)患者就常使用此种方法来处理其心理问题。一般,“合理化”可分为三种方式:(1)酸葡萄(sour grapes)当自己所追求的东西因自己能力不够而无法取得时

17、,就 加以贬抑和打击,称为酸葡萄。此机制是引申自伊索寓言 (Aesop,s fab1e)里的一段故事,从前有一只狐狸走进葡萄 园中,看到架上长满了成熟葡萄,它想吃,但因架子太高, 跳了数次都摘不到,而无法吃到葡萄,它就说那些葡萄是酸 的,它不想吃了。其实葡萄是甜的,它因吃不到,而说葡萄 是酸的。在日常生活中像这样的例子很多,例如,一个体育 能力差的学生,说只有四肢发达的人,才会喜欢体育;容貌 平凡的女子特别爱说“自古红颜多薄命,“红颜是祸水”;追不 到女朋友的男孩说“这种女人品德不端、水性杨花,嫁给我, 我都不要”。(2) 甜柠檬(sweet lemon)与酸葡萄相反的,另一种自卫机制是甜柠檬

18、,此方法是 指企图说服自己和别人,自己所做成或拥有的已是最佳的抉 择。上述伊索寓言里所说的那只狐狸,后来走到柠檬树旁, 因肚子饿了,就摘拧檬充饥,而且边吃边说柠檬是甜的,其 实拧檬味道是酸涩的。引申到我们面对生活中所发生的一些 不如意的事,有时我们也会像这只狐狸一样,努力去强调事 情美好的一面,以减少内心的失望和病苦。如,娶了姿色平 平的妻子,说她有内在美;嫁给木呐寡言的丈夫,说他忠厚 老实;孩子资质平庸,说他“傻人有傻福”。这种“塞翁失马, 焉知非福”、“知足常乐”的心态,有时适当地运用,能协助我 们接受现实,但这种方法,如过分使用,会妨碍我们去追求 生活的进步。(3) 推诿(project

19、ion)此种自卫机制是指将个人的缺 点或失败,推诿于其他理由,找人担带其过错,个人心灵之 平静。例如,学生考试失败,不愿承认是自己准备不足,而 说老师教得不好、老师评卷不公或说考题超出范围;战败的 将军不愿承认战败是因自己策略运用错误,而说是“天亡我 也,非战之过”。打人说是自卫;喜欢应酬、饮酒作乐,说是 为了生意或工作在联络感情;球赛输了,说场地不好,裁判 不公;老师体罚学生,说。爱之深,责之切。这些都是一种推 诿用。有一句台湾俚语:“不会划船说溪窄。”很传神地表现 推诿作用。3、仪式与抵消(ritual and undoing)无论人有意或无意犯错,都会感到不安,尤其是当事情 牵连他人,令

20、他人无辜受伤害和损失时,的确会很内疚和自 责,倘若我们用象征式的事情和行动来尝试抵消已经发生的 不愉快事件,以减轻心理上的罪恶感,这种方式,称为仪式 与抵消。例如:一位有了外遇的丈夫,买轿车、送钻戒给妻 子来消除心中的罪恶感,并且以这个行动来证明他是个尽责 的丈夫;又如:一位工作繁忙无暇陪孩子的父亲,提供孩子 最好的物质来消除心中愧疚感,并目似这个行动来证明他是 照顾孩子的。另外新年时节,打破东西说“岁岁平安”也是一 样,都是采用“仪式与抵消”的防卫机制。有些心理疾病,是由此机制的过度使用而造成。有一因 自卫不慎杀死人的中年妇人,患有强迫洗手症(每天洗手二 十多次,且每次洗手时间长达二十多分钟

21、,其手部皮肤近乎 溃烂)。后经心理治疗,发现其强迫洗手症是来自干她的不 慎杀人所引发的罪恶感。她认为她的双手沾满血腥,是污秽 肮脏的,因此,她无法控制自己不断想洗手的念头与行为(事 实上她想洗去的是自己的内疚),她以洗手来减轻内心的罪 恶感。4、隔离(isolation)所谓“隔离”是把部分的事实从意识境界中加以隔离,不 让自己意识到,以免引起精神上的不愉快。最常被隔离的是 与事实相关的个人感觉部分,因为此种感觉易引起焦虑与不 安。如人死了,不说死掉而用“仙逝”、“长眠”、“归天”,或“去 苏州卖鸭蛋”,个体在感觉上就不会因“死”的感觉而悲伤或有 不祥的感觉。又如:谈恋爱的男女,为减少肉麻的感

22、觉,不 说“我爱你”,而改用“I love you”代替。另外有人把“厕所”说 成“上一号”或“去唱歌”,也是一种隔离。“隔离”是把“观念” 与“感觉”分开,很多精神病患者常有此现象;因此,在心理 治疗过程当中,心理治疗者常注意观察病人使用“隔离”的情 形,以发现、发掘问题症结之所在,而进行治疗工作。5、理想化(idealization)在理想化过程中,当事人往往对某些人或某些事与物作 了过高的评价。这种高估的态度,很容易将事实的真相扭曲 和美化,以致脱离了现实。例如:方老师常常在朋友面前称 赞自己的女朋友盈盈如何貌若天仙,以致大家都渴望早日可 以见见他口中的美人。在上周日大伙儿一同去旅行时,

23、方老 师手拖着一位又矮又瘦,相貌极为平凡的女士出现了。当他 热烈地向众人介绍那女士就是盈盈时,每个人都失望了。在 这事件中,方老师是将自己的女朋友理想化了。6、分裂(dissociation)有些人在生活中的行为表现,时常出现矛盾与不协调的 情况。且有时在同一时期,在不同的环境或生活范畴,会有 十分相反的行为出现。在心理分析中,我们可以说他们是将 意识割裂为二,在采用分裂防卫机制。例如:富甲一方的田 先生不但是一位社会知名的慈善家,他的妻子和三位早已成 材的儿女,都常常在朋友面前称赞他是一位难得的慈父,品 德情操,都令他们景仰。但是,在他的工作中,他对自己的 下属却十分苛刻,冷酷无情,为此人人

24、都批评他是刻薄成家 的。至于在商场上,他更加是投机取巧,唯利是图,也绝无 道义可言。田先生井非虚伪,只是他在生活,采取了分裂保卫 机制。编辑本段(三)攻击性防卫机制概述人心里产生不愉快时,但又不能向对象直接发泄,便会 利用转移作用,向其他对象以直接或间接的攻击方式发泄, 或把自己的不是转嫁到别人身上,并判断他人的对错。这类 防卫机制有两种方式转移和投射。1、转移(displacement)转移是指原先对某些对象的情感、欲望或态度,因某种 原因,(如不合社会规范或具有危险性或不为自我意识所允 许等)无法向其对象直接表现,而把它转移到一个较安全、 较为大家所接受的对象身上,以减轻自己心理上的焦虑。

25、例 如:有位被上司责备的先生回家后因情绪不佳,就借题发挥 骂了太太一顿,而做太太的莫名其妙挨了丈夫骂,心里不愉 快,刚好好小孩孩在旁边吵,就顺手给了他一巴掌,儿子平 白无故挨了巴掌,满腔怒火地走开,正好遇上家中小黑狗向 他走来,就顺势踢了小黑狗一脚,这些都是转移的例子。其 他如:“打狗看主人”、“爱屋及乌”、“不看僧面看沸面”记得 绿罗裙、处处怜芳草”“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等,都是转 移的例子。转移不一定只出现在负面的感受上(如憎恶、 愤怒等),有时正面的感受(如喜爱等)我们也会作出同样 的处理。例如:一位结婚多年,膝下尤虚的老师,将其全部 心力用于关怀他的学生,就是正面转移的例子。转移的

26、目标 有时也会有类似的情形发生。例如:一个无故被责怪的学生 说,“所有的老师都是不明事理的”一个无故挨警察责打的 人说,“凡是警察都是坏人”。转移有多种,有替代性对象(或目标)的转移、替代性 方法的转移、情绪的转移。例如:有一对夫妇因感情不睦而 协议离婚。离婚后一女一子归父亲扶养,但父亲因工作关系, 将其子女寄养在台湾南部祖父母家中。祖父母对待男孩的态 度非常严格苛刻,常常无缘无故地打他,而对女孩则完全不 一样,疼爱有加。致使男孩心中不平而离家出走,后经其父 寻回但仍寄居在祖父母家中,但回到祖父母家中后,男孩即 开始出现破坏家中物品,且割破自己衣物、自残等行为。后 经家族治疗,始发现其祖父母对

27、男孩的母亲坚持离婚致使家 庭破裂,心生不满,而在不知不觉间将不满之情绪发泄到长 得像母亲的男孩身上。此例中,祖父母使用了替代对象的转 移讨(如祖父母将对男孩的母亲之不满移至男孩身上),情 绪性的转移(如祖父母严格苛刻地对待男孩),而男孩则使 用了替代性方法的转移(如以自残之内向攻击来达到直接攻 击的目的)。在精神分析治疗学派中,治疗者和当事人间的 关系是一种移情关系(transference),此移情关系是精神分析 治疗学派的核心。意指当事人将过去潜意识中的正向情感、 负向情感和幻想转移到治疗者身上,此种移情关系也是转移 作用的一种。而在日常生活中,有不少人也有转移的情形产 生。事实上,转移使

28、用得当,对社会及对个人都有益。例如: 中午丧子的妇人,将其心力转移于照顾孤儿院的孤儿。但有 些如战场上的士兵,因受不了战争的残酷,眼见自己同伴一 个一个倒下,而转移成生理失明一一、症状;或有些人在生 活中受到不公的待遇,被激起报复、仇恨的心将其偏激心态 移转至一无辜的人。例如有一则发生在美国社会的真实新 闻,说有一个失恋的青年人,因其女友弃他而去,心生怨恨, 便以杀人泄恨,在其被逮捕前连杀了十多位与其女友相似的 人。总之,转移,应用得当,对己、对人、对社会都会有帮 助,否则易造成伤害。2、投射(projection)精神分析学者认为投射是个体自我对抗超我时,为减除 内心罪恶感所使用的一种防卫方

29、式。所谓“投射”是指把自己 的性格、态度、动机或欲望,“投射”到别人身上。有一首诗“我 见青山多妩媚,谅青山见我亦如是”,及庄子与惠施临渊羡 鱼的故事,都是投射的例子。弗洛伊德于1894年提此概念,用以分析及了解“说者的 内心世界”。著名的罗沙克人格测验就是以墨汁投射图来分析 人的内心所思所想,其他投法如,主题统觉测验、文章完成 测验、绘图挫折测验等皆属之。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投射”的情形也很普遍,亦是人际 交彳主的一种方法。不过在防卫机先让,“投射”含有一种特殊 的涵义,即个体将自己的某种罪恶念头,或有某种恶习,反 向指斥另认有这种念头或恶习;或者把自己所不能接受的性 格、特征、态度、意念和

30、欲望转移到别人身上,指责别人这 种性格的恶劣及批评别人这种态度和意念的不当。投射能让 我们利用别人作为自己的“代罪羔羊”,使我们逃避本该面对 的责任。例如:一个在潜意识里对自己女秘书有:非分之想 的上司,却推说她在勾引他(如,一个工作余暇以看色情影 片和寻花问柳以排遣时间的人,每逢与人交谈则,他总是在 批评同事闲谈时离不了色情与女人,令他十分厌恶,其他如 “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都是一种投射的表现。此种机制可 以保护个人内心得以安宁,但会影响个体对事情的正确观察 和判断能力,并易造成人际关系上的问题,对个人缺乏建设 性的功能,例如:有些不良少年,别人无意中看他一眼,他 就动手打人,认为别人瞧不

31、起他,这都是投射因素使然。患 有妄想迫害症(Daranoid psychosis)的病人,亦多采用此 机制,他内心憎恨别人,却疑神疑鬼,无中生有他说别人要 杀害他。编辑本段(四)代替性防卫机制概述代替性防卫机制是用另一样事物去代替自己的缺陷,以 减轻缺陷的痛苦。这种代替物有时是一种幻想,因为现实上 得不到实体的满足,他便以幻想在想像世界中得到满足,有 时用另一种物件去补偿他因缺陷而受到的挫折。这类防卫机 制分幻想型和补偿型两种。1、幻想(fantasy)当人无法处理现实生活中的困难,或是无法忍受一些情 绪的困扰时,将自己暂时离开现实,在幻想的世界中得到内 心的平静和达到在现实生活中无法经历的满

32、足,称为“幻想”。 与常说的“白日梦”相似,例如,工人柯金上班时,被领班无 理地骂了一顿,十分愤怒,但位居人下,无法可施,同家途 中,他买了一张爱国奖券,吃饭时与大太闲谈时说:“如果中 了奖,他要自己开间工厂,重金将领班请来,然后给他颜色 看,令他受辱.”谈着谈着,柯金轻松多了,他用的方法就 是“幻想”。意义治疗法创立者弗兰克尔,曾在第二次世界大 战期间,在集中营待了四年之久,他发现能从集中营活着出 来的人,与其是否年轻力壮无多大关系,最主要的是对未来 有“憧憬”(亦即以幻想未来远景,来支持自己忍受目前的苦 难)。幻想是一种想像作用,是幼儿必经的生活过程。很多 心理学家认为个体所幻想的内容与学

33、习经验有关(随着学习 经验的增加而有不同的内容),例如,儿童时期的幻想偏向 于玩具的获得与游戏的满足,而青春期少年则偏向英雄式的 崇拜。一般而言,凡性情孤僻有退却倾向者,平常又少有自我表达机会,易以幻想解除其焦虑与痛苦。幻想可以是一种使生活愉快的活动(很多文学、艺术创 作都源自幻想中),也可能有破坏性的力量(当幻想取代了 实际的行动时)。幻想可以说是一种思维上的退化。因为在 幻想世界中,可以不必按照现实原则(reality principle)与逻 辑思维来处理问题。可依个体的需求,天马行空,自行编撰。幻想使人暂时脱离现实,使个人情绪获得缓和,但幻想 并不能解决现实问题,人必须鼓起勇气面对现实

34、,并克服困 难,才能解决问题。否则经常沉洒于幻想中,而使“现实”与“幻 想”混淆不清时,会显现出歇斯底里(hysterical neurosis)与 夸大妄想(grandeur delusion)般的症状。如,有一位学校临 时约聘的技工,最近因参加技术检验考试,没有通过,而较 之同时一起被学校约聘的其他两位技工,不但通过考试并被 学校改聘为正式技职,使他的心理上受到了很大的挫折,再 加上其女友也因他没有通过考试,认为他没有前途而与他分 手,在这种双重打击下,最近他开始语无伦次,到处说他已 被校长聘为总务主任,并以总务主任自居,要求学校总务处 的工作人员听从他的指示。这位技工所显现出来的行为,即

35、 是因为他在无法改变现实环境下,凭借着个人的想像力改变 了他脑子中的现实(把幻想当成是真事)以维持其心理的平 静,而形成了夸大妄想症。2、补偿(compensation )“补偿”一词,首先出现于阿德勒的心理学中。阿德勒认为每个人天生都有一些自卑感(inferiority)(来自小时候, 自觉别人永远比自己高大强壮,所产生的自卑),而此种自 卑感觉使个体产生“追求卓越”(striving for superiority)的需 要,而为满足个人“追求卓越”的需求,个体乃借“补偿”方式 来力求克服个人的缺陷。我们使用何种补偿方式来克服我们 独有的“自卑感”,便构成我们独特的人格类型。因此阿德勒 主

36、张,欲了解人类的行为,根本上必须掌握两个基本的观念 一一自卑感和补偿。当个体因本身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致使目的不能达成 时,改以其他方式来弥补这些缺陷,以减轻其焦虑,建立其 自尊心,称为补偿。就作用而言,补偿可分为消极性的补偿 与积极性的补偿。所谓消极性的补偿,是指个体所使用来弥 补缺陷的方法,对个体本身没有带来帮助,有时甚或带来更 大的伤害。例如,一个事业失败的人,整日沉溺于酒精中而 无法自拔;一个想减肥的人,一遇到不如意的事,就以暴饮 暴食来减轻其挫折;一个被同学排斥的学生,参加不良帮派 组织以取得帮派分子的接纳;一个得不到正向注意与关怀的 孩子,发展负面的行为以获得他人的注意。另一种积极性

37、的 补偿,运用得当,会带给我们人生一些好的转变。所谓积极 性的补偿是指以合宜的方法来弥补其缺陷。例如,一个相貌 平庸的女学生,致力于学问上的追求,而赢得别人的重视;前联邦德国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立许多慈善救济组织, 也特别成立对犹大人救济的组织,以弥补次大战时希特勒政 府对世界的浩劫和杀害犹太人的内疚;古希腊的演说家笛莫 斯安思,为了克服的口吃,而将石子含在中作练习,以使他 的发音更正确,结果他不但克服口吃的缺陷,还成为名演说 家与辩论家;有位美国,总统的第一夫人曾说,她年轻时, 容貌不美,转而致力于培养内在美,去追求成就感,才能有 今天的成就。以上这些例子,和我们常说的。失之东隅,收 之桑

38、榆”这句话的涵义是一样的,都是成功的补偿。除了上 述两种补偿,另有一种补偿方式,称为“过度补偿”(over, Compensation),指个人否认其失败或某一方面的缺点不可克 服性而加倍努力,企图予以克服,结果反而超过了一般正常 的程度。例如,有一个在学校被人嘲笑为“男人婆”的女老师, 为了向别人证明,她是个有“女人味”的女人,就大量的购买 各种名牌化妆品、名牌服饰,把自己打扮的花枝招展,每天 一套新衣服,一反往昔衬衫、牛仔裤的打扮。她的改变,为 她赢得了他人的赞美,但也因而造成她入不敷出的经济窘 状,而她在缺钱又想维持被赞美的形象,在百货公司行窃时, 被当场逮住,移送法办,断送了她美好前途

39、。补偿具有一种 向后拉(补救)以防向前倒(失败、障碍)的功效,对个体 之心理及行为而言,颇有裨益;然使用错误补偿方式则有害 而无益了。上述女老师的例子,就是一个很好证明。综合上 述这些例子,我们可以发现在不完美的人生里,人的一生中 或多或少都会使用补偿方法来克服缺陷,唯一差别在有人因 生理上缺陷(如姿色平庸的女学生),有人因心理上缺陷(如 怕别人怀疑她没有女人味的女老师),有人因社会性缺陷(如 事业失败的人),有人因过错上的缺陷(如造成二次大战浩 劫的人其心理之内疚),而使用各种不同的补偿方式。编辑本段(五)建设性防卫机制概述在防卫机制中较好的一类,是向好的方面去做补偿,是 属于建设性的,它可

40、分为认同和升华两种类型。1、认同(identification)在人生中,每个人都有一些重要的事情需要去完成,而 其中主要的一项就是完成“认同”的历程。“认同”始于儿童至 青少年期成为主要发展任务。儿童用来学习社会团体态度与 习惯,青少年用来找寻自我、肯定自我。因此心理学家们一 致认为“认同”是协助人格发展的重要方法。但精神分析学派 的说法,“认同”虽是儿童学习性别角色所必须,如使用不当 也可能成为一种防卫反应。“认同”意指个体向比自己地位或 成就高的人的认同,以消除个体在现实生活中因无法获得成 功或满足时,而产生的挫折所带来的焦虑。就定义来说,认 同可借由心理上分享他人的成功,以为个人带来不

41、易得到的 满足或增强个人的自信。例如:一位物理系学生留了胡子, 是因为他十分仰慕系中一位名教授,而该教授的“注册商标” 就是他很有性格的胡子,此学生以留胡子的方式向教授认 同。其他如“狐假虎威况。东施笑擎”都是认同的例子。认同有 时也可能认同一个组织。例如:一个自幼失学的人,加入某 学术研究团体成为该团体的荣誉会员,并且不断向人夸耀他 在该团体的重要性。2、升华(sublimation)升华一词是弗洛伊德最早使用的,他认为将一些本能的 行动如饥饿、性欲或攻击的内驱力转移到一些自己或社会所 接纳的范围时,就是“升华”。例如:有打人冲动的人,借锻 炼拳击或摔胶等方式来满足;喜欢骂人,以成为评论家来

42、满 足自己;想杀人,以“外科医师”或“屠夫”(杀猪、杀牛)工 作为职业来满足自我本能的冲动。上述例子都是一种升华作 用。一生命运多命运多舛的西汉文史学家司马迁,因仗义执 言,得罪当朝皇帝,被判处宫刑,在狱里,他撰写了史记。少年维持的烦恼作者歌德,失恋时创作了此一书,他们 都是悲恼中之坚强者,将自己的“忧情”升华,为后世开创一 个壮观伟丽的文史境界。 弗洛伊德之女,安娜弗洛伊德(Freud,A。)于1936年发表自我与心理防卫机制一书,并于书中将防卫分成十种类型。她认为其中九种防卫常见于 神经质的成人与正常的儿童,唯“升华”不管在成人或儿童, 都是正常健康的。升华是一种很有建设性的心理作用,也是维护心理健康 的必需品,如果没有它将一些本能冲动或生活挫折中的不满 怨愤转化为有益世人的行动,这世界将增加许多不幸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